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电梯方案,含电梯基础及地下室顶板回撑方案【好.doc_第1页
施工电梯方案,含电梯基础及地下室顶板回撑方案【好.doc_第2页
施工电梯方案,含电梯基础及地下室顶板回撑方案【好.doc_第3页
施工电梯方案,含电梯基础及地下室顶板回撑方案【好.doc_第4页
施工电梯方案,含电梯基础及地下室顶板回撑方案【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华大厦 施工电梯方案五华大厦施工电梯基础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25815.13,上部为2栋8层的多层办公楼,设一层地下室,平时为车库、设备用房,战时地下一层局部为六级人防。上部结构体系:1#、2#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防火分类及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该工程拟采用两台施工电梯,其中1#楼和2#楼各采用一台由湖北江汉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SCD 200/200DK型施工电梯,即可满足现场施工需要及现场施工垂直运输的要求。1#楼施工电梯安装在地下室顶板上,(具体位置详见平附图1),2#楼施工电梯安装在地面上,(具体位置详见附图2),搭设高度为48M(32节)。二、施工电梯技术方案(一)、1#楼施工电梯基础(位于地下室顶板上方)1、施工电梯基本参数施工电梯型号:SC200/200; 吊笼形式:双吊笼;架设总高度:48m; 标准节长度:1.508m;底笼长:5.3m; 底笼宽:4.2m;标准节重:190kg; 对重重量:1800kg;单个吊笼重: 945kg; 吊笼载重:2000kg;外笼重:1200kg; 施工电梯安装在地下室顶板上,顶板底用满堂钢管架进行加固处理,满堂钢管架应经受力计算后进行搭设。考虑到动荷载、自重误差及风荷载对基础的影响,取荷载系数n=2.1。同时应能承受施工电梯工作时最不利条件下的全部荷载,加固后的总受力必须能承受的最大荷载不得小于P =吊笼重+护栏重+标准节总重+对重体重+额定载荷重)*2.1=(2*945)+1200+(32*190)+2*1800+2*2000*2.135217=352KN。2、回撑搭设方案:根据施工电梯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书得知总荷载为352KN,基础尺寸为40006000mm,因此加固范围为45006500mm,由此地下室顶板承担的总荷载为总荷载为12.04 kN/m2此荷载由施工电梯底部45006500范围的楼板承担,而根据结构设计地下室顶板施工荷载为5KN/m2,故需要在楼板下面设置钢管支撑,钢管支撑采用螺栓底座(钢定托)顶紧,按400mm纵横间距设置立杆,纵横向水平间距400,高度方向步距h=1000mm加设水平方向拉杆。3、地下室顶板支撑架计算书:(1)计算依据:钢管脚手架的计算参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扣件式钢管模板高支撑架设计和使用安全(2)设计选型:地下室顶板在1#楼施工电梯基础底部采用钢管脚手架回撑的方式以保证板使用安全。钢管脚手架间距纵横为400400mm,步距为1000mm,45mm95mm方木,钢管顶托顶紧。考虑到地下室顶板的使用安全,将施工电梯位置的最大荷载放大至50.0 kN/m2进行验算。 落地平台支撑架立面简图落地平台支撑架立杆稳定性荷载计算单元(3)、计算书;1)、参数信息:(1).基本参数立柱横向间距或排距la(m):0.40,脚手架步距h(m):1.00;立杆纵向间距lb(m):0.40,脚手架搭设高度H(m):3.8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m):0.10,平台底钢管间距离(mm):400.00;钢管类型(mm):483.5(考虑到钢管的锈蚀等因素,计算时采用483.0)连接方式:顶托支撑,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2).荷载参数脚手板自重(kN/m2):0.300;栏杆自重(kN/m2):0.150;材料堆放最大荷载(kN/m2):50.0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1.000;2)、纵向支撑钢管计算:纵向钢管按照均布荷载下连续梁计算,截面力学参数为截面抵抗矩 W = 5.08 cm3; 截面惯性矩 I = 12.19cm4; 纵向钢管计算简图(1).荷载的计算:脚手板与栏杆自重(kN/m):q11 = 0.150 + 0.3000.400 = 0.270 kN/m;堆放材料的自重线荷载(kN/m):q12 = 50.0000.400 = 20.000 kN/m;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kN/m):p1 = 1.0000.400 = 0.400 kN/m(2).强度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最大弯矩计算公式如下:最大支座力计算公式如下:均布恒载:q1 = 1.2 q11+ 1.2 q12 = 1.20.270+ 1.220.000 = 24.324 kN/m;均布活载:q2 = 1.40.400 = 0.560 kN/m;最大弯距 Mmax = 0.124.3240.4002 + 0.117 0.5600.4002 = 0.400 kN.m ;最大支座力 N = 1.124.3240.400 + 1.20.5600.400 = 10.971 kN;截面应力 = 0.400106 / (5080.0) = 78.675 N/mm2;纵向钢管的计算强度 78.675 小于 205.000 N/mm2,满足要求!(3).挠度计算:最大挠度考虑为三跨连续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公式如下:均布恒载:q = q11 + q12 = 20.270 kN/m;均布活载:p = 0.400 kN/m;V = (0.677 20.270+0.9900.400)400.04/(1002.060105121900.0)=0.144mm纵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 400.000 /250 与 10,满足要求!3)、横向支撑钢管计算: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三跨连续梁计算;集中荷载P取纵向板底支撑传递力,P =10.971 kN;支撑钢管计算简图支撑钢管计算弯矩图(kN.m)支撑钢管计算变形图(kN.m)支撑钢管计算剪力图(kN)最大弯矩 Mmax = 0.001 kN.m ;最大变形 Vmax = 0.000 mm ;最大支座力 Qmax = 10.973 kN ;截面应力 = 0.216 N/mm2 ;横向钢管的计算强度小于 205.000 N/mm2,满足要求!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400.000/150与10 mm,满足要求!4)、扣件抗滑移的计算: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培训讲座刘群主编,P96页,双扣件承载力设计值取16.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0.80,该工程实际的旋转双扣件承载力取值为12.80kN 。R Rc其中 Rc -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12.80 kN;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R= 10.973 kN;R F=703kN该基础符合施工升降机的要求。5、基础承台验算基础承台砼强度等级为C30,其轴心抗压强度fc=14.3N/mm2,轴心抗拉强度ft=1.43N/mm2,底面长l=4.5m,宽b=6.5m,底面积S=4.56.5=29.25m2,承台高h=0.3m, 导轨架长c=0.8m,宽a=0.8m。1)承台底面积验算轴心受压基础基底面积应满足S=29.25(Pk+Gk)/fc=(352+263.25)/14.3=0.045m2。(满足要求)2)承台抗冲切验算由于导轨架直接与基础相连,故只考虑导轨架对基础的冲切作用。计算简图如下: 应满足如下要求 式中 Pj -扣除基础自重后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地基土单位面积净反力,Pj=P/S=352/29.25=12.034kN/m2; hp-受冲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本例取Bhp=1; h0-基础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高度,取h0=300-35=265mm; Al-冲切验算时取用的部分基底面积,Al=6.51.4=9.1m2; am -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计算长度; at-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的上边长,取导轨架宽a; ab-冲切破坏锥体最不利一侧斜截面在基础底面积范围内的下边长; ab=a+2h0=0.8+20.265=1.33m am=(at+ab)/2=(0.8+1.33)/2=1.065m FlPjAl=12.0349.1=109.51kN0.7hpftamh0=0.711.431065265/1000=282.51kN109.51kN,满足要求!6、承台底部配筋计算属于轴心受压,在承台底部两个方向的弯矩: 式中 M1,M2-任意截面1-1、2-2处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弯矩设计值;a1-任意截面1-1至基底边缘最大反力处的距离,a1=1.9m;l,b-基础底面的长和宽;pmax,pmin-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和最小地基反力设计值,pmax=pmin=(263.25+352)/29.25=21.03kN/m2;p-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在任意截面1-1处基础底面地基反力设计值,p=pmax=21.03kN/m2;G-考虑荷载分项系数的基础自重,当组合值由永久荷载控制时,G=1.35Gk ,Gk为基础标准自重,G=1.35352=475.2kN;M1=1.92/12(24.5+0.65)(21.03+21.03-2352/29.25)+(21.03-21.03)4.5=52.23kNm;M2=(4.5-0.8)2/48(26.5+0.65)(21.03+21.03-2352/29.25)=70.04kNm;基础配筋计算 式中 a1-砼强度等级不超过C50,取a1=1;1-1截面:s=|M|/(a1fcbh02)=58.84106/(1.0014.304.60103265.002)=0.004;=1-(1-s)1/2=1-(1-20.005)0.5=0.0045;s=1-/2=1-0.005/2=0.997;As=|M|/(sfyh0)=52.23106/(0.998360.00265.00)=548.58mm2。2-2截面:s=|M|/(a1fcbh02)=83.239106/(1.0014.306.50103265.002)=0.004;=1-(1-s)1/2=1-(1-20.005)0.5=0.0045;s=1-/2=1-0.005/2=0.997;As=|M|/(sfyh0)=70.0410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