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码原理和问题处理专题.doc_第1页
误码原理和问题处理专题.doc_第2页
误码原理和问题处理专题.doc_第3页
误码原理和问题处理专题.doc_第4页
误码原理和问题处理专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ptiX 误码性能和问题处理专题文档密级:内部公开资料编码产品名称使用对象产品版本编写部门资料版本V2.0OptiX 误码原理和问题处理专题拟 制:光网络技术支持部日 期:审 核:日 期:审 核:日 期:批 准:日 期:华 为 技 术 有 限 公 司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修 订 记 录日 期修订版本作 者描 述2004-12-6V2.0蒯春生修订2005-04-08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第26页, 共26页目录1误码性能事件介绍52误码性能事件与相关的告警73误码性能检测的机理84误码性能在维护的应用125关于误码的维护建议166误码测试177关于最大误码率检测说明188OptiX光传输设备误码问题处理20关键词:误码 告警 性能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SDH误码性能、告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以及常用的误码问题处理方法。缩略语清单:无。参考资料清单无。OptiX 误码性能和问题处理专题1 误码性能事件介绍误码是指在传输过程中码元发生了错误。确切地讲,误码是接收与发送数字信号之间单个数字的差错。充分理解和掌握误码性能事件,是做好SDH系统维护的基础。1.1 误码性能事件列表OptiX 系列SDH传输设备检测或上报的误码性能事件,如下表所列:BBEBackground Block Error背景块误码FEBBEFar End Background Block Error远端背景块误码ESErrored Second误码秒FEESFar End Errored Second远端误码秒SESSeverely Errored Second严重误码秒FECESFar End Consecutive Errored Second远端连续误码秒CSESConsecutive Severely Errored Second连续严重误码秒FECSESFar End Consecutive Severely Errored Second远端连续严重误码秒UASUnavailable Second不可用秒1.2 SDH误码性能定义说明EB:块是通道上连续比特的集合,通俗地说就是一组比特。每一比特属于,且仅属于唯一的一块。将一组码看成一个整体,在其中有1个或多个比特差错,则称块差错,即G.826建议中所用的术语“误块”(Errored Block)。BBE:背景误块,是指发生在SES以外的误块。ES:误码秒:G.821定义,在一秒时间周期有一个或多个差错比特,称误码秒;误块秒:G.826定义,在一秒时间周期有一个或多个误块,称误块秒;差错秒:误码秒和误块秒的统称。SES:严重误码秒:G.821定义,在1秒时间周期的比特差错率10-3。严重误块秒:G.826定义,在1秒中含有30的误块,或至少有一个缺陷。UAS:不可用秒:一个不可用时间周期从10个连续的严重误码秒(SES)事件的第一秒开始,这10秒被认定为不可用时间的一部分;一个新的可用时间周期从10个连续的非严重误码秒事件的第一秒开始,这10秒被认定为可用时间的一部分。CSES:连续严重误块秒:表示连续的X个SES,X介于29之间。1.3 误码率/误码比BER:传统上常用平均误码率BER来衡量系统的误码性能。即在某一规定的观测时间内(如24小时)发生差错的比特数和传输比特总数之比。如110-10。但平均误码率是一个长期效应,它只给出一个平均累积结果。而实际上误码的出现往往呈突发性质,且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因此除了平均误码率之外还应该有一些短期度量误码的参数,即误码秒与严重误码秒。ESR:误块秒比,在规定测量间隔内出现的ES与总的可用时间之比。SESR:严重误块秒比,在规定测量时间内出现的SES数与总的可用时间之比。BBER:背景块差错比,BBE数与扣除不可用时间和SES期间所有块数后的总块数之比。在上述ESR、BBER和SESR三项指标中,SESR最严,BBER最松。只要通道满足ESR指标要求,BBER指标一般也可自动满足。1.4 与误码相关的ITU-T建议G.821:规定的64k bps数字连接的误码性能参数,以“比特”为基础;G.826:规定的高比特率通道误码性能参数,以“块”为基础;G.828:该建议规范的是国际恒定比特率同步数字通道的误码性能事件、参数和指标。适用于SDH载送的低阶和高阶通道,即VC-n和VC-n-Xc通道,也适用于PDH规载送的,符合G.832建议的VC-n通道。于与G.826主要的不同是,所提的指标值比G.826更严。M.2100:是维护建议,它允许短期测试,测试结果可以用来表明是否满足了G.826的长期要求。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满足了M.2100建议的指标,也就能满足G.826建议的要求。2 误码性能事件与相关的告警2.1 远端误码性能和告警通过BBE事件,可以判断是本端接收侧检测到了误码,是远端的发和本端的收之间的通道存在问题;通过FEBBE事件,可以判断是远端接收侧检测到了误码,是本端的发和远端的收之间的通道存在问题。与MSFEBBE、HPFEBBE、LPFEBBE三个误码远端性能事件对应的还有三个误码远端告警事件,分别为复用段远端差错指示MS-REI、高阶通道远端差错指示HP-REI以及低阶通道远端差错指示LP-REI。通过这些远端告警事件的观察,也可以判断远端是否检测到了误码。2.2 各类误码性能事件对应关系当误码较大,突破预设的性能门限时,将上报误码越限/劣化告警事件。再生段:再生段误码越限告警(B1OVER);复用段:复用段误码越限告警(B2-OVER)、劣化告警(B2-SD);高阶通道:高阶通道误码越限告警(B3-OVER)、劣化告警(B3-SD);低阶通道:低阶通道误码越限告警(BIP-OVER)、劣化告警(BIP-SD)。说明:1)缺省情况下,误码越限对应的门限是110-3;误码劣化对应的门限是110-6;2)复用段误码越限属于复用段倒换条件,劣化是可选条件;高阶、低阶通道误码越限/劣化门限属于SNCP或PP环的可选倒换条件。详细内容参考:optiX 自愈网络误码倒换功能。下表中给出了与误码相关的性能和告警事件,以及检测位置与作用:项目性能事件告警事件本端站检测到有误码,则本端上报事件对端站检测到有误码,则本端上报事件本端站检测到有误码越限/劣化,则本端上报事件对端站检测到有误码,则本端上报事件再生段RSBBE-B1OVER-复用段MSBBEMSFEBBEB2OVER;B2-SDMSREI高阶通道HPBBEHPFEBBEB3OVER;B3-SDHPREI低阶通道LPBBELPFEBBEBIP-EXC;BIP-SDLPREI3 误码性能检测的机理如果检测到误码,SDH可以将此信息插入相反的信道中,回送给远端网元;也可以插入向下游传送的信号中,送至通道终端;还可以作为性能管理的事件送给网管系统。3.1 SDH误码性能检测字节SDH系统帧结构中,开销字节B1、B2、B3、V5分别用于监视再生段、复用段、高阶通道和低阶通道的误码。误码监视采用比特间插奇偶校验方式(BIP)的偶校验。各误码的检测点,以及其与远端误码指示的对应关系,可参见告警信号流。下表总结了指示各种误码的开销字节:开销字节用途类别计算方法B1再生段误码性能BIP-8B2复用段误码性能BIP-24*NM1复用段远端误码指示告警B3高阶通道误码性能BIP-8G1(bit 14)高阶通道远端误码指示告警V5(bit 12)低阶通道误码性能BIP-2V5(bit 3)低阶通道远端误码指示告警3.2 BIP误码校验的原理比特间插奇偶(BIP)校验是一种监视传输质量的方法。其原理是:发送端将附加的奇偶信息插入发送信号中,接收端对同一奇偶性进行核算,并与信号中插入的奇偶信息相比较,如二者不一致,则表明传输过程中发生了差错。但是,这种方法不能说明产生的差错是多少。SDH系统再生段、复用段、高阶通道、低阶通道的误码检测,都基于同样的原理,只是校验长度(位数)不同而已。l 再生段误码监视,B1:用于再生段的误码检测,采用BIP-8。产生B1字节的方法是对前一个STM-N扰码后的所有比特进行BIP运算,将得到的结果置于当前这一个STM-N帧扰码前的B1字节位置。现以再生段的BIP-8为例说明BIP校验算法。在发送端产生B1字节的过程和接收端核算过程是相同的,具体步骤如下:1)接收有关的一些比特,即STM-N帧中的全部比特;2)将这些比特分成8列;3)对每列计算奇偶性。如在一列中有偶数个“1”,则奇偶性为“偶”(以“0”表示);4)在发送端将一列的计算结果,放入下一帧的B1字节处。在接收端将每一列的计算结果与下一帧的B1字节比较。奇偶计算举例如下:l 复用段误码监视,B2:用于复用段的误码检测。产生B2字节的方法是对前一个STM-N帧中除再生段开销以外的所有比特作BIP运算,将其结果置于当前STM-N帧扰码前的B2字节处。l 高阶通道误码监视,B3:用于高阶通道误码检测,采用BIP-8。在实际高阶通道的始端产生B3,并在终端监视和核算。产生B3的方法是对整个VC-4-Xc、VC-4或VC-3进行核算,将结果放入下一个VC-4-Xc、VC-4或VC-3的B3字节。说明:高阶通道的开销穿通模式有两种:穿通模式和终结模式。在终结模式下,B3误码不能透传到(业务)下游方向。l 低阶通道误码监视,V5(b1,b2):用于低阶通道误码检测,采用BIP-2。在通道始端产生V5(b1,b2)的方法始对整个VC12进行运算,将结果放入下一个VC12的V5(b1,b2)。说明:SDH误码检测准确性:对于比较少的、离散分布的误码,具有比较高的检测率,检测准确度高。对于大量误码或在一个块中出线多个误码的情况,不能正确检测。3.3 误码性能的检测上报点一般情况下,开销字节的检测和上报是在接收端进行的。掌握此规律,可以分析出误码产生的源头。1)对于STM-N线路板:如下图所示,检测的是线路侧方向(外输入信号)的误码性能,包括RS、MS、HP等性能事件。2)对于PDH接口板:如下图所示,检测的是交叉板方向进来的低阶业务的误码性能。PDH板,不提供外部输入信号(如从交换输入的2Mbit/s)的检测功能。正常情况下,从交换机、基站等过来的2M信号,不会导致PQ1等板产生V5误码性能事件。说明:涉及到的几个名词,本端、远端、下游(网元)说明如下。业务配置如同所示: 对于该方向的VC4业务,如果NE-B网元西向检测到HP BBE误码,则“本端”就是指NE-B网元西向单板;“远端”就是指NE-A网元内与之对应的光板;“下游”方向就是指NE-C方向。3.4 iManager网管误码性能管理可以监视的对象包括所有的复用段,再生段,高阶通道和低阶通道的所有性能参数。iManager的性能管理主要提供以下几种功能:l 设置网元性能监视的时间和事件选择模式网元监视的时间和事件选择模式说明了选中的网元从什么时候开始,选择对何种性能对象进行监视。已运行的设备,要求必须打开性能事件检测的功能,以利于日常维护和故障定位。l 设置和清除监视事件l 查看、维护网元和网管库中的性能数据l 设置/取消性能事件自动上报建议:建议性能事件设定为不自动上报:频繁的15m和24h性能事件自动上报,会导致上报给网管的数据量非常巨大,容易导致ECC堵塞并增加网管的负荷。l 设置门限利用网管可设定误码性能事件设置门限值,具体门限值应能在一给定的范围内任意设置。一旦设定的某性能事件如SES门限被突破,网元将自动产生门限突破通知并报告给网管。3.5 当前和历史寄存器(15分钟&24小时)对于每一监视对象,网元都有寄存器存储收集到的数据。寄存器按监视周期分为15分钟和24小时两种,按存储数据的收集时间分为当前和历史两种。对每一个监视对象有一个当前15分钟寄存器,一个当前24小时寄存器,16个历史15分钟寄存器和6个历史24小时寄存器。这里寄存器的个数只是逻辑上的概念,是以次数为单位的。当前寄存器收集的数据满15分钟或24小时后,只要数据非0则转存入历史寄存器,若历史寄存器已满则覆盖存储了最早的历史数据的寄存器。当一个段或通道的SES(严重误码秒:一秒钟以内出现的误码块达到30%)连续出现10个后,则认为发生UAT(不可用时间)。对于每一个段和通道,网元都有6个存储器存储曾经发生的UAT,同时上报网管提请注意。网元寄存器示意如下图:说明:历史寄存器的数据采用0抑制原则,即如果一个监视周期内,一个性能监视对象的所有性能事件的数据值为0值,则该性能监视对象在该周期结束时不产生近期性能数据,不保存到近期寄存器中。3.6 性能事件双门限说明有些性能事件如BBE、ES有上下双门限。设置上下门限便于系统屏蔽掉一些突发事件的抖动影响;并且在业务受影响前,操作系统就能及时了解情况并可采取某些行动。4 误码性能在维护的应用尽管不停业务测试不如停业务测试准确,但由于某些性能故障的瞬间特性,不停业务的性能监视在设备维护中显得更为有用。网管性能监视就属于这一类,应用网管的RS、MS、HP、LP误码性能监视和MSA和HPA指针调整性能监视对于单板性能故障定位是非常有效的。4.1 误码检测关系及检测位置光同步传输设备中按分段分层的思想对误码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测。具体有B1再生段误码、B2复用段误码、B3高阶通道误码、V5低阶通道误码。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RST、MST、HPT、LPT分别表示再生段终端、复用段终端、高阶通道终端和低阶通道终端。B1、B2、B3以及V5误码分别在这些终端间进行检测。由上图可以看出,如果只是低阶通道有误码,则高阶通道、复用段和再生段将检测不到该误码;如果再生段有误码,则将导致复用段、高阶通道、低阶通道出现误码。举个例子说明。如下图所示的一条链性组网,如果网元2和网元3间的光缆衰减过大,产生光路误码,则网元2和网元3相连的光板上将检测到B1再生段误码和B2复用段误码,经过该段光路的所有高阶、低阶通道也将检测到误码;而如果只是网元1的一块2M支路板(如PD1)有问题,则只会在对应的2M通道上检测到误码,光路上和各高阶通道没有误码。总结一下各误码间的关系:一般来说,有高阶误码则会有低阶误码。例如:如果有B1误码,一般就会有B2、B3和V5误码;反之,有低阶误码则不一定有高阶误码。如有V5误码,则不一定会有B3、B2和B1误码。由于高阶误码会导致低阶误码,因此我们在处理误码问题时,应按照先高阶后低阶的顺序来进行处理。4.2 误码性能的穿通与终结不同段(再生段、复用段)或通道(高阶通道、低阶通道)误码性能的穿通和终结情况不一样,在进行故障分析时需要注意。l B1误码的穿通与终结SDH系统:包括TM、ADM、软件REG、硬件REG,再生段B1误码(RS BBE)只能是终结模式。DWDM系统:OUT单板对B1字节进行透传,检测上报。l B2误码的穿通与终结SDH系统ADM、TM:复用段误码(MSBBE)是终结模式。SDH系统软件REG:复用段误码(MSBBE)是终结模式。SDH系统硬件REG:不处理复用段开销,只透传,不检测。DWMD系统:不处理复用段及以下的开销字节。l B3误码的穿通与终结155/622设备高阶业务(VC4级别业务)的高阶通道开销的穿通模式是终结的;而2500+、10G等设备VC4级别的高阶通道开销是穿通的。对于低阶业务(VC12/VC3),高阶通道开销的穿通模式只能是终结方式。VC4业务各产品开销穿通模式说明如下表:产品名称VC4业务的开销穿通模式说明155/622/2500终结155/622H终结采用5.0主机平台的155/622H,为穿通模式2500+穿通4.5.2.8及配套单板支持10G V2穿通说明其它产品,多采用5.0主机平台的设备,高阶开销高阶通道开销穿通模式为“终结”时,B3误码不能穿通到下游方向;高阶通道开销穿通模式为“穿通”时,B3误码能传递传到下游方向。l 低阶通道误码始终是穿通对于低阶(VC12/VC3)通道的V5误码,根据业务流向自动穿通。该误码在PDH接口板上检测,STM-N线路板不提供低阶通道的误码检测功能。【举例说明】622M链组网如图所示。A站与D站之间分别开通了一条VC4业务(连扩展子架,带63个2M),一条VC12业务。如果B站收A站方向的光缆衰耗加大,导致B网元W向光板出现RSBBE、MSBBE、HPBBE性能。在没有其它异常的情况下:l 对于开通VC4业务的通道NE-ANE-BNE-CNE-DWWEWEWRS-RSBBE-MSMSFEBBEMSBBE-HPHPFEBBEHPBBEHPFEBBEHPBBE-l 对于开通VC12业务的通道NE-ANE-BNE-CNE-DWWEWEWRS-RSBBE-MSMSFEBBEMSBBE-HPHPFEBBEHPBBE-4.3 关于SES和UAS性能事件在日常维护过程中,经常会查询到UAS事件,部分情况下上报UAS事件时业务仍然是正常的。4.3.1 关于导致近端/远端严重误块秒的缺陷G.707建议和与SDH设备有关的G.783建议中,使用在线缺陷状态确定可能发生在通道中的性能状态变化。在下面两个表中给出本建议使用的缺陷。表1:导致近端严重误块秒(SES)的缺陷远端缺陷通道类型低阶通道未装载LP UNEQ低阶通道踪迹标志失配LP TIM支路单元指针丢失TU LOP用于低阶通道支路单元告警指示信号TU AIS高阶通道复帧丢失HP LOM高阶通道净荷失配HP PLM高阶通道未装载HP UNEQ高阶通道踪迹标志失配HP TIM用于高阶通道管理单元指针丢失AU LOP管理单元告警指示信号AU AIS注:上表给出的缺陷仅是通道缺陷,段的缺陷(例如 MS AIS、RS TIM、STM LOF和STM LOS)都将在通道层引起一个AIS缺陷。表2:导致远端严重误块秒(SES)的缺陷远端缺陷通道类型低阶通道远端缺陷指示LP RDI用于低阶通道高阶通道远端缺陷指示HP RDI用于高阶通道4.3.2 产品处理缺陷告警上报SES情况LPUNEQ LPTIM TULOP TUAIS HPLOM HP PLM HPUNEQ HPTIM AULOP AUAIS等告警会产生UAS(包括HPUAS、LPUAS)性能事件。其中TIM告警,业务可能并没有受到影响,但会上报UAS性能事件,这种情况可认为是正常的。l 2500+产品:2500+主机软件的缺省情况是,缺陷告警不产生UAS性能事件;而单板的缺省情况是,缺陷告警会产生UAS性能事件。并且单板上电时主机不下发默认配置。根据以上的处理,缺省情况下,单板如果有Tim告警,则相应通道就会上报UAS性能事件,而查询主机的设置却是diable的。如果需要真正取消因缺陷告警(如TIM)产生的SES事件,需要重新下发主机命令。1设置alm引发ses标志:per-set-almses;2取消alm引发ses标志:per-cancel-almses;3查询alm引发ses标志:per-get-almses;T2000网管对于J1、J2字节的处理不同版本也不相同,有可能导致J1、J2被无意识修改,而产生TIM告警引起SES性能事件:1)在T2000 R4版本之前,如J2字节,默认值是“ ”(全部是空格),即使不修改J2,但只要点中过J2的位置,在确认时网管就会将配置的J2字节(默认为空)下发给单板,导致单板的应收和应发J2被修改,从而可能引发UAS性能事件;2)在T2000 R4版本中,如J2字节,默认已经修改为“HuaWei SBS”。说明:155622H、155622、2500设备缺陷告警(如TIM)引起SES性能事件,方式与2500+设备一致。l 10G产品10G使用的主机平台上没有per-set-almses这条命令。因此10G的做法是:单板产生告警后肯定会产生UAS事件说明OSN3500系列产品和10G一致。3500产品缺省主机、单板都是enable的。5 关于误码的维护建议对于运行中的SDH网络,通过正确的日常维护,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误码的出现,而影响到业务。l 例行查询误码性能通过网管,定期查询网元的误码性能事件,及时发现问题,以达到在误码还没有严重到影响业务之间就处理完成的目的。l 例行查询光板接收光功率对于支持查询光功率性能事件的单板,应例行查询并记录全网收光功率是否在合适的范围之内;并将本次查询的数据,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数据有变化,应查明变化的原因。说明:1)根据工程规范的要求,光板实际接收光功率应至少低于过载点5dB,高于灵敏度3dB。2)应提醒客户在自己进行光板对接开通业务的时候,也应遵守以上要求。l 关注机房环境和温度高温会影响到设备的正常运行,尤其是高温对时钟晶振的影响大。如果机房温度不能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则可能会影响时钟质量,导致出现指针调整甚至是误码的情况。l 正确更换线路板不同规格的线路板,接收侧采用的光模块不同(短距使用PIN管,长距使用APD),发送侧采用的光模块也不相同(如波长、色散的等),在更换的时候建议尽量使用同类型的单板替换。如果没有同类型的板,则建议用高规格单板替换低规格单板,需要注意输入光功率是否合适。l 关注网络同步情况和时钟质量合理的规划、正确配置时钟网络,避免出现时钟互锁、时钟链路过长;注意外时钟接入的可靠性;关注环境温度对网络时钟质量的影响。6 误码测试也可以使用仪表通过在线误码检测的方法或停业务误码检测的方法,来测试传输通道的误码情况。6.1 端到端中断业务测试用仪表进行停业务的测试,用伪随机二元序列(PRBS)代替业务,因而可以逐比特进行测试,所以停业务的差错检测能力优于开业务(在线)检测能力。6.2 不中断业务在线测试不中断业务的在线测试时在被测试系统开放业务的情况下进行的,一般情况下,SDH系统用自身丰富的开销字节实现不中断业务的在线测试。测试仪表采用不同比特率的复用成帧结构来检测通道或设备的开销、奇偶校验比特和告警比特的状态,达到不中断业务进行检测传输性能的目的。l PDH 2Mb/s的数字帧结构:时 隙TS0TS1-15TS16TS17-31偶帧C001 1011信息信息或信令信息奇帧C1AS SSSS同上同上同上注:C循环冗余校验比特(CRC-4) A=远端告警指示 S备用比特l STM-N级别业务:SDH分析仪通过检测STM-N信号的开销字节,实现对业务的在线检测。光口信号,可以采用1:1分光器来分析误码来源。如下图,NE-B收NE-A方向出现零星小误码,无法区分是哪一块S16问题还是光路问题。在发端利用1:1的分光器(信号通过1:1分光器后,光功率下降3dB),将信号同时输出到SDH分析仪进行监视,以分析是不是发端的问题;如果没有SDH分析仪,也可以将分光后的信号输出到另一块空闲的光板,只需在网管上创建单板,并设定性能事件监视,还需关闭该板的ECC通信。同样,分光器也可以用在收端进行定位。7 关于最大误码率检测说明SDH系统帧结构中,开销字节B1、B2、B3、V5分别用于监视再生段、复用段、高阶通道和低阶通道的误码。当SDH系统判断出现误码越限或劣化的情况,就会启动网络保护。l B1误码的检测STM-N帧结构中,B1字节(8比特)用于再生段误码的监视。其实现方法是:把监视内容再生段以8比特为单位进行分组,然后,B1字节中的每个比特用于对应各组中相应比特的偶校验,每个比特负责一块数据的校验。一个STM-N帧中,1秒钟可以检测的误码块为:8000864000块。一块校验出错,认为此块中一个比特发生错误,即产生一个误码。所以,一般情况下,每秒钟可以检测出误码块的个数最大为64000块。这种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当一块中误码数较多时,只能检测出一个误码,还有如果一块中产生偶数个误码,此种检测机制不能准确判断检测。理论上说,一块中出现一个误码是准确检测的极限。对于STM-1等级信号,能够准确检测出的B1最大误码率为:64000/155520000=4.1210e-4对于STM-4信号能够检测出的最大误码率为1.0310e-4而对于STM-16,能够准确检测出的最大误码率为0.25610e-4综上所述,不同速率等级的STM-N信号,每帧能够检测出的最大B1误码数是固定的,因而随着信号速率的提高,最大误码率的检测结果越来越准确;对于误码的检测,一般是误码比较小且分布比较离散(分布在不同的块中)的情况下检测的相对准确,对于误码比较大的情况,多是根据经验值拟合出来的,误差比较大。l B2误码的检测STM-N帧结构中,B2字节(N24bit)用于校验复用段的误码。其方法是把STM-N帧分为N24块,每个Bit校验其中的一块。所以,一个STM-N帧中,1秒钟可以检测的误码块为:8000N241.9210e5N。对于155M速率,能够检测到的最大误码率为:1.9210e5/15520000=1.2310-3对于622M速率,能够检测到的最大误码率为:1.92N10e5/622M=1.2310-3同理,对于STM-16的信号,系统能够检测到的最大误码率仍然为:1.2310e-3综上分析,不同速率的信号,能够检测出的复用段误码率是相同的,此与再生段的误码检测方式不同;同再生段误码的检测特点相同,B2误码检测也是数量比较少时比较准确,数量多时就不准了,多是通过拟合的办法统计的。l B3误码和低阶通道误码的检测同理,根据误码块的检测方法,高阶通道和低阶通道分别通过B3(8bit)和V5(2bit)来进行检验,本文不再详细描述。总之,SDH系统提供了丰富的开销来监视传送性能,SDH系统的误码检测有如下特点:通过奇偶校验的方式来判断块中是否发生误码。SDH只能提供误码检出功能,但不能进行纠错。8 OptiX光传输设备误码问题处理误码在SDH传输的维护工作中,误码性能是最重要的维护指标。其指标参数定义以块为基础,便于不中断业务的在线监测。本章有关误码的维护测试,除有特殊说明外,都是指在线测试。8.1 误码问题产生的实际原因1)对于线路上的B1误码,常见的原因是:光功率过低,在灵敏度附近;光功率过高,在过载点附近;光功率正常,色散过大;光纤的问题,包括光缆、尾纤;光纤头不清洁或连接器不正确;线路板故障,时钟模块故障或网络时钟质量下降。2)对于线路上的B2、B3误码,常见的原因是:单板的故障;时钟同步性能不好等;机房条件,包括温度、电源稳定性以及接地情况等。3)如果只出现支路上的V5误码,则常见的原因是:交叉板与支路板之间配合有问题、支路板有问题等,应检查支路板或交叉板;也有可能是外界干扰引起,如设备接地不好,设备附近有大的干扰源,EMC屏蔽不好(主要针对34M/45M/155M高频信号)等;设备工作温度过高也可能引起支路误码。8.2 误码问题的处理8.2.1 维护中常用的误码处理方法:对于误码的处理,我们常用的方法也是先分析、后环回、再替换等:l 告警性能分析法由于环回法对正常业务有影响,因此处理误码问题时,一般主要通过对误码性能、告警事件仔细分析,定位出故障点。l 逐段环回法当然,若条件允许,可使用环回法快速定位出故障站点。注意: 环回有可能造成ECC不通,要认真分析ECC,确认不会影响网管管理后再进行环回操作l 替换法对于设备器件性能不良或性能劣化的情况,替换法通常都是故障定位和检验故障定位准确性的好方法。替换的对象包括替换光纤、光器件、单板等。8.2.2 处理步骤首先排除外部的故障因素,如接地不好、EMC屏蔽不好、工作温度过高、线路板接收光功率过低或过高等问题;接着观察线路板误码情况,若某站所有线路板都有误码,则可能是该站时钟板问题,更换时钟板;若只是某块线路板报误码,则可能是本站线路板问题,也可能是对端站或光纤的问题。定位出故障单板后,可通过更换单板解决。若只有支路误码(低端设备),则可能是本站交叉板或支路板,或上游站交叉板有问题。更换支路板或交叉板。注意由于误码故障并未完全中断业务,,不要轻易换板。若条件允许,定位故障到单站和单板后,可到晚上业务量较小时再更换单板。开局扩容中常用的误码处理方法:1、首先需分析误码的特点:是持续的小误码、突发的大误码、还是零星小误码。对于每15分钟性能都有B1、B2误码的情况,可以马上通过自环线路板,或更换对应线路板来定位问题所在;其它两种情况则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定位。2、光功率是个重要的因素,所以对出现误码的光路需要了解这几点:光板类型、发光功率、收光功率、光纤衰减值、光缆距离、过载点、灵敏度;如果光功率有异常情况,要进行相应调整(主要指接近过载点或灵敏度);对于光功率正常,但光缆距离过长的,就要考虑色散问题:如STM-16的62S1605和62S1606虽然波长一样、发光功率差不多,但色散受限距离不同;3、为确定误码是由光板产生的,还是由光缆段产生的,大致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将有误码的相邻两个站的线路板进行东西向对换,观察误码是跟着光板走,还是固定在某个方向。如:1站东向连接2站西向,2站西向收有误码,在检查收、发功率正常以后,可尝试将1站东、西向线路板,以及2站东、西向线路板分别进行对换,观察误码出现的位置。如果还是出现在2站西向,则可能光缆有问题,如果误码跟随1站更换到西向后的光板出现在1站西向对应站,则可能1站原东向线路板有问题, 2站情况可据此类推。根据以上方法可进行初步定位。将一段光路的收、发两个方向的光缆芯纤进行对换,观察误码是随着板子走还是随着芯纤走,也可以大概定位误码产生的原因;当然,以上两种方法只能进行初步定位,而使用仪表则可以进行精确定位:4、对于怀疑光缆问题,则需要重点检查环境条件(包括:机房条件、尾纤是否受压迫、光缆是否受外界影响等)。设备到ODF这一段尾纤以及光缆出机房这一段比较脆弱,可以检查一下是否有被压迫的地方、或者检查有没有压痕;室外光缆则需要了解是否架空或地埋,因为两者会受不同的影响。如地埋光缆易受地面施工的影响,而架空光缆则受天气因素干扰更大。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线路板上的法兰盘会容易松动,特别是在多次转动的情况下,所以在现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