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_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试用.doc_第1页
安徽农业大学_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试用.doc_第2页
安徽农业大学_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试用.doc_第3页
安徽农业大学_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试用.doc_第4页
安徽农业大学_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试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 附件:附件: 信息与计算机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试用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试用版)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 写的、作为申请授予相应学位的学术论文。本科毕业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 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业技术工作的初步 能力。根据教育部对本科生毕业设计及科技论文等的相关要求和规定,拟制了“本科毕业论 文(设计)撰写规范(试用版) ”,各专业本科毕业生应按此撰写规范,认真完成毕业论文 (设计)的写作。 1 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基本要求的基本要求 论文选题应严格做到一人一题,应使用简体中文写作,论文中出现的数字、计量单位等 应按照我国图书报刊编辑要求和法定计量标准书写,英语译文必须按现行通用译法翻译。 1.1字数字数 正文中(文字叙述部分,不含图、表)的字数,我院各专业要求在6000字以上。 1.2内容及编排顺序内容及编排顺序 中文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通信地址中文摘要关键词 正文参考文献英文题目、作者、地址、摘要、关键词 致谢附录(程序代码+图表) 1.3引文注释(正文中引用文献)引文注释(正文中引用文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中正文中引用 文献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对正文中引用的文献进行标注。 顺序编码制是按正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同 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中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 ”分隔;如 遇连续序号,可标起讫号“-” 。同一文献在论文中被多次引用的,该文献只具有一个编号。 例:随着计算机技术、半导体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片机的运用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 的各个方面1,;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7,9,11-13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如 今,在新兴的计算机应用技术领域中1, (同一文献在论文中被引用多次) 1 1.4图、表、公式图、表、公式 1.4.1内容要求: 图图:每一幅图均应有简短确切的文字标题。图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 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图应具有“自明性” ,即只看图、 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表表:每一个表格均应有简短确切的文字标题。 公式公式:正文中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可使用公式编辑器编写。 1.4.2格式要求 图、表、公式均应有编号。 编号使用阿拉伯数字编排,从“图 1” 、 “表 1”和“公式 1”连续编号顺延到“主要参 考文献”之前,与章节编号无关。 图、表均应有文字标题。 图、表的编号与文字标题之间用 1 个空格隔开,图的编号和图的标题应位于图的下方居 中,表的编号和表的标题应位于表的上方居中。格式为宋体五号字,居中。表内、图内的文 字为宋体五号字。 较长的公式,另起一行,居中横排。 1.5版式要求版式要求 1.5.1纸型: 论文一律使用 A4(210 mm297 mm)标准大小的白纸,双面双面打印并装订(由学校统一 装订)成册; 1.5.2页边距: 论文在打印时,四周应留足空白边缘,以便装订、复制和读者批注。每一页的上方(天 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 25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 20mm; 1.5.3页眉和页脚:无需在页眉和页脚加注文字。 1.5.4页码: 用阿拉伯数字从 1 起,自正文自正文所在页至论文结束页连续编号,页面底端,居中,宋体 小五号字。 1.5.5打印:双面双面打印。 2 论文封面:单面单面打印。 开题报告:只有一页纸的开题报告,单面打印;开题报告有两页纸及以上的可独独 立立双面打印。 目录:只有一页纸的目录,单面打印;目录有两页纸及以上的可独立独立双面打印。 正文:从正文的第一页开始,采取双面打印。 任务书:独立独立双面打印。其中任务书的封面:单面封面:单面打印,任务书的剩余部分可 以双面打印。 1.6提交和装订要求提交和装订要求 1.6.1毕业论文的提交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前,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各自所在系提交一份一份用 A4 纸打印 的毕业论文(设计) ,待答辩专家组审核。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结束后,毕业生应按照答辩专家组的要求修改论文,按要求修改 后,再打印一份再打印一份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并提交给提交给所在系,再由各系统一收集交学院,由学 院统一转交学校存档。 1.6.2毕业论文(设计)材料的装订顺序 封面开题报告目录正文指导教师评阅同行专家评阅意见成绩评定表, (任 务书单独装订) 。 1.6.3毕业论文二次答辩二次答辩的规定 学生初次答辩成绩被评定为“优秀”的。 学生对初次答辩成绩有异议的。 2 2 2 毕业论文(设计)各部分的具体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各部分的具体要求 2.1封面封面 论文封页格式严格按照学校下发的样式,不能私自添加和减少(已附后) 。 2.2中文题目中文题目 2.2.1内容要求:题目要与封免标题内容一致一致! 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应避免过宽、过大、过空,应反映出研究的范围、层次和深 度,一般不超过 20 个汉字。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副标题,用以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3 论文题目要准确反映论文的实质性主题内容,所用词语应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索引,应避免 使用生僻的缩略词、字符、代号等。 2.2.2格式要求:宋体小二号字,加粗,居中。 2.3中文摘要中文摘要 2.3.1内容要求: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 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具 体地讲就是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重要的结论,有 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并且拥有与文献同 等量的主要信息,即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不分段,不引用公式图表,不 作标注,一般不少于 200300 字。 2.3.2格式要求: “摘要摘要” 两个字,宋体四号字,加粗,左对齐且与其内容在同一行;摘要的内容,宋 体小四号字,行间距 16 磅。 2.4关键词关键词 2.4.1内容要求: 关键词根据论文正文内容及论文主题选取,一般为 38 个。 2.4.2格式要求: “关键词关键词”三个字,左对齐且与其内容在同一行,宋体四号字,加粗。各关键词之间 以分号分隔,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 16 磅。 2.5英文题目英文题目 2.5.1内容要求: 应与中文题目相对应,可以省去定冠词和不定冠词(如 the、a、an 等)。 2.5.2格式要求: 单词应连续书写,除连词、介词等虚词外,首位字母都要大写。Times New Roman 字体, 四号字,加粗,居中,行间距 20 磅。 2.6Abstract 2.6.1内容要求: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4 2.6.2格式要求: “Abstract”使用 Times New Roman 字体,小四号字,加粗,左对齐且与其内容在同一 行;英文摘要的内容 Times New Roman 字体,五号字,行间距 16 磅。 2.7Keywords 2.7.1内容要求:与中文的关键词相对应。 2.7.2格式要求: “Keywords” 使用 Times New Roman 字体,小四号字,加粗,左对齐且与其内容在同 一行;Keywords 的各单词小写,词与词之间以分号分隔,Times New Roman 字体,五号字。 2.8目录目录 2.8.1内容要求:按论文各级标题的层次结构加注页码,一般只列出三级到四级标题。 2.8.2格式要求: “目录”两字字间空 4 个字符,黑体四号字,加粗,居中;目录中各级标题均为宋体小 四号字,加粗,两端对齐,行间距 20 磅。 一级标题不缩进,二级标题左缩进 2 字符,三级标题左缩进 4 字符,四级标题左缩进 6 字符。 2.9引言或前言引言或前言 2.9.1内容要求: 引言或前言的目的是为了向读者说明本研究的背景,使读者对论文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 了解,内容应包括研究的目的、范围、背景;研究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研究 的预期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等。 2.9.2格式要求: “引言”或“前言”宋体四号字,加粗,作为第一级标题,开始编号;内容文字为宋体 小四号字,行间距 20 磅,段前/段后 0.5 行。 2.10 正文正文 2.10.1 内容要求: 段中文字:应做到内容详略得当,逻辑层次清楚,描述准确,论述有力,标点符 号使用规范,无语病。 5 标题文字: 理工科专业理工科专业:一般按四级标题进行标注 一级标题为“1” 、 “2” 、 “3” ; 二级标题为“1.1” 、 “2.1” 、 “3.1” ; 三级标题为“1.1.1” 、 “2.1.1” 、 “3.1.1” ; 四级标题为“” 、 “” 、 “”; 2.10.2 格式要求:行间距 20 磅. 段中文字: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 0.5 行。 标题文字: 一级标题:宋体四号字,加粗加粗,左对齐。 二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加粗加粗,左对齐。 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左对齐。 四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字,左对齐。 2.11 结论或结束语结论或结束语 2.11.1 内容要求: 结论或结束语是对论文(设计)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 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如果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 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仪器设备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 对后续研究的设想等。 2.11.2 格式要求: “结论:”或“结束语:”为宋体四号字,加粗;文字内容为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 20 磅, 段前/段后 0.5 行。 2.12 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 2.12.1 内容要求: 列出引用和参考的各类文献,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正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 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同一文献在论文中被多次引用的,该文献只获得一 个编号。 6 参考文献 58 篇,其中含 2 篇以上英文参考文献。 2.12.2 格式要求: 可进一步参见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 7714-2005)格式范例。 “主要参考文献”为宋体四号字,加粗,左对齐;中文参考文献的字体为宋体五号字, 行间距 16 磅,左对齐;英文参考文献的字体为 Times New Roman 字体五号字,行间距 16 磅,左对齐。 2.13 附录附录 2.13.1 内容要求: 可列出一些与论文内容相关的重要文献或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文献资料,多个附录可用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等进行标注。 2.13.2 格式要求: 为了节省纸张,每项附录可不必另起页, “附录 X:”为宋体四号字,加粗,左对齐; 附录的标题文字格式为宋体四号字,加粗,居中;附录的正文文字格式为宋体小四号字,行 间距 20 磅,段前/段后 0.5 行。 2.14 致谢致谢 2.14.1 内容要求: 致谢可以对下列方面表达谢意: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在研 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 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致谢应实事求是,切忌浮夸与庸俗之词,一般不超 过 300 字。 2.14.2 格式要求: “致谢”两字,宋体四号字,加粗,左对齐;致谢的文字内容为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 20 磅,段前/段后 0.5 行。 附:论文撰写格式的参考 安安 徽徽 农农 业业 大大 学学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设计)文(设计) 论文题目论文题目 智能化温度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智能化温度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姓 名 古继成 学 号 0153011194 院 系 信息与计算机学院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 孙力、陈祎琼 职 称 副教授、助教 中国中国合肥合肥 二二oo五五 年年 六六 月月 安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安徽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智能化温度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课题 来源 导师指定 学生姓名古继成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 学号0821312 指导教师姓名孙力、陈祎琼 职 称 副教授、助教 研 究 内 容 1 开关量输入:按键开关。 2 开关量输出:控制外部设备(用以控制加热器、风扇、LED 指示 灯等) 。 3 模拟量输入:用温度传感器检测外部模拟量。 4 串行通信:上、下行通信。 5 接收红外信号,控制检测点的被控设备。 6 接收 PC 机的控制信号,控制检测点的被控设备。 研 究 计 划 3 月中3 月底 调研、查资料。 4 月初4 月中 确定系统架构、分析并划分各功能模块的接口。 4 月底5 月中 各功能模块软、硬件的设计与开发。 5 月下5 月底 各功能模块及整个系统的调试与运行。 6 月初 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特 色 与 创 新 1. 数据通信规约:自主设计,稳定性好。 2. 系统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控制模式多。 3. 系统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教 研 室 意 见 学 院 意 见 0 目目 录录 1 引言引言4 2 设计思想设计思想5 3 系统的硬件设计系统的硬件设计6 3.1 模拟量采集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6 3.2 模模-数转换模块数转换模块7 3.3 串行通信模块串行通信模块8 3.4 控制面板模块控制面板模块9 3.5 显示模块显示模块10 3.6 报警模块报警模块10 3.7 控制模块控制模块10 3.8 电源模块电源模块11 3.9 电路图的绘制电路图的绘制12 3.9.1 电路原理图的绘制电路原理图的绘制12 3.9.2 电路电路 PCB 图的绘制图的绘制12 4 系统的软件设计系统的软件设计13 4.1 通信协议设计通信协议设计13 4.2 单片机程序设计单片机程序设计14 4.2.1 主程序设计主程序设计14 4.2.2 定时中断模块定时中断模块15 4.2.3 串口中断模块串口中断模块15 4.3 PC 机串口程序设计机串口程序设计16 5 单片机程序调试及其遇到的问题单片机程序调试及其遇到的问题17 6 结束语结束语18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8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19 致谢致谢19 附录附录 119 附录附录 220 附录附录 321 0 智能化温度监控系统的研究与智能化温度监控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设计 学生:古继成 指导教师:孙力 (安徽农业大学 信息与计算机学院 合肥 230036) 摘要摘要:本文介绍了基于 AT89C51 单片机的智能化温度监控系统。给出了系统硬件电路的设 计,讨论了通信规约、单片机程序和 PC 机通信程序的研制。本系统为增强其实用性设置了 下位操作、PC 远程监控及红外遥控三种控制模式,并实现了自动监控及越界报警等功能。 关键字:关键字:温度传感器、A/D 转换器、AT89C51、通信规约 1 1 引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半导体制作技术的不断发展,单片机的运用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 个方面,其价格也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降低,单片微处理器的使用摆 脱了以前的繁杂的外扩系统,提高了应用的可靠性,真正的实现了“嵌入式”的设计和“单 片”式微机的应用1。温度是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对温度的测量与控制在工农业生产实践 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工业生产领域,如:液态离子炉温控系统,实验室水温、油温检测及 温控自动化;在农业生产领域,如:温室栽培、人工孵化、育秧和种子发芽最佳环境温度控 制等方面,如图 1-1、1-2 所示。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较之传统的温度控制系统,具 有硬件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2。本系统是现代化设施农业生产中微机综合监控系统 中的一个子系统,本人主要负责温度监控系统、通信协议、PC 机程序设计,以及整体项目 的研究和设计。本文通过一个实际的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详细地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的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2 设计思想设计思想 本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有:自动检测、越限报警、智能回控、下位控制、PC 机远程监 控和红外遥控等功能。 1 (1) 自动检测:系统可以不停地检测外部环境的温度,并把检测到的温度值送往单片 机处理。 (2) 越限报警和智能回控功能:检测的温度值超出设定的上限或下限范围时,系统自 动报警,并自动启动增温设备或降温设备;当检测的温度值重新回到设定 数据库服务器 PC 监控程序 串行通信 温度监控系统 2温度监控系统 3温度监控系统 1 红外遥控 图 2-1 系统架构 范围内时,系统自动停止报警,并停止增温设备或降温设备的运行。 (3) 下位控制功能:可以在下位机手动设定温度上、下限值,强制控制增温设备或降 温设备的启停。 (4) PC 机远程监控功能:PC 机软件可通过串行通信实时监测各检测点的当前温度值 和设定的温度上、下限值;当某检测点的当前温度值超出系统设定安全范围时,PC 机自动 报警。也可通过 PC 机软件的远程遥控功能来强制启、停检测点的增温设备或降温设备。同 时也能将检测到的数据存入后台 PC 机数据库,以备查询。 (5) 红外遥控功能:可以通过红外遥控设定温度上、下限值,强制控制增温设备或降 温设备的启、停。具体设计思路如图 2-1 所示。 3 系统的硬件设计系统的硬件设计 本系统的硬件结构由模拟量采集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控制面板模块,串行通信模块, 显示模块,报警模块,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共 8 大模块组成,硬件架构如图 3-1 所示。 2 3.13.1 模拟量采集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 本系统采用了电流型的线性温度传感器 AD590 对温度模拟量进行采集,它 表 3-1 AD590 的温度与电流的关系 摄氏温度AD590 电流经放大后电压 0 273.2 uA0.0V 10 283.2 uA0.4V 20 293.2 uA0.8V 30 303.2 uA1.2V 40 313.2 uA1.6V 50 323.2 uA2.0V 60 333.2 uA2.4V 100 373.2 uA4.0V 若将 AD590 串接 10K 电阻,则温度每升高 1转换电压升高 10mV,取 ADC0809 的参 考电压为+5V,则其最小分辨率约为 500025620(mV),所以 AD590 不能直接将信号传送 给 ADC0809,至少应将信号放大 4 倍后传送给 ADC0809 才较为合理,即:温度每升高 1 电压升高 40mV5。温度转换电路如图 3-2 所示。电压放大倍数 K: 模拟量采集模块 模-数转换模块 AT89C51 串行通信模块 控制模块 报警模块 显示模块 控制面板模块 红外模块 PC 机 图 3-1 硬件系统架构 3 公式(1)4 10 30 1 17 212 1 18/17 21 1 )1918/(17 21 1 R R RR R RRR R K 应用时将 AD590 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调节 R19 使运算放大器输出 0V,再将其放入 50热水中调节 R21 使运算放大器输出2.0V。 .1 主程序设计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监测 ADC0809 并从其数据口读数据(SUB_LT0809) ,检测主控量(SUB_TEST:包 括开关量、红外信号和 PC 信号) ,执行相应事件(SUB_EXECUTE) ,显示转换 (SUB_DISCONVERT) 。 在 SUB_LT0809 子函数里,通过对 EOC 的判断,可获知 ADC0809 是否转换完毕,若转换 完则把数据读到相应寄存器;此函数里还设置了防止 ADC0809 挂死的功能部分。详细介绍参 见程序调试部分。 4 4.34.3 PCPC 机串口程序设计机串口程序设计 由于 VB 不直接支持多线程,而 kernel 应该使用单独的线程来驱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 矛盾。可以用 Timer 代替线程来解决这个矛盾。毕竟 Timer 不是线程,所以有一些地方需要 注意:为了保证在一次中断中将 kernel 代码完整地执行一遍,可以在进入中断的 图 4-5 监控程序界面 时候关闭 Timer,退出中断的时候开启 Timer。Timer 中断的执行时间不要过长,否则 UI 就 会没有响应,整个系统就会“瘫痪”掉7。整个 kernel 可以分为 3 个部分,输入部分、状 态机、执行机构。输入部分主要是一些外界的输入条件。 5 6 结束语结束语 截止今日,整个系统已能稳定运行,但也留下了部分不足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张大波.嵌入式系统原理、设计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2徐峥颖.PROTEL 99 SE EDA 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3张晓东.新颖实用电子制作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 4卢结成.电子电路实验及应用课题设计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3. 5贾伯年,俞朴.传感器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6. 6倪健,董强.编码解码技术在红外遥控器中的实现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4,(6):70-71. 7R.D.Esman and D.L.Rode. 100-K temperature controllerJ. Rev. Sci. Instrum, 1983,10: 13681370. 8Pearc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