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联接概念的演变及其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内在联系_第1页
类联接概念的演变及其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内在联系_第2页
类联接概念的演变及其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内在联系_第3页
类联接概念的演变及其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内在联系_第4页
类联接概念的演变及其与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内在联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类联接概念的演变及其与语料库语 言学研究范式的内在联系 摘要:类联接概念自 20 世纪 50 年代初提出以来,从最初的词汇在“语 法范畴间的共现关系” 到 2006 年麦肯瑞 (McEnery)将其列为词条为止,其内 涵和外延逐渐扩大。本文从此概念提出 的语言学史背景为起点进行分析,结合 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两种范式(语料库 驱动和基于语料库)及语料库技术的发 展对类联接概念的演变进行总结和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类联接概念的不断完善, 正是这两种研究范式在对立中融合的体 现。在将搭配研究推向更为抽象的层次 的同时,类联接也充分反映了语言在各 个层次的语法现象,从而将两种研究方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式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中国论文网 /9/view-12982559.htm 关键词:类联接;语料库驱动; 语料库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 码:A 文章编号:1001-5795(2014) 02-0011-0006 1、引言 类联接(colligation)概念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提出,哈里西蒙 (H.F.Simon)于 1953 年发表 Two Sub- stantive Complexes in Standard Chinese 一文,文中首次使用了“ 类联接 (colligation) ”的表述,并主要对汉语中 的类联接进行研究,然而此文的发表并 未引起学界足够的关注。弗斯 (J.R.Firth)于 1957 年发表 A Synopsis ofLinguistic Theory 一文,其中使用了 “类联接”的概念,并对其概念和范畴做 了界定和详述。自此,类联接概念逐渐 为学界所接受,其使用也随之扩展开来。 “类联接”一词虽不为弗斯首创,但弗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对于这种语法层面搭配思想的形成颇具 开辟草莱之功。此后,约翰辛克莱 (JohnSinclair) 、韩礼德 (M.A.K.Halliday) 、霍伊 (MichaelHoey) 、波斯曼 (H.Bussmann)以及麦肯瑞(T.McEn- ery)等分别对此做出过解释,但在内涵 和范围上均有不同。从搭配 (collocation)到类联接,学界对二者 在其概念迥异程度上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类联接概念自提出后,直至 1970 年代 才为更多的学者关注;1980 年后辛克莱 (sinclair)等人对于其概念进行拓展, 直到 20 年后,类联接的研究开始在国 内外悄然兴起,但对其概念的界定却莫 衷一是。类联接概念的历史溯源,有利 于对类联接概念的较为精确的理解;对 其概念演变的脉络进行梳理,有利于探 究和挖掘其真正研究价值所在。国外的 类联接研究,早期主要是和搭配研究相 结合,或者用于辅助搭配研究,以语料 库赋码技术为依托,多应用于词汇、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语习得及词汇启动领域。国内的类联结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某一词类、主题 的研究,多是从英语学习者的角度进行 分析。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初这个概念的 提出,到 2006 年贝克(Baker)等人在 语料库语言学术语汇编一书中将其 列为词条,其内涵意义不断演变和扩展。 本文主要结合此概念的内涵、提出的背 景、其代表人物的学术观点,及语料库 语言学研究的范式等方面考察类联接概 念演变的动因和发展趋势。 2、类联接的研究价值和产生背 景 2.1 “心智 ”与“情境” 追本溯源, “类联接 ”概念形成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从语言学发展史 上来看,其间以笛卡尔理性主义思想为 基础的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盛行,贯 穿于整个语言学发展史的理性主义和经 验主义的纷争也日趋明显。据罗伯特 布格兰德(de Beaugrande) (1994)所 述,语料库作为语言研究的方法主要源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于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须从文本中进 行考察,由此语料库的使用引起了对语 言意义研究的“ 功能主义”和“形式主义” 的对立。斯塔布斯(Stubbs) (1996)进 一步将其分为两大学派, “英式传统” 和 “美式传统”,并认为前者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30 年代的弗斯,而后者则兴起于 乔姆斯基。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理性主 义思想学派相信人类的“ 心智 ”,认为语 言实质上指的是人类的内在能力,语言 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反对以获取数据 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Chomsky, 1965:20) ;而以弗斯为 代表的伦敦语言学派把语言看成是一种” 社会行为”,主张对于 “意义情境化 ”的 探讨,强调语言描写统计的必要性 (Firth ,1957:193) 。虽然两种观念互 为对立,但乔氏在那个时代提出的语言 学观念却将人们的视野由语音分析引向 了句法研究,其对句法层面的关注也暗 示了语料库的研究可以为此提供大量的 数据(Leech,1991:13) 。乔氏认为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种语言的句法是一种生成系统,可以从 有限的规则中生成无限多的句子。而这 种观点恰为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从一种语 言层次到另一种层次的迈进起到了促进 的作用(Leech,1991:13) 。 “搭配” 和 “类联接”的概念也正是在这样的基础和 背景下提出。 2.2 “极端 ”与“温和” 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可分为 两类:基于语料库和语料库驱动。前者 旨在通过语料库的使用来解释、验证和 例证已经存在的理论和描述;后者则试 图从词语复现的频率和组合中系统地得 出语言范畴和类别 (Tognini.Bonelli,2001:66) 。从其理 论基础来看,前者建立在“温和的经验 主义”的基础之上,后者则发轫于“ 极端 的经验主义” (梁茂成,2012 :323) 。 这两种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范式总结起 来可以归为四点:语料库类型;对现有 理论的态度;研究重心;范式主张。语 料库驱动派在观察语料之前不做任何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设,完全以收集到的语料库为基础,认 为语料数量越大越好;基于语料库的研 究则是预先有理论假设,主张语料选取 平衡(Mecnery,2006:9) 。弗斯认为 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论选取的语言事实 容易使结论产生偏颇,并且认为语言可 以用来研究“ 社会过程中的重复事件 ”, “语言学家的任务是从可以视为典型的 个体中归纳共性” (1957: 183) 。而“ 这 也正与语料库驱动学派从索引行中抽取 重复搭配来观察语言事实的行为是一致 的”(Tognini-Boenalli,2001:88) 。由 此,类联接概念从创立之初,是需要与 语料库驱动的研究范式紧密结合在一起 的。但是,麦肯瑞(2006:11)曾对此 进行评点说:“ 尽管语料库驱动派主张 贯穿于弗斯的作品,但类联接概念的界 定在应用中有时松动,因为这个概念提 出的最初是需要对语料进行词性和句法 标注”。由此可见, “类联接 ”这个概念创 立之初,便与其语料库驱动派的主张存 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矛盾,具备可以调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的空间,而这也的确构成了其概念被其 他学者重释的部分动因。 2.3 类 联接的研究价值 目前,类联接在国内外的研究数 量较少,根据 LLBA 的检索统计,1970 年相关研究开始兴起,随后一度消沉, 2000 年后开始大幅度地增长。类联接通 常被认为是词语搭配的抽象组合,对于 类联接的研究有助于从更抽象的层面研 究句子结构之间的组合关系,它打破了 原有的词汇、短语、句段之间的限制, 将语言研究推向了更为抽象的层面(许 家金,熊文新,2009:19) 。由此,对 于类联接的研究有利于对语言系统内部 的探究,是对语言特征的本质更为抽象 和深入的探索。此外,正如弗斯 (1957)所述,与搭配不同,类联接作 为语法概念很难被察觉。因此要解决这 个问题,在我们不熟悉的语言中去寻找 共性则成为必要,这在语言对比研究领 域同样有着较高的价值。 3、概念诠释及其演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3.1 类联接概念的提出 根据现有大量文献, “类联接 (colligation) ”一词多被认为由弗斯最先 提出,然而这种表述并非其首创。首次 提出该词并将其用于语言研究的是哈里 西蒙(H.F.Simon) ,这在弗斯于 1957 年发表的论文集 Studies in Linguistic Analysis 中有所提及。这本论文集收录 了南弗斯、韩礼德、哈斯(Hass)等诸 多伦敦语言学派代表学者的著作,其中 第一篇为弗斯的“A Synop-sis of Linguistic Theory,1930-1955”。此文汇 总了弗斯的语言学思想,明确阐述了 “类联接”一词的概念和意义。然而,弗 斯在使用“colligation”这个词语时,将其 设为斜体,并在其后含蓄加注,援引了 哈里西蒙于 1953 年发表的文章 Two Substantive Complexes inStandard Chinese,正是在此文中“eolligation”一 词首次出现在语言学界的视野。 西蒙(1953:328)对比了英语 和汉语中的类联接结构,并将其分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主要类联接( major eolligation) ”和“ 次 要类联接(minor colligation) ”。前者是 指整个句子,后者指句子中的不同搭配 成分。作者在文中将其归功于弗斯的搭 配概念,试图仿照同样的方式对语法间 的组合进行界定和研究,并对 “colligation”一词做出如下定义:“类 联接被用来捕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类 别的句法组合, 类联接能力一词被 创用表达任一类别的搭配能力”(simon 1953:25) 。全文旨在界定类联接的概 念,并对其进行描写研究,并以汉语中 “三年前”、 “一个人”、 “很好的一本书” 这 三个短语构成的次要类联接为主要考察 点,运用了大量的实例来进行分析说明。 文中对词语类别和类联接类别进行了详 细的列举,在那样的年代虽未使用计算 机的辅助,但俨然近似于如今赋码系统 的雏形。 弗斯虽未首创类联接的表述,但 这种思想在其早期著作中已初见端倪。 弗斯于 1951 年发表文章“TheModes of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Meaning”,于 1957 年整理进纪念文集 Papersin Linguistics 1934-51 中。在此文 中,他提出了意义的语境论,首次提出 了“搭配(collocation) ”的概念,并且提 出了“搭配能力( collocability) ”的检验 方法。文章中有如下表述:“短语意 义的低级形式(the low modeof meaning) 主要被用来描述其在语音的、 音系的、韵律的,以及语法层面的抽象” (Firth 1957:197) 。 弗斯(1957/1962:13)对类联接 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和界定,并将其推广 开来。他指出类联接即指语法范畴间的 关系,并以 I watched him 为例阐明语法 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是指第一人称单数, 与及物动词的过去式,以及第三人称单 数的组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成否定 句式的 24 个具体的操作词,并且指出 这些操作词不能被简单地视为“to be”或 者“to have”形式。他认为同一类动词的 不同形式会有不同的组合,也会形成不 同的意义,这有异于传统的词类划分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意义的理解,也为其后新弗斯学派的发 展和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此外,弗斯在这篇文章的结论中将 eolligation 一词归入对于篇章意义研究 中的句法层面(1957:30) 。至此,无 论是西蒙还是弗斯,类联接概念最早诞 生于伦敦语言学派对于“ 意义的情境化 ” 研究,其初衷是高于词汇的语法类别组 合,是局限在句法范畴之内的。 3.2 1980 年代后的发展 辛克莱(sinelair )深受韩礼德的 影响,肯定语境对于词语意义的重要性, 认为词语不会随机地组合在一起,这也 为他的“习语规则 ”奠定了基础。他对于 习语的阐释也恰好是类联接在词汇搭配 中的体现。辛克莱在此基础上加入了语 义趋向(semantic preference)和语义韵 (semantic prosody) ,作为对类联接概 念的发展。辛克莱对于 colligation 一词 的定义为, “节点词与抽象的语法类别之 间的共现”,并且认为 “传统的类别,比 如否定式可以通过语法形式或者语义形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式来实现”( Sinclair,1996:124) 。辛 克莱对于意义的阐释比弗斯更加深入, 他认为“意义的承载者是短语” ,并对意 义的单位进行扩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语料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