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吨浅吃水货船船体结构设计书_第1页
1500吨浅吃水货船船体结构设计书_第2页
1500吨浅吃水货船船体结构设计书_第3页
1500吨浅吃水货船船体结构设计书_第4页
1500吨浅吃水货船船体结构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1 - 1500 吨浅吃水货船船体结构设计书 述 本船是 1500 吨级普通运输货船,为钢质单甲板,球鼻船首,双尾鳍、双机、双桨、双舵的尾机型浅吃水江海直达货船。全船共两个货仓,设短首楼和尾楼。主要承运大宗散货、杂货、普通包装的钢材、集装箱等货物。 本船航行于黑龙江、松花江至我国南北沿海,以及日本、朝鲜、东南亚等江海直达航线,航区为海规工类及河规 A 级。 本设计需要完成 该船的船体结构设计工作,包括船体结构规范计算;绘制主要横剖面图;绘制基本结构图;船体钢材估算;船舶造价估算等。从而巩固加深所学专业知识,结合生产 实践融汇所学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培养工程素质以及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船的设计要求 舶主要数据 总长: 线间长: 宽: 深: 计吃水: 构吃水: 拱: 形系数: 计吃水) 构吃水) 结构吃水垂线间长: 海船舶职业学院毕业论文专用纸 - 2 - 结构吃水水线长: 算船长: 83m 肋距: 尾至 #6 6006 至 #114 650114 至首 600骨间距: 上甲板货舱区域 550 至 650边舱舷侧 500边舱斜板 600层底区域 650板间高 上甲板至首楼甲板 甲板至尾楼甲板 楼甲板至驾驶甲板 (#8 至 #24) (#24 至 #29) 驾驶甲板至罗径甲板 结构概况 本船为单甲板,双机双桨尾机型江海直达杂货船,全船共分为两个货仓,共分两个货舱,共设四道水密舱室壁,货仓区域结构形式为双层底、双壳结构。双壳结构由两部分组成,从基线起向上四米为舷侧深舱;四米以上至甲板为顶边舱,货舱区域甲板开口线以外和双层底骨架以及顶边舱结构采用纵骨架式;甲板开口线以内,深舱和舭部结构以及机舱、首、尾尖舱均采用横骨架式。本船满足 B 级冰区加强的要求。 要性能 航速:本船在新船状态,无浅吃水影响,风力不超过薄氏风标 3 级,海浪不超过2 级,当主机为常用功率时静水航速为 里 /小时。 油耗:在常用功率情况下,主机约 /日;副机约 /日 续航力和自持力:本船在满载状态设计航速时的续航距离为 4000 海里,自持力为20 天。 装设备 锚设备:首锚, 1750 公斤斯贝克锚 3 只; - 3 - 系泊设备:托索,钢索 1 跟,长 190 米;系船索,钢索 1 跟,长 160 米; 舵设备:本船采用 2 只悬挂式流线型平衡舵,舵的剖面形式为小鱼尾型。舵总面积为 积比例为 平衡系数为 为钢板组合结构,舵叶上端与舵杆用链连接。 救生设备:本船设 救助艇 1 只。设置救生筏 5 只,带自亮浮灯救生圈 5只,带自亮浮灯及烟雾信号救生圈 2 只,带救生浮索救生圈 2 只,救生衣 5 件,设保温救生服 30 件。 消防用品等其他设备均按规范配备。 要舱室设备 驾驶室:设旗箱、望远镜箱、高脚扶手椅; 报务室:设工作台、园转椅; 海图室:设海图桌、文件柜、园转椅; 船设计要求的分析 本船为 1500 吨级浅吃水货船,可实现江海联运,因此在进行主要构件结构强度校核的时候采用钢质海船入级规范( 2006)进行计算。在规范中,根据本船的特点(双壳, 从基线起向上四米为舷侧深舱;四米以上至甲板为顶边舱,货舱区域甲板开口线以外和双层底骨架以及顶边舱结构采用纵骨架式;甲板开口线以内,深舱和舭部结构以及机舱、首、尾尖舱均采用横骨架式。)找到对应的规定,根据规范所要求对相应公式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各个构件的要求尺寸。 通过对任务书的分析,分部位计算出各个区域钢材重量,从而得到最终的刚才消耗量。最后将造船所需各个方面人员,物品以及其他各种费用进行统计。完成毕业设计。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毕业论文专用纸 - 4 - 2 结 构设计 舶结构设计概述 船体强度的任务是研究船体结构抵抗破坏的能力和变形的规律。把船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其强度的问题称为船体总强度问题。船舶局部强度则是把船舶整体分为各个部件,分别按照其所在相应位置,所受力情况来进行计算强度。 船体是由板和型材组成的薄壁结构,根据结构所处的位置和受力特点,人为地将它分成船体板架、甲板板架、船侧板架和舱壁板架等。 船体结构设计通常是在船舶基本设计完成之后,已知船舶主尺度、船体型线、船舶建筑型式、甲板层数、内底分布、舱壁位置和舱室用途之后进行的。结构设计的任务是在这个 基础上决定船体结构型式、构件尺寸和连接方法的。成功的毕业设计是合理的选择结构材料,保证结构具有必须的强度和刚性的情况下,使结构重量最轻。 在进行校核的过程中,根据规范进行相应构件的计算,并根据所得结果画出结构图。 本结构及用途 外板:外板指船底部、舭部、舷部外壳板,由于船体沿肋骨围长的曲率变化较大,钢板的长边通常沿船长方向布置,便加工成型。它用于形成船体外形及保证船体水密;直接承受水压力,使船舶具有漂浮及运载能力,并承受和传递各种横向载荷,参与骨架局部强度。 底部结构:船底是船体等值梁的下缘, 承受很大的总纵弯曲应力,还承受着及其重量、货物重量、压载水及舷外水的压力等横向载荷。 甲板:甲板与外板共同组成船体主体。承受总纵弯曲时的正应力;承受横向载荷:如人员、设备重量及甲板上浪的水压力等;承受甲板上的集中载荷:如甲板上的集中荷重、上层支柱传来的集中力等。上甲板对保证船体总强度起重要作用,下甲板主要承受货物重量。 舷侧结构:横骨架式舷侧结构由普通肋骨与强肋骨交替布置,并设置舷侧纵桁组成交替肋骨制的舷侧结构。因有相当数量的强肋骨与甲板强横梁、底肋板组成横向钢架,对保证船体横向强度与刚度有利。主要承受的外 力有:由总纵弯曲时产生的弯矩 - 5 - 与剪切力;垂直作用于舷侧外板并与浸水深度成比例的舷外水压力;由底部及甲板传递来的压缩力;波浪的冲击力、爆炸波的冲击力、振动及各种偶然性的撞击力等横向载荷。 舱壁:由舱壁板和骨架组成,是用来分隔船体内部空间,把船体分成一个个的单独舱室供装货、载客和安装机电设备等用。可以用来保证船舶与平台的抗沉性,增强船体的强度与刚度,可以防止火灾与毒气蔓延。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船舶主体上甲板之上的任何舱室结构。包括船楼、甲板室、机舱棚、活动舱口盖等。上层建筑与船舶的航海性能及居住条件密切相关。可以作 为货仓使用;由利于扩大驾驶人员视野;增加船舶储备浮力;减小甲板上浪;围弊机舱开口;如果上层建筑长度足够时,它可以全部或部分地参与主体的总纵弯曲,提高船体的总纵强度。 本结构计算书 在计算过程中要用到的主尺度: 计算船长 L 83m 型 宽 B 深 D 计吃水 d 距 S 尾至 #6 6006 至 #114 650114 至首 600 总体强度计算 根据规范 中最小剖面模数 b + 中 : C 系数,按本节 取; = ( 0m) 同本节 取 船长 ,m; 选取 83m B 船宽 ,m。 0=32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毕业论文专用纸 - 6 - 实取 012据规范 中剖面对水平中和轴的惯性矩 I = 3 中: 按本节 算所得的船中最小剖面模数, L 船长, 83m。 I=301283= 实取: I=016 部强度计算 板 船底板 按规范 底为纵骨架式时 , 船中 域内的船底板厚度 t 应不小于按下列两式计算所得之值: + 230) mm 中 :s 纵骨间距 ,算时取值应不小于纵骨的标准间距 ; d 吃水 ,L 船长 , 83m, 计算时取不必大于 190m; 折减系数 本章 计算时取不大于 C 系数,见本章第 2 节 C = 4=当 L 90m 所以 83+230) 取 t=9据规范 船端 域内的船底板厚度 t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 - 7 - t = ( 6) 中 :L 船长 ,83m; s 肋骨或纵骨间距 ,算时取值应不小于 肋骨或纵骨的标准间距 , t=3+6=取 t=9规范 骨架式区域内的船底板厚 度 t 应不小于按下列两式计算所得之值 : L + 170 ) mm 中 :s 肋骨间距 ,计算时取值应不小于肋骨的标准间距; d 吃水 , L 船长 ,83m; 但计算时取不必大于 200m; 折减系数 本章 E = 1+ 22中, 83+170) 取 t=9首底部的加强 按规范 船长 L 等于或大于 65m, 且航行中最小首吃水小于 , 应对其从首垂线向后的底部平坦部分进行加强。横向加强范围的边线高于基线应不小于 B 为船宽),但不必大于 向加强范围的端线距首垂线的长度 X =( m 式中 : L 船长 ,83 m; 方形系数 当 , , =(83= 实取 X=21m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毕业论文专用纸 - 8 - 在加强范围内 , 对首部船底板应作下列加强 : 首部船底板厚度 t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 t =dL)中 : L 船长 ,83m; 航行中的最小首吃水 , s 骨材间距 ,#114以前为 骨材标准间距 , e 纵向位置修正系数 , 见表 #93至 #100, #100至 #119, #119至首分别为 系数 , 当 65 L 145m 时 , C= 当 145 L 200m 时 ,C= 当 200 L 300m 时 ,C= 当 L 300m 时, C= C=14 中 l 为主要构件间距 , 于 1 时 , 取 于 1 以: t=14实取 t=12#93 至 #100 t=14实取 t=14#100 至 #119 t=14 实取 t=12#119 至首 按规范 加强范围内,对纵骨架式双层底骨架应作加强: 船底纵骨剖面模数应比按本章 计算值大 10%,但代入公式中的 l 值应不小于 W=59= 实取 W=204规范 底纵骨的剖面模数为船底纵骨剖面模数的 85% W=59= 实取 W=157板龙骨 按规范 板龙骨的宽度 b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 b = 900 + - 9 - 式中 : L 船长 ,83m。 平板龙骨的宽度不必大于 1800 平板龙骨的宽度应在整个船长内保持不变。 按规范 板龙骨的厚度不应小于本节所要求的船底板厚度加 2均应不小于相邻船底板的厚度。 b=900+3= 实取 b=1200mm t=t 船底板 +2= 实取 t=10列板 按规范 列板厚度 , 当舭列板处为横骨架式时 , 应不小于按本节 算所得 ; L + 170 ) mm mm 83+170)取 t=9侧外板 按规范 侧外板系指从舭列板至舷顶列板之间的外板。 按规范 侧为横骨架式时 , 船中部 域内舷侧外板厚度 t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距基线 34D 以上的舷侧外板厚度 t 应不小于按下列两式 计算所得之值 : + 110) mm mm 83+110)=取 t=102) 距基线 14D 以下的舷侧外板厚度 t 应不小于按下列两式计算所得之值 : + 110) mm 海船舶职业学院毕业论文专用纸 - 10 - 83+110) 取 t=9中 :s 肋骨间距 ,算时取值应不小于肋骨的标准间距 ; L 船长 ,83m,计算时取值不必大于 200m; d 吃水 , 折减系数,分别为 1和 本章 E = 1 + 22其中 ,m; 计算时,取不大于 C=本节 3) 距基线44D 区域内的舷侧外板厚度 t,由上述计算所得 取 t=9规范 域内的舷侧外板厚度应符合本节 要求 ,实取 t=9规范 中部 域内的舷侧外板厚度应不小于本节 求的端部舷侧外板厚度 ,并应使船中部 域外的舷侧板厚度能逐渐向端部舷侧外板厚度过渡 ,实取 t=9区加强 按 规范 带外板的加强 , 其纵向范围从首柱向后至满载水线最大宽度处 , 但不超过 l m 垂向范围从 上 500 下 500 h=(00)-(=规范 带外板厚度至少应为船中部外板厚度规范值的 , 但不必大于 25其厚度应逐渐过渡。 t= 实取 2顶列板 - 11 - 按规范 顶列板的宽度应不小于: b = 800 + 5L 也不必大于 1800中 : L 船长, 83m。 b=800+583=1215实取 b=1250规范 侧为纵骨架式时,船中 域内的舷顶列板厚度 t 应不小于按下列两式计算所得之值 : 1+110) mm 中 : s 纵骨间距 ,算时取值应不小于纵骨的标准间距 ; L 船长 ,83m; L, 其中 L 为船长 ,m,但计算时取值不必大于 200m; 折减系数 1,见本章 83+110)=规范 船中部 域内的舷顶列板的厚度,在任何情况下均应不小于强力甲板边板厚度的 ,也不小于相邻舷侧外板的厚度。舷顶列板的厚度可逐渐向两端过渡到端部的舷侧外板厚度。 t=6= 实取 t=14力甲板 按规范 口边线外强力甲板厚度 t, 除应符合中剖面模数要求外 , 还应不小于按下列各式计算所得之值 : 纵骨架式 : 1+110) mm 中 :s 纵骨间距 ,算时取值应不小于纵骨的标准间距 ; L 船长 ,83m; L,m,但计算时取值不必大于 200m; 折减系数,见本章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毕业论文专用纸 - 12 - 83+110)=取 t=8规范 开口边线以内及离船端 域内的强力甲板 , 无论是纵骨架式或横骨架式 , 其厚度 t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t= 5L 开口边线内: s= t=船端 s=t=取 t=8规范 船中部 域内的强力甲板边板宽度,应不小于 (00) 中 L 为船长,但不必大于 1800 b=3+500= 实取b=1580力甲板边板在端部的宽度,应不小于船中部宽度的 65%。强力甲板边板厚度,应不小于强力甲板厚度。 实取 b=700内龙骨 按规范 船舶中纵剖面处应设置中内龙骨。中内龙骨的高度应等于肋板的高度 , 其腹板厚度 t 和面板剖面积 A 应不小于按下列各式计算所得之值 : 在船中部 域内 : t = mm t=3+ 实取 t=12 = 2 =3= 实取 A=56船端 域内: t = 5.5 mm t=3= - 13 - 实取 10 = =3= 实取 A=44中 : L 船长 ,83m。 内龙骨 按规范 内龙骨的高度与该处肋板高度相同。其腹板的厚度 t 和面板的剖面积 A, 应不小于按 下列各式计算所得之值: t = 5 mm t=3+5= 实取 t=10 = 5 =3= 实取 A=26取 10 66012 210式中 : L 船长 ,83m。 桁材 按规范 船体中纵剖面处应设置中桁材。中桁材高度 不小于: 25B + 42d + 300 不小于 650中 : B 船宽 ,13.8 m; d 吃水 ,3.3 m。 5200= 实取 00桁材的厚度 t 应不小于下述规定 : 船中部 域内 : t= 4 mm t= 实取 t=11 中 : 双层底计算高度 , 桁材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毕业论文专用纸 - 14 - 按规范 桁材的厚度可比本节 定的中桁材厚度减少 3 t=3= 实取 t=8密旁桁材厚度应较旁桁材厚度增厚 2旁桁材的厚度均应不小于相应的肋板厚度。 t=2= 实取 t=10 肋板 横骨架区域( #24 至 #29) 按规范 舱和机舱实肋板的厚度 t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 之值,但不必超过 15 t = 1 中 : 双层底计算高度 ,舱内实肋板和污水阱处的实肋板应较上式增加 t= 实取 t=8骨架区域( #29至 #114) 按规范 骨架式实肋板厚度应较本节 求的实肋板厚度增厚10%, 但不必大于 15t= 1)= 实取 t=8规范 密肋板的高度大于 不超过 2m 时 , 垂直加强筋 , 加强筋两端应削斜 , 其剖面模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 W = 中 :s 加强筋间距 , h 由内底板到溢流管顶的垂直距离 , l 加强筋跨距 ,实取的双层底高度 W=- 15 - 实取 W=16板上的每根纵骨处应设置垂直加强筋。非水密肋板垂直加强筋的厚度等于肋板厚度 , 宽度应不小于 150船长小于 90m 时 , 加强筋的宽度取不小于 但至少为 50 t=8 b=3=137 实取 b=140底纵骨 按规范 底纵骨的剖面模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 W =d+h1)s 2l 中 :s 纵骨间距 , l 纵骨跨距 ,不 小于 d 吃水 , f 系数 , 有中间垂直撑柱时为 中间垂直撑柱时为 此取 b 折减系数 本章第 2 节 W=(159 实取 W=200 底板 按规范 底板的厚度 t 应不小于按下列各式计算所得之值: 在船中部 域内 t = 5s + mm t=3+5 实取 t=9机舱区域内 t = mm t=3+ 实取 t=10中 : L 船长 ,83m,计算时取值不必大于 400m; s 肋骨间距 , 按规范 底板的厚度应按本节 式计算 , 式中 s 应取纵骨间距,但计算值可减小 1 所以:实取 t=9骨 按规范 首尾尖舱外,主肋骨 的剖面模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毕业论文专用纸 - 16 - 值: W = 中: s 肋骨间距 , d 吃水, l 肋骨跨距, 无论如何应不小于 D (D 为型深 在从尾尖舱舱壁至距首垂线 间的区域内,应取用船中的肋骨跨距,在从距首垂线 防撞舱壁之间的区域内,应取用该区中最大的肋骨跨距; c=(2+)/( /l ) c=( 2+( 系数,当 L 90m 时 , L 90m 时, 。 W= 实取 W=150肋骨的剖面惯性矩 I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I= I= 实取 I=2000实取 38 按规范 、尾尖舱内的肋骨剖面模数 W 和剖面惯性矩 I 应分别不小于按下列两式计算所得之值: W = = 中: s 肋骨间距, d 吃水, D 型深, l 肋骨的实际跨距, = 实取 W=60= 实取 I=500- 17 - 实取 07 按规范 板间及上层建筑肋骨的剖面模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W= 中: s 肋骨间距, m; d 吃水, m; l 肋骨跨距, m,即为在舷侧量得的甲板间高,且对于甲板间肋骨,当其实际距跨距小于 , 应取 l = 于上层建筑肋骨当其实际跨距小于 应取 l = D 型深 , m; C 系数,取 C = d/D; 系数,按肋骨所在位置确定:对于上甲板以下第一层甲板间, 二层甲板间, 三层及其以下各层甲 板间 , 于首楼肋骨, 楼和尾楼肋骨 楼: s=d=l =D=C= = 实取 38 W=60楼: s=d=l =D=C= 实取 38 W=60侧纵桁 按规范 持主肋骨的舷侧纵桁的剖面模数 W 和剖面惯性矩 I,应分别不小于按下列两式计算所得之值: W = = 中: b 舷侧纵桁支持面积的宽度, m; h 从舷侧纵桁跨距中点至上甲板边线 的垂直距离, m; l 舷侧纵桁的跨距, m。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毕业论文专用纸 - 18 - #6至 #11 b= h= l = 实取 700= 实取 1000011 至 #29 b= h= l = 实取 700= 实取 10000机舱内强肋骨 #0 在甲板间 W = 00 3中: S 强肋骨间距, h 从强肋骨跨距中点至上甲板边线的垂直距离 , l 强肋骨的跨距, d 吃水, D 型深, W=95 实取 W=200板计算压头 按规范 板的计算压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但应不小于 不必大于 20+ 21000( m 式中: L 船长, m; D 型深 , m; d 吃水, m。 349/=于船长小于 90m 的船舶,可适当减小其首尾端区域的主要构件的计算压头,但应不小于相同位置的次要构件的计算压头。 距首垂线 后,计算压头为 首垂线 前,主要构件: =要构件 : 1.5 - 19 - 距首垂线 间 , 主要构件 : =要构件 : 住处所的甲板 h=库处所的甲板 h=舱平台以及修理间和机舱物料间处所的甲 板 h=层建筑甲板: 第 1 层 h= 露天部分增加 ( 第 2 层 h= 露天部分增加 ( 第 3 层及以上 h= 露天部分增加 ( 板横梁 按规范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W = 1 系数,根据横梁所在区域的甲板 ( 包括桥楼 和尾楼甲板 ) 总层数决定:对于1 层, ,对于 2 层, 3 层, 对于 4 层及 4 层以上, 于首楼甲板, 系数,见规范中表 型深, m; d 吃水, m; s 横梁间距, m; h 甲板计算压头, m, 见本节 l 横梁跨距 ,m,计算时取值应不小于 2m。 尾至 #6 s=h=l =2 = 实取 07 W=1006至 #29 s=h=l = = 实取 07 W=10029至 #105 s=h=l =3=2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毕业论文专用纸 - 20 - 实取 07 W=100105至 #114 s=h= l = =2 实取 08 W=100规范 舱甲板 ( 或平台 ) 纵骨或横梁剖面模数 W, 除应符合本章第 8 节要求外 , 还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 W = 9 114至首 s= h=l =951 实取 010 W=160板纵桁 按规范 持横梁的甲板纵桁的剖面模数 W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W = 中: b 甲板纵桁所支承面积的平均宽度, m; h 甲板的计算压头 , m,见本节 l 甲板纵桁的跨距, m。 按规范 板纵桁的剖面惯性矩 I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I = 2 中: W 本节所要求的甲板纵桁剖面模数, l 甲板纵桁的跨距, m。 尾至 #6 b=2m h=l = 实取 7 2508120W=200 I=231 实取 I=20006至 #11 b= h=l = - 21 - W= 实取 7 2508120W=200 I=2 实取 I=200011至 #19 b= h=l = W= 实取 8 35012 150W=500 I=2 实取 I=500019至 #29 b= h= l = 实取 8 35012 150W=1000 I=2 实取 I=1500029至 #105 b= h=l = 实取 8 35012 150W=1000 I=2 实取 I=15000105至 #114 b= h= l = 实取 8 35012 150W=1000 I=2 实取 I=15000114至首 b= h= l = W= 实取 7 2008 100W=200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毕业论文专用纸 - 22 - I=2 实取 I=2000柱 按规范 于支柱所受的载荷 P, 应按下式计算 : P = Po 中 :a 支柱所支持的甲板面积的长度 ,m; b 支柱所支持的甲板面积的平均宽度 ,m; h 支柱所支持的甲板的计算压头 ,m; 上方支柱所传递的载荷 , 按规范 柱的剖面积 A 应不小于按下式计算所得之值: A=P/(r) 中 : P 支 柱所受的载荷, 见本节 l 支柱的有效长度, m,为支柱全长的 ; r 支柱剖面的最小惯性半径, 按规范 形支柱的壁厚 t 应不小于按下列两式计算所得之值: t=P/( mm t= 0 式中: P 支柱所受的载荷, 见本节 l 见本节 管形支柱的平均直径, 管形支柱的最小壁厚:船长 L 60m 时为 560m L 90为 6L 90m 时为 7 机舱内支柱 #11 #19 h= a=4= b=l = r= A= - 23 - 实取 A=20 t= t=190/40= 实取 t=8取: 190 8 首楼内支柱 #123 a= b= h= l = r= A= 实取 A=17 t= t=140/40= 实取 t=8取 140 8 层建筑的侧壁 按规范 层建筑的舷侧外板应符合下列要求 : 首楼的舷侧外板厚度 t 应不小于 : t=( 船长 ,83 m; S 肋骨或纵骨间距 ,m,计算时取值应不小于 肋骨或纵骨的标准间距 ,m。 t=(3+取: t=9楼和尾楼的舷侧外板厚度 t 应不小于 : t=() /中 : L 船长 , 83m; S 肋骨或纵骨间距 ,m,计算时取值应不小于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毕业论文专用纸 - 24 - 肋骨或纵骨的标准间距 ,m。 t=(3+5) 取: t=8层甲板厚度 按规范 首楼外的上层建筑和甲板室的甲板板厚度 t 应不小于 : t=() / 不小于 5中 : L 船长, 83m;计算时取值不必大于 100m; S 甲板纵骨或横梁间距, 计算时取值应不小于 甲板纵骨或横梁的标准间距, C 系数 , 按下列选取 : 在第一层: 在 第二层: 在第三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