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五) 古代诗歌阅读二.doc_第1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五) 古代诗歌阅读二.doc_第2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五) 古代诗歌阅读二.doc_第3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五) 古代诗歌阅读二.doc_第4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五) 古代诗歌阅读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福建专用):(五)古代诗歌阅读二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夜泊城门泷大风清张际亮山暗大风鸣,萧萧草木声。鱼龙翻峡黑,星月涌江清。客梦寒偏觉,乡心夜久生。并随流水去,百折绕滩惊。注 泷:湍急的流水。(1)请概括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并随流水去”。(2分)答:_(2)试分析本诗在写景上的两个特点。(4分)答:_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6分)道中寒食陈与义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注 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1)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中诗人的形象。(3分)答:_(2)请结合诗意赏析诗歌的最后一联。(3分)答:_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6分)秋晓行南谷经荒村唐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注 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作。微:指泉声细微。机心:机巧的心计。庄子天地:“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1)第三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结合诗句简析。(3分)答:_(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答:_4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6分)虞美人梳楼宋蒋捷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栏杆。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1)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首句中“丝丝”一词的妙处。(3分)答:_(2)本词除运用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之外,还运用了其他几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思归之情。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相应词句加以分析。(3分)答:_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古从军行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注 “从军行”是乐府古题。此诗写当代之事,由于怕触犯忌讳,所以题目加上一个“古”字。刁斗:古代军中铜制炊具,白天用以煮饭,晚上敲击代替更柝。公主琵琶:指汉朝公主远嫁乌孙国时所弹的琵琶曲调。蒲桃:即葡萄。汉武帝时,为了求天马(即今阿拉伯马),开通西域,便乱启战端。当时随天马入中国的还有“蒲桃”和“苜宿”的种子。(1)“野云万里无城郭胡儿眼泪双双落”这四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赏析。(3 分)答:_(2)“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赏析。(3 分)答:_6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6分)惜琼花宋张先汀白,苕水碧。每逢花驻乐,随处欢席。别时携手看春色。萤火而今,飞破秋夕。汴河流,如带窄。任身轻似叶,何计归得? 断云孤鹜青山极。楼上徘徊,无尽相忆。(1)词的开头两句“汀白,苕水碧”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3分)答:_(2)这首词主要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怀人思归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分)答:_7.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6分) 关山月二首(其一)南北朝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注 星旗:星名。疏勒:西域国名,也是其王城。云阵:指云形似阵。(1)诗歌表现了“客子”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3分)答:_(2)诗歌前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3分)答:_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6分)西江月 宋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注 公元1079年(神宗元丰二年)作者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次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这首词写于元丰三年(1080)。(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答:_(2)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3分)答:_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6分) 长相思山驿 万俟咏短长亭,古今情。楼外凉蟾一晕生,雨余秋更清。暮云平,暮山横。几叶秋声和雁声,行人不要听。 (1)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_(2)作者描写了哪些秋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_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1)“晚云含雨却低徊”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答:_(2)这首诗歌于寻常的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分析。(3分)答:_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福建专用):(五)1(1)漂泊在外,思念家乡。(2分,大意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概括。“并随流水去”位于诗歌尾联,之前一联则分别提到了“客梦”和“乡心”,据此可推断出诗人的情感是思乡。(2)虚实相生,“山暗大风鸣,萧萧草木声”为实景,“鱼龙翻峡黑”“百折绕滩惊”为虚景。写景有声有色,有“山暗大风”之“鸣”,“萧萧草木”之“声”,也有“鱼龙翻峡”之“黑”,“星月涌江”之“清”。(4分,其他答案如动静结合,对比反衬,言之成理亦可)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题干中“写景”二字是重要的限制和提示。写景的手法,其实就是指描写的技巧,一般可从动静、虚实、五官感觉、观察角度等方面去推敲。本诗中,写景的句子主要是前四句,对照上述手法,比较合理的动静、五官感觉、虚实等三个方面。考生答题时,应注意结合诗句内容,避免架空分析。2(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奔波仕途、怀才不遇、内心愁苦、思念家乡的诗人形象。(1分)他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虚度人生,无心建功立业,只能以诗抒怀;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2分)(其中总述1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答题时要先概括出诗人的总体特点,然后再结合诗句分析。(2)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杨花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答出任意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1分,“赏析”2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 赏析诗句,首先要明确诗句的意思;然后再分析有没有技巧,有的话指出表达效果和情感。3(1)是“覆”。(1分)一个“覆”字,说明这里树木之多,以致落叶能覆盖溪桥,表现出秋天一片清寂、荒芜的景象。(1分)为下文抒发落寞孤愤之情做铺垫。(1分)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答题时第一要注意审题,应先指出是哪个字,然后再分析其表达效果。答题步骤:释字义,明手法,点效果,述情感。(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最大的特点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1分)诗人借助对深秋时节霜露、幽谷、黄叶、溪桥、荒村、古木、寒花、幽泉等景物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凄凉荒寂的氛围,表达了落寞孤愤的情感。(2分)解析 若答动静结合(整个氛围的“静”中,听到细微的泉声;结尾处一只受惊的麋鹿,忽然从身旁奔驰而去,都是静中有动,以动衬静)或用典手法(用典意在表达:我很久以来已不在意宦海升沉,仕途得失,超然物外,无机巧之心了,何以野鹿见了我还要惊恐呢?诗人故作旷达之语,其实正好反映了他久居穷荒而无可奈何的心情),也可酌情给分。4(1)“丝丝”这一叠词既逼真地再现了柳枝随风婆娑起舞的柔姿,也生动地描画了春雨连绵不断的形象。(1分)起句重复出现“丝丝”这一叠词,渲染营造了浓浓的凄迷愁苦的氛围,(1分)巧妙地暗示出主人公的愁绪万缕千丝。(1分)(如从音韵上讲,指出叠词的运用使词的音律和谐,和畅自然,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词的音乐艺术美感,也可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炼字,叠音词的答题步骤是:解释词语含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景(物),富有音韵、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但这首词首句中“丝丝”出现了两次,这就要求答出分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景(物);另外答完字面意思之后还要结合诗歌的情感答出深层含义。(2)比喻。(1分)作者把抽象的思想情绪“愁”,比喻为可以存放在小楼中的形象的、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表现了词人愁思的深重。(2分)比拟。(只要分析清楚,单答拟物或拟人均可,1分)作者让“愁”几度“和云飞”“觅归舟”,把思归之情表现得更加迫切突出;又赋予“天”人的情感,天怜客子,借花消遣,更加婉转含蓄地表达了他乡孤寂愁苦之情。(2分)对比。(1分)词人羁旅已久,思乡欲归,心境黯然,本欲赏花遣愁,然而出现在眼前的却是竞相吐艳的海棠临栏,红绿相映,景色绚丽;而卷帘之际,迎面而来的是那令人心寒的晚风,对比之中倍添心中伤愁。(2分)(答反衬或是以乐景衬哀情亦可)(答渲染烘托不够恰切,不能给满分;答借景抒情不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本题第一要注意审题,“请选择其中两种”;第二答题步骤是先指出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是如何来表现思归之情的。5(1)要点:作者通过“野云”“雨雪”“大漠”“胡雁”“胡儿泪”等意象,从多方面刻画了边陲凄冷酷寒的环境,写尽了从军生活的艰苦,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2)示例一: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年年”句写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换得的只有区区的蒲桃而已,如此对比,讥讽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草菅人命、好大喜功。(每点1分)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典故,诗人借用汉武帝为求区区蒲桃启战端的典故,讽刺了当今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视人民生命如草芥的行径。(每点1分)解析 第(1)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命题方法借鉴了散文的考法。考生首先要判断这四句诗主要是写景,然后再考虑写景在诗歌中的作用。联系散文中写景的内容和结构作用,就可以概括出这四句描写了胡地凄冷酷寒的环境,渲染了悲冷的氛围,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第(2)题考查艺术表现技巧,考题涉及的范围仅有尾联。考生容易失误的是把手法答成“借景抒情”,其实诗中的“蒲桃”是物而不是景,而且由于没有对“蒲桃”进行具体描写,也不存在“景”或“物”的说法。回答本题时,考生应从诗人的情感反对战争、不满朝政出发,合理推断出其运用的手法主要是“对比”。另外,考生还要注意,“赏析”既要求答出手法的具体运用,即将“战骨”与“蒲桃”对比,将“年年”与“空见”对比,还要答出对表现情感(讥讽统治者)的作用。6(1)描绘出一幅明丽的画面:(1分)汀上花盛开,洁白似雪;苕溪青波涟涟,水色如碧。(2分)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首先需要抓住所给景物的特点,大体把握其基调,如由“白”与“碧”可知此景为乐景,此情为乐情;然后对意境或图景的特点加以概括;再用简略的语言把意境或图景描绘一下即可。(2)对比。(1分)词人将昔日故乡春光的艳丽和今日异乡秋色的萧索进行对比,又以昔日的纵情宴游、意气风发与今日的独倚高楼、落寞消沉进行对比,将怀人的思归之情在节序交替和情事变故中层层演绎出来。(2分)(言之成理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作答时,应先点明表达技巧,通过上下片内容来看,此词主要通过春与秋的对比、昔日的欢乐与今日的落寞的对比表达了怀人的思归之情。7(1)思念家乡亲人。(1分)厌倦战争,渴望回家团聚。(2分)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中思想感情的把握。分析时要抓住表情词语,结合具体诗句的内容作答。前两联的“思”和“忆”是明显的表情词语,表明了思念家乡和亲人;后两联的“复”是表情词语,表明了对战争的厌倦。(2)虚实结合。关山客子是实写,思妇未眠是虚写。或答:想象。客子身处边塞想象妻子深夜不眠的景象。从对面写起(或衬托)。用家中思妇衬托军中客子。均可得分;手法1分,说明2分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能力。首先,要注意审题,大体范围是前两联,且是主要手法,不能只是某一句的手法。其次,要熟知常用的各种手法,并能准确判断出。第一联是在写出征军人在一个十五的圆月的夜晚思念家乡秦川;第二联是在写出征军人想象家里妻子的情况,所以是虚实结合手法。第三,答手法题要指出手法是怎么体现出来的。8(1)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1分)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以及怀念亲人、孤寂落寞的无限忧愁。(2分)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情感,“复杂情感”说明不是一种情感,这一点在审题时要清楚。此题考查对诗句中蕴含情感的把握能力。要能结合诗句描写,抓住表情词语,概括诗歌的情感。上片的表情词语是“凉”,下片的表情词语是“愁”“孤”;另外中秋“北望”的情感也应该注意。(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1分)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2分)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如何抒情”要注意首先明确抒情手法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这首词写了很多景物,很显然是借景抒情;指出手法后要写明写了什么景,抒了什么情。9(1)这首词表现了羁旅之人悲凉的心境(2分)以及浓浓的思乡之情。(1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这首词写雨后山驿的黄昏景色和词人的羁旅之思。要注意抓住表情词语“凉”“清”“行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