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_第1页
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_第2页
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_第3页
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_第4页
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插秧 集成技术 摘要 总结了秸秆机械化全量还 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包括秸秆切 碎、撒施基肥、放水泡田、还田作业、 机插作业等内容,以期促进该技术的推 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中国论文网 /8/view-12902258.htm 关键词 秸秆;机械化还田;水 稻机插秧;集成技术 中图分类号 S14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 0162-01 小麦秸秆机械全量还田技术是一 项惠民工程,不仅增加农民种植效益, 而且增加了土壤的活性1。随着农业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械化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化插秧 是水稻种植的必然之路,这就对小麦秸 秆还田的标准提出新的要求2。经过洪 泽县黄集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近 3 年来对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械 化插秧集成技术路线的反复示范试验, 总结了一套值得推广应用的小麦秸秆机 械化全量还田与水稻机械化插秧集成技 术,现将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一探讨, 仅供参考。 1 秸秆切碎 小麦收获时,用半喂入高性能联 合收割机收获,留茬高 1015 cm,同时 启动秸秆切碎装置,将秸秆切成 510 cm 长度,并自动分散于田面。用全喂 入联合收割机收获时,留高茬 30 cm 左 右,将脱粒后的麦秸秆人工均匀撒于田 面。注意收割留茬不是越低越好,应在 30 cm 左右3。因为根茬越低,田面留 草量越多,预埋性越差;根茬越高,田 面留草量越少,预埋性越好。 2 撒施基肥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在水田条件下,土壤氮固定的临 界含量为 0.54%。实施秸秆还田后,需 补充氮量为还田秸秆量(0.54%-秸秆 含氮量) 。由于麦秸秆含氮量在 0.5%左 右,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 缺氮症状。但为了加速还田秸秆的腐解, 提高当年的还田效果,在还田作业时要 配合施基肥。在总施肥量与不还田土壤 肥料用量保持基本一致的基础上,以每 100 kg 秸秆增施纯氮 1 kg 为宜,并根据 基肥蘖肥穗肥为 424 的比例施 用基肥。基肥以选择铵态氮或尿素为好, 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均匀撒施 在秸秆残体上。 3 放水泡田 施好基肥后立即放水泡田,浸泡 时间以泡软秸秆、泡透土壤耕作层为准。 秸秆一般在放水浸泡 12 h 后基本软化, 软化后的秸秆易于与泥浆搅拌均匀,浸 足水分软化后的秸秆一般不会直立于田 间或漂浮于水面。土壤耕作层泡透的时 间视土壤物理性状而定,土壤疏松、团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粒结构好、透水性强的土壤易于泡透; 土壤板结、团粒结构差、透水性弱的土 壤难于泡透。一般砂壤土浸泡 24 h 左右, 黏土田块浸泡 3648 h,即在还田作业 前 12 d 上水泡田。浸泡时间过短,耕 作层泡不透,作业时土壤起浆度低,秸 秆与泥浆不能充分混合,田面平整度降 低;浸泡时间过长,会造成土壤板结, 不利于埋草和起浆。要严格控制水层, 以还田作业时水层面高处见墩、低处有 水、作业不起浪为准,水深 13 cm;水 层过深,浮草增多,作业时水浪冲击过 强,影响秸秆掩埋效果,耕整平整度差; 水层过浅,土壤耕作层泡不透,秸秆泡 不软,作业后田面不平整、不起浆。 4 还田作业 一是机型选择。选择与中型拖拉 机配套的高效低耗秸秆还田机械。新型 秸秆还田机械化特点是正旋埋草、带水 旋耕,提高了机械效率和埋草效果4。 同时,由旱旋耕改为带水旋耕,减轻了 机械负荷和动力消耗,特别是提高了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耕埋草田面平整度,降低了机械操作成 本,一次 2 遍作业,实现埋草和平整地, 能满足后续水稻种植机械化作业的要求。 二是机具作业。采取横竖 2 遍作业,一 次完成埋草和平整地。第 1 遍顺田间长 度采用无环节套耕作业法,避免漏耕, 可适当重耕,以提高埋草效果;第 2 遍 可采用“绕行法 ”找平,并适当提高作业 速度,一次 2 遍完成埋草和平整地。注 意要根据拖拉机动力、还田机具配备和 土壤情况确定工作档位。三是耕层深度。 秸秆还田机的耕层作业深度与秸秆还田 量、埋草率、麦草腐烂进度和稻米品质 有关。有研究表明:在 510 cm 耕层范 围内,随旋耕深度的增加,一次性作业 埋草率提高,麦草起始腐烂时间、进度 推迟(淹水条件下不同耕层温度差异所 致) ,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蒸煮后品质下 降5。考虑到江苏省小麦当前产量水平, 为适应插秧机作业要求,麦秸秆还田的 适宜埋深为 510 cm,有利于后作机插 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四是田面特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据有关试验观察,麦秸上水后第 5 天, 田面呈灰褐色,浸出水混浊,开始腐烂; 第 10 天田间气泡增多,水面发油花; 第 15 天大量起泡,臭味明显;第 25 天 气泡减少,水层清晰,腐烂基本结束。 5 机插作业 由于麦草还田土壤环境发生变化, 在进行机插作业与栽后管理时要充分考 虑还田秸秆对插秧机作业质量与栽后水 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并采取积极有效的 措施,提高机插稻的生产水平。一是沉 实土壤。还田作业以后,要进行土壤沉 实,以防止机插时漂秧、倒秧和栽插过 深,影响分蘖和产量。土壤的沉实度要 高于麦草不还田的田块,一般黏性土壤 整地后应沉淀 23 d,壤土沉淀 12 d, 砂性土壤沉淀 1 d。二是控制水层。机 插作业时水层控制是关键。插秧机浮板 和行走轮可实现田间麦面秸秆的二次埋 草。水层以 3 cm 为宜,若水层过深, 容易漂秧、漂秸秆。三是栽后管理。与 秸秆不还田的机插稻管理基本一致。只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是秸秆还田土壤具前期吸氮、后期增氮 的特点,可促使机插稻生长发育特征表 现得更为明显,前期生长缓慢、中期生 长加快、后期生长活力增强。为此,要 采取合理的肥水运筹措施,优化还田机 插稻的群体质量。应主要注意以下方面: 水稻移栽活棵后,及早排水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