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机结合问题研究.doc_第1页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机结合问题研究.doc_第2页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机结合问题研究.doc_第3页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机结合问题研究.doc_第4页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机结合问题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大学经济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机结合问题研究作 者: 888 专 业: 8888 准考证号:888888888 指导老师: 成 绩: 性 别: 身份证号: 8888888888888888 联系电话: 8888888888888888 工作单位: 888888888完成时间:201*年*月 *日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体制。关于二者能够结合的问题基本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仅从市场经济是中性范畴来判断二者的结合是不够的,它没有从更深层次上解决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什么能够和为什么必须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问题。通过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在本质要求方面存在诸多一致性方面来探讨二者是能够而且必须有机结合的。这一问题的解决无疑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要的意义。www.51关键词:社会主义公有制 市场经济 途径 目 录一、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机结合问题探讨2二、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结合2(一)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结合的基础2(二)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结合的条件2(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结合的关键3(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结合的深层原因4(五)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结合的检验标准5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机结合的途径6(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6(二)国有企业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6(三)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7(四)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灵活流动、优化配置7(五)提高国有企业控制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7(六)通过改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使公有制去适应市场经济7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机结合问题研究 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使我国尽早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表示我们要保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势,又要善于学习和汲取市场经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鉴于我国的特殊历史状况所形成的经济条件,改革必须从探求“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开始,然后走出一条自己发展经济的道路。既坚持搞市场经济,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正是我国改革的根本方向和主要目标。但是,改革至今,并不能认为所有的人对这一“结合”之路都已确信不移,诸如“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究竟能否结合”“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如何结合”的疑问,还时常像幽灵一样或隐或显地徘徊在一些人甚至改革领导者的思想深处,或左或右地干扰着人们的行动。这种“疑问”不管是由什么原因发生,有一点是首先应该解决的,即必须承认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顺应客观经济规律和中国国情的,因而是毋庸置疑的正确抉择。 一、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机结合问题探讨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从根本上否定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彻底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下能不能搞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到处引起争论、阻碍改革前进的重大问题,从此翻开了我国经济改革新的一页。此后,关于二者能够结合基本上成为人们的共识。然而,理论研究不应就此止步。仅仅从市场经济是中性范畴来判断二者能够结合,未免过于表层化和概念化,它没有从更深的层次上说明公有制为什么能够与市场经济结合,同时也没有进一步回答,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什么必须与市场经济结合。这一问题的解决无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重要的作用。事实上,决定二者能够结合的最基本原因是二者在本质要求方面存在诸多一致之处。二、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结合(一)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结合的基础推进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基础就在于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客观必然性,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就决定了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为主体,从范围来说,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等,而不能仅理解为是国有经济占主体。从“量”的角度来看,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所构成的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要占优势。原则上讲,通过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效率,在产值上和吸纳的劳动力上也应占优势。其次我们也要认识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保持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占据重要部门和关键行业,成为引导其它经济成份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基本稳定的主导力量。也就是要发挥先导性作用、支撑作用、渗透作用、示范作用和保障作用等几个方面的作用。另外我们在认识公有制主体地位时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的关系、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以及静态与动态的关系。(二)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结合的条件首先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必须要有宏观微观良好互补的调控机制。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是一个国家经济调控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要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能结合好,必须是宏观调控有力、微观放开有度。宏观调控有力,至少在三个方面政府能左右局势、调控自如:一是在财政预算平衡上,做到量入为出,保持收支平衡,这样就不会使经济出现大起大落;二是控制货币发行,保持物价稳定。经济发展要稳定,首先民心要稳定,如果民心稳不住,经济是难以稳定发展的。而要稳定物价,其中重要措施之一,就是要控制货币发行;三是调节社会分配,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当社会出现工资增长过快、商品供不应求的时候,政府就应采取措施来抑制消费;当社会出现市场疲软、供大于求的时候,政府又可寻找办法来刺激消费。能做到了这三条,政府就掌握了宏观调控的主动权。微观放开有度,即对微观经济能做到该放开的彻底放开,不该放开的坚决集中,什么时候适宜放开,就在什么时候放开。放什么、放多少、放到什么程度都能因时制宜、因变化的条件而异。其次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必须要有多元产权相互制衡的“共生效应”。国有企业其特定的所有制性质,决定它的产权关系不可能做到象私有制那样的明晰。而产权的明晰度与财产经营的力度是一种正比关系,产权明晰度越高,财产经营的力度就越大。反之,则小。如何弥补国有企业的这个不足,这就需要借助多元产权主体的合力。多元产权主体,对我国国有企业来说,主要是两种形式,绝大部分的企业是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少数有条件的企业是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多元产权主体为何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促进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这是因为:首先在于多元产权主体降低了单一全民所有的纯度,增加了企业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程度;其次多元产权主体体现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由于各产权主体利益的驱动,必然要求关心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在这样的经济关系下,即使全民这一产权主体原来对生产经营关心不够、积极性不高,现在也只能努力向上,乘多元产权主体前进。而利益的驱动,这正是市场经济所必然要求的。再次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必须要有以分配激励弥补“产权模糊”的强大功能。怎样激励经营者为企业的发展而拼搏向前?历来有两条途径:一条是靠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有迸发出来的利润追求,能做到“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另一条是靠有效分配的激励。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中的经营者不一定是本公司的所有者。在这种情况下,怎样使经营者以极大的热情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呢?现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靠的就是高薪和社会地位。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付极高的工资和奖金,促其为企业发展而卖命。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第一条途径显然不适用,只能采用第二条途径。第二条途径不仅来得需要,而且来得更为迫切。因为国有企业的产权是不可能做到象私有企业产权那样的明晰,对经营者来说,能调动积极性的只能是靠分配激励,以有效的分配激励来弥补产权模糊的不足。最后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必须要有一批不是资本人格化而胜似资本人格化的优秀企业家。俗语说:“事在人为”。企业的发展虽然原因颇多,条件和原因复杂,但最后却总离不开人的作用。私有制企业所以有活力,其最本质的一条是在于资本的人格化和人格化的资本。资本主义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就全靠资本家这个人格化的资本直接或间接地去完成的。我国国有企业的公有制性质,决定它无法做到资本人格化。资本难以人格化,能不能增强企业活力,促其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关键就在于我们能不能培养出一批不是资本人格化而胜似资本人格化的优秀企业家。他们不是企业所有者,却有着以办好企业为己任的强烈责任心;他们不是资产权益者,却有着一腔热血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如果有了这样一批企业家,即使没有资本人格化,也就同样能把企业办好。在改革中所涌现出来的佼佼者企业,大多属于此。(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结合的关键目前在中国实现公有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关键就在于进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创新,实现公有资产的具体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的创新。首先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指的是公有制成份与非公有制成份在企业内部相结合的经济形式。其基本特征在于它既不是一种纯粹的公有制经济,又不是一种纯粹的非公有制经济,而是一种公有制经济成份与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相融合的形式。因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有这种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股权的性质所决定。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实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方式。首先,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在竞争性行业中存在的主导方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有独资企业应当主要集中于国家为了公共消费和社会长远发展需要进行投资的领域,对大量的一般竞争性领域,公有制的存在必须要采取新的实现形式。这种新的形式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经济主体的产权关系是明晰的;(2)政企分开,经济主体具有经营决策和投资的自主权;(3)经济主体必须承担盈亏责任和市场竞争风险;(4)企业的资产能在产权市场上进行交易和流动。要达到这些基本要求,公有经济必须采取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形式。因此,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是未来企业组织形式的主体,是公有制经济赖以在一般性竞争领域中实现其主体地位的主导方式。其次,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的重要方式。这是因为:(1)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在混合股份制企业中,只要国有股占有51,甚至只要国有股处于实际控股地位,国家就可以对企业整体资本进行控制。以较少的公有资本支配管理大量的非公有资本,正是公有制经济实现其主体地位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具体方式。(2)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提高公有资本的整体质量。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结合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运行,不仅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而且提供了公有资本流动与重组的市场机制。其次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民营或民营经济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其内涵比较简单,即非国有国营。因此,在我们国家,一切非国有经济都是民营经济。甚至国有经济也可以采取民营的方法,即国有民营。民营经济的机制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它是市场经济中的生力军,是强国富民的基本依托。民营经济的优越性有以下四点:(1)产权关系清晰,并且产权的主要部分可以落实到人。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即交易主体多元化,产权边界清晰。(2)民营经济的动力机制特别强。企业搞得好与坏,同每个人的利益都直接关联。它绝对没有“大锅饭”、“铁饭碗”的问题,分配关系也比较灵活、多样。所以它能够调动各种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使大家各得其所。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经营者,都是全力以赴地投入,没明没夜地奔波。这是办好企业的基本条件。(3)它彻底面向市场,同市场融为一体。它的经营机制非常灵活,“适合就干,不适合就转”,市场需要什么就搞什么。所以它最关心市场信息,最重视市场的动向,决策也快。并且注意技术开发,创名牌、保名牌。(4)民营经济最具有创造力,有利于发挥人们的才干和特长。它没有论资排辈等的讲究,谁适合什么就干什么。它机构精干,最注意效率。正如有的企业家所说,民营经济使人干得顺心,得到锻炼。所以,中国的企业家队伍,很可能主要在民营经济中产生。它也有利于从农民中培养出一支新的产业大军。我认为民营经济是中国最具活力的部分。最后要稳健地发展股份经济。股份经济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组织形式,它是由大资本家或大企业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将分散的属于不同所有者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谋求利润,并实行按股分配的一种企业经营制度。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展股份制经济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融资机制,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条件,有利于改变企业与政府的从属关系,增强企业的自主性和自身活力,有利于促使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科学决策、加强管理提供了组织保障。(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结合的深层原因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必须通过市场经济,才能真正体现和实现不同经济主体的物质利益要求。尽管从总体上说,现实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不同的劳动者主体在根本利益方面是一致的,但由于作为公有制生产和经营单位的国有企业是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相互之间存在着由劳动差别形成的物质利益差别。怎样体现这种差别,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各自的物质利益要求,传统经济体制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起源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市场经济,正是以存在不同物质利益的主体或财产主体作为既定前提的,市场交换本质上是不同的利益主体实现各自物质利益的过程,并且市场经济自身的运行机制,为这一过程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市场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这同样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要求。然而,建国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生产力发展十分缓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这除了“左”的指导思想外,最根本的是由于没有找到一种能够有效地发挥社会生产力的经济形式。传统计划经济尽管在建国初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生产力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提高,这种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它所暴露出来的弊端有目共睹,如官僚主义严重、动力不足、经济结构僵化、短缺现象严重、劳动者积极性不高、经济效率低下等。因此,为了国民经济免遭崩溃的后果,就必须通过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解放生产力。纵观人类经济发展史,可以说,市场经济是更能有效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化生产发展的经济形式。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地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活力,就是因为它充分利用和发展了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巨大优势。市场经济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获得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不能不说是得益于市场取向的改革。改革过程中,市场取向的改革进行得顺利,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事实胜于雄辩。社会主义公有制要迅速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自身的本质要求,必须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舍此别无他途。公有制只有与市场经济结合,才能实现合理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从资源配置角度看,任何一个国家所具有的资源都是相对有限的,合理地配置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始终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永恒主题。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也莫不如此。在我国,生产力落后,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少,又面临着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任务,合理地配置资源显得尤为迫切,市场经济在配置资源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从信息机制来说,在现代经济中,要保证资源配置决策的正确,必须解决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等问题。在我们的时代同马克思的时代不同,生产和需求信息十分复杂、多变,计划是无法及时掌握和处理的。而市场通过价格信号能够在消费者中分配成千上万种产品,并反映消费者的偏好;也能够在生产者中分配大量的生产性投入。通过市场交易和相对价格的确定,每个经济活动的当事人都可以分享分散发生在整个经济、各个角落的供求信息,从而解决了社会化生产中信息广泛发生同集中处理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从激励机制方面看,采用行政资源配置方式困难更大。因为计划的制定、执行,难免受当事人自身利益的影响而发生偏离。在市场经济中,各种资源配置决策不是靠行政权利由上到下贯彻的,而是由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活动当事人根据市场信号(这个市场信号已经含有社会调节的因素),通过自己的计算自主做出并自愿地执行的决策,来达到局部利益同社会利益的协调。从创新机制看,市场比政府更灵活,更能适应不断改变的环境,自发地激励增长、创新和结构变革。共产党宣言说:“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这种不断变革就来自市场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要求。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不足,效益较差,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时至今日,这种状况仍没有改变。在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支柱,其活力大小,直接关系着公有制经济的巩固与发展,因此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要求。市场经济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不同经济主体形成强大的压力和动力,促使它们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可以说,只要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使企业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企业本身就会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细胞”,我国国有企业才能解决其长期以来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真正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也才能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是劳动者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这一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展示。传统封闭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助长了人们的保守性、狭隘性和惰性的蔓延,使人的个性展示不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都是独立的经济主体,相互之间不存在任何依附关系。市场经济作为平等经济,市场当事人在参与市场交易过程中,地位平等,机会平等,平等竞争;市场经济作为开放经济,要求突破各种人为的分割和封闭,促使人们不断的突破狭隘的界限,走向开放。可以说,市场经济是促使人的个性充分展示的催化剂,这与公有制的本质要求是一致的。 (五)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有机结合的检验标准首先使公有制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国有企业内,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在分配上又实行按劳取酬,因而能从本质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内,由于公有经济的自觉性、统一性和规模性,因而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规模效益。其次使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市场经济,通俗地说可称之谓“自愿”经济,因而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市场经济,又可称之谓“调节”经济,能对资源配置起调节作用;市场经济,也是开放经济,能形成全国、甚至全世界统一开放的市场,从而促进技术进步,促进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最后使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互补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之短,是缺乏竞争的压力,使有些企业和劳动者容易产生隋性,而市场经济之长,则是竞争面前优胜劣汰;市场经济之短,是自发性和盲目性,而公有经济之长则是整体性和自觉性。诸如此类,等等。它们两者一结合,就能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有机结合的途径(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形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如何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特别是作为公有制主要表现形成的国有企业如何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成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主要表现形式,则成为结合中的重要环节。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江泽民同志也指出:“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基本制度。没有企业在管理和市场经营方面的有效机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是建立不起来的,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最终也难以实现。”这就是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重要关键,没有这个结合,就不可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上,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是马克思及其以后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未曾涉及到的问题。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理论和基本路线指导下,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而上升到理论的重大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实现这一结合,是重大的科学创新。对于建立、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什么说现代企业制度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呢?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企业法人产权制度为主体,以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这种企业制度本身就蕴涵了国有大中型企业能够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内在机制。(二)国有企业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能够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表现为政企不分,政府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实际上是政府机制的附属物,政府机构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不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这样的生产条件下参与市场经济必然会在竞争中被淘汰。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出资者所有权、法人财产所有权、企业经营权相分离的产权制度,股东会是出资者所有权的行为主体,董事会是企业法人财产权的行为主体,经理层则是企业经营权的行为主体,出资者所有权再现为出资者拥有股权,以股东身份享有资产收益、选择管理者、参与重大决策以及转让股权等权利。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后,出资者只能以股东的权利影响企业行为,不能直接支配该企业财产中属于他自己的部分,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这就使出资者不可能操纵企业的经营活动,从而切断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直接联系。法人财产权则表现为企业依法享有法人财产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并对自己的经营活动负责。通过“资本金”制度和各种委托经营制度,使企业真正以市场主体身份行使权力,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这就形成了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相互制衡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这就将国有企业塑造为与市场经济体制内在要求相适应的微观经济主体。(三)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能够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中,产品主要由国家计划直接调拨,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经营机制。实行现代企业制度,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它的建立,为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奠定了制度的基础,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经营机制。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逐步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人能增能减、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机制。”在这里包括:决策机制,这是企业成为市场主体的基本要求,通过优胜劣汰,提高国有企业的营运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激励机制,这是企业的动力来源,一方面,对经理层收入激励,如试行年薪制、“期权制”,逐步将经营者推向市场,实现“经理资源”的市场化,使经营者能上能下,另一方面也要对企业职工实行多劳多得,把企业的经营效益与职工的收入直接联系起来;约束机制,这是企业生存及发展的保证,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把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结合起来,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等等;发展机制,这是企业充满活力的必要条件,特别是要建立企业创新体系,促进企业进步和产业升级,使国有企业从内在机制上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四)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灵活流动、优化配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国有资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灵活流动,优化配置。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国有企业,资产不能流动,不能根据市场需求和效益原则优化资源配置,致使国有资产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采用国有控股或参股的股份公司形式,从产权方面看出现了企业产权的分离,形成出资者所有权、法人财产权以及企业经营权、使用权、收益分配权等的分离,企业作为法人代表有权直接处理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不再受作为所有者代表国家或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或指挥,能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及时作出决策,从而提高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率。从价值形态方面看,在股份公司中,企业财产被分划为小额等分股份,股东根据所持股份对公司负有限责任,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经批准,股票上市,直接在资本市场上流动。可见,不管在产权方面,还是在价值形态方面,都提供一种极为灵活的机制,既便于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及时地独立进行决策,进行生产经营和资本营运,又便于产权在资本市场上流动,可以转让股权和经营权,有利于国有资产灵活流动,优化配置,这就使得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五)提高国有企业控制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建立现代制度,能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取公司制形式,而股份有限公司则是公司制的主要形式。股份制把个别资本聚集为社会资本,体现了资本社会化的要求。当代资本主义的跨国公司也大都采用股份制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独资经营的企业是极少数,大多数企业要实行股份制,通过国家控股、参股的形式来实现。国有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已经是社会化资本,它还可以通过吸收和组织更多的社会资本(非国有股),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促进生产力发展。例如,国家股在该公司占50%以上,即可有效控股,对该公司行使有效的控制权;即使低于50%,例如30%,但由于其他股份一般处于分散状态,国家股仍然可能取得有效的控制权。这说明,以股份公司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少量的国有资本可以控制和带动更大量的社会资本,放大国有资本的功能,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从而提高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有利于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由此可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