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浦东新区教师课堂教学.doc_第1页
[科学]浦东新区教师课堂教学.doc_第2页
[科学]浦东新区教师课堂教学.doc_第3页
[科学]浦东新区教师课堂教学.doc_第4页
[科学]浦东新区教师课堂教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浦东新区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和实施记载( 2008学年度 )学 校 北蔡镇中心小学姓 名 傅燕学 科 数学年 级 三年级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部目 录前言关于加强浦东新区学校教学基础管理工作的意见 (浦社发2004教字l7号) (1)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沪教委基200746号文件摘要)(2)一、教师基本情况(4)二、2007学年度“课堂教学改进”小结 (5)三、当前课堂教学主要优势和不足分析(6)四、2008学年度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7)五、体现“课堂教学改进”的案例记载案例记载一(8)案例记载二(10)案例记载三(12)案例记载四(14)六、参加校本研修活动记载第一学期(19)第二学期(20)七、课堂教学改进学期小结和学校评价 第一学期(21)第二学期(23)八、浦东新区中小学备课评价表(试行稿) (25)九、浦东新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试行稿) (26)十、浦东新区中小学作业布置和批改评价表(试行稿) (27)前 言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育问题的核心所在。我区教师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并付诸实施已进八第5个年头。5年来广大教师在认真分析教学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改进的目标和措施,并且把改进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记载下来。这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绩,主要表现为:教师自我反省意识增强,课堂教学改进带动了学校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2008年9月起,我区将启动新一轮“课堂教学改进”研究和实践。每位教师将在总结反思2007学年度“改进”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新一轮“改进”的目标和措施。新一轮“改进”要着力研究如何深化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改善教学五个环节,提高课堂效益。课堂教学不是一段孤立的时空,它与课前的备课、作业设计,课后的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考试检测等教学基本环节紧密相联,环环相扣。我们的“改进”,就是要找出五个教学基本环节中的薄弱处,加以修复、弥补、完善、提高,使我们的教学在螺旋式的循环上升中,达到新的境界。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在本次改版中增加了浦东新区中小学备课评价表(试行稿)、浦东新区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表(试行稿)和浦东新区中小学作业布置和批改评价表(试行稿),作为学校内部教师们日常教学改进的参考指标和评价依据。“课外辅导”和“考试检测”暂不使用专项评价表,但我们还是可以从辅导的对象、内容、过程、效果等方面来检核自我改进的情况;同样,对于考试检测,我们也可以再具体地细化为命题、考试、阅卷、讲评等4个环节的改进和提高。案例研究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新一轮“改进”要继续进行案例研究,撰写和积累形成教师实践智慧的案例,尤其是在“五个环节”上取得显著进步和改革创新的教学案例。教学行为并非都是技术性的。“课堂教学改进”研究要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更深切地关注教师内部的团队协作、成果共享,关注师生关系的实质性改善、关注学生学业和思想情操的健康发展。“课堂教学改进”的深化实施,对于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加速教师专业化的进程,都将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和实施记载每位教师每学年一本。它将为浦东的每位教师留下投身课改和专业发展的踪迹。关于加强浦东新区学校教学基础管理工作的意见浦社发(2004)教字l7号浦东新区各中学、小学、幼儿园、职校及其他教育单位: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加强教学基础管理,是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保证。各校领导在教学基础管理方面已做了大量工作,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教学基础管理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为改变这一状况,真正实现从教学结果管理向教学过程管理的转变,提高教学基础管理的实效,特提出如下意见:一、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方案、课时计划,不得随意增删课程、课时。严格按教学目标组织教学,不得分好班差班、快班慢班。二、校长必须把教学基础管理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研究分析学校教学工作。制定加强教学基础管理的计划,主动走进课堂,加强听课评课,全面掌握教师教学的基本情况。三、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要指导教师深入分析课堂教学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与教师协商制定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四、学校应对教学基本规范提出明确要求,当前着重要规范课堂用语、板书设计和书写、教学实验等。重视对教案、作业批改的检查和评比交流。五、注重教学设计,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新教师必须写详案,所有教师对第一次执教的内容不能写简案。课后撰写“教学反思”。六、注重作业设计,控制作业数量。凡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和测试试卷,教师必须认真批改。批改后要及时反馈并进行针对性讲评。七、教研组、年级组要经常研究薄弱班级的状况,对相对薄弱的学科、班级要加强分析,制定提高学习质量的相关措施。特别要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个体分析和个别辅导。要重视后20一30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合格率和进步率。八、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教研质量。教研组、备课组要及时研究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研究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九、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培养,指定优秀教师带教新教师。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认真执行浦东新区整体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若干意见,保证校园网和信息技术设备的正常运作,鼓励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十一、教研室等职能部门应继续加强以听课评课为主的教学基础管理调研,督导室应加强教学基础管理工作的随访督导。通过调研和督导,加强教学基础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上述意见,切实提高教学基础管理的质量与水平。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二四年三月十三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摘要(沪教委基2007146号文件摘要)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当前中小学校内部管理和教学安排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重作业训练、轻教学效率,重考试评价、轻命题分析等“围着分数和考试转”的现象。为改变上述现象,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中小学校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环节人手,切实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会学习的能力,切实实现减负增效。1提高教师备课的针对性。要从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层面整体把握学科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把握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注重接受式学习和体验(探究)式学习的有机结合,从学科框架体系的纵向衔接以及学科间的横向衔接两个角度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并有效挖掘教学内容的育人功能。2体现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要将注重教学活动的形式转向注重教学活动的实效,积极创设促进师生平等、民主、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增强教学内容呈现的逻辑性、教学环节过渡的衔接性、教学语言表达的流畅性;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以及信息技术使用的恰当性和实效性。3精心设计和选择作业。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以精选提高实效,减轻学生负担。将提高作业设计能力,加强作业批改与分析作为当前改进作业环节的两个重要抓手。在基础性作业的基础上,可实行分层选择性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书面作业与口头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相结合,学生独立作业与教师指导作业、团队合作作业相结合。4重视作业批改与学习辅导。教师要注重作业的反馈功能,及时批改作业,从中获得教学信息,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问题,并及时向学生反馈,改善教学行为。可采用要点指导和评语激励等作业批改方式,对学有困难或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激励。学校要鼓励教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实施作业面批,并在作业面批的过程中,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和个别学习辅导。5改革评价方法。要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矫正功能,强化过程性评价,做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同时适当兼顾学生差异,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使评价真正为改善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测验考试要按照课程标准严格把握试题要求,提高命题能力,并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分析。深入推进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逐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使成长档案体现基本达标要求与个性发展要求的结合。要提高学校的课程领导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在增强教学管理的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课程领导力。1重视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引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校长要确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各级政府领导下,强化教学管理职能,积极、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善于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行为,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2完善学校教学工作制度。学校要建立和完善本校教学计划制定、执行、评价等相应的制度;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加强对各学科教学活动的管理,指导教师按照课程标准,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常规的制度建设和过程管理,指导教师把握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等重要环节,切实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明确校长领导教学工作的责任。校长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实情,善于总结课堂教学的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研究和分析课堂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组织开展校本教研,实现研训一体,努力形成合作共进的教研氛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二七年八月十五日一、教师基本情况表姓 名傅燕性 别女年 龄28学 历本科毕业学校上海师范大学从教起始年月20001、9任教学科数学任教年级三职 称小一本人特长校内外兼职情况本人指导老师带教对象姓名带教主要成绩本人带教情况(在下列所属项的括号里打“”)学科带头人( )、骨干教师( )区级( )、署级( )、校级( )学科中心组成员( )区级( )、署级( )、校级( )2008年“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实施以来的成果在校内外发表或交流的文章、资料)成果名称发表刊物或交流场合二、2007学年度“课堂教学改进”小结一、2007学年度的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概述改进目标:改进教学手段,在本学期教学中注意挖掘自身不足,力求突破。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合作感悟、互动探究、质疑释疑能力,认真剖析教案,结合学生特点,周密设计,注意教学的完整性、系统性,提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差异。不能只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问题应有层次性,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调节课堂教学气氛,避免造成在教学活动中,一人参与活动,其余学生做旁观者。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相互合作的机会。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是单纯的问与答。教学活动的形式应多样化,充分的为教学内容服务。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的渗透,对于渗透的知识要与教材的内容自然连接,不能单纯的为渗透而渗透,与教材内容分裂开来。应注重知识的整合。改进措施:1、培养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2、压缩低效劳动时间,提高工作效能;3、对教材进行认真的研究,备课。多与同组老师交流。在了解学生需要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知识渗透,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4、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生。他们由于基础差等各种原因,在课堂上往往作为听众,对于他们,要在备课中考虑到他们,在教学中提出一些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也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5、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置课后基础性、巩固性练习,适当安排拓展性作业。对教材进行认真的研究,备课。多与同组老师交流。在了解学生需要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知识渗透,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二、2007学年度“课堂教学改进”收获概述依据我所制定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以注重日常积累,加强实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习方法为目标,不断提高课堂效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与水平,取得一定的效果。随着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我对于平时的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自我监督和自我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开学初自己制定的课堂改进计划,课前都认真地钻研教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及年龄特点,精心设计学生项目,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并在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因此,还必须多提问一些“发挥性问题”,让学生不能只用一两句话来回答,必须多进行一些阐述。只有这样做了,才能使提问和回答真正成为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桥梁纽带。否则,再热烈的课堂气氛也掩盖不了所提问题内容苍白这一事实,更别说通过提问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了。 “一切创造从疑问开始。”质疑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不质疑便无问题而言;既无问题而言,也就谈不上思维的创造性了。试想,一个疑问都提不出来的人,又怎能具有创造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就要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否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发现,有所体验、有所领悟,这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行自主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实际上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在终身的学习中受益。而这一切与当前倡导的课程改革,无疑是完全一致的。 要把质疑作为改进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一种举措,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同时,教师要树立教学相长的观念,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虚心向学生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也要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坦诚虚心态度,自己一时不懂的问题,要与学生共同研究切磋,直到把问题解决。作为教师要有宽大的胸怀,对学生的热爱老师,更热爱真理的举动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就必须高度重视质疑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法 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实施,对新课改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学法有必要进行探讨:我个人认为教师不要全盘否定自己以前的东西,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不断完善和试验过程中,学海无涯,教无定法,在教学中有好的,学生感兴趣的你就保留着,好的方法也保留着,哪怕别人不用,只要学生喜欢就行.深入浅出.从头到尾都与学生融于一体,这样的课能不吸引人吗 所以你说课改的课该怎么上 各人都不一样.同样,教必有法,这个法的关键一点在于吸引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数学的美,不要纯粹的去传递知识。三、当前课堂教学主要优势和不足分析 主要优势分析:1、 熟悉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特点,分层进行教学。2、 能够熟练的运用媒体等手段辅助教学。 主要不足分析:1、 由于是第一次接触三年级数学教材,对教材还不够熟悉,在深入拓展方面还有所欠缺。2、 对于怎样有效的利用教材,学教材有一定的困难。四、2008学年度课堂教学改进目标和改进措施 改进目标:1、 多熟悉教材,多钻研教材,把教材与学生学习情况相结合,学会真正的用教材上课。2、 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 改进措施:1、 坚持参加每周教研活动,多听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学好教材,用好教材。2、 革新教学观念,把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的引导者。使学生变客体为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操练机会,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安全易做的课堂实验,运用多种小组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机会。五、体现“课堂教学改进”的案例记载 案例记载一(标题四号宋体,正文小四宋体,行距固定值18磅)练习指导、塑造习惯成功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还取决于科学、高效的练习。除了注意练习设计的层次性、趣味性、多元性等习题因素,更不能忽视教师对于练习的指导、要求。教学片段:(一)教学“小数的认识”课尾,教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几组习题。正当学生提笔想做时,教师却手势制止,并出示了练习的评价标准:全对加6颗星,错13处加4颗星,错47处加2颗星,错7处以上不能加星。师:“每个人首先预测一下你能或准备拿几颗星?”师:“要达到你的目标,在练习时要怎么做呢?”生1:“要认真读题,理解题意后动笔。”生2:“做完后要仔细检查一遍。”(学生练习完毕,集体订正后,同座加上相应的星数。)师评价:“达到目标的同学恭喜你们,对自己有正确的预测,并能运用好的方法达成目标,继续保持;还没达到预计目标的同学可要及时总结,改进方法,争取突破!”(二)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运用经验,迁移法则1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方法,尝试计算第一题。A提供所购手工纸的包装图:(100张一打,10张一打)B怎样分这些手工纸?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C根据学情,有序地选择交流。(重点交流运用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经验,迁移计算法则)(1) 用横式计算: 53631782先分整百的,3003100再分整十的,210370最后分单个的,26382(2)用竖式计算:(见课本29页)对应横式计算,说说每一步所表示的含义;说说计算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落(3)给第一题写上答句2学生运用两种计算方法独立解答第2、3题 (1)观察、比较、交流:368492 9982499(2)两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的位数相同,为什么商的位数不同?(3)得出: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时,商的位数与被除数同样多,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时,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位。3、小结提问:(1)我们运用什么方法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重点:先分整百的,再分整十的,最后分单个的;整百的不够分,和整十的合起来再分,整十的不够分,和单个的合起来继续分)(2)你喜欢用怎样的形式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算式?为什么?(除法的竖式计算是最简洁、最有效率的形式)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老师给所有的同学都加5颗星。教学反思:教师精心组织、巧妙引导,运用简单的鼓励、评价机制,指导学生科学练习,教会学生高质量完成练习的方法和及时反思的习惯。学生通过预想、倾听、评价,学会修正自己、提高自己,这将是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良好品质!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具体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注重学生分析、推理、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强化新知识点。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商的位数”规律,同时注意法则的进一步运用和熟练。两次练习指导,都是由扶到放,以表扬为主,鼓励学生认真仔细,并培养他们的荣誉感。学生对于老师的奖励是很在乎的,通过一堂堂课的练习,体验,孩子们知道了老师的上课 “风格”,课堂气氛也会很融洽。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改进。这也是我要达到的目的。(转下页)五、体现“课堂教学改进”的案例记载案例记载二(标题四号宋体,正文小四宋体,行距固定值18磅)动手才动脑,课堂才有效教学片段:一、 认识等腰、等边、一般三角形提供分别为12cm、10cm、8cm、6cm长的小棒若干根,相同颜色的小棒长度相同1、 每一小组桌上都有许多吸管,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相同颜色的小棒长度相同,不同颜色的小棒长度不同)2、 你能用这些吸管搭一些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吗?(小组操作搭三角形)3、 你能把搭的三角形分一分类吗?(根据边的长短)(1) 小组活动(2) 汇报交流:你是怎么分的?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按边分类:a. 三条边都不一样长的三角形b. 三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c. 只有两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4、揭示概念:(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3)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就叫一般三角形。5、回到分类的图形指一指,在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等腰三角形?哪些是等边三角形?6、小结:只要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就是等腰三角形,如果三条边全都相等就是等边三角形。(转下页)教学反思:通过让学生动手搭一搭三角形,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多种类型的三角形,初步感知三角形各边的特点,再让学生尝试对三角形根据边的特点进行分类,教师重点抓住按三角形边的特点进行分类,初步积累三角形边的特点以便对三角形进行命名。学生在判断中可能会认为“三条边中三条边一样长的三角形”这一类不是等腰三角形,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只要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就是等腰三角形,以初步感知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本堂课,大部分时间都学生都在动手中学习,思考,总结。我对自己课堂上的要求就是要学生们能够动起来,兴奋起来。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可以说学生是很乐意的,由此掌握到的知识也很牢固,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是很直观的感受与知识的内化。我的教学措施是革新教学观念,把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的引导者。使学生变客体为主体。给予学生充分的操练机会,结合学科特点设计安全易做的课堂实验,运用多种小组活动形式给学生提供机会。本堂得到了落实,我的课堂教学也得到了改进。这也是教学真正的目的。五、体现“课堂教学改进”的案例记载案例记载三(标题四号宋体,正文小四宋体,行距固定值18磅)2008年下半年,我校举行了“开展素质教育实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题的教育教学巡礼活动。我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准备了一节展示课。本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五册63-64的我们来认识图形。现今的教学要学生自主学习后获得知识,于是我把课题改为认识图形。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积累了很多有关图形的经验。本课时将这些片断系统地连起来并发展成多边形与正多边形,本堂课是初步接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图形是从生活中来的。根据教材的特点与新课标精神,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能正确辨认正多边形,知道正多边形的共同特征,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美。根据认识图形学习的主要目标又制定了分任务目标:学习任务一:导入阶段,感知生活中的图形,复习已有知识。找一找图中有没有你所认识的图形呢,有的话,说说他们的特征。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今天我们就继续认识更多的图形。在第一次试教的时候,我所出示的是几个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平面图形,给学生折一折,然后说一说图形特征。原本是想通过复习,为探究新知是动手折的环节做铺垫。可是,学生操作时间过长,整个导入显得拖沓、沉闷。于是,通过斟酌,决定,把图形放在媒体上演示,以找生活中所认识的图形为导入,一来节约了时间,二来也丰富了图形的色彩,课堂开场显得鲜活生动。学习任务二:探索阶段,由认识多边形,到具体研究正多边形两个环节组成。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很多图形,你们能给它们按一定的标准分分类吗?(在黑板上出示:圆、三角形、正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任意多边形。)通过观察,小组讨论,学生知道了,有多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多边形。在听取了周校长,朱老师,顾老师,戴老师等多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的意见后,在分类这一块加了心形,月牙形,这样更全面的让学生认识了多边形,巩固了多边形的概念。接着再次分类,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折,对多边形与正多边形进行分类。学生操作时间长,也显得十分困难。由于,试教学生基础好,学生勉强可以对图形进行分类。但在具体操作演示交流的时候,学生很难说清楚图形特征。于是课后再对次环节进行修改,把分类改为,让学生直接研究几个正多边形。经过再次试教,又发现了问题所在,五边形由于是单数边,折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八边形,由于边数多学生折起来也较烦琐。所以再次进行修改课件,请小巧来演示这两个图形的折的过程,并可以让学生用尺量一量,体现了探究学习的多样性,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方法。在第三次试教后,发现每个小组研究所有的图形,学习任务显得较重,所以经过再次修改,决定,每个小组学生具体研究一个图形,然后全班交流,小巧演示后得到正多边形的共同特征。这在正式教学展示时得到了较好的成效。学习任务三:巩固练习,在一次试教时,我没有在每个环节后加以练习,而是在探究学习结束之后,进行了概念的填空和判断练习。脱离了图形,学生对生硬的概念显得十分的生疏。于是决定,在每个新授环节后及时加以练习,并把概念换为图形。所以知识的形成与获得都通过具体的图形来体现。学生可以更直观,有效的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在二次试教时,这一改进得到了较好的效果。学习任务四:拓展,先让学生用两个正三角形拼出图形,然后再跟着小丁丁拼地砖,最后欣赏生活中的正多边形。由于两个正三角形的拼搭十分简单,课堂练习显得单薄无力,由此决定去掉这一环节。直接,给出地砖,让学生小组合作拼搭,在给的材料中,加了多个不需要的图形,给学生设了小小的障碍,但多次试教都没能难倒学生。通过这次的案例改进,使我这个青年教师在各方面都得到了锻炼与提升。从开始时的“学习设计”备课方案,到不断的改进,一次次的感受到了教学的严谨。多次请教专家教师,多次查看教学书籍,多次对概念的教学斟酌。比如,在第一次试教时,我给出了“内角”和“周长”这一概念,但经过反复的研究教学参考和教学课程方案,决定去掉这两个概念。在进行课件制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多种困难,视频的拍摄,声音的合成,这都是以前都没有接触过的。整个备课方案的过程也是我学习的过程。一次次的改进,我一次次增加了信心。这份认识图形“学习设计”备课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多次试教,体现了我校开展的素质教育实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理念。为学生搭建最好的学习平台,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通过分一分、折一折、量一量等方式,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操作是一个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作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手的活动促使了脑的发展,脑使手的动作更加灵活,而手脑并用能使人的思维得到均衡发展。本堂课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五、体现“课堂教学改进”的案例记载案例记载四(标题四号宋体,正文小四宋体,行距固定值18磅)数学来于生活,用于生活 年、月、日教学案例一、背景本课是新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43、44页教学内容的一个实践活动。“年、月、日”虽然在本册是第一次出现,但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部分内容的知识点比较多,“看日历、猜生日”是在学生已有的认识和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加深。如何从生活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本节课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查看年历的活动,体验年、月、日的一些知识,学会如何判断平年和闰年。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结合“看日历,猜生日”两个活动,让学生会看日历,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尝试推算某个人的生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能力。在活动中渗透关注社会,热爱祖国,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在教学时借助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现实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体会数学就在身边;通过查看日历,学会与人合作,感受成功的愉悦。让学生共同合作,操作实践,相互交流,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案例描述片段一:(一)认识大月小月1、观察2004年和2005年年历,你有什么新的发现?(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2)提炼整理: 大月(31天):1月、。描述 立足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通过进一步观察、交流、整理,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年、月、日知识.片段二:探究平年闰年的规律我们刚才已经找到了大小月的规律,那么平闰年有没有规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1、观察1990年到2004年的年历(1)小组活动,交流规律(2)提炼规律为什么会每四年一闰?2、观看闰年由来的媒体3、用自己的方法判断下列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2000年 2008年 1984年讨论交流后小结方法 ( 查日历、推算等)描述 利用媒体帮助学生理解闰年的产生,对中国古代研究时间问题的知识有所了解。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判断平年和闰年。学生的方法可能是查日历、运用减法、加法或根据具体的年份是闰年再进行推算、也有能力强的学生会运用被4整除的方法等等,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弹性的要求,让学生逐渐发现方法,注重过程。片段三:师:你都知道我国的哪些重要节日?生1:我知道“六一”儿童节、“五一”劳动节;生2:我知道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师:在年历上找一找,这些节日是几月几日星期几?生:国庆节在10月1日星期六。猜生日:师:请你来猜一猜老师的生日:“我的生日和元旦在同一个月,是倒数第四天。”生:1月28日。师:你能间接地描述一下你的生日,请同组的同学猜一猜?小组交流,每组选一位同学请全班同学猜猜他的生日。(本组同学不说)。生1:我的生日和妇女节在同一天;生2:我的生日和劳动节在一个月,第三个星期第一天;描述 通过让学生“看年历”、“找节日”、“猜生日”等活动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评价与反思的机会,问题由学生发现,过程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获得,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习得知识,在交流中长智慧,在合作中见能力,从而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体验,也体现了人人学身边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三、教学反思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这样说:“生活即教育”。这句话说明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以往教科书上枯燥的例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我们现在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会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想要发现些什么。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将学习和学生们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 为了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整节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以查看日历为主线,层层递进,让“生活”走进课堂,把评价和游戏带进课堂,开放问题、开放教学形式、开放学习评价,时刻关注着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发挥了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学生始终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与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情意交融,使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星期的循环和日期的连续性。在教学时,我还特别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研究机会,“看年历”、“找节日”、“猜生日”等活动都是学生自主完成的,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评价与反思的机会,问题由学生发现,过程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获得,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习得知识,在交流中长智慧,在合作中见能力,从而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体验,也体现了人人学身边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崭新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五、体现“课堂教学改进”的案例记载案例记载五(标题四号宋体,正文小四宋体,行距固定值18磅)认识几分之一 背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39P40 教材简析: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了它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习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认识它的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整体方面: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一个突破到由几个组成一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片段:一、 创设情境,复习 (课件创设情境) 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四只小猴在草地上做游戏,玩得可开心了! 咦?前面草丛里什么东西? (一个西瓜,还有一个口袋) 好渴!我们把西瓜分一分吃了吧? (好) 怎样分才公平?数学上有个词叫做? (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平均分”你想到了哪些数学方面的知识? (除法、分数) 我们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 (平均分成四份,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一份) (课件展示分法) 这一份西瓜是整个西瓜的多少呢? 你是怎么想的? (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个小猴子分得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 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 (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题 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呢?是小猴最爱吃的水果,猜猜是什么? (桃子) 把这袋桃也来分一分,应该怎么分?平均分成几份?每只小猴分得这袋桃的几分之一呢?同桌之间相互说说为什么是二分之一。请同名学生再说说。 如果口袋里有4个桃,每只小猴分得这袋桃的几分之一? 如果口袋里有8个桃,每只小猴分得这袋桃的几分之一? 如果口袋里有12个桃,每只小猴分得这袋桃的几分之一?桃的数量不断地变化,可为什么结果都是四分之一? 2、认识其它分数 (课件出示) 如果这袋桃(12个),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袋桃的几分之几?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这袋桃(12个),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袋桃的几分之几?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这袋桃(12个),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袋桃的几分之几? 看来大家对认识几分之一都已找到了自己的窃门,那么看看下面的图形又是平均分成了几份?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1:球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个球一份又是几分之一? 磨茹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个磨茹一份又是几分之一? 为什么都取了其中的一个,但得到的分数却是不一样的? 说明了什么? 苹果图:都是6个苹果,为什么得到的分数还是不一样? 说明了什么? (可能会在苹果图中出现问题,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图,结合图来说说分数的意义) 2、想想做做 2 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 3、想想做做3:读懂题目要求并涂色。师引导。1/3表示把三朵花平均分成了几份?一份是几朵?所以涂几朵颜色? 注意:用虚线表示出平均分成了几份,其中的一份不一定只有一个。 4、想想做做4: 12根小棒,请你拿出这些小棒的1/2,怎么拿的?1/3吗? 你还可以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一吗? 反思: 儿童心理学指出: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皮阿杰认为712岁儿童的思维是属于所谓具体运算阶段,实质上也是同样的意思。 本节课要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分数强调的是“份”的概念(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抽象性很强。而学生已有的经验却是“数”的概念,思维形式也属于具体形象思维。经过几年的“整数”学习,他们对整数的认识根深蒂固,他们习惯从整数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其年龄特点也决定了他们的思维形式为具体运算。他们看到这盘桃子,马上在脑海中建立这样的联系:这里有4个桃子。而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时,他们又建立了“每份是两个”的信息,所以他们认为应占这4个桃的四分之二。直观的教具与学生的经验、思维的特点相互联系,已严重的干扰了学生思维形式的转化。本节课要想扭转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首先应割断他们对“数”的惯性思考,情景设计应从直观(数)趋于抽象(份),使学生尽快运用抽象思维形式来思考问题,建立“份”的概念。 如果能找一份直观教具(照顾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使学生看不到里面具体有多少东西(割断学生的具体运算),那么学生就只能把它看作一个整体,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分数的概念。 在经过反复思考后,我们摈弃了新颖有趣、直观性强的多媒体课件,对例题做了修改,如教案设计中所说的那样,用一个袋子装桃子,再假设如袋里有4个桃、8个桃、12个桃的时候,每只小猴分别分得这袋桃的几分之几。 至此,从“数”入手计分数的思维方法从学生的经验中悄然退出,以“份”为出发点判断分数的观念在学生心目中已建立起来,本节课的难点就被突破了。经过进一步强化练习,一堂课下来,学生们都对平均分成了几份就是几分之一达成了共识。 本节课我们巧妙的利用一个袋子,有效阻隔了学生获取“数字”的信息,帮助学生很快建立了“份”的概念,然后,教师及时把“份”与“数”再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看到数的变化并不影响“份”的多少,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分数的真正内涵,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 由这个实例,我对直观教具的认识发生了新的变化:原来,直观教具还可以这样用。直观教具的不“直观”效果,有时会发挥它更大的作用! 五、体现“课堂教学改进”的案例记载案例记载六(标题四号宋体,正文小四宋体,行距固定值18磅)引领、合作、探究片断一: 师:小丁丁家里要进行装修,他的房间是长方形的,现在他爸爸决定给他的房间地面铺上地砖,你认为爸爸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呢? 生1:要考虑装修的费用。 生2:要考虑小明的房间有多大。 生3:要考虑每一块地砖有多大。 师:地砖的面积很容易测量,我们脚下就是一块块地砖,大家就利用准备好的1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来量一量脚下每块地砖的面积。 生量,汇报面积 师:如果房间的面积我们也这样去量,你觉得怎么样? 生:太繁了,不好算。 师:是啊!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一下这个房间的面积怎么算,也就是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出示课题) 片断二: 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生:与长有关。 生;与宽有关。 多媒体演示长方形大小变化过程,并结合提问。 师:看来长方形的面积确实和它的长和宽有关,那么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让我们先来做个实验。 先发准备纸:四个小长方形如上图、表格 师:请同学们用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出这几个长方形的面积,将测量结果填入纸上的表格。 学生测量活动并汇报测量结果 师: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表中的数据,以4人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通过观察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呢? 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长方形的面积正好等于长和宽的乘积 师:其他小组有什么讨论结果?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实验观察就有了这样的发现。那么,这个发现是否一定正确呢?是否对所有的长方形都适用呢?我们该怎么办? 生:可以验证呀! 师:怎样来验证呢? 生:再找几个长方形来实验一下。 师:好,那就请同学们拿出这张准备纸(上有两个长方形并标有长和宽)。 让我们先使用刚才的发现来算一下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生口答,师在实物投影仪上板书 片断三: 师:同学们,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下面请大家从自己的身边找一些长方形对它们进行测量。可以两人合作,一人量、一人记录。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测量结果。 师:最后,我想请同学们做一回“小小设计师”,前几天,老师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居民小区在进行绿化建设,想在小区里建一个面积为60平方米的草地,你能设计一下这个草地该怎么建吗? 学生兴致勃勃,算后纷纷相互交流各自的设计结果。 反思: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有利于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生活即教育”。教师只有精心创设教学情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学生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他们才能主动探索,进而获取知识。本案例以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铺地砖”问题情境引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使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接着让学生量地砖,学生手脑并用,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故意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带着探求新知的积极心态投入到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去。 二、注重学生大胆猜想并开展合作验证,提倡对过程的理解与反思。 数学的猜想是在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归纳、类比的基础上获得的,数学活动脱离了猜想就会显得没有意义。本案例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分为几个层次:启发猜想,通过提问: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起创新的火花。实验验证,让学生围绕第一个层次所提出的问题,以小组探究为主要形式,以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有机结合,并给予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动手操作,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设计开放性的练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本案例在学生学习运用知识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做一回“小小设计师”。让学生讨论或者画图,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