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带输送机两级齿轮减速传动装置设计书_第1页
皮带输送机两级齿轮减速传动装置设计书_第2页
皮带输送机两级齿轮减速传动装置设计书_第3页
皮带输送机两级齿轮减速传动装置设计书_第4页
皮带输送机两级齿轮减速传动装置设计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皮带输送机两级齿轮减速传动装置设计书 一、设计任务书 题目: 皮带输送机两级齿轮减速传动装置 工作条件和技术要求: 输送机单向运转,工作平稳,两班值工作,每班工作 8 小时,使用年限为 10年。 技术数据 : 传送带拽引力 2000N 传送带运行速度 s 传送带鼓轮直径 200案的草图 : 1,带传动的效率 ; 2,轴承的效率 ; 3,齿轮传动效率 ; 2 4,联轴器的传动效率 ; 5,鼓轮上的传动效率。 二、传动方案的拟定 根据要求电机与减速器间选用 速器与工作机之间用联轴器传动,我们需要设计的是二级减速箱,按要求减速器为二级圆柱直齿齿轮减速器。设计说明如下,设计方案图在附件中。 三、电动机的选择 1、电机类型和结构型式。 根据电源及工作机工作条件,工作平稳,单向运转,两班制工作,选用 2、 传动总效率 工作机卷筒轴转速为 =60 1000 200) =76r/筒所需功率 v/1000=2000 000=动装置的总效率 = 1 2 4324 5 取 = 取滚子轴承的效率 2 = 直齿圆柱齿轮的传动效率3=选用 8级精度的一般齿轮) 齿轮联轴器的效率 4 =轮上的卷筒 传动效率5=效率 =、确定电动机转速 按推荐的传动比合理范围,带传动传动比 24,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传动比 840 , 则两级传动中的总传动比 i为: 3 i=i1 16160 电动机转速的可选范围为 dn=i 16160) 121612160) r/合这一范围的同步转速有 1500r/3000r/种。综合考虑电动机和传动装置 尺寸、质量和价格等因素,选用同步转速为 1500r/ 4、确定电动机型号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W/ =w 由已 有的标准的电机以及结合实际分析,选择的电机的额定功率 工作要求和工作条件选用 Y 系列同步转速为 1500r/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 具体规格如下: 类型 额定功率( 电动机同步转速( r/ 满载转速( r/ 动比 500 1420 2 四、传动装置的运动和动力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计算传动装置总传动比和分配各级传动比 1)传动装置总传动比 由电动机的满载转速 i=1420/76=)分配各级传动比 取 2; 为满足相近的浸油条件,高速齿轮传动比为 所以由 i= i2 4 420r/n1=1420/2=710r/n = n / 710/ n = n / 6 r/ 3)各轴输入功率 P= P = P 1 =w ; P = P 2 3=w ; P = P 2 3=w ; 4)各轴输入转矩 T= 106 P/ 106 420=104 N 106 P / n =106 10=104 N 106 P / n =106 104 N 106 P / n =106 6=105N 卷筒轴 T 卷 =2 =105 105N、传动零件的设计计算 V 带的设计 1、确定计算功率 表 8A =故 =名 功率 P/矩 T/(N转速n/(r/传动比 i 电机轴 104 1420 2 第一轴 104 710 2 第二轴 104 三轴 105 76 筒轴 105 76 1 5 2、选择 根据 1420r/图 8械设计书 )选用 3、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 1)初选小带轮的基准直径 6 和表 8 8,取带轮的基准直径00 2)验算带速 V: V=100060 11 100 1420 60 1000m/s=s 由于 5m/ 符合要求 6、计算带的根数 Z 1)计算单根 带的额定功率 由 00 1420r/查表 8 40=据 1420r/=2 和 插值法查表 8 4。 查表 8 5得 8 2得 是: ( ( ) z=以 选用 2根 7、计算单根 由表 8 3得 A 型 q=m 所以 ( 0 K =使带实际初拉力 、计算压轴力: (2z( 、带轮的结构设计 1)小带轮的结构设计 由 1420 r/择小带轮的材料为铸钢; 由 10 齿轮端面与内机壁距离 2 2 10 轴承端盖外径 2D 2 +( 53d 102 130二、设计小结 由于时间比较紧,所以这次的设计存在许多缺点,很多时候,由于缺少经验,取值过于保守,使整体结构庞大,很多地方浪费材料;同时箱体的设计很粗糙。但通过这次的减速箱的设计,使我能学习到很多实践知识,同时将公差课,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材料力学,等课程综合起来了,了解了机械设计的基本流程。在设计的过程 中,我们大量查阅国标,积极请教老师,很好的培养了我们作为工科技术人员的基本素养,老师丰富的经验,使我们了解了作为工程师的必备素质。 相信在类似设计经验的积累,我在以后的学习或者实际工作中,能够设计出紧凑、质量轻、强度高的机械 十三、参考资料目录 1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高等教育出版社,宋宝玉主编, 2006 年 8月第一版; 2机械设计(第八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濮良贵,纪名刚主编, 2006 年5月第八版 ; 3机械制图,高等教育出版社,何铭新、钱可强主编, 2004年 1月第五版; 4互 换性与技术测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