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oe风扇的设计与运动仿真.doc_第1页
基于proe风扇的设计与运动仿真.doc_第2页
基于proe风扇的设计与运动仿真.doc_第3页
基于proe风扇的设计与运动仿真.doc_第4页
基于proe风扇的设计与运动仿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课 程 设 计题 目:基于Pro/E风扇设计与运动仿真班级:机械131 姓名: 李光学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摘要电风扇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本次设计以台式电风扇为例,来详细讲述Pro/E设计电风扇的全过程。其外型结构较为复杂,如果用传统的CAD绘图软件设计非常困难,Pro/E可以轻松解决这个问题,Pro/E软件具有很强大的实体造型、曲面造型、虚拟产品装配仿真、工程图生成等功能。本文主要讲述电风扇外形实体建模、电风扇的组件装配、电风扇的叶片的转动仿真。设计综合运用了拉伸、扫描、混合等实体建模的基本方法;曲面修剪、合并、偏移、实体化等复杂的建模方法;装配的的设计方法用到了无连接口的约束和有连接口的约束。在电风扇的建模设计总体上是采用了自底向上的设计方法,在组件在设计过程中也采用了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我们在学习电风扇的建模设计过程中,除了学习建模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学习这种模型设计思想。关键词:电风扇、Pro/E、实体建模、装配、运动仿真AbstractElectric fan is a common household appliances, this design to desktop electric fan, for example, to expound Pro/E design fan process. Its exterior structure is relatively complex, if use the traditional CAD drawing software design is very difficult, Pro/E can be easy to solve this problem, Pro/E software has very powerful entities modelling, surface modeling, virtual assembling simulation, engineering drawing generation, and other functions. This article mainly described entity modeling, electric fan shape of component assembly, electric fan blade rotation simulation. Design comprehensive use the tensile, scanning, mixing entity modeling the basic method, Surface trim, merger, offset, substantiate complex modeling method, Assembly design method used with a mouth of nonartesian-artesian constraints and connection mouth constraints. The fan modeling design was generally adopted a bottom upward design methods, in the component in the design process also USES a top-down design method. We are studying the fanner modeling design process, besides study modeling method outside, more important is to learn this model design thought.Keywords: electric fan, Pro/E, entity modeling, assembling, movement simulation一、设计任务电风扇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也是我国最早生产和使用的的家用电器之一。电风扇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叶片高速旋转,从而强制空气流动,改善人与周围空间的热交换条件;它被广泛的运用于各种生活和工作环境,起通风散热、循环空气、防暑降温作用。本次设计任务以台式电风扇为例来详细讲述Pro/E设计风扇的全过程。1.1电风扇的建模设计 电风扇的建模设计总体上来说是使用了有底而上的产品设计方法,设计过程中运用了拉伸、扫描、混合等实体建模的基本方法;曲面修剪、合并、偏移、实体化等复杂的建模方法。我们在学习电风扇建模设计过程中,除了学习建模方法外,更多的是学习这种设计模型的思想。1.2电风扇的装配与机构运动仿真 利用Pro/E装配模块,把电风扇的各个零件装配好,装配的约束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无连接接口约束与有连接接口约束。无连接接口的主要用于一般的装配中,使用这种装配方法装配的零件不具有自由度,零件之间不能做任何相对运动;有连接接口的约束主要是用于解决机构的相对运动。 电风扇的机构仿真主要是模拟电风扇叶片的转动,应该采用有连接接口的约束,电风扇的最终设计结果如图1所示:图1-1 电风扇二、实体建模进入Pro/Engineer系统后,首先在标准工具列点选(新建文档)建立一个文档,接着点选零件模块并输入新建文件名Fan-1,之后点选确定按钮,进入实体建模环境。注:在绘制其他零件时,新建零件文档与此操作基本一致,只是文件名不同,以后不再复述。2.1电风扇前盖设计 电风扇前盖设计运用到旋转、拉伸、扫描、阵列、倒圆角等基本的建模设计思想创建实体特征: 进入拉伸实体操作命令绘制前盖骨架(图2-1)所示,最后生成实体(图2-2)所示: 图2-1 前盖骨架草绘图 图2-2 拉伸后实体图 在【插入】菜单中依次选取【扫描】/【伸出项】选项,选取草绘轨迹(图2-3),最后生成扫描实体特征如图2-4所示: 图2-3伸出项草绘图 图2-4扫描后生成实体图创建阵列复制特征: 在模型树上选择上一步创建的【伸出项】特征,然后单击【阵列】按钮,系统将打开阵列设计图板,然后再图板上填上“7.5”阵列的间隔角度值,并输入圆形阵列个数为“48”最后创建的阵列特征如图2-5所示,最后在用旋转命令完成边沿设计,最后在边沿做【倒圆角】(R=1)特征,完成风扇前盖实体如图2-6所示: 图2-5伸出项阵列后图 图2-6风扇前盖实体图2.2电风扇叶片设计电风扇叶片的设计主要是针对曲面的操作,电风扇叶片中间的部分可以采用旋转曲面的特征来完成,叶片主要是用曲面拉伸来完成,其曲面拉伸草绘图如图2-7所示,然后对曲面进行拉伸、偏移、合并、阵列、实体化等一系列操作,便可完成叶片操作,叶片实体图如图2-8所示: 图2-7 叶片拉伸草绘图 图2-8 电风扇叶片实体图2.3电风扇后盖设计电风扇后盖设计中主要是运用旋转、拉伸、扫描、倒圆角等特征操作创建后盖实体模型。首先在【零件】中创建旋转实体,草绘尺寸图如图2-9所示,然后再用【扫描】/【伸出项】命令创建支架,并采用【圆形阵列】输入阵列角度为“60”完成后盖实体并在中心作出盲孔。如图2-11所示: 图2-9 旋转草绘尺寸图图2-10 扫描支架草绘尺寸图 图2-11 后盖实体图2.4电风扇本体设计电风扇本体设计中主要运用到拉伸、旋转、倒圆角等特征命令操作创建本体实体模型。首先在零件中点选【拉伸】按钮进入草绘模式,绘制出本体草图如图2-12所示,拉伸厚度为3,完成本体中间部分实体,并在其中心拉伸出直径为1.5的柱体。经【倒圆角】操作后,选用【拉伸】命令创建支架实体,并把支架采用【圆形阵列】出6个支架,阵列角度为“60”.然后采用【旋转】命令创建本体外廓。并在外廓上继续旋转出一个连接体,并把连接体采用【镜像】命令使其对称布置。最终得到电风扇本体实体图如图2-13所示: 图2-12 本体草绘尺寸图 图2-13 风扇本体效果图2.5电风扇底座设计电风扇底座设计中用到扫描混合、旋转、拉伸、倒圆角等特征命令操作来创建电风扇底座实体模型。首先,在【插入】/【扫描混合】命令来创建支架体轮廓,进入草绘模式绘制出【扫描混合】的轨迹尺寸图如图2-14所示;然后选取3个界面绘制其轮廓形状完成【扫描混合】命令。在以有的实体端部平面选取一半平面进行【旋转】完成其端部实体如图2-15所示。 图2-14 底座支架体草绘尺寸图 图2-15 底座支架体实体图其次,用【拉伸】命令创建底座支座实体;选取FRONT平面,绘制支座草图如图2-16所示,对其进行拉伸,选择两面拉伸高度为20,并进行【倒圆角】操作完成底座实体。最后,使用【旋转】、【镜像】命令完成两个端耳;在FRONT平面作为绘图平面,进入草绘模式,绘制端耳的草图,使用旋转命令完成实体,并点选已完成的实体选择TOP平面作为镜像平面完成对称的端耳实体。电风扇底座实体图如图2-17所示: 图2-16 底座支座草绘尺寸图 图2-17电风扇底座最实体图三、电风扇的装配设计设计思路:电风扇的装配设计综合运用到了无连接接口约束和有连接接口约束两种装配设计方法。其中要保证电风扇叶片有一个旋转自由度,故电风扇叶片在进行时必须使用有连接接口的约束(销钉连接),而其它部件装配好后需要完全约,故装配时采用无连接接口约束,电风扇的最终装配结果如图3-1所示: 图3-1 装配效果图3.1在默认的位置装配电风扇后盖 在文件菜单中打开【新建】对话框,在【类型】选项中选取【组件】选项,在【名称】文本框中输入组件的名称“asm-fan”。按确认进入设计环境。添加文件“Fan-1”在系统点击【放置】在点默认缺省位置 按钮使其坐标系与组件坐标系重合,电风扇后盖装配完毕。3.2电风扇后盖与本体的组合继续添加文件“Fan-2”,在系统打开的装配设计图标板单击【放置】按钮;首先用鼠标左键选取电风扇后盖欲与本体贴合的表面,接着选取电风扇本体欲与前盖的贴合的面试其两面【匹配】/【重合】。然后在选取两者中心线【对其】/【重合】。完成电风扇后盖与本体的组合如图3-2所示: 图3-2风扇后盖与本体的组合图 图3-3电风扇叶片与本体的组合图3.3电风扇本体与叶片的组合继续添加文件“Fan-3”,在系统打开的装配设计图标板单击【连接】按钮,选用【销钉连接】约束条件;首先用鼠标左键选取电风扇本体欲与叶片贴合的表面,接着选取电风扇叶片欲与本体的贴合的面试其两面【匹配】/【重合】。然后在选取两者中心线【对齐】/【重合】。完成电风扇叶片与本体的组合如图3-3所示:3.4电风扇本体与前盖的组合继续添加文件“Fan-4”,在系统打开的装配设计图标板单击【连接】按钮,选用【刚性连接】;首先用鼠标左键选取电风扇前盖欲与本体贴合的表面,接着选取电风扇本体欲与前盖的两者中心线【对齐】/【重合】,再选取电风扇本体欲与前盖的贴合的面试其两面【匹配】/【重合】。然后完成电风扇前盖与本体的组合如图3-4所示:图3-4风扇前盖与本体组合图 图3-5风扇底座与本体组合图3.5电风扇本体与底座的组合继续添加文件“Fan-5”,在系统打开的装配设计图标板单击【连接】按钮,选用【销钉连接】约束条件;首先用鼠标左键选取电风扇本体连接体的欲与底座端耳贴合的表面,接着选取电风扇叶片欲与本体的贴合的面试其两面【匹配】/【重合】。然后在选取两者中心线【平移】/【0.08】。完成电风扇底座与本体的组合如图3-5所示:到此,电风扇已经组装完成。四、电风扇的运动仿真设计在风扇机构仿真的设计中,主要模拟电风扇叶片的转动,并对电风扇的叶片进行相关的运动分析,电风扇的机构仿真的设计过程如下:4.1定义伺服电动机在已装配好的组件中,在菜单命令中点选【应用程序】主菜单中选取【机构】选项,进入机械仿真界面,单击 【定义伺服电动机】,点击【新建】命令,在【从动图元】选项组中选择【连接轴】选项,然后选取叶片的中心轴作为连接轴如图4-1所示,在【伺服电动机定义】对话框中打开【轮廓】选项卡,对其设置如图4-2所示,电风扇叶片的转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变化曲线如图4-3所示: 图4-1 图4-2 图4-34.2创建运行分析单击 (运行分析)按钮,点击【新建】按钮,进入【分析定义】对话框,输入名称“fan”,【类型】选择【运动学】;开始时间定义为10,帧频为100,最小间隔0.01,初始位置为当前,点击【运行】;设置参数如图4-4所示: 图4-44.3回放结果并制作媒体播放文件(1)单击 (回访以前的运动分析)按钮,系统弹出如图4-5所示的【回放】对话框,单击其中的 按钮,打开如图4-6所示的【动画】对话框。(2) 单击 (播放)按钮观察结果:单击 (停止)按钮结束仿真运动;单击【捕获】按钮,如图4-7打开【捕获】对话框,单击其中的【浏览】按钮,弹出【保存副本】对话框,在此选择文件的保存路径,并选择保存格式与填写文件名称。完成后单击【捕获】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开始媒体播放文件的制作。制作完毕后点击播放。 图4-5 图4-6 图4-7五、结束语在这次二十几天的课程设计中,通过对电风扇建模的设计,我对Pro/E三维实体建模、曲面的构造、零件设计、装配以及机构的运动仿真设计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创建模型时,采用叠加的方式在模型上依次添加新的特征。由于组成的模型特征的各个特征即相互独立有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修改时,只需要对不满意的细节所在的特征进行修改,在不违背特定的特征之间的关系前提下,再生模型机可获得理想的设计结果。运动分析的定义 在满足伺服电动机轮廓和接头连接、凸轮从动机构、槽从动机构或齿轮副连接的要求的情况下,模拟机构的运动。运动分析不考虑受力,它模拟除质量和力之外的运动的所有方面。因此,运动分析不能使用执行电动机,也不必为机构指定质量属性。运动分析忽略模型中的所有动态图元,如弹簧、阻尼器、重力、力/力矩以及执行电动机等,所有动态图元都不影响运动分析结果。如果伺服电动机具有不连续轮廓,在运行运动分析前软件会尝试使其轮廓连续,如果不能使其轮廓连续,则此伺服电机将不能用于分析。 使用运动分析可获得以下信息: 几何图元和连接的位置、速度以及加速度元件间的干涉机构运动的轨迹曲线作为 Pro/ENGINEER 零件捕获机构运动的运动包络。它与运动分析类似,所有适用于运动分析的要求及设定,都可用于重复组件分析,所有不适于运动分析的因素,也都不适用于重复组件分析。重复组件分析的输出结果比运动分析少,不能分析速度、加速度,不能做机构的运动包络。 使用重复组件分析可获得以下信息: 几何图元和连接的位置元件间的干涉机构运动的轨迹曲线 运动分析工作流程 创建模型:定义主体,生成连接,定义连接轴设置,生成特殊连接 检查模型:拖动组件,检验所定义的连接是否能产生预期的运动 加入运动分析图元:设定伺服电机 准备分析:定义初始位置及其快照,创建测量 分析模型:定义运动分析,运行 结果获得:结果回放,干涉检查,查看测量结果,创建轨迹曲线。所以采用Pro/E进行仿真设计可以直观的观察到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是否发生干涉,运动的轨迹等一系列结果,为以后的实际生产带来方便,节约是时间、金钱、人力与物力。参考文献【1】夸克工作室、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编著/Pro-Engineer设计事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林清安编著/Pro-Engineer Wildfire2.0零件设计高级篇(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3】张云杰、白晶编著/Pro-Engineer Wildfire2.0机械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6.3【4】詹友刚主编/Pro-Engineer 野火版4.0机械设计教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5】Pro-Engineer 野火版3.0中文版动态机构设计与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6】Pro/E运动仿真与机构仿真实例 文章编号1008-5475 (2004)04-008 1-03附图 附图1 电风扇前视图 附图2 电风扇后视图 附图3 电风扇爆炸视图附件: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一、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材料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一)题目;(二)目录;(三)论文主体(包括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正文;致谢;参考文献等);(四)附录。具体分述如下: (一)题目题目应力求简短、精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毕业论文(设计)的中心内容和学科特点。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如确有必要,可用副标题作补充。(二)目录毕业论文(设计)必须按其结构顺序编写目录,要求层次分明,体现文章展开的步骤和作者思路。目录格式是论文的结构层次,反映作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所用格式应全文统一,每一层次下的正文必须另起一行。目录独立成页,以章、节、小节来编排。(三) 论文主体1、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以精炼的文字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观点、方法、成果和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自成一篇短文,具有报导作用。中文摘要一般以200-300个字为宜。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主题的词或词组,一般35个。其中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基本对应,英文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任何标点。2、正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1)引言引言也称前言、导论、导言、绪言、绪论等。它的作用是向读者初步介绍文章的背景和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论文的主要观点;与课题相关的历史回顾;写作资料的来源、性质及其运用情况,论文的规划和简要内容;研究中的新发现;课题的意义等。(2)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是作者学术理论水平和创造性工作的综合体现,是作者运用掌握的材料与方法进行论证、得出结论的部分,其任务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不同论文研究的课题性质、研究方法的不同,理论型、实验型和描述型论文的正文格式和写法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要求是一致的。即:主题明确:全文围绕主题展开讨论,不离题;论证充分:有观点、有思路、有材料、有说服力;结论清楚:研究导出的结论不含糊、易理解;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流畅、条理清晰。(3)结论结论是论文要点的回顾和提高,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是全篇论文的精髓。结论中应对本篇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存在什么问题给出明确的回答。撰写结论时,要注意精炼准确、总结提高、前后呼应。3、致谢(无必要时可省略)以精练的文字,对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直接给予指导、帮助的人员表示谢意,言辞恳切,实事求是。4、参考文献毕业论文(设计)须在论文的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以公开发表过的、作者真正阅读过的、与论文密切相关的或直接引用的为限,未发表过的论文、试验报告、内部资料等不宜列入。参考文献的列写必须严格按照毕业论文(设计)中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写。参考文献的列写格式,详见“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四)附录(无附录时可省略)凡不宜收入正文中的、又有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论文的附录中。如:大号的设计图纸;篇幅较大的计算机程序(但以研究软件程序为主的毕业论文题目,其程序可作为正文的一部分);过长的公式推演过程。其它内容如译文及原文、专题调研报告、文献综述等可另行装订成册。二、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一)书写规范1、 引用有关政策、方针性内容务必正确无误,不得泄漏国家和单位机密。2、使用普通语体文写作,体例统一,文句通顺,无语法错误,简化字符合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符号的上下角标和数码要写清楚且位置准确。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规定的计量单位和符号,单位用正体,符号用斜体。4、使用外文缩写代替一术语时,首次出现的,应用括号注明其含义,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5、国内工厂、机关、单位的名称等应使用全名,如不得把“大学”简写成“衡阳师院”或“衡师院”。6、公式应另起一行并居中书写,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处或在运算符号处转行。公式编号用圆括号括起,示于公式所在行的行末右端。公式编序可以全文统一,依前后次序编排,也可以分章节编排,但二者不能混用。文中公式、表格、图的编排应统一。7、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时,应写成:“由式(5)可知”。8、文中表格可以全文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独立排序,表序必须连续。文中引用表格时,“表”在前,序号在后,如:“见表8”。 表格格式可采用三线表,表格的名称和编号应居中,并位于表格上方,表序在前,表名在后,其中空一格,表名末不加标点符号。如: 9、文中插图都应有名称和序号,可以全文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独立排序,图序必须连续。文中引用插图时,“图”在前,序号在后,如:“见图12”。图的名称和编号应居中并写于图的下方,图序在前,图名在后,其中空一格,末尾不加标点。如: 插图应用Word文档绘制,或用CAD绘制后插入,不得用铅笔、钢笔、圆珠笔等绘制(特殊情况除外)。10、“正文”中如对某一术语或情况需加解释而又不宜写入正文时,应在此“术语”或“情况”后引入注释符号,置于右上角,有多个注释时,应依次编号,如:、。11、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参考文献采用宋体5号字。正文引用参考文献依次编序,其序号用方括号括起上标注出。如“效率可提高25%2”,表示此结果援引自文献2。各类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1983.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b. 期刊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6金显贺,王昌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c.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作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d. 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9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f. 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g. 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12 万锦堃.中国大学党报论文文献(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h.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作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徐超.氧化锌的制备、改性及其光催化研究 学位论文硕士 2010:22-23贺敏强 表面分子印迹微/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博士论文2012张邦文, 谢长生, 胡军辉, 王辉虎, 桂阳海. 金属纳米粒子在聚合物中的磁致排列实验及分子动力学模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6, 26(11): 2131-2134注:A-论文集中的文章;J期刊;C论文集;M书;N报刊;D学位论文;S标准;P专利;EB/OL电子文档参考文献与注释的区别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按序列在文末参考文献前。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注释用数学加圆圈标注(如、)。(二)毕业论文(设计)打印要求1、毕业论文(设计)应按规定格式用激光打印机单面打印,纸张大小一律使用国际标准A4型复印纸。2、页面设置:版心为297210mm;上下页边距均为3cm,左页边距为2.5cm,右页边距为2cm,装订边0.5cm;页码居中;其余设置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3、论文题目:使用三号黑体字,加粗,居中放置。4、系、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小四号宋体字,加粗),依次排印在论文题目下(上空二行,居中)。系 专业(学号)(姓名)指导教师5、摘要(上空二行,缩进2个汉字字符)中文摘要采用宋体五号字,英文摘要采用五号“Time New Roman”字型;行距设置为固定值22磅。摘要(宋体,五号字,加粗)(宋体五号字)6、关键词中文关键词采用宋体五号字,英文关键词采用五号“Time New Roman”字型;行距设置为固定值22磅。关键词(宋体,五号字,加粗);(宋体五号字)7、目录每章题目用黑体字,每节题目用宋体字,并注明各章节起始页码,题目和页码用“”相连,如下所示:目 录(黑体四号字)(自然空二行)1. (1)(黑体小四号字)1.1 (2) (宋体五号字) 1.1.1 (6) (宋体五号字) 2. (40) (黑体小四号字) 8、正文字体要求每章题目左顶边、黑体四号字;每节题目左顶边、黑体小四号字;每小节题目左顶边、黑体小四号字。正文文字用宋体小四号汉字和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英文字体,每自然段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符。9、行间距要求正文行距设置:设固定值22磅。每章题目与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段前1行、段后1 行。 每节题目与小节题目之间的行距设置:段后0.5 行。10、正文章节序号编制章,编写为:1. ,2., 3.,。节,编写为:1.1、1.2,2.1、2.2。小节,编写为:1.1.1, 1.1.2。小节以下层次,先以括号为序,如(1),(2);再以圈圈为序,如, 。正文字体、行间距要求及章节序号编制如下所示:1 (黑体四号字,段前1行、段后1行)1.1 (黑体小四号字,段后0.5行)-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宋体小四号字,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符) 1.2 (黑体小四号字,段前0.5行、段后0.5行)-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1.2.1 (黑体小四号字)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1.2.2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 22.1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 -2.2 - - - - - - - - -(内容省略)- - - - - - - - - - - - - - - - -11、毕业论文(设计)打印顺序依次为:论文题目 系、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 摘要 关键词 目录 正文 文后注(可省项)参考文献 英文题目、系、专业、学号、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三、毕业论文(设计)文本装订规范1、毕业论文(设计)文本按如下次序装订成册:封面 (格式见附件1,可从大学网页下载);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格式见附件2,可从大学网页下载);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格式见附件3,可从大学网页下载);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格式见附件4,可从大学网页下载);毕业论文(设计)(包括毕业论文(设计)打印要求中第11项的所有内容);附录(无附录时可省略);封底。2、 附件另行装订毕业论文(设计)材料较多,且不宜收入正文中的有关材料,如译文及原文、专题调研报告或开题报告、过长的公式推演过程、非软件设计题目中篇幅较大的计算机程序等,可按如下次序装订成册:封面 ;目录;调研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及原文(译文在前,原文在后);公式推演过程、计算机程序等;封底。3、某些特殊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文本、图纸等较多时,应按要求整理完毕后装入专用资料袋或专用资料盒,做到资料齐全、工整美观。 四、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填写说明(一)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是指导教师根据已经确定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下达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文件,是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从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依据。任务书由指导教师负责填写,经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审查后下达给学生。(二) 任务书必须针对每个学生下达,不能多人共用,若是几人共同完成的课题,必须是每人各有专题,各有侧重。选题要恰当,任务要明确,难度要适中,份量要合理,使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限内,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和研究内容。(三) 任务书一经下达,不得随意改动。(四)填写基本要求:1、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或任务、目标):(1)工程设计类课题:明确设计具体任务,设计原始条件及主要技术指标;设计的具体要求、该学生的侧重点、应完成的工作量(如开题报告、设计说明书、图纸、译文及计算机应用要求等)等内容应填写具体、明确。(2)软件开发类课题:明确软件开发的具体任务,一般应包括弄清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建立仿真模型,编写计算机程序,上机调试与结果分析等具体内容,应完成的工作量要求(如开题报告、论文、译文、程序以及程序使用说明等)要填写具体、明确。(3)实验研究或科研类课题:明确课题的来源,具体任务目标,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述;该学生的研究重点,研究的实验内容、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计算机应用及工作量要求(如论文、开题报告、译文等)应填写具体、明确。(4)文科类毕业论文:明确课题的任务、方向、研究范围和目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并整理分析,了解相关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要求完成的工作量(论文文献评述、译文等)。2、 毕业论文(设计)进度安排:指导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工作进度。 3、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在确定了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明确了基本要求后,指导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资料和相关信息,指导学生收集主要参考资料和文献。4、教研室意见一栏,各系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指导小组组长签名等。五、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填写说明(一)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采用五级计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由答辩委员会根据论文质量、答辩情况及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意见综合评定。(二)评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主要看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工作质量,同时考虑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和能力(含设计思想、知识运用、工作能力、创造精神、工作作风等),全面衡量,实事求是。最终成绩的优秀与良好率之和应控制在50%以内,优秀率控制在10%以内。(三)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必须认真而全面考核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完成情况、知识应用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外语水平、文本质量和工作态度等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写出评语(评语应在200字以上,用钢笔填写),并给出建议成绩。(四)论文评阅人评语论文评阅人着重审阅论文文本,考查其工作思路、理论观点、知识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外语能力及毕业论文(设计)文本、图纸的规范性等,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写出评语(评语应在200字以上,用钢笔填写),并给出建议成绩。(五)答辩小组和答辩委员会评语答辩小组和答辩委员会着重审查论文质量,考查学生答辩时的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及回答提问的情况等,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写出评语,并由答辩委员会根据指导教师、评阅人评阅意见及答辩小组意见确定学生最终成绩。六、毕业论文(设计)相关附件材料一览表附件1: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封面附件2: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附件3;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附件4: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一)、(二)、(三)附件5;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附件封面附件6:大学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压缩文稿格式附件7:大学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登记表附件8: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性评分标准附件9:大学外聘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申报表附件10: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表附件11: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情况表附件12: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分析报告附件13: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一览表附件1: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所 在 系: 专 业: 学 号: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附件2: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 号专 业班 级指导教师职 称起止时间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内容(或任务、目标):二、论文进度安排:三、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系审核意见: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附件3: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 号专 业班 级指导教师职 称一、选题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动态:二、主要研究内容、创新之处:三、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提纲:四、完成期限和预期进度:五、主要参考资料:六、指导教师意见:签名: 年 月 日 开 题 报 告 会 纪 要时间地点与会人员姓 名职务(职称)姓 名职务(职称)姓 名职务(职称)会议记录摘要:会议主持人:记 录 人:年 月 日教研室(或开题报告评审小组)意见: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系工作小组意见: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附件4: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一)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评语:建议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二)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评阅人评语:建议成绩:评阅人签名: 年 月 日 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三)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答辩时间地点答辩小组成员姓名职务(职称)姓名职务(职称)答辩小组评语: 建议成绩: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系答辩委员会意见:评定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