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高中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1页
硕士论文-高中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2页
硕士论文-高中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3页
硕士论文-高中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4页
硕士论文-高中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高中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聊城大学分类号 单 位代码10447密 级 无 学 号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 高中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姓名 学 位 类 别教育硕士 专业名称学科教学(数学)指导教师 学 院数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 2011年4月 分类号 单 位代码10447密 级无 研 究 生 学 号 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高中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姓名 学 位 类 别教育硕士 专业名称学科教学(数学)指导教师 学 院数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 2011年4月 原 创 性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聊城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日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聊城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聊城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聊城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摘 要自主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前学科教学关注的焦点。 本文着重探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表现在如何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本文先从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现在课堂上存在的种种弊端,接着从定义方面对自主学习进行了概述,并将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研究进行了阐述,进一步说明了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途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机制和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又对数学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展开研究,进一步阐述了自主学习教学的理论基础,说明了自主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并分析了自主学习教学的实施策略。最后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具体步骤和要求,然后再通过两种教学课例在两个不同的平行班中效果的比较(“函数的奇偶性”普通的教学设计在普通班进行,“函数的奇偶性”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在实验班进行),显示出自主学习教学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教学 abstractautonomous learning is a way of learn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ra. it is one of the ways of learning the current curriculum reforms advoca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course teaching.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ctivities, paying attention to how to develop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analyzes the various drawbacks existing in the classroom now. then i make a brief statement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he statement about autonomous learning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 also make further shows on the way to obtain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the formation system of the ability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he basic law to get self-study ability.again on this foundation i make a study on autonomous learning in math class, expound further researches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teaching, and explain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teaching, and analyze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teaching strategies. at last, through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my own, i summarize the detailed steps and requirements about how to make directions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then reveal the good effect of autonomous learning by the comparison of the two different teaching cases in the two different classes. (common design teaching parity of a function is held in the regular class while autonomous learning design teaching is held in experimental class)key words: senior high math; autonomous learning; the ability to learn autonomously; autonomous learning teaching目 录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11.1背景的分析11.2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的现状分析21.3自主学习的意义3第二章 自主学习概述2.1自主学习的含义2.2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概述第三章 如何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3.1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途径 3.2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机制 3.3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的基本规律第四章 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的研究4.1自主学习教学的理论基础4.2自主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4.3自主学习教学的实施策略第五章 中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实践5.1自主学习教学指导的具体步骤和要求5.2两种教学课例的比较第六章 自主学习教学实践效果分析与启示6.1实施“自主学习”教学实践效果分析6.2实施“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启示参考文献附录致谢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1.1 背景的分析 在我国,尽管新的课程改革已逐渐推开,并取得到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现行的教育活动中,传统教育的很多弊病依旧顽强存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学校培养具有科学的思维头脑和自我教育能力的、会学习会创造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但以往传统的教学,往往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的注重知识灌输与智力发展,轻视过程构建与人格塑造;教学过程中的注重形式、轻视实质;教学活动中的重视主导,轻视主体;教学手段中的重视技术性,轻视灵活性、实用性;教学评价中的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结果往往是学生的个性与特长被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学生长期在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只需被动听取教师的分析、灌输,只是被动接受、消化,必然会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会逐渐泯灭,探求新知识的能力被渐渐的抹杀。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整齐化一的课程进度无法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调整自己的学习,因此常见有学生在追逐教师统一化的教学进度中疲于奔命的情况,对于所面对的学习任务,他们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也不具有分析辨别的能力和习惯,多数学生面临一个任务时,主要目标是完成这一任务,而不是去理解完成这一任务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更说不上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对学习任务进行调节。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在认知水平、个人意识方面的已发展到相对成熟的水平,但在成绩差异、个性差异的学生中,这种被动学习、盲目学习的情况,仍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相当的明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的思考无法和学生正过多的处于被动的,机械的,接受式的学习状态中这样一个现实相脱离,长期以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论理论研究的结果都表明,单一的去研究课堂上教师是否讲得全、讲得细并不能真正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得和掌握知识:关注学生自身的学习意愿,学习行为的调节,学习策略的运用,以及对自我学习的评价这些问题或许才是我们解开这些教学问题的切口所在。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为提高我国的数学教育质量和水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并投入到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中去,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把自主学习作为极力倡导的三种学习形式之一,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我们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要求和使命,更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主战场是在课堂,以往的以知识积累为主的“讲授式”教学和学习模式已然无法应对,探索符合实际的高中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本课题正是应此而生,以实现学生的学习自主地位和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的辩证统一,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全体学生的自我发展潜能,使他们成为会学习、会创造的社会新人。1.2 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的现状分析为了进一步了解目前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本人曾对所在学校十六个教学班进行了一次有关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对收回的645张有效问卷的统计计算发现,大约33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这个概念根本没有听说过,75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上没有自主学习权。尤其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数学生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而困难的学科,所以对数学缺乏兴趣和积极性,很少有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知识质疑。一小部分学生有提前预习的习惯,但是由于教师没有给与恰当的指导,所以收效甚微。只有极少数学生在老师讲完定理及规律以后会想这个结论是否可以推广,但是由于和教师缺乏应有的沟通,往往不了了之。高中的数学学习,仍以被动接受为主,78.2的学生主要通过“听讲、记笔记、做作业的传统办法学习数学。课堂上,学生很少有机会与同学就某一问题交流和讨论,或者发表自己的看法,247的学生是通过“大量做课外题”来学习数学,近40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主要是学习解题技巧,可见“解题就是数学学习”这一观点对学生的影响之深。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和兴趣,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数学学习成绩不佳,导致恶性循环。即使有些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往往也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常常是高分低能。这就更促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更清醒地认识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1.3 自主学习的意义1. 自主学习是教育创新的前提 创新是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而自主学习是教育创新的前提。创新须得教师在课堂上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但创新不是凭空编造的,它需要以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准确理解、灵活运用、合理转化为基础和前提,而这一切都要以激发其潜在的自主地学习能动性与探究能力为前提。2. 自主学习是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能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更要进行自主探索、阅读自学、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的学习,将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所以必须转变以往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模式、教育观念;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知识灌输、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刻板划一的教育教学制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 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3. 自主学习能力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时代对人才的需要,需要个体是全面发展的人。学生作为人,作为发展中的人,虽然从教育和教学过程的组成来说,是教育的对象,处在教育客体的地位,但是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进行及个体发展来说,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在这种主观意识的支配下,个体不是消极、被动地被外界机械决定的,而是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从个体发展的指向来看,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社会的建设者,很难想象,一个缺乏主体意识、主人翁责任感的人能够很好地担此责任。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教师施加的全部教育活动,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积极的认识,活动才能起作用,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对自己的学习甚至一生的发展负责才能在受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动力。作为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自主学习的能力必不可少。学生自主学习的实现前提是教师必须以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先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改变势在必行。4. 自主学习是落实终身学习理念的需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本的教育将是知识经济的中心,这种着眼于知识创新的教育必然是以人的学习为基点的,因此,有人将“知识经济”称为“学习经济”,形成人的终身学习的机会也必然成为素质教育的基点,而对21世纪学习经济的挑战,终身学习最根本的要求就是作为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及其有关的教育新理念的融合,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应用,本身就要求变革人的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面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四种基本要求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很显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构建新型的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时代的需要。第二章 自主学习的概述2.1 自主学习的含义一般来讲,自主学习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1)自主学习是由学习者的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等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主导学习内在机制,也就是学习者指导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能力。(2)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使用学习材料的控制权,即指学习者在以上这些方面的自由选择程度。(3)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模式,即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模式。美国研究自主学习的著名专家、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教授1994年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自主学习的研究框架。他认为,确定学生的学习是否自主,应该根据研究框架中的第三列,即任务条件。如果学生在该列中的六个方面均能由自己做出选择或控制,则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反之,如果学生在这六个方面均不能由自己选择或控制,其学习无所谓自主。也就是说,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经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做出自我监控,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那么他的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如果做不到达一点,学习的自主性就差些。齐莫曼进而指出,在实际的学习情境中,完全的自主学习和完全不自主的学习都较少,多数学习介于这两极之间。因此与其把学习截然地划分为自主的或不自主的,不如说学习的自主程度的大小,进而分清学生在学习的哪些方面是自主的,在哪些方面是不自主的,这样更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地施加教育影响。2.2 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的研究概述221 我国研究概况国内对自主学习的系统研究相对比较晚,在我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进入90年代,自主学习研究掀起了高潮。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和主体性教育理论的逐步确立完善,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引起了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从此,人们才开始关注什么是自主性,开始探索自主学习的本质,如何实现自主学习等等;同时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主要有:中科院心理所卢仲衡先生创立的“自学辅导教学法”;上海育才中学段力佩先生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八字”教学法;著名的小学数学教学法专家邱学华首创的“尝试教学法”;湖北大学黎世法经过多年调查与实验后提出的“异步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知识的传播和技能的传授上,都强调发展学生的智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一个主要的地位,为国内以后自主学习的探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经验基础。 同时也注意到,对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更少,而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所以,构建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90年代以来,随着学术交流进一步深入,掀起了新一轮研究自主学习的热潮。但也往往只是停留在教学艺术的追求和改进,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依然盛行,还是表现出教育理论和学习心理学缺乏坚实的基础。222国外研究概况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学者对自主学习进行了大量研究,有关自主学习的内涵和特征的表述也大量涌现。苏联维列鲁学派从言语的角度把自主学习看成是言语的自我指导过程,是个体利用内部言语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的过程。他们强调自我中心言语在学习中的定向和指导作用,并依据言语的内在规律开发了一系列自主学习模式。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操作行为主义学派,把自主学习看成是学习与自我强化之间一种相依关系,是基于外部奖赏或惩罚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认为自主学习包含自我指导、自我监控、自我强化三个子过程,主张要给予学生外部的提示和及时的强化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加工心理学学派则把学习过程中的自主看作元认知,着力研究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在学习中的作用,并主张通过学习策略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学习理论则从行为、环境、个体的内在因素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来解释自主学习。系统地探讨了自主学习的机制,他们把自主学习分成自我观察、判断、反应三个子过程,强调榜样示范和自我效能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美国华盛顿城市大学齐莫曼教授为首的一批心理学家在广泛吸收前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自主学习进行了更深入全面的研究,逐步建构起了一套颇具特色的自主学习理论。齐莫曼理论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在元认知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对自我学习过程的不同阶段进行计划、组织、并自我指导、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在动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把自己视为有能力、自我有效和自律者。在行为方面,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创设以便学习达到最佳效果的环境。 这样,上世纪80年代引起困惑的三大问题,即什么是自主学习、学习的自主性与动机和元认知的关系、自主学习技能是否能得以改进,都已经得到初步回答。但关于自主学习的研究基本上仍处于初步阶段,有些基本问题如自主学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等问题,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研究。第三章 如何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3.1 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的途径一、 教学同一教与学是一种互动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并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授人以鱼”,而主要是“授之以渔”,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法与学法具有同一性,教、学双方都要遵循认知规律才能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将学法指导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教师的教法也应使学生的学法发生相应变化与之适应。学法指导与教法改革应同步进行,教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就应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全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法应该牵引并体现学法,教学应转变为导学。基于学法指导的教法改革实际上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要为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并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习、思索和实践的过程。二、 智情合一首先,自主学习能力是智力因素和情感因素的有机结合体。数学教学要充分发展人的智力因素,并积极依靠情感因素。情感具有动力定向、维持等诸多功能;智能的良好开发又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热情,让情感品质得到更好的培养。其次,学生缺乏对数学课程学习的正确认知,会对其情感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数学教师应帮助学生尽早了解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心理。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做到因材施教,而且可为学生寻求到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再次,数学教师还应从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开始就对他们进行数学课程和学习心理认知的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顽强的意志,提高自信心,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 内外如一自主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范围的限制,自主学习不应该局限在课堂之内。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让课程教学资源空前丰富,传统意义的学科课程教学框架逐步瓦解,课堂的外延与内涵不断扩大,课堂不再是学校教育的惟一场所。因此,我们既要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并让其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也要结合家庭和社会力量的优势,着手开发课外活动环境,建立课外学习场所,开展各种数学课外自主学习活动。这就需要教师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进行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另外,教师可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给学生制定一些开放性的课题,鼓励他们通过主动研究和发现,培养其独立思考、收集、整理、归纳、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拓宽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师生统一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数学教师的主导作用非常重要。数学教师应该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分析,为学生经常举行数学学习讲座,讲座应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开设数学学习论课程,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增强对课程及其学习和自我的认识,也有利于促成师生间就课程教学方面的沟通与交流。教师还可以组织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心得交流,找出可以推广的良好习惯和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制定方案,调整、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学习策略。通过这样的学习反思使学生在自我交流和与同伴彼此交流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有的放矢地改进学习状况,从而形成适合自己的一种学习方法。在培养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以上四个途径并不是各自独立存在,而是纵横交错、不分彼此。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导,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外,都要贯穿认知与情感教育、教育与学习创新。 3.2 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机制齐莫蔓认为,学习要变成一种自主的过程或能力,需要先后经历四级水平。首先是观察水平。学习起源于对榜样的观察,当学生通过观察榜样的学习行为归纳出学习技能或策略的主要特征时,其学习就属于观察水平。在观察学习阶段,学生除了观察榜样示范的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外,还会观察到榜样的目标设置、动机定向等自我调节过程以及价值观等。例如,榜样在解决复杂问题中持之以恒的精神会对观察者的学习坚持性产生积极影响。与榜样相似程度的知觉,以及榜样运用所示范的学习技能带来的各种后果,将决定观察者获取这种学习技能的动机。尽管榜样提供的替代性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但是观察者要把这些学习技能充分地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往往需要实际的练习。其次是模仿水平。当学生的外在学习表现接近榜样表现的一般形式,学习就达到模仿水平。一般说来,学生极少全部照搬榜样的学习行为,而是模仿榜样学习的一般模式或风格。例如,他们可能模仿榜样提出问题的类型,而不是模仿榜样的原话。如榜样在观察者练习学习技能时能够提供讲解、指导、反馈和社会性强化,其模仿的精确性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观察者仿用学习技能的结果,将会决定他们进一步获取这种技能的动机。要想获取一种学习技能,仅仅依赖于榜样的示范指导是不够,它还依赖于学生自己有意识地进行练习。精心设计的练习可以提高学习和自我观察水平。当学生能够脱离榜样示范在一种类似的情境中运用习得的学习技能时,学习就达到了第三级水平一自我控制水平。在这一水平上,学生运用学习技能依赖对榜样行为标准的表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能否与内在标准成功匹配,将会影晌其自我强化体验的多少。在这一阶段,指向基本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结果的学习策略使学生的受益最大。最后,当学生能够使自己的学习行为系统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个人和情境条件时,学习就达到了自主水平。处于该水平的学生不再模仿或参照榜样去选取和运用特定的学习技能,他们已把握住学习技能的本质特征,并且能够自觉地根据学习的条件灵活调整学习技能。在这种学习水平上,自我效能知觉是最为主要的动机性因素,学习技能的执行受到最低限度的过程监控,学生的注意可以在没有损害性后果的条件下转移到学习结果上,换言之,学习达到自主水平后就由过程目标更多地转向结果目标。齐莫蔓指出,在自主学习技能的获得过程中,前两级水平主要是社会性的,后两级水平则是自我性的。学习技能的发展开始于最大限度地依赖社会性指导,并随着社会性支持的系统减少最终达到自主水平。另一方面,齐莫蔓又指出,尽管把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过程分为四级水平来描述,但并不是说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必然以不变的顺序依次经历这四级水平;学习达到自主水平,也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的学习都达到了自主水平。由于自主学习具有情境依赖性,新的学习问题会使已有学习策略的局限性日趋突出,因此学生需要不断地改善已有的学习技能。同时,尽管处于水平四的学生有能力自主学习,但是由于动机或情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不会选择这样做。从这个意义上讲,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模式不是一种发展性的阶段模式,而是与其他学习层级模型所假定的那样,学生的学习技能一旦达到一种更高水平,学习将会更容易和有效,而不是达到终极水平。 3.3 自主学习能力获得的基本规律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规律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他控到自控。他控,是指学习活动由外界他人来制约管理;自控是指学习活动由学习者自己来控制和管理。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之前,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父母等其他成人监督下进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按照成人的要求,机械地从事学习活动。一旦离开成人的指导和帮助,往往一头雾水、不知所措。随着学习经验的增加、自我意识的逐渐发展和成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逐渐发展起来。这时成人的指导和监督就由主要作用逐渐变为次要作用,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逐渐发挥起主要作用。总的说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呈现着从他控到自控逐渐转化的趋势,即他控的成分逐渐减少,自控的成分逐渐增加。 (2)从单一思维到多元思维。最初的自主学习,只能对学习的某一方面进行自我控制或调节。例如,高一的学生的自我总结往往局限于一两个方面,很难全面准确地概括当堂学习的内容,他们对学习的自我评价也往往侧重于学习结果,而很少评价学习过程。这是因为他们的学习经验少,认知发展水平较低。随着认知发展和学习经验的增加,学生会逐渐领会到,学习的结果是由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只有从多个方面对学习进行监控和调节,才能保证整个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因此逐渐学会对学习进行全盘考虑和安排。例如,高中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能够独立地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从小学到高中阶段,学生对自身学习的各方面的调控一直不断发展。(3)从被动依赖到自觉能动。自主学习水平较低的时候,学生学习的依赖性还很强。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上自习课时,如果教师不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学生就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小学生一般没有预习的习惯,所以在上课中,只能被动地根据教师的安排,跟着教师的教学进度来学习。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自主学习中的能动性就逐渐表现出来。一般说来,到了高中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就已经比较突出,能主动预习新课,并根据预习的结果有针对性的听课。第四章 数学课堂中自主学习的研究4.1 自主学习教学的理论基础4.1.1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constructw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的一个分支。该理论是由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的。本世纪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将其应用于课堂和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哲学家兼教育家杜威、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 与俄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ogotsgy)以及后来美国卓越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即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对数学学习的基本观点:学生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基础的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这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接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的过程,而是凭借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其主动积极的思维加工而形成的。这里数学知识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并随着学习的深入而进一步增长。欧几里得就是受当时社会思想的影响,在吸取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采用古典公理法,建构起了欧氏几何学-几何原本。它并非是已有知识的堆砌,而是组织成层次分明、系统严密、具有内在联系的一个整体结构。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皮亚杰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曰内瓦学派,他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予外部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同化”和“顺应”两个基本过程,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是指外部结构发生变化,而原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立起来,并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所以,皮亚杰认为知识是一种结构,结构是在建构中形成的,任何结构都不能与建构相分离,因此,离开了主体的自主建构活动,就不可能有知识的产生。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一、学习的含义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所以应该突出和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这正如波利亚所说:“思想应当在学生的脑子里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只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一方面学生要培养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建构数学认知结构。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合理的思维方法,建构起合适的数学认知结构,帮助他们少走弯路,提高学习的效率。因而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而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应是“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的作用。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是开展新的建构活动的必要基础。因此学生要及时检查已学过的知识是否认识深刻、清晰,能否随时回忆(提取)出来以作运用等,否则就要进行复习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由于学习是在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进行的,不能看成孤立的个人行为,这样他们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信赖、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也就是说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评价、监督、鼓励等去达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学习目标。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考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知识结构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和意义;其次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最后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这样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其次要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最后,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4.1.2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中心”、重视“自我”的发展,主张有意义学习,提倡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同时罗杰斯理论还认为:人天生就有寻求真理,探索秘密和创造的欲望及自我主动学习的潜能,学习过程就是这种潜能自主发挥的过程;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人经验,情境创设,设法满足学生渴望学习的天性;学生个人学习内容的选择,期望达到的目标,往往取决于他自己的看法,只有学生整个人自我动起的学习才能最持久、最深刻。罗杰斯认为,有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 (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 (2)学习是主动地,即便是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来自于内部的; (3)学习是渗透性的,学习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 (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进行评价的,因为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了解他想要知道的东西,是学生最清楚的。他的上述理论观点为我们本课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4.1.3 元认知理论元认知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弗莱维尔于1976年在其认知发展一书中提出的,近十几年来,已经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元认知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部分构成。在学习过程中,元认知知识具体表现为制约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各种因素,元认知知识的掌握是学习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元认知体验具体表现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自我感受,它对学习的成功与否有直接影响;元认知监控表现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的特点、学习的要求和思维特征等订出计划,选择策略,评价其是否有效,并进行补救等,是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元认知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介绍到我国后,得到了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广泛研究,90年代引起我国数学教育界的关注。对数学元认知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数学元认知的概念,数学问题解决与数学元认知的关系,学生数学元认知能力的培养等方面。数学作为一门特殊学科,其学习中蕴含着大量的思维活动。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具有较高的元认知水平,学生就能有效地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监控、调节,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因此,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元认知水平,对于有效地开展高等数学教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4.2 自主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1主体性原则:让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并在自主性、发展性、愉悦性、创造性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 2、激励性原则:自主学习的学习内容要紧扣新课程标准,要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同时也要符合学生认知平衡状态的动态变化的需要。 3、民主性原则:为了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环境应是和谐民主的。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要真心实意爱每个学生,尊重他们。教师只有指导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的职责,而没有主宰课堂,更没有讽刺打击学生的权利。一切有损学生自尊的言行当属课堂教学禁忌之列。教学中要做到学教相长,虚心听取学生意见,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4、启发性原则:自主学习的自学提纲的编制非常重要,它决定着自主学习能否有效地进行和获得成功的问题。自学提纲的编制和投放要做到承前启后,循循诱导,即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状态,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和解决,不断打破学生认知结构上的平衡状态,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思考,并且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去思考。 5探索性原则: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时,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富有探索性,能为学生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探索情景,让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提出探索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从联想中浓缩精确的结论:努力改变死记硬背、简单模仿、机械练习的现象,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己探索、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 6独立性原则:自主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一种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遇到问题要研究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要让学生善于运用手中的工具(书)和资料,寻找与本堂研究课题相关的事例以及解决该问题的一般方法,从中派生出解决新问题的多元途径和具体方法,并采用试解方法进行筛选之。换言之,就是要促使学生养成将感性的认识内化为理性的认识,同时形成一种稳定的、持久的学习内驱力。4.3 自主学习教学的实施策略 教学策略的涵义,国内外学者各有不同的说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ed加涅 (ellendgagne, 1989)认为教学策略是指导教师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指导学生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以达到最佳效益。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在自主学习理论指导下,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坚持“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为主导,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自主发展”的教学观,初步构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4.3.1 培养自主意识让学生“能学” 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是独立性,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能学”。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说,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弱,决定了他们的主体性发挥的水平。(一)给学生更多“学”的自由和主动权 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学到了多少取决于他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因此,课堂上我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和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研究学习内容,力争自己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所以学习目标尽量由学生自己制定,知识尽量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尽量由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问,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学到数学知识。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奠定基础。 (二)给学生创造讨论探讨交流的机会 数学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而合作学习、相互探讨、共同提高是完全有可能。建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交流、讨论自主探索的学习成果,共享群体的智慧,拓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