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一.docx_第1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一.docx_第2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一.docx_第3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一.docx_第4页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一.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概述 内容简介: 本章讲述冲压冲压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 涉及冲压和冲模概念、冲压工序和冲模分类;常见冲压设备及工作原理、选用原则;冲压成形基本原理和规律;冲压成形性能及常见冲压材料;模具材料种类;模具制造特点、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应用等 。 章节内容:1.1冲压的定义1.2冲压工序分类1.3冲压工艺的特点及其应用1.4冲压变形的理论基础1.5冲压用板料1.6冲压设备简介学习目的与要求:1掌握冲压和冲模概念、冲压工序和冲模分类;2认识常见冲压设备,掌握选用原则;3了解屈服准则、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体积不变条件、硬化规律、等冲压成形基本规律;4了解冲压成形性能与机械性能关系;5认识模具制造特点,掌握模具零件加工方法。 重点内容:冲压成形基本概念、冲压设备及选用、冲压成形基本规律及应用、冲压成形性能与机械性能关系、常用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应用。 难点内容: 冲压成形基本规律、冲压成形性能与机械性能关系。主要参考书: 1 王同海.实用冲压设计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 冯炳尧.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复习思考题: 1-1什么是冲压加工?1-2 冲压加工又何特点?1-3冲压加工又哪几种类型?1-4什么是分离工序?1-5 什么是塑性变形工序?1-6 我国冲压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怎么样的?1-7 常用的冲压设备有哪几种?1-8 通用曲柄压力机的工作原理是怎么样的?1-9 选用冲压设备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10怎样根据冲压工艺来选择压力机的种类?1-11怎样选择压力机规格大小?1-12如何正确使用压力机?1-13使用时如何正确地调整压力机?1-14冲压材料常用的备料设备有哪些?1-15剪板机由哪几部分组成?1-16如何正确使用剪板机?例题与解答:1冲压塑性变形辅助分析2拉深变形中的变形趋向:注意变形过程、变形区与传力区、变形缺陷 电子教材1.1 冲压的定义 冲压是利用冲模在冲压设备上对板料施加压力(或拉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制件的加工方法。冲压加工的对象一般为金属板料(或带料)、薄壁管、薄型材等,板厚方向的变形一般不侧重考虑,因此也称为板料冲压,且通常是在室温状态下进行(不用加热,显然处于再结晶温度以下),故也称为冷冲压。 锻造和冲压合称为锻压,锻造加工的对象一般为金属棒料(或锭料),必须考虑长、宽、高3个方向的变形,且通常是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故常称为热锻。基于通常要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完成加工的共性,锻造、冲压与轧制、挤压、拉拨等总称为金属压力加工;金属压力加工迫使加工对象发生塑性变形,既改变了尺寸、形状,又改善了性能,故还称为塑性加工。轧制、拉拨、挤压等方法是将钢锭加工成棒料、板料、管材、线材等制品,但通常不制成零件,称为一次塑性加工;锻压加工则是在一次塑性加工的基础上,将棒料、板料、管材、线材等制成具有特定用途的制件(或零件),可称为二次塑性加工。20世纪后期又流行将塑性加工称为塑性成形。 冲模、冲压设备和板料是构成冲压加工的3个基本要素。所谓冲模就是加压将金属或非金属板料或型材分离、成形或接合而得到制件的工艺装备。没有设计和制造水平均很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 动画:课程相关的知识点(说明该课程主要知识点与相关课程的关系)1.2 冲压工序的分类 生产中为满足冲压零件形状、尺寸、精度、批量大小、原材料性能的要求,冲压加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分离工序与成形工序两大类。分离工序又可分为落料、冲孔和剪切等,目的是在冲压过程中使冲压件与板料沿一定的轮廓线相互分离,表0.2.1所示。成形工序可分为弯曲、拉深、翻孔、翻边、胀形、缩口等,目的是使冲压毛坯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并转化成所要求制件形状,见表0.2.2。表0.2.3是立体塑性成形工序立体冲压。 表0.2.3立体冲压动画:典型冲压零件(说明本课程工艺产品)1.3 冲压工艺的特点与应用 冲压生产靠模具和压力机完成加工过程,与其它加工方法相比,在技术和经济方面有如下特点: (1)冲压件的尺寸精度由模具来保证,具有一模一样的特征,所以质量稳定,互换性好。 (2)由于利用模具加工,所以可获得其它加工方法所不能或难以制造的,壁薄、重量轻、刚性好、表面质量高、形状复杂的零件。 (3)冲压加工一般不需要加热毛坯,也不像切削加工那样,大量切削金属,所以它不但节能,而且节约金属 (4)对于普通压力机每分钟可生产几十件,而高速压力机每分钟可生产几百上千件。所以它是一种高效率的加工方法。 由于冲压工艺具有上述突出的特点,因此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例如,航空航天、机械、电子信息、交通、兵器、日用电器及轻工等产业都有冲压加工。不但产业界广泛用到它,而且每一个人每天都直接与冲压产品发生联系。冲压可制造钟表及仪器中的小型精密零件,也可制造汽车、拖拉机的大型覆盖件。冲压材料可使用黑色金属、有色金属以及某些非金属材料。冲压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表现在冲压加工时的噪声、振动两种公害。这些问题并不完全是冲压工艺及模具本身带来的,而主要是由于传统的冲压设备落后所造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两种公害一定会得到解决。 1.4 变形基础1.4冲压变形的理论基础1.4.1金属塑性变形的概念 塑性:指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能稳定的发挥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指标:常用的塑性指标如下变形抗力: 引起塑性变形的单位变形力。(金属产生塑性变形的力为变形力,金属抵抗变形的力称为变形抗力)。变形抗力指标:通常以真实应力作为变形抗力的指标。2、影响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因素1.4.2影响塑性及变形抗力的主要因素内因 :化学成分的影响;组织结构的影响外因:变形温度 ;变形速度 ;应力、应变状态;尺寸因素(1)金属组织:晶格类型、杂质、晶粒大小、形状及晶界强度。如纯铁比碳钢的塑性好、变形抗力低。(2)变形温度大多数金属,总的趋势是:温度升高,塑性增加,变形抗力下降。 加热的作用:提高塑性、降低变形抗力、提高工件的成形准确度。 冷却的作用:局部冷却,提高板料危险断面的强度。对于碳钢而言,存在几处特殊情况:冷脆区(或蓝脆区):200400 ,变形抗力增加,塑性降低。夹杂物以沉淀的形式在晶界、滑移面析出,产生沉淀硬化热脆区: 800950 ,FeS不溶于固体铁,在晶界形成低熔点的共晶体。高温脆区: 1250 以上,过热,过烧。在选择变形温度时,碳钢应避开冷脆区和热脆区(3)变形速率:定义: 单位时间内应变的变化量。 变形速率对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比较复杂,需同时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 可参考如下四条经验:(1)对于小零件的冲压工序,不考虑速度的影响;(2)对于大型复杂零件的成型,宜用低速;(3)对于加热成形工序,宜用低速;(4)应力、应变状态 应力状态:静水压力越大,金属表现的塑性越好。 应变状态:压应变的成分越多,拉应变的成分越少,越有利于材料塑性的发挥 因此,压应力个数多、拉应力个数少,金属的塑性好。(5)尺寸因素 其他条件相同时,尺寸越大,塑性越差。1.4.3金属塑性变形的力学条件1.4.3.1 金属材料硬化规律(真实应力应变曲线)1. 弹塑性变形共存规律材料在塑性变形的同时也会有弹性变形存在。用最简单的拉伸试验就可以说明这种弹塑性变形的共存现象。低碳钢试样在单向拉伸时的拉伸试验曲线图(或条件应力-应变曲线)如图1.4.3.1所示。图1.4.3.1 拉伸曲线图(条件应力-应变曲线)图中,OA为弹性变形阶段,A点为屈服点,ss为屈服强度,ABG为均匀塑性变形阶段,G点处载荷最大,G点的sb为抗拉强度。同时G点也是失稳点,从G点开始,材料出现缩颈。GK为不均匀变形阶段,K点为断裂点。由拉伸图可知,在弹性变形阶段OA,外力与变形成正比关系,如果在这一阶段卸载,则外力与变形将按原路退回原点,不产生任何永久变形。若到达A点以后仍继续拉伸,则材料进入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如果在这一阶段的B点卸载,那么外力与变形并不按原路OAB退回到原点,而是沿与OA平行的直线BC退回到C点,这时试样的绝对伸长量由加载到B点时的lb减小到卸载结束时的lc,lb与lc之差即为弹性变形量,而lc为加载到B点时的塑性变形量。 由此可见,在材料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同时存在着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这就是弹塑性变形共存规律。很显然,在外力去除后,弹性变形得以恢复,塑性变形得以保留。冲压时,由于弹性变形的存在,使得分离或成形后的冲压件的形状和尺寸与模具的形状和尺寸不尽相同,这种现象称为回弹,是影响冲压件精度的重要原因之一。2 真实应力、真实应变概念(1) 真实应力应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内力。单向拉伸试验过程中,试件横截面上的拉应力有两种计算方法:1)不考虑横截面积的变化(F0试样初始截面积) 求得的s0称为条件应力。其条件就是只有当变形不大时才能用这种方法近似计算。2)考虑横截面积的变化 材料拉伸试验属于大变形,拉伸过程中,试件横截面会明显缩小,如仍按F0计算就会出现明显的误差,必须按每瞬间的 实际横截面积F来计算应力 ,这样求得的s称为真实应力。材料刚开始屈服时的应力称为初始屈服应力。随着塑性变形量的增多,材料会逐渐发生硬化,屈服应力会逐渐增高。习惯上常将用真实应力表示的每一瞬间的实际屈服应力直接称为该瞬间的“真实应力”,它反映了材料的塑性变形抗力。(2) 真实应变 在拉伸试验时,试样的轴向应变常以试样的相对伸长(或条件应变)表示: 式中,l0试样原始标距长度; l1拉伸后标距的长度。 由于不能真实地反映试样大变形过程中的瞬时变形及变形的积累过程,于是又引入真实应变的概念。拉伸过程中,某瞬时的真实应变(即应变增量)为 式中,l试样的瞬时长度; dl瞬时的长度改变量。当试样从l0拉伸至l1时,总的真实应变为 真实应变在正确反映瞬态变形的基础上,真实地反映了塑性变形的积累过程,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它具有对数形式,因此亦称为对数应变。在均匀拉伸阶段,真实应变和相对伸长存在以下关系: 在变形较小时,可用近似表示应变值,但变形较大时,则必须采用真实应变e。1.4.3.3 屈服条件当物体中某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时,只要该向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应力值,该点就开始屈服,由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但对于复杂应力状态,就不能仅仅根据某个应力分量来判断一点是否已经屈服,而要同时考虑其他应力分量的作用。只有当各个应力分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时,该点才开始屈服。这种关系就称为屈服准则,或称屈服条件或塑性条件。法国工程师屈雷斯加(H.Tresca)通过对金属挤压的研究,于1864年提出:当材料(质点)中的最大切应力达到材料屈服强度的一半时,材料就开始屈服。 设s1s2s3,则按上述观点可得屈雷斯加屈服准则的数学表达式为: 或 屈雷斯加准则形式简单,概念明确,如果事先知道主应力的次序,使用该准则是十分方便的。然而该准则忽略了中间主应力s2,而中间主应力s2对于材料的屈服实际上也是有影响的。德国力学家密席斯(Von Mises)于1913年提出另一屈服准则,该准则指出:当材料(质点)中的等效应力si达到材料的屈服强度ss时,材料就开始屈服:按此观点写出密席斯屈服准则的数学表达式如下: 或 试验表明,对于绝大多数金属材料,密席斯准则较之屈雷斯加准则更接近于实验数据。这两个屈服准则实际上相当接近,对有两个主应力相等的应力状态来说,两个准则完全一致。 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密席斯准则可以改写成类似于屈雷斯加准则的形式: 1.4.4冲压成形中的变形趋向及其控制冲压成形时,毛坯内各处的应力应变状态都不相同。从变形过程中的某瞬间来看,在应力状态满足屈服准则的区域内将产生塑性变形,此区称为塑性变形区,没有满足屈服准则的区域不会产生塑性变形,称为非变形区。 非变形区进一步又可分为已变形区、待变形区和不变形区。图1.4.4.1所举各例中,A为变形区,B、C为非变形区,其中B为已变形区,C为不变形区或待变形区。如图1.4.4.1(c)所示,C的上部为待变形区,C的下部为不变形区。模具作用在毛坯上的变形力,可以直接作用在变形区,也可通过非变形区再传到变形区。同一个变形力作用下,变形区已屈服,开始塑性变形,非变形区则没有屈服变形,因此,变形区通常被称为弱区,非变形区称为强区。因为弱区所需塑性变形力最小,所以该区可以先行屈服变形。 所谓变形的趋向性,就是指毛坯的弱区在什么部位,将会按哪种变形方式变形。例如图1.4.4.2所示毛坯在同一个模具中加工,当改变其外径D0、内孔d0及凸模直径d凸的相互比例时,就可能出现多种互不相同的变形方式,即具有不同的变形趋向性。 拉深(图1.4.4.2(b):当D0/d凸和d0/d凸都较小时,外环(凸缘)宽度不大,成为弱区,于是出现拉深变形。 翻边(图1.4.4.2(c):当D0/d凸和d0/d凸都较大时,外环(凸缘)宽度较大,成为强区,而内环(底孔周围)宽度较小,成为弱区,于是出现翻边变形。 胀形(图1.4.4.2(d):当D0/d凸较大而d0/d凸很小,甚至等于零(没有底孔)时,外环拉深和底孔翻边的变形阻力都较大,而凸、凹模圆角附近的变形阻力较小,于是出现胀形变形。动画:金属流动趋向1.4.5.3 变形趋向性的控制也可以从流动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塑性变形是通过材料的流动实现的。通过对材料流动趋向性的控制,其实就是对变形趋向性的控制,一切导流措施均有利于强区向弱区转化。反之,一切阻流措施,均有利于弱区转化为强区。在冲压生产中,为了使毛坯能“按需变形”(即按制件所需的变形部位及变形方式来变形,不需变形的部位不得变形),经常采取下述工艺措施来实现对变形趋向性的控制。1改变毛坯形状与尺寸如图1.4.4.2所示带底孔的圆形板坯,当D0/d凸1.52,d0/d凸2.5,d0/d凸0.20.3时为翻边变形,当D0/d凸2.5,d0/d凸0.15时为胀形变形。在盒形件首次拉深时,毛坯形状和尺寸更是保证拉深合格制件的关键。2改变模具工作部分的几何形状与尺寸增大凸、凹模圆角半径,可以减少材料流动的阻力,因此,增大拉深凹模圆角半径有利于拉深变形,增大翻孔凸模圆角半径有利于翻孔变形。盒形件拉深时,为了防止角部材料的堆聚和拉裂,必需改善角部材料的流动条件,为此,除增大凸、凹模角部圆角半径外,还要增大凸、凹模角部间隙。3改变毛坯和模具间的摩擦阻力加大压边力,增设拉深筋,不用润滑剂,均可增大摩擦力,有利于阻流。反之,降低模具表面粗糙度,采用压边限位装置,采用润滑剂则可减小摩擦力,有利于导流。4改变毛坯局部区域的温度主要指局部加热或局部冷却的方法。例如,在拉深和缩口时,采用局部加热变形区的方法,使变形区材料软化,从而有利于变形的进行。又如在不锈钢工件拉深时,采用局部深冷传力区的方法,来增大该处材料的承载能力,防止大变形下拉裂。1.5 冲压用板料1.5冲压用板料1.5.1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和评定方法板料对各种冲压成形加工的适应能力称为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具体地说,就是指能否用简便地工艺方法,高效率地用坯料生产出优质冲压件。冲压成形性能是个综合性的概念,它涉及到的因素很多,其中有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成形极限,希望尽可能减少成形工序;另一方面是要保证冲压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下面分别讨论。 (一)成形极限 在冲压成形中,材料的最大变形极限称为成形极限。对不同的成形工序,成形极限应采用不同的极限变形系数来表示。例如弯曲工序的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拉深工序的极限拉深系数等等。这些极限变形系数可以在各种冲压手册中查到,也可通过实验求得。 依据什么来确定极限变形系数呢?这要看影响成形过程正常进行的因素是哪些。冲压成形时外力可以直接作用在毛坯的变形区(例如胀形),也可以通过非变形区,包括已变形区(例如拉深)和待变形区(例如缩口、扩口等),将变形力传给变形区。因此,影响成形过程正常进行的因素,可能发生在变形区,也可能发生在非变形区。归纳起来,大致有下述几种情况: 1.属于变形区的问题伸长类变形一般是因为拉应力过大,材料过度变薄,局部失稳而产生断裂,如 胀形、翻孔、扩口 和弯曲外区等的拉裂。压缩类变形一般是因为压应力过大,超过了板材的临界应力,使板材丧失稳定性而产生起皱,如缩口、 无压边圈拉深 等的起皱。2.属于非变形区的问题传力区 承载能力不够:非变形区 作为传力区时 ,往往由于变形力超过了该传力区的承载能力而使变形过程无法继续进行。也分为两种情况: 1)拉裂或过度变薄;例如拉深是利用已变形区作为拉力的传力区,若变形力超过已变形区的抗拉能力,就会在该区内发生拉裂或局部严重变薄而使工件报废。 2)失稳或 塑性镦粗 : 例如扩口和 缩口工序是利用待变形区作为压力的传力区,若变形力超过了管坯的承载能力,待变形区就会因失稳而压屈,或者发生塑性镦粗变形 。非传力区在内应力作用下破坏 :非变形区不是传力 区时,由于变形过程中金属流动的不均匀性,也可能产生过大的内应力而使之破坏。根据发生问题的部位不同,可分为: 1)待变形区拉裂或起皱:例如在盒形件的后续拉深工序中,待变形区金属流入变形区的速度不一致,靠直边部分流入速度快,角部金属流入速度慢。在这两部分金属的相互影响下,直边部分容易发生拉裂,角部则容易沿高度方向压屈起皱。 2)已变形区拉裂或起皱:如薄壁件反挤时,若金属从变形区流到已变形区的速度不均匀, 则速度 快的 部位易因受 附加压应力而起皱,速度慢的部位易受附加拉应力的作用而开裂。 综上所述,不论是伸长类还是压缩类变形,不论问题发生在变形区还是非变形区,其失稳形式无非两种类型: 受拉部位 发生缩颈断裂,受压部位发生压屈起皱。为了提高冲压成形极限,从材料方面来看,就必须提高板材的塑性指标和增强抗拉、抗压的能力。 (二)成形质量 冲压零件不但要求具有所需形状,还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冲压件的质量指标主要是厚度变薄率、尺寸精度、表面质量以及成形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等。金属在塑性变形中体积不变。因此,在伸长类变形时,板厚都要变薄,它会直接影响到冲压件的强度,故对强度有要求的冲压件往往要限制其最大变薄率。影响冲压件尺寸和形状精度的主要原因是回弹与畸变。由于在塑性变形的同时总伴随着弹性变形,卸载后会出现回弹现象,导致尺寸及形状精度的降低。冲压件的表面质量主要是指成形过程中引起的擦伤。产生擦伤的原因除冲模间隙不合理或不均匀、模具表面粗糙外,往往还由于材料粘附模具所致。例如不锈钢拉深就很容易有此问题。 1.4.2板料冲压成形性能试验 (一)板料冲压成形性能试验方法 板料冲压性能试验方法通常分为三种类型:力学试验、金属学试验(统称间接试验)和工艺试验(直接试验)。其中常用的力学试验有简单拉伸试验和双向拉伸试验,用以测定板料的力学性能指标;金属学试验用以确定金属材料的硬度、表面粗糙度、化学成分、结晶方位与晶粒度等;工艺试验也称模拟试验,它是用模拟生产实际中的某种冲压成形工艺的方法测量出相应的工艺参数。例如 Swift的拉深试验测出极限拉深比 LDR ; T ZP试验测出对比 拉深力的 T 值; Erichsen 试验测出 极限胀形深度 Er 值;K.W.I扩孔试验测出极限扩孔率等。下面仅对板材简单拉伸实验进行介绍。 (二)板材拉伸试验 板材的拉伸试验也叫做单向拉伸试验或简单拉伸试验。应用拉伸试验方法,可以得到许多评定板材冲压性能的试验值,所以应用十分普遍。 由于试验目的不同,板材冲压性能评价用的拉伸试验方法和所得到的试验值均与为评定材料强度性能的拉伸试验有所不同。简单介绍如下 :图1.4.1 拉伸实验试样 试验设备:拉力试验机(机械式或液压式)。 试验时,利用测量装置测量拉伸力P与拉伸行程(试样伸长值)L,根据这些数值作出sd曲线。(图1.4.2)。试验可以得到下列力学性能指标:图1.4.2 拉伸曲线1)屈服极限ss或s0.2;2)强度极限sb;3)屈强比ss/sb; 4)均匀伸长率du ;5)总伸长率d;6)弹性模数E;7)硬化指数n;8)厚向异性指数g 1.4.3 板料力学性能与冲压成形性能的关系 板料力学性能与板料冲压性能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板料的强度指标越高,产生相同变形量所需的力就越大;塑性指标越高,成形时所能承受的极限变形量就越大;刚性指标越高,成形时抗失稳起皱的能力就越大。对板料冲压成形性能影响较大的力学性能指标有以下几项:1)屈服极限ss 屈服极限ss小,材料容易屈服,则变形抗力小,产生相同变形所需变形力就小,并且屈服极限小,当压缩变形时,屈服极限小的材料因易于变形而不易出现起皱,对弯曲变形则回弹小。2)屈强比sssb 屈强比小,说明s值小而b值大,即容易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易产生拉裂,也就是说,从产生屈服至拉裂有较大的塑性变形区间。尤其是对压缩类变形中的拉深变形而言,具有重大影响,当变形抗力小而强度高时,变形区的材料易于变形不易起皱,传力区的材料又有较高强度而不易拉裂,有利于提高拉深变形的变形程度。3)伸长率 拉伸试验中,试样拉断时的伸长率称总伸长率或简称伸长率d。而试样开始产生局部集中变形(缩颈时)的伸长率称均匀伸长率du。du表示板料产生均匀的或稳定的塑性变形的能力,它直接决定板料在伸长类变形中的冲压成形性能,从实验中得到验证,大多数材料的翻孔变形程度都与均匀伸长率成正比。可以得出结论:即伸长率或均匀伸长率是影响翻孔或扩孔成形性能的最主要参数。4)硬化指数n 单向拉伸硬化曲线可写成s=Ken,其中指数n即为硬化指数,表示在塑性变形中材的硬化程度。n大时,说明在变形中材料加工硬化严重,真实应力增加大。板料拉伸时,整个变形过程是不均匀的,先是产生均匀变形,然后出现集中变形,形成缩颈,最后被拉断。在拉伸过程中,一方面材料断面尺寸不断减小使承载能力降低,另一方面由于加工硬化使变形抗力提高,又提高了材料的承载能力。在变形的初始阶段,硬化的作用是主要的,因此材料上某处的承载能力,在变形中得到加强。变形总是遵循阻力最小定律,既“弱区先变形”的原则,变形总是在的最弱面处进行,这样变形区就不断转移。因而,变形不是集中在某一个局部断面上进行,在宏观上就表现为均匀变形,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但是根据材料的特性,板料的硬化是随变形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当变形进行到一定时刻,硬化与断面减小对承载能力的影响,两者恰好相等,此时最弱断面的承载能力不再得到提高,于是变形开始集中在这一局部地区地行,不能转移出去、发展成为缩颈,直至拉断。可以看出,当n值大时,材料加工硬化严重,硬化使材料强度的提高得到加强,于是增大了均匀变形的范围。对伸长类变形如胀形,n值大的材料使变形均匀,变薄减小,厚度分布均匀,表面质量好,增大了极限变形程度,零件不易产生裂纹5)厚向异性指数g 由于板料轧制时出现的纤维组织等因素,板料的塑性会因方向不同而出现差异,这种现象称塑性各向异性。厚向异性系数是指单向拉伸试样宽度应变和厚度应变之比,即:g=eb/et (1.4.1)式中 eb、et宽度方向、厚度方向的应变。厚向异性指数表示板料在厚度方向上的变形能力,g 值越大,表示板料越不易在厚度方向上产生变形,即不易出现变薄或增厚,g 值对压缩类变形的拉深影响较大,当g值增大,板料易于在宽度方向变形,可减小起皱的可能性,而板料受拉处厚度不易变薄,又使拉深不易出现裂纹,因此g值大时,有助于提高拉深变形程度。6)板平面各向异性指数g板料在不同方位上厚向异性指数不同,造成板平面内各向异性。用g表示:g=(g0+g90+2g45)/2 (1.4.2) 式中 g0、 g90、g45纵向试样、横向试样和与轧制方向成45试样厚向异性指数。g越大,表示板平面内各向异性越严重,拉深时在零件端部出现不平整的凸耳现象,就是材料的各向异性造成的,它既浪费材料又要增加一道修边工序。1.5.2常用板料冲压最常用的材料是金属板料,有时也用非金属板料,金属板料分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种。黑色金属板料按性质可分为:1)普通碳素钢钢板 如Q195、Q235等。2)优质碳素结构钢钢板 这类钢板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都有保证。其中碳钢以低碳钢使用较多,常用牌号有:08、08F、10、20等,冲压性能和焊接性能均较好,用以制造受力不大的冲压件。3)低合金结构钢板 常用的如Q345(16Mn)、Q295(09Mn2)。用以制造有强度要求的重要冲压件。表 1.4.1 部分常用冲压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名称 牌号 材料状态 抗剪强度 t / Mpa 抗拉强度 s b / MPa 伸长率 d 10 /% 屈服强度 s s / MPa 电工用纯铁 C0.025 DT1、DT2、DT3 已退火 180 230 26 普通碳素钢 Q195 未退火 260320 320400 2833 200 Q235 310380 380470 2125 240 Q275 400500 500620 1519 280 优质碳素结构钢 08F 已退火 220310 280390 32 180 08 260360 330450 32 200 10 260340 300440 29 210 20 280400 360510 25 250 45 440560 550700 16 360 65Mn 已退火 600 750 12 400 不锈钢 1Cr13 已退火 320380 400470 21 1Cr18Ni9Ti 热处理退软 430550 540700 40 200 铝 L2、L3、L5 已退火 80 75110 25 5080 冷作硬化 100 120150 4 铝锰合金 LF21 已退火 70110 110145 19 50 硬铝 LY12 已退火 105150 150215 12 淬硬后冷作 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