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涯教育的本真 我们不要 被规划_第1页
回归生涯教育的本真 我们不要 被规划_第2页
回归生涯教育的本真 我们不要 被规划_第3页
回归生涯教育的本真 我们不要 被规划_第4页
回归生涯教育的本真 我们不要 被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归生涯教育的本真 我们不要 被规划 什么是生涯规划?生涯教育是怎样的一门学问?我们的生涯是否是可以规划?职业规划应该怎么做?这是生涯工作者和职业指导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在我看来,生涯教育是一门帮助我们更好地追求幸福的学科! 浙江省第十届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创业大赛决赛开赛在即,为更好地推动这一比赛的顺利进行,提高大赛的水平,扩大大赛的影响,浙江省教育厅发展中心委托天风教育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专门开办了赛前集训营。 下午,聆听了大赛组委会专家潘燕军老师的制胜职规决赛的专题辅导。直接的感受是两个字务实,潘老师从职规比赛入手,用朴实的语言、浓烈的真情、热忱的期待阐述了制胜职规决赛的核心要义和比赛技巧,干货多多,不管是参赛选手,还是指导老师,收获良多!作为生涯工作者,令我最感动的,也是潘老师培训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回归生涯规划的本真!我们不要被规划而“规划”啦! 潘老师的这句话让我感触很多,做了十来年的生涯教育和职业指导,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或许是我们没有参透生涯教育的要义和真谛,亦或许是我们过于依赖生涯测评工具,难免出现“生搬硬套”“人云亦云”“一知半解”的现象,在职规比赛中,发现有些参赛选手为比赛而规划或是“被测评工作而规划”的现象! 比赛是比赛,规划是规划,比赛不是全部 潘老师在开篇之际便谈到参赛的感悟与体验:相信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但有一点,比赛不是全部内容,我们不应该被比赛而“比赛”!在潘老师看来,职规比赛是为参赛选手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和交流的机会。为此,他专门在课间休息时留足了时间,以此希望指导老师之间、选手之间有更多的沟通与交流,变对手为朋友,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结伴而行。职规比赛也是一个典型宣传的有效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生涯教育,并参与到生涯教育行列中来。职规比赛还是榜样塑造的过程,进而影响到学校的生涯教育和推广,有时学生成功的生涯规划案例或现场说法,比一次课堂教学效果来得更好!但是,比赛终归是比赛,它是以比赛的标准而不是以规划的标准选拔作品,职规比赛与职业规划不能简单的画等号。 我十分赞同潘老师的看法。职业规划是一个系统、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闭门造车,需要有一个探索、分析、决策、体验与反思的科学过程。 在我看来,职规比赛是微缩版、加强版的职业规划,把原本需要几年时间谋划分析的事儿在几个月之内迅速完成,是对职业规划的集中展现。比赛带给我们的,重要的不是奖项和荣誉,而是自己对目标职业的体验以及对自己人生思考的收获,这才是比赛带给我们最有价值的收获和最为深远的意义! 比赛就是比赛,是带有演示成份和技巧训练的,它的作用是帮助选手更好地认识生涯规划的真实意义,提前感受目标职业的职业形态和职业环境。希望我们的参赛选手能够领会其中的真谛,收获生涯规划的本真,为自己的生涯规划奠定坚实的基础,收获与别人不一样的生涯体验! 测评工具只是手段,我们不要被工具“规划”了 在职规比赛中,对职业规划书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与以往相比,现在的职业规划表比以前的职业规划书更简洁和真实一些,少却了书面文本设计中的美学成份,以防止形式大于内容,这是一项重大的改进。因为,从历年比赛来看,选手花在形式创新上的时间可能比对内容的理解和挖掘更多一些。毕竟内容的提升难度大,而形式的创新没有上限。所以,选手们各显神通,尽可能把文本做得漂亮,而不是做得真实、科学!这使得比赛偏离了原来的意义。好在大赛组委会及时做了调整,选手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自己身上。 职规比赛已经举办了十届,初步形成了职业规划书的分析框架,自我认识、外部环境探索、分析与决策、评估与调整、职业体验等几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从形式上看,各作品只是在重点内容的处理上略有不同罢了。但从深层次看,规划是否充分、科学、准确才是评委关注的重点。 职业规划需要合理的分析,尤其是自我探索部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性格测试、价值观测试、评估等为自我认知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决策平衡单、SWOT分析法等为职业决策提供了帮助。选手们都积极利用这些工具为自己的职业探索和职业决策作分析。但是,或许是因为对理论本身的理解不够,亦或是对职业规划的方法把控不到位,不少选手对测评结果的运用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甚至本末倒置,有些选手在测评结果陈述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霍兰德职业兴趣代码告诉我适合某类职业倾向,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职业”,或是“我的决策平衡单显示,从事编辑是分,当记者是分,所以,我选择了编辑”,如此等等。看到这儿,我们不禁要问:是因为我喜欢我才选择,还是因为被证明了我可能喜欢而选择?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和探讨。 在我看来,我们的职业规划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我们的初心基础之上,借助测评工具进行评估,以期进行职业目标的强化或调整,而不是因为测评结果限定了我有这样的选择!测评结果只是表明了一种趋向或是一种可能,你可以往这方面发展,也可以在另一领域开拓,这并不是必然的!如果你是“被规划”或“被选择”的,你是否还有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就感? 我们是该先规划自己,还是该去适应职业进而改变自己? 在我了解的生涯理论当中,既有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也有帕森斯、霍兰德的特质因素论,还有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以及现在新流行的叙事理论、解构理论等后现代主义流派。 作为高校职业指导的实务工作者,我们接触和强调更多的是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因为,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理论和方法唤醒大学生的生涯意识,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和外部世界探索,进而根据自己的特质和潜力确立职业目标,并为之而奋斗,以期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真正喜欢、适合自己且能做好、做得开心的职业,实现自己完美的人生!这是我们美好的初衷。 实践证明,我们在生涯教育中,不乏有职业规划成功的典型案例,按照自己设定的目标和路径一步步走向成功,令人钦佩和羡慕!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大多数大学毕业生以及职场人士,最终的结果是:无法按预先设定的目标找到工作,只能按工作的要求调整自己这正是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的核心要义! 咋一看,我们的规划岂不是白费了?还有好多同学把规划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记在心上、挂在嘴上,却从来不落实在行动上,成为一纸空文!对最终的职业梦想实现没有产生多大的作用。于是乎,生涯教育界就有来了“生涯是靠规划出来的吗”的争论。 在我看来,不管是特质因素论,还是工作适应论,都有其一定的道理,关键在于理论使用的范畴与对象。对于处于生涯初期和探索期的个体,比如青少年、学生群体,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特质,深入挖掘自身的潜质,设计理想的职业路径,以少走弯路,浙江省的高考改革不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吗?且把生涯教育前移到了中学。但对于生涯发展期和生涯稳定期的职场人士来说,或是因为主观的原因,或是因为客观的理由,可能经历了职场的失意,当发现自己无法改变世界的时候,为了更好地生存,主动要求改变自己,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适应行业要求,从而尽快地使自己成为目标职业人。 综合以上来看,我们的职规大赛在以往比赛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增加了职业情境模拟,xx年以后,又将职业模拟调整为职业体验感悟,此目的就在于把理想中的职业规划与实践中的职业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是纯理想的勾画,也不是无目的的改变,可以说是把特质因素理论与工作适应理论作了某些结合,找到了融合的切点。 需要注意的是,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要随时根据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原有的职业目标进行评估与调整,而不是一层不变。在调整过程中,既不是全盘否定,也不是推倒重来,不然,前期工作岂不枉费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