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doc_第1页
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doc_第2页
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doc_第3页
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doc_第4页
职高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集合一、集合的概念1、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3、 常用数集集合名称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表示N或N*ZQR2、 集合之间的关系 注:1、子集:一个集合中有n个元素,则这个集合的子集个数为,真子集个数为。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之间的运算 1、交集: 2、并集: 3、补集:4、 充要条件: ,是的充分条件,是的必要条件。 ,是的充要条件,是的充要条件。 第二章 不等式1、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加法法则: 2、乘法法则: 3、传递性: 4、移项: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次函数yxox1x2yxox1=x2yxo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有两个相等的实根无实根注:当时,可先把二次项系数化为正数,再求解。三、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第三章 函数1、 函数的概念: 1、函数的两要素:定义域、对应法则。 函数定义域的条件: (1)分式中的;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 (3)对数的真数,底数; (4)零指数幂的底数。 2、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一设二求三判定 设:是给定区间( )上的任意两上不等的实数 (2)奇偶性: 判断方法: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与的关系: 偶函数 ;奇函数;非奇非偶 图象特征:偶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2、 一次函数 1、 当时为正比例函数、奇函数,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2、一次函数的单调性 3、 二次函数: 1、解析式: 2、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图象yxoyxo开口方向向上向下开口大小越大,开口越小;越小,开口越大顶点坐标对称轴单调性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最大值与最小值当时,当时,奇偶性当时,是偶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第四章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1、 有理指数 1、零指数幂 规定: 2、负整指数幂 ; () 3、分数指数幂 ; 4、实数指数幂运算法则 ; ; ; (为任意实数)2、 指数函数 函数指数函数的范围图象yxo(0,1)yxo(0,1)定义域R值域性质(1) 过点(0,1)(2) 在R上是增函数(3) 当时, 当时,(1)过点(0,1)(2)在R上是减函数(3)当时, 当时,3、 对数1、对数的性质:对数恒等式;1的对数是零 ;底的对数是1 2、对数的换底公式:3、积、商、幂的对数:;4、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常用对数;自然对数4、 对数函数函数指数函数的范围图象yxo(1,0)yxo(1,0)定义域值域R性质(1)过点(1,0)(2)在上是增函数(3)当时, 当时,(1)过点(1,0)(2)在上是减函数(3)当时, 当时,第五章 三角函数一、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1、所有与a角终边相同的角表示为2、象限角:a为第一象限角, a为第二象限角, a为第三象限角, a为第四象限角, 3、任意角三角函数定义:已知角终边上任意一点的坐标(,),() 则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表角a弧度sinacosa0tana不存在不存在二、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式平方关系式: 商数关系式:三、诱导公式:四、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五、二倍角公式六、正弦定理:应用范围:()已知两角与一边()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两解,一解或无解)七、余弦定理:,应用范围:()已知三边()已知两边及其夹角 八、三角形面积公式sinC=bcsinA=acsinB九、三角函数性质:函数sinxy=cosxy=tanx定义域值域【,】【,】周期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单调性上是增函数最值当时取最大值当时取最小值-当时取最大值当时取最小值-无最值图像 第六章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名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定义(从第二项起)通项公式an=a1+(n-1)dan=a1q(q0)前n项和公式Sn=an+d当q1时,Sn=当q=1时,Sn=na中项如果a,A,b三个数成等差数列等差中项公式A=如果a,G,b三个数成等比数列等比中项公式:G=ab判定定义法:a-a=d(常数)中项法:a+a=2 a(n2)定义法: =q(常数)中项法:aa= a (n2)性质若m+n=p+q,则a+a=a+a若m+n=p+q,则aa=aas与s的关系三个数的设法第七章 平面向量(一)有关概念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的大小:有向线段的长度。向量的方向:有向线段的方向。大小和方向是确定向量的两个要素。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零向量没有确定的方向,记作。(二)向量的加法,减法 (三)向量的运算律数乘运算律=()=+ ()=+(-1)=-加法运算律+=+(+)+=+(+)+=+=+(-)=(-)+=(四)向量的内积已知两个非零向量和,它们的夹角为,我们把 cos叫做和的内积,记作即 = cos 注意:内积是一个实数,不在是一个向量。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的数量积是 =0 =(a,a) =(b,b) =ab+ab (五)向量内积的运算律 = ()=()=()(+)= + (六)向量内积的应用=(a,a) =(b,b) 向量的模: 与的夹角: (七)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设 =(a,a) =(b,b) 则 +=(a+b,a+b) -=(a-b,a-b) =( a, a) =ab+ab (八) 两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 设 =(a, a) =(b,b) 则向量平行的条件:= ab- ab=0向量垂直的条件:=0 ab+ ab=0解析几何直线1、 直线与直线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斜率和截距 (1)直线的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轴正向所成的最小正角,叫这条直线的倾斜角。 (2)、倾斜角的范围: 2、直线斜率 (其中) 注:任何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一定有斜率,当倾斜角为时,斜率不存在。 3、直线的截距 在轴上的截距,令求 在轴上的截距,令求注:截距不是距离,是坐标,可正可负可为零。 4、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 (1)方向向量:平行于直线的向量,一个方向向量为(2)法向量:垂直于直线的向量,一个法向量为二、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名称已知条件直线方程说明斜截式和在轴上的截距存在,不包括轴和平行于轴的直线点斜式和存在,不包括轴和平行于轴的直线一般式的值不能同时为0几种特殊的直线:(1) x轴:(2) Y轴:(3) 平行于X轴的直线:(4) 平行于Y轴的直线:(5) 过原点的直线;(不包括Y轴和平行于Y轴的直线)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斜截式一般式平行重合相交垂直与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与直线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4、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点到直线的距离 2、两平行线间的距离5、 两点间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 1、两点间距离公式: 2、中点公式:圆1、 圆方程方程圆心坐标半径圆的标准方程圆的一般方程2、 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圆的半径为相切相交相离 2、过圆上点的切线方程: 3、圆中弦长的求法:(1)(是圆心到弦所在直线的距离)(2)直线方程与圆方程联立椭圆的标准方程及性质标准方程()()图像范围对称轴关于x轴y轴成轴对称;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顶点坐标A1(-a,0)A2(a,0),B1 (0,-b) B2(0,b)A1 (0,-a) A2 (0,a)B1(-b,0)B2 (b,0)焦点坐标F1(-c,0), F2(c,0)F1(0,-c), F2(0,c)半轴长长半轴长是a,短半轴长是b焦距焦距是2cab,c的关系a2=b2+c2 b2=a2-c2离心率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标准方程(a0,b0)(a0,b0)图像渐近线对称轴关于x轴y轴成轴对称顶点坐标A1(-a,0),A2 (a,0)A1 (0,-a), A2 (0,a)焦点坐标F1(-c,0), F2(c,0)F1(0,-c), F2(0,c)离心率(e1)ab,c的关系c2=a2+b2 b2=c2-a2 a2=c2-b2 ca0,cb0图形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性质注意:一次变量定焦点,开口方向看负正,焦点准线要互异,四倍关系好分析。 第九章 立体几何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线在面外线在面内线面平行线面相交图形符号/证明线线平行方法用线面平行来实现用面面平行来实现用垂直来实现图形符号若 则证明线面平行方法用线线平行实现。用面面平行实现。图形符号证明线线垂直方法用线面垂直实现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图形符号证明线面垂直方法用线线垂直实现用面面垂直实现图形 符号证明面面平行方法用线线平行实现用线面平行实现图形符号 证明面面垂直方法用线面垂直实现计算所成二面角为直角图形符号空间角名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一平面所成的角图形范围方法1:平移,使它们相交,找到夹角。2:解三角形求出角。(常用到余弦定理)(计算结果可能是其补角)1:找(作)垂线,找出射影,斜线与射影所成的角即是线面角,并证明。2:解三角形,求出线面角。1: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三垂线定理),并证明。2:解三角形,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1.若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则体对角线长为 ,体积为2. 3.球的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第十章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一)排列1排列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mn叫选排列,m=n叫全排列。(排列与顺序有关)2排列数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每次取出m(mn)个元素进行排列,所有不同的排列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每次取出m个不同元素的排列数。记作A3排列数的计算公式:A=n(n-1)(n-2)(n-m+1)其中(n,mN且mn)A=n(n-1)(n-2) 3214 n的阶乘 n!=n(n-1)(n-2) 321A= n(n-1)(n-2)(n-m+1)=A= n! 规定:0!=1(二)组合1组合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不管顺序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组合与顺序有关)2排列数的定义: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不同元素的组合数。记作C3组合数的计算公式:C=其中(n,mN且mn)规定:C=14 组合数的性质 C=CC= C+C(三)二项式定理公式(a+b)=Ca+Cab+Cab+Cb(2)通项公式T=Cab其中C称为二项展开式中第r+1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