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日记6.doc_第1页
实习日记6.doc_第2页
实习日记6.doc_第3页
实习日记6.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习笔记香港管理者用人文生态理念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 阳春三月,我来到了美丽的东方之珠香港,参加坐落在此的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毕马威会计事务所的实习。进入香港,国际大都市的繁华景象扑面而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鳞次栉比的楼群,看不到低矮的几层、十几层的房子,都是二十层以上的高楼,最高的是中国银行大厦,78层,350多米高,高耸入云霄。短短几周,香港市政建设中充满人性化特点交通建设、完善的公用设施和城市的先进管理水平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人文生态的理念指导城市建设是香港市政建设的特点。在构建城市交通网络、完善城市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方便市民生活的现代化公用设施方面香港都做得非常完美。香港是个弹丸之地,人口众多,但是香港的交通建设确非常发达。交通工具种类很多,地上的、地下的、空中和海上的应有尽有。地上有双层巴士、小型巴士、计程车、轻便铁路和电车。双层电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交通工具。从1904年开始营运,香港人称它为“叮叮当”,它“古老”、便宜、方便,目前还有100多辆,其中有两辆双层敞蓬车专供旅游、观光游览用。英国前首相“铁女人”撒切尔夫人到香港访问还点名要乘坐香港电车“香港游”原生态、古老但却环保的香港电车已成为香港的一道风景线;轻便铁路(lrt)是高速运作的地面铁路系统,它把新界元郎屯门之间各市镇都连接起来了。城市巴士约有500多条线路连接全香港所有地区。到不同地区去的巴士以站台的颜色来区分。到香港岛的是灰色站牌,往九龙去的是红色站牌,不同颜色的计程车代表车辆行驶的不同路线。如红色计程车行驶香港大部分地区,绿色计程车行驶新界郊区,蓝色计程车行驶大屿山岛上,所有计程车都能往返香港国际机场。这些不同站牌和不同颜色的计程车装点了香港人五彩缤纷的生活。香港最新的交通工具是地铁,1979年开始运行。地铁车站和车厢内部都有空调,车内有广播,用英语、粤语、普通话播音。进出地铁站都有电梯。地铁有三条路线,全程43.2公里,38个车站。一条是由港岛中环穿越西区海底隧道的荃弯线,另一条是横贯港岛北侧繁华市区的港岛线,还有一条是环绕九龙东北部工业区与港岛相接的观塘线。地铁选线设计充分考虑到市民出行方便。三条地铁线穿过的市区范围内居住着大约400万人口,而其中300多万人的居住地点,距离地铁车站不超过500米。这充分体现了香港市政建设人性化的特点。铁路由地下穿行,当接近市区边缘时,地铁又依地势钻出地面,成为高架铁路或地面铁路,宛如一条神龙身子潜入水中,却在水面昂起头来。香港地铁每天有200多万人次的乘客量,完全靠自动售票系统运作。地铁车站的大厅里都有自动售票机和辅币找赎机。地铁每两分钟一班车,无人驾驶,由电脑控制。地铁非常整洁、方便、快速,它已成为香港人首选的交通工具。香港的水上交通也很发达。海上航线20多条,通往世界1000多个港口。横跨香港岛与九龙半岛的维多利亚港位于珠江口东面,是香港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它同时能停泊上百艘万吨巨轮,港内停满了轮渡、豪华客轮及各种货船,平均两分钟就有一艘船进出。巡逻摩托艇穿梭其中,真有百舸争流,万类“春”天竟自由的繁忙景象。空中的缆车,地下的地铁、海上的轮船、地上的巴士形成了香港令人赞叹的立体交通网络。香港是座“山城”,80%的地区处于山地陡坡,香港有600多万人口,而面积仅有1000多平方公里,只相当一个县的大小,人多、地少、路窄,公路最多4车道,高楼林立,公路就像林间弯弯的小路。每公里行驶的车辆有几百辆之多。因此,香港不鼓励发展私车,自行车不能上街,机动车的车速很快,人们过街行走的步伐也很快。为了行人的安全和交通的畅通,香港修建了大量的人行天桥、行车天桥、行人隧道和行车隧道。在车水马龙之中市民能多一分安全感。香港的公共设施的分布和配套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非常合理。比如日常生活中的电梯到处都可以见到,很方便。据当地人说:香港是世界上公用电梯最多的城市,人们上山下山、游公园都可以乘电梯,过街的人行天桥也使用电梯,尤其是老年人,以及提着行李和重物的人,感到很方便。因此香港几乎看不到违章穿公路的人。香港还有世界上最长的电梯,这架电梯从中环的恒生银行起,然后沿着逐渐升高的山坡一段一段地延伸,穿过最繁华的金融中心中环一带,又在高级住宅区穿行,停停走走,共要15分钟,沿途接送着出行和上下班的人群。电梯已成为香港人必须的交通工具。仅管香港人口稠密,车水马龙,然而街道上却没有一名固定的交通警察,所有路口全部由自动系统调度红绿灯指挥,很多路口都有闭路电视摄像监控。交通管理井井有条,极少出现堵车、违章驾驶和乱停车现象。总的印象,感到香港管理者用人文生态理念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保证城市文明传承进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