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经济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县经济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县经济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县经济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县经济发展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一、县经济发展情况 ? 现辖 9 镇 3 乡,国土面积 600 平方公里,耕地面 积 37 万亩,人口 60 万人,是全省人口密度最大、国土面 积最小的县市。 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 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一主三化” 的发展路子,县域经济持续较快发展。XX 年,全县完成生 产总值 52.9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财政收入 25493 万元, 增长 12.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14662 万元,增长 9.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6.2 亿元,增长 15.8%;农民人均纯 收入 3955 元,增长 9.4%。 新型工业化步伐加快。XX 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 业达 93 家,比上年增加 16 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 13.25 亿元,增长 19.1%。二产业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到 38.5%,比上年提高 5.6 个百分点。一是加强工业园区建 设。完成了县开发区“七通一平”工程。开发区共吸纳项 目 30 个,合同投资 23.5 亿元;竣工投产项目 18 个,完成 投资 16.5 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3.8 亿元。开发区企 业发展到 18 家,就业人数 5025 人。XX 年,完成工业增加 值 3.6 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27.7 %,比上 年增长 16%;税收 8757 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 34%,增 长 46%。 二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紧紧围绕优势产业新上 项目,延伸产业链条,盐化工、塑料包装等产业呈现聚集 发展态势。投资 1.6 亿元的?技改、投资 1.8 亿元的?盐 化技改、投资 1.1 亿元的?新型包装材料等项目相继竣工 投产,?集团、?集团、?等骨干企业逐步发展壮大。XX 年,?集团销售收入、上交税金分别比 XX 年增长 90%和 93%,?特集团分别增长 64%和 55%,?盐化厂分别增长 33% 和 64%。盐化工、塑料包装两个产业提供税收占到了全县工 业税收的 80%以上。三是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三年来, 全县共实施投资过千万元的工业项目 47 个,完成投资 21.2 亿元。XX 年,全县引进资金 8.5 亿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 1691 万美元,增长 11.3%。四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县 国有集体企业转民率达 9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 占比达到 95%。XX 年,全县非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 9.7 亿 元,增长 21.5%。五是实施技术创新和品牌战略。XX 年, 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3.05 亿元,增长 19.1%,高新技 术产业增加值比重达 23%。“?”牌食盐成为中国名牌产品, “?”入选“中华老字号”。 新农村建设起步良好。一是发展特色农业。深入推 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板块基地建设。全县形成了粮食、 蔬菜、畜禽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建成 30 万亩优质粮基地、 15 万亩优质蔬菜基地和 20 个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成为 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和全省养禽示范县,被列入全 省优势农产品板块建设带。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 持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初步构筑起 粮食、畜禽、蔬菜等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全县规模龙 头企业达 35 家,年实现销售收入 12 亿元。省、市级龙头 企业 9 家,无公害绿色食品标识产品达 35 个。三是发展劳 务经济。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达 15.2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 数的 54.9%,年创劳务收入 16 亿元。四是开展新农村建设 试点示范。在 40 个试点村实施了“六大工程”;实现了 “六有目标”。 融入武汉城市圈取得进展。一是建立融入工作机制。 成立了融入武汉城市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组织企业和部 门与武汉有关单位开展互访。主动开展与武汉地区的交流 合作,我县与汉阳区缔结为友好县区。二是推进产业对接。 加大对武汉的招商力度,承接武汉产业转移和辐射。目前, 落户我县的武汉企业达 16 家,共计投资 2.6 亿元。推进产 业协作配套。?集团投资新建了?至汉江慈惠墩码头 的输卤管线,年可为武汉葛化集团等长江沿线化工企业输 送精卤 400 万方。?集团与武汉?公司、?集团与? 集团等合作项目正在实施之中。三是拓展农产品市场。每 年向武汉市场提供“?”牌蔬菜 40 万吨。从今年起,与 武汉?签订了 20 万头的商品猪供应合同。四是积极开展 技术合作。40 多家企业与武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 合作关系,?集团与湖北?联合创建了博士后产业基 地。 城镇化水平逐步提升。一是加强中心城区建设。近 几年来,我县累计投资 1.5 亿元,实施中心城区基础设施 建设。?县城面积扩大到 15 平方公里。二是加强小城镇 建设。一批中心镇发展步伐加快,?镇成为全国文明镇,?镇 成为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近 三年来,累计投资 5.7 亿元,加强交通、电力、通信等基 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乡村公路“村村通”,农村有线电视 入户率达 70%以上。 二、今年元至 5 月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今年以来,全县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元至 5 月,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6.73 亿元,占年计划 的 42.3%,同比增长 26.7%;财政收入 12120 万元,占年计 划的 41.8%,同比增长 24.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7126 万 元,占年计划的 42.6%,同比增长 16.4%;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 5.45 亿元,占年计划的 28.1%,同比增长 35.6%;出 口创汇 213 万美元,占年计划的 34.9%,同比增长 66.6%。 今年我县经济运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势头良好。牢固树立抓项 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坚持不懈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积极开展活动招商,组团参加了“香港湖北周”活动,在 香港签约项目 3 个,合同投资额 4000 万美元。狠抓“回乡 经济”,引进了?塑业、?化工等一批“回归项目”。切 实推进招商引资向“选商选资”转变,项目质量明显提高。 元至 5 月,全县共引进资金 42 亿元,占年计划的 43%。 全县共有建设项目 90 个,其中工业项目 53 个,占 58%;投 资额过千万元的项目 50 个,占 55%。 二是乡镇工业小区发展步伐加快。为了打造新的工 业发展平台,我县大力推进乡镇工业小区建设。按照县乡 共建、属地管理的原则,重点建设轻工、机械、食品等 6 个特色工业小区,引导产业聚集发展。今年,已有? 等投资过 5000 万元的项目落户乡镇工业小区。目前,? 国道沿线工业小区落户企业已达到 50 多家。 三是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来势较好。XX 年,我县成为 全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先进单位。今年,我县中小企 业成长工程又呈现来势猛、后劲足、效果好的良好态势。 上半年,?等 9 家企业有望成长为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下半年,还将有?等 10 多家企业跨入规模以 上工业企业行列。 四是财税收入质量明显提高。工商税收较快增长。 元至 5 月累计完成工商税收 86425 万元,同比增长 313% ; 工商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 713% ,较上年同期提高 38 个百分点。重点骨干企业支撑作用突出。?集团、? 集团、?3 家企业分别实现税收 2205 万元、1336 万元、 440 万元,同比增长 1768% 、3402% 和 1045% 。 五是融入武汉城市圈取得新进展。以与武汉?区 缔结友好县区为契机,积极推进与武汉城市在产业、项目、 产品、市场、科技等方面的对接。今年上半年,先后从武 汉引进项目 8 个,投资额 133 亿元;7 个项目达成投资意 向,计划投资额达 147 亿元。其中,?投资的制药、武 汉?投资的环保油墨、武汉?与湖北?共同投资的洗衣粉 生产线等 5 个项目正加紧建设,武汉?公司投资的食品调 味加工等 3 个项目已经签约,即将开工建设。 六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在试点村建设方面,以 项目带动为抓手,不断提高示范村整体水平。对各类涉农 资金,按照“渠道不变、项目不改、捆绑投入、各记其功” 的原则进行整合,力争今年争取项目资金 1 亿元以上。在 发展特色农业板块方面,着力抓好 30 万亩优质粮、15 万亩 名优蔬菜、20 个畜禽养殖小区和 5 万亩特色水产品养殖等 优质板块基地建设,不断提升产业发展优势。在改善人居 环境方面,从本月初开始,在县城和各乡镇全面实施“清 洁家园”工程,从解决脏、乱、差入手,不断改善城乡卫 生环境。 虽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结 构不优、总量偏小、市场主体不多、发展速度不快等问题, 有待今后进一步改进和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 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又好 又快发展主题,加速新型工业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城镇化和融入武汉城市圈进程,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重点抓好以下 五个方面: 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加 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三个重点抓招商:其一,突出“重 点对象”抓招商,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大品牌,力争在 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取得突破;其二,突出“重点地区”抓 招商,着力抓好对“长三角”、“珠三角”和武汉地区的 招商;其三,突出“重点产业”抓招商,紧紧围绕盐化、 包装、食品等优势产业,努力引进产业链项目。着力提高 招商质量,注重项目投资规模、产业关联度、发展潜力, 把提供税收、就业岗位和环保、能耗等指标作为重要评价 标准,坚决杜绝引进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项目。二 是着力提高开发区发展效益。加大开发区招商引资力度, 着力引进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搞好在建项目的跟踪服 务,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三是大力发展 “回归经济”。充分发挥云梦在外成功人士多的优势,广 泛动员云梦籍在外企业家、工商大户回乡创业。四是加快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云梦有 3 家税收过千万的骨干企 业,还有 90 多家规模企业,但这 90 多家中小企业块头明 显偏小。我们将大力引导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搞技改、 上项目,不断做大做强。 以发展农村经济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加强优质稻、优质蔬菜 等优势农产品板块建设,发展提升一批畜禽养殖小区。着 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粮食、蔬菜、畜禽、棉花生产加工 产业链。突出利用岩盐和蔬菜资源优势,逐步建成全省最 大的“盐食品”加工基地。积极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 做大做强无公害绿色食品品牌。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建立健全 劳动力输出服务网络,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三是发 展农村公共事业。以实施“六改五通”工程为重点,推进 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以创新城镇发展机制为重点,加快城镇化进程。一 是创新城镇发展机制。鼓励外资、民资参与城市经营性公 益设施建设,建立城市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实行严格的 土地管理制度,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严格规范经营性 土地使用权出让挂牌招标拍卖制度。二是加快中心城区建 设步伐。围绕争创全国卫生城的目标,努力把建成具 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新型产业支撑的水乡城市。以工业 园区开发、文化旅游开发、住宅新区开发为重点,强力推 进东城区建设。三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六 镇一体”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中心城区周边 10 公里以内的 六镇建设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建设与中心城区的对接。 以产业对接为重点,加快融入武汉城市圈进程。一 是推进产业对接。积极承接武汉产业转移,进一步推动我 县新型包装材料、盐化工原料、汽车零配件等产业与武汉 相关产业对接。二是扩大农产品供应。瞄准武汉农副产品 大市场,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大力开拓武汉农产品 市场,主攻粮食、蔬菜、畜禽、水产对武汉的销售。三是 输送人力资源。针对武汉劳动力市场用工需求,调整和优 化职业培训方向,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四是推动科技合 作。广泛开展校企对接、企企对接,吸引武汉科技成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