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关于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xx年关于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xx年关于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xx年关于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xx年关于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年关于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 XX 年关于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 涌入我区,*区流动儿童的数量急剧上升,据统计,XX 年, *区现有学龄儿童万人,流动儿童已达到 11 万名,数量已 经超过本地户籍儿童。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解决好 他们的生活、就医、就学等问题,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增 强城市活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 义。XX 年,常州市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确定为“受人口流 动影响的儿童保护”项目试点城市。XX 年,*区被国务院 妇儿工委办和联合国儿基会“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保护” 项目确定为深度试点单位。三年来,*区坚持高标定位, 针对流动儿童教育、管护这个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经历 了积极探索、有序推进、健康发展的过程,大力实施“流 动儿童关爱工程” ,促进流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一、四年来项目工作目标: “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保护”项目工作开展以来, 针对我区流动儿童的实际情况,我区相关职能部门在区委、 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不断研究、探讨、总结流动儿 童管理的经验,制订切合我区实际的政策,落实各相关部 门的管理和服务责任,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推进流动 儿童保护项目工作的全面开展。三年来,我们积极落实项 目工作目标建立健全流动儿童信息采集协作机制,全面开 展流动儿童信息登记;推进全体流动儿童平等享受教育、卫 生等公共服务进程;为流动儿童融入城市、健康成长创造良 好社会环境。 二、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一)建立健全流动儿童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提高服务 成效 一是组织显张力。成立了由 32 个部门参与的项目试 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协调小组,各地同步成立相应的工 作机构,具体负责流动儿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 保障了流动儿童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是工作聚合力。政府多次召集公安、教育、卫生、 妇联等主要责任部门共同探讨项目实施工作,形成了* 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登记和服务工作的通知 ,建立 健全流动儿童登记管理服务工作机制,推动流动儿童工作 的深入开展。 (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流动儿童平等发展 一是实现流动儿童信息常态化管理和综合化使用。我 区按照科学宣传、分类采集、综合汇总的要求,做好流动 儿童信息采集和登记工作。03 岁流动儿童信息由妇联、卫 计部门分别在村、社区、世代服务中心、防疫站等地逐户 采集;46 岁流动儿童信息在幼儿园集中采集;716 岁流动儿 童信息在中小学统一采集;公安部门负责信息全面汇总、集 中核对、统一录入微机系统,纳入全市流动人口信息采集 子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从 XX 年 1 月至今,全区共登记 16 周岁以下儿童信息 40 万人。信息系统涵盖流动儿童基本情 况、受教育、计划免疫、是否有重大疾病四部分信息,集 信息登记、权益保护、救助服务、部门管理、信息研判等 使用功能于一体化,实现了流动儿童的入园入学、亲子早 教、计划免疫和健康服务以及困难儿童生活帮扶等全面服 务。 二是保障流动儿童公办入学,共享优质教育。全区流 动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 100%,教育部门每年尽可能多的吸 收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现我区公办小学有 44802 名流动儿童在读、公办初中有 15737 名流动儿童在读。同 时还有 12 所新市民小学 11344 名流动儿童在读。同时还有 118 所公办、幼托机构、村级幼儿园共计 26607 名流动儿童 在读。我区坚持入学“两为主”原则,完善外来人口随迁 子女积分入学制,实施公办学校与新市民学校结对建立教 育共同体,开创了全国新市民学校管理的新模式,向 15 所 新市民学校分别派出 3 名公办骨干教师,负责语、数、外 3 门学科,其中一人担任校长,从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多 方面帮助新市民学校“升级” ,让流动儿童同享优质公办教 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 15 所, 投入资金 6 亿多元,扶持规范民办幼儿园,建立学前教育 专项补助的长效机制,按每年 150 万元的标准,用于奖励 吸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园、创建优质园以及提升普惠性 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和内涵。目前,乡镇中心幼儿园 100%创 建为省级优质幼儿园,满足了流动儿童入优质学校的需求。 三是确保优质健康服务全面辐射,提高流动儿童健康 水平 全区设立 31 个预防接种门诊,新建 3 家现代化门诊, 对所有适龄流动儿童全部实行免费办证、免费接种国家免 疫规划疫苗,确保流动儿童免费接种全覆盖;建立流动儿童 健康档案,实施健康免费体检,开展听力、视力等项目的 筛查和预防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人均 6 元(不包 括流动儿童)逐步提高到现在的人均不低于 45 元(包括流动 儿童)。 (三)实事先行,提高流动儿童关爱守护服务质量 一是宣传与保护并重。通过社工+妇工+义工+巾帼志 愿者的工作方式,开拓服务流动儿童新模式。公检法司联 合团教育局、妇联等部门,以“护蕾行动” 、 “ 检校共建” 、 “阿亮警官说防范” 、 “全警大走访”等活动为载体,开展 流动儿童法制宣传活动 1500 多场,发放宣传资料 10 万余 份。由检察院、教育局联合编写的青少年法律知识读本 、 警钟长鸣人更醒 、 未成年人网络自护手册等法律知 识书籍,分发至全区的中小学校,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 迎;妇联和纪萍工作室设计制作原创动画“女检察官手记少 男少女” 、原创动漫 暑假发生的事 、 爱,点亮您的生 活预防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例动画片,用孩子喜爱的方式 传递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切实贯彻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的司法理念,制定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实施办 法 ,对未成年人犯罪档案实行封存,对初次犯罪的流动青 少年,尽量不适用逮捕强制措施,充分利用量刑建议权, 建议法院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尽可能的判处非监禁刑。 深化未成年人犯罪的延伸帮教工作,每年定期对正在服刑 的流动少年犯回访帮教,送书送物,安排跟家人通亲情电 话、共进亲情餐,还选择有条件的少年犯作为“特殊志愿 者”到福利院等场所从事社会义工劳动、慰问孤儿,督促 少年犯监护人与学校、社区矫正机构、居(村)委会等部门 形成帮教合力,防止失足青少年重新犯罪。 二是帮扶与救助并行。全区构建立体多元的助学帮扶 模式,教育局建立完善“困难群体学生助学资助机制” ,成 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保障家庭困难的流动儿童顺利入学 并完成学业。法院成立了全国首家“兴国百万护苗基金” , 救助在司法活动中发现的困难未成年人。 “春苗教育基金” 、 “春蕾教育基金” 、 “*妇女儿童”百万光彩基金等一批妇 女儿童专项帮扶基金建立,为贫困儿童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慈善总会、妇联、工会、团委等部门开展的“圆梦行动” 、 “蒲公英行动” 、 “ 爱心扶春苗” “圆梦微心愿”等爱心行 动,使全区 10000 多个贫困流动儿童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资 助。 三是整治和守护结合。XX 年以来,我区将“护校安园” 活动贯穿全年,设立“护学岗”364 个,每天上学和放学时 段,安排警力在每一所学校周边开展值勤,严防发生针对 少年儿童的伤害案件。综治、教育、文广、工商、卫计等 部门密切配合,整改校园周边交通 150 余处,取缔校园周 边游戏室 4 家、黑网吧 18 家,收缴赌博机 576 台。成立 4 家校车服务公司,投入 3000 多万元新增国标校车 200 辆, 为 267 辆校车安装 gps 并接入公安系统监控平台,购置每 座位 50 万元乘运人责任险,为全区 82 所中小学、为 2 万 多名中小学流动儿童提供周到服务。 三、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我区“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项目虽然取得了明显 成效,但是我们感觉到工作中仍有不尽人意之处: 一是服务设施“超压力” 。我区流动儿童人口快速增 长,并以每年超过 5000 人的速度递增,教育、卫生等公共 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跟不上流动儿童的增长速度。 二是服务投入“缺资金” 。我区流动儿童共享优质基 本公共服务初现成效,但是需要政府投入的流动儿童项目 和服务太多,政府也是心有余而不足,服务投入资金略显 不足,筹资压力较大。 三是服务协作“缺合力” 。流动儿童管理服务机构已 经建立,但是服务管理机制与新形势的要求仍有差距,部 门之间的配合协调还存在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合力不足 等现象,部门间力量的整合亟待增强,长效协作机制有待 进一步完善。 四、项目推进的思考和建议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区“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项目 的长足发展, 促进流动儿童项目发展的政策体系更加系统、 履职责任更加积极、社会环境更加优化,使全区流动儿童 工作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我们建议: 一是强化政府职责,加快体系建设。继续把实施流动 儿童管理服务工作作为政府保障流动儿童权益的重要体现, 加大财政投入,优化完善中心城区和流动儿童集聚乡镇的 资源配置和布局规划,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流动 儿童教育、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流动儿童 服务能力。 二是强化内涵建设,拓展均等服务。建立科学化、常 态化、长效化的流动儿童管理服务机制,全力提升服务质 量和服务水平,在我区流动儿童已同等享受九年义务教育、 计划免疫接种、儿童保健等服务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流动 儿童共享同等的婴幼儿早教、大病救助、康复训练等服务。 三是强化信息共享,提升服务合力。我区将通过全市 流动人口信息大平台,确保各部门准确掌握流动儿童信息 情况,完善部门协调配合制度,创新流动儿童管理服务新 内涵,着重以教育、卫生、保健、心理、维权、帮扶等方 面为切入点,有形、有力、有效地把关爱流动儿童工作不 断引向深入。 XX 年关于流动儿童情况调研报告 背景: 流动儿童是流动人口中特殊群体,有着其独特的成长 性,体现着深远的社会变迁意义,对流动儿童全面细致的 调研研究,倾听他们的真实想法,反映他们真实的生存和 教育条件,能够引起更多人对流动儿童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从而促进流动儿童的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各项权利的 平等实现。 为准确了解和掌握我市流动儿童的生存、教育和发展 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迫切需求,保障我市流动儿童的合 法权益,*市妇儿工委对全市流动儿童状况开展了专题调 研。调研通过基层工作汇报、发放调研问卷、与流动儿童 面对面访谈等形式,对全市流动儿童的数量和基本特征进 行全面的了解,探究和探讨流动儿童生存发展中所面临的 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全市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 全市户口不在*的 0-16 周岁在校学生 24497 人,流 动儿童较为集中的地区为后巷镇,共有流动儿童 4708 人, 流动儿童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村,随家庭流动,在*多属长 期居住,而非“短期滞留” 。流动儿童中,男女各占%和%。 大多数流动儿童认为来到*后,生活环境、教学条件比老 家要好,与家乡学校的老师相比,*的老师教学方法更为 恰当,对学生更负责,学校的管理也比较规范。在调研中 我们还发现流动儿童在学习、品行、性格、心理健康等方 面与*本地儿童相比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出普遍生活质量 低,学习成绩差,存在道德认识模糊,品行偏差、心理异 常,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流动儿童 都是问题儿童,流动生活同时也教会了孩子们独立生活的 能力,许多流动儿童表现出果断、坚韧、独立自主、乐于 助人的优良品质,他们在同伴群体的帮助下快乐而健康地 成长着,也有许多品学兼优的好孩子。所以,我们既不能 过分渲染,把流动儿童看成是“问题儿童” 、 “可怜儿童” , 造成这部分儿童的心理压力,又不能轻视这一群体中潜在 的或已产生的一些问题,对他们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问题 1、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缺失。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是 工人或小商贩,因忙于生计,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无法关 心到子女各方面的发展情况。重养轻教,平时只能给予孩 子生存所需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关注的很少。教育子女 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致使流动儿童 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 2、流动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学习上,流动儿童学 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作业不规范、书写潦草。在个人 卫生上,调研显示有 10%以上的流动儿童不能坚持每天刷牙 洗脸。在生活习惯上,流动儿童日常生活生活秩序混乱, 没有科学的安全防范意识。在饮食上,不注重合理的饮食 规律和健康的饮食卫生,身体各项发育指标不理想;在人际 交往方面,有些流动儿童见到老师和长辈不予理睬;同学之 间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甚 至大动干戈。 3、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性 格缺陷、行为障碍、情绪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学习障碍 五方面,其中又以性格缺陷、行为障碍最为突出。与普通 儿童相比,流动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情绪消极,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甚 至还有一部分孩子由于对不良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缺乏认 知能力,受外来不良社会因素影响成为了“问题孩子” 。 (二)家庭问题 1.流动儿童的学习环境简陋。调研数据显示,有%的 流动儿童在家没有自己的学习书桌,只能趴在饭桌、小椅 子上学习,或在床上写作业。在如此狭小的空间中,家里 一旦来了客人,学生就根本找不到可以写作业的地方,有 的连睡觉也无法保证。 2.流动儿童家务负担繁重。大多数流动儿童在课余时 间都要帮父母做家务。调研发现,流动儿童已成为家中的 重要劳动力,他们承担了许多家务活,以便父母能全身心 地去外面挣钱。像准备全家人的一日三餐、洗全家人的衣 服等,都是尚未成年的他们必须承担的家庭责任。还有许 多孩子在课余时间帮父母做工、打杂,晚睡早起。 3.流动儿童课余生活单一。因家长工作时间比较长, 与本地儿童放学后可参加兴趣小组或各种学习班,玩电脑、 上网等活动相比,流动儿童生活的社区很少有公共休息场 地,他们每天放学之后只能写作业或者做家务。数据显示, 只有%的流动儿童参加过兴趣班的学习。 4.流动儿童常常被家长当成出气筒任意打骂。流动人 口在外打工,常常会面临雇主的无理要求,还要承担家庭 经济负担、当地人歧视等巨大压力。回到家中,只要孩子 稍有不听话或者表现不好,很容易就会被家长“暴打”以 发泄心中怨气。不少家长对孩子学业要求过高,坚持认为 “不打不成器” ,只要孩子学习成绩稍有下降,就会遭到家 长的打骂。 三、产生原因 1、家庭教育意识淡薄。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 教育,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行为、心理健康、人格与智 力发展。特别是 06 岁是人生行为习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在这个时期父母外出务工,由于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 错过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期,对孩子影响极大;有的父母平时 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 全感;有的父母教育方法不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 认为孩子有吃有穿有玩就行了,物质上满足,事实上成为 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以生活照顾为主,且知识、 能力上也承担不了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等任务, 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 寄希望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由于教学任务重,学生多, 而且还在呈增长趋势。有的班级四、五十人,教师没有精 力,心有余力不足,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 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很难为流动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 性的教育,在学习上、生活上难以给流动儿童给予更多的 关心和爱护,对那些有问题的流动儿童难以管理。再加上 流动儿童特殊群体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有的学校人数比例 小,没引起重视;有的学校虽人数比例较大,但缺乏有效的 措施。 3、社会对流动儿童关注不够。社会教育资源缺乏, 不能有效地弥补流动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