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关系及现状.docx_第1页
人与自然关系及现状.docx_第2页
人与自然关系及现状.docx_第3页
人与自然关系及现状.docx_第4页
人与自然关系及现状.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国 地 质 大 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课程名称 自然辩证法概论 教师姓名 研究生姓名 研究生学号 研究生专业 所在院系 类别: B.硕士 日期: 2016年 12 月 20 日 评 语对实验报告的评语: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总 成 绩:评阅人签名:注: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人与自然关系及现状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三重关系: 一是由工业文明以来人类的工业实践造成人与自然关系扭曲的已然关系,二是由现代生态学所揭示的人与自然之本来所是与本来应是的本然关系,三是人与自然实际形成的关系是由人类实践活动建构的实然关系。自从人类在地球这个摇篮中诞生以来,地球的自然生态演变史就开始演奏着一首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奏曲,但这首变奏曲演奏到今天,已经变得不那么和谐动听了,甚至可以说是刺耳的,而问题就出在人类这个作曲者与演奏者身上。人类把自然界本有的音律抛之耳外,而按自己的意愿、需要和认知创作自己爱听的旋律,谱写了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之曲,竭力抒发人类之声。但由于没有自然天籁之音的滋养,人类之声在现代变得沙哑了,面临失声的危险。用一些诗化的语言隐喻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这样的三重性关系: “自然之音”隐喻人与自然关系的本然,这是由现代生态学,特别是人类生态学所揭示的人与自然为生态共同体关系;人类的作曲和演奏隐喻人类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从而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建构性关系;人类之声的沙哑或失声之险则隐喻工业化以来,由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扭曲而遭遇的生态危险与人类自己的生存危局。人与自然之间的三重关系都是人与自然关系演变中存在着与形成着的事实,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三者的交织和演变,形成了今天复杂多变的关系。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人与自然关系受到高度扭曲,人类生存面临极大威胁的今天,有必要对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三重性关系作一番学术梳理,探析谐调人与自然关系,克服生态环境危机,重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找寻通向生态文明的可能与路径。人类的活动在自然肌体上打下种种印记,这些印记成为自然对人类活动的现代生命哲学意义上的记忆。到如今,这些累积性的印记既记录着人类征服、改造自然所取得的胜利和所获得的巨大成就,也记录着人类极度化的生态扩张与征服所导致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扭曲,从而造成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严重损害。对生态环境危机本质的反思应起始于这样一个既成事实,即生态环境危机的广度与深度,生态环境危机对生态整体系统及在生态系统中生存的动植物,特别是对人类自己生存的损害程度,与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发展和取得的成就成正比。事实上,生态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并造成人类生存的严重困境,正是在人类现代文明(科技文明、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等)取得巨大发展的时候。可以预见,按照人类现有的发展模式继续下去,生态环境危机的严重性将相随加剧。现代文明对自然的生态扩张越加广烈,自然套在人类文明脖子上的生态环境危机之绳圈就会越勒越紧,这也许就是现代文明阳光下的一个挥之不去、随现代文明的阳光普照而不断扩散着的阴影。这将大大抵消人类战胜自然的成功和喜悦,直此下去,人类将会陷入难以解套的矛盾与困境中,并付出沉重的代价。其根本原因在于,现代文明模式是一种建立在人类通过对自然的征服与扩张,无节制地攫取和消费自然资源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创造社会财富,满足自身极度化需要和欲望的文明模式。这种文明模式必然导致人与自然、人文与自然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分裂与对抗。其结果是,一方面人类大张旗鼓地征服自然,攫取自然资源,并毫无忌惮地向自然排放各种废弃物; 另一方面,自然反过来对人类回予严酷的报复。正所谓人类怎样对待自然,自然反过来怎样对待人类。应该反思的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中,人是主动的施与方,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取决于人如何去建构人与自然的关系。那么,对于当今出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与对抗的表现形式生态环境危机,责任也在于人类自身,是由人类文明的现代模式所导致。可以说,生态环境危机的本质是人类现代文明的危机,具体表现为人如何看待自然和实际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危机,人类生态精神和观念的危机,人类行为方式的危机以及人类物质文明的危机。因为从根本上说,现代工业文明是一种反自然、反生态的文明,它从人类的精神上、行动上以至在最后的物质结果上,都制造了人与自然的分离、对抗和斗争,扭曲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文明形态的核心观念是强调人与自然的本质差别,主张人是自然的目的和主人,人类的自由、能力以及人类追求的幸福和福利都在于对自然的征服、支配和有效控制上。在实践中,通过机械工具的发明和使用,对大自然实施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所以,究其本质,这种文明无论是在人的观念形态上还是在人的行为中,都是以自然为征服和索取对象而形成展开的,当然,最终也主要以人如何征服自然,怎样从自然中索取资源,从自然中索取资源的多寡来衡量其成就。因此,它必然会“干预了生物进化的古老过程,搅乱了大自然的平衡”。从而,产生了生态环境危机这一人类难以承受之重的现状。生态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当代人类走向未来发展的沉重包袱。生态学,特别是生态学的现代分支人类生态学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本然,即人与自然关系的本来所是和本来所应是。生态学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和解释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关系,人类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处境、生存状况与质量,都有赖于人与自然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生态学彻底改变了西方传统强调人与自然分离的主流观点及对人的位置的理解。生态学教导给我们的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是,事物不能够从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中分离出来的。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即研究生物有机体与环境,以及互为环境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的科学。生态学首先揭示了环境对生物的生态作用,“生物在其生命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它的生存环境。生物要从环境中取得它生活所必需的物质以建构自身,环境能对生物的整个生存过程和生长发育状态发生影响,由于环境的多样性,生物也就形成生物的多样性。”其次,揭示了“环境的变化,必然影响生活于其中的生物。在一定范围内,生物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信息、行为等方面反映出来,这就是生物的生态适应性。但是,生物的这种适应范围是有限度的,环境变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活,甚至导致其死亡”。最后,揭示生物对环境的巨大改造作用。无疑,在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中,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是最为巨大的。生态学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整体性、有机性的联系,以及人与自然构成生态共同体的事实。人与自然关系的发生方式、发生过程及建立起来的实际关系,不仅要符合人类法则和社会规律,还应符合自然法则与生态规律。人和社会不是存在于自然之外,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而是存在于自然之中,必须与自然建立起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才能既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又维持和实现人类的利益。人与自然的关系同非人类的其他生物、非生物与自然关系的最大差别是,非人类的其他生物、非生物与自然关系是自然形成的,而人与自然的关系则是以智能人类为主导而构建起来的人为性和人工化的关系。人类在自己的实践中建构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然,即人与自然实际所是的关系。人与自然演变成什么样的实际关系,取决于人在实践中怎样地建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建构性关系既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事实,也是分析人与自然关系演变的事实依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是指人根据自己的意愿、观念、知识、需要和目的等在实践活动中,以工具为中介和手段作用于自然界,对自然界进行选择、改造与变革,从而使自然纳入人的活动方式和人类的关系中,最后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与其他动物本能、直接和被动的活动方式不同的是,人在实践活动中改变着自然物质的外在形态和内在结构,对物质成分和要素进行重构,并能创造出人工化的物质。这样,人改变着自然,使自然人化,创造着人工化的自然,因而也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由人主导或主宰的建构性关系。人与自然的建构性关系是人与自然之间一种特有的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关系,它远不同于其他动物与自然的关系,因为这种关系是人以主动变革自然而非被动顺应自然的方式建构起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人类来说,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是在世代延续中不断变化发展而形成的。可以说,从人类开始制造和使用第一件工具并作用于改造自然时,也就开始了人与自然的这种建构性关系。其后,人类的一切活动,如发明工具,建造房屋、桥梁、道路,生产粮食,培植栽种植物,驯养动物等等,都不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天然的和直接的显现,而是一种人化和人工化的再建与再造的关系。现今已经形成的人与自然的扭曲关系,是在错误的思想观念引导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合理的实践建构,其结果是生态环境危机及由此带给人类文明不可持续发展的威胁。在当代,要克服生态环境危机,须以生态学的思想观念为指导,通过生态实践过程谐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生成,使之通向生态文明。当今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