教育调查方案的设计与教育调查设计方案_第1页
教育调查方案的设计与教育调查设计方案_第2页
教育调查方案的设计与教育调查设计方案_第3页
教育调查方案的设计与教育调查设计方案_第4页
教育调查方案的设计与教育调查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教育调查方案的设计与教育调查设计方案 1 教育调查方案的设计 教育调查一项有计划、有程序的系统工程。实验调查研究之前,必须作通盘的考虑、周密的安排。所以,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调查研究方案是调查研究工作能否成功的良好开端。 一般的调查研究方案内容应包括: 课题题目。 调查研究的题目是调查课题内容的高度概括。一个准确的调查题目,可以提示课题,可以反映调查价值、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题目应体现“实(现实性)、小(可行性)、准(科学性)、新(独创性)”的要求。 课题的提出。 “方案”要说明课题提出的背景、现状、立题 的意义与依据等,为确立调查研究任务、目的提供依据。 调查目的 。“方案”要明确调查任务,即为什么要进行调查研究,要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只有明确以上问题才可确定调查范围,从而订出具体的调查目的,也即通过这项调查研究要达到什么目的。目的要明确、具体,并应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效益性。 调查对象。 教育调查对象就是调查中的教育现象。教育调查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调查研究,探索教育规律,实现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所以,怎样选择、确立恰当的调查对象是教育调查能否达到目的的前提。确立调查研究对象,首先要根据 调查任务、性质、类型、方式确定,并考虑运用怎样的方法,确定多少人数等。同时,还要尽量掌握调查对象的有关资料,摘要地记在“方案”上,如调查对象已经形成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掌握了这些情况,才能根据对象的动态发展,提示对象的特点和规律。 调查范围。 调查是一项涉及面广(指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的研究工作,不限定一定范围,就会使调查工作陷入大海捞针、无从下手的境地。因而,“方案”必须说明在哪一个范围内、哪一个对象中进行调查,并且还要规定调查内容的范围,以使调查内容有重点、有条理。 调查手段与方法 。 设计调查方案时,选择与确 定调查手段与方法十分重要。要在“方案”中说明选取哪一种方法为主、哪一种方法为辅,并同时说明取哪一种方法为主、哪一种方法为辅,还要把问卷表、谈话计划、登记表、评价量表、统计报表、调查提纲等一并制定出来,附在“方案”后面。如果是几种方法、手段综合运用,还要说明各种方法与手段的协调用法与综合安排。 调查步骤与时间安排。 “方案”要说明调查过程和时间安排。如:调查分几步进行,每一步骤的具体内容、具体要求,各阶段的时间分配、起讫日期和工作完成期限等。 组织领导与人员分工。 组织领导与人员分工是调查研究任务能否完成的组织 保证,所以,在设计“方案”时,必须做到组织和人员安排。 2 调查报告的撰写 2 调查报告,就是在调查的基础上,及时反映某个事件或某一方面的情况,所获得的研究成果的文章。 一般的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引言 在引言部分 应简要讲明本次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说明书为什么要进行这次调查。它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是什么,哪些问题还待解决等,使用权读者获得一个全面的印象,以期引他们的注意和兴趣。 2 方法与步骤 包括本次调查涉及的范围,典型的选择,调查对象分类原则及调查的时间和地点。如调查中采用了问卷,还应 附于调查报告之后。 3 材料分析 材料包括用来对比或说明现象结构的背景材料、其他调查材料、典型调查材料以及文献资料。要求在各自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围绕主题展开,用材料来证明观点,并以观点来统帅材料。 4 总结 总结包括结论、预测、建议和对调查的估价。结论是对本次调查所研究的现象的状况、结构、特征、原因、相互联系作出明确扼要的判定。预测是根据调查结果对本课题的发展进行估计;建议是对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估价是对自己所作调查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特别是结论成立的条件。 要定好一篇调查报告,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具体,不要空洞。怎样才能做到具体呢?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要善于运用事例和数据,坚持用事实说话。事实包括历史事件和现实经验,数据是用数字表现的事实。“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材料反映出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具体实在。在调查报告中运用事实说理,用材料证明观点,能很好地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度说明问题。 第二,要简明,不要繁琐。写调查报告,由于是反映情况,因而最易繁琐。怎样才能做到简明呢?根本问题是要抓住要领,抓住关键。如果能用典型事例和典型数据去说明带根本性的观点,自然就可做到简明而不繁琐。 第三,要有 点有面,不要笼统浮泛。写调查研究报告,如果只有面(一般情况)而没有点(典型事例和典型数据),就容易笼统浮泛,调查研究报告就缺乏说服力。因此,必须在广泛概括“面”的背景之下,要有生动的“点”上的材料,通过众多的“点”反映“面”,做到点面结合,从而使用权调查报告艰苦有广度,又有深度。 第四,要有叙有议,不应罗列现象。在调查报告中,叙是铺叙情况,议是表明观点。调查报告是反映情况的,但不能只摆情况,要有底座,有观点。只有从材料中升华出观点,调查报告才会有一定理论高度,才能给人们以启示和指导。当然,也应该议不脱离叙, 既不能空发议论,也不能叙不够而议很多。 第五,要生动,不要呆板。调查报告虽然是反映情况的,但也要求生动。因为情况只有被生动地反映出来,调查报告才能获得最佳效果。而呆板的表现则往往使用权人头痛。调查报告的生动性并非借助于描写的手法,也不是要创造出生动的形象来,而是借助于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和通俗、形象的比喻。这种群众语言和比喻能够深入浅出在提示出事物质本质,解释和说明观点,产生很好的效果。 3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相关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 ,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从低级向高级过渡。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既涉及发展数学能力的四个重要因素即:问题解决、交流、推理、联系等,又与家庭教育的影响紧密相联。 当今中国,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家长无一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倾注大量心血。这固然可喜,但部分家庭教育的现状与结果让人忧虑。如,一些家长不顾孩子身心发展水平和孩子的兴趣需要,违背孩子的意愿,一味偏重对孩子进行知识的灌输,或者某一特殊技能的培养、训练。有的家长只看重孩子的分数,而不重视发展孩子的能力等。家庭教育的哪些方面影响学生能力的 发展,很多家长并不清楚。 十几年来,在众多的家庭教育研究中,有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研究,有父母教育方式对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有父母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学校适应的研究等。但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家庭教育与儿童数学能力发展也有密切的关系。而目前关于家庭教育与学生数学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还不多见。 本研究在简城一小随机抽取三年级一个班、六年级一个班的学生和家长若干人,通过对家庭教育五个方面和数学能力的相关分析揭示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相关关系和一般规律;同时揭示家庭教育促进儿童数学 能力发展的特殊规律,总结有益的家庭教育经验,探索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理论依据,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1简城一小三年级三班和六年级五班共 97 名学生作为测验对象。 2以上 97名学生家长父亲和母亲分别作为被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家庭教育测查(家长问卷、心理测量)。 将全国小学生数学能力测查与评价课题中家长问卷修改后用。该问卷量表已于 1990 年经过初测试用、修订,证明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调查方式为:由学生父母独立填写问卷 。 2小学生数学能力测查。 采用全国小学生数学能力测查与评价课题组中的小学生数学能力测查题该测查工具获 1990年国家教委首届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本研究用的第三套和第六套题,由数的概念、基本能力以及空间关系三部分组成。该测查题也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测查方式为:按测查题要求,每题控制时间由学生独立完成。 每次调查和测查均在指定地方统一进行。 三、结果分析 通过 1990 年全国小学生数学能力测查与评价课题组对家长问卷使用后研究发现,家庭情况、家庭条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父母对孩子学 业智力的关心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 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与小学生素质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尤其对小学生数学能力 4 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研究把家庭教育分为 5 个维度,分别与数学能力求相关,结果如下表所示。 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相关系数表 家庭情况 家中学习条 件 父母对孩子 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学业智力的关心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 三年级 年级 :三年级 n=49人 六年级 n=48人 表示水平显著 从表中可知,三年级学生家庭教育多方面与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有显著的相关,其中“家庭学习条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父母对孩子学业和智力的关心”这三个维度与数学能力都呈显著的正相关,数学能力与其它二个因素相关不显著。而六年级除“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与数学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外,其它因素与数学能力相关不显著。 上表结果表明,家庭教育与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有着一定的联系,特别是家庭学习条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父母对孩子学业和智力的关心都与数学 能力的发展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在低年级表现尤为突出。这说明家长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条件,提出合理的期望,进行适时的关心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家庭教育中的几种因素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决定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的因素之一。 四、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育中的各种因素对孩子数学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家中学习条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以及父母对孩子学业、智力的关心是影响数学能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经过对数据的分析和个别访谈,我认为低年级数学能力发展较好的孩子的 特点,一在于其父母为孩子提供了较好的学习条件,如,单独的房间,必备的学习用品,安静的环境,较多的课外读物丰富孩子的知识面。二在于父母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和孩子讨论将来做什么样的人,他们希望孩子是学有所长的人。不对孩子提出过高的期望,他们期望孩子将来从事技术工作、经济管理工作以及科学研究工作或理科教学工作。三在于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他们关心孩子考前复习、考试成绩,主动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腾出一些时间于孩子一起读书,并讨论书中的内容,特别是数学方面的思维训练题。并能做到有计划较系统的教一些课程外的其它知识。指 导孩子的学习方法。父母还有意识地让孩子去观察一些事物的特点或比较它们间的异同。 从六年级的相关系数反映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增高,孩子在校学习条件足够满足他们学习的需求,家中学习条件对数学能力的发展已不能起到较大作用。孩子对外在条件和父母的依赖性减小,他们的自主意识和独立学习能力增强。因此,家中学习条件和 父母对孩子学业智力的关心与六年级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相关不显著,只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与数学能力显著相关。这说明,对六年级的孩子而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成为孩子努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这种期 望转化为孩子的学习动力,父母期望越适合孩子,孩子越努力,数 学能力就发展越好。这就要求家长思考:高年级孩子最需要什么,要孩子考高分还是具高能,有无必要请家教补习功课? 既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数学能力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那么,我们认为让家长了解儿童的一些心理特点,掌握一些正确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对家长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将有分 类 相 关 系 数 年 级 5 助于孩子数学能力的发展。第一,要重视尊重孩子的意愿,对孩子提出合理的期望和要求, 给孩子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感兴趣,对他们的任何努力 和成功都给予赞扬和鼓励。从而使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成为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第二,父母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成绩,应主要看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重视对孩子进行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抓发展数学能力的四个要素进行训练,促进孩子数学能力的发展。第三,父母应掌握多方面的知识,用科学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父母应注重开发孩子的智力,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开发智力要适度,要循序渐进,要激发兴趣,在玩中教,在活动中学寓教于乐。 低年级孩子的父母应加强自身的修养,从各个方面为孩子创造 良好的学习条件,经常关心孩子的学业智力情况,高年级孩子的父母则应将外在条件转化为孩子的内部动力,为促进孩子的数学能力的发展尽职尽责。 五、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三年级孩子数学能力发展与家庭条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父母对孩子学业智力的关心等有显著性相关。而六年级孩子数学能力发展只与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有显著性相关。 参考文献: 1马永霞,发展数学能力关键的四个要素,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5 5 2曹长德,试论家庭教育的目的,教育科学, 1998 l 3郭翠菊,独生子女家庭教 育的误区及其矫治,教育科学 2000 4 4魏运华,父母教育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心理与发展, 1999 3 5司锡玲、杨良志,给小学生家长的 100条建议,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0 4 6刘惠秀,从家庭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社会心理科学, 2000 l 2期合刊 点评: 这是一篇完整的调查报告,报告对调查的步骤、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结果进行了介绍,包括数据的采集、统计,对产生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得出结论。调查报告通过对家庭教育五个方面和数学能力的相 关分析揭示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相关关系和一般规律;同时揭示家庭教育促进儿童数学能力发展的特殊规律,总结有益的家庭教育经验,探索良好的家庭教育的理论依据,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提出有益的建议。 6 第二节 教育实验的设计与教育实验报告的撰写 实验是一种科学实践,教育实验是为了验证假说,给实验对象造成一个人为的环境,引入可控制的变量,以期达到验证假说的目的。 教育实验法经常运用于教学改革研究。如小学数学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新教材实验、新教学方法实验等。为形成新的教育理论、教育模 式或改革方案提供实验依据。 1 教育实验方案的设计 教育实验方案的设计是教育研究课题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实验顺利进行的蓝图和指针。教改实验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研究工作,当课题确立后,研究变量的规定、实验过程的实施、资料的处理、实验的评价等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有条理地进行。这就需要有一个事先的安排。任何方面或环节的失误都会影响教改实验的顺利进行。没有事先的,边干边计划,要走很多的弯路;没有事行的设计,还可能导致课题研究夭折。因此,周密的方案是使教改实验工作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保障,也是提高效率的保障。一般说方案设 计好了,课题就完全了一半,剩下的只是实施了。 教改实验方案的内容包括: 验课题的名称 课题的名称即课题研究的主题。课题名称的表达要求简明扼要,使人一目了然,如“ 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名称就明了地告诉你其实验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内容是 数学创新学习 的客观规律。 问题的提出 如果说课题的名称是实验方案的标题,那么从问题的提出开始,就是实验方案的正文内容了。 问题的提出,通俗地讲就是你为什么提出并进行这一项内容的实验,在这里,你必须具体地提出该课题的理由,从理论到实践,特别是从小学生教育教学的实际说明 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急迫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等。 理论假设 理论假设,通俗地说就是对要研究的问题所预先赋予的答案,也可以说该课题实验要实现的目的或要达到是目标,即通过怎么样的实验步骤、具体工作、有效方法等能够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或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突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数学教育实验的假设就是对数学教育对象或数学教育的事实与经验所作的推测性假定。 理论假设必须做到:一要假设用语的明确性,不含糊其辞,不模棱两可;二要具有可验证性,即提出的假设应有一定质和量的规定性,以便能通过实验验证。三是充分性, 设想的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命题的根据是充分的;假设命题的成立是可能的;假设命题本身应在逻辑上无是矛盾的。四是不把必然结果与理论假设混为一谈。学校教育中的实验,只要是成功的,都会出现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结果。如果我们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唯一的理论假设,就会出现所有中小学的教改实验的理论假设都是一个现象,这是应该避免的。 理论根据 理论根据(或依据)既该实验在理论上的可行性。在这里要求写出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哲学依据、教育学依据、心理学依据、学科教学依据,以及能指导该项课题试验的有关科学的理论邮局(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 论等)和有关经典、法规等的依据。如果说“问题的提出”向人们交代了进行这项实验在实践中是必要性、急迫性,那“理论依据“就是告诉人们进行该项实验在理论上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变量的控制及样本的选择 教育实验所涉及的因素十分复杂,通常这些因素我们称之为实验与变量。它包括自变量(实验因子)、因变量(效果因子)和无关变量(非实验因子)。变量的控制主要是指控制无关变量,即将某些无关变量消除或使其恒定,互相抵消或平衡。 7 教育实验之所以要控制无关变量,是因为这样既可以提高实验的敏感性,有了为探索实验的因果关系提供牢固的基础。 教育研究的对象有时是不容选择的,而且也无法选择,要研究就得研究这一特定对象的全部。然而在绝大数的情况下,研究对象则可以选择的而且必须选择。一般来说,以一个总体作为研究对象往往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如果搞一项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研究,选出一部分学生来作为研究对象就可以了。所以,一项实验内容确定以后,样本的选择就很重要了。样本必须能代表这个总体,然后才可能希望将来研究取得是结论能有效地推广应用到总体甚至更大的范围中去。 抽样是必要的。但如何才能搞好抽样? 首先,研究者将来打算把研究应用推广到哪一个范围 ,就要在那个范围内抽样。 其次,从总体中选取的这部分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最后,为了使抽样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样本必须有足够的数量,否则将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小学数学教改实验中,最小的样本组不能少于 30 人,一般以一个自然教学班的人数为最适宜。 取样的方法有随机取样、分层取样、机械取样、整群等。 实验的具体内容 通过前面几项内容的叙述,已交待了该项课题为什么要开展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有何理论上的根据,并选择了进行实验的样本,有了控制无关变量的措施。但这项实验到底干什么,即实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这里 必须交待清楚。如“成功教育实验”,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学会争取成功,如何建立一个能使每一个学生实现成功的人际关系,如何创建一种以成功为起点和终点的教育、教学系统等。有时实验研究的内容较多,时间也较长,还应该将实验内容分解成不同阶段来进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实验研究步骤。研究步骤要注意按时间次序排列,并在实施中要求严格按步骤进行。因此,合理、周密、细致地安排好各研究步骤是使实验顺利完成的保证。 实验的方法和措施 研究方法应根据不同课题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而且 不同的阶段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最佳方法。如“数学程序启导法教学实验”,在实验准备阶段,要采用调查法,调查传统教法对学生的影响,调查专家、学生对统一使用的教材的编排。通过筛选得出程序启导式教学的模式。再采用实验法将模式用于教学,进行实验。 实验研究过程中要设计好测量的方案。一般来说,测量有预测、中测和后测三种。预测又称前测,是实验开始前进行的;中测是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进行的;后测是在实验结束后进行的。 实验的外部条件,包括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奖惩措施和办法,以及经费保证等。 例文 小 学数学新授课“活动 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第三期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学员 孙燕鹏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创新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近十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 但绝大多数课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 8 实质的变化,传统的“传授 课堂教学模式仍然比较普遍。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 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因此,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恐惧感,加重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压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致学生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素质没有得到全面提高,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构建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是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在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 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性的实验活动方式。可见,课堂教学模式具有操作性和理论化相统一的特点,是联系教育思想和课堂教育实践的桥梁。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是中更好地实施创新教育,有益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提出小学数学新授课“活动 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课题。 二、文献综述 (一)研究现状 自从 8O 年代初,钟启泉教授把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的教学模式介绍到我国,在外国教育资料杂志介绍其基本理论以来,我国出现了教学模式的研究高潮。据 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在我国报刊上公布介绍的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已有近百种之多。 其中,有代表性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有如下几种: 1、尝试教学法教学模式 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和自学能力。 2、整体结构教学模式 特点:从教材内容的整体上考虑教学,实现知识由上而下的迁移,创设居高临下的教学局面,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同时也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3启发式目标教学模式 特点: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引导 总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 4、“寓教于乐,当堂达标”教学模式 特点:鼓励学生尝试、操作,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识。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学生“乐学、学会、会学、学好”为目的。 5、五阶段教学模武 特点: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对学习效果的集中反馈和矫正。培养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教学质量。 这些教学模式都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而加以改造的,都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课堂上注重启发引导,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教学效果良好,能够促进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这些教学模式注重的是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关注不够,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培养。 同时在现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因为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它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而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教育应该成为“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由于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所以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以培养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9 而且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呈现如下趋势: 1、回归学生主体; 2、注重目标的全面性; 3、教学程序具有灵活性; 4教学形式趋向个别化; 5、教学手段多媒体化; 因此我们设想构建“活动 探究”教学模式,其基本环节为:创设情境 讨论归纳 体论述在下文)。这个教学模式是在已有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并且在模式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这一教学模式适应创新教 育的要求。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是积极能动地构建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的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符合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容易引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有利于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其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对客体的认识是从人对客体的活动开始的。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儿童思维的发展完全是儿童一系列不同水平活动内化的结果。建构主义还主张把学习任务放在真实的情景中,让学生在具 体的情境中进行学习,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活动,主动构建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还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和假说;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然后再相互协商。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因此,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课堂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 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数学现实”理论 “数学现实”理论认为,数学是现实世界的抽象反映和人类经验的总结,数学应该与现实密切结合,并能在实际中得到应用。否则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实质上是一种在知识授受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获取方法,同时还应获得情感、意志等心理体验,使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 三、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本研究采用文献法、实验法、行为研究法、调查问卷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活动一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研究。 l、被试 从 2002年 3 月 1日起,在本校五年级七个班中抽取两个人数、成绩(期末考试数学成绩)基本相近的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并对两班进行 前测。 10 2控制 实验班和对照班都由同一教师任教,都用全国九年义务教材,按统一规定,课时总量不变。实验班的数学课采用“活动 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授课。 3、检测 前测用上学期期末成绩,后测: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对比,自编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自编能力检测题。 4、研究的内容 ( 1)“活动 学模式中几个关健词的界定。 ( 2)“活动一探究”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主要特点,程序及理论依据。 ( 3)“活动 学模式的实效性及操作策略 5、研究的进程和时间安排 2001年 12月 选题、资料搜集与开题阶段 2002年 1月 系统地理论学习、实验准备 2002年 3月 进行实验研究、积累资料 2002年 6月 整理、分析数据和资料,写成论文初稿 2002年 7月 修改并最后确定论文稿 四、成果形式:论文、典型课例 五、论文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三)主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1、几个关键词的界定 2“活动一探究”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主要特点、程序、理论依据 3“活动一探究”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四)实验分析和结果 点评: 这是从一份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中节选出来的一个课题实验的设计方案,它按照教育实验设计的步骤进行陈述,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它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实验操作程序应该比较详尽,这一点必须引起设计者的注意。 11 教改实验报告的撰写 实验报告,是反映实验全过程,报道实验结果的文献。它是对所做实验写出的总结性文字,是 研究成果的客观纪录。但实验报告属于测试结果的实际记录,包括测试过程、手段、方法和结果等细节,可以重复前人的记述,不要求一定是预期目的、成功的和失败的都应写入报告。也就是说,一切有必要记述的过程、方法和结果,都要客观的记述,并以报告事实和数据为主。 从方法角度看,教改实验则是“从因到果”的研究,即先有假设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最后通过总结规律。因此,教改实验报告的撰写的基础要求除了在认识实验的意义,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完成教改实验全过程这几点与经验总结、调查报告一致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验事实确认教育现象中必然的因 果关系。 虽然实验报告的撰写是在实验处理后着手进行的,但实验研究者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就要有所准备。实验报告中的内容有相当有一部分与实验方案是一致的。一般实验报告包括了实验情况汇报和实验结果与分析两大部分。在现代,人们倾向于按一定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 标题 标题要反映实验的实质,要具体简洁、鲜明、确切。一般直接用课题名称作为标题。标题下要有作者的署名,在署名下用括号标出研究者的工作单位全称。 引言 引言力求简单明了地阐述以下几个问题:介绍实验的目的,研究的对象,实验的作用和意义。在此以前,该项工作的发展概况以 及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本实验已达到的目标和成果等。要 有吸引力,文字不宜太多。 课题部分 是实验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和实验报告的核心。课题的表述要具体、清楚,明确表示出作者的研究方向、目的,并说明课题来源、背景、针对性及解决该课题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实验方法 这是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之一,目的是使人了解研究结果是在什么条件下和情况中通过什么方法或根据什么事实得来的,从而判定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并依此进行重复验证。关于实验方法主要应用说明:怎样选择被试,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方式,实验时间及研究结 果的适量范围。实验的组织类型(方法);实验的具体情况步骤: 重点介绍有特色的方法,一般是依照操作的先后顺序逐步说明, 对实验班进行实验处理的情况。因果共变关系的验证(要注意原因变量一定要出现在结果变量之前,或者两者同时出现,但不能产生于结果变量之后,否则先因后果,实验就不成立了)。这里,要两个变量进行测定。测定方法也应说明清楚:是口头测定、书面测定,是个别测定还是集体测定,有无后效测定的时间等,以便与效果变量对比。只要经过的对比,才能发现共变关系。对无关因子的控制情况。只要严格控制无关因子的作用,才可运 用统计检验来消除偶然因子的作用。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中最重要的是提出数据和典型事例。 一般都应辅以必要的数据、各种图表、照片等,这一部分是报告的心脏,全文的结论由此得到,一切议论由此引发,一切推理由此导出。对实验所得的数据和数据误差要加以分析和讨论,从而得出合理的实验结果。这里要注意的是,各顶统计数据和指标,必须准确可靠,客观地反映实验结果,不得任意伪造和随竟敢以舍。 用统计检验来描述实验因子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典型事例能使人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使实验更有说明力。 用教育教学理论来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 的问题。其主要内容有:由实验结果来回答篇首提出来的问题。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论证。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找出得失优劣。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 结论 它是对整个实验的一个总结, 是将实验结果加以逻辑推理后得出的,反映研究工 12 作者如何从实验结果 如,影响实验的根本因素是什么,扩大实验的途径是什么,实验结果的意义是什么,怎样从理论上去解释实验结果等。 下结论时,语言要准确简明, 推理要有严密的逻辑性。结论适用的范围应同取样的范围一致。 附录和参考文献 附录是指内容太多、篇幅太长而不便于写入意见报告但又必须向读者交代的一些重要材料,如测试题、评分标准、原始数据、研究记录、统计检验等内容。参考文献是指在实验报告中参考和引用别人的材料和论述,应注明出处、作者、文献标题、书名或刊名及出版时间。如引用未经翻译的外文资料,最好用原文注解,以资查证。 例文 几何画板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 几何画板教学实验报告 1 实验课题 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对我校学生数学的影响。 2 实验 目的 在全国一些重点学校,几何画板已经和正在被证明在数学思维、态度、成绩等方面对学生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职业高中教育占据了高中教育的半壁河山,学生素质较差是困忧我们大多数职高教师的问题。任何一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果不能通过职高教学实践的检验,其意义就要大打折扣。我们的实验目的,就是要研究对于象我们这样生源较差的职业高中来说,几何画板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否显著,探讨如何才能达到几何画板与数学学科的教学的最优整合,并希望对兄弟学校能提供借鉴。 3 研究方法 受试 受试为新沙职 校 99 级各班(共 8 个)。其中 1、 2 班为实验班,共 73 人; 3为控制班,共 179 人。缺入学成绩等的学生(很少)未统计在内。 实验跨越三个学期,即高一全年和高二第一学期。按照学校进度计划,全体受试在高一全年学习代数,在高二上学期学习解析几何。各实验班、控制班使用的教材相同,教学要求也一样。在授课时数方面,高一时实验班( 1、 2)班和控制班的 3、 4、 5、 6 班每周 4课时,控制班的 7、 8 班每周 5 课时;高二时实验班和控制班每周都是 5 课时。师资方面,控制班由本校 3 个高级数学教师任教,实验班由本文作者(中级)任教。 自变量 在实验班系统地使用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并教会学生使用几何画板软件,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索性学习。 对控制班,我们没有要求系统地使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但也不禁止使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实际上由于各种因素,这些班几乎不使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当然,我们也不要求控制班学生使用几何画板。 实验班实际做法如下: 1、 实验班第一学期,由教师用几何画板上了 5 节演示课; 13 2、 实验班第二学期有 8 节课使用了几何画板,并且教师开始发放课件由学生自行操作、探索; 3、 实验第三学期平均每周都有一节课使用几何画板。多数时候,教师 并不事先制作课件,而是在课堂上一边与学生一起“制作课件”,一边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并且学生也有动手的机会(在电脑房上课)。一共布置、收改过 5 次有关几何画板的家庭作业(交软盘,两个班一共有 6 位学生因为没有电脑使用条件而没有交)。另外,经常布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借助于几何画板进行探索、思考。学期末进行了课件制作测试,内容是制作三维圆锥曲线,多数学生获得满分 5 分(成绩记入学生总评成绩)。 因变量 高二第学期期末(即解析几何教学结果)全体 99 级学生接受同一份测验的成绩是因变量,测试的内容都是解 析几何。 四 数据分析和结论 采样方法 高二期末测试成绩统计表明,受试 8 个班共 253 人,平均成绩是 ,标准差是 中实验班的两个班共 73 人平均成绩是 ,而控制班 6 个班共 179 ,实验班比控制班高出 。但是单纯作这种简单的比较并不能说明什么。为此,将实验班和控制班的学生进行配对,得到实验组和控制组两个相关样本。配对具体原则是: 对别 入学教学 实验组 照组 数值 D 差数值平方 533 98 64 34 1156 2 487 90 62 28 784 3 481 64 56 8 64 4 479 79 49 30 900 5 474 66 44 22 484 6 474 77 44 33 1089 7 472 63 55 8 64 8 465 57 77 00 9 450 67 62 5 25 10 450 47 60 69 11 445 62 41 21 441 12 440 62 22 40 1600 13 438 85 30 55 3025 14 428 65 47 18 324 15 428 57 75 24 16 417 73 61 12 144 17 412 53 19 34 1156 18 407 63 33 30 900 n=18 228 01 D=327 3049 1X =X = =14 1、 每对学生性别相同; 2、 每对学生高一入学时的中考数学成绩完全相同; 3、 如果实验班、控制班中同时满足原则 1、 2 的学生人数相同,则相关数据必须采入样本,反之则放弃相关数据。比如入学时 487 分的学生在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都只有一个,而且都是男生,故相 关数据采入样本;而 456 分的学生在实验班中只有一个女生,而在对照班中有一个男生、五个女生,则他们都不入选。按照上述原则得到如下 18 对数据,其中 2 是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成绩。 统计分析 容易看出,实验组 18 位同学的平均成绩为 ,比控制组 18 位同学的平均成绩高出18 分多。下面我们进一步对这两个相关样本作平均书差异的显著性检验。 1、 提出假设 假设 m 1= m 2 或 m D= 0 (即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平均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 备择假设 m 1 ? m 2 或 m D ? 0(即实验班与控制班的平均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 2、 选择、计算检验统计量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测验得分假定是从两个正态总体中抽出的相关样本,它们的差数的总体也呈正态分布,而差数的总体标准差 数的数目 n= =即使是在 显著水平上也可以拒绝零假设,从而 接受备择假设。 结论 根据上述统计决断,又由于 是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几何画板辅助我校数学教学效果极为显著。 5 总结与思考 何画板两大优势 一般说来,学生数学成绩较差并不意味着其各种数学能力都差。与“优等生”相比,我们的“发展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上,而形象思维能力差异较小;在数学技能方面,差异较大的是心智活动技能,动作技能的差异较小。而几何画板的优势,正好是直观形象、支持实验。这样,这些“ 发展中 学生”的观察中,充分利用 其相对优势去学习数学知识、发展他们相对薄弱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心智活动技能等等。 用几何画板的关键是指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几何画板的上述两大优势,有一些老师只发掘了其中第一个即只是发挥了其几何直观优势,有些甚至只是把它当作电脑黑板。这简直是暴殓天物。 现代社会要求教育为其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劳动者,并且认为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几何画板的实验支持功能正好能出色地帮助教师达到这个目的。 一直以来,作为职高数学教师,我有一种经验,就是:有不少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辅助手段,尽管 在理论上显得言之超级有理,在实践上有无数重点中学的成功示范,一到我们学校就显得英雄无用武之地。原因很简单,“理论围困万千重,学生无动于衷”。比如,各种教育宝典一致告诉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但是,指导上高一了还是认为 416 的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对于象我这样平庸的老师来说,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按照以前的经验,往往当我好不容易作出了 y=ax+b)图象的一个特例时,离下课也不远了,而大多数学生茫然地看着我,不知道我在干什么。时间久了,学生对数学越来越没有信心,也越来越没有兴趣,这样,还奢谈什么“发现学习”呢?老实说,我自己当初求学时也没有“发现学习”,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有了几何画板就不同了。 当我把可以随时调控的函数图象课件交给学生的时候,沉寂的课堂沸腾了。虽然我已经多次使用几何画板上过课,但学生还是大惊小怪地“哗”、“好靓”地感叹。当我的问题刚刚提出,答案就如潮水般涌来,甚至平时从不回答问题的学生也面色潮红,希望我提问他们。我所要做的,只是引导他们把他们自己“发现”的知识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归纳就可以了,轻松得出乎我的意料。 在讲完椭圆的几何画板做 法之后,我让同学们回家照样用电脑画一个椭圆。第二天,有一个学生神秘兮兮地告诉我:老师,我发现了一个新东西原来他把我特意要求作的线段 图 1)作成了直线,并且偶然将点 而发现了特意安排这位同学讲述他的发现作为新课的引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显得非常兴奋,连声赞叹。 我相信,这是对数学美的由衷赞叹,也是对这位同学迈出发现学习第一步的由衷赞叹。 16 从开始“发现学习”的尝试之后,我觉得我的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比 以前强了很多,兴趣也浓厚了许多上课敢于大胆地和老师争论问题了下课后愿意花时间探讨一下数学问题了。其中有一些争论、探讨的结果出孚我的意料(详见附录)。重点学校的老师或许会认为这些结果不值一晒,但对我来说这些就是小诗一篇,小花一朵。如果能得到正确的指导,谁又能断定,这些“发展中学生”就没有诗传久远,香飘万里的那一天呢? 例文 “问题探究”教学策略的现实意义 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第二期培训学员 夏平洋 一、文献综述 有关问题解决的研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始已成为世界性数学教育的热点,美国、英国、日本 等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均把“问题解决”视为当前数学教育的改革目标之一,到了90 年代初期,“问题解决”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重视,并成为数学教学的新的发展趋势,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及一些教学专家目前对“问题解决”进行了大量系统地研究,提出了许多观点,对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980 年,全美教学教师协会( 一份文件中提出“必须把问题解决作为 80 年代中学数学的核心”。实际上问题解决在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何尝不是核心问题呢?许多国家已将“问题解决”的成果与模式,融会于日常的数学教学中,制定了具体的 目标,课程与培训计划。 美国的“问题解决”以实用为目的,以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中心而展开,认为数学课程应该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应该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