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测试报告汇总.doc_第1页
网络测试报告汇总.doc_第2页
网络测试报告汇总.doc_第3页
网络测试报告汇总.doc_第4页
网络测试报告汇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XX 地市通信传输网完善一期工程 PTN 网络测试报告 地区:XXXX 测试人员: 测试日期: 目目 录录 系统联调测试项目系统联调测试项目汇总汇总3 1.PTN 网络拓扑图和设备数量网络拓扑图和设备数量 4 1.1.PTN 网络拓扑图4 1.2.设备数量.5 2.业务承载测试业务承载测试 .6 2.1.TDM 业务6 2.2.以太网业务.6 2.2.1.E-LINE 业务.6 2.2.2.E-Tree 业务.7 3.业务性能测试业务性能测试 .9 3.1.吞吐量测试.9 3.2.时延.9 3.3.过载丢包率.9 3.4.背靠背.10 3.5.长期丢包率.10 4.LSP1:1 线性保护功能倒换测试线性保护功能倒换测试12 5.多端口多端口 OAM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13 5.1.1.优先级调度测试13 5.1.2.TMC 带宽管理能力测试.13 6.OAM 特性测试特性测试.15 6.1.TMC 故障管理 OAM 测试.15 TMC 连续性检查(CC)功能.15 6.2.TMP 故障管理 OAM 测试16 T-MPLS 连续性检查(CC)功能16 7.工程信息工程信息 .17 7.1.网管软硬件报告.17 7.1.1.硬件信息17 7.1.2.软件版本18 7.2.工程问题统计.19 8.测试结论测试结论 .20 PTN 网络测试结论网络测试结论.20 附附 1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21 附附 2术语、定义和缩略语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3 系统联调测试项目系统联调测试项目汇总汇总 测试项目测试方法测试结果 TDM 业务测试 做一条两个站点之间的 TDM 业务,用 PDH/SDH 仪表测 试 TDM 业务的告警和误码 合格 业务承载测试选择标准业务(E-line、E-tree、CES)进行挂表测试合格 吞吐量测试 测试在不丢包的情况下挂表测试设备所能达到的最大速 率 合格 时延测试做一条业务后挂表测试网络时延间隔合格 过载丢包率测 试 测试被测设备在一稳定的流量下,由于设备的资源缺乏 (例如设备上行带宽不足)等原因,导致不能被转发的 流量所占的百分数。表现了设备在超负荷情况下的转发 能力。 合格 背靠背测试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背靠背测试合格 长期丢包率测 试 在正常负荷(吞吐量的 90%)的情况下挂表测试设备长 时间(24 小时)运行下的丢包性能。 合格 LSP1:1 测试 业务正常运行期间,人为干预关闭主用或者备用方向激 光器,挂表查看业务运行情况。 合格 优先级调度测 试 验证优先级调度能力;挂表测试在发生流量拥塞的情况 下,优先转发情况。 合格 TMC 带宽管理 能力测试 做测试业务,限峰值带宽,然后挂表测试在流量超过峰 值带宽后业务转发情况。 合格 TMC 故障管理 OAM 测试 启用 T-MPLS TMC 层 CC 功能,中断源宿站点之间的物理链 路,此时源宿站点均上报 T-MPLS TMC 层连续性丢失告警; 恢复源宿站点之间的物理链路,此时源宿站点均无 T-MPLS TMC 层连续性丢失告警; 合格 TMP 故障管理 OAM 测试 启用 T-MPLS TMP 层 CC 功能,中断源宿站点之间的物理链 路,此时源宿站点均上报 T-MPLS TMP 层连续性丢失告警; 恢复源宿站点之间的物理链路,此时源宿站点均无 T-MPLS TMP 层连续性丢失告警; 合格 1.PTNPTN 网络拓扑图和网络拓扑图和设备数量设备数量 1.1.1.1. PTNPTN 网络拓扑图网络拓扑图 1.2.1.2. 设备数量设备数量 设备设备数量数量备注备注 CiTRANSCiTRANS 6606602525 CiTRANSCiTRANS 6406405757 2.业务承载测试业务承载测试 2.1.2.1. TDMTDM 业务业务 测试目的 测试 PTN 设备支持 TDM 业务的功能和具体方式。 测试配置 NE1NE2EMS 误码仪 测试步骤(1) 按照上图搭建测试组网。 (2) 创建一条 NE1 到 NE2 的 E1 业务,NE2 业务端口 E1 电缆自环。 (3) 通过 PDH/SDH 仪表测试 E1 业务的告警和误码。 预期结果E1 业务正常,没有告警和误码。 测试结果通过( ) 未通过( ) 备注 2.2.2.2. 以太网业务以太网业务 2.2.1.2.2.1. E-LINEE-LINE 业务业务 测试目的验证 EP-LINE 业务 测试配置 测试步骤(1) 按照上图搭建测试组网。 (2) 创建 NE1 端口 1 和 NE3 端口 1 之间的 EP-LINE 业务 1(蓝色),创建 NE1 端口 2 和 NE3 端口 2 之间的 EP-LINE 业务 2(红色)。为 2 条 EP-LINE 业务分配两条独 立的双向 TMC/TMP 和带宽。 (3) 从数据网络分析仪向 NE1 的端口 1 和端口 2 分别发送流量,在 NE3 的端口 1 和端口 2 自环,在 NE1 观察接收结果。 预期结果NE1 的端口 1 和端口 2 应能分别正常接收,业务 1 端口发送的数据不会业务 2 的端 口收到。发送数据包中的 VLAN、MAC 地址等均能正确传送到对端,数据报文没有 任何改变。在带宽满足的情况下,两条 EP-LINE 业务互不影响。 测试结果通过( ) 未通过( ) 备注 2.2.2.2.2.2. E-TreeE-Tree 业务业务 测试目的验证 EP-Tree 业务 测试配置 测试步骤(1) 按照上图搭建测试组网。 (2) 先将 NE1 做 Root 节点,NE2 和 NE3 为 Leaf 节点,创建 NE1、NE2、NE3 的 1 口之间的 EP-Tree 业务,VLAN 为 2,另创建 NE1、NE2 的该百兆盘的 2 口之间的 LSP(只建 TUNNEL,不配置 VPWS 和流),创建 NE1 的 3 口和 NE3 的 2 口之间的 LSP(只建 TUNNEL,不配置 VPWS 和流),用网线将 NE2、NE3 的 1 口和 2 口连接 起来。NE1 的 1、2、3 口分别接到数据分析仪的 1、2、3 口上,记录此时数据分 析仪 1、2、3 口的数据情况。 (3)采用如上测试组网,再以 NE1 为 Leaf 节点,NE2 为 Root 节点、NE3 为 Leaf 节点,创建 NE1、NE2、NE3 的 1 口之间的 EP-Tree 业务,采用同样的测试方法, 记录此时数据分析仪 1、2、3 口的数据情况。 预期结果参见测试步骤 (1)NE1 为 Root 节点时,数据分析仪 1 口发的数据(VLAN 为 2),2 口、3 口 都能收到; (2)NE1 为 Leaf 节点时,数据分析仪 1 口发的数据(VLAN 为 2),2 口能收到, 3 口是收不到数据的。 上述测试结果表明实现了 EP-Tree 业务。 测试结果通过( ) 未通过( ) 备注 3.业务性能测试业务性能测试 3.1.3.1. 吞吐量吞吐量测试测试 测试目的测试被测设备不丢包的最大速率 测试配置 EMS NE 1 Network Analyzer 测试步骤(1) 按上图建立测试配置 (2) 在被测设备上配置以太网专线业务(分 GE 和 10GE 两类端口分别测试) (3) 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吞吐量测试。 预期结果吞吐量测试正常 测试结果通过( ) 未通过( ) 备注 3.2.3.2. 时延时延 测试目的测试设备的时延指标 测试配置 EMS NE 1 Network Analyzer 测试步骤(1) 按上图建立测试配置 (2) 在被测设备上配置以太网专线业务(分 GE 和 10GE 两类端口分别测试) (3) 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时延测试。 预期结果时延测试正常。 测试结果通过( ) 未通过( ) 备注 3.3.3.3. 过载丢包率过载丢包率 测试目的测试被测设备在一稳定的流量下,由于设备的资源缺乏(例如设备上行带宽不足) 等原因,导致不能被转发的流量所占的百分数。表现了设备在超负荷情况下的转 发能力 测试配置 EMS NE 1 Network Analyzer 测试步骤(1) 按上图建立测试配置 (2) 在被测设备上配置以太网专线业务。 (3) 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过载丢包率测试。 预期结果过载丢包率测试正常 测试结果通过( ) 未通过( ) 备注 3.4.3.4. 背靠背背靠背 测试目的测试设备的背靠背指标 测试配置 EMS NE 1 Network Analyzer 测试步骤(1) 按上图建立测试配置。 (2) 配置被测设备正常业务。 (3) 对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进行背靠背测试。 预期结果背靠背测试正常。 测试结果通过( ) 未通过( ) 备注 3.5.3.5. 长期丢包率长期丢包率 测试目的在正常负荷(吞吐量的 90%)的情况下,设备长时间(12 小时)运行下的丢包性 能 测试配置 EMS NE 1 Network Analyzer 测试步骤(1) 按上图建立测试配置。 (2) 配置被测设备正常业务(分 GE 和 10GE 两类端口分别测试)。 (3) 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发送等于吞吐量 90%的固定流量。 (4) 测试持续 12 小时。 预期结果长期丢包率测试正常 测试结果通过( ) 未通过( ) 备注 4.LSP1:1LSP1:1 线性保护线性保护功能倒换测试功能倒换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 TMP/TMC LSP 1:1 双向路径保护倒换功能 测试配置 测试步骤(1) 按照上图搭建测试组网,创建 NE1NE4 之间的 TMP,创建 NE1 和 NE4 两点间 的业务。 (2) 创建 TMP 1:1 路径保护,主用路径为 NE1-NE3-NE4,备份路径为 NE1-NE2- NE4。 (3) 通过数据网络分析仪发送连续的业务数据流。 (4) 通过拔纤等方式,触发 TMP 1:1 保护倒换,记录保护倒换时间。验证业务是 否能够返回,若能返回,检查 WTR 时间的设置。 (5)验证是否可以通过网管命令进行保护倒换,记录业务倒换时间。 预期结果业务倒换时间和返回时间均小于 50ms。 测试结果通过( ) 未通过( ) 备注 5.多端口多端口 OAMOAM 功能测试功能测试 5.1.1.5.1.1. 优先级调度测试优先级调度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优先级调度能力。应支持8类优先级,包括:CS6,CS7,EF, AF1AF4, BE。 测试配置 测试步骤 (1) 按上图进行组网配置,在NE1和NE3之间创建一条TMP。 (2)在NE1和NE3之间创建2条TMC,并将2条TMC复用到TMP。 (3) 为TMC1和TMC2指配优先级映射关系。 (4) 数据网络性能分析仪分别向端口1和端口2发包,在仪表接收端分析结果。 预期结果(4) NNI带宽不拥塞情况下,全部流量可以接收,无丢包。带宽拥塞情况下,两 条TMC中的高优先级抢占低优先级,带宽的抢占情况, 符合CS7CS6EF AF4AF3AF2AF1 BE。 测试结果通过( ) 未通过( ) 备注 5.1.2.5.1.2. TMCTMC 带宽管理能力测试带宽管理能力测试 测试目的验证TMC的带宽管理能力 测试配置 测试步骤(1) 按上图进行组网配置,在NE1和NE3之间创建一条TMP。 (2) 在NE1和NE3之间创建一条TMC,复用到步骤1创建的TMP。 (3)创建流分类规则,并映射到TMC。 (4) 配置TMC的CIR和PIR, 要求0 PIR b. TR=CIR c. CIR=TR=PIR (6) 分析不同数据流速率下的结果。 预期结果(5.a) 可以接收流量为PIR,大于PIR部分的流量丢弃 (5.b) 可以接收流量为TR,无丢包 (5.c) 可以接收流量为TR,无丢包 测试结果通过( ) 未通过( ) 备注 6.OAMOAM 特性测试特性测试 6.1.6.1. TMCTMC 故障管理故障管理 OAMOAM 测试测试 TMCTMC 连续性检查(连续性检查(CCCC)功能)功能 测试目 的 启用 T-MPLS TMC 层 CC 功能验证业务连通性,捕获并验证用于 TMC 层 CC 功能的 CV PDU 报文。 测试配 置 测试步 骤 (1) 依照上图搭建测试拓扑,创建 NE1 经 NE2 到 NE3 到 NE4 的双向 TMC。 (2)分别在 NE1 和 NE4 启动 T-MPLS TMC 层 CC 功能; (3) 创建 NE1 和 NE4 之间的以太网业务,数据网络分析仪向 NE1 发送数据报文,NE4 对应端口自环; (4)中断 NE2 和 NE4 之间的物理链路,造成路径故障,使 NE1-NE4 间以太网业务中断, 此时 NE1 和 NE4 均上报 T-MPLS TMC 层连续性丢失告警; (5) 恢复 NE2 和 NE4 之间的故障链路,检查 NE1-NE4 间以太网业务恢复情况,此时 NE1 和 NE4 的 T-MPLSTMC 层连续性丢失告警清除。 预期结 果 (1)业务正常则没有任何 MPLS OAM 告警。 测试结 果 通过( ) 未通过( ) 备注 6.2.6.2. TMPTMP 故障管理故障管理 OAMOAM 测试测试 T-MPLST-MPLS 连续性检查(连续性检查(CCCC)功能)功能 测试目 的 启用 T-MPLS TMP 层 CC 功能验证业务连通性,捕获并验证用于 CC 功能的 CV PDU 报 文。 测试配 置 测试步 骤 (1) 依照上图搭建测试拓扑,创建 NE1 经 NE2 到 NE3 到 NE4 的双向 TMC。 (2)分别在 NE1 和 NE4 启动 T-MPLS TMP 层 CC 功能; (3) 创建 NE1 和 NE4 之间的以太网业务,数据网络分析仪向 NE1 发送数据报文,NE4 对应端口自环; (4)中断NE2和NE4之间的物理链路,造成路径故障,使NE1-NE4间以太网业务中断, 此时NE1和NE4均上报T-MPLS TMP层连续性丢失告警; (5) 恢复 NE3 和 NE4 之间的故障链路,检查 NE1-NE4 间以太网业务恢复情况,此时 NE1 和 NE4 的 T-MPLSTMP 层连续性丢失告警清除。 预期结 果 业务正常则没有任何 MPLS OAM 告警。 测试结 果 通过( ) 未通过( ) 备注 7.工程信息工程信息 7.1.7.1.网管软硬件报告网管软硬件报告 7.1.1.7.1.1. 硬件信息硬件信息 工程名称 XXXX 地市通信传输网完善一期工程 地区 XX 开通人员 XX 开通日期2013 年 8 月 有无网管 有 无网管类型 服务器 工作站 PC 机 主机型号机号硬盘内存操作系统备 注 DELL R510600G8GBWINDOWS 2008 局地名主机名IP 地址 1IP 地址 2 HUB 互连器连结方式备 注 XXXX OTNM 5817 10.16.31.1 15 129.8.254. 254 登陆用户名 2 登陆密码 2 三级用户名 3 三级密码 3 超级用户密码 1 是否备份是 否 备份文件目录/备份文 件名 网管数据备份 是否试验远程登录是 否MODEM 电话有 机房联系电话备 注: 7.1.2.7.1.2. 软件版本软件版本 网管软件版本类型网管软件版本类型/ /版本号版本号 网管操作网管操作系统系统网管网管系统系统 MainWin:Xotnm622:Version:V2.0R5 Alarmhis:Xotnm248ADM+:DTSERVER:1.1.0.0 db:Xotnm2488:Database interface:1.0.0.1 dbalarm:Xotnm10Gnew:REPSERVER: pm:Xotnm622-155:REPCLIENT: polling:Xotnm155C:OTNM CROSS: SuperCross248:SuperCross155:STATIC DATA:1.0.0.1 SuperCross622:SuperCross155C:Manager2:1.0.0.1 OTNM2005:1.0.0.1 EMS-f Devcfg.exe:1.1.1.34 7.2.7.2.工程问题统计工程问题统计 序号问题描叙及情况说明处理情况备注 无 8.测试结论测试结论 PTNPTN 网络测试结论网络测试结论 工程名称 XXXX 地市通信传输网完善一期工程 地区 XX 设备品牌烽火测试时间2013 年 10 月 经测试各项性能指标合格。 测试人员(签字盖章): 备注: 附附 1 1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 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 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 用于本标准。 1.ITU-T G.8110 MPLS 层网络架构 2.ITU-T G.8110.1 T-MPLS 网络架构 3.ITU-T G.8011 传送网承载以太网以太网业务框架 4.ITU-T G.8011.1 以太网专线业务 5.ITU-T G.8011.2 以太网虚拟专线业务 6.ITU-T G.8112 T-MPLS 网络体系接口 7.ITU-T G.8121 MPLS 设备功能块特性 8.ITU-T G.1730 基于 Ethernet 的网络和 Ethernet 业务中的 OAM 功能要求 9.ITU-T G.1731 基于 Ethernet 的网络 OAM 功能和机制 10.ITU-T G.8131 T-MPLS 线性保护倒换 11.ITU-T G.8132 T-MPLS 环网保护倒换 12.ITU-T Y.1711 MPLS 网络操作和维护机制 13.ITU-T Y.1720 MPLS 网络的保护倒换 14.ITU-T Y.1710 MPLS 网络的 OAM 功能需求 15.ITU-T Y.1221 基于 IP 网络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16.ITU-T Y.1291 包网络中支持 OAM 结构框架 17.ITU-T G.813 SDH 设备从时钟定时特性 18.ITU-T G.823 基于 2M 系列的数字网络的抖动和漂移的控制 19.ITU-T G.825 基于 SDH 的数字网络的抖动和漂移的控制 20.ITU-T G.826 基群及以上速率国际恒定比特率数字通道的差错性能参数和目标 21.ITU-T G.828 国际恒比特率同步数字通道误码性能参数和指标 22.IEEE802.1D 以太网的桥接协议 23.IEEE802.1Q VLAN 标准 24.IEEE802.1ad 运营商网桥(QinQ)标准 25.IEEE802.1ag 连接性故障管理 26.RFC5086 PSN 上的结构相关的 TDM 电路仿真服务 27.RFC4553 PSN 上的结构无关的 TDM 电路仿真服务 28.RFC5085 伪线虚拟电路连通性确认(VCCV) 29.RFC4842 SONET/SDH 的分组电路仿真(CEP) 30.draft-ietf-pwe3-ms- pw-requirements-07 分段伪线需求 31.draft-ietf-pwe3-ms- pw-arch-04 多段伪线仿真的架构 32.RFC 2212 有保障 OAM 的规范 33.RFC 2475 差分服务的结构 34.RFC 2597 确定转发 PHB 组 35.RFC 3246 扩展的转发 PHB 36.RFC 3270 MPLS 支持差分服务 37.RFC 4124 MPLS DS-TE 协议扩展 38.MEF 6.1 以太网业务定义第 2 部分 39.MEF 8 穿越城域以太网网络的 PDH 电路仿真的应用协议 40.MEF 10.1 以太网业务属性第 2 部分 附附 2 2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本文档中使用了下列缩略语。 ACLAccess Control List 访问控制列表 AISAlarm Indication Signal 告警指示信号 APS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自动保护交换 ATM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异步转移模式 CACConnection Admission Control 连接允许控制 CCContinuity Check 连续性校验 CESCircuit Emulation service 电路仿真业务 CIRCommitted Information Rate 保证信息速率 CMColor Mode 着色模式 COSClass Of Service 业务分类 CVConnectivity Verification 连通性验证 DADestination MAC address 目的 MAC 地址 DMMDelay measurement message 时延测量消息 DMRDelay measurement reply 时延测量回复 EIRExcess Information Rate 超过信息速率 EBSExcess Burst Size 超过突发大小 EPLEthernet Private Line 以太网专线 EVPL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Line 以太网虚拟专线 EPLANEthernet Private LAN 以太网专网 EVPLANEthernet Virtual Private LAN 以太网虚拟局域网 E-TreeEthernet Tree 以太网根基点到多点业务 ET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