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台江县交迷电站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贵州省台江县交迷电站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贵州省台江县交迷电站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贵州省台江县交迷电站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贵州省台江县交迷电站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江县交迷电站项目建议书贵州省台江县交迷电站项目建议书贵州省台江县水利局勘查设计队二00六年九月工程名称:贵州省台江县交迷电站工程勘设阶段:项目建议书审 定:刘诗文审 查:李一中 杨通发 黄林校 核:杨开相 陈光廷 罗国堂编 写:潘年华 王劲松 罗文胜工程负责人:潘年华勘查设计单位:贵州省台江县水利局勘查设计队 目 录目 录3工 程 特 性 表8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121.1建设依据12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121.3建设任务132 建设条件142.1水文142.1.1流域概况142.1.2气象142.1.3水文基本情况152.1.4径流162.1.5洪水182.2地质条件202.2.1区域地质概况212.2.2地形地貌212.2.3区域地层岩性212.2.4区域地质构造222.2.5区域水文地质条件222.2.6坝址、厂址工程地质222.2.7天然建筑材料232.3地震233 建设规模243.1地区社会经济概况与电力发展要求243.1.1河流规划243.1.2 地区社会经济状况243.1.3 工程任务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53.2工程规模253.2.1水库规模253.2.2电站规模284 主要建筑物布置284.1 工程等级和标准284.2工程选址、选型及布置284.2.1工程选址284.2.2 大坝选型284.2.3 工程布置284.3 主要建筑物284.3.1 拦河坝设计284.3.2 拦河坝应力及稳定分析284.3.3 引水建筑物284.3.4 平水建筑物284.3.5 泄水陡槽284.3.6 压力管道284.3.7 发电厂房及升压站284.4 机电及金属结构284.4.1 电站基本参数284.4.2 机组选择284.4.3 机组附属设备284.4.4 其它附属设备及布置284.4.5 厂房布置284.4.6 电气284.4.7 金属结构285 工程施工285.1 施工条件285.1.1 对外交通285.1.2 工程布置及工程区自然条件285.1.3 施工建材、水、电供应285.1.4 天然建筑材料285.2 施工导流285.2.1 导流标准及导流方式285.2.2 导流建筑物的形式285.3 主体工程施工285.3.1 导流建筑物施工285.3.2 开挖工程施工285.3.3 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施工285.4 施工总布置285.5 施工总进度286 淹没、占地处理286.1 淹没、占地处理范围及主要实物指标286.1.1 淹没处理设计标准及征用范围286.1.2 工程占地286.1.3 水库淹没调查286.2 移民安置、专项迁建287 环境影响287.1 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现状287.1.1 自然环境现状287.1.2 社会环境现状287.2 工程对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影响预测287.2.1 工程对自然环境影响预测287.2.2 工程对社会环境影响预测287.3 工程减免环境影响的措施287.3.1 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目标287.3.2 工程建设采取的环保措施287.4 综合评价及结论288 水土保持288.1 建设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288.2 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288.3 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预测结果288.4 水土流失防治初选方案289 工程管理289.1 管理机构设置289.2 工程管理289.3 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289.3.1 管理范围289.3.2 保护范围289.4 工程管理经费筹集2810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2810.1 投资概算2810.1.1 编制原则和依据2810.1.2 投资主要指标2811 经济评价2811.1 工程概况及筹资方案2811.2 经济评价依据及原则2811.2.1 经济评价依据2811.2.2计算原则2811.3 国民经济评价2811.3.1 国民经济评价影子投资额2811.3.2 国民经济评价指标2811.4 财务评价2810.4.1企业财务效益测算2810.4.2 财务评价计算2811.5 敏感性分析2811.6 综合评价2812 结论与建议28工 程 特 性 表序 号 及 名 称单 位数 量 备 注一、水 文 1、流域面积 全 流 域 Km2283坝址以上 Km21722、利用水文系列年限年463、多年平均径流量亿m31.034、代表性流量 多年平均流量 m3/s3.28实测最大流量 m3/s枯水流量 m3/s0.8设计洪水流量 m3/s234.5020年(调节后)校核洪水流量 m3/s314.5010年(调节后)施工导流流量 m3/s4010年(枯水期)5、泥 沙多年平均含沙量Kg/m30.344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 万T0.13实测最大含沙量 Kg/m30.014多年平均推移质输沙量 万T0.02输砂模数Kg/km27500二、水 库1、水库水位坝顶高程m699.50校核洪水位m699.85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m699.2520年一遇正常蓄水位m699.00溢流堰顶高程m697.002、正常高水位相应水库水位m699.003、回水长度m5004、水库库容总库容万m32.0滞洪库容兴利库容1.7死库容万m30.36、调节特性无三、下泄流量及相应下游水位1、设计洪水时最大下泄量(大坝)214.50相应下游水位698.75工 程 特 性 表序 号 及 名 称单 位数 量备 注2、校核洪水时最大下泄量m3314.5相应下游水位m699.353、保证流量1四、工程效益指标装机容量kw2250保证出力kw168年平均出力256.8多年平均发电量万Kw.h225年利用小时数h4500五、主要建筑物及设备1、挡水建筑物型 式浆砌石重力坝地震基本烈度/设防烈度度6坝顶高程m700.00非溢流坝段最大坝高m4.5坝顶长度m40溢流型式m坝顶溢流设计引用流量m3/s3.0压力管道长度m352、厂 房型 式地面式主厂房尺寸(长宽)m16.688厂房地面高程m678.003、主要机电设备水轮机、水轮机型号HL240-WJ-71台 数台2额定出力Kw250额定转速r/min600设计水头M21设计流量M3/s1.5发电机、发电机型号SFW250-12/1430台 数台2额定容量KW250额定电压KV0.4额定功率因素0.8 工 程 特 性 表序 号 及 名 称单 位数 量备 注额定转速R/min6004、主变压器型号S9-630/10容 量KVA6305、输电线路电 压KV10回路数回1输电距离KM500六、施 工1、主体工程数量土方开挖M38235石方开挖M34925浆砌块石M3414砼及钢筋砼M33320.82、主要建筑材料木 材M360水 泥T620钢 筋T30总工日万工日10.5高峰人数人3003、总工期年1.0七、经济指标1、总投资万元238.00建筑工程万元131.05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万元48.80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万元28.0临时工程万元7.0其他费用万元12.89基本预备费万元4.26淹没补偿费万元62、主要经济指标单位千瓦投资元4760单位售电成本元/KW.h0.05经济内部收益率%14.95财务内部收益率%12.4上网电价元/KW.h0.215投资偿还年限年6.8含折旧费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1.1建设依据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中部,地处苗岭山麓的清水江河畔,地理位置为东经1080610830与北纬262426 53之间。台江县东南与剑河县交界,西南与凯里市、雷山县接壤,北面与黄平、施秉两县比邻。全县南北长50.4公里,东西宽36.7公里,国土面积为1206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据2002年统计资料,全县总人口16.37万人,其中居民人口1.55万人,农业人口14.8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5.8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6.6%。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9470万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135元;地方财政收入1465万元,支出5200万元;农民人均耕地面积0.72亩,粮食总产量49970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241.59元。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之一。交迷电站位于台江县境内,台江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多年平均气温15.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5.4,极端最高气温为37.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4.7,极端最低气温为-10.3。年平均日照时数1237.5小时,平均相对湿度81%,根据台江气象站1959-2002年共44年实测气象资料统计进行分析,多年平均降水1129.8mm,年内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从4月上旬开始到9月下旬结束,其降水占全年的73.7%。总的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项目地处云贵高原东缘,为苗岭、梵净山系余脉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总的地势结构是由西南向北东方向逐渐倾斜降低,即西南面高,北东面低,呈倒三角形。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几十年以来,在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县人民的努力和水利职工的艰苦创业,台江县的电力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台江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县办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用电负荷在逐年的加大,全县的自供电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及生活用电的要求,近年来,台江县的电力建设步伐虽然发展得比较快,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以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我县的缺电现象日趋突出,电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台江县工业、农业、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台江县交迷电站是台江县拟建的一座农村小水电站之一,是符合国家提创的环保型、清洁型工业的开发建设项目,该电站的建成,将补充台江县现有的供电能力,可使当地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提高全县的自我供电能力和发电水平,为当地发展以电代柴、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的需要,将更好的为全县的经济建设服务。综上所述,开发建设台江县交迷电站项目,无任是在促进台江县的经济建设还是对当地社会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1.3建设任务(1)、交迷水电站的任务是拦水发电,解决当地人民群众生活及生产不断发展所需的电力需要,为当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以电代柴的有效措施,发电上国家电网补充大电网的缺电现象。(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发展壮大台江县的小水电事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2 建设条件2.1水文2.1.1流域概况交迷电站位于巫迷河中上游河段, 巫迷河位于台江县的西南部,为台江县的一条过境河流,是清水江流域一级支流,巫迷河发源于雷公山东坡,从体台江县境内的西部流经交迷、南宫后经展阶村流入剑河县境,沿途有交包河、交迷河、巫西河、巫忙河、南宫河和交宫河之水注入,流域面积283平方公里,主干河长126公里,其中境内河段长31.7公里。 台江县位于云贵高原东缘,为苗岭、梵净山系余脉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处江南古陆东北沿、扬子江台地东南部,在燕山期形成的三穗、镇远大背斜的西南边缘。由于受再次造山运动的影响,地质构造比较复杂,断层发育折皱,主要有施洞、革东两条大断层,为东北走向,总的地势结构是由西南向北东方向逐渐倾斜降低,即西南面高,北东面低,呈倒三角形。出露的岩层主要有第四系(Q)、下寒武系(E1)、上震旦系(Zb)、下震旦系(Za)、上板溪群。区域地貌为侵蚀构造和侵蚀堆积两种地貌类型,土壤属黔东黄红壤、黄壤区,主要类型有黄棕壤、黄壤、红壤和水稻土;植被属贵州高原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地带,主要发育山地常绿拷林、杉木林及常绿落叶混交林。2.1.2气象交迷电站位于台江县境内交迷村,台江县属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暖夏凉。根据台江气象站1959-2002年共44年实测气象资料统计进行分析,多年平均降水1129.8mm,年内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从4月上旬开始到9月下旬结束,其降水占全年的73.7%。多年平均气温15.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5.4,极端最高气温为37.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4.7,极端最低气温为-10.3。年平均日照时数1237.5小时,日照百分率28%,以夏季为多,冬季为少,平均相对湿度81%,年平均雾日数为46.9天,大风日数为3.4天,冰雪日数为0.3天,雷暴日数 为37.9天,降雪日数为9.6天,积雪日数4.0天,年平均无霜期为286天,年平均风速为1.1 m/s,实侧最大风速为14 m/s (1971年3月13日),全年以SE风速最多,夏季盛行SE风,冬季盛行NE风,全年静风频率为44%。2.1.3水文基本情况台江县境内有一个台江气象站、男刀雨量站和排羊雨量站;台江气象站该站设在县城烈士陵园右侧,地理位置东经10818北纬2641,建于1952年,隶属于台江县气象局,为国家基本气象网站,现为自记雨量计观测,具有1952年至今的观测资料,观测的项目主要有气温、降水、暴雨、蒸发、风等气象资料,观测精度较高,且均由省气候资料中心整编,资料可靠,年限较长,满足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与设计要求,作为本次电站设计的气象资料,也是推求设计洪水的依据。 台江县境内无水文站,邻近流域(距设计流域最近)巴拉河有一个南花水文站(1992年以后改为水位站),该站地处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地理位置东经10815北纬2632,该站于1958年设立,1958-1962年隶属贵州省农林厅水利局;1962年-1964年属省水电厅设计院;1964年-1970年属水电部贵州省水文总站,1970年-1984年属黔东南州水利局,1984年至今属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原水文总站)。该站控制集雨面积为466km2,省水文局复核后为463 km2,相差不大,本次采用为463 km2,南花水位站所在河流巴拉河与本工程所在河流巫迷河同发源于雷公山脉,同处于雷公山的降雨径流高植区,气象条件及下垫面条件相似,虽然面积相差较大,但该站资料系列长,代表性较好,资料可靠,是本次设计的的主要气象参证站。2.1.4径流(1)、径流计算巫迷河属山区雨源性河流,洪水由流域内的暴雨形成,而造成流域内暴雨天气现象主要是冷锋低槽和两高切变, 造成特大暴雨天气主要是受冷锋低槽的影响,其暴雨特性为强度大、历时短,区内山坡陡、土层薄、坡面汇流流速快,洪水主要集中在1-2天,洪水过程多呈现单峰,高峰较少,洪水主要发生于4-9月,为汛期,枯水期为10-次年3月。巫迷河流域内无实侧径流资料,本次采用邻近流域南花水位站的实侧径流资料, 因两条河流同发源于雷公山脉,气象条件及下垫面条件相似,因此交迷水电站 设计径流以南花水位站的径流资料用面积比进行推求,并用两站所在河流的降雨量比值进行修正,两条河流面积比系数为0.371,降雨量修正系数为1.0,则径流换算系数为0.371,由此推算交迷电站坝址处历年径流过程成果见表2-1和表2-2。表2-2 交迷电站坝址径流成果表统计参数相应频率设计流量(m3/s)均值CVCS/CV15%25%50%85%90%95%3.240.222.05.004.583.262.902.702.4376交迷水电站历年逐月平均流量表(m3/s)序号年份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年值49103频率119780.90 11.37 16.14 21.48 14.70 7.29 0.92 0.40 0.27 0.34 0.52 0.64 6.25 11.98 0.52 0.03 219695.03 12.52 6.15 27.68 2.54 2.69 0.88 0.54 1.63 0.72 0.78 7.64 5.73 9.43 2.03 0.06 319767.12 9.88 19.99 7.35 4.27 2.18 8.79 4.01 0.86 0.65 0.49 0.52 5.51 8.46 2.55 0.09 419676.60 5.32 19.01 17.29 4.96 1.85 0.90 1.87 1.11 1.05 0.69 1.22 5.16 9.17 1.14 0.12 519814.83 3.85 16.25 1.85 4.66 7.93 3.30 4.66 2.85 1.76 2.75 3.25 4.83 6.56 3.09 0.15 619681.14 4.70 13.21 15.45 11.95 2.66 1.33 2.24 0.75 0.66 1.35 1.93 4.78 8.18 1.38 0.18 719724.18 11.54 9.71 7.64 7.70 8.16 1.38 1.33 0.64 0.69 0.97 0.71 4.55 8.15 0.95 0.21 819645.35 8.21 8.50 5.97 9.42 0.91 7.01 3.69 2.10 1.03 1.18 0.83 4.52 6.39 2.64 0.24 919792.58 10.62 7.93 11.31 8.84 1.36 2.07 1.65 1.95 1.17 1.45 1.46 4.37 7.11 1.62 0.27 10196310.97 6.78 4.66 5.80 10.28 2.74 2.31 1.63 0.95 0.94 1.15 2.88 4.26 6.87 1.64 0.30 1119715.71 11.26 6.15 1.13 0.60 5.35 7.58 5.61 2.03 2.18 2.25 1.29 4.26 5.03 3.49 0.33 1219894.04 6.43 12.12 5.45 1.51 3.62 4.24 2.42 1.07 2.18 3.33 4.31 4.23 5.53 2.92 0.36 1319903.17 4.24 11.95 8.90 5.61 1.30 1.22 1.55 1.28 2.69 3.95 3.09 4.08 5.86 2.30 0.39 1419662.34 11.08 7.87 2.65 8.67 4.08 1.69 3.33 2.14 1.50 1.29 1.97 4.05 6.12 1.99 0.42 1519758.33 8.79 13.61 3.92 3.98 1.03 1.62 3.46 1.13 0.59 0.98 0.98 4.03 6.61 1.46 0.45 1619703.23 8.44 16.94 3.98 8.16 1.83 1.01 0.65 0.47 0.52 0.70 2.17 4.01 7.10 0.92 0.48 1719739.02 4.86 10.51 14.13 2.99 0.93 1.02 0.41 0.38 0.42 0.67 0.71 3.84 7.07 0.60 0.52 18196113.73 4.18 4.31 1.95 4.86 1.64 4.37 7.47 1.45 0.60 0.58 0.68 3.82 5.11 2.53 0.55 1919872.77 3.08 7.01 3.08 11.31 12.69 1.26 0.60 0.44 0.43 0.74 1.52 3.74 6.66 0.83 0.58 2019843.49 11.72 10.45 8.79 1.51 2.45 0.56 1.09 0.63 0.48 0.59 1.40 3.60 6.40 0.79 0.61 2119654.04 9.99 7.06 15.45 0.85 0.33 1.77 0.72 0.51 0.47 0.78 1.01 3.58 6.29 0.88 0.64 2219833.10 10.45 9.82 1.83 3.19 2.64 5.38 0.64 0.82 0.61 2.04 2.26 3.56 5.17 1.96 0.67 2319861.85 1.71 14.53 8.73 1.32 1.11 5.35 3.30 0.76 0.59 1.46 1.64 3.53 4.87 2.18 0.70 2419806.95 8.56 5.25 1.62 1.98 1.86 1.71 5.19 1.02 0.59 4.93 1.26 3.41 4.37 2.45 0.73 2519823.92 8.21 13.21 3.85 3.55 1.71 1.68 1.14 0.51 0.56 0.91 1.13 3.37 5.74 0.99 0.76 2619772.37 12.00 7.29 1.29 1.05 1.97 2.61 6.15 1.69 1.02 1.28 0.72 3.29 4.33 2.25 0.79 2719747.64 16.65 3.39 2.34 1.64 1.40 0.54 0.99 0.49 0.40 0.48 1.02 3.08 5.51 0.66 0.82 2819592.96 10.45 8.90 3.39 1.36 1.48 0.64 1.40 1.45 0.84 0.93 1.21 2.92 4.76 1.08 0.85 2919621.07 5.35 1.75 5.92 2.62 0.54 0.63 4.31 3.88 1.48 1.92 3.62 2.76 2.87 2.64 0.88 3019881.69 2.23 8.56 3.85 0.85 2.68 1.01 1.36 0.95 1.35 3.88 4.63 2.75 3.31 2.20 0.91 3119602.70 5.28 4.50 7.75 2.13 0.72 0.62 0.95 0.65 0.48 0.94 1.77 2.38 3.85 0.90 0.94 3219852.35 2.44 6.37 6.89 1.53 0.82 1.53 0.79 0.37 0.68 0.38 0.33 2.04 3.40 0.68 0.97 2.1.5洪水2.1.5.1暴雨洪水特性巫迷河流域地处黔东南多暴雨区,雷公山高值暴雨区而造成流域内暴雨天气现象主要是冷锋低槽和两高切变, 造成特大暴雨天气主要是受冷锋低槽的影响,其暴雨特性为强度大、历时短。具台江气象站历年实测的暴雨资料统计,年最大一日降雨均值为70.0mm,处于雷公山的雷山气象站(邻域,位于暴雨中心区)年最大一日一日降雨量均值达101.0mm,台江气象站实测最大一日降雨出现在1970年7月12日,雨量为185.7mm,最大一小时降雨量62.0mm(1964.6.24),最大6小时降雨量124.0mm(1970.7.12),流域暴雨一般出现在5-10月,特别以6-7月出现的机率最大,每场暴雨多在24小时内完成,而且12小时内雨量占降雨的60-80%,降雨强度大。摆洞河属山区雨源性河流,洪水由流域内的暴雨形成,而造成流域内暴雨天气现象主要是冷锋低槽和两高切变, 造成特大暴雨天气主要是受冷锋低槽的影响,其暴雨特性为强度大、历时短,区内山坡陡、土层薄、坡面汇流流速快,洪水主要集中在1-2天,洪水过程多呈现单峰,高峰较少,洪水主要发生于5-9月,5-6月发生洪水的次数最多,具有明显的山区洪水特点。2.1.5.2 设计洪水 本次设计采用由暴雨推求洪水的方法即“雨洪法“进行计算,同时引入邻近流域南花水文站洪峰流量资料,用面积比拟法移用到设计站,以“流量频率法”计算断面洪水以检验“雨洪法”计算成果的合理性。“雨洪法”推求设计洪水1、设计暴雨为使设计暴雨推求值更加可靠,符合地区暴雨特性,本次分析推求设计暴雨时引入邻域雷山气象站、南花水文站及流域内的台江气象站及南刀雨量站的暴雨资料进行分析,资料年限从各站起始年限至2002年止,各站最大一日降雨量统计参数见下表2-4。表2-4 各参证站年最大一日降雨量统计参数表站名计算参数适线参数均值(mm)CV均值(mm)CVCS台江气象站69.20.31700.543.5雷山气象站101.00.511030.63.5南刀雨量站73.60.35南花水文站84.60.52900.563.5参考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和贵州省短历时暴雨统计参数等值线图集中有关等值线图,采用按流域中心24小时暴雨均值80.0 mm,CV=0.45,CS=3.5 CV,进行P型线适线推求设计暴雨值,计算成果见表2-5表2-5 巫迷河流域设计暴雨成果计算表频率P=(%)0.20.330.5123.3351020重现期(年)500300200100503020105H24p(mm)251.2235.2223.2201.6180167.2150.4128104.82、洪水设计参数有关河流参数从1/50000地形图上量取,坝址以上流域特征参数如表2-6表2-6 水库坝址以上流域特征参数表流域河流几何特征流域特性产流区汇流区汇流系数r流域面积F(km2)河长L(km)河道比降J(%)流域形状系数f流域几何特征值地貌岩溶植被坝址以上172360.90.06770.2山区非好0.0533、计算方法采用贵州省暴雨洪水计算实用手册(修订本、小流域部分)洪峰的计算公式:当25km2F300km2,$30时:Qp=0.3570.922f0.125J0.082F0.834CH24p1.23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见表2-5,洪水过程线按“手册”概化过程线推求,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见表2-7表2-7 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设计断面项 目重 现 期 (年)500300200100503020105坝址洪峰流量(m3/s)532.45484.7447.4365.2314.5268.5234.5179.4130.5洪水总量(104m3)300227652578225619341694150211729202.2 地质本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是在选定的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对水库、坝址、前池、隧洞、厂址主要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勘察研究,为选定坝址、厂址,基本坝型和建筑物布置进行论证,主要任务是:1、了解和调查区域地质构造情况,对工程地区的区域构造稳定作出评价;2、进行库区地质调查,论证水库的建库条件,对影响方案选择的工程地质问题及环境地质问题作出评价;3、查明坝址区、厂区等工程地质条件,对影响选定坝址、厂址、基本坝型和枢纽布置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出评价;4、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勘察;2.2.1区域地质概况2.2. 1.1地形地貌台江县位于云贵高原东部,为苗岭梵净山余脉向湘西丘陵过渡斜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西南向东北、东南顷斜,地貌为侵蚀峡谷,溶蚀盆地,沟谷地貌,工程区处于台江盆地河流两旁河漫滩,区内出露地层有元古代板溪群,下古生代大震旦系,寒武系,上古生界的二叠系,中生界的白垩系及新生界的第四系等,岩性以板岩、灰岩、砂岩为主,其次为白云岩、页岩,第四系覆盖层为残坡积粘土,冲击砂砾卵石,腐植土等组成,与工程关系密切的为板溪群、二迭系、第四系的板岩、灰岩、砂砾石等。2.2.2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形地貌严格受地质条件的控制,地壳不断上升,河流不断下切,造就成该区地势相对高差大,山提雄厚,重峦叠嶂,为中山或中低山侵蚀地貌,最高山海拔600m,一般海拔450m,河流海拔360m,相对高差200-300m以上。2.2.3区域地层岩性由于多次构造运动使本区褶皱隆起或整体抬升,屡遭剥蚀,因而许多地层缺失,古老基底大面积裸露。工程区一带出露的基底构造地层为属雪峰构造阶段大陆边缘复理石组合的下江群清水江组和平略组地层,及零星分布覆于下江群地层上的二叠系栖霞组地层,第四系坡积堆积及冲洪积堆积。由新至老叙述出露地层如下:第四系(Q):主要为残坡积堆积(dLQeLQ),主要分布于两岸山坡,厚08m;冲洪积堆积(aLQpLQ),主要分布于河床及两岸漫滩,量少,厚0.53.0m。二叠系下统栖霞组(P1q):岩性主要为灰黑色中厚层含炭泥质灰岩间夹黑色页岩及少量燧石灰岩组成。该组地层零星分布,超覆于下江群地层上,厚度为5070m。下江群平略组(Pt3p):岩性主要为浅灰、灰及灰绿色绢云母板岩及粉砂质板岩,夹少量凝灰质板岩及变余砂岩等,呈厚层至巨厚层状。该组地层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厚度2000m左右。下江群清水江组(Pt3q):岩性主要为浅灰至灰绿色变余凝灰岩、变余沉凝灰岩、变余砂岩、变余粉砂岩及板岩,呈厚层至巨厚层状,以具较多的凝灰质岩石为特色,厚度大于2000m。2.2.4区域地质构造 工程区位于贵州华南褶皱带新寨白枝山背斜北西翼,排扎断裂NW侧,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较好,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场区地震动峰值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相应地震基本烈度6度。2.2.5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区一带地下水赋存形式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少量松散层中孔隙水,类型主要为潜水、上层滞水及毛细水,地下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运移于下江群浅变质岩系的全强风化带裂隙中,地下水枯季径流模数小于3升/(秒平方公里);松散层的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坡脚和冲沟口或堆积在河滩等处的松散层中。区内断层构造透水性基本上较弱,属阻水构造。河谷两岸多见地下水露头(下降泉),流量多为0.10.3升/秒,高于河床十几米以上,地表水、地下水分水岭皆较高。2.2.6坝址、厂址工程地质坝址、厂址岩性为条带状砂质板岩,坝址左岸第四系覆盖层普遍较薄,右岸覆盖较厚,一般在12m,河床有基岩出露,覆盖厚度也仅在1m以内。区内的条带状砂质板岩横向河谷,倾向上游,无断层切割,基岩风化不强烈,风化深度0.5-1m,河谷两岸对称且狭窄,岸坡陡峭,呈U型河谷,推荐拱坝或重力坝的布置方案。2.2.7天然建筑材料交迷电站距离台江现成约50公里,工程区及公路沿线均可见新鲜基岩露有开采价值,故天然建材料场就于工程区附近,地层岩性为寒武系牛蹄塘组薄层夹中厚层细粒石灰岩,节理密度2-3条/m,岩石抗压强度80Mpa,该料场为台江县城常年开采砂石料场,基岩裸露,有用层厚度,分布范围清楚,开采条件较好,交通方便,运距5-10km,总储量大于5万m3,其中块石料1万m3,砂料4万m3,质量及储量均可满足工程要求。2.3地震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普特征周期为0.35S。相当于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小于度。区域内大断层、大褶皱发育较少,且未见活动断裂发育,库坝建成后,不会诱发水库地震。3 建设规模3.1地区社会经济概况与电力发展要求3.1.1河流规划巫迷河属元江水系,发源于雷公山东坡,从台江县境内的西部流经交迷、南宫后经展阶村流入剑河县境,沿途有交包河、交迷河、巫西河、巫忙河、南宫河和交宫河之水注入,主干河长126公里,其中境内河段长31.7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83平方公里,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72平方公里。本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21303千瓦,水资源极其丰富,该河流已完成相应得河流规划工作,河流规划仅有2座电站,均在交迷电站的下游,交迷电站位于该河流的交迷至交迷之间的河段上,由于本电站所在河段的河床比降较缓,可利用水头较小,装机规模不大,所以在规划当中并未被列入。3.1.2 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台江县位于贵州省黔东南中部,全县南北长50.4公里,东西宽36.7公里,国土面积为1206平方公里,辖9个乡镇。据2002年统计资料,全县总人口16.37万人,其中居民人口1.55万人,农业人口14.82万人;少数民族人口15.8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6.6%。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947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3816万元,占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71%,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农业县。工业主要有食品加工、酿酒、小农机加工和木材加工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135元;地方财政收入1465万元,支出5200万元;农民人均耕地面积0.72亩,粮食总产量49970吨;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241.59元,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县。经过县境内的河流主要有四条,清水江为最大的一条,其余均为支流,境内水资源总量为7.51亿立方米,税利资源开发总量为60MW,现有水电站35座,总装机容量为2.059MW,水力资源主要集中于干流清水江和支流翁你河、巴拉河及巫迷河上。台江县目前自身发电量尚不能满足台江县的电力要求,需从国家电网下电进行补充,交迷电站的建成发电,每年可向台江地方电网供电300万度以上,富于电量可向国家电网输送。3.1.3 工程任务和工程建设的必要性交迷水电站的任务是拦水发电,解决当地人民群众生活及生产不断发展所需的电力需要,为当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以电代柴的有效措施,发电上国家电网补充大电网的缺电现象。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以及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我县的缺电现象日趋突出,电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台江县工业、农业、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台江县交迷电站是台江县拟建的一座农村小水电站之一,是符合国家提创的环保型、清洁型工业的开发建设项目,该电站的建成,将补充台江县现有的供电能力,可使当地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提高全县的自我供电能力和发电水平,为当地发展以电代柴、满足当地人民群众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的需要,将更好的为全县的经济建设服务。综上所述,开发建设台江县交迷电站项目,无任是在促进台江县的经济建设还是对当地社会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3.2工程规模3.2.1水库规模本电站的开发方式为河床引水式,主要利用渠道引水获得发电水头,在主河道选定坝址处设置一座引水坝,考虑上游的农田淹没、公路等因素的影响,在坝上设置2米高的自动翻板闸门,用于雍水发电,基本上没有改变原河道的流态,形成的水库库容小于5万立方,形成的水面面积小于1万平方米,工程规模相对较小。3.2.1.2 特征水位1、正常蓄水位确定正常蓄水位的原则主要是:、按水库淹没损失小且能获得较大水头的原则;、正常蓄水位和设计洪水位均不能淹没农田的原则。该河段坝址以上农田分布高程700705 m,坝址处的河床高程为696.50 m,而10年一遇河道天然水面线高程699.50m,说明在不设挡水坝条件下,两岸农田在5年一遇洪水没有被淹,设计中正常蓄水位采用699.00 m高程,即正常水位按不淹没农田的标准确定,充分体现土地资源得到保护,水力资源得到利用。2、死水位根据对正常蓄水位选择的分析,死水位选择主要按满足水库泥沙淤积量和根据SD303水电站进水口设计规范结合本工程情况,满足发电所需要的最低水头。经计算分析:死水位为697.00 m,相应死库容为0.1万 m3。3.2.1.3水库洪水调节和防洪特征水位选择1、防洪标准的确定 根据DL51802003水电枢组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和防洪标准(GB5020194)的有关规定,水库总库容小于100万m3,属小(2)型水库,工程等级五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5等5级,厂房属5级。按规定,选取20年一遇洪水为大坝设计洪水(设计洪水流量QP=5%=234.5 m3/s),50年一遇洪水为大坝校洪水(校核洪水流量QP=2%=314.5 m3/s);选取30年一遇洪水为厂房设计洪水(设计洪水流量QP=3.33%=268.5 m3/s),50年一遇洪水为厂房校核洪水(校核洪水流量QP=2%=314.5 m3/s)。2、洪水调节计算由于该工程水库库容规模小,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小于10万m3,没有调节作用,对天然流态影响很小,不考虑水库调节,按来多少泄多少考虑。对泄洪建筑物孔口尺寸的比较主要结合投资与水库淹没损失和排砂等因素,拟定二个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方案一:坝顶自由溢流方式,由于电站工程所在河床坡降较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