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湖泊底泥和煤渣为培养土的制作方法.doc_第1页
利用湖泊底泥和煤渣为培养土的制作方法.doc_第2页
利用湖泊底泥和煤渣为培养土的制作方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更多相关详细技术,百度一下: 卡伊路技术网利用湖泊底泥和煤渣为培养土的制作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环境生态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效利用湖泊底泥和工农业废弃物煤渣为培 养土的制作方法。背景技术近年来,工业污染、围湖造田、渔业生产等人为干预造成江河湖泊水生植物过度蔓延。 水生植物除部分被人工收割利用和作为饵料被鱼类消耗以外,每年有相当一部分植物残体淤 积在湖底,造成严重的生物淤积,湖底上抬明显加剧,加速了湖泊沼泽化的进程。这种淤积 作用已造成我国上千个浅水草型湖泊的萎缩退化。同时,底泥作为湖泊污染物质的“源”和 “汇”,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湖泊水体环境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底泥中 营养盐内负荷的存在和释放会对湖泊水体形成二次污染,使湖泊水体污染持续存在甚至恶化, 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其他污染。因此,如何人为削减内源性营养物负荷的累积和释放、减 缓生物促淤速度成为湖泊生态恢复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已经开发出多种湖泊底泥的 利用方法,如利用底泥制造烧结砖、复合型淤泥固化材料、陶粒等,但以上方法对加工工艺 和条件的要求相对较高。研究表明,湖泊底泥中有机质及营养盐含量较高,其有机质、有机氮、速效磷、速效钾 的含量均超出肥沃土壤的标准。如何有效利用湖泊底泥中的有效成分,经济合理开发湖泊底 泥的利用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底泥作为营养土既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湖泊水质, 解决生物淤积问题,又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在广大农村地区进行应用和推广。公开号为 101270002A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淤泥肥料的制作方法,将收集的淤泥、农作物秸秆和草蒿 一次反复均匀覆盖并堆置在一起,经过21天自然发酵沤制形成淤泥材料,成本低廉,无污染。 公开号为1393427A的发明专利公布了处理淤泥成复合机肥的生产线,由淤泥堆放场、输送 带、快装热风炉、送热风管道、鼓风机、一次风道、滚筒旋转烘干机、干料收集仓、引风机 前来烟道、引风机、烟囱及除尘室、干料输送管、颗粒破碎机、输送带、落料槽、开式混合 搅拌机、成品排放槽等共17个部分组成,制成的成品料用做农作物复合机肥使用,能够广泛 用于农业生产。公开号为1562904A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污淤泥处理技术,通过干燥细磨 禽粪与污淤泥混炼、切割造粒、烘干包装等步骤将污淤泥转为有机肥。对污淤泥和干禽粪粉 的混炼克服了原有处理技术中单独烘干污淤泥时能量消耗大的缺点,使处理更简易,同时降 低了成本。公开号为1155371A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对土源的改良方法,通过对海底淤泥 进行改良后种植一般植物,解决沿海地区土地资源进展的问题,节约了大量的耕地。随着工业发展,湖泊水体和底泥污染日益严重,国内外许多河流、湖泊底泥均被监测出 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在对湖泊底泥的资源化过程中,不能忽略掉重金属污染可能造 成的环境风险,需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底泥中的重金属浓度,实现无害化利用。现有专利中 多采用的高效萃取剂成本较高,且处理工序复杂,无疑增大了常规的底泥再利用的实施范围 和难度,不利于推广实施。因此,利用我国工农业废物煤渣的吸附功能,将底泥中重金属浓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既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锌、硼、锰、铜、钾等微量元素,又能避免重金属污染,真正实现 底泥的就地资源化。将湖泊底泥和工业废弃物煤渣进行综合利用,为湖泊生态功能的恢复和 环境污染的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发明内容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湖泊底泥和工农业废物煤渣为培养土的制作方法,通过合理的 装填方式以及恰当的配比,达到通气、排水、高效的目的。其操作简单,切实可行,有效的 解决了湖泊底泥的再利用问题,同时实现废物再利用,适用于花卉和苗木的养植。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通过对湖泊底泥和煤渣的利用,配置出具有较强透气性、排水性、 保水保肥能力、营养充足的培养土,达到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装盆前,对底泥进行简便 有效的光照杀菌和水洗淋溶处理;同时将煤渣筛分为2-5cm的大粒径颗粒和小于2cm的小 粒径颗粒。装盆时,自盆底往上依次铺入大粒径煤渣、小粒径煤渣、和经光照杀菌处理的底 泥,根据种植植物的生长特性,确定底泥和煤渣的体积比(1/41/3)。利用煤渣的吸附功能 和块状结构,降低了底泥中的重金属含量,同时使底泥保持在疏松通气的条件下,为植物生 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有利于植物的根系生长和抗病。本发明利用底泥作为植物生长的基质,将底泥中丰富的营养物质转化为植物生物量,实 现了底泥中营养物质的资源化转化,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在植物的整个生长过程中,不需 要添加其它的肥料来提高培养土的肥力水平,不需要经济上的投入,从根本上实现了资源的 高效利用。尤其在土壤相对贫瘠的地区,底泥的高效利用更能有效解决土壤利用问题。该方 法简便易于操作,易于在我国广大河湖沼泽地区进行推广。附图说明附图1给出了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湖泊底泥2为煤渣3为花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和实施方式:由附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人工培养土的构建方法。由上往下依次是:1为湖泊底泥, 2为煤渣在装填前对底泥进行光照杀菌处理:置于阳光下晾晒,经受一定时间的直接日光照射, 以杀死底泥中的蛆虫和病毒胚芽。同时将煤渣筛分为2-5cm的大粒径颗粒和小于2cm的小 粒径颗粒。装盆时先将大粒径铺置于盆底,然后将小粒径颗粒装填于其上,最后在上层铺上 湖泊底泥。另外,根据种植植物的生长特性,确定底泥和煤渣的体积比(1/41/3)以及相应 的前处理,以满足不同植物生长对空气和水分的要求。如喜旱植物可相对增大煤渣的比例, 缩短水的下渗时间;种植喜酸性植物时,可先用少量水冲洗煤渣,降低煤渣的碱性。培养土 装填至花盆后,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浇水,使培养土紧实,同时底泥中的重金属淋溶至 煤渣层,被煤渣吸附,防止渗滤液中的重金属含量过高对环境造成污染。植物生长过程中,定期对植物进行浇水,给予植物生长充足的水分。在植物的出苗或移 植阶段,采用少量多次的浇水方式,保证培养土含有充足的水分。约一周左右,植物开始生 根,采用多量少次的浇水方式,以利于植物根系向下生长。底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所需的营 养元素,煤渣用于提高培养土的透气性、排水性,同时吸附底泥中的重金属,为植物的生长 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该发明充分利用了底泥的营养元素和煤渣的吸附能力,是一种优质 的人工培养土。实施例1按煤渣和底泥14的体积比配置培养土,装盆前浸泡煤渣以降低碱性。于3月将栀子花 移植入花盆中,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