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放提速_第1页
金融开放提速_第2页
金融开放提速_第3页
金融开放提速_第4页
金融开放提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金融开放提速 中国经济和金融市场日益发展, 赋予了金融对外开放的契机,也将反向 促进中国本土金融市场发展,相应的金 融体制改革深化,成为关键所在 中国论文网 /3/view-12981490.htm 外界关注多年的中国金融业扩大 开放问题,在十九大之后有了确定答案。 各种明确的政策信息表明,中国金融业 开放在提速上加了一个挡位,这个挡位 以放宽持股比例限制以及三到五年后完 全取消为特征。 此前,有关中国金融业开放的一 揽子计划传闻甚多,直到 11 月 10 日, 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之后的国新办吹 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明确表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 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 限制放宽至 51%,实施三年后,投资比 例不受限制。 中国还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 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 20%、 合计持股不超过 25%的持股比例限制, 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 则;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投资者投 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 投资比例放宽至 51%,五年后投资比例 不受限制。 至此,有关中国金融业开放新的 一揽子计划亮相。而在观察者看来,有 关金融业开放提速的政策信号,在十九 大会议召开期间就有释放。中国人民银 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金融市场准入会 进一步对外开放,应该更全面地关注开 放的内容。 金融业开放提速,放开持股限制, 似乎出人意料,却在预期之中。围绕开 放的价值与风险,有关讨论和争议也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在进行中。 早前,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CF40 )主办的 2017 径山报告 就曾呼吁,应当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和 放松外资机构的持股比例,真正推动金 融机构的开放,在持股比例、设立形式、 股东资质、业务范围、牌照数量等方面 对中外资机构一视同仁,为外资进入中 国市场提供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2017 径山报告认为,外资 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开展业务,就是中国 的法人机构,接受中国监管部门的监管。 这相当于是海外机构在中国金融业所做 的直接投资,对金融稳定的含义与短期 跨境资本流动不一样,所以当局应该按 照内外资同等对待的原则。 如今金融业加快开放,更多得益 于中国经济的成长及由此而来的国际自 信。中银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向财经 记者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成长, 金融业开放的负面作用大大减少;此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中资机构的人民币 能力和优势高于外资机构,这些都构成 了金融业开放的契机。 2016 年中国银保证信四大金融子 行业的大类数据显示,银行业资产总额 232.25 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 15.12 万 亿元,证券公司总资产(不含客户资产) 4.37 万亿元,信托行业资产规模突破 20 万亿元,较 2001 年入市时增长十几倍 甚至几十倍。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中国经济 以及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当下,金融业开 放已经不仅仅是促进国内金融市场多元 化,中资金融机构快速发展,对海外业 务布局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强。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熊启跃向财经记者表示,此次对外 开放更大程度上是为中资金融机构在海 外市场获得更平等的经营环境争取空间。 前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人张越接 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开放不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目的, 是一种发展手段。当下中国的 发展,不应该就开放谈开放,而是具体 回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当下和未来。这样 的开放举措对于促进金融行业的转型与 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中国实体经济 的开放已经在路上,中资企业国际化的 步伐不断向前, 外资以各种形式参与 到中国的发展中也不会止步, 中国经 济需要能够应对这样的全球化趋势的金 融体系。 事实表明,中资金融机构并不需 要警惕外资进来,而是要修炼内功、提 升能力。开放反而会促进金融机构加强 内功的紧迫感,改善公司治理机制,完 善流程,进行金融创新。当然,开放带 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突破开放瓶颈 始于 1978 年底的改革开放政策, 给中国金融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30 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商业银行资产名列 全球第一,交易所股市市值全球第二, 私营部门债券市值全球第三。 2016 年底,14 个国家和地区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银行在华设立分支机构,数量达 1031 家,其中独资银行 37 家,外国银行的 分行与支行 145 家,总资产达到 2.93 万亿。 在保险领域,来自 16 个国家和 地区的境外保险公司在中国设立了 57 家外资保险机构,同时也有 12 家中资 保险公司在境外设立了 38 家保险类营 业机构。 证券业在中国加入 WTO 之后加 速了开放速度,从设立办事处到参股合 资,到 2006 年国内证券业基本完成了 入世时的开放义务。 不过,证券业仍有较多限制性条 件。 一是持股限制,2012 年前,外资 持股基本限制在三分之一以下,2012 年 后虽提高至 49%,但外资机构仍无法实 现控股的目的;另一个是业务牌照的发放 上,监管层的把控相当严格,国内中外 合资券商除瑞银和高盛高华外,大部分 只持有投行业务的牌照,较多在 FICC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领域具有优势的外资金融集团无用武地。 基金也是如此,公募牌照难得, 私募牌照在 2016 年私募基金登记备 案相关问题解答(十) 颁布之后放开, 允许外资设立独资或控股私募基金。 受限于牌照以及难控股制约,外 资参与国内证券积极性也较低,截至 2016 年,国内合资券商的数量仅剩 7 家,业务经营水平在行业内均处于中下 游的水平,一些外资机构股权已经陆陆 续续退出。 这也一度构成中国金融业开放困 局,一方面中国逐渐释放金融业开放红 利,另一方面,外资机构股权退出中国 也并非只在证券行业。 2009 年 1 月,瑞银以 8.35 亿美 元出售了其在中国银行 1.33%的持股, 实现近 3.35 亿美元的利润。随后,苏格 兰皇家银行亦以 8.35 亿美元出售了持有 的中国银行的 34 亿股。 2013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年 5 月,国际投行巨擘高盛集团通过场 外大宗交易的方式,以每股 5.475.5 港元的价格出售了约 15.8 亿股中国工商 银行 H 股,套现约 11.2 亿美元。同年, 美国银行以 14.7 亿美元出售其持有的中 国建设银行的剩余股份。 保险也是如此,普华永道 2011 年曾做过一份关于合资寿险公司的报告 显示,18 位合资寿险公司受访者中有 17 位认为,合资双方曾有意向解除合资 合作关系。截至目前,27 家合资人身险 公司中,仅有汇丰人寿、德华安顾人寿 和复星保德信人寿未发生过股权更迭。 熊启跃认为,外资撤离中国,很 多是战略投资锁定期到期,兑现股票和 财务投资收益,也有的是出于 2008 年 金融危机后撤出海外市场的战略考虑。 还有业内人士分析,外资不能融 入国内本土文化;股权较低限制管理权以 及盈利受限等也都是外资退出中国市场 的主要原因。 2016 年在华外资银行实现净利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仅 128 亿元,同时,在华外资银行资产 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占比也在不 断下滑,2016 年降至 1.29%,甚至低于 刚刚加入 WTO 时的 2%水平。 某保险业内人士认为,增资困难、 股东更迭、人事动荡,开始成为合资寿 险公司的一种常态,比如,陆家嘴国泰 人寿成立 12 年换了五任掌门,中韩人 寿成立五年累计亏损近 4 亿元。 张越表示,外资在中国金融体系 的存在感微弱,业务拓展有点陷入恶性 循环。这很可能与业务准入、拓展渠道 限制有关,也与其自身的战略取向、经 营管理方式有很大关系。很多外资金融 机构相对集中的管理模式在应变本土特 色上显得不够快、不够灵活,这些原因 也是相互作用的。 放开持股限制 金融机构放开持股比例限制,被 认为是外商进入中国新的商机。 在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中,银行、 证券、保险行业对外资的持股比例限制 一直被国内外所诟病。长久以来,外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行与外资券商的持股比例限制为 20%、 49%,外资券商与寿险公司无法 在国内设立独资公司。同时,合资券商 牌照把控严格等问题也一度阻碍海外金 融机构在中国发展。 对于新的开放举措,朱光耀表示, 中方是根据中共十九大报告做出U 大 金融市场准入的措施,迅速制定时间表、 路线图加以落实。 “这一次将外商战略股份进一步 扩大,之后取消股比限制,意味着外商 有可能独资。股比扩大则意味着外资权 益在合资机构中的控制权和管理权扩大, 这也是此次金融业开放不同于以往的地 方。 ”曹远征说。 不过,熊启跃认为,对外资开放 从目前看仍存在一定限制:比如增持 5% 需银监会审批,虽然内外资采取一致策 略,但从整体上看监管部门对于外资进 入的节奏和力度仍有较大的裁量权。此 外,同一机构只能控股一家银行,意味 着在华设有子行的机构不能再控股中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银行,不能形成多家子行的组织架构。 对中国金融业本身而言,外资引 入的放开更多是挑战,但近年来中资金 融机构整体的竞争力已经显著提高,外 资限制的放开短期内不会对中国金融市 场格局产生太大影响。 “就保险行业而言,放开持股比 例限制不值得担心,就像多年前保险行 业开放至今影响极其有限。 ”某保险公司 董事长向财经记者坦言。 观察中国银行、证券、保险业开 放不难发现,金融业开放的步伐一直都 在加快。经过 WTO 之后,中资企业也 认识到外资并非猛兽般可怕。以银行业 开放为例,截至 2016 年底,外资银行 总资产达到 2.93 万亿,占国内银行业 金融机构的比例仅为 1.29%。 业内人士认为,在经济发展初期 阶段,外资金融机构的机会很大,包括 吸引外国流动客户。而中国经济发展到 了一定阶段,本币金融公司逐渐壮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在企业纷纷走出去的背景下,机会更多 的则是中资金融机构。从全球的情况来 看,外国金融机构对本地业务的渗透率 非常有限,特别是对个人客户,外资机 构举步维艰。 开放也带来了好处。通过开放引 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经验,可弥补 中国金融机构产品设计和产品提供等方 面的不成熟。 银行理财就来源于外资金融机构, 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外资金融机构利 用“存款+期权” 的交易结构所创造的结 构性存款。 联讯证券认为,国内金融机构的 实力也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不用过 度担忧海外金融机构会喧宾夺主,国内 金融机构无立足之地,中长期来看,国 内金融机构反而会在这种竞争中不断成 长。 韩国 21 世纪初开始的第二次金 融开放也给我们一定启示。当时,韩国 银行业也引入了海外的战略投资者,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且放开了控股限制,希望借此改善国内 金融服务的质量,但所引入的股东主要 是投资基金,他们并不想长期稳健经营, 而是想短期内转卖获利,因此并没有达 到意向中的效果。 联讯证券在研报中提醒,外资持 股比例可以进一步放开,但股东的筛选 引进机制不能放松,仍要挑选稳健长期 持有的海外战略投资者,避免重蹈韩国 的覆辙,保持国内金融机构的稳定。 “这一次,金融业开放之路走得 很快,但是外资不会大规模涌入。因为 外资已经意识到中国金融机构竞争力已 经与日俱增。 ”多为业内人士表达了一致 的看法。 张越认为,在业务上,开放能够 提升市场竞争,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 展动力,快速弥补业务上的不足或空白。 在管理上,外资金融机构所积累的管 理经验对于中国金融机构的转型也会越 来越有参考意义。很长时间以来,中国 金融体系的发展有很强的独特性,海外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经验往往被诟病为“ 水土不服 ”。但随着 中国经济与全球发展的互联互通,中国 金融行业的发展逻辑与经营规则也会需 要与全球主要市场能够交流对接。 所以,对于本土金融机构而言, 外资的进入既不是“ 狼来了 ”,也不是 “无所谓”。张越表示,当前的开放会给 金融行业带来实质性的新竞争力量,特 别是在国内金融体系中相对还比较新、 比较弱的领域中,例如资产管理、财富 管理、交易银行业务等。一个更开放的 市场,应该是一个更公平、更透明的市 场。在这样的市场中,专业能力会越来 越成为比拼的关键。对于本土金融机构 而言,开放是又一个“ 照镜子 ”的机会: 面对未来,自己走到哪儿了?赛道上如 果来了新选手,自己又会在哪儿? 熊启跃认为,从目前金融子行业的发展 态势来看,银行业相对成熟,引入外资 带来的影响较小。从监管政策来看,三 个行业的开放规则并不一致。 曹远征认为,评估过去几年的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放进程,中国保险业要比外国强,同时,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也应该大力鼓励 保险发展。未来,保险开放的成功率比 较大一些;银行则会逐步扩大;资本市场 业务即使开放经纪业务,外资对市场的 影响也不是想象那么大。 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即使有了 “国民待遇”,成功经营还是会需要能够 积极利用中国本土的资源,与存量金融 机构合纵连横,与本土的经济发展水乳 交融。在展业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细节 规则需要落实到位,开放政策才能被执 行下去。此外,外资金融机构自己需要 找到在中国的发展模式。 “我个人认为决策机制和人才体 系建设最重要。中国金融行业的独特性 不会消失,本土的人做本土的事, 这 个原则要落到实处。 ”张越说。 本土市 场挑战 “扩大准入在国际中间存在对等 问题,我给你准入你也要给我准入。所 以,中国金融业开放政策也有利于中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银行走出去。 ”曹远征说。 近年,中国金融业开放的同时, 中资金融也一度加速海外布局,以银行 为例,到 2016 年底,22 家中资银行在 海外 63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 1353 家分支 机构,其中一级分支机构达到了 229 家。 熊启跃认为,目前中资银行在海 外发展还是面临一些显性或隐性的监管 歧视。很多问题需要对等开放打开空间。 所以,中国金融业开放不是重要 的问题,关键中资金融机构要修炼自己 的内功,提升自身的能力。从这个意义 来讲,开放反而促进金融机构加强内功 的紧迫感,改善公司治理机制,完善流 程,进行金融创新,提供更多丰富金融 产品。 2017 径山报告也曾建议, 鼓励金融机构“ 走出去” ,应进一步放松 对商业银行海外布局设点的限制,对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设二级机构只保留报备程序,无需审批, 允许在母国和东道国的机构设立申请同 时进行,避免相互等待、拖延r 间。 作为金融开放的一个项目,金融 业开放极需要金融市场开放、人民币汇 率以及资本项目可兑换相配合、辅助。 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是其 金融开放的基础。金融市场发展越好, 开放的负面影响就会小一些,开放就会 更大一点,反过来金融开放也是金融市 场发展的基础。 花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指 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开放政策表明 中国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侧重点开始 发生变化,从推进人民币项下资本账户 的开放和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转移到强调 国内金融市场开放的重要性。 “金融监管改革是金融市场完善 的一个办法,对金融市场完善和发展有 积极帮助,从而也就坚决帮助对外开放。 ”曹远征说。 中国分业金融监管模式的一个好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处是,如果风险控制不住不会深入进行 传递,但是,影子银行业务客观上已经 贯通,那么监管就需要加强,尊重这个 事实再进行穿透式监管,这就是综合监 管。 从年初资管大一统协调到 11 月 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成立,我国金融监 管改革已然走在路上。 “如果三个市场穿 透,就变成真正的金融市场,进行交叉 销售。那么,服务业准入定义就发生了 变化,变成业务准入。 ”曹远征说。 张越表示,开放会带来新的市场 参与者、新的模式,对于金融体系而言, 这会激发活力,但也会注入更多的复 杂性和不确定性。这样的金融体系会愈 发需要一个有全局掌控能力的监管体系。 当前改革正在建设这样的监管体系:建 设金融稳定委员会这样的跨行业管理机 构、完善金融监管的数据基础设施与工 具、制定更有穿透性的管理规则等等。 业内人士认为,相比而言,中国 金融基础设施好于外国,中国所有交易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都是登记结算的,这是最先进的管理办 法,从这个程度上来说,金融基础设施 在全世界都算是比较先进的。 曹远征认为,中国经济以及金融 市场日益发展,使中国获得了对外开放 的契机,反过来对外开放促进中国金融 市场发展。那么,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金融市场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