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国文人》读后感(2篇).docx_第1页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2篇).docx_第2页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2篇).docx_第3页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2篇).docx_第4页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2篇).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中国文人读后感(2 篇) 我是中文系本科班毕业的,对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可以 说非常熟悉,捧着品中国文人这本书,我仿佛捧着一 杯烫烫的、香香的热茶,品一口,回味无穷,难怪刘小川 给它命名为“品“中国文人 。 刘小川笔下的文人,好像就像老百姓的左邻右舍,似 曾相识。热爱祖国的屈原,忍辱负重的司马迁,性格直爽 的嵇康, “种豆南山下”自然派的陶渊明,活力四射的李 白他们凭什么成为流传千古的中国文人? 凭屈原百折不挠的爱,对完美事物的追求,甚至用死 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凭司马迁为了史记生命退居其次, 官职,友谊一切都不重要了;凭杜甫有一双看清普天下苦 难的眼睛他们都能先知先觉,因为他们善于思考,善于观 察.他们都能坚持自我想法,是因为他们一肚的真才能。 品中国文人共叙述了十余位中国文化大家,这是 一本必须经过品,才能解其中滋味的好书。而且要慢慢的 品,细细的品。这本书让我深信文字所给予人的灵魂的力 量,中国文人真的只能用品才恰如其分。 从书中我们了解到屈原三次流放,加起来可能有二十 多年,踉跄足迹踏遍荆楚,与神巫、与草杯木鱼虫鸟兽对 话,诗境,句法都是“走”出来的。流放出诗人,颠沛写 华章。精神是自由喷射谋求着自由的表达。屈原以他的大 悲之鸣见证了楚国之亡。他以楚声表达了楚国,楚国在他 的笔下获得了重生。屈原那个年代,思想是活跃的,情感 是奔放的,艺术是自由的,世界是敞开的,神灵是亲切的, 自然是浑成的。 品过屈原再让我们走进司马迁吧,作者是这样描述的: 司马迁独行多年,把孤独的兴奋尝了个够。短暂的停留, 然后又上路,他总是在出发。路上的感觉真好,我们只能 凭借想象概括:那些理性,感性加野性的融合状态,那春 夏秋冬风霜雨雪,那奇妙的精神触角,那从天而降的喜悦, 那郁闷之后的豁然开朗-行文至此,真想跑到司马迁的 快乐里边去,摸摸,看看。 史记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 的内涵,是方方面面的。它是史学和文学巨著,又是古典 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它写西汉以前的时光,却远远越过今 天,直指我们可能拥有的未来。有一定修养的中国人,如 果不读司马迁,不读其人其书,那真是令人遗憾。 在走进屈原和司马迁的故事里,一次次被他们的执着 感动着,眼里一次次涌着泪水。读书也是读人,被他们高 尚的品格所感动。到了东晋,一个真心向往平淡,并在平 淡中发现了巨大美感的伟大诗人横空出世,他的名字叫陶 渊明。房前屋后皆风景,一草一木亦关情。今天手捧陶渊 明的诗,仍会怦然心动,如遇美食,如见佳人。我们从陶 渊明诗中可以获得巨大的精神养分,我们今天怎能错过?我 们错过了陶渊明,岂不等于俄罗斯人错过了普希金,英国 人错过莎士比亚,德国人错过荷尔德林?生活的智慧,现代 人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 回头看看苏东坡这位全景式的生活大师,包括苏东坡 强调的风俗、道德。 “物质”跑出很远了, “精神”当奋起 直追。说到底,人之为人,除精气神,余下还有什么呢?苏 东坡他提升了人之为人的境界。他是令现代人目瞪口呆的 生活大师,对生活永远高涨的热情和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像恒星一样燃烧。 解开苏东坡的快乐之谜,天性生快乐,智慧生快乐, 磨难生快乐。身为女性,我们更应当了解我国的宋代最伟 大的女诗人李清照,她优美、优雅、风骨天成,生当做人 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亮出她光彩照 人的身姿,从李清照的诗词中我们了解到李清照性格很要 强,同时,女儿太女人太又十足,这是李清照的感人之处。 巾帼不让须眉,却保持芳香袭人的脂粉气。在以男人为主 流的社会氛围中,李清照嫣然而入,纤手不让巨手,蜂腰 压倒熊腰。宋词碰上李清照,李清照碰上宋词,双方皆幸 运。她常用的词牌,如减字木兰 、 蝶恋花 、 菩萨蛮 、 浣溪沙 、 渔家傲 、 如梦令等,也是毛泽东所喜用。 李清照称得上是十一世纪末的新女性。二十一世纪初,仍 然仍有榜样的力量。她生活的勇气给人印象深刻,她的作 品闪耀着“女性之为女性”的夺目光辉。 有人说生活是一部大书,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如果你 不通过书本打开视野,生活就是一本小书,很多东西你都 看不见。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而读书与行路,是 养气的两在前提。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我们是羡慕的, 日子过得那么的贫瘠,为什么在那样贫瘠中有一种大欢乐 呢?这是我们现代人所在寻觅的。 我喜欢阅读,也喜 欢记录着书中令人感动或美丽的语句,这是我生活中的一 个习惯,一本好书,可以提升智慧,它可以触碰你那平时 秘而不宣的脆弱和感动,它可调出个人体验中的某一个瞬 间或者某一个念想,它可以撼动你平时绷着的那股莫明其 妙的劲儿,让你觉得精神为之一振,很享受那种掩卷之后 眼睛微朝的感觉,那是一种相当寂寞而又美好的感觉。 我一向对于文学处于一种朦胧的向往状态,尤其对于 文化名人知之甚少。我家先生就常取笑我“缺乏历史和文 学知识” ,虽然挺没面子的,却也暗暗认同了。对于名家名 篇我通常都只是有所“闻”罢了,往深了讲就真的是一窍 不通。对于人物传记之类的文章一般都是囫囵吞枣,没有 研究的耐心。不过,对于小说倒是有几分喜爱,于是订阅 了小说界 ,于是很偶然地读到了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 系列。他细腻的笔触,深刻的分析很引人入胜,连我这样 对历史文人不感兴趣的也被深深的吸引了。他善于把人物 放在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循着人物的笔墨诗词让我们 走向一个个鲜活高贵的灵魂:司马迁、嵇康、杜甫、李白、 苏轼、李清照、曹雪芹、陆游、辛弃疾、屈原 他们 跌宕起伏的人生、执着坚毅的信念,直看得人欲罢不能。 大苦大难而笑傲人生,是多少人的向往,但是真正能够在 大苦大难面前保持尊严、恪守信念的只怕是无几人能及。 之所以被他的文章吸引,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的是他常 常在文中针砭时事,在还原古代文人志士的同时不忘引发 我们对时下有些现象的思考。文化的张力被他称为一种阴 柔但恒久的渗透力,信任文化的力量才能改变人性。于是 那些文人墨客透过他们的作品向我们传递的已然不是简单 的个人感受和经历,而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头。 最欣赏的是刘小川笔下的李清照,伴着李清照的一首 首诗词,作者丰富辗转的一生跃然纸上。嗅着青梅的聪慧 伶俐的少女,骄傲而洒脱;待字闺中的羞涩也不能妨碍她觅 得佳侣;生活的变迁和打击并不能将她敢爱敢恨的心击碎, 她活得那么真实、那么激烈。这样的形象远非我本所学, 只记得“婉约派”诗人是她的最后头衔,殊不知,在刘小 川的笔下,她恢复成一个风情万千的女子,怎一个“婉约” 了得! 看来书是真的应该多读,文字是他们的智慧和创造, 凝结着多少情怀。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在这个图画视频充斥眼球的时代, 阅读,似乎早已被遗忘。而我,也很少拾起书本,静下心 来读一本像样的书。读品中国文人 ,原是为了完成学校 布置的任务。不过,看过之后,发现这真是一本好书。 文人,让我想起穷酸,迂腐,文人相轻,也让我想起 风骨,正气,君子,两袖清风,当然,更多的是后者。中 国文人,尤其是中国古代文人,大多都是想通过做官来改 变命运,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治国救世,是他们的终极目 标。但是,中国的绝大多数文人,尤其是大师级的人物, 总是命运坎坷,即便走上了仕途,也终因不会曲意逢迎, 没能坐上高位,即便坐上权力高位,也终是位子没坐热, 就被权臣陷害拉下马,或贬官或撤职甚或被流放。他们中 多数人,因为理想破灭,现实不堪,最后郁郁而终。不过, 无论如何,这些人都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 身” ,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从屈原司马迁到李白杜甫到曹雪 芹,无不如此。有人说, “国家不幸诗家幸” ,也许正是在 这种国家动乱,个人不幸的境遇下,文人,更多的能够冷 眼看世界,思考国家民族前途,个人命运,才会写出杰出 华章从而彪炳史册。对于这些人,尽管他们身上也有可能 穷酸迂腐脆弱等等小毛病,但我对于他们,只有崇敬。 刘小川先生的这本书,对中国文人的品读评价,站在 不同于其他文人作家品评的高度,用自己独特的视觉,用 庄重也不失诙谐的文字,对中国文人特别是中国古代文人 做出了非常理性的解读与评价。非常有意思的是,在屈原 司马迁陶渊明等等这些大家中,作者对这些人都是怀着景 仰之心来完成对他们的品读的,而独独只有对司马相如, 似乎不那么恭敬。其实不是因为这个人没有文才,他写的 子虚赋 上林赋都显示了他的才气,也许因为他是御 用文人?作者说“司马相如,勾引女人本事大,歌功颂德的 本事更大,写了不少辞赋,华丽而空洞” , “司马相如是浪 得虚名的平凡人物,文以人传他这位粉饰现实的老前 辈,以他的光芒照亮了这一流派,显现浑浊,映衬清流。 ” 可见,在作者这里,文人,首先是人,只有能闪现人性的 光辉人格的魅力,再配上文才,才能被人称道。对于这点, 我是绝对认同的。 这里还要说说其他几位大文豪。 一是屈原。对于他,作者是景仰敬佩的。他有着超凡 的才华,也有着赤诚的爱国心,是绝对的正人君子,然而 最后却落得个含冤而死,这真令人扼腕叹息。文章在字里 行间,都传达出一种悲痛,一种同情,一种崇敬。当然, 这也感染了我。 二是司马迁。这个完成那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的传世巨著史记的真正的男人,他的正气, 他的刻苦好学,他的才华,尤其他的为了成就事业而忍辱 负重的品性,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作者对于他,是心痛, 是敬佩,是爱戴。他说“幸亏有了司马迁。他传给我们的 文脉,流淌着鲜血。文脉就是血脉。 ”“所谓道德文章,人 品与文品,司马迁都足以垂范后世。 ”我喜欢这样的评价。 另外还要说说陶渊明。我个人觉得,陶渊明给人一种 亲近感。作者也非常喜欢他, “今天手捧陶诗,仍是怦然心 动,如遇美食,如见佳人。 ”称陶渊明为“渊明” ,可见其 喜爱程度。想到陶渊明,我总是想起“高洁” ,当然也会想 起菊花。这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大诗人,确实值得今天的 我们好好学习。想想,我们,常常为了五斗米,说些违心 的话,做些违心的事,尽管这话这事并没有害人,然而却 违背了我们的心性。陶渊明,他是真正的心地纯洁干净的 人。正因为心灵的纯洁干净,所以他的诗,是天然的美玉。 所以作者说他这个人“他是和蔼可亲的,就像我们的亲人” , “诗人中的诗人,真和美,到极致” , “渊明是中国最纯粹 的诗人。而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