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小儿精索鞘膜积液的药方.doc_第1页
中药治疗小儿精索鞘膜积液的药方.doc_第2页
中药治疗小儿精索鞘膜积液的药方.doc_第3页
中药治疗小儿精索鞘膜积液的药方.doc_第4页
中药治疗小儿精索鞘膜积液的药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你好,不知宝宝是2周大,还是2岁呢,如果2周不用治疗的,到2岁之前会自己恢复,如果是2岁了,可以试试中医治疗,我的宝宝2岁9个月了,上2011年5月也是鞘膜积液和精索积液,鞘膜积水有土鸡蛋大,精索的积液有火腿肠粗了,到儿童医院说必须开刀,我不想这样,就试着给宝宝中医治疗,基本15天不到就好啦,现在已经全部没有积液了,可以理解您的心情,都是孩子的妈妈,所以遇到孩子生病一定要多带孩子看看,有事也不要太相信西医了,还是要多打听一下,我是主要用的是口服和外洗的方法,网上很多的妈妈都是用的这些方法治愈了孩子的鞘膜积液,你也可以试试,孩子太小了,吊水和手术这种伤害性的方法绝对不是最好的选择,方法如下1,干的荔枝连肉带籽一起(主要是籽起作用的哦,一定要撕开)7-8个+薏仁米15G,加250ML左右煮水,烧开后煮30分钟左右,温了给孩子当水喝,一天2次,能把煮过水的荔枝肉和薏仁米一起吃了最好,宝宝喝了可能会有点上火,再其它的时间在喝些白开水吧!注意;买干荔枝是一定要大籽的哦,籽很重要,肉多少没有关系的,问问营业员,不要买回家是没有籽的,就没有用了2.枯矾10g 五倍子10g 加300ML水煮开后,再煮30分钟,凉温了给宝宝冲洗积水的地方,最好在用小的酒杯大小的杯子,给积水的地方泡一下,我是用的那个治疗宝宝咳嗽的易坦静糖浆的小药杯,正好大小,最好洗20-30分钟,我是一般洗15分钟左右,宝宝不配合也没事,一次洗10分钟,一天2次好了,药的味道不好闻,效果绝对好,我买了10次的量,即各100个,洗了9次,宝宝就基本好了,记住洗完了,一定要把没有鞘膜积水的地方 如果沾到药液的地方洗一下,擦干后用六神的有一款爽身粉,你看下说明,是有收敛最用的那款,蓝色和绿色记不太清了,把容易藏水分的地方涂一点,按中医来说这个病和潮湿有关,一定要保持干燥的,切忌!3、武汉健民的龙母壮骨颗粒,按说明吃,放在第一个荔枝水里一起喝也是可以的,里面有黄芪等治疗气虚的成分,很重要哦!4。其它还有几个但是因为麻烦且绝对不太奇效就没有坚持,就不介绍了。干的荔枝一般大型的超市都是有的,记住不是桂圆啊,是干的荔枝哦,一斤装的,宝宝喝了有一袋多一点就好了,注意,我的宝宝出生3个月前也有过鞘膜积液,是4个月左右自己好的,这次是复发的哦,还有一定不要让宝宝哭闹,会加重的,要安慰她,不管用什么方法哦!我是用的这些方法治好的宝宝,希望可以对你有帮助,最起码不用手术,又是没有任何伤害的食疗和外洗方子,祈祷您的宝宝早日恢复健康哦!治疗宫颈糜烂用五倍子、枯矾各等量研细末,加甘油调成糊剂,用带线的小纱布块涂药贴塞于宫颈糜烂处,12小时后取出。每周复查一次。观察18例,4例糜烂处完全光滑,14例好转。桂冰散治小儿鞘膜积液方剂 肉桂、冰片各等份。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黑膏药(由香油、黄丹熬成)1张,取上药粉适址撤于药膏上,贴败患处,若膏药破裂可重盖1张,l周换药l次,以治愈为度。功效 止痛消液。验证 屡试屡验。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o治小儿鞘膜积液方处方:白芷15克,蝉蜕30克。水煎熏洗;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并取少量饮用。功效:祛风止痒,利湿消肿,治小儿睾丸鞘膜积液阴囊肿大,不痛者。蝉衣10克,水煎服,能好。药房有卖,不苦可加糖。没有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疝气治疗大全偏方治疗法羊睾丸、鸡蛋各4个,水煮后吃蛋喝汤,每日1剂,连服数日。用于本病气虚者。补骨脂50克,盐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 每次服9克,每日2次。全蝎一个研末,装入鸡蛋孔内蒸熟食之。猪肉120克、梧桐树根,八月瓜根、苍耳子各10克。炖服,每日1次。蒜头皮20克,熬水,每日服用数次。蒜头皮即粘贴蒜肉之衣,约1000克的蒜头,可剥皮20克。本方适用于小儿疝气者。小茴香15克,食盐4克,青皮鸭蛋2个。【用法】将小茴香和食盐同炒熟研未,与打入碗中的鸭蛋拌匀,在油锅中煎成蛋饼,每晚临睡时以温米酒送服,每4日为一疗程。【功效】行气止痛,消肿散结。【主治】疝气。饮食治疗法食疗对疝气有很好的辅助治疗效用,现介绍几则民间小验方:茄子有收敛止血、健脾止带等多种效用。民间用茄子50克,水煎取汁服,饭前温服,每日2次,对轻度疝气有收敛固提之效,并可改善疝气带来的不适感。也可根据自己的口味将茄子凉拌、煎炒、油炸食用,对疝气皆有作用。刀豆本草纲目认为刀豆“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气”。可用其煮粥服,刀豆50克,粳米50克,每日2次。也可将刀豆研末,开水冲服,每次5克。柚子核柚子核有理气宽中,燥湿化痰之效。柚子核30克,水煎服,每日2次,连服1个月。也可取柚子皮10克,煎汤服,每日2次。两种方法都对疝气疼痛有一定效果。荔枝核本草衍义曰:荔枝核“治心痛及小肠气”。本草纲目认为可“行散滞气,治癫疝气痛,妇人血气痛”。荔子核30克、小茴香10克,水煎服,每日2次。有行气散结、止痛之效。无花果有理气健脾之效。取无花果5个,小茴香10克,水煎服,每日2次。老丝瓜250克(焙干),陈皮10克,共研细末,用白酒冲服,每次3克,每日2次,连服1个月。橘核30克,山楂核30克,水煎服,每日2次。有行气散结、通络止痛之效。小儿精索鞘膜积液(左侧),必须要做手术吗?有可以手术外有方法吗?病情描述及疑问:病情描述(主要症状、发病时间):橘子核100克、小茴香100克、食盐10克。将以上3种材料打碎后,每次炒热后,敷在患处。鞘膜积液,中医学称为水疝。方一来源中医杂志(10)1981年配方五倍子、枯矾各10-15克。用法上药共研粗末,加清水300-400毫升煎熬,去渣取液,倒入碗内,待微温时,把阴囊全部浸泡在药液中,每次浸泡20-30分钟。每日1剂,浸泡2-3次。下次用时将药液加温,用药前先用温开水洗净外阴部。功效收敛消肿。适用于小儿原发性和继发性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等。方二来源浙江中医杂志(6)1983年配方金银花、蝉蜕各30克,紫苏叶15克。用法上药加清水,煎2次,去渣,两汁混合倒入碗内,待温先浸后洗阴囊,每次浸泡30分钟。每日1剂,浸洗2-3次。功效祛风、清热、消肿。适用于小儿鞘膜积液。方三来源新中医(9)1982年配方肉桂6克,煅龙骨、五倍子、枯矾各15克。用法先将上药捣碎,加清水约700毫升煎煮沸30分钟,将药液倒入碗内,待温与皮肤温度相近时,把阴囊全部放入药液内浸洗30分钟。每日浸洗2次,2日1剂,连用8剂。功效温经、收湿 方四母丁香40克,研末过筛,制成粉状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两克放入患儿肚脐中(高于皮肤0.2厘米),然后盖上敷料一块,用胶布十字固定,每隔两天换药1次,20天为1个疗程。可间隔510天行第2个疗程。方五茴香100克,橘核100克,食盐10克,置入铁锅内微火炒热(勿令焦黑),装入预制之布袋内,干敷,药凉后可再炒再敷,每次敷45回,每日12次。用毕,将药倒在大盘内阴干,每剂药可用5天。方六威灵仙1525克,加水1000毫升,用文火煎成500毫升,取药汁待降温至37左右泡洗患处,每天洗24次。每剂药可连用两天,一般用药3剂可见效。、消肿。适用于睾丸鞘膜积液。超声所见:左侧睾丸大小为12.3*6.8mm,右侧睾丸大小为15.9*6.6mm,形态规则,内回声均匀于左侧阴囊与腹股沟之间可见一无回声区,范围约为51.7*18.9mm,其内可见少量点状弱回声漂浮检查:未见异常血流信号检查结论:左侧腹股沟区囊性包块(考虑:精索鞘膜积液)本草纲目治疗脱发的药方 斑秃俗称鬼剃头。 首乌15克,山茱萸15克,枸杞15克,菟丝子15克,熟地18克,黑芝麻30克,白芍30克,当归12克,川芎10克,羌活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1个月为一疗程。 血热者加生地15克,丹皮12克;肝郁者加香附12克,郁金15克;肾虚明显者加鹿角胶15克,此药需烊化,桑椹15克;失眠这加合欢花15克,夜交藤30克。 外用药:制附子20克,骨碎补15克,侧柏叶25克,食醋60克。 将上药共研细末,加入食醋中,浸泡10日后即成。用药棉或棉签蘸药水涂擦患部,每日不得少于3次。自制白芷美白面膜1、面部无明显色素异常者的美白嫩肤方。材料:白芷200g(大而色纯白无霉迹),白芷在药店中药饮片柜台就能买到。步骤:用小刀剔除黄棕色的粗皮,然后用工具把白芷碾成细末,等份分成8包。掺入市面上销售的婴儿护肤品(小瓶)中,充分搅匀。每晚睡前1小时,取适量代替常用的护肤品涂抹面部,临睡时用软纸揩去(勿用水洗),待次日晨起后再洗,连用半月后改为23天1次,坚持36个月,即可见效。2、肌肤瑕疵较多者的美白滋润方。材料:白芷5克,蛋黄1个,蜂蜜1大匙,小黄瓜汁1小匙,橄榄油3小匙。步骤:将白芷磨成粉,加入蛋黄、蜂蜜和小黄瓜汁,调匀后涂抹于脸上,约2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脸洗净后,用化妆棉蘸取橄榄油,敷于脸上约5分钟,然后再以热毛巾覆盖在脸上热敷(此时化妆棉不需拿掉)。等毛巾冷却后,再把毛巾和化妆棉取下,洗净脸部即可。这两款自制白芷美白面膜,可以帮助不同人群进行美白护肤,同时白芷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皮肤变得更加白嫩,不妨试试这两款白芷美白面膜吧。白芷:味香色白,为古老的美容中药之一,市场上以其为原料的化妆品和美容品层出不穷,而纯正的白芷,其美容效果更为显著:白芷对美白祛斑有显著的作用,并可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让肌肤润泽光滑,滋润的容颜呈现出水一样的灵气。控油、祛痘面膜材料:绿豆粉2茶匙、白芷粉1茶匙、蜂蜜(牛奶)适量做法:将绿豆粉与白芷粉混合,再混入牛奶或蜂蜜适量,用纯净水拌匀,敷于面上约15分钟后清水洗净便可。每周可做23次。美丽秘诀:这种面膜最适合油脂分泌过多或暗疮肌肤使用,因为该面膜具有消炎抗菌及深度清洁的功能。美白、祛斑面膜材料:薏仁粉2茶匙、白芷粉1茶匙、蜂蜜(牛奶)适量做法:将薏仁粉与白芷粉混合,再混入牛奶或蜂蜜适量,用纯净水拌匀。敷于面上约15分钟后清水洗净便可。每周可做23次。美丽秘诀:这种面膜适合脸色偏暗、毛孔粗大、面部有色斑、豆印者使用治小儿水疝方摘要: 每日1剂,将上药加适量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去渣取汁,分3次温服,7天为1个疗程,一般者需1个疗程,重者连服2-3个疗程。主治:小儿水疝。治疗期间嘱患者禁食油腻生冷食物。. 方药:茯苓、猪苓、川楝子各12克,泽泻10克,白术9克,桂枝、小茴香各3克。加减:阴寒偏盛者加吴茱萸6克,制附子3克;水湿偏盛者,加车前子15克,通草3克;疼痛明显者,加元胡10克,木香、橘核各6克。用法;每日1剂,将上药加适量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30分钟。去渣取汁,分3次温服,7天为1个疗程,一般者需1个疗程,重者连服2-3个疗程。主治:小儿水疝。治疗期间嘱患者禁食油腻生冷食物。疗效:治疗17例,治愈12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为100。 用中药蝉蜕热敷治疗水疝(鞘膜积液)疗效好鞘膜积液,就是我们常说的水疝。好多保守治疗的方法都不太理想,最近几年用蝉蜕煎汤热敷的方法治疗收效良好。去中药店购买蝉蜕60克,这蝉蜕就是金蝉脱壳后的外壳,这个也可自己采集,现在正是金蝉出土的季节,树上容易找到蝉蜕,不花钱也可治疗大病的。把采集的蝉衣煎汤,也就是把蝉蜕放入锅里,加水适量,大概500-1000g水就行。一般煎熬15分钟就可以了,放置适当温度后热洗或热敷阴囊就会有较好疗效的。3一般用过的材料下次应用加温一下就行,每付药可应用个三四次不用换。每天最好是做两次治疗。祛风除湿,利水消肿,主治小儿水疝。小儿水疝即睾丸鞘膜积液。小儿“肝常有余”,多因哭闹、惊慌,致肝气逆乱、疏泄失常,气机郁滞,三焦气化失司,水湿停聚循肝经积于阴部而发病。常用蝉衣30克,水煎外洗热敷,一般外用3日可愈。婴儿水疝或继发性水疝属肾虚寒湿证者,用小茴香、橘核各100g,研成粗末,炒热,装布袋内温熨局部,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下次使用时仍需炒热,可连用35天再换药。(一)婴儿水疝或继发性水疝属肾虚寒湿证者,用小茴香、橘核各100g,研成粗末,炒热,装布袋内温熨局部,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下次使用时仍需炒热,可连用35天再换药。 (二)继发性水疝属湿热下注者,可用朴硝250g装布袋内罨敷。或用五倍子、枯矾各10G,1天1剂,加水300ml,煎05小时,待适当温度,将阴囊置人药液中浸泡,每次2030分钟,每天23次,下次浸泡时需将药液加温。五可祛风除湿,利水消肿,主治小儿水疝。小儿水疝即睾丸鞘膜积液。小儿“肝常有余”,多因哭闹、惊恐,致肝气逆乱、疏泄失常,气机郁滞,三焦气化失司,水湿停聚循肝经积于阴部而发病。常用蝉衣30克,水煎外洗热敷,一般外用3日可愈。中医治疗小儿精索囊肿方法鞘膜积液属于中医“水疝”、“阴肿”的范畴,俗称为“水蛋”。中医认为,此病多因先天不足,脾失健运或肾气不足,外受寒湿之邪所致。除可请有经验的中医大夫诊治外,下列一些较简便有效的方法,仅供参考: 中医治疗小儿精索囊肿方法1.薏苡仁3045克,加水浓煎,滤取药液,加白糖适量,分35次服,隔天1剂。 中医治疗小儿精索囊肿方法2.母丁香40克,研末过筛,制成粉状装瓶备用。用时取药粉两克放入患儿肚脐中(高于皮肤0.2厘米),然后盖上敷料一块,用胶布十字固定,每隔两天换药1次,20天为1个疗程。可间隔510天行第2个疗程。 中医治疗小儿精索囊肿方法3.威灵仙1525克,加水1000毫升,用文火煎成500毫升,取药汁待降温至37左右泡洗患处,每天洗24次。每剂药可连用两天,一般用药3剂可见效。 4.茴香100克,橘核100克,食盐10克,置入铁锅内微火炒热(勿令焦黑),装入预制之布袋内,干敷,药凉后可再炒再敷,每次敷45回,每日12次。用毕,将药倒在大盘内阴干,每剂药可用5天。磨牙:每晚睡前吃一块生桔皮,连吃2-3天,可治小儿及成人睡觉磨牙。黄水疮:杏仁,焙焦研末,香油调敷。小儿水疝:旧布鞋底两只,烤热煨之,两只互换,每次15-20分钟,数次可愈,注:水疝验法,用手电筒在暗处透视阴囊,若透明即为水疝。1、小儿感冒(包括婴儿):生姜5钱,水半碗煎开加入红糖服下,一日二次,2天可愈。2、百日咳(及婴儿气喘):大蒜一头,去皮捣烂加白糖3钱,过半小时后用开水一两冲,两天可治小儿咳嗽、婴幼儿气喘,有特效。3、小儿遗尿:生葱白一根,捣烂,每晚睡前敷肚脐,用布包好,次日晨揭去,连用3-5天,可治愈。4、夜啼:大人用一小撮绿茶放口内嚼碎,每晚睡前敷小儿肚脐,用布包好,次日晨揭去,连用3天。5、婴幼儿腹泻、腹胀:大蒜一头,连皮烧焦,再与半碗水烧开,加适量白糖服汤,一日一次,一般两三天即可消食止泻。6、盗汗(成人盗汗同):老豆腐半斤,切片贴锅内烧成巴,再加水一碗,白糖适量,烧汤连巴一同食用,每晚睡前服,3天痊愈。小儿常见病防治秘方 一、小儿发热 小儿脏腑娇嫩,不耐寒热。又小儿智力未开,往往寒凉不知御,炎热不知避,饥俄无度,因此无论内伤外感,多互结为患,邪从热化,导致发热。1 葛根汤治小儿发热方剂 葛根10-15克,麻黄3 -6克,桂枝6-10克,芍药6 -10克,大枣3枚,生姜9克,甘草3克。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疗效 陈菊仙老中医运用此方治疗小儿发热110 例,疗效满意。验证 李某,11 岁,发热1周,体温波动于38 -39 之间。证见恶寒发热,身痛无汗,咳嗽咯痰,痰质清稀色白,腹胀纳呆,大便干涩,舌淡苔白腻,脉紧滑。以葛根汤为主方,佐神曲、法半夏、陈皮、厚朴各10克,服1剂。是晚遍身微汗出,翌晨大便1次,量多气臭,体温降至36.5 。备注 此为l-7 岁童,用时可按年龄酌情加减。兼肺咳或胃肠症,辅以二陈汤或平胃散。2 薷膏汤治疗小儿夏季高热方剂 香薷3 克,生石膏30克(打碎先煎)。制用法 水煎服。功效 治小儿高热良效。验证 姚xx ,女,4岁,1953年8月5日初诊。患儿夜晚纳凉感寒,翌日清晨高热烦躁,注射青毒素及复方安基比林等药,体温未降,遂来就诊。诊时高热无汗,微恶风寒,口渴引饮,面赤,烦躁不安,舌红、苔薄黄,脉浮数。体温40.2 。血检:白细胞4500立方毫米、中性50、淋巴42。乃因盛夏之际,署热内蕴,复为寒闭所致。投以薷膏汤2剂。1剂后,遍身微微汗出,热度渐退,神情安定。2剂药毕,体温降至正常。3 大剂石膏治疗小儿高热方剂 生石膏100-150克。制用法 水煎服。疗效 经本法治疗40例,生石膏用量超过150克9例、150克以下31例,4O例用药后都达到退热的满意效果。验证 笔者应用于临床,治疗30例小儿高热,屡试屡效。备注 体温在39 以上,只要见到高热,汗出、口渴三症,即为大剂石膏使用之例。尤以高热和汗出为主要指标;若只见高热,不见汗出不在此例。4 大柴胡汤治疗小儿高热方剂 柴胡、黄芩、法半夏、枳实、白芍各101克,大黄6克,大枣3枚,生姜3片。制用法 第1剂中大黄后下。若患儿服药后腹泻1-2 次,第2 剂中大黄可同煎;如患儿热退,则可去掉大黄。5 岁以下患儿减半量。疗效 用此方治疗小儿高热3 例,均接受足量抗生素和解热药治疗无效而转中医治疗。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 -12 岁体温最高40.5 、最低38 ,病程最长34天、最短3天。服第1剂退热者17例,服2剂退热者14例,服3-6 剂退热者6 例,2 例因右下肺肺炎服药无效。验证 贵刊1990年第3 期刊登了“大柴胡汤治疗小儿高热39 例”的报道,阅后不久遇1 例适应用药的患儿,即给2剂中药,并嘱家属按文中介绍的方法服用。服l剂后,热即退。以后,我又按照文中的治疗方法,多次使用此方,皆获得了其他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我十分感谢编辑同志在审稿时付出的辛勤劳动,我亦衷心地感谢张俊杰老师能把自已的经验贡献给大家。备注 引自新中医(7)。5 黄瓜豆腐汤治小儿发热方剂 黄瓜250克,豆腐500克。制用法 黄瓜、豆腐切片,加水煮汤。每饮l大杯,日用2次。功效 清热,生津,润燥。用治小儿夏季发热不退、口渴饮水多、尿多。验证 关x ,男,5 岁,发热不退,用上方痊愈。二、小儿感冒 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祖国医学根据感冒的病因,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暑湿感冒。1 姜糖水治风寒感冒方剂 生姜15-30克,红糖20克。制用法 将生姜洗净,切作片,捣烂,入红糖水煎。趁热饮用,每次服50-100 毫升。服后盖被见微汗。功效 散寒祛风。用治小儿风寒感冒之畏寒、头痛、鼻塞、流清涕。验证 王x ,男,6 岁,患风寒感冒、其母亲在医药杂志上见上方,用之痊愈。2 葱液治感冒方剂 大葱、香油各适量。制用法 葱叶切断,取葱管中滴出之涎液,再滴人数滴香油,搅匀。用手指蘸油摩擦患儿手足心、头面及后背等处,每日多次。注意勿着凉。功效 降温退热,解毒凉肌。用治风热感冒。验证 据新中医杂志介绍疗效颇佳。3 葱豉泥治小儿风寒感冒方剂 香豉3 克、葱白头3 根。制用法 将香豉研末,葱白头捣烂如泥,二味混合加人滚开水少许调和,备用。敷贴于劳宫穴(双)上,外以纱布包扎固定。功效 疏散风寒。小儿风寒感冒。验证 用之临床,每获良效。备注 引自1979年 上海中医药杂志( )。4 加味杏苏散治小儿风寒感冒方剂 杏仁、苏叶、前胡、半夏、陈皮、桔梗、枳壳、茯苓,甘草各l克。制用法 上为细末,备用。上药加白蜜糖75克,连须葱白3根捣烂如泥状,另萝卜汁10克,大枣3克(去核捣烂),令诸药成药饼状,敷于患儿脐上,半小时换药1 次。功效 疏散风寒,理气化痰。小儿感冒(风寒型)。验证 屡用效佳,一般2 次一可愈。备注 引自 外治汇要 。又乳儿伤风,鼻塞不通,将葱管划破,贴小儿弃梁上,效良。5 . 茱矾膏治小儿感冒 方剂 吴茱萸、明矾各6 克。制用法 上为细末,以鸡蛋清调匀成膏状,备用。取药膏敷于两足心(涌泉穴)或手心(劳宫穴),外以纱布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功效 散邪逐热。小儿 感冒。验证 屡用皆效。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 。又用生南星,雄黄各15克,研细,醋调敷足心(双)。一般24小时内可退热。或用葱白头7个,生姜1片,淡豆豉7粒。捣烂敷自囟门上。贴后有发汗反应。三、小儿疳积 疳积症是儿科常见的一种胃肠功能障碍和营养紊乱的疾患,病因起于母乳不足或长期饮食不调,或用药过多。其症状为面黄肌瘦、头发稀疏、大便腥粘、腹部凹陷如舟,此病宜健脾为主。另一种是因虫积或饮食肥甘而来,其症状是腹大坚硬、口臭、下唇有白泡、舌面有红点,这时要先消积杀虫,再来调理脾胃。1 疳积散外敷治疗小儿疳积方剂 杏仁、桃仁、山栀子、皮硝各10克,白胡椒7粒,葱白7根(每根寸许)。制用法 上药研末,加鸭蛋1 枚(弃黄取清)、白酒5毫升,调拌,然后用纱布压成两块药饼,外敷神厥,命门两穴,24小时后取下。功效 治小儿疳积良方。验证 张xx ,男,4 岁,1956年8月17日诊。食欲不振,精神欠佳,形体消瘦口渴喜饮。腹臌,大便稀塘(每天2 -3 次), 面黄憔悴,发黄易落,白睛青蓝;手心热,指纹色淡滞,青筋已达气关;体温37.6 ,大便常规(一)。用疳积散外敷神厥、命门。8月20日二诊:食欲增,腹软,口少渴,精神佳,二便正常。继用稚儿灵、婴儿素调服1周而愈。2 疳积散外敷内关穴治疗小儿疳积方剂 桃仁、杏仁、生山栀各等份,晒干研末,加冰片、樟脑少许,贮藏备用。制用法 用法取药末15-20 克,用鸡蛋清调拌成糊状,干湿适宜,敷于双侧内关穴,然后用纱布包扎,不宜太紧,24小时后则去之。疗效 疳症初、中期,一般l次见效,少数患儿2次,最多不超过3次,每次间隔2-3 天。验证 马某,女,4 岁,l9977 年3月22日诊。患小儿疳症,现3周未解,经治无效。脱腹胀满,舌苔薄黄,脉弦滑。查阅前医处方,有谓气机郁滞用六磨汤加味;有言气血两亏而用黄茂汤,尚有专事清热生津而进增液汤合麻仁丸者。细思诸方既鲜疗效,似应另辟蹊径。联想小儿绪症中胃肠积滞型的患儿,亦有大便干结之症,经疮积散外敷后,竞很快症消。于是将疳积散(桃仁、杏仁、山栀子各20克,樟脑、冰片各2克)细末用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内关穴,每天换药l 次。敷5天,患者大便即通,为巩固疗效,又敷1周,随访半年未再发。备注 小儿疳症,见面色姜黄,形体略瘦,烦森易怒、好哭;时有低热,日轻幕重;口渴欲饮,但饮之不多,胃纳欠佳,偏嗜香甜,大便稀澹,或不稀不稠,舌苔白腻等。3 蝼蛄蛋治小儿疳积方剂 蝼蛄(活者为佳)、鸡蛋各l 枚。制用法 先将鸡蛋敲一小孔(约蚕豆大),将缕站放人蛋内,用纸封固,或用胶布贴封。将鸡蛋煨熟,每天服l枚,1次食之。轻者用3枚,重者间隔l周再用3 枚。疗效 治疗65 例,治愈60 例,无效5 例。验证 周x ,男,3 岁,1980 年9月3日 诊。证见肌肤赢瘦,肚大青筋聆露,触之如石,仅食蝼蛄蛋3 枚,积消一食增,逐日康复。4 治疳灵治小儿疳积方剂 生栀子仁30 粒,桃仁7 粒,皮硝9 克,葱头7 个飞罗而1匙,鸡蛋1 枚(去黄),蜂蜜适量。制用法 将上药研为细末,用蜂蜜、蛋清调匀,备用。用荷叶为托,外敷肚皮上,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 次。功效 清热、活血、消积。小儿疳疾,症见头大颈细,面露青筋,腹大便泄等。验证 屡用屡效。备注 引自 经验奇效良方 。5 疳积方治小儿疳积方剂 皮硝9克,苦杏仁6克,生栀子7粒。真头道酒糟180克,葱头7 个,白飞罗面9 克,大红枣7 粒(去核)。制用法 共人石臼内,捣烂如泥,备用。用白布2 幅,约半尺阔,把药;放在布上摊开。1 幅贴在肚脐眼上,1 幅贴背后,对着肚脐眼处,用带捆好。贴3 日后,皮肉上不见青色,再贴1 次。功效 清热、行滞、消积、健脾。验证 屡试屡验。备注 引自 病家常识)o 6 肥儿膏治小儿疳积方剂黄芪、茯苓、白术、炙甘草、制厚朴、槟榔、山植、麦芽、神曲、陈皮、益智仁、木香、砂仁、山药、莪术、使君子、川楝肉、胡黄连、芜荑各15克。制用法 麻油熬,黄丹收,朱砂3克搅匀。摊膏备用。贴肚脐上。功效 益气健脾、消积化食。疳病虚中平实,脾胀泄泻及疹后将成疳者。验证 屡用皆效。备注 引自 理论骈文 。7 阿魏散治小儿疳积方剂 阿魏(炒)、没药(去油)、乳香(去油)、桂心各6克,丁香2克。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5 -3 克,填入肚脐上,以纱布包扎。每2天换药1次,敷至病愈为止。功效 温中化积,活络消胀。用于食积,奶积,虫积。验证 屡试屡验。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8 贴敷方治小儿疳积方剂 车前子适从、大蒜2 瓣。 莱菔子(炒熟)10克,芒硝(研细)20 克。 五倍子(焙黄)10 克。 生香附,生半夏各10 克。制用法 方 车前子炒研,大蒜捣烂,调匀备用。治疗时:方 用布袋装药,备用。方 研末醋调匀备用。方 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匀,用布包好,备用。方 敷脐部4 小时取下。方 贴按中院部。方 贴自门处。方 敷脚心涌泉穴(左右均可)。功效 解毒利水消积。 理气化积。 消炎、化癖、收敛化积。 理气、燥湿、化积。验证 上4 方随症选用,效佳。备注 民间方。9 炒玉米扁豆等治小儿疮积方剂 炒玉米、炒扁豆各18克,神曲、炒莲肉(玄心)、茯苓各12 克,炒麦芽、炒砂仁、煨肉豆蔻、使君子肉各9 克,陈皮6 克。制用法 上药焙干碾碎,过筛为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鸡蛋l 个,顶端开一小口,将蛋清倒出,放药末1.5 -2.1克于鸡蛋内搅匀,以面包裹煨熟(面干蛋熟)。小儿半岁至3岁食蛋每天1 个,4 -6 岁每天2 个,1 个月为l 个疗程。验证 用上药治疗小儿脾虚疳积50多例,一般服药1个疗程即愈,仅有个别患儿用药2个疗程。10 神曲山植等治小儿疳积方剂 神曲、山植、茯苓、苏子、草决明、车前子各6克,蝉蜕2克,鸡内金4 克,枳实9 克。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 次服。验证 用上方治疗小儿疳积患儿,一般连服3 日可愈。如1-2 年后复发可照此方再服。四、小儿痄腮 流行性腮腺炎属中医“痄腮”范畴,俗称“猪头肥”。本病好发于冬春季节,尤以5-9 岁小儿发病居多,且多传染。多因外感风温邪毒、塑阻少经脉、蕴结腮部所致。1 柴胡石膏汤治痄腮方剂 柴胡12克,生石膏15克,葛根、天花粉、黄芩、炒牛蒡子、连翘、桔梗、升麻、甘草各9克。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疗效 经多次实践验证,重者2剂,轻者1剂即愈。验证 张xx ,15岁,学生。开始寒热往来,日轻夜重;两腮逐渐肿起如鸡蛋大小之硬块,用齿嚼饭,两腮痠痛;舌质红、苔黄厚腻,脉象弦数。经用青、链霉素,病情未减,改服上方2 剂而痊愈。2 柴胡注射液治疗痄腮方剂 柴胡注射液。制用法 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 10岁以上首剂3 毫升),每天2 次。疗效 治疗28例,治愈27例,1 例合并颌下淋巴结炎疗效不显。绝大多数2 天痊愈。验证 黄xx ,男,10岁,1986年9月17日诊。双侧腮腺部肿胀,有热感2天,曾注射板蓝根注射液,内服病毒灵等药不效,给予柴胡注射液,每天2次,每次3毫升,即晚体温下降,双侧腮腺部肿明显消退。18日复诊,患部恢复正常而获愈。备注 柴胡注射液多用于治高热,用治腮腺炎连续注射1-3天,未发现副作用和不良反应。3 地龙白糖浸液治腮腺炎方剂 活地龙(即蚯蚓)2 -3 条,白糖适量。制用法 清水洗净地龙,整条放人杯中(不要弄断),撒上白糖,片刻即有渗出液,将此液用棉签涂布在腮腺炎的红肿范围略大些。每天涂2-3 次。二三天即可痊愈。功效 治腮腺炎奇效。验证 薛、,女,7岁。患腮腺炎,先后双侧红肿疼痛,外擦地龙白糖浸液,每天2-3次,2-天痊愈。4 黛黄散治流行性腮腺炎方剂 青黛、生大黄各等份,冰片、食醋适量。制用法 将前二药研细末,再加冰片少许调匀,用食醋调成糊状,涂敷患处,每天换药1次。以患部肿胀消失为止。亦可加服六神丸,根据患者年龄确定内服量。功效 治流行性腮腺炎。验证 治疗68例,均治愈。一般用药3-5 天可愈。5 萸杖散治腮腺炎方剂 吴茱萸9克,虎杖5克,紫花地丁6克、胆南星3克。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备用。用时取6-15克,以醋调和成糊状,敷双足涌泉穴。上盖塑料薄膜,再班以纱布,用胶布固定。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验证 治疗6例,单用此法,未用抗生素,均痊愈。备注 引自浙江中医杂志 。6 消肿膏治痄腮方剂 大黄100克,芒硝、赤小豆各100克,白矾20克。制用法 上为细末,过80目筛,用凡士林300克调匀成膏状,备用。用时视肿面大小,取此膏敷患处,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l-2次。功效 清热泻火,消肿止痛。验证 治疗268例,分别用药3-5天后,全部治愈。备注 引自1985年四川中医(5)。7 痄腮散治痄腮方剂 吴茱萸15克,白蔹、大黄各6克,胆南星3 克,虎杖9克。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视年龄大小,l 岁以下,每次用药3 克;1-5 岁每次用药6克;6-10岁每次用药9克;11-15岁每次用药12 克;16 岁以上者每次用药15克。使用时先以酒精棉球擦两足涌泉穴处,然后将药膏平摊于纱布上,敷贴涌泉穴上,再用绷带包扎固定。24 小时换药1 次。病情严重者可连敷。敷药期间,如敷药干燥者,可用醋液润之。功效 解毒散结。痄腮,面颊红肿疼痛或伴发热者。验证 治疗100例,敷药2-4天后,全部治愈。备注 笔者经验方。8 六神冰黛散治痄腮方剂 六神丸30粒(研细)、冰硼散15克,青黛30克,芒硝12克。制用法 上为细末,混匀备用。用时取适量,以老陈醋调成糊状,敷贴于腮腺肿胀处和涌泉穴(为健侧),每6-8 小时更换1次,直至发热、肿痛消失。同时内服自拟大板夏玄汤(酒大黄10 克,板蓝根、玄参、夏枯草各30 克。每日1 剂,水煎,顿服之), 热炽者,予物理降温,必要时输液。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流行性腮腺炎。验证 治疗45例,均在4日内治愈。备注 引自1990年广西中医药(5)。方中六神丸,冰硼散均为中成药。9 腮腺炎膏治痄腮方剂 穿山甲、乳香、没药、赤药、连翘、生大黄、桅子、大青叶、板蓝根各等份。五灵脂为各药量的5倍。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用炼好的蜂蜜调成膏状,备用。用时取药膏摊在纱布上,敷于患处,每30-36小时换药l次。高热者可配合用药,牛蒡子、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赤药、夏枯草、重楼、生石膏。浓煎频服。每日1剂,剂量视年龄酌定。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散结。验证 治疗315例,敷药1-3次后,全部治愈。备注 引自1987年吉林中医药(l)。五、百日咳 小儿百日咳的临床特征是发病的1-2 周,咳漱是阵发性、痉挛性,当咬嗽剧烈时,一次发作完毕后,伴有拖长的鸡鸣样吸气声。其发作时,有连续不断而紧接的短咬,没有吸气的余地,甚至发生呕吐,口鼻出血等症。1 牛胆汁治百日咳方剂 新鲜牛胆汁。制用法 取鲜牛胆汁上锅蒸干,研成粉末,然后将牛胆粉240克、淀粉240克、白糖520克混合成粉剂。2岁以下征日服0.5-l克,2-5岁l-1.5 克,5 岁以上 1.5-2克,分2 或3 次服, 同时配合对症治疗。功效 用治小儿百日咳。验证 据中华儿科1960年11期介绍,用此方治疗250例,从本痊愈52例,减轻130例,有效率72.8。2 猪胆治百日咳方剂 猪胆汁(1个胆所含的量)。制用法 将胆汁放铁锅中用文火炼4 小时,取出研末。1岁以下服0.5 克,1-2 岁服1.5克,均加炒熟的面粉少许,分成14包,早晚各服1包,7日服完。2岁以上药量酌增。功效 猪苦胆味苦性寒,泻热润燥,清心肺火。用治小儿百日咳。验证 据常见药用食物介绍,用本方治疗95例百日咳患儿,效果明显。3 麻雀肉治百日咳方剂 麻雀1只。制用法 麻雀去毛及内脏,在火上烤焦,洗净炖熟。每日l只,至愈为止。功效 补虚扶阳。用治小儿百日咳。验证 据福建中药介绍,用本法试治84例,痊愈者61例,显著进步者11 例,无效者2例。4 核桃梨汁治百日咳方剂 核桃仁(不去紫衣)30克,冰糖30克,梨150克。制用法 梨洗净,去核,同核桃仁、冰糖共捣烂,加水煮成浓汁:每服l汤匙,日服3次。功效 清热止嗽。用治百日咳。验证 据新中医杂志介绍效果良好。备注 核桃仁100克,炒香后调入蜂蜜尽童吃,用治小儿久咳气促、面眼微肿,伴有遗尿等。5 大戟芜花等治百日咳方剂 大戟160克,芜花、甘遂、细辛、白芥子、干姜、地肤子各100 克,洋金花200克,麻黄344克,松香1000克制用法 先将大戟、芜花、干姜、地肤子加水煎煮3次,合并3次所得滤液,浓缩成稠膏状。再将甘遂、细辛、白芥子、洋金花、麻黄共研细末,过80目筛,加入上述冷后浓缩膏中,搅拌均匀,烘干、粉碎,过80目筛。将麻油1000克适当煎熬后,加人松香(粉碎过80目筛)炼至滴水成珠,待温度降低后(以不烧焦药粉为度),掺入上述药粉,搅匀即得,摊成4厘米x4厘米大小的膏药,备用。贴于1 、3 、5 胸椎棘突旁两侧,每侧3张,小儿每侧2 张,每贴4处。如需再贴要隔3-5日,若出现痒疹,待消退后再贴。功效 止咳平喘。验证 屡用皆效。备注 引自中药制剂汇编。六、小儿支气管哮喘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病因,临床表现与内科“支气管哮喘”中所述墓本相似,其所例方剂亦可互用。现根据小儿哮喘特点,选录数方,以备选用。1 鸡蛋加蜂蜜治小儿支气管哮喘方剂 鸡蛋1-2个,蜂蜜1-2 汤匙。制用法 将鸡蛋去壳,在油锅内煎熟,趁热加蜂蜜,立即进食。功效 滋阴养血,清热润燥。用治小儿支气管哮喘。验证 此方应在春季服用,每天早晨吃l次,连服2-3个月,有较明显的疗效。据中国食品 1984年第3期介绍:“一位14岁的女孩,从9岁得了支气管哮喘病,常年咳喘不止,各种药物治疗无效,胸部已有变形。12岁那年春天应用上方,不到3个月,哮喘病就好了。身高、体重也增加了,发育也较前快,而且哮喘再未复发。”2 芝麻秸治小儿盐哮方剂 芝麻秸、豆腐各适量。制用法 将芝麻秸切断放瓦上烧存性,研成末。以生豆腐蘸食,不得用调味品,每日2次。功效 清热,生津,润燥,化湿,祛痰。验证 据健康报介绍读者反映疗效显著。备注 盐哮,病名。指食过多咸味饮食引起的哮吼。由于饮食酸咸太过,疾湿结聚,一遇风寒,气郁疾塑而发。治宜分辫属寒属热。于处方中加入饴糖或砂糖等甘味药,可收到疗效。3 猫胞衣治小儿咳喘方剂 猫胞衣。制用法 洗净,风干后放瓦上,以文火焙灸存性,研细末,以黄酒送服,每次l -2克,日2次。服后盖上棉被取汗。功效 温中降逆。用治因风寒所致小儿咳喘。验证 据浙江中医 1966年2月号介绍:邱姓小儿,1951年因娩出后裸体时间较长受寒,致患气喘病、每逢天气转凉,即喘咳不止、邻居授此偏方,先后用猫胞衣2具,喘咳见缓,共服3具而愈。4 胎猪治小儿哮喘方剂 胎猪(未出生之猪胎)或刚生出尚未呼吸的仔猪l 个。制用法 将仔猪去毛及内脏洗净,切碎,煮熟,加米粉及适量食盐,再次煮成糊状,l-2天内分次吃完。功效 治小儿哮喘。验证 据新医学 1973年9期介绍,本方经治6例小儿哮喘病,全部有效。其中2例观察24年无复发,其余4例已观察2 年未见复发。七、小儿肺炎 小儿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咳嗽、气促鼻缺煽。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感受风寒,或风热之外邪;此外,在其它一些疾病过程中,若小儿正气虚弱,亦可并发或继发本病。治疗小儿肺炎的主要偏方、验方如下:1 加味升麻葛根汤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方剂 升麻、葛根、赤芍、杏仁、前胡、桔梗、桑白皮、紫苏、甘草。加减 热盛加板蓝根、石膏;痰多加紫菀、海浮石;食少纳呆加莱菔子、谷芽、山植。制用法 每天l剂,水煎分3次服。功效 治小儿病毒性肺炎。验证 朴某,女,l岁,1985年5月12日诊。患儿发热8天(体温39.2 )、咳嗽、气喘、右眼结膜充血、两肺均闻到湿性啰音。血检:白细胞15000、淋巴51。胸透:右肺分布不均的片状阴影。曾在某院儿科用多种西药治疗乏效。证见面色苍灰,精神不振,咳喘,食少纳呆,苔薄,脉细数,诊为腺病肺炎。处方:升麻、葛根、紫苏、桑白皮、前胡各7.5克,石膏15克,板蓝根10克,杏仁、桔梗、甘草、焦山植各5 克。3 剂,水煎,每天1剂(分3次服)。二诊:服3剂后热退,咳喘减轻,白天喉中已无痰鸣。上方去石膏加赤芍5克,紫菀7.5克。继服5剂,除肺部偶尔闻及啰音外,诸症消失。2 新医散治小儿肺炎方剂 川贝母30克,朱砂、雄黄、胆南星、天竺黄、川黄连、猴枣、月石各9克,琥珀、天麻、橘红、寸麦冬、玄参、枳壳各15克,木香12克,冰片、牛黄各3克。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每次冲服1克。功效 清热化痰、开窍定喘。验证 徐x ,女,2岁,1977年10月7日诊。高热喘促,咳嗽痰鸣,鼻翼煽动,苔黄腻,指纹紫。胸透:右下肺炎。给予新医散1克,冲服,每天3次。服药当晚咳喘减轻,热热减退,服用1周病愈。3 肺炎膏治肺炎方剂 天花粉、黄柏、乳香、没药、樟脑、大黄、生天南星、白芷各等份。制用法 上药共研成细末,以温食醋调和成膏状,备用。将此膏(适量)平摊于纱布上,贴于胸部(上自胸骨上窝,下至剑突、左右以锁骨中线为界),外以胶布固定(或不用),每12-24 小时更换一次。功效 清热泻火,活血化痰。验证 临床屡用,有一定疗效,若与内服药结合,疗效更好。备注 引自1978年赤脚医生杂志)( 1)。4 外敷方治肺炎方剂 栀子30克、雄黄9克,细辛、没药15克。 大黄、黄柏、泽兰、侧柏叶、薄荷各等份。制用法 上2方均为细末,贮瓶备用。随证选用,每取适量,方 用醋;,方 用茶水调,贴敷于胸部啰音密集区,并保持敷药湿润,也可干后再调再敷,每日换药1 次。功效 解毒泻火,活络散寒。 清热泻火、疏风活血。验证 一般l周左右啰音可消失。备注 引自外治汇要。5 消炎膏治肺炎方剂 栀子、蒲公英、鱼腥草各50克,薄荷80克,泽兰、大黄各30克。制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以醋调和成膏状,备用。用时取膏适量平摊于纱布上,贴敷于膻中,肺俞(双)穴上,并经常滴醋,保持药层一定湿度。每日换药l次。功效 清热解毒,疏风活络。验证 治疗50例,疗效尚满意,若配合内治,效果更好。备注 笔者经验方。八、小儿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属中医的“咳嗽”、“痰饮”等病范畴,临床以咳嗽、吐痰为特征。一般可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两大类。急性失治迁延可转化为慢性,慢性继发感染,又可引起急性发作,是临床常见多发病。1 桃花散治支气管炎方剂 石膏9克,川贝15克,朱砂3克。制用法 分别研细,过100目筛,然后混合均匀,备用。1岁内0.250.3克,2-3 岁0.5-0.75克,4-5 岁l克,6岁以上1.5-2克。功效 清宣肺热,止咳化痰,平喘利尿,镇静安神。验证 陈x ,女,3个月,住院号35323。1952年l月15日入院。憋喘3天。查体:体温38.5 ,脉搏150次分,呼吸60次分,呼吸急促,口周发绀,面色发灰,双肺可及哮鸣音,肝胁下2厘米。住院后用青霉素控制感染,氨茶碱、654-2 解除支气管痉挛,吸氧,镇静等措施治疗。但仍烦躁不安,咳喘加重。经口服桃花散每次0.25克,每天3次,服药第2天,止症缓解,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第5天全部消失,7天痊愈出院。备注 本方石膏清热平喘,川贝润肺止咳化疾,朱砂镇静安神,达到缓解支气管痉李,纠正缺氧的目的,起到抗生素对病毒无效的作用,因而显效率90以上,且无副作用。要幼儿可把药粉放在乳头上吮吸,较大患儿配麻杏石甘汤效果更快,更好。2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方剂 桂枝、白芍、姜半夏、陈皮、生姜、大枣、龙骨、牡蛎。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功效 解表祛风,安神,调和阴阳,降逆化痰。验证 笔者运用新中医1985年第3期“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小儿支气管哮喘”一法,治愈小女6年之久哮喘病,特向新中医及作者王秉歧先生致以谢意。小女现年10岁,2岁始患哮喘,汗多易感冒,夜间易惊,痰多、纳差、消瘦。曾服射干麻黄汤加补肾药百多剂无效。持续性哮喘2年,每天需用西药止喘。自服“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陈、夏、参、茂40剂后,半年未复发。初期须结合西药止喘,稍后可停西药。人也胖了,感冒也少了。特此供诸同行参考。备注 小儿哮喘一证,其病理机制多由乳食不节,内伤脾胃,脾虚湿滞,湿聚成痰;或由热病伤阴,阴损及阳,外卫失护,感胃时作,内外合邪,疾气相结,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