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系列主题班会专题研修资料.doc_第1页
设计系列主题班会专题研修资料.doc_第2页
设计系列主题班会专题研修资料.doc_第3页
设计系列主题班会专题研修资料.doc_第4页
设计系列主题班会专题研修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undae_meng“设计系列主题班会”专题研修资料目 录关于本专题(设计系列班会)的说明1设计系列主题班会的参考模板2( )班级一个学期的系列主题班会的策划思路2附录:“设计系列主题班会”的研修资源3对系列“大班会”与“小班会”的说明3系列主题班会的设计(案例)4一、设计系列主题班会的立意4二、举行系列主题班会的目的5三、初一(上)系列主题班会的内容6四、初一(下)系列主题班会的内容8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系统策划班级活动11策划与实施班级主题活动的行动方案18班级发展方案2018关于本专题(设计系列班会)的说明在班级建设的主要措施所关注的三大领域(民主合用的管理体制、主动参与的班级活动、开放舒心的班级文化)中,班级活动的开展是最为关键的。其中,发动学生策划和实施系列主题班会,是许多班级已经证明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在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的表2 初中阶段(六至九年级)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表中规定,“专题教育、班团队活动”为“拓展型课程”的一类课程,在每个年级占34-68课时。表3 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表中也有同样规定(只是在高三阶段调整为30-60课时) 。这就从学校课程的整体安排中为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提供了充分的政策支持和时间保证。因此,策划好班级主题班会、级会,可望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有效利用好每周都有的班会课时,切实提高学生在校生活的质量。我们期待:各位老师对这些系列主题班会的关注,不亚于对自己在学科教学中对“每个单元”的整体设计和“每节课”的具体策划,甚至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在这一领域,没有像学科教材或课程标准那样清晰的参照系,但却有比学科教学领域更为开阔的自由度这是可以发动学生自主发展的自由天地!我们建议:各位班主任,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初步制定下学期的班级发展方案(待暑期和开学时发动学生进一步策划和完善),并在此基础上策划系列主题班会。你的精彩创意,将在8月22日的研修活动(主要是讨论、点评)中得到大家的相互欣赏,并在相互切磋中得以完善。注:体现这一追求的研修教材(著:班级管理),将在后面发给各位。下面附录的是其中的部分内容,供各位先行了解,作为参考。此外,大家也可参照“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上的一些内容,还可参照下面网页上的案例:/index/1138147.jspx?articleId=1339971(我们期待:你的班级,能形成超越这个班级的新的典型案例。)设计系列主题班会的参考模板( )班级一个学期的系列主题班会的策划思路班级: 班主任: 1一、本学期系列主题班会的立意(一)我的班级教育思想(不说套话,就谈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二)本班学生这学期的主要发展需要二、实施系列主题班会的目的三、系列主题班会的具体内容(一)(二)注:每个“大班会”的内容,包括如下三个方面:1活动目的2选题理由3内容及方式(系列“小班会”)附录:“设计系列主题班会”的研修资源对系列“大班会”与“小班会”的说明宗旨:把握由三层方法(策略、措施、技法)组成的立体方法系统,聚焦系列主题班会的策划与实施好的战略思路,还需要简洁而高效的方法系统来支持,否则,很可能在宏观思路与微观事务之间找不到可行之路,依然难免借用抽象的“大帽子”,延续处理琐碎事务的习惯。我们主张:将班级管理的各种方法区分为三个层次,整体构建立体式的方法系统。策略。这是对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发展起着定向、原则作用的班级教育方法,它们直接体现创建新型班级的思想。我们尝试着提出三个系列策略:以“成事育人”为核心取向、以“培育自觉”为教育基础、以“交往共生”为教育方式。措施。将班级教育工作区分为三个主要方面:民主合用的管理体制、主动参与的班级活动、开放舒心的班级文化,分别形成核心措施。它们在策略之下、将班级教育思想进一步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技法。这是处理各种具体事务时所采用的方法,例如设计班级计划、开展班级工作的流程、一次班会的具体策划和实施、图书角的管理,也指许多成功的技巧(如不同的“班主任兵法”)。多年实践研究表明:上述方法系统中居于中间层次的“措施”最为重要。它能够把更上位的教育思想和策略落到实处,同时融合居于下位的各种技法。在多项措施中,最能激活学生生活、提升其发展质量的当属“创设主动参与的活动机制”。这一措施可以具体体现在两个层次的系列主题活动之中。(1)系列“大班会”。这是指围绕每学期的发展主题开展的多个大型主题活动,每项大型主题活动(即“大班会”)可以持续两周至两个月,并在最后的主题班会中达到高潮。(2)系列“小班会”。这是指每个大型主题活动(“大班会”)中开展的系列小型主题活动(“小班会”)。这些小型活动可以由各个小组承担,也可以由全班一起参与;可以同时分头进行,也可以先后持续推进。这两个层次的系列主题活动可以类比于学科教学中的“单元”和 “课”。一个学期的教学由多个“单元”组成,前后连续;每个单元的教学又由多节“课”组成,它们共同服务于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由此形成的两个层次的系列主题活动可以切近学生的成长经历,起到激活并提升学生日常生活意义的作用。每个班级在每个学期开展的系列主题活动,可让学生不断迈出坚实的脚步、踏上一级又一级发展的阶梯,由此逐步提升班级发展水平。(上述内容,载于:班级管理第9页)系列主题班会的设计(案例)海南省海南中学 陈 玲 邓婷婷(可参阅:班级管理第98-100页)在班级建设中,无论物质层面,还是精神领域,都在追求一条价值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道路。在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下,本文力图从“系列主题班会设计”这一角度去探求班级建设的发展。一、设计系列主题班会的立意(一)理论基础主题班会,由教师结合学生成长阶段的身心特点,根据学生实际发展需要,凝练主题,形式、内容则由学生创意、充实的一种集中性的活动。其中,强调教师的辅助性、指引性,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主导性。充分体现由“师本位”向“生本位”转变的教育理念。 首先,主题班会的集中性使个体社会化的目标、进程更加明确、有序,避免了依靠学生自觉意识的凌乱无序,从而更为强调显性的,外在的教化意义。系列主题班会,能使学生在班级组织的正式活动中,去直接体验班级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学习和接触社会文化规范,通过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逐步学会某些社会角色的规范和行为,扮演和履行某些社会角色,学会处理和协调班级中的人际关系,也满足和发挥自己的社会需要和活动能力,形成相应的群体观念和价值取向,这实际就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其次,人的发展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初中阶段是个体身体发育的鼎盛时期,生理上的成熟使初中生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他们希望能获得成人的某些权力,找到新的行为标准并渴望、尝试变换社会角色,渴望社会、学校、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然而,由于他们的心理水平(包括认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点,社会经验等)有限,有许多期望却不能实现,成人感及幼稚性的并存,往往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从而导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这样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在参与班级管理,班级活动中,即不能完全靠自身的力量管理班级,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于成人(主要是班主任)的力量进行班级的管理。所以,主题班会的模式恰恰适应这种要求,但教师的帮助只是为了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班级的“半自治”,是发展式的“半自治”,随着学生的成长,最终将走向完全自治。班级建设终究是学生学习个体和群体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主题班会集中性、目的性、循序性、针对性等特点,使得其在班级建设中有力地推动着班级的发展。(二)实践要求 海南中学作为整个海南省首屈一指的重点中学学府,为了向更高一级的学校输送优秀、全面发展的人才,使得海南中学的教育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把“树人”同“治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实验的大背景下,“把班级还给学生”,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成为可能,也上升为一种需要。同时,海南中学又具有全住宿的特点,这为主题班会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主题班会不光停留在课室,还深入宿舍,将学习与生活更为紧密的结合,师生之间的交往也从三尺讲台走向实际生活,使得我们的教育更具人性化和实效性。二、举行系列主题班会的目的1中学生的心理特征(1)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所谓连续性是指每一阶段的心理特点既包含有前一阶段特点的遗迹,又孕育着后一阶段新的质点,它们是互相衔接,不间断地连续发展着;所谓阶段性是指该阶段存在着与前阶段不同的心理特点。发展的连续性是绝对的,阶段性是相对的。(2)心理发展的有序性,即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程序发展着的。(3)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不同时期的儿童心理面貌各不相同,即使是处于同一阶段的儿童也还会存在心理面貌的个别差异。2我们对整个初中阶段的考虑整个初中阶段,从初一、初二到初三,在质上遵循以“适应、发展、成长”为主线的过程,在量上本着“自立、自主、自强”的渐进层次,从而满足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连续性、阶段性的需要,促进初中生心理发展的有序性。3我们对初中一年级的考虑同时,考虑到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在初一年级着重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以“爱”的情感贯穿始终,培养学生对学校、班级、宿舍以及老师、同学的“爱”,用爱增加凝聚力、向心力,用“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从而实现主题班会在时间、阶段上,纵向与横向的均衡。三、初一(上)系列主题班会的内容(一)我爱我家(1):感受新校园1活动目的帮助学生了解新学校的地理环境、校园布局及各部门的设置、位置、功能和主要负责人,尽快熟悉新环境、适应新生活,从而形成对新环境的归属感。2选题理由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学校教育环境的改变很大程度上会导致新生自我评价的降低。而社会心理学家扎琼克在研究中发现,熟悉本身可以增加一个人对某个对象的喜欢。同理,如果能够帮助新生尽快熟悉新的校园、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就能够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喜欢新环境。3内容及方式(系列“小班会”)参观校园,了解校史,与高年级学长座谈,交流经验与体会,了解学校行政机构设置及管理制度,学生组织设置等。(二)友情大舞台1活动目的帮助学生相互间彼此认识了解,建立亲近感,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和熟悉学校老师和领导,消除学生对新学校的陌生感及师生关系的紧张感,进快找到安心学习的感觉。2选题理由初中新生入学后最渴望获得的就是友谊,最渴望了解的就是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扎琼克进一步研究发现熟悉会增加人们对积极和中性对象的喜欢程度。这是因为,熟悉使人们更容易辨认事物,使对象对人的意义变得更加积极。根据这一原理,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尤其是了解同班同学的话,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3内容及方式(系列“小班会”)相互自我介绍,认识新朋友,走进新老师,与校领导联欢。(三)我爱我家(2):班级建设1活动目的加强班级集体建设,营造一个适宜中学生发展的良好班级物理及心理环境。2选题理由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一个艰苦细致的组织与培养过程,一般经过一个由离散型到内聚型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组建阶段,初具规模阶段和巩固发展阶段。新生入学后班集体的组建就成了当务之急。而制定出切实的班级目标,相应的班规班纪及班委的组建等最能凝聚全体学生,并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促进班级的建设。3内容及方式(系列“小班会”)教室环境布置的设计,班委会的建立(班干部竞选),班级目标、班规班纪的制定,班徽、班训、班歌的设计等。(四)要我学习我要学习1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改变小学时的被动学习到上初中后的主动自觉学习,培养起科学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适应初中的学习,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2选题理由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与周围人物和环境对他的影响密切相关。因而在班级集中充分发挥同伴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将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态度。3内容及方式(系列“小班会”)读书经验交流,树立良好、科学的学习态度,从强迫学习到自觉学习。(五)我爱我家(3):宿舍建设1活动目的帮助学生培养集体生活意识,珍惜爱护共同的生活空间,学会如何与人和睦相处,并培养起独立自理的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2选题理由初一新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疼爱,娇生惯养,使之依赖性强,还养成了不少不良的习惯。而全住宿式学校则要求大家共同生活在一定的空间中,这就需要每位学生学会如何维护爱护这个共同的生活空间,并共同创建一个优美整洁的环境,以此有利于健康,也有利于保持舒畅快乐的心情。3内容及方式(系列“小班会”)宿舍形象设计大赛,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等。(六)学会学习1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技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中占领先机。2选题理由有效的学习不是依靠天生的、一成不变的学习能力,而是主要依靠一系列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如果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教师或同伴不给予学习方法和技巧上的指导,他们的学习效率很难提高,因此在学校中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3内容及方式(系列“小班会”)参观学习利用学校的教学、学习资源,学习经验、心得交流等。四、初一(下)系列主题班会的内容(一)体会成长中学生和小学生的不同1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过去,认识自己的现在,展望自己的未来,体会自我成长的过程,建立自我同一性,同时加强行为、意识的自我控制。2选题理由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和生活,总结成长体验,增进自我意识和成人感,同时从同伴从集体观念中对自己提出新要求新目标,这将有助于班级建设的进一步开展。3内容及方式(系列“小班会”)比较中学生活与小学生活的不同,交流成长体验,提新要求新目标,对未来的设想和规划。(二)我爱我家(4):我和我的朋友1活动目的帮助学生了解男女生性别上的差异及如何善待这些差异,扮演好属于自己的角色,从而促进同学之间的平等交往,增进友谊。2选题理由班级家庭中既有同性也有异性,如何相处,如何交往,才能使一家人团结和睦,其乐融融,这也是初一学生要面临的一个问题,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3内容及方式(系列“小班会”)男女生外部形态和心理差异的知识讲座,角色比较等。(三)趣味劳动竞赛1活动目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劳动能力,促进交往,促进团结合作,形成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2选题理由在活动过程中巩固学生半年多来的生活自理自立能力,激发学生体会集体住宿生活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意识,并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团结,学会与人合作,促进集体生活的良性发展。3内容及方式(系列“小班会”)趣味劳动竞赛(四)我爱我家(5):与长辈相处(父母、老师) 1活动目的帮助学生培养与父母老师的交往能力,增强学生平等、民主意识,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2选题理由初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生活能力,他们的心理成长也较小学生更为成熟和完善。他们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再完全依赖父母或老师,因而又易产生与父母的疏远与老师的隔阂。因此,侧重培养学生与父母老师的交往能力,促进交流,建立起和睦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3内容及方式(系列“小班会”)尊师活动,孝敬父母活动等。(五)我是我1活动目的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客观公正的观察自己、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做到悦纳自我,培养自信。2选题理由青春期是儿童向成人转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自我概念的变化与建构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建立连贯、和谐一致的自我概念系统,从而获得自我同一性,对增强学生的自信、自尊及建立积极的态度和行为都有重要意义。3内容及方式(系列“小班会”)自画像,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多侧面多角度认识自己。(六)我爱我家(6):我和我的家(总结)1活动目的帮助学生回顾一年来的生活、学习情况,进一步确立前进的目标。2选题理由初一学生通过一年的生活学习,进行一个总结回顾,加强自我成长的成就感和班级成长的荣誉感,坚定目标,为进入初二新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3内容及方式(系列“小班会”)畅谈感受,自我回顾,班级回顾。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系统策划班级活动班级主题活动,旨在反映学生成长需要、逐步提高他们的精神追求,切近学生的成长经历,可以起到激活并提升学生日常生活意义的作用。因此,我们很关注每个班级在每个学期开展的系列主题活动。这让学生迈出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步、踏上一个又一个发展的阶梯,逐步提升班级发展水平。于是,以系列主题活动为主线,逐步提升学生精神生活质量,可以成为我们有效地建设 “民主型班级”的关键途径。在此,衡量“一次主题活动”(“大班会”)的单位,并不是“一节班会课”或“在某一天完成的一项活动”,而是以这样的“一节”或“一天”为集中展现或讨论的机会、在此前和此后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小班会”)。这一系列活动,一般会持续一段时间,少则2周,长则3个月。尽管如此,就因为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它们就会被称为“一次主题活动” (“大班会”)。与之相应的是,“系列主题活动”,则是在一个班级中先后开展的多次主题活动(“大班会”)。根据多年实践研究取得的成果来看,“系列活动”(包括系列主题活动)大致可有如下三种情形。(1)在一次主题活动(“大班会”)之内,开展系列活动(“小班会”)。这包括持续多日、乃至3个月的“策划组织实施反思改进”。我们可以从第五章第三节“班级管理工作的实施”中看到一些典型案例。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2)在同一个学期中,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大班会”)。例如,针对家长提出的给孩子调换座位的现象,一位班主任用自己的专业眼光发现了其中蕴藏的教育意义,并根据学生的年龄、认识的差异准备设计三个主题班会的系列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可爱的同桌。学会欣赏同桌。我们是一对好同桌。评选好同桌。我+你=。向更多的同桌学习,自己选择同桌,学会与更多的人交往,学会更多的优点,促进自己的进步 陆敏:“可爱的同桌”,载于杨小微、李家成主编:“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专题论文案例集(上)学校管理班级建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270271页。这样,围绕一个主题来开展系列“小班会”,可以让学生在一个问题上获得更为深刻、持久的成长体验。此时,应该特别警惕平庸化的系列活动,运用专业智慧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设计有更深内涵、层次递进的系列活动。有些班主任在策划和组织活动时,依然更多地关注如何落实上级要求、执行规定任务。他们组织的活动,主题集中,有形成系列的意识,但缺乏层次性。例如,11月科技节,学校依托比赛,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开展科普教育。这类老师最常见的做法是把比赛项目先在班级过一遍,选出合适人选或作品参加全校比赛。以下是一位老师的活动安排。 活动主题:科学在我身边 活动安排: 1、科技小制作活动。(1)科技小制作讲座;(2)制作科技作品;(3)作品展示,评选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学校评比。 2、科普绘画比赛。(1)科普绘画获奖作品赏析;(2)科普绘画创作;(3)作品展示,评选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学校评比。 3、科技小论文。(1)“怎样撰写科技小论文”讲座;(2)撰写科技小论文;(3)习作交流,评选并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学校评比。这样的设计,虽说活动较多,也似乎成了系列,但仔细分析这三项活动,实质只是“面”的铺陈,内容的替换,缺乏活动目标“质”的递进,难以体现教师“扶半扶放”的指导过程,也看不出系列活动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要求。面对同样的活动主题,另一位老师有如下设计。 活动安排: 1、科普总动员。(1)找一找,秋天的校园有何变化?邀请科学老师一起解释变化的原因,揭示“科学就在我身边”;(2)解读科技活动方案。 2、创作齐动手。(1)选择最有趣的项目进行创作;(2)“我的大作发布会”;(3)根据师生建议,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4)受其他同学作品的启发,再选择一个项目进行作品创作,并由父母点评,修改完善。 3、成果共分享。(1)给出一个理由:“我的作品代表班级参赛”;(2)投出一张选票:“的作品真棒”;(3)分享一个收获:今年的科技节,我 。 虽说还是这几项活动,但经过精心策划,不再是简单地为“参赛而活动”的设计,整个活动安排合理、富有情感。由季节的自然更替为由头引入活动,形象直观,有说服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小制作给学生自主权,选择一项最有兴趣的项目参加,经历“制作作品发布师生评议修改完善”这样一个过程,之后再选一项按流程自主活动。活动要求逐步提高。还把“师生评议”拓展为“家长评议”。通过一件作品联系学生、教师与家长,彼此之间的真情(亲情)交流又多了一个话题。如果教师在学生“成果共分享”后再作一次总结梳理,在思维、能力、品质培养方面再作一点提升就更好了。 袁文娟:不同类型班主任策划组织班队活动分析,班主任2008年第3期。(3)在不同学期之间,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大班会”),形成逐步提升的台阶。在一所中学,根据中学生的发展需要,老师们提出:整个初中阶段,从初一、初二到初三,形成“适应发展成长”的教育主线,辨析出“自立自主自强”的三个渐进层次,从而满足初中学生心理发展连续性、阶段性的需要,促进初中生心理发展的有序性。邓婷婷 、陈玲:初中主题班会系列设计的探索,载于杨小微、李家成主编:“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专题论文案例集(上)学校管理班级建设,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236238页。引用时稍作修改。以这样的思考为背景,以上述的每学期的系列活动为基础,就可以在不同学期、不同学年之间,策划更有远见的系列活动(当然,每次活动都还需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于是,学生就有可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更为开阔的探索空间,学会创造质量更高的一段学校生活。此时,我们可以参照“新基础教育”取得的成果。在这里,对学生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情形展开整体研究。以此为基础,就可以系统地策划一所学校的班级活动、年级活动和学校活动。其中,关于“学生发展特征与成长需要”就有如下研究结论(见表6-1)。表6-1 学生发展特征与成长需要 李家成、卢寄萍:“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改革研究报告,载于叶澜主编:“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196页。年段学生发展特征与成长需要小学低段(一、二年级)1、 社会角色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承担“学生”的责任,核心活动由“游戏”转变为“学习”。这一阶段需要突出“童趣”,促使学生情感上喜欢新的学习、交往生活。2、 接触到群体规范,需要遵守学校、班级生活的规则,行为上需要尽快适应新的班级生活,熟悉班级生活中的岗位与干部角色,通过人人参与,形成班集体。3、 有了新的重要关系人:教师,接触到更多的同龄伙伴。小学中段(三、四年级)1、 学习的难度、强度增大。围绕学习问题,需要开展深入的工作,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方法,自主、有效地开展学习,尤其是转变对学习的认识,从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中感受学习的快乐。2、 各种班级活动的挑战性增强,需要给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多方面获得成功,关注学生身边的行为规范,形式上要注意童趣,引导学生关心自然,增加环保活动的知识含量。3、 小团体的影响开始出现,学生个体之间、师生之间开始容易出现疏离,需要关注形成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的人际关系,形成富有活力的小队。4、 处于个体精神力量的生长期,可能因为学习、交往等方面的转换困难,产生自卑、怯懦的精神状态;部分学生对学校生活已缺乏新鲜感,进步的速度放慢,出现发展高原期;部分学生因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得到多方面的表现、肯定、持续处于“领导地位”而产生优越感。三类学生面对不同的进一步发展问题。小学高段(五、六年级)1、 情感的细腻性、丰富性、敏感性的需要开始出现。2、 学生兴趣、特长差异表现更明显,不同方面的成功需要强烈,没兴趣参与缺乏挑战性的活动与班级工作。3、 活动空间与视野需要扩展,可以帮助学生参与学校层面的工作,以历史的视野丰富学生。但面临升学,家长会更看重学习成绩,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凸显。4、 人际交往能力需要提高,尤其是合理地表达自我的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的提高。初中低段(初一、初二上)1、 有了一个新的生活空间,需要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2、 学生有着强烈的重新设计自我、实现自我的愿望,有更强烈的独立性,智力与情感的发展处于加速期,青春期问题具有普遍性,需要有丰富的活动领域让他们参与。3、 有在新群体中得到关心、尊重和表现自己的需要,希望新的班级能产生亲和力和归属感。初中高段(初二年级下、初三年级)1、 学生的自我意识已经进一步清晰,自我判断、调控能力增强,情感的细腻、丰富、人文修养的发展需要迫切,个人的角色理想有可能成为一种发展的力量,影响、推动学生的现实发展。2、 社会角色感进一步增强,社会关系进一步丰富,尤其是与家长的关系、男女同学的交往关系面临挑战,对社会的关心与参与程度提高,理性的规则、法律、秩序意识增强。3、 班级的群体个性已经基本形成,对学生产生影响。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都需要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每个人都需要形成对高中阶段的不同选择,第一次面临有可能作自主选择的、关系自身发展的大问题。4、 在一个建设成功的班集体中,毕业临近,学生会对班级产生温暖、留恋、不愿分手等复杂情感。如若相反,则会产生厌烦和对新的未来群体向往的心情。以这种思想为指导,就会有班级活动、年级活动和学校活动的整体策划。例如,在一所小学,就有如下策划。一年级:我爱我 “家”主题系列活动。其中,各班自行设计服务“小岗位”。二年级:“我与伙伴来合作,我为领巾添光彩”主题系列活动。其中,以岗位小组为单位,策划岗位小组入队计划。三年级:“快乐小主人”主题系列活动。其中,以小队为单位参与班级管理,策划小队活动。四年级:“爱在我心中”系列活动。其中就有社区活动的策划实践活动。五年级:“我是小精灵管家”系列活动。包括一些校级活动的策划。 上海市闵行区汽轮小学:走过“四季”,走进学生的心灵“班级建设”专题研究小结,课题组内部资料,2007年。该文为“新基础教育”成型性研究中期评估该校专题总结报告之一。(上述内容,载于:班级管理第170-174页)策划与实施班级主题活动的行动方案一、动员学生主动思考发展现状为了让学生立足实际、展望自己的发展,反思自己成长中遇到的困惑,思考可以拓展的空间,可以让每个人讲出或写出与“我们希望解决的成长问题”相关的想法。可将这布置成一次周记,或利用一节课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或感想,或让学生分小组议议、汇总学生的想法。二、提炼几个相对集中的成长问题组织班干部一起来分析大家所写的想法,汇总出几个相对集中的发展问题。在这里,“发展问题”有两种可能:(1)需要消除的麻烦,是不好的“问题”;(2)需要拓展的希望空间,是好的“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