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doc_第1页
[法学]论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doc_第2页
[法学]论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doc_第3页
[法学]论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doc_第4页
[法学]论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摘要:社会弱势群体是与特定社会或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运行方式密切关联的,弱势群体在社会发展中承受着来自自然、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大压力。弱势群体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解决这些问题,需从三个方面入手:建立弱势群体保护自身权利法律意识、重构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表达团体、构建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体系。关键词: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法律保障一、社会弱势群体的形成和构成(一)“弱势群体保护”问题提出的社会背景1.社会体制的变革是造成大量弱势群体出现的直接原因。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各阶层的分化也日趋明显。有的阶层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变得富足,而有的阶层却在竞争中丧失了自己手中的资源,经济实力越来越弱,社会影响力也日益下降。2.我国长期以来对工农产品价格采取“剪刀差”的手段,将农业剩余转移到工业部门,加上经济政策的倾斜和地方行政部门执行的偏差,严格的城乡二元制度将农民死死束缚在乡土等一系列不合理因素致使农民收入长期低下,成为中国数量最为庞大的弱势群体。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在我们国家,弱势群体的数量非但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减少,而是在上升,他们正在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人群,为我们的社会转型付出着巨大的代价。(二)社会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学术界对弱势群体的表达各不相同,有的使用“社会弱者”,有的称为“社会弱势群体”等。法学意义上的弱势群体与其他学科中的这一概念有区别,也有共性。目前,法学上尚未发现有作出明确界定的概念。但是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法学中的弱势群体概念,最重要的特征是具有法律规范性。在法学意义上,社会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它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一部分人比另一部分人在智能、体能以及权能方面处于相对不利地位的人群;社会弱势群体又是一个动态性的概念,指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全球化浪潮中随时陷于失业、贫困、孤立、边缘化状态中的人群。二、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是一个宏大的理论课题。从人道主义的角度来看,弱势群体所得到的社会的特殊保护,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人道主义关怀。因为它们相对于其他群体而处于一种权能较低的相对不对等状态。在这种不对等状态中,弱势群体往往受到不公平对待而导致自身权益被违法者不合理侵害。从法律自身的角度来看,保护弱势群体的本质,就是体现宪法和法律的公平和平等原则,也是对法律的正义本质的具体实行。我们必须看到社会中每个人的天赋、能力、性格等造成的综合能力是有差别的,仅有形式上的平等,可能会造成结果上的极不平等。因此,对弱势群体实行有差别的倾斜保护,矫正形式正义的不足,才能体现法律对实质正义的追求。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一个社会若忽视了大多数主体的发展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就不会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应对弱势群体进行特殊保护。另外,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也有利于遏制贫富差距的加大,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总之,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对我国人权状况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法治国家的建设等均具有基础性作用。三、弱势群体权利保护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从立法来看,我国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仍存在严重不足:1.适用对象狭窄。法律保障范围过于狭窄,难以适应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新情况,尤其是对历时性的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甚少。不论在立法上,还是在实践中,受上述法律保护的,都是城市的老弱病残人员,缺乏保障的普遍性。2.对权利的规定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现有法律的内容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具体的操作方式,以致实际中难有较为确定的客观标准进行操作。法条的用语多属于原则性宣示,缺乏程序性保障。3.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总量上较少,而且没有形成系统,甚少有专门针对弱势群体制定的法律,使弱势群体难以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另外,缺少应有的诉讼制度作为后盾,使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更多地成为形式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四、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机制的建立(一)弱势群体保护自身权利法律意识的建立弱势群体既要了解自身的权益,更要在权益被侵害时,理直气壮的为争取权利而斗争。当弱势群体的人身权受到侵害时,权利人和侵权人之间的权利处于失衡状态。在法的实现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公力救济不能完全及时地保护受害人,故受害人的自力救济若为法律所禁止,其结果只能白白地受侵害而无任何补救办法。因此应在特定条件下,承认自力救济的合法性。(二)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表达团体的重构1.培育弱势群体的权利表达团体。利益表达的主体有个体和团体,相对于个体,社会团体能在制度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它既能使弱势群体内部展开自我救助,又能强有力的增强其利益表达的分量,使其更能引起决策部门的关注,从而充分考虑其利益要求。2.改革选举制度。在我国民主选举有不彻底性,使代表与被代表者的利益模糊不清,因此需要改革选举制度,让代表能真正成为人民利益的代表者。首先,要适当提高人大代表直接选举制度;其次,要借鉴西方的经验,建立竞选制度;再次,要建立专职代表制度,提高人大代表的议政能力;最后,要适当提高农民代表的比例,并最终实现选举权人人平等。3.强化立法听证制度。首先,要将“公正”体现在听证代表的产生和人数比例的确定过程中,适当增加弱势群体的代表;其次,要适当扩大立法听证的范围,使其充分实现多元利益的均衡;再次,要增强立法听证的辩论色彩,将立法辩论看成是听证会的灵魂;另外,要加强对立法听证会的制度建设,尤其是要使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参与立法的相应规则制度化,最后,要使听证过程和结果公开化。(三)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体系的构建1.完善法律援助的立法体系。首先,应当提高法律援助立法的位阶。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专门的立法保障法律援助,我国也应当制定法律援助法,将其上升为国家的基本的法律。其次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这又要求我国法律援助的立法应在全国统一标准和原则性规范的前提下赋予地方一定的灵活性。2.扩大法律援助人员范围,缓解供给需求。随着法律援助需求量和业务量的增加,在政府力量不足的情况下,积极调动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一些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事务。在大力发展专职法律队伍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执业律师、公证人员、基层法律服务人员等人力资源。此外,要积极推动法律援助社会志愿者体系,广泛动员和接纳有志于从事法律援助的社会法律专业人才参加法律援助事业。3.不断拓宽法律援助的受援面。我国当前法律援助制度关于法律援助对象的规定较为严格,比如强制刑事辩护的对象有残疾人、未成年人,却没有规定老年人同样享有这一权利。要真正实现法律援助的目的就必须拓宽法律援助层面,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得法律援助。我国要规范建立的法律援助体系,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援助制度,我们应该相信,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权保障的加强,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必将迅速得到健全和完善。注释:郑杭生.中国社会结构变化趋势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窦开龙.转型期经济欠发达区域农村弱势群体的经济学探析.生产力研究.2003(3).38.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吉林: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日大须贺明著.林浩译.生存权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8页.孙立平.关注我国的弱势群体.读者.200(29).王立新.试论我国社会分层中人民利益表达制度的建构.社会科学.2003(10).周晓梅.关于人大代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人大研究.200(32).参考文献:1沈立人.中国弱势群体.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年版.2齐延平,韩德强.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李培林,李强,孙立平.中国社会分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4吴波.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6覃有土,韩桂君.略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张理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