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学课程创新研究_第1页
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学课程创新研究_第2页
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学课程创新研究_第3页
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学课程创新研究_第4页
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学课程创新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学课程创新研究 摘要:经济学课程作为工程管理 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掌 握现代经济学基本理论,运用经济学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经济学教学以理论授课为主,学 生被动接受,且不能满足工程管理专业 要求学生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要求。通 过问卷调查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经济学教 学实践情况,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经济学教学实施 因素与教学效果的回归方程,寻求影响 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最 后,对照学生对教学实施相关因素的满 意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创新措施,以提 高工程管理专业经济学教学质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中国论文网 /7/view-12992541.htm Abstract: Economics is a professional course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which cultivates students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and use economics knowledge to solve the actual problem. Traditional economics teaching is given priority to the theory teaching, and students passively accept it, which can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that students should have strong practice ability. It researches project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udents performance in economics teaching through questionnaire. After questionnaire, it builds regression equation about economics teaching factors and teaching effect 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to seek for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its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influence.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innovation measures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of economics course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by comparing degree of satisfaction that students raised about teaching factors. 关键词: 经济学;工程管理专 业;课程创新;教学效果 Key words: economics;engineering management major; course innovation;teaching effect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 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 05-0231-04 0 引言 经济学是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及 政府政策调节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所建立 的理论体系,旨在帮助人们理解经济现 象和改进经济制度,其学科特征和培养 目标决定了教学模式以理论授课为主1。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工程管理专业作为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 虽然设立时间较短,但发展十分迅速, 要求学生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土木工 程技术等知识,培养具有工程技术和管 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济学作为工 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学生掌 握工程领域基本经济理论,从而具备工 程经济分析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理论知识的 同时,更侧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经济知 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传统的经济学教 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枯燥的教学内容,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本文结合北京建筑大学经济 学教学实践,以工程管理专业学生为样 本,通过调查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影响 因素,有针对性的就本校工程管理专业 经济学课程教学提出创新措施,有的放 矢,以推进本校经济学教学发展,进一 步完善经济学教学质量。 1 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以匿名的方式在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读经济学课程的学生中展开,能较真实 地反映实际情况,且具一定的代表性。 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120 份,收回 119 份,其中有效问卷为 111 份,问卷有效 回收率为 92.5%。问卷由:A.基本信息; B.经济学教学实施;C. 教学效果;D.学 生满意度;E.意见反馈等方面的问题组 成。基本信息以主观性问题为主,共 3 题;其他问题以客观题为主,69 题,共 计 72 道题,客观问题以 7 分值打分法 进行打分。问卷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调 查方法科学,能满足研究者基本要求。 1.1 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数据简化技术, 通过研究众多因素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 以较少的几个独立因子反映原始数据大 部分信息的统计方法3。由于问卷涉及 经济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包含的信息量 很大,因此分析之前有必要采用因子分 析将所有问题进行归类,精简为具有代 表性的因子,使之能反映调查问卷的大 部分信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1.1.1 经济学教学实施因子分析 经济学教学的实施问卷调查包括 教师表现、学生表现、教学材料及方法 三个方面,共包括 49 个问题,而因子 分析的题项一般不能超过 30 个,否则 就会影响因子分析的结果4。为了更加 客观的对教学实施进行因子分析,此时 考虑将三个方面因素分别进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时,需要对原有变量做相关分 析,以确定待分析的变量是否适合做因 子分析,SPSS 在因子分析过程中提供 了巴特利特(Bartlett )球形检验、 KMO 检验等方法来判断变量是否适合 做因子分析。本文选取 KMO 检验作为 判断依据,根据 Kaiser 给出的 KMO 标 准:KMO0.9,非常适合; 0.8KMO0.9,适合;0.7KMO0.8, 一般;KMO0.7 不太适合5。 对教师因素进行因子分析。 经分析教师因素的 KMO 值为 0.881,适合做因子分析。对教师因素的 问卷调查结果采用主成分法抽取因子,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保留特征值大于 1 的因子,删除因子载 荷小于 0.5 的变量,并采用最大方差旋 转法,得到表 1、表 2 所示结果5。从 表 2 中可以看出,通过因子分析将教师 因素提取了 4 个公共因子,这 4 个公共 因子对原变量的共同解释度为 68.265%。 深入分析问卷问题后发现, b1.11(上课着装很得体)对教学效果的 影响很小,且无法与其他问题归为一类, 去掉该项后对其他因素再进行因子分析 能更好地进行分类,因此将其删除后再 进行因子分析。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法旋 转后,因子变量较高的载荷集中在几个 变量上,使因子变量的含义更加清楚。 其中,b1.19(作业量适中)与因子 1 和 3 都有关,但这个变量被因子 1 解释 的程度(58.4%)大于被因子 3 解释的 程度(51.0%) ,且从现实意义来讲,这 个变量更适合被列入第 1 个因子(教学 参与) ;b1.8(教学时能够突出重点,化 解难点)因子载荷为 0.496,小于要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删除的因子载荷标准 0.5,但非常接近 0.5,且结合实际情况认为该问题对教学 效果的影响较大,所以保留这个变量。 最终提取的四个公共因子分别命名为: F1 教师教学参与、 F2 教师授课能力、 F3 教师专业素养、 F4 教师教学态度。 对学生因素进行因子分析。 对学生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 该部门的 KMO 值为 0.845,认为适合 做因子分析。在对学生因素进行因子分 析时,采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共因子,固 定抽取 4 个因子数量,得到 4 个公共因 子的贡献率为 66.622%。如表 3 所示, b2.5(我对经济学非常感兴趣)与因子 2 和 4 都有关,但这个变量被因子 4 解 释的程度(63.1%)大于被因子 2 解释 的程度(50.8%) ,且从现实意义来讲, 这个变量更适合被列入第 4 个因子(支 持态度) 。通过对提取后的 4 个因子进 行可靠性分析,得到它们的可靠性分别 为 0.790、0.777、0.780、0.810,说明合 并后的因子构建相当稳定,有利于做进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一步的分析。将得到的 4 个公共因子分 别命名为 F5 学生课堂参与、 F6 学生个 人能力、F7 学生出勤情况、F8 学生支 持态度。 对教学材料及方法进行因子分 析。 对教学材料及方法进行因子分析, 得出 KMO 值为 0.793,表明可以做因 子分析。采用主成分法抽取因子,固定 因子数量为 3,抽取到的 3 个公共因子 对原变量的共同解释度为 69.851%。如 表 4 所示,b3.3(课件制作精美)与因 子 1 和 2 都有关,但这个变量被因子 1 解释的程度(62.9%)大于被因子 2 解 释的程度(50.0%) ,且从现实意义来讲, 这个变量更适合被列入第 1 个因子(课 件内容) 。将提取的 3 个公共因子分别 命名为:F9 课件制作、 F10 教学方法、 F11 教材使用。 3 个公共因子的可靠性 分别为 0.813、0.797、0.573,前两个因 子的可靠性非常好,说明因子构建相当 稳定,第 3 个因子的可靠性大于 0.5 也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1.1.2 经济学教学效果因子分析 经济学的教学效果由 17 道问题 组成,对该部分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因 子分析,得出该部分的 KMO 值为 0.902,说明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 主成分法抽取因子时固定因子个数为 4,将教学效果因素提取为 4 个公共因 子对原变量的共同解释度为 70.720%, 可以代表绝大多数变量。如表 5 所示, b1.10(通过经济学课的学习我获得了很 多专业知识)因子载荷为 0.485,小于 要求删除的因子载荷标准 0.5,但非常 接近 0.5,且分析问卷实际问题认为该 问题对结果的影响较大,归入因子 1 后 其可靠性增强。另外,第 4 个因子中只 包含两个原变量,进一步分析后认为不 能代表变量的整体情况,且回归分析拟 合度不符合要求,故将因子 4 删除。将 最终提取的 3 个公共因子分别命名为: P1 专业知识提高、 P2 重要性认识、 P3 热情度提高。这 3 个因子的可靠性均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于 0.85,说明因子构建相当稳定,有利 于进一步分析。 1.2 相关分析 为了检验经济学教学实施与教学 效果各因子间的相关程度,采用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的方法来确定其两 两关系。利用相关系数 r 的大小可以判 断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当| r |=0,表明完全不相关;0| r |0.3,微 弱相关;0.3| r |0.5,低相关度; 0.5| r |0.8,显著相关;0.8| r |1,高度相 关;| r |=1,完全相关 6 。如表 6 所示 即为教学实施与教学效果各因子间的 Pearson 相关系数表。 如表 6 所示,经济学教学效果 (P)与教学实施( F)均在 0.01 水平 上显著相关,表中标示出了相关系数大 于 0.5 的系数,表明这些因子间的相关 性较强,例如热情度(P3)与学生课堂 参与(F5)间的相关系数为 0.729,表 明这两个因子显著相关;其他因子间的 相关性多集中在 0.30.5 之间,表明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些因子间的相关性较弱。 1.3 回归分析 相关分析仅仅反映了经济学教学 实施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及相关程 度有多大,至于两者之间的影响程度以 及哪个变量以怎样的方式影响另外一个 变量则无法判断。而利用回归分析可以 对变量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刻画,准确把 握某个变量受其他一个或多个变量影响 的程度,从而促进控制和预测正确性的 提高。回归分析以教学效果的 3 个因子 为因变量,以教学实施的 11 个因子为 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采用 Stepwise 筛选法后,建立如表 7 所示回 归模型。 从表 7 可以看出,这三个回归模 型的统计量 F 都服从第一自由度为 3, 第二自由度为 107 的 F 分布( =0.05,F(3,107)=2.689) ,且伴随概 率值均为 0.000,说明进入回归模型的 自变量与因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回归 方程显著。另外,方程中自变量的容忍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度都较高,并且 VIF 值都小于 10,这 说明各回归方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 共线性很弱3。最后,三个回归方程中 的判定系数 R2 分别为 0.543、0.580、0.627,表明进入各回归 方程的自变量可以解释各自因变量的 54.3%、 58.0%、62.7%, 谏缁峥蒲 芯坷此担这些解释度是相对较高的 7,说明方程的拟合度较为理想。 经济学教学效果由三个方面来反映,即 学生专业知识提高、重要性认识、热情 度。表 8 中三个回归方程分别列举了具 体的影响因子及系数。 从回归方程可以看到, “学生课堂 参与”对三个教学效果都有影响,且表 现为正相关;其次是“ 学生的支持态度 ” 对“专业知识的提高 ”、 “重要性认识”的影 响较大,说明通过增强学生的支持态度, 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对经 济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另外, “学生的 个人能力”、 “学生出勤情况 ”、 “课件内容”、 “教师授课能力 ”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在正向相关关系。 2 满意度对照 通过对问卷中“ 学生满意程度 ”频 数进行统计,如表 9。可以发现,学生 对“教师的工作素养 ”满意度最高,对 “教材的使用 ”满意度最低。结合回归分 析中确定的对教学效果影响较大的因素, 对照学生对其满意程度,应加强对“教 学方法”和“课件内容”的改善,从而提 高教学效果。 3 创新措施 如图 1 提高经济学教学实施效果 线路图,该线路图包括四个区域。区域 一为知识传播媒介,教学材料和教师作 为经济学教学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参与 经济学课程学习积极性,推进经济学课 程创新的关键因素。结合回归分析结果, 其中教学材料中课件内容对教学效果的 影响较大,可重点改进课件内容,如使 课件文字清晰,制作精美;同时教师作 为传播知识的主导因素,结合回归分析 结果,其中教师授课能力对教学效果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影响较大,可重点进行改进,如在授课 过程中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将实际 工程案例引入到课堂等8。 区域二是教学方法,对知识的传 播及学生的参与起到润色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