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场公路路基强夯施工施工方案.doc_第1页
机场公路路基强夯施工施工方案.doc_第2页
机场公路路基强夯施工施工方案.doc_第3页
机场公路路基强夯施工施工方案.doc_第4页
机场公路路基强夯施工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浏阳蕉溪岭至黄花机场公路(浏阳段) 第五标段(K0+000K3+690)路基强夯施工方案监理单位:湖南岳阳交通工程咨询监理公司承包单位:湖南对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填报日期:二零一七年五月 路基强夯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我项目是浏阳蕉溪岭至黄花机场公路(浏阳段)二期第五合同段。本项目K0+000K3+690,设计速度采用80km/h,全长3690米,道路宽度为28米。在施工完成时间不能满足6个月的沉降期的段落,路基填方高度8m,路基分层填筑强夯面积共计44038.7m2。强夯段落详见下表:序号填方段落高填段落/填土高度强夯段落施工时间备注面积/1K0+140 K0+060(填方)K0+140 K0+060 (8m)K0+140 K0+0602017.2.15-2017.3.33705.4 2K0+880-K1+040 (填方)k0+920-k1+020(9m)k0+890-k1+050 2016.6.25-2017.5.3k0+988 1-3*2盖板涵 k1+026 1-6*5箱型通道 4104.83K1+380-K1+580 (填方)k1+380-k1+580(8m)k1+350-k1+6102015.10.17-2017.5.4k1+390 1-4*3.5箱型通道 k1+422.8 2-6*4箱涵 7149.84K2+300-K2+520 (填方)k2+300-k2+460(7m)k2+330-k2+4902016.4.28-2017.5.7此段面路基填筑高度虽小于8m,但全断面大部分填筑工作系2017年实施,考虑石方填料及沉降时间因素4916.85K2+880-K3+080 (填方)k2+940-k3+080(7m)k2+910-k3+1102016.7.8-2017.5.1k2+983 1-4*3盖板涵 此段面路基填筑高度虽小于8m,但全断面大部分填筑工作系2017年实施,考虑石方填料及沉降时间因素57546K3+080-K3+220 (填方)k3+080-k3+180(6m)k3+050-k3+210k3+087 1-3*2盖板涵 2016.6.26-2017.5.3k3+087 1-3*2盖板涵 此段面路基填筑高度虽小于8m,但全断面大部分填筑工作系2017年实施,考虑石方填料及沉降时间因素4559.37K3+500-K3+540 (填方)k3+500-k3+540(8m)k3+470-k3+5702017.4.16-2017.4.283073主线路基小计33263.1 8CK0+103 CK0+230(填方)CK0+103 CK0+200(8m)CK0+073 CK0+230CK0+181.5 1-4*3盖板涵、CK0+207.4 1-1.0圆管涵16129DK0+360DK0+580(填方)DK0+380DK0+580(9m)DK0+350DK0+610 2016.11.3-2017.2.14DK0+440 1-2*2盖板涵3062.810GK0+071GK0+261(填方)GK0+100GK0+261(8m)GK0+070GK0+290GK0+221.93 1-4*3盖板涵254211HK0+071 HK0+309(填方)HK0+071 HK0+160(7m) HK0+160 HK0+309(10m)HK0+040 HK0+340 2016.12.5-2017.2.15HK0+145 1-2*2盖板涵3558.8G319互通匝道小计10775.6合计44038.7 强夯段确定标准:1、填筑高度8m 2、填筑时间:2017年1月之后完成填筑 二、施工准备:1、劳动力准备强夯施工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机械作业为主,杂工辅助。因此对劳动人员数量需求不是很大,单机单班劳动力如下:起重机司机1名、起重工2名、辅助工4名,专职安全员1名。2、设备准备1)夯锤:夯锤直径2.0m,厚1m,锤重为25T。2)起重机械:选用履带式起重机,必须满足夯锤起吊重量和提升高度的要求,均设安全装置,防止夯击时臂杆后仰。3)自动脱钩装置:要求有足够强度,起吊时不产生滑钩,脱钩灵活,能保持夯锤平稳下落,挂钩方便、迅速。4)铲车:用作回填、平整夯坑和作地锚。5)检测设备:有标准贯入度、静力触探等设备以及土工常规试验仪器。6)测量仪器见下表:序 号仪器名称型号数量产地备注1全站仪1台2水准仪一台3塔尺5m1把4钢尺50m1把5对讲机视实际情况定3、技术准备1)强夯场地平面图及设计对强夯的效果要求等技术资料。2)结合场区内的具体情况,编制施工方案。3)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专业工种进行专业技术培训。4)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5)其他技术准备工作。 4、实验路段的选择:k0+890-k0+940段路基,路基长度为50米,填土高度为9米。3、 施工方案: 施工前应进行地质勘探,并做出试验段,试夯段落为K0+890-K0+940段50m;强夯前应平整场地,按夯点布置测量放线确定夯位;开夯前应根据现场情况考虑夯机进出场顺序,并根据夯机性能和提高施工效率,夯机行走路线为两排夯点的中心线,夯机每就位一次以夯击五点。锤击方法采取退着夯的施工顺序。强夯应分段进行,顺序从边缘夯向中央,每夯完一遍,用推土机整平场地,即可接着进行下一遍夯击。夯击时,落锤应保持平稳,夯位应准确,夯击坑内积水应及时排除。坑底土含水量过大时,可铺砂石后再进行夯击。施工过程中,夯机不挂架,以自动脱钩装置直接提升夯锤进行强夯施工,为防止臂杆在脱钩时后仰以及锤钩回弹撞击臂杆,必须在臂杆的锤钩敲击处,设置防护装置,以保护臂杆不受损害。夯击前后应对地基土进行原位测试,包括室内土分析试验、野外标准贯入、静力(轻便)触探、旁压仪(或野外荷载试验),测定有关数据,以确定地基的影响深度,检测深度和平均位置按设计要求确定,同时现场测定每遍夯击点后的地基平均变性值,以检验强夯效果。1、强夯施工:a、路基填方强夯施工机械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主夯采用锤重25t,落距12m,夯击能量为3000kN.m。现场夯锤重量不符时,需按实际锤重和底面积计算落距,确保达到设计夯击能量。b、恢复路基中线并用灰线撒出强夯范围,然后标出夯点的准确位置,并测量地面高程,强夯处理宽度为路基两侧边坡坡脚外1m范围内,夯点布设为正三角形布置,间距为4 m,满夯时彼此搭接1/4(见下图)。c、按土质分段取样作标准重型击实、土的液塑限、颗粒分析、天然含水量试验。d、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e、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定点位置的高程,如锤顶倾斜,应及时将坑底整平。f、重复步骤e,按设计规定的夯实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夯实。单点夯击次数一般按最后两击沉降量差不大于100mm控制,一般采用3-5击,并可根据试夯资料进行修正。每层夯击遍数为3遍。g、重复df完成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h、夯完成后,静置72h以上,用推土机将夯坑整平,测量夯后的地面高程。i、重新放线定位,按主夯的施工步骤dg进行第二遍的夯击施工,副夯能量为3000kN.m。J、第二遍夯完成后,静置72 h以上,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进行最后一遍满夯,满夯能量为3000kN.m,夯后测量场地标高。2、 强夯施工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下列监测工作:第一:开夯前检查锤重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第二: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第三;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3、施工过程中应对各项参数及施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有专人查看现场,设专人做好记录。在纵向每打完50米左右,应用水准仪检查一次锤击深度,以检查与记录是否相符,并根据每次的锤击变化,了解填土高度及地基强度,认真做好强夯记录。4、施工注意事项a、涵背6m范围内不得进行强夯,25m以外按正常路段强夯,填土高大于8m时可用夯击能2500KN.m进行强夯。b、应密切注意夯击中的异常变化,在构造物顶面强夯作业时,应加强观察,一旦发现危及构造物安全时要立即停打,通知监理处、业主、设计人员研究处理。c、强夯过程中,当发生严重弹簧现象时立即停止施工,报监理工程师处理。5、雨期强夯施工措施1)强夯施工宜在干旱季节进行。在雨期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场地积水,导致土质变软,以致出现挤出现象,降低强夯效果。2)对强夯的区域及时进行表面碾压。3)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做到事前预防。4)履带式起重机在雨后强夯时,严禁在未经夯实的虚土上或低洼处作业,同时应进行试吊,将夯锤吊离地面1m左右往返起落数次,确定稳妥后,方可正式强夯。5)使用轮胎式起重机在强夯和移动过程中都应铺设垫板。四、操作流程1、作业条件1)路基填筑已完成平整压实。2)现场积水已经排除,满足机械行走作业。2、工艺流程场地平整标高测量第一遍夯点放样第一遍夯点施工夯坑补填料、平整标高测量第二遍夯点放样第二遍夯点施工夯坑补填料、平整满 夯整 平标高测量场地平整五、质量检验1、基本要求强夯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将始终在现场指挥。强夯完成后由项目质检机构人员按规定频率进行各项检测,并认真填报各种原始记录及相关图表(包括填写合同号、里程桩号、夯击能量、夯点设置、夯击数和夯击遍数、夯陷深度、密实度、承载比等记录)报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按要求进行整平,监理工程师对标高、平整度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路基填筑施工。强夯过程中发现严重弹簧时应停止夯击,报监理工程师进行处理。强夯过程中视降雨情况作好排水工作。2、外观鉴定强夯后的表面应达到密实平坦,局部过大沉降应有专门记录。3、检查项目强夯前在原地表处理到大致平整后处,按土质分段取样做标准重型击实、土的液塑限、颗粒分析、天然含水量试验及标高测量。强夯完后,进行灌砂法检测外,横纵坡与夯前相同,振动压路机碾压至设计压实度(90%),测量路基的总沉降量。检查强夯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及时补夯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质量检验的方法,应采用现场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质量检验的频率,应根据地基处理的面积确定,其检验点数量不应小于3处/1000m2。六、主要保证措施(一)质量保证措施本工程高填方施工计划安排15天,项目经理统一协调指挥、检查、防止因返工而影响工期,同时项目部按日具体安排施工进度计划,做到以日保旬,以旬保月,确保总工期按计划完成。凡受客观因素影响滞后进度的,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及时把工期调整过来。为了确保地基强夯的质量与进度,在安全的前提下,认真落实加快工程进度的具体措施:1.施工前应详细核对图纸,密切配合,符合标高准确无误。项目质检人员应加强对测量工作的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施工前,项目主管工程师组织施工员做好开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还应按本施工图纸、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和工程具体情况,编制好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方案,向施工员及班组作业人员进行方案书面交底。在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在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监督,对技术复杂的施工项目,应作重点指导,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2.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记录、测量记录。所有施工验收资料均应及时办理,并交资料员处存档保管。项目质检员对工序质量实施监督检查,发现质量不合格的要限期整改。(二)安全保证措施强夯施工是使用特种设备进行施工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极其容易发生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重大的损失。本公司将在保持以往施工中良好安全记录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全面安全控制措施,保证人员、机械设备的安全,保证在施工工期内不出现一次可记录的安全事故。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认真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安全员进入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现的事故隐患,及时整改,最大限度地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杜绝人身伤亡及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1. 安全控制措施: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条例及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强夯时,当飞溅的土石可能对周边场外造成损伤时,要建立警示牌,或其它安全指标,并派专人值班。严格按照国家的消防条例规定,在施工现场建立和执行防火管理制度,设置符合消防要求的消防设施,并保持完好的备用状态。强夯施工中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强夯)和国家规定的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2. 安全防护措施: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配齐安全用具,否则不允许上岗。所有的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通过安全检查。所有进场施工人员必须购买人身意外伤亡保险,减少意外事故发生的费用。所有员工上岗前均应经过安全三级教育,经考核合格后可上岗,每道工序施工前由专职安全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工作。购买合格的材料、安全用具。经常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修、保养、消除隐患。严格遵守安全用电操作规程。吊车司机每次施工前,应检验机械是否运转正常:检查撑杆、钢丝绳及吊钩等是否连接牢固。施工时应严守操作规程,吊车就为后要平整稳固:在夯击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各个连接部件有无松动或其他异常情况,以便及时排除险情。点车行驶的进、出场临时道路及施工现场,必须平整坚实,应能稳定地承载吊车荷载,否则须进行适当处理,才能行驶。七、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水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a、对工地周边范围内的耕地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b、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彻底清理,并按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