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背景下行政诉讼协调制度探讨.docx_第1页
和谐社会背景下行政诉讼协调制度探讨.docx_第2页
和谐社会背景下行政诉讼协调制度探讨.docx_第3页
和谐社会背景下行政诉讼协调制度探讨.docx_第4页
和谐社会背景下行政诉讼协调制度探讨.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和谐社会背景下行政诉讼协调制度探讨 我国行政诉讼法自颁布实施以来,在保障公民权 利、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 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推进,行政诉讼制度在实践当中也暴露 出了一些问题,如行政诉讼运作机制不畅,行政诉讼的公 信力不足,行政争议难以化解,等等。当前,党和国家大 力倡导和谐社会建设,而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 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社会各要素良性运行和 协调发展的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 立与完善诸多制度。从灵活、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的角度 考虑,行政诉讼协调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在 新的社会形势下,必须重视行政诉讼协调制度,充分发挥 行政诉讼协调在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方面的功能 与作用。 一、行政诉讼协调在审判实践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 50 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 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这种规定在行政审判实践中显露 出一些缺陷,突出表现为行政争议解决不及时、不灵活、 高成本,一些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能获得有效的保护。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行政纠纷越来越多、解决难度越来 越大的当今社会,寻求多元化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就成为 行政诉讼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XX 年,肖扬院长在全 国高级法院院长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完善 行政诉讼和解制度,在不违反法律,不损害国家利益、公 共利益、他人合法权益和坚持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 采取协调的方式,促使当事人和解”。XX 年以来全国法院 在行政诉讼协调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较明显的成 效。XX 年全国行政诉讼案件一审结案 88050 件,其中撤诉 和协调处理 41547 件,占 47.2%;XX 年全国行政诉讼案件 一审结案 92192 件,其中撤诉和协调处理 43705 件,占 47.4%;XX 年全国行政诉讼案件一审结案 95707 件,其中撤 诉和协调处理 41620 件,占 43.5%。这种撤诉大多数都是法 院找原、被告或第三人进行协调的结果,尤其是法院发现 被告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为避免判决行政机关败诉 而“影响关系”,主动找行政机关“交换意见”,被告撤 销或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而促成原告申请撤诉。以协调方 式化解行政争议,对于及时有效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 益,对有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由于缺少立法上的规范,审判实践中的协调方式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可能会使法院丧失独立公正审判 的地位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功能。人民法院在行政 诉讼中既负有权利救济,又负有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 职能,但实践中,为了片面追求协调结案,一些法院不对 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做出明确判断,不分清是非的 “和稀泥”。二是部分被告为了达到不“败诉”的目的, 要么无原则牺牲公共利益,要么胁迫或变相协迫原告接受 和解而撤诉。三是部分原告的司法保护被虚置。最高人 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 的解释第三十六条规定:“人民法院裁定准许原告撤诉 后,原告对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 理”。实践中的一些“和解协议”游离于现行法律规定之 外,不具有法律效力。原告撤诉后,一些行政机关或第三 人不履行或者不充分履行协议内容,相对人在这种情况下 既无权对抗行政机关或第三人,又不能请求司法救济,其 请求司法保护的权利被虚置。这些问题亟需通过完善行政 诉讼协调制度加以解决。 二、行政诉讼案件协调解决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建立行政诉讼协调制度有理论依据。诉讼协调,是 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积极进行协调工作,引导 当事人各方尽快和解,从而终结诉讼的行为。建立行政诉 讼协调制度的理论基础在于:行政诉讼也是社会纠纷的一 种解决机制,其直接目的仍是要解决纠纷,达到定纷止争 的目的,而协调无疑是一种解决纠纷的有效手段,而且在 有些情形下,协调所发挥的平息纠纷,保护相对方合法权 益的功效是单纯的裁判无法达到的;在行政合同诉讼和行 政赔偿诉讼中,对当事人的纠纷进行协调,符合法律的有 关规定;在行政裁量权限范围内,行政主体的适当让步不 一定侵害国家利益或者违背法律;行政诉讼协调的结果以 法院依法核准为前提,可确保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及他人 利益切实得到维护。 2、建立行政诉讼协调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需要。党中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 在司法审判中,尽力用协调的方式来解决当事人的争议, 定纷止争,促进社会和谐。在行政诉讼中要协调好“官民” 纠纷,使“官民”握手言和,将纠纷彻底平息。肖扬院长 在 XX 年全国高级法院院会议上强调要树立正确的纠纷解决 观,把化解矛盾作为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司法保 障的切入点,进一步说明了利用协调方式处理行政争议是 人民法院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尽的司法职责。 3、在较多情况下,单纯的裁判难以达到彻底平息纠纷 的目的,确需进行协调。目前行政案件上诉率高,再审率 高,上访率高,与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的规定有关。无论 是撤销判决还是维持判决,或是变更判决、确认判决,均 可能导致不利的后果。一是败诉方上诉,甚至无休止的申 诉,增加诉讼成本,浪费司法资源。在维持判决中,即使 败诉方不上诉或上诉后仍维持,行政机关出于行政管理的 需要,可以重新作出行政行为,对重作的行政行为,相对 人还可以再次提起行政诉讼,甚至反复多次,由此导致的 间接后果是不能及时解决纠纷,不仅造成人力物大的极大 浪费,而且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发,达不到彻底平息纠纷的 目的,政府的威信和形象受到损害,法院判决的权威受到 挑战。而行政诉讼协调有利于及时息诉止争,化解行政机 关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相对最大化地保护 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早日构建。 三、行政诉讼协调的适用范围 以协调方式解决行政诉讼案件,必须正确界定行政诉 讼协调的适用范围。笔者认为,从案件类型来分,能够协 调处理的行政诉讼案件主要包括下列案件:一是具体行政 行为有一定的瑕疵,判决撤销或者确认违法,存在一定的 负面影响的涉及群体性的、矛盾易激化的案件;二是行政 赔偿案件;三是因履行行政合同所引发的案件;四是诉行 政机关不履行法定职责,尚需继续履行的案件;五是行政 裁决、行政处理案件;六是不服具有一定自由裁量权的具 体行政行为的案件;七是法律和政策界限不清的案件;八 是其他有协调价值的案件。 从维护社会稳定的角度分析,有下列案件必须进行协 调: 1、党委、政府交办的案件。对于一些影响当地稳定的 行政案件,党委、政府一直是非常重视的。如处理不慎, 会引起连锁反映,个别别有用心的人还会针对案件做出一 些不明智之举,对政府的威望和声誉造成不好的影响。对 这类案件必须要进行协调,要多向辖区党委、政府汇报, 制定出恰当的协调方案,尽力将案件解决好。 2、涉及“三农”的行政案件。涉及农业、农村、农民 的案件,直接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我国是一个农业大 国,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是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中,如果农村稳定、农村和谐,可以说达到了全社 会和谐。因此,对涉及“三农”问题的行政案件,应尽量 适用协调的方式,妥善处理好案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3、群体性案件。群体性案件一般涉及的人数众多,主 体成份复杂,社会不稳定因素基数大,案件稍微处理不慎 便可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如果对行政相对人的诉请简 单地支持,会损害政府的形象,甚至使政府的方针政策很 难落实,导致不稳定因素增加,影响经济发展。如果简单 地不予支持,又会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公民、法 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还可能引起群 体性上访。而采用协调方式妥善处理好它们的争议,无论 对政府还是行政相对人都皆大欢喜,其法律效果和社会效 果比单纯的裁判要好。 4、涉法上访的案件。上诉、申诉、上访多是近几年来 行政案件的一个新的特点,一些当事人只要不满意法院的 裁判就上诉、申诉,甚至赴省、进京上访,还有的先不到 法院起诉,而是以上访的形式以引起党委、政府、人大等 部门的重视,而再到法院起诉。这类案件法院投资的司法 资源多,浪费也较大,如果协调好关系,妥善处理,效果 会更好。 四、行政诉讼协调的方式方法 行政诉讼案件协调难度大,矛盾难以调和。这就要求 行政审判法官具有司法为民的责任心,坚持若干重要原则, 运用高超的协调艺术,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及时解决行政 争议。 树立“司法为民、司法和谐”的理念,增强服务意识。 从切实解决当事人的矛盾纠纷和维护社会和谐的高度来重 视协调,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克服畏难情绪和 工作马虎的不良作风。办案时要具有 “四心”,即耐心、 细心、诚心、恒心,穷尽一切协调方法,动之以情,晓之 以理,用自己的真情感化当事人,以促使他们通过协调的 方式解决纠纷。 吃透案情,找准协调的切入点。这是协调行政诉讼案 件首要的前提。如果法官没有吃透案情,抓不住焦点,就 难以有针对性地做协调工作。法官收到案件后,应当认真 审查原告、被告的诉、辩要点,理清各种法律关系,抓住 产生纠纷的症结、焦点,依照法律、法规,参照规章和其 他规范性文件,制定出最佳的协调方案,及时协调解决案 件。 居中协调,辩法析理。行政审判法官在协调中始终要 处于中立地位,在言语、表情上都要中立,避免当事人感 到法官有偏袒之心,要认真耐心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 让其将其满腹牢骚和怨气发泄出来,让其感到法官尊重他 的意见,从而拉近法官与当事人的距离,为下一步协调打 下感情基础。在听取当事人意见后,法官要充分运用自己 的法律知识和协调技能,辩法析理,对其中正确的意见和 要求充分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不正确的意见要当场指出其 错误之处,对一些无理要求要给予批评。通过辩法析理, 让当事人心服口服,使协调由可能变为现实。对于通过协 调达成一致意见的,要及时签订好协调协议,彻底解决他 们之间的争议。 依靠党委、人大、政府的支持和参与,妥善处理行政 争议。行政诉讼案件,特别涉及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用、 企业转制、社会保障等群体性案件和政治敏感性强的重大 疑难案件,处理时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集体性上访,造成 不好的社会影响,影响社会稳定。当地党委、人大、政府 对这类案件也非常重视,希望法院协调处理,妥善解决。 因此,法院应当主动向所在地党委、人大、政府汇报,制 定出最佳的协调方案,争取支持,并尽可能由其出面做好 协调工作,协调解决好这类案件。 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处理好合法性审查与协调 的关系。通过协调解决行政争议,并不是放弃对行政行为 的合法性审查,而是要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不损害国 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做好协调工作。 二是处理好自愿撤诉与积极协调的关系。人民法院应当尽 可能为化解行政争议创造有利条件,但不能代替当事人表 达意愿,更不能强迫当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