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台收录系统新建项目技术方案.doc_第1页
某台收录系统新建项目技术方案.doc_第2页
某台收录系统新建项目技术方案.doc_第3页
某台收录系统新建项目技术方案.doc_第4页
某台收录系统新建项目技术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广播电视中心收录网系统技术方案福建广播电视中心收录网系统2009-2010 北京格非视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技 术 方 案北京格非视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院盈创动力A座六层邮编:100085电话/传真58858189 E-mail: 目 录1系统建设综述11.1系统建设目标描述11.1.1丰富多样的信号、数据采集11.1.2安全、规范的收录核心系统及录流程11.1.3建立资源共享和快速发布平台11.1.4实用、灵活的技术服务模式21.2格非TS流收录系统优势21.3系统设计原则31.3.1安全性31.3.2可靠性31.3.3易用性41.3.4互联互通41.4系统建设规模分析41.4.1应用服务器部分41.4.2网络部分51.4.3存储部分71.4.4流媒体实时发布部分91.5系统建设遵循的标准91.6系统环境要求112系统方案综述122.1系统构成122.1.1系统架构122.1.2业务模型132.1.3系统业务流程142.2系统关键技术162.2.1基于UDP的TS Over IP流转化162.2.224小时不间断的资源收录162.2.3根据EPG信息实现资源收录快速检索172.2.4先进视音频自动同步技术保证声画同步172.2.5基于任务的自动收录和发布172.2.6文件自动分割的分段存储和传输182.2.7关键节目多重任务备份182.2.8动态任务自动切换与备份182.2.9收录文件完整性保护和内容合法性检查192.2.10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共享平台搭建202.2.11流媒体直播发布212.2.12基于SNMP的设备监控和流程监控系统222.2.13合理划分网络架构222.2.14安全可靠的存储架构232.2.15集中用户认证管理和资源权限分配232.2.16码流实时显示、分析和网络状态的监测预警233互联互通的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253.1资源收集253.1.1FTP收录253.1.2TS信号收录263.2资源发布263.2.1文件化推送各生产网263.2.2页面下载264信号收录子系统274.1TS Over IP信号转化274.1.1信号转化示意图274.1.2设备配置清单284.1.3信号转化技术特点284.1.4重点设备介绍294.2TS收录304.2.1TS收录构成304.2.2设备数量配置方案444.2.3TS流收录技术特点454.3FTP收录464.3.1严格的用户认证体系和权限策略464.3.2直观的资源展现与查询464.3.3功能技术特点474.3.4设备数量配置方案474.4GPS同步时钟校时系统485发布子系统485.1异构平台发布485.1.1两种迁移策略495.1.2功能特点505.1.3主动推送迁移控制软件515.1.4发布服务器配置535.2流媒体直播发布535.2.1直播架构及流程描述535.2.2发布服务器配置545.3电台发布556存储子系统556.1存储系统构成556.2存储系统的安全566.2.1物理组成架构安全566.2.2媒体数据安全586.3存储管理系统586.3.1主备存储体智能镜像同步设置586.3.2支持异构平台596.3.3提高存储体读写性能606.4磁盘阵列616.4.1性能超群616.4.2强大的存储管理功能616.4.3灵活配置626.4.4平台独立626.4.5无单点故障626.4.6存储整合626.4.7技术规格636.5光纤交换机65技术规格657码流显示、监测子系统667.1码流显示、监测系统构成677.2IP多画面显示服务器677.3IP监测服务器688系统安全子系统708.1网络安全708.1.1物理网闸728.1.2硬件防火墙738.2数据安全768.2.1数据库硬件配置778.2.2数据库软件选型778.2.3数据库维护计划898.2.4存储备份和恢复898.2.5收录数据的安全898.3全程质量监控908.3.1监控系统概述908.3.2设备监控908.3.3流程监控928.3.4故障告警事件处理939系统管理子系统939.1系统设置949.2用户管理949.3素材管理949.4码流监测、网络的监测和分析959.5系统监控9510综述95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院盈创动力A座603电话/传真58858189 P 97 / 1031 系统建设综述1.1 系统建设目标描述根据福建电视台的业务发展要求,在福建广播电视台新大楼建设中以广电总局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为指导建设大型的全台网络,包括联通新闻制作,综合节目制作,卫星收录,办公网络,播出网络等各个子系统。以促进集团节目生产为根本落脚,新大楼将建设一个统一的收录平台,能够进行卫星电视收录,有线电视收录,FTP回传的收录和SDI信号的收录,以满足集团未来5年甚至更长的电视收录业务发展需求。1.1.1 丰富多样的信号、数据采集 应对来自光缆、卫星、IP等多种手段,接收卫星频点70个,有线电视频点10个,外来调度5个SDI信号,采用千兆网络架构,TS over IP流收录方案。减少信号的转换环节,增强安全性,保证原始画面质量。1.1.2 安全、规范的收录核心系统及录流程通过B/S和C/S相结合的约传模式,实现约传工作的灵活性和快捷性,并实现高自动化的收录流程。重点通道采用约传单收录模式,另一部分是采用高低码率24小时连续不间断同时收录,通过流媒体发布可以实时看到当前资源收录内容,通过WEB可以查询资源收录内容,满足各子网、办公网、在外记者站点实时查看素材的需求。充分体现网络安全、存储安全、设备安全等方面的安全设计理念,保证收录核心业务的安全和稳定。1.1.3 建立资源共享和快速发布平台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是对传统信号收录的补充,主要是针对单机站点、网络系统、办公网终端、远程具有权限用户,收集包括地方台、远程记者站等素材,提供统一的资源查询和管理平台,多种资源,统一关联展现,方便用户提交下载申请后,快速化FTP推送。利用网络化优势,实现收录采集资料源的全台共享,提供网上约传和查询手段,利用高效的迁移对接传输设备实现资料的快速传输发布,提高生产制播效率。1.1.4 实用、灵活的技术服务模式引入主动收录、收录场记等收录新理念,方便集团内用户查询、编辑、挑选素材,并可以在办公网内实现素材低码浏览、收录约传、打点下载等服务。1.2 格非TS流收录系统优势格非公司自成立10多年来一贯秉承 “站在技术前列, 提供卓越产品”的理念,不断研发出适合广大客户的产品;字幕板卡占市场的80%左右,大型播出系统已有400多个用户,2000多个频道,多次获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创新奖。格非公司立足自身的技术实力,同时跟踪国内外的最新技术发展, 2007年,格非公司设计完成了 Smart系列产品:Magi-SmartMe数字多画面集中监测平台、Magi-SmartView数字智能多画面显示平台、Magi-SmartIn智能数字收录平台、Magi-SmartGate智能数字网关等等一系列产品,为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全解决方案。该系列产品顺利通过国家广电总局鉴定,取得了有线前端入网证书。Magi-SmartIn在国内第一次采用TS Over IP路由技术实现卫星、数字有线信号的收录,通过采用IP技术,节省了昂贵的ASI交换机,摒弃了硬件编码带来的信号损失,保留了源码信号质量;辅以信号显示、码流监测,为目前全台网收录系统的搭建提供了新思路,该系统一经使用了,受到了用户的好评。下面引用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基于IP自动路由的多媒体收录平台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书内容: Magi-SmartIn智能数字收录平台完全基于IP方式的TS流收录技术,将QPSK/QAM/ASI/DS3/CVBS/SDI等信号的输入源转换成TS 0ver IP方式的数据流,以组播方式实现了网络化分布式IP收录。 Magi-SmartIn智能数字收录平台采用集中管理、统一控制、全面监控和模块化智能处理的设计架构,可轻松实现单机集成式和网络分布式系统,实现本地和中心存储,全面满足多种系统需求; Magi-SmartIn智能数字收录平台整合了信源资源,收录的文件以MPEG格式存储,同时生成XML交换协议,可以提供非编网/播出网/媒资网直接使用;并支持AVI、MPEG 2,MPEG 4,H.264 等多种视频应用格式转码推送,满足了不同视频业务平台对视频格式和码率的不同需求; Magi-SmartIn智能数字收录平台系统采用Websever技术,支持远程访问端通过IE等浏览器直接访问素材信息和审看素材内容。采用C/S与B/S系架构相结合的方式,充分保证了系统内部极强的可操作性及与其他平台交互的便利。 Magi-SmartIn智能数字收录平台改变了传统的节目收录方式,丰富了节目收录手段,满足了电视台多个频道对节目收录的各种需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该项目借鉴了“云平台”理念,具有高标清、多媒体、自动IP路由收录和推送的特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是新一代收录平台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示范和推广价值。在南京IP收录平台搭建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完善了产品功能,使其不单是收录产品,而是一个融合资源收集、发布的平台。收录系统在南京广电集团同“直播频道”、“新闻频道”、娱乐、影视、少儿等各频道制作网、播出网相连,运行稳定。南京IP集中收录系统建立了一套数字视音频和流媒体的收录、存储及监测系统,实现了全台统一节目与资源共享,满足了节目部门各种形态和格式的素材收录需求,共享了设备和素材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并且提高了收录工作的效率。1.3 系统设计原则1.3.1 安全性作为全集团系统的信号和数据入口,收录系统要具备极高的安全性,所有环节的设计必须依托于安全稳定的首要原则,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设备安全、质量安全等。为保证系统的安全,系统首先必须建立在一个专用网络中,避免无关设备与人员的接触。其次,必须建立完善、可靠的系统访问权限机制。操作员必须登录才能使用,并且进行权限验证。另外,为保护数据的安全,必须设置备份与恢复机制。1.3.2 可靠性系统应具备稳定的、成熟的先进技术,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相应的保护设计和备份设计。确保网络724小时无故障运行。系统具有一定的检错、纠错能力,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应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系统运行。可靠性要包含如下内容: 采集数据的可靠性,要有科学的机制保证素材采集内容的质量 迁移数据的可靠性 网络架构的可靠性 软件长时间运行的可靠性 管理制度的可靠性1.3.3 易用性系统要采用模块化结构和开放式设计,达到可以灵活构建的目的,即增加新的模块或功能可以比较简单地加入原系统而不致于改动整个系统构架。在关键设备的选型上,如存储和交换机等,需要考虑一定的余量,以便根据集团生产业务需求,进行相关站点规模的扩容;在软件功能上,具备一定的扩展修正能力,在不影响和中断录制系统运行的情况下,进行系统的平滑升级。利用BS构架,系统界面、业务逻辑、设备/数据接口独立,保证了系统的可扩充性。另外采用BS架构,使客户端摆脱了客户端程序的安装维护工作,体现了系统的灵活操作性。系统设计从集团自身的节目生产特点出发,充分满足集团内各电视频道5年甚至更长时期内对节目收录的技术需求,系统的开发、调试、运行乃至今后的升级都涉及到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问题,因此,系统的升级操作应该做到平滑过渡,尽量不对原来运行的系统造成影响。系统要具备功能的完善性,对外提供快捷、友好的服务界面,突出用户使用的实用和友好性。设备操作要简单直观,易于操作,维护管理方便。1.3.4 互联互通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使原来很难实现或不能实现的目标成为可能,采用SOA(面向服务架构)体系的ESB(企业服务总线)和EMB(企业媒体总线)双总线,由ESB、EMB和监控平台等组成,支持WebService、消息机制、FTP目录文件监测等多种通讯协议,并支持不同通讯协议之间的转换。采用通用的存储格式,收录的文件以Mpeg格式存储,同时生成XML交换协议,可以提供非编网、播出网、媒资网直接使用。1.4 系统建设规模分析1.4.1 应用服务器部分应用服务器构成整个收录系统功能部分。根据集团要求,应用服务器配置如下:项目名称技术描述数量1约传单收录服务器每台4通道约传单收录同时,20个节目共需5台,备份1台62资源收录服务器每台8通道高低码率24小时不间断收录,40个节目共需5台,备份1台63IP码流显示服务器完成200个节目显示84码流集中监测服务器完成80个流的集中监测、网络状况监测25集中管理服务器网络配置管理、网络安全管理16系统监控服务器设备监控、流程监控报警等17接口服务器与非编系统等异构平台发布,存储共享管理68FTP收录服务器远程TP上传、下载平台29流媒体直播异构平台流媒体直播410电台推送服务器电台节目发布21.4.2 网络部分为了网络安全和管理考虑,根据功能和交换数据不同,本系统分别配置网络架构,把TS Over IP流接入交换机、数据交换机和系统监控交换机分别根据技术要求比配置。 TS Over IP流接入交换机技术参数分析新收录系统以为卫星、数字有线信号为主,辅以总控矩阵调度过来的SDI信号。目前卫星和有线电视节目TS流主要是以MPEG-2的格式进行压缩的;这样就可以采用UDP组播技术建立以太网络设计架构,基于IP地址管理,将卫星、数字有线网络和外来信号统一调度进行收录,可以减少信号的转换环节,增强安全性,原始码流保存来保证原始画面质量。卫星收录方面电视要支持70个卫星频点收录;有线电视收录主要是收录一些地面频道或作为卫星收录的备份,计划考虑10个通道;外来信号的收录主要是从调度中心矩阵来的SDI信号,包括微波车信号,演播室公共信号以及一些临时的信号,在这里收录后迁移到制作网中,计划5个SDI信号通道。这些信源统一经过网关转换后接入交换机。80个频点转换成IP流后所需峰值带宽:(70+10)* TS流最大带宽40Mb/S =3200 Mb/S5路SDI信号转换成IP流后所占带宽:5*6Mb/S=30 Mb/S流输入带宽:3200 Mb/S+30 Mb/S=3230 Mb/SIP流输出带宽计算按照每台收录服务器及显示、监测服务器需要访问的流量带宽计算:收录服务器数量: 6台约传单收录和6台资源收录显示服务器数量: 8台码流和网络监测服务器数量:2台(6+6+8+2)*40Mb/S*每台服务器最大接入10个流 =8800 Mb/S 交换机总需交换峰值带宽:3230 Mb/S+8800 Mb/S=12030 Mb/S 网口数量为网关设备、收录服务器、显示服务器和监测服务器。卫星信号网关:70台有线信号网关:10台SDI信号网关:5台收录服务器数量: 6台约传单收录和6台资源收录显示服务器数量: 8台码流和网络监测服务器数量:2台交换机接口为:70+10+5+6+6+8+2=9 数据交换机满足参数分析由于流媒体发布和FTP上传下载的数据直接与磁盘阵列数据交互,因此数据交换机主要是承担收录网ESB总线数据交换以及收录服务器数据的写入等功能。主要是考虑数据文件迁入、迁出存储阵列所需带宽和网络接口。收录服务器写入数据峰值带宽:高码率数据并发数为:20个约传单收录节目和40个资源收录节目数据同时写入:(20+40)*7Mb/S平均码率=420MB/S低码率数据并发数:40个资源收录节目数据同时写入40*1Mb/S平均码率=40MB/S 收录服务器写入数据峰值带宽:40MB/S+70MB/S+10MB/S=120MB/S网口数量为收录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接口服务器、发布服务器、FTP服务器等。收录服务器数量: 6台约传单收录和6台资源收录显示服务器数量: 8台码流和网络监测服务器数量:2台接口服务器数量:6台FTP服务器数量:2台流媒体直播服务器数量:4台电台推送服务器数量:2台数据库服务器数量:2台编单服务器数量:2台管理服务器数量:1台交换机接口为:6+6+8+2+6+2+4+2+2+2+1 =4 交换机配置项目名称技术描述数量1流接入交换机48口千兆以太网交换机3台,3层管理,采用FC链路级联,做到负载均衡和冗余32数据交换机48口千兆以太网交换机2台,3层管理,独立主备架构,做到负载均衡和冗余23监控交换机24口千兆以太网交换机1台11.4.3 存储部分 收录写入、迁出峰值带宽计算约传单收录高码率素材:(20个节目+5个重点节目备份)*7Mb/S平均码率=175Mb/S资源收录高码率素材:40个节目*7Mb/S平均码率=280Mb/S资源收录低码率素材:40个节目*1Mb/S平均码率=40Mb/SFTP收录:2*7Mb/S平均码率=14Mb/S因此总迁入带宽:(175Mb/S+280Mb/S+40Mb/S+14Mb/S)/8=64MB/S约传单迁出按5倍速计算:40MB/S*5=200MB/S低码率迁出按5倍速计算:10MB/S*5=50MB/S资源收录迁出按照最大20%的利用率,最大4倍速迁移计算:80MB/S*4*20%=64MB/S因此总迁出带宽:200MB/S+50MB/S+64MB/S=314MB/S存储总带宽:64MB/S+314MB/S=378 MB/S 容量计算20个约传单收录通道按照每天10小时全部收录。保留10天:20*8Mb/s*3600*10*10/1024/1024/8=8T40个资源收录通道按照每天24小时高低码流同时收录。保留10天:40*(8Mb/s+1Mb/s)*3600*24*10/1024/1024/8=37T2个FTP上传通道,每个按照每天10小时。保留10天:2*8Mb/s*3600*10*10/1024/1024/8=0.8T因此共需要有效存储容量为:8T+37T+0.8T=45.8T按照磁盘80%的安全利用率来计算出共需裸容量为:45.8T/80%=57T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配置:接口服务器6台安装SAN共享管理软件,与非编网、单机等素材交互。总共承担378MB/S带宽,这个数据对于千兆网络接口来说很容易满足,且留出了很大冗余带宽,日后增加共享平台扩容,只需增加接口服务器数量即可。存储阵列1组,采用双控制器及16阵列柜2台,2TSATA企业硬盘32块,做Raid5+1host spare结构,带宽总数为:(32-2)*2T=60T,满足目前裸容量需求。集团以后扩容,只需增加扩展柜即可无缝扩容。磁盘阵列主控器采用4个8GbFC通道与光纤交换机相连,带宽远远超出目前378MB/s,因此日后高清收录该磁盘阵列组也可以满足。 设备数量配置方案项目名称技术描述数量1接口服务器发布负载均衡62存储阵列 主控16盘位,配置1台16盘位扩展柜,4路8Gb通道,且完全主备冗余21.4.4 流媒体实时发布部分资源收录服务器在收录同时可以完成直播需求,每台最大提供8路节目直播的流媒体输出。我们配置流媒体服务器群通过网络和各个制作网的网络连接,这样在制作网的每个客户端计算机上,客户都能够登录收录系统的WEB主页,在IE浏览器上通过嵌入网页的播放器打开链接后(mms:/流媒体服务器/通道号),以观看资源收录的实时信号我们配置4台流媒体分发服务器。每台流媒体分发服务器上都安装了流媒体服务模块(Media Service),各接收20个通道的WMV实时编码数据,并对外提供20个节目的流媒体直播服务,由于流媒体采用组播传输方式,如果我们采用1.5Mb/s码率数据组播,20个节目总共站同30Mb/s的码流带宽,加上协议数据包等不超过40M/s带宽,对于各子网要求的流媒体点播服务,如果还是采用1.5Mb/s码率来计算,同时200个客户端的并发数是300Mb/s,4台流媒体服务器均采用1Gb千兆网口与交换机相连,因此完全满足200个以上客户端访问的要求。 设备数量配置方案项目名称技术描述数量1流媒体服务器低码率实时收录监看、网路直播41.5 系统建设遵循的标准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 GB/T 17953-2000数字分量演播室接口中的附属数据信号格式 GY/T 160-2000数字电视附属数据空间内数字音频和辅助数据的传输规范 GY/T 161-2000演播室串行数字光纤传输系统 GY/T 164-2000数字分量演播室的同步基准信号 GY/T 167-200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 16-92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T 50312-2000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GA/T 394-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GA 38-92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98-94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J 115-87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估方法 GB 7401-87彩色电视图像传输标准 GB 1583-79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00-94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T 106-9230MHZ-1G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 6510-96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 GY/T 121-1995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稀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GY/T 135-199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87商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 16-9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GB 50045-95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 8566-8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93通信系统机房设计 GBKJ-90报警系统电源装置、测试方法和性能规范 GB/T 15408-9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03-2002商用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 EIA/TIA-568商用建筑布线系统管道及空间位置标准 EIA/TIA-569商业建筑物电信基础结构管理标准 EIA/TIA606商业建筑物接地和接线规范 EIA/TIA607UTP布线系统现场测试标准 EIA/TIA TSB-67集中式光纤布线系统标准 EIA/TIA TSB-72开放式办公布线系统标准 EIA/TIA TSB-75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GBJ 42-81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J 115-87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 232-90.9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2000年版) GB 50057-941.6 系统环境要求设备要在下列环境下能够保证正常工作:环境温度: 535摄氏度相对湿度: 30%80%2 系统方案综述2.1 系统构成2.1.1 系统架构 系统网络架构示意图系统架构说明: 对于70路卫星信号,10路数字有线信号以及5路外来SDI信号,通过格非数字媒体网关转换成TS Over IP信号接入到流交换机。显示服务器和监测服务器部署到网段1上(深紫色表示)。 对于收录数据和控制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完全独立的双网架构, TS流和数据走不同的网络,便于带宽和流量的控制。 资源收录服务器和约传单收录服务器部署在两个网段上。通过接口服务器把数据写入核心存储体。 流媒体直播服务器、电台推送服务器和FTP服务器通过高端安全网关连接到集团骨干网。各子网及办公网以WEB形式实时查看定时收录、资源收录低码率数据以便搜索、查询和下载,通过部署的物理网闸和防火墙保证数据安全。其中FTP服务器与数据交换机之间通过物理网闸和防火墙相连,再次过滤来自internet网的攻击和风险。 核心存储体采用“FC+LAN”双网结构,存储系统由FC光纤通道网络和LAN以太网络两个网络共同构成,其中以太网络负责工作站与MDC(MetaData Controller)服务器与工作站之间的元数据信息传输和交换,FC光纤通道网络只负责实际数据的高带宽传输。这种网络结构可充分利用两种网络的特点,发挥两个网络的最大效率。 核心数据库采用主备架构,通过共享存储增加数据安全性。其中主数据库服务器与GPS校时设备相连,保证整个收录网各服务器时间同步。2.1.2 业务模型系统网络架构示意图业务模型说明: 整个系统业务以收录服务器和存储体为核心,细分为信号源处理部分、远程编单部分、收录部分、流媒体发布部分、收录数据发布部分、系统管理部分、校时部分。2.1.3 系统业务流程 各业务子系统给收录添加任务流程 以新闻系统为例:1.新闻系统在做文稿的时候,调用ESB的添加收录任务服务,流程启动2.ESB调用收录系统提供的添加任务服务3.流程结束。 收录资源入库流程1.信号收录和远程收录调用ESB的入库服务,流程启动2.ESB调用收录节目查重服务(可选)3.ESB调用资源数据库获取目标信息服务(可选)4.ESB调用EMB的添加转码任务服务5.流程等待,转码完成后,EMB调用ESB回调服务,流程继续6.ESB调用EMB的MD5验证服务 (可选)7.流程等待,MD5验证完成,EMB调用ESB的回调服务,流程继续(可选)8.ESB调用资源管理器的入库服务9.ESB调用收录的回调服务10.流程结束。2.2 系统关键技术2.2.1 基于UDP的TS Over IP流转化新收录系统以为卫星、数字有线信号为主,辅以总控矩阵调度过来的SDI信号。目前卫星和有线电视节目TS流主要是以MPEG-2的格式进行压缩的;这样就可以采用UDP组播技术建立以太网络设计架构,基于IP地址管理,将卫星、数字有线网络和外来信号统一调度进行收录,可以减少信号的转换环节,增强安全性,原始码流保存来保证原始画面质量。格非多媒体网关能对SDI信号和卫星、数字有线网络中所有频点内复用的节目进行解调并通过IP网络实时转发。转发节目内容可选择MPTS码流中的任意多套节目,将MPTS 码流拆分为多路STPS码流,并根据用户设置的转发节目参数,将所需的节目内容以SPTS的方式发送到IP网络中。在解码方面,解复用器需要分析PSI信息,根据PSI信息获取音视频的PID,由于TS流是固定的188字节结构,PID在包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因此通过PID过滤,就得到了音视频流,可以同时对多套节目进行解CA后,通过TS/IP 组播输出到系统网络。2.2.2 24小时不间断的资源收录资源收录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为了防止漏录和误录,或者突发事件、满足多角度报道,以及各地民生内容等需求,系统对指定频道进行24小时不间断高低码流同时录制。素材可根据用户指定要求进行定长或定时自动分割成段落,待用户调用时可根据用户需求把相应段落素材自动合并成一条素材进行转码迁移。在资源收录的同时还可以实时以流媒体形式发布,满足各业务生产子网在线浏览或未来网络电视建设的需求。我们在收录MPEGII高码率的同时,还可以采用WMV编码技术完成画面的低码流存储以供后面节目查询、网络利用。用WMV编码最大的好处是直接采用流媒体发布技术在网络内传输,且直接用微软操作系统自带的解码器“MediaPlayer”来播放,无须安装任何插件,系统部署非常方便。2.2.3 根据EPG信息实现资源收录快速检索EGP包含了各电视台获取节目/频道/时间表等信息,有的还包括各类详尽的节目描述,如节目简介、演员信息和节目片断等。根据网路公司提供的EPG数据库或者从TS流里解析出来的EPF信息把资源收录的节目自动入库,从而大大降低资源收录检索的复杂程度,在约传单收录发生故障时可在数据库中快速查找到替换数据文件。目前,前端EPG信息的发送方式有三种:一是在每个TS流中仅发送自己的EPG信息;二是在每个TS流中发送属于自己的EPG信息外,还发送其它传输流的EPG信息;三是指定一个传输流发送所有的SI(服务信息),其它传输流只发送属于自己的PSI(节目专有信息)。2.2.4 先进视音频自动同步技术保证声画同步对于新收录系统,由于IP流较多,因此要加强IP网络的监测,包括码流监测、视音频内容监测,以及网络分析包括网络延时、网络带宽等,并提供实时监测报警信息。同时,由于TS流信号复用、信道等传输因素,或者转换成IP信号后因网络因素,会造成延时、抖动的增加。如果不进行处理直接收录,会出现视音频不同步现象。格非在TS流 领域已做了多年的开发研究,通过专有技术,识别视音频数据信息,人后通过数据缓冲技术来保证收录下来的视音频PS流解码时同步。2.2.5 基于任务的自动收录和发布系统支持支持远程预约编排收录单,支持查重功能,在录入每个收录任务后,软件会自动检测所有任务是否冲突。整个过程完全自动化,无需人为干预。用户只须选择节目源名称、收录任务的时间段,系统会检测分配前端接收设备与通道的可用资源,也可以手动强制指派资源,系统自动检测冲突。为了避免人为重复性劳动,软件提供多种人性化工具,如:定义循环收录功能、收录任务模版等。循环收录功能能够按照设置好的循环时间段和周期进行全程自动化的收录,无需人为再进行额外设定。收录任务模板则避免了同一类型节目的重复性设定,当相同类型的节目配置过一次后,该节目配置信息将被存为模版,之后所有的相同类型的节目均可以套用此模版进行收录,已达到人为不修改或者少修改的目的。支持用户信息和存储路径对应关系,即用户信息决定收录素材推送的目标,无需再次配置。根据编单设置推送地址,收录完成后自动启动迁移任务,无需人为干涉。2.2.6 文件自动分割的分段存储和传输不管是在资源收录方式,还是约传单收录方式,面对海量素材,都会存在文件检索、迁移速度等问题。我们设计的收录系统在执行收录任务的同时,可根据预设时长或文件大小自动分割进行存储。为了保证素材的完整性,分割的内容会自动前后各重叠5秒。任务采集时会根据设计生成多段素材,而采集完一段后,收录服务器将自动将采集完的片段素材传输到其他系统中,实现边采集边编辑,以此用于紧急节目的快速编辑。分段传输技术,解决紧急收录节目的快速应用需求。这样当按照收录时就进行检索时,加快了素材应用的响应速度,大大提高生产力。在按照任务单进行查询时,分割的文件采用无缝拼接技术会自动合并,用户感觉不到文件分割的存在。2.2.7 关键节目多重任务备份新收录系统的信源大部分来自卫星信号,收录时间和节目内容都是不可重复的,而且,如果收录内容不完整,将没有可替代性,对于重要的收录任务,为了确保内容收录的完整,预防收录服务器的故障,重要节目在编单时可勾选同步收录选项以及在备份机上的收录通道,收录时系统会自动启动两个进程,形成两个收录媒体文件,无论哪一个收录设备的故障,都不会影响收录内容的完整性。系统在收录完成后对比两个收录素材,删除其中一个不完整的素材。2.2.8 动态任务自动切换与备份备份收录服务器平时运行探测服务,当正在执行收录任务的服务器故障时,备份服务会对未完成收录任务重新计算自动生成子任务分配给对于需要继续收录的时长重新计算,并把子任分配给收录设备份设备中的可用收录通道,继续完成子任务的收录。收录完成后,后台把两段不连续的素材进行自动合并处理,保持对应原始收录任务内容的完整。2.2.9 收录文件完整性保护和内容合法性检查核心收录系统采用本地缓存技术和自动技审技术来保证文件的完整性。为了避免收录途中网络中断带来的灾难性破坏,收录系统支持先本地缓存,然后再向中心存储体的收录模式。同时,也支持同时在本地缓存和网络写入两种方式。当网络写入失败时,本地文件自动迁移到中心存储体,两种收录文件写入策略均可保证文件的完整性。收录下来的素材质量是通过系统配置的自动技审软件负责对所有节目素材文件进行自动技术审查,确保节目的技术质量。技术审查的内容有:检查节目素材的格式是否正确,节目代码是否正确,素材长度是否正确,素材中是否有黑场、彩条等,素材是否能够完整的播放等项目。自动技审功能如下: 支持MD5 校验码校验等功能; 支持文件元数据检查功能,可获取格式、比特率、量化、帧频、GOP、宽高比、彩色格式、VBV 缓存、文件大小信息; 提供素材的一致性检查:建立素材完整性、一致性检测机制,对迁移的素材或在迁移任务结束后自动进行该素材的一致性检查,也能手动对库中所有素材进行一致性检查工作; 支持对文件格式的检查,保证系统要求格式; 支持检查节目代码是否正确,检查节目素材的元数据信息是否正确; 能够自动判别视频信号黑场、彩条、静帧、彩场、雪花场、色彩丢失、单色等故障,自动判别音频信号丢失和音量过大等,能够详细、准确记录故障时间、故障类型,故障门限值可由用户自行设定; 对于不同的内容类型和节目源可设置不同的模板和类别; 音频测试:测试编码标准,类别,级别和编码错误的句法校验,取样率,比特率,播放时间,通道数,每一通道的峰值和最小信号电平等; 技术审看效率能够达到6-8倍速以上; 具有自动和手动纠错功能; 可生成自动技审结果清单,发现故障后能及时提交故障报告。能够允许用户针对故障的不同严重程度设置不同的故障级别,并能够设置不同的处理预案和策略; 增加人工复核功能,对审查后有故障的节目素材文件进行进一步审核和确认,可以人工审核通过素材;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自动技审列表进行修改,通过设置素材文件的高优先级来提前自动技审的顺序,也可手动调整; 自动技审系统将对文件做出技术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写入素材文件元数据中。自动技审输出结果将分为A/B/C级别:A级表示素材文件技术环节无问题,可自动将该素材文件提进入下一个环节;B级表示素材可能存在可能造成事故的技术问题,并提供技术问题出现的时间点及时长。对此类文件可通过软解码的方式对文件进行播放审看。如果确定该故障不影响使用,可确认通过,该素材即可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无法确定该技术问题是否影响播出,可将其提交给相关技术部门进行进一步人工技术确认;如果确认该素材存在问题,禁止该素材文件进入下一个环节,C级表示该素材存在造成播出事故的技术问题,可自动禁止该素材文件进入下一个审查环节,通知相关制作单位,从资源收录取相同节目,修改该素材并要求重新提交; 具备完备的日志查询功能、统计、报表功能;2.2.10 基于WEB Service技术的共享平台搭建资源汇聚的目的,是为了后续资源查询和下载发布的需要。通过搭建共享平台,相关记者或编辑,可以登陆B/S页面,以直观的方式任意查询收录平台各种资源,并可方便的知道各种资源的来源等信息。可以方便的根据上述字段进行模糊或精确定位,查询到自己需要的素材资源,便于后续下载和发布使用。共享平台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便于资源的下载和多渠道发布。采用流媒体浏览发布和FTP服务器双向传输的模式,将数据文件资源以流媒体发布到各系统,再通过FTP的方式将实体文件迁到目标系统中。迁移的发起方式支持推送和约传两种。采用标准web services接口,收录系统封装的Web服务其接口和绑定通过使用XML来进行定义、描述和发现,Web服务通过支持基于因特网的通用传输协议,使用基于XML的消息与其他软件应用程序交互,具体为: 服务定义和描述:采用WSDL标准,以支持该服务在主干系统注册和管理; Web服务的请求和响应消息,使用XML1.0规范进行表示,并使用SOAP 1.1或1.2协议实现封装和绑定。 消息格式协议:采用SOAP标准; SOAP消息传输使用HTTP1.0/1.1协议,实现传输安全时使用HTTPS协议。整个系统搭建好后,根据台内提供的接口标准可实现如下服务: .当外系统向收录增加收录任务的时候调用该服务,可能是制作系统调用,也可能是互联平台调用,用于向收录系统添加收录任务。 提交下载任务服务:外系统向收录系统提交下载任务。 查重服务:用于互联时的外部接收方判断素材、节目是否已经存在。 获取目标信息服务:用于互联时为外部系统提供素材、节目存放的位置路径和视音频格式信息。 入库结果通知服务:用于外系统(通常是流程的启动方)下载任务执行的结果信息返回给收录系统。 流程查询服务:收录系统接受本系统可用到的流程的查询。 入库提交服务:收录系统主动调用该服务,使被选中资源入库到接收节目的系统中。 查询流程进度服务:收录系统可以获取某个业务的进度2.2.11 流媒体直播发布随着网络的普及,利用网络传输声音与视频信号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传统的网络传输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的方式是完全下载后再播放,下载常常要花数分钟甚至数小时,而采用流媒体技术,就可实现流式传输,将声音、影像或动画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进行连续、不间断传送,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只需经过几秒或十几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观看。这种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制作、播出用户对素材的查询和浏览,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这种文件也可以随时发布在互联网上,为今后网络电视台的发展奠定基础。我们的资源收录服务器在收录系统基础上创建组播流输出“接口”,可以采用流媒体MMS协议向媒体分发服务器输出实时码流,收录系统支持推、拉两种形式,前者是主动地推送实时流节目,后者则是用户主动连接,收录端被动提供实时流。两种形式可根据节目需求性、网络带宽等因素综合考虑灵活采用。2.2.12 基于SNMP的设备监控和流程监控系统系统采用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协议,实现一个管理控制工作站在 IP 网络上远程管理网络节点(如多媒体网关)。SNMP是一种应用层协议,采用SNMP协议可以使网络管理功能简单化、网络管理协议扩充容易、网络资源充分利用、保持网络管理结构的独立性。监控系统有如下特点: 基于SNMP协议监控,支持网口和串口 多种方式监控,机房布局、机柜图、流程图等 对设备、信号技术质量进行监控、智能策略分析,从而确定系统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当出现设备或信号故障时,可对故障位置快速定位,并通过与故障内容相关的声光图文即时报警,从而帮助值班人员快速应急、正确处理。 通过详细的日志信息,帮助相关人员对故障问题进行事后分析、排查。 加入3维立体可交互性的flash,让用户有全新的体验。 直接解析AutoCAD生成的dxf文件的方式来动态创建监控界面,并且可以配置图形属性,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报警信息会实时显示在系统图上。 程序提供绘制工具用户可自由绘制监控系统图。 多种范围级别的报警显示方式,关键点级别、链路级别、区域级别。 分级别权限监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