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业产业扶贫上半年工作总1_第1页
县农业产业扶贫上半年工作总1_第2页
县农业产业扶贫上半年工作总1_第3页
县农业产业扶贫上半年工作总1_第4页
县农业产业扶贫上半年工作总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农业产业扶贫上半年工作总结 我镇地处潜江市南陲,是个农业大镇,农业资源丰富,农业 (2017年度双评工作总结 )生产优势明显农业产业化工作总结 2016农业 7产业化工作总结 2017。为把农产品生产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今年以来,通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企业实力增强。现将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我镇以调整农业结构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和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培育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目前全镇已形成粮食、油菜、棉 花、蔬菜、畜禽、水产、林业等七大系列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为推动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是兴旺粮食加工厂为主体的粮食加工、销售推动了粮食生产。目前全镇水稻生产已基本实现品种优质化,销售品牌化。兴旺粮食加工厂于 2月成立,年收购粮食占全镇粮食总产的 20%。该厂大米畅销广东,我镇 片 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 ”,产品在市场销售状况良好,供不应求。今年全镇 38000亩水稻生产基本实现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一体化。 二是以恒发棉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棉花加工、营销体系, 推动棉业 生产。全镇今年种植优质棉 40000亩,总产 1826吨。棉花加工、营销体系实力雄厚,全年销售收入 9341万元。 三是以金旭食品为基础的龙虾、鱼片加工、营销体系,推动水产业发展。我镇水产业发展自然条件优越。近年随着渔业致富工程的实施,水产业发展迅速。龙虾和淡水鱼是我镇水产养殖主要产品,全镇年养殖面积 3500亩。 四是畜牧业的规模化发展,推动了全镇经济的快速增长。 牧业产值 生猪存栏 猪出栏 比增长 家禽存笼 笼 模化养殖场 (大户 )快速发展到 804户,示范村、养殖小区发展迅猛。目前有示范村 5个,标准化、规模化小区 5个,其中养殖小区 3个,养牛小区 1个,养鸡小区 1个。宏钢生态养猪厂投资 成了现代化的养殖小区。全镇形成了以李场为主体的 10万头三元杂交生猪基地,以徐场为主体的 200万只家禽基地,形成了产业链,基本上实现了 “育种、生产、防疫、销售 ”一条龙。有运输专班 15个,从业人数 264人,在武汉、常德、岳阳、长沙开设了销售窗口,设立了代销点。 五是林业产业的发展 带动了林业加工业。全镇有林面积 25376亩,今年造林 1500亩,植树 18万株。林业也基本上实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主要措施 1、建立规模基地,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我镇根据资源优势和农业生产现状,围绕优质稻、优质棉、优质油、蔬菜、水产、畜禽及林业等主导产业,建立一批与企业配套、较为稳定、规模较大的生产基地和种植小区,使企业、基地、农户联为一体。目前,全镇已初步建成以四化垸为重点的 3万亩优质水稻和油菜生产基地,以东荆片、潭沟片为主体的 4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基地均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联挂,实现生产、加 工、销售标准化。 2、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农业产化龙头企业。 目前,全镇已有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培育龙头企业上,一是实施名牌战略,扶持创优品牌。多年来,我镇把帮助企业创建名优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作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重点工作来抓。 3、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 过去,我镇获 10万头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认证,有 “江汉鸡 ”、 “优质稻 ”两个品牌。 勿忘我 ”商标获潜江市知名商标品牌,今年我镇生产的白酒申报 “佳磊 ”牌商标获审定通过。 4、加强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业流通服务组 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联结农民与市场的纽带,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目前,全镇已有农民经纪人 114人,年经营额19140万元,他们发挥熟悉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优势,把农民与企业联结起来,为农民和企业开展营销服务。农民利用当地农产品加工和生产优势,与加工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再到主产区与农民签订生产合同,为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 (协会 )3个,分别是庆宝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三、存在问题 镇几个主导产业生产有一 定规模,但由于千家万户的小生产难以协调统一,品种多、杂,生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农产品质量差别较大,不能满足主导产业企业的加工需求。 头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尚未健全,企业和农民都存在违约的事实,对合同的履约意识不强。 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签订的合同仅限于预购数量和价格等,对农户生产缺乏严格的质量要求,不能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规程。企业对 农产品的加工水平不高,产品档次低。 四、 持 “一村一品 ”,积极发展专业村组,实行区域化布局,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在全镇建成专业化、特色化的生产基地。同时对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为龙头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料。 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专业协会、农民购销公司、运销专业村、专业户等中介服务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在企业和农民之间发挥其桥梁作用。 订单 ”合同的严格执行。一要加强有关合同法知识的普及,如掌握订单标准文本、进行公 证、实施担保、预交订金或保证金等,提高合同的严肃性。二要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守约教育。 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服务机制,一是建立产业化领导体系,对主导产业实行一个产业,一个领导小组,一个规划,切实加强领导。二是着力抓好对农民的引导、协调和保护,重点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化布局、企业建设上下功夫。三是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在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上,大力推行股份合作制,吸引农民以 资金、土地、劳务、产品入股,建立农民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占的利益分配机制,鼓励土地合理流转,积极发展 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其成为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龙头。 县农业产业扶贫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 (一 )产业化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 1、 “三带、五区 ”产业格局更加清晰 近年来,我县根据区域特点和各乡镇发展实际,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初步构筑并形成了张庄线设施农业、桓盖线食用菌、大盘线林特产三条特色产业带及北部中药材、中部畜禽、南部蔬菜、西部干鲜果、东部露地瓜果五大生产专业区。 县把 “三带、五区 ”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紧密结合起 来,依托 “三带、五区 ”建设,带动、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加强设施农业建设、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等多项举措,加快推进 “三带 ”、 “五区 ”提档升级,使 “三带、五区 ”产业规模日益壮大,产业轮廓更为清晰。 “三带 ”、 “五区 ”的建设,促进了全县的农业生产向着 “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群化 ”的方向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岫岩农业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特色产业基地规模日益壮大 一年来,全县立足经济作物内部调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依据市场规律,突出岫岩山区特色,重点发展了食用菌、柞蚕茧、干鲜果、畜禽四大主导产业。到 县食用菌接种量已达3亿盘,建成标准化食用菌生产小区 200多个,食用菌生产已辐射到全县 24个乡镇 190余个村 ;柞蚕放养量达到 量达到 8200吨 ;干鲜果种植面积达 80万亩,产量达到 3万余吨 ;畜禽饲养量达到2644万头 (只 ),建成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 230多个。此外,全县还培植壮大了蔬菜、林业育苗、山野菜、商品薯类、露地瓜果、榛子等七大基地规模,总面积达到了 23万亩,发展大规模种植基地 1200余个 ;部分农户还利用自家田地建起了小板栗园、小药园、小桑园等 “十小园场 ”。这些产业化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小区的建设,进一步推进了全县的农业产业化进程。 3、 “一县一品 ”和 “一村一品 ”建设进程深度推进 一年来,全县紧跟周边县、市发展步伐,把食用菌产业作为 “一县一品 ”支柱产业予以强势推进,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九届食用菌新产品新技术展销会,进一步扩大了岫岩食用菌在全国的影响力。并以此为契机,高标准建成了东北地区首家集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科研、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蘑菇产业园,园区内建有食用菌研发中心、博览中心、种植基地,招商引了上海荣善、有益菌生、绿洲农产品等一批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开 创了我县食用菌生产由传统种植向现代化生产转变的新纪元,与前营农高区共同形成了我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最前沿。同时,全县根据各村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突出优势产业发展,建设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种养业专业村。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牧牛益临香菇村、新甸合顺小柿子村,杨家堡松树秧滑菇村等等。截至目前,全县共确定并重点推进 “一村一品 ”专业村 72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 37%。其中畜牧养殖专业村 12个、花生种植专业村 5个、滑菇种植专业村 15个,香菇种植专业村 20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 10个,温室种植专业村 10个。这些专业村的形成,进 一步促进了我县的农事产业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4、现代农业发展势头迅猛 一年来,全县继续坚持把设施农业建设作为 “一把手 ”工程予以重点推进,采取早部署、早动员、早分解、早落实、提补贴、勤调度等多项举措,使全县的设施农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县又新发展设施农业面积 4万余亩,截至年末,全县已建成种植小区 1274个,标准化养殖小区 230多个,温室 棚 7万余栋,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了 12万亩,生产种类包括温室蔬菜、冷棚瓜果、食用菌、畜禽养殖、地膜 花生等五大类 20余个品种。其中,温室蔬菜3万余亩,年生产各类蔬菜 实现产值 2亿元左右 ;冷棚瓜果生产面积 5000亩左右,年产各类瓜果 3000万斤左右,年实现产值 8000万元左右。设施农业的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产业化进程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 )产业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1、农企联结日益紧密 一年来,全县始终坚持把龙头企业的培育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举措抓紧抓实,在做好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同时,大力培育本地龙头企业,促进了全县农事企业的长足发展,农事企业数量逐年递增,产业化经营体系不断完 善。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全县开工建设了中兴生物、小康肉业、金和福肥料、槿宁食品、珑棉家纺等一批市场容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建成后,以“订单 ”的形式,与农户之间形成了利益共享、风险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建立和完善了企业带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 130余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已达 19家 (新增市级龙头企业 3家 ),现有从业人员 3万余人,年实现产值 现出口供货值 2亿元,实现出口创汇 600万美元。这些企业每年以订单的形式与农户签订种养合同 2万余份,带动了全县 45%以上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兴龙头、带基地、连农户、促增收的合力。 2、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作用不断加大 一年来,我县按照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思路,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开辟绿色通道,涌现出多个机制灵活、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到 县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依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 200多家,其中市级示范社 5家、县级示范社 150家。年实现经营收入 7500余万元,带动农户 5000余户,入社农民人均增收达 7000余元。这些合作社上连企业、下联农户,对促进农业主导产业的 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 3、 “四个一批 ”农业项目进展顺利 县共确定 “四个一批 ”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 117个,投资总额达 中,谋划招商项目 42个,投资额 洽谈推进项目 20个,投资额 开工建设项目 41个,竣工投产项目 14个,投资额 、竣工项目占到项目总数的 12%, 5000万元以上大项目占项目总数的 32%。先后开工建设了中兴医药菊苣深加工及香菇多糖提取、 “四位一体 ”食用菌展示园、食用菌交易批发大市场、珑棉家纺、 鑫昊绒业等 5个亿元以上的农事重点项目。目前,东达食品、纳曼科食用菌、槿宁食品、海圣饲料、中通饮料、中兴生物等一批上年接转项目已经顺利竣工投产,坤荣菌业、食用菌研究发中心、食用菌交易大市场、同发生物、合盛食品等一批新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之中,部分项目有望在近期建成投产。 4、农高区建设加快发展 高区以打造 “全国最大的蘑菇产业园区 ”为目标,在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园区和项目建设均取得了新的进展。截至目前,园区共投入资金 设标准厂房 4万平方米、完成了 14公里的新岫产业大道工程及 554盏太阳能路灯安装等工作 ;征地 1000亩,铺设污水处理干管 8公里 ;平整场地 33万平方米,三通一平工作基本结束 ;建设完成雅河大桥,与雅河工业园区实现相连。园区现已入驻企业 16家,已竣工投产的6家,其中今年新投产的企业 5家 ;开工建设 11家,其中今年新开工4家。园区现有的 16家企 业总投资近 中竣工投产项目总投资 建项目总投资 签约和达成投资意向的项目 5个,计划总投资 前,在建项目和签约洽谈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之中,部分在建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个别洽谈项目也有望在近期落地生根。 二、 1、搞好农业产业布局 淡化行政区划,继续抓好张庄公路设施农业、桓盖公路食用菌产业、大盘公路林特产业三条特色产业带和五大生产专业区建设,积极打造高效农业精品示范带和示范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化发展布局。其中张庄路沿线要建设温室 冷棚 4000栋、标准化养殖小区 20个。桓盖路沿线要以大营子、红旗、石灰窑等乡镇为重点,接种食用菌 盘公路沿线要加快生态蚕场建设,扩大林下参、大果榛子等特色产业的种植规模。 2、抓好园区建设 继续坚持 “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 ”的原则,加强前营农高区和兰旗食用菌示范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提升项目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积极促成已开工建设项目早日达产见效、洽谈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并引导已投产企业在创新经营机制、提升科技含量、塑造绿色品牌、完善利益联结 机制等方面实现突破,增强带动能力。同时,围绕食用菌、中药材和丝毛产业,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效益好、规模大、带动性强、产业链长的企业进驻园区,特别要重点引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深加工企业,壮大园区食用菌生产、加工规模,进一步提升食用菌生产及加工水平。 大主导产业集群要新增规模企业 17家以上,其中农高区新增食用菌深加工企业 10家,中药材加工企业2家,丝毛加工企业 2家,兰旗示范园区要新增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 3家以上。 3、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 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抓好设施农业建设,全年发展设施农业面 积 1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 30个。加快各级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巩固发展 “公司 +基地 +农户 ”、 “特色 +规模 +品牌 ”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食用菌、柞蚕茧、中药材、山羊绒等大宗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水平。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搞好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农产品安全质量检验体系建设。 4、加快龙头企业和项目建设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要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壮大并新上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牵动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农事企业。在扶持益民药材、中兴生物等一批现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重点培育上年接 转续建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使其早日达产见效,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年力争滚动发展农业产业化 “四个一批 ”重点项目 98个,总投资额达到 80亿元,其中,谋划招商项目 45个,投资 32亿元 ;洽谈推进项目 25个,投资 16亿元 ;开工建设项目 13个,投资 竣工投产项目 15个,投资额达到 县农业产业扶贫上半年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县在省、市扶贫办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号文件和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创新思路,完善机制,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扎实推进整村推 进、产业开发和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上半年的工作情况 一、以提高扶贫开发效益的项目管理进一步加强 经过认真论证和筛选,今年上半年已向省办上报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 4个,申报财政扶贫资金 扶贫办批复下达项目计划 5个,其中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总额 532万元,已到位 420万元,信贷项目 1个,资金总额 2900万元。 1、科技培训项目申报计划 中劳务技能培训 511人次,申报资金 65万元,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申报资金 26万元,通丰植物营养液科技推广项目申报计划 21万元,科技带头人 办批复下达项目资金 112万元。 2、农村能源建设申报计划 96万元。计划扶持 43个贫困村的贫困农户建设沼气池 500口,打节柴灶 900座,受益群众 3840人。省办批复下达项目资金 96万元。 3、畜牧业扶贫项目计划 120万元。其中担保金项目计划 48万元。计划扶持 21个贫困村的贫困户新发展杂交母猪 640头,年产杂交仔猪 12800头,受益人口 3530人。省办批复下达种养业项目资金 150万元,其中畜牧业扶贫资金 120万元,养猪专业村建设资金 30万元。 4、卫生扶贫项目计划 56万元,计划扶持清 塘、冷市、洞市、库区等 4所乡镇卫生院实施设备改造。省办批复下达实施卫生扶贫项目2个。 5、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18万元。 6、小城镇建设 (长益投资公司 )扶贫贴息贷款项目 2900万元,贷款期限为 1年。 二、以产业开发为重点的整村推进工作开局良好 我县第一轮 (20062007年 )整村推进共确定 53个贫困村,涉及 9个乡镇。争取了省人大和省科技厅驻安化开展定点帮扶,分别帮扶南区的铁炉村和江南镇的大沙村,目前,省直定点帮扶单位已驻村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争取市直帮扶点 15个,其余 36个村均为县直和乡镇帮扶。为抓好新一轮扶 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我们切实加强了基础工作建设,在组织抓好培训的基础上,完成了 53个村的村级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结合村支两委班子换届选举,换选配强了 53个村的村级班子。涉及到整村推进的 9个乡镇,要求乡镇明确分管领导外,每个乡镇还配备了一名得力的行政干部担任扶贫专干。我们把产业开发扶贫作为农民增收的重点,上半年已投入 38万元扶持木子综合养殖小区、柘溪名优鱼养殖小区、东坪优质水果种植小区、梅城土鸡养殖小区等四大扶贫开发种养业小区进一步发展壮大。在全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养猪示范村东坪镇大沙村、大埠村和双溪村的建设 过程中,我们先后 6次组织召开了县乡村三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 3个村均完成了规划编制、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养殖协会、抓好了调查摸底、组织了技术培训,目前,正在发动群众建设养殖栏舍和沼气池,组织种苗购进。规划每个村投入财政扶贫资金 10万元,县级配套 10万元,实现全年每个村饲养牲猪 2000头,养殖户户平增收 200元。 三、以惠及贫困群众为主要内容的 8件实事稳步推进 今年我县按照上级要求,逐项落实涉及到扶贫开发的贫困人口脱贫、农村能源建设和乡镇卫生院建 3件实事,效果良好。 一是脱贫人口任务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16月,全县通过扶贫开发,共帮助 4200贫困人口脱贫,占全年任务的 42%。其中扶持 1000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帮助 3200人越过了低收入线。 二是生态能源建设成效显著。今年来,先后在 43个贫困村实施了以沼气池和节柴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能源建设, 16月已完成沼气池建设 200口,扶持贫困户建设节柴灶 300座。另有 300口沼气池和 600座节柴灶正在建设当中,预计年底可完成全部计划。 三是卫生扶贫进展顺利。今年我县继续将支持乡镇卫生院所发展作为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贫困群众就医的重点,通过精心调查论证和筛选,争取库区 中心医院和清塘医院列入国家卫生扶贫对象。目前 2所乡镇卫生院均已完成了项目论证,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受援办法,准备了医疗设备安放场等前期筹备工作。 四、以贫困户增收为目的扶贫培训成效显著。 我县将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扶贫开发实用技术培训作为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直接增加现金收入的重点,上半年已向益阳市输送贫困村青年 370人参加由省扶贫办统一组织的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补助标准为 10501800元,学习时间为 36个月,结业后由校方负责推荐安排异地就业,根据跟踪调查和校方反馈,目前在校 学员的学习生活情况良好,预计均能100%结业。同时,全县围绕提高扶贫项目开发管理和科技种养,上半年县本级已组织各类培训 18期,培训贫困村干部和贫困群众 600多人次。 主要工作措施 今年来,我县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整村推进、产业开发扶贫和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为重点,坚持班子建设和扶贫开发 “两手抓 ”,完善扶贫开发机制,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路子,从而确保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序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形成扶贫开发合力 面对新时期扶贫开发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县迅速转变扶贫开发工作思路,进一步充实壮大了由县长 任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明确了一名副县长专管,每个在职县级领导都联系了一个乡镇。县、乡两级落实了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和 “农民不脱贫,帮扶不脱钩 ”的定点扶贫责任制。在要求继续抓好现轮 90个贫困村扶贫开发的基础上,努力争取了 2个省直和 15个市直单位驻安化开展整村推进定点帮扶,同时,进一步严格了县直和乡镇开展对口帮扶的制度,形成了良好合力。 二、把握工作重点,创新管理机制,全力打造扶贫品牌 在产业开发扶贫过程中,我们以养殖业扶贫为突破口,将 1000户养殖大户联合组建成四个扶贫开发养殖小区 “集团军 ”,扶持小区采取发展 养殖基地、加强技术培训、搞活产品流通的 “三轮齐驱 ”的办法,壮大产业规模,拉长增收链条,走出了一条 “以扶助养、以养促富 ”的扶贫开发新路子。通过协会的 “传、帮、带 ”,今年已有 2000多贫困户加入养殖协会,并初步均掌握了养殖技术。木子、东坪、柘溪、梅城四个扶贫开发养殖示范小区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县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的专业户达 1600多户,养牛 10头以上、养羊 100只以上的典型户 1500余户,养鸡大户和养鱼大户也达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