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高职高专: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山西高职高专: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山西高职高专: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山西高职高专: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山西高职高专: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0月8日 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方案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精神,我们在多年与山西公路局、山西高速公路管理局、山西路桥建设集团、山西三一、山西沃源、山西通宝等单位进行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特制订本专业建设方案,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坚持校企深度融合、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以校企合作订单班为特色,结合“人才紧缺型”专业定位,强化实践育人,转变培养方式,建设教学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价,形成校内外教学相互衔接、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的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专业建设基础好,进一步夯实1行业背景 “十二五”期间,本省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大力开发装备制造领域的专门人才,全省经济和交通运输行业发展为工程机械行业提供了绝佳机遇。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工程机械生产和销售大国,年销售量和年产量居世界第二。我国的工程机械产量预计占世界总产量的50%,未来我国将成为全球工程机械制造业与零部件供应中心。工程机械行业是机械工业中增长幅度最大的子行业,市场供不应求,对工程机械类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大增加。目前省内只有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设置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年培养能力为200300人,市场需求人员为2600人。但到2012年,年培养能力也只能达到350人左右。本系“4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应用性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毕业生“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出业绩”,深受企业欢迎,以公路工程建设和养护为龙头的工程建设项目、机械后市场所需的人才供不应求,工程机械行业人才需求将呈现逐步上升的良好态势。2专业现状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生以来,一直是学院骨干专业,现已形成以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为特色的专业群,现有在校生529人,培养了一大批适应工程机械行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生产一线发挥了骨干作用。根据企业需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专业教师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发了液压挖掘机等工学结合的项目课程,并编写了与之相配套的校本教材。本专业教师在国家级和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编写高职高专教材6部。现有专任教师14人,其中学院专业带头人1人,省级双师型优秀教师1人,双师素质教师9人,学院骨干教师2人。此外,还聘请了5名企业一线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承担本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和学生实习实训指导工作。 本专业现已建有5个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校内实训室,实训室设备价值900多万元,现有实训设备共545台(套),可以同时容纳单班学生的实验实训。本专业现有8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的课程实习、顶岗实习和职业技能训练搭建了平台,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创造了条件。针对合作企业岗位群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更新。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一线兼职教师进行“行动导向教学”,达到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服务相同步。3专业群现状目前,工程机械专业群中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招生及人才培养按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模式运行,初步形成以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为核心专业的工程机械专业群,成为山西省培养工程机械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4问题与思考工程机械系专业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但专业总体建设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现行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有待优化;现有的双师素质教师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方面还处于探索阶段,受校内实训基地容量所限,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训场所日趋紧张,校外顶岗实习中的制度也需完善。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 本专业立足交通运输行业,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校企合作办学为平台,服务山西,打造核心专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工程机械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中心,以“校企合作订单班”为特色,完善相应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实现“4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任务驱动”的项目课程,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制定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形成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结构”优秀教学团队;建成能为课程开发、教师培养、学生实训提供服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提升社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区域共享。经过二年建设期,将本专业建设成山西省工程机械行业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带动本省工程机械行业职业教育发展,为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三、专业建设内容,彰显特色1推进校企对接,夯实建设基础 在政府的主导下,推进校企对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形成相应的合作办学机制,发挥其在发展规划、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纳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深化校企合作,增强办学活力,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在二年的建设期内,形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方案。2探索系统培养,建立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体系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共同培养人才为手段,探索系统培养模式,完善“4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形成胜任未来从业岗位、独立开展工作并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全面素质。 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岗位对接,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具备较高的工程机械操作、维修、管理、销售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胜任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工程机械售后服务与维修、机械操作与机械施工管理等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推行双证书”制度,通过二年建设期,毕业生获得“双证书”比例达到98%。充分利用本省交通运输行业及工程机械市场的发展机遇,实施“学校培养(前4学期)+校企合作培养(第5学期)+顶岗实习(第6学期)”的人才培养方案。到2013年形成以“4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相应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1)调研分析,优化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和从业现状,在建设过程中,与校企合作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开展专业建设研讨会,不断优化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论证报告中提到工程机械行业人员紧缺,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现急需关键、大型、稀有、贵重设备操作人员、公路系统设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机械后市场高技能技术人员欠缺。因此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定位为人才紧缺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和不同职业对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特定要求,研究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完善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群的建设。(2)探索系统培养以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为目标,在校内进行“教、学、做”合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训练;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在校内、校外进行“做、学、教”合一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核心能力训练;以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岗前技能为目标,在校内、校外进行工程机械销售与技术服务、工程机械维修、管理及操作专门化方向的技能训练;以培养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和拓展能力为目标,在订单培养企业、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做、学、练”合一的顶岗锻炼。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3)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实施“4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深度融合,年订单培养学生80%以上。将顶岗实习模式与毕业生就业相结合。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企业导师制度,实施校企共管共育,加强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组织管理、学习指导、质量监控、成绩评定和安全管理。(4)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由单一的任课教师评价转向合作企业、用人单位、学校教师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打破原有的单一学校评价的机制。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从评价内容的确立、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标准的制定到评价的实施和评价结论的确立,均由合作企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在考核的过程中要坚持:与岗位的职责标准相结合;与企业的职业能力相结合;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5)建立适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4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校园,形成良好学风,陶冶情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首先需要加强校园育人文化建设,研究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具有职业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室外环境、班级环境和宿舍环境均推出“整、洁、美、雅、和”主题,建设文明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其次是推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第三是强化学生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促进职业学校学生人人成才;第四是配合学院安排进行相应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师生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3强化实践育人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开放式实训基地。一是构建有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教师科研实践的管理体系,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加快建设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二是建立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制度;三是重点建设工程机械实训场所。开设山西金骏、山西通宝“厂中校”、山西惠恒“校中厂”培训场所,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技术应用培训。在二年支持建设期内,使用中央财政投入经费,扩建2个实训室;建设4个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厂中校”、“校中厂”基地。通过二年建设期,将本专业实训基地打造成融教学、科研、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实训基地,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平台,提升学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完善顶岗实习方案,建立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制度。建立专、兼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构成的顶岗实习管理小组,安排校内专职教师、企业兼职教师指导整个实习过程,负责学生的校企合作培训,顶岗实习的组织、安排、指导、考核和安全工作。4转变培养模式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按“4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相应培养目标,引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升办学理念,转变培养模式,深入企业调研,确定典型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建设,结合现有行业标准,确定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开设项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演讲与口才、思想政治理论、现代礼仪、工程机械文化、应用英语、计算机基础及企业常用软件、高等数学、体育、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识图、工程机械机械基础等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对交通建设行业和工程机械行业从事工程机械运用、维护、管理、销售及维修等各岗位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基于各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建构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通过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在真实或模拟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学习。主要包括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液压挖掘机、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工程机械构造、工程机械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装载机技术等课程。通过两年支持建设,计划建成8门“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在建构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建构专业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以注重专业理论深度和广度的提升为主,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再就业适应能力。主要包括机械化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机械专业英语、沥青混凝土摊铺机、公路养护机械、营销学基础、工程机械风险信用管理、公路概论、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平地机工程机械故障检测与维修、水泥混凝土泵车、特种机械操作规程等课程。5建设教学团队,提高双师队伍的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等多种有效途径改善教师结构,着力营造职业能力教学氛围,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发扬传、帮、带作用,着力营造职业能力教学氛围,行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德技双馨的专业教学团队。(1)专业带头人培养。选择1名实践能力强、与企业联系广、协调沟通能力强的双师素质教师进行重点培养。采取到国外考察、企业进行技术培训、参加各种工程机械技术交流,加强与行业、企业、协会的沟通与协作,广泛开展职业技术教学研讨等方式,使专业带头人掌握工程机械专业最新动态,及时更新职业教育观念,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能力及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提高教学水平,成为高水平专业带头人。打破传统的人才来源渠道,引进1名企业优秀技术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负责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项目课程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骨干教师培养。选拔4名研究能力较强、实践技能突出,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分期分批到企业学习培训,制定培训方案,参加高职教育教学研讨会,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过程设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水平,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选送4名年轻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通过参与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等项目,及时跟踪企业发展前沿水平,提升教师实践能力。(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企业中聘请技师、高级技师和管理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及课程建设工作,与专任教师形成良性互动,形成一支水平高、能力强、技术先进、稳定性好的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制定完善企业和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措施。6实施第三方评价加强对专业的管理和指导,推进工程机械系职业能力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考核评价,通过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能力为核心,推进评价模式改革。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有效衔接。通过对三到五年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0%,企业满意度达到100%。7产业服务能力通过构建四大平台提升专业社会服务发展能力:一是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加强与政府、企业、行业的合作,构建技术服务平台,服务于行业技术推广需要;二是构建终身教育平台,服务于劳动者素质再提升的求学需要,研究制定在实践岗位有突出贡献的技能型人才进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办法。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为职业教育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提供条件;三是构建校企合作平台,服务于行业发展的智力需要实施订单培养,为企业储备人才;四是构建高品质就业平台,推进产教合作对接,强化行业指导作用。(1)构建技术服务平台我系积极为交通行业、机械后市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推进专业建设,打造专业优势,为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技术支持,涉及到行业标准制定、企业技术咨询等等。根据我系师资培养工作安排,结合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教师的专业特点和优势,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技术推广服务,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拉动校企双方合作需求。(2)构建培训服务平台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终身教育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大量劳动者接受再教育、再培训,以顺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是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需要。我系积极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需要,配合区域人才建设,围绕专业优势,提供长短期培训,为社会输送大量优秀劳动者,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不同区域、不同层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在行业培训方面主要由我系组织企业员工来院培训组织,针对多家校企合作企业开展培训工作,主动满足企业的培训需求,预计每年50人;在区域服务方面主要为我省提供机械操作技能培训服务,预计每年100人。(3)构建校企合作平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密不可分。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也需要高校提供各方面的智力支撑。 学院专业群与市场专业群高度吻合,这使学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校企合作先发优势。学院和交通行业、机械后市场建立了校企合作责任共担机制,形成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 探索校企合办系理事分会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切实发挥职业教育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化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体。在开展校企合作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我系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开拓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引进或聘请企业知名专家、学者以及业内能工巧匠,提高高端服务能力,加大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力度,已经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4)构建高品质就业创业平台我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优质的教学质量为保障,构建高品质的就业创业平台,为社会培养优秀的综合型、创新型技能人才。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人才模式,校企双方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专业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四、改革举措,全面实施(1)推进校企对接:通过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完善合作办学机制,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机制,增强办学活力;制定理事分会的规章制度,实现互利共赢。(2)转变培养方式: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共同培养人才为手段, 完善“4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并指定相应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文明和谐校园文化氛围。(3)建设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合作、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等多种有效途径改善教师结构,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方式主要通过本专业自主培养和从企业中聘用的方式完成;骨干教师培养方式主要包括去同类专业院校进行培训、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锻炼;青年教师主要接受教育观念培训和专业技能方面的训练;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在二年的建设期内,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4名青年教师。 (4)探索系统培养:按照“4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提升办学理念,开发项目课程,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以项目为引领,任务为驱动编制校本教材,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使学生又好又快的掌握与工作岗位紧密联系的技能,缩短顶岗实习期间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改革评价办法,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在二年的建设期内,开发液压传动技术、工程机械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构造、液压挖掘机、装载机、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维修和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诊断与排除8门核心课程,开发校本教材。(5)强化实践育人: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开放式实训基地。一是构建有利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教师科研实践的管理体系;二是建立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制度;三是重点建设工程机械实训场所;四是建立山西金骏、山西通宝“厂中校”,建立山西惠恒“校中厂”。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6)实施第三方评价:建立就业(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并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五、绩效考核指标,量化考核通过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重点建设项目,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提高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及专业群办学实力,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产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山西省工程机械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和工程机械岗位群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工程机械行业输送大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5.1 2012年预期绩效(1)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专业合作办学机制和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机制;(2)完善“41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标准;(3)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完成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工程机械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构造和液压挖掘机4门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4)师资队伍职称、学历、类型、年龄、学缘结构更加合理,数量、水平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形成素质精良、结构优化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团队。培训1名专业带头人,2名骨干教师,2名青年教师;(5)扩建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运用实训室,与山西小松、山西三一晋湘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实习学生购买相应的保险;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6)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服务社会,实施订单培养,为合作企业提供人才储备,为合作企业的培训员工50人、产品使用用户培训50人、机械操作技能培训100人;(7)建设工程机械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配备相应的课程标准、校本教材。(8)布置学生宿舍、教室,具有一定的文化氛围。5.2 2013年预期绩效(1)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专业合作办学机制和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机制;(2)完善“41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标准;(3)完成装载机、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工程机械底盘构造与维修和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诊断与排除4门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4)师资来源显著拓宽。引进1名企业专业带头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学院发展要求的师资培养,培养2名骨干教师,2名青年教师,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5)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扩建液压实训室,与山西吉星商贸和山西惠恒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实习学生购买相应的保险;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6)加强专业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