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重点.doc_第1页
外国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重点.doc_第2页
外国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重点.doc_第3页
外国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重点.doc_第4页
外国经济学说史期末考试重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国经济学说史一、名词解释: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 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前者是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作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者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也是有限的,是合乎自然的。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这种财富是无限的,也是违反自然的。2、柏拉图的“理想国”:柏拉图提出“理想国”的设计: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第二等级是战士;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3、瓦罗的论农业:瓦罗作为奴隶主思想家,在论农业中明确地把奴隶看做工具。他把农具分为:(1)能讲话的农具奴隶;(2)只能发声的农具牛马;(3)无声的农具马车 。他认为,大土地所有者应亲身料理农庄,奴隶制庄园应保持自给自足。4、公平价格:公平价格的概念最初出现于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是用来指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所说的这种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5、自然价值:自然价值的高低决定于生产自然必需品所需要的人手的多少,实际上就是指的是价值。6、自然价格:自然价格是用货币表示的自然价值。7、货币数量论:休谟对货币数量论的观点作了出色的发挥。他把金属货币理解成铸币,又把金属铸币理解为单纯的价值符号,认为货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只是单纯的价值符号。货币对劳动和商品的关系,也不过是一种数量关系。休谟对早期货币数量论作了明确的表述,包含三点结论:(1)一国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国内存在的货币量;(2)一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代表国内现有的全部商品量;(3)如果商品增加,商品价格就降低,或者说货币的价值就提高。8、自然秩序:重农学派对自然秩序做出了解释: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自然秩序”是“所有的人,以及一切人类的权力”必须遵守的,是“坚定不移的、不可破坏的,而且一般说来是最优良”的规律。而斯密所说的自然秩序,就是一种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各种事物都听任其自然发展,听其完全自由,让每个人以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利和竞争自然会把经济事物搞得井井有条。9、财富论:布阿吉尔贝尔认为,构成真正财富的是,包括人们全部的享受,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包括非必需品以及能够满足人们身体官能的快乐的一切物品。在他看来,凡是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财富。10、经济表:经济表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明确、系统地对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进行理论研究的。经济表,是对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进行分析。11、纯产品:从土地取得的盈利扣除了一切支出以后,所余的产品就构成了国家收入的每年创造的财富。1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流动资本就是指必须通过交换和流动才能为投资者带来利润或收入的资本。固定资本就是指不必经过流动,不必更换主人即可提供收入或利润的资本。13、斯密教条:“斯密教条”实质在于把商品价格全部地归结为各种收入,从而否定或忽略掉了不变资本部分的客观存在。14、经济自由主义: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是以其人性论为基础的。他把“经济人”的“利己心”看作是一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源。他认为追求个人利益,每个人为改善自身境遇所作的一贯的、恒常的努力,是社会、国家和私人富裕由以产生的源泉。基于人们这种利己主义的“交换倾向”,斯密认为满足人们“利己心”的最好途径就是实行“经济自由”。15、税收四原则:公平,即一国国民都必须按照各自收入的比例纳税,负担要公平;确定,即纳税数额、日期、方法,都必须明确,人人清楚,不得随意变更,以免税吏舞弊;便利,即纳税方法、日期,都要给纳税者以最大便利;经济,即要使国民纳税的税额尽量全部归入国库,尽量减少税收费用,避免困扰人民。 16、比较成本说: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的。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利益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好处。17、萨伊定律:萨伊定律就是萨伊关于生产创制需求,产品是以产品购买的原理。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18、三位一体公式: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土地地租。工资是劳动生产性服务创造的价值,因而应成为劳动服务的报酬,成为劳动生产力的价格。利润是资本的生产性服务创造的价值,因而应成为资本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成为资本生产力的价格。地租是自然力、主要是土地生产性服务创造的价值,因而应成为土地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成为使用土地生产力的价格。 19、历史统计方法:就是对各个时代、各个国家或民族经济发展的史实,进行考察和统计,使之系统化、数量化,然后从这些经济史实中归纳出一些经验法则。20、时差利息论:庞巴维克把主观心理因素与时间因素结合起来说明利息。庞巴维克把物品区分为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他认为,人们对现在物品的主观评价总是高于对同等数量的未来物品的主观评价。因此,现在物品比同等数量的未来物品具有更大的主观价值,也具有更大的交换价值和价格。两者之间的差额便形成时差利息。21、戈森定律:戈森第一定律:实质上描述的是人的某种欲望会随其不断地被满足而递减的规律,也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戈森第二定律:是边际效用相等规律,其内容是为了使享乐达到最大化,每个人可以在各种享乐之间自由选择。它表达的是在各种享乐之间如何选择才能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22、凯恩斯定律:凯恩斯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投资与储蓄是由不同的人群所进行的,没理由相信二者的数量永远相等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按照凯恩斯的观点,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下,社会上必然存在多余的生产能力,社会总能生产出与需求相等的供给量。即需求创造自己的供给。这一说法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之为凯恩斯定律。23、资本边际效率:凯恩斯认为,资本家之所以愿意在目前付出代价经营企业,是想在将来从经营中获取收益。这种收益被称为预期收益。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与预期利润率是大致相同的概念;它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机器等设备的市场价格和预期收益。 二、简答题: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经济论是色诺芬根据自己管理领地经济的经验而写成的。典型地表现出奴隶主经济思想的特色。探讨奴隶主经济任务与如何经营奴隶制经济的问题,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得以增加,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 产业思想:色诺芬十分重视农业,他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的职业。农业是奴隶制自然经济的物质基础。他对手工业抱着鄙视的态度。他认为,商业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它使人们获得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他依据市场上出现的现象和生活经验,了解到商品价格的波动依存于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意识到由供求变化而产生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到社会劳动分配。 价值、财富与分工:色诺芬知道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用。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财富具有使用价值。他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色诺芬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他认为劳动分工是必要的。他所规定的奴隶主的经济任务,是更有效地剥削奴隶,以增加由奴隶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产品的收入。2、简述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及其特点。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反映在其著作神学大全里,主要论及封建农奴制、公平价格、货币、商业、利息等问题。(一)阿奎那主要的经济思想1、阿奎那主要依据“自然法”的观念来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阿奎那把社会解释为一个有机体,援引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然不平等的论断,论证上帝创造万物时就有“高级”与“低级”之分。私有制,是人的理性创造出来的,也出自上帝的意志。私有权和地役权也都不是自然所规定的,它们是人类的理性为了人类的生活而采用的办法。2、阿奎那接受了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做了进一步的发挥。(1)马格努把商品交换的平等的基础归结为交换双方耗费了相等的劳动。阿奎那接受了这种观点,并把价格范畴说成是主观的范畴。(2)从宗教伦理角度,强调在买卖中支付的价格必须是公平的。(3)提出效用决定价格的观点,开以后效用价值理论的先河。(二)对阿奎那经济思想的评价阿奎那关于货币、商业、利息等观点都带有明显的两重性,反映了他的学说的折衷主义特点。(1)货币:货币是人类发明的工具,货币的价值可以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但又不得不承认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有内在的稳定性,任意贬损货币价值无异于伪造重量和长度。(2)商业:把商业看成是卑鄙的行业,但同时又断言赚取利润的大商业是合理的。(3)利息:一方面肯定放债取利是罪恶,反驳了关于利息是对时间的支付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认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收取利息。3、重商主义的基本理论和特点是什么? 基本理论:1、认为金银就是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货币。2、生产只是创造财富的先决条件,流通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利润在流通中产生,是商品转手贱买贵卖的结果。3、只有各国之间的流通才是财富的源泉。国内贸易只是把货币从一地转到另一地,一人之所得就是他人之所失,不能给国家带来财富。4、对外贸易必须保持顺差,其基本原则是少买多卖。5、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活动,利用行政措施和立法手段,使金银尽可能多地流入国内。 特点:1、从“人文主义”出发来观察和研究经济现象。2、破除了古代经济思想的“二分法”(将经济现象分为“经济”和“货殖”两类)的褒贬原则。3、以因果观点来观察现象。开始寻找各种经济现象的联系,企图了解经济发展的来龙去脉,从而冲破了宗教规范的束缚。4、简述英国重商主义的发展。 英国早期重商主义作为一种学说,其代表作为近来我国各界同胞常有的一些抱怨的简单考察。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反对商品输入,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一些国家还要求外国人来本国进行交易时,必须将其销售货物的全部款项用于购买本国货物或在本国花费掉。作者还主张振兴农业,力图减少放牧的收益和提高农业的利益。 托马斯孟,英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发表了代表作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答对这项贸易常见的各种反对意见一书。该书中较全面地反驳英国国内对东印度公司的反对意见,并阐述了晚期重商主义的思想。他认为对外贸易必须做到商品的输出总值大于输入总值,以增加货币流入量。5、早期重商主义与晚期重商主义的区别。 重商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阶段。两个阶段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它们都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把货币看成是财富的惟一形态。但是,在如何增加货币财富的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提出过不同的措施和办法。 (1)早期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者认为一切购买都会使货币减少,所有的销售都能使货币增加。他们所坚持的主张是,尽量少买或不买,把多卖少买的原则绝对化,这样才能多积累货币,使国家致富。代表人物有约翰海尔斯、马林斯、博丹、安徒安孟克列钦等 (2)晚期重商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者认识到必须把货币不断地投入流通才能使货币财富不断增加;要求国家允许货币输出,采取有效措施鼓励货币输出;为保证对外贸易顺利进行,在对外贸易中必须保持顺差;国家必须实施保护关税政策,保护本国工商业能抵制国外的竞争对手;认为人口是一个国家的真正力量,提出增加人口、限制人口外流和鼓励有熟练手艺技巧的工人移入。6、英法重商主义思想家的思想提供给后人什么样的启示?(讨论题) 英国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的主要思想:强调商人和对外贸易在增加财富中的作用;反对禁止货币输出的理论;提出了发展对外贸易并最终保持顺差的措施;主张发展航运业及转口贸易;要求实行保护关税。 法国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的主要观点:财富就是货币。谋取黄金最好的办法就是对外贸易;重视商业,认为商业是国家活动的基础,是手工业等各种职业活动的目的;提出增加财富的措施。管制外贸;用政府权力发展法国工商业;保护国家资源不准外国人勘探和开发。7、对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历史评价。重商主义把流通领域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因而难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科学分析,但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时间及其经济分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重商主义政策在西欧各国的推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需的必要前提的迅速完成,推动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成长。这是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作用。重商主义在理论上有一些缺陷,但在经济分析的发展上也有进步。重商主义着重考虑了国家之间的货币与贸易平衡,这种分析本身是实用的,并具有理论分析的意义。贸易平衡分析必然逐步发展为对贸易及其他一些经济因素与工农商业之间关系的分析,最终会发展为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分析,以及对国家如何让管理和控制的分析。在重商主义的许多具体分析中,包含有科学合理的因素,重商主义提出的许多具体政策及措施,也具有历史的合理性。总体来说,重商主义并未真正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不过,重商主义在经济分析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在实质上成为对原有体系的自觉地自我脱离,这种特点既表现为重商主义从早期向晚期的过渡,又表现为它最终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8、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将理论研究领域从流通转移到生产领域,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思想,并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9、为什么说配第在近代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配第在政治经济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历史功绩在于,在近代,他第一次有意识地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他的价值论主要发表在赋税论中。他区分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他的“自然价格”相当于价值。指出商品的价值量同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事实。他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认为劳动和土地共同创造价值。10、试述配第价值理论。配第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第一个提出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原理,从而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他用实际的而不是用想象的方法来计算商品的价格。他意识到不仅商品而且货币的价值量也是由劳动量决定的。他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从而奠定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他区分了自然价格、政治价格和真正的市场价格。他认识到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价值量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他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11、配第在理论上有哪些不足?1、没有把价值、交换价值和价格区分开。2、他把独立生产者产品的剩余部分也称为地租,掩盖了地租的本质,造成理论的混乱。3、没有把利润和地租区分开来12、评述布阿吉尔贝尔的财富观和“自然秩序”思想。布阿吉尔贝尔反对重商主义关于财富的看法,认为货币并不是财富的惟一形式。在他看来,凡是能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财富。也就是说他把财富定义为满足人们需要的各种使用价值。他从货币是为了便利商品交换而产生,其自然职能是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观点出发,指出市场上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商品价格的总额。他还指出,金银并不是惟一充当货币的材料,历史上有各种物品充当过货币材料,在一定条件下,货币也可以用纸币来代替。他认为,货币是充当流通手段的,不应加以贮藏,应不断地投入流通发挥其作用,而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是不同的。布阿吉尔贝尔认为,财富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具体来说,社会经济中有二百种以上的行业,它们形成“一条财富的链条”,各行业之间形成的经济关系构成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就是社会经济的“自然秩序”。而就各种行业来说,农业是最基本的,农产品价格是关键,如果农产品价格能补偿生产费用及经营者报酬,各行各业都会正常发展。如果农产品价格下降,以致不能补偿生产费用,必然造成混乱和不协调。布阿吉尔贝尔是自由竞争的早期的热烈拥护者。他认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破坏了客观的自然规律,其结果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害。他用个人劳动时间在各个特殊产业部门间分配时所依据的正确比例来决定“真正价值”,并且把自由竞争说成是造成这种正确比例的社会过程。13、简述魁奈的“纯产品”学说。 纯产品学说是其理论的核心,其他理论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纯产品的定义:“从土地取得的盈利扣除了一切支出以后,所余的产品就构成了国家收入的每年创造的财富。”纯产品的理论,将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魁奈将社会不同的成员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级,即生产阶级(从事农业生产的阶级,还包括租地农场主),土地所有者阶级(占有纯产品阶级,包括地主、国王、官吏、僧侣等人),不生产阶级(主要是工商业中的资本家和工人)。划分标准:是否生产或占有“纯产品”。魁奈从经济角度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阶级,在经济学说史上是一种首创。14、经济表的流通过程包括五次交换行为(用图表说明)。魁奈在经济表中把整个流通过程归结为包括商品和货币流通的五次交换行为,每次均流通10亿里弗尔产品,共50亿里弗尔产品,其中工业制造品20亿,农业30亿。具体过程: 1、土地所有者用生产阶级交付的20亿地租中的10亿来和生产阶级交换他们必需的生活资料;2、土地所有者用剩下的10亿地租向不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品。3、不生产阶级用出售工业品给土地所有者所得的10亿向生产阶级购买生活资料。 4、生产阶级为了生产向不生产阶级购买价值10亿的工业品(生产资料)。5、不生产阶级又以向生产阶级出售工业品所得的10亿向他们购置农产品以作为工业原料。15、杜尔哥对重农学派有哪些发展?(1)杜尔哥修正并发展了魁奈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学说。进一步明确地把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各自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阶级,即把生产阶级划分为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同时把不生产阶级划分为工业工人和工业资本家。(2)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两个主要阶级,进行了比较正确的解剖和说明,指出资本家占有和投入资本,使别人从事劳动,而赚取利润;雇佣工人则一无所有,靠给别人劳动,只能挣得工资。(3)对于工资理论的发展:他把自由竞争的原则应用到工人和资本家的关系上,提出了在当时来说是最好的工资理论。正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与工人之间的竞争的现象,而竞争的结果,必然使工人的工资限定在为维持他们生活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的水平。(4)带有重农主义的偏见使他对雇佣工人的理解存在着混乱和缺陷。由于他把土地看做财富的惟一源泉,认为被雇佣者不仅有一无所有的农业和工业部门中的出卖劳动力的工人,还包括投入资本经营农业或工业的资本家。(5)杜尔哥对魁奈的“纯产品”理论有重要的发展,达到了重农主义理论的最高度。魁奈把“纯产品”不看成是劳动的产物,而是把它说成是自然的恩赐。认为土地所有者如不通过土地耕种者的劳动是什么也得不到的。(6)他把地租视为剩余价值的一般形态。在使用价值的形态上进行考察。忽视了对商品价值的分析和研究。(7)在资本的来源和用途方面,杜尔哥进行了独特的论述。他举出资本的五种使用方式:买进田产,租用土地,从事工业、制造业生产,经营商业和放债。(8)完备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他把基本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16、试述斯密价值规定的二重性及其演化。 斯密就提出的两种价值论:一种是生产中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一种是交换中购买的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 前者是对配第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宣称生产一切商品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实际上是把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归结为一般社会劳动,把商品价值量归结为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量了。后者则把价值问题又从生产领域推到了流通领域,混同了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混同了价值生产和价值实现,混同了价值和交换价值,混同了价值形成和价值表现。但在斯密看来,两者是一回事。因为所购买的劳动或所支配的劳动应当同所花费的劳动一样,才能实现等价交换。 斯密认为劳动决定价值的规律,只适用于简单商品生产,不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他感到耗费劳动决定价值同购买劳动决定价值之间有矛盾,特别是感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二者量的不等,因此便抛弃了劳动价值论,转变为收入构成价值论。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价值由三种基本收入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来构成和决定的: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17、评述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在国际贸易上,则主张自由地发展对外贸易,反对垄断和政府限制政策。斯密认为,各国之间存在着”地区分工“,这种分工对大家有利,而保护政策却断送了这种本来可以分享的利益。斯密这一主张的理论根源,在于他在批判重商主义时提出的优势原理。他把优势区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认为一个社会要实现它的生产目的,必须根据优势进行分工,发展生产,在国际间开展自由贸易,这样才能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消费品和必需品。斯密从一国个人之间的分工和自由贸易推论到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他强调,不论国内贸易还是国际贸易都要充分利用优势。但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集中在成本分析方面,忽略需求面的影响;所以无法解释贸易利益在各国间的分配问题。18、西斯蒙第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地位?西斯蒙第既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列宁曾把他的学说称为经济浪漫主义。(1)西斯蒙第的学说代表了处在产业革命和经济危机下,受到灭亡威胁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感情和经济要求。他从小生产的破产和工人的贫困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矛盾和危机的必然性,否认资本主义是合理的和自然的制度,表现了政治经济学自身的怀疑。(2)西斯蒙第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方面是生产力和财富的无限发展,另一方面劳动群众只能获得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必然发生。19、简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在历史上与现实中的意义。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即比较成本原理)在历史上与现实中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比较优势原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论述国际贸易,揭示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与国际经济交往的关系。李嘉图原则上肯定了各国所交换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规律在国内与国外不同,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里接触到了国际价值规律问题,但未能作出科学的表述。 2、一般说来,按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的国际贸易,对参加贸易的各国都是有利的。各国都发挥其自然条件或其他人为条件方面的优势,全世界各国都把资本与劳动用于最有利于本国的用途上,这样,世界上的产品必定极为丰富,数量多质量好,社会劳动得到节约,各国处在互惠互利的关系中,虽然各国所获利益大小不同。 3、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比较优势原理在国际贸易中能较充分地发挥作用,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起过良好的作用,这个原理对现实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0、怎样理解西斯蒙第的经济危机理论?西斯蒙第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经济危机:(1)若生产超过了收入,即生产超过了消费,生产和消费的这种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经济危机。(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收入不足就是消费不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消费不足。西斯蒙第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结果。西斯蒙第认为,生产超过消费,这只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小生产者遭到破产,丧失了收人,从而降低了消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利润,生产者之间受自由竞争支配,资本家为了击败竞争者,占领市场,纷纷采用大量生产、低价售卖的政策,为此,必然力求降低生产成本、削减工人工资,工资的下降使工人消费日益萎缩。因此,一方面,在追求利润、采用机器和企业不断集中下,造成生产的无限扩张;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不公平的分配制度,使财产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而占国民大多数的劳动生产者收人不足,这将使国内市场越来越狭窄,使生产和收人之间的比例遭到严重破坏,产品的实现受到严重的障碍,最终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爆发。21、评析萨伊的三分法。萨伊将政治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即财富的生产、财富的分配、财富的消费,这就是著名的政治经济学“三分法”。萨伊的“三分法”,否认经济规律的历史性,抽掉对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企图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一种抽象的,像化学、物理学、天文学一样的科学,以掩盖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22、评述马尔萨斯的人口论。(1)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造成的劳动群众的贫困和失业,说成是存在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普遍的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然后反过来用这个所谓人口规律来证明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这种永恒的人口规律作用所形成的最好制度,认为只有这种制度才能使人口的增加受到自然的限制,才能改善人类的德性,使人类得到最适当的发展。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决定社会发展的不是人口,而是人们获得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人口本身同样是受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生产方式包括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人口状况就是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他把人类社会和动物界等同起来,抽象地从人的情欲中引伸出一个所谓永恒的自然的人口规律,来掩饰资本主义人口规律的特殊性质。事实上,马尔萨斯在人口原理 中所描绘的贫困、失业和罪恶,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特殊现象。当马尔萨斯宣扬这种贫困与罪恶是由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所引起的时候,正是英国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社会财富增长远远地超过人口增长的历史时期。被马尔萨斯看做是对人口增长起抑制作用的贫困与罪恶,完全不是什么根源于人类本胜的无法避免的现象,而纯粹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2)马尔萨斯关于工资水平决定于工人人口数量的观点同样是不能成立的。 a.劳动基金即社会生活资料不是不变的数量;b.资数量不是直接取决于社会生产出来的生活资料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国民收入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分配;c.资本主义制度下,工资水平是受相对过剩人口数量调节的。 虽然马尔萨斯的人口观点是错误的,但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社会结构的人口规律,制定适合于本国社会发展要求的人口政策是完全必要的。23、李嘉图学派为何解体。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后,形成了李嘉图学派。站在李嘉图对立面的马尔萨斯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挑起了一场理论上的论战,在马尔萨斯一方也聚集了一批反李嘉图学说的经济学家。19世纪2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但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也日益暴露,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不过,当时社会主要矛盾仍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李嘉图学说的反对者,利用李嘉图理论中的矛盾,企图证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而李嘉图学派的代表力图对李嘉图学说进行宣传和解释。但是,他们在对劳动价值论和利润理论的解释过程中,由于不能解决两大难题,所以,不仅没能克服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中的矛盾,反而丢失了李嘉图理论中的科学与合理因素,这被马克思称为对李嘉图经济学说的庸俗化,并表明李嘉图学派的解体。24、评述西尼尔的价值理论。西尼尔对价值的论述是同对财富的说明联系在一起的。在他看来,财富或价值的构成要素有三个:效用、稀少或供给有限、可以转让。他认为效用是一种人对于物品的主观心理感受。供给有限是指事物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具有稀缺性,他把这个看做是价值的最主要条件。西尼尔把价值看做物品交换的一种比例关系,他认为,确定这种关系取决于两方面原因:(1)这种商品的需求与供给;(2)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与供给。使某一种商品有效用,并使它的供给有定限的那些原因,称为商品价值的内在原因。使和它交换的那些商品有效用,并使其供给有定限的那些原因,称为商品价值的外在原因。财富或价值的生产有三种要素:劳动、资本和自然要素。供给受这三种生产要素或手段的制约。在这三种要素中,劳动是对劳动者安乐与自由的牺牲,资本是资本家对自己欲望的节制,价值就是由劳动者和资本家的两种牺牲生产出来的。劳动者牺牲的报酬是工资,资本家牺牲的报酬是利润,这二者构成生产成本,价值也就是由这种生产成本构成的。西尼尔曾研究了独占问题,是较早研究垄断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价值理论最终归结为生产成本论和供求论。不过,他对商品效用做出了主观心理的解释,从而成为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25、怎样理解巴师夏的和谐经济论?巴师夏承认社会中存在垄断特权、战争动乱、奴役贫穷等祸害。不过,在他看来,这些祸害的存在正是由于人们对自由交换原则缺乏认识和没能正确选择的结果。根据他的观点,资本主义建立在自由交换基础上的制度是一种和谐的制度,正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社会。他断言社会一切阶级将会无止境地接近于不断提高的水平,一切人的境况都会不断“改善”,并趋向于平等化。他认为劳资双方的利害关系是“一致”的、“和谐”的,要求以信任的眼光来对待资本家,不存在什么阶级对立。26、简述新历史学派经济研究的特点。 新历史学派在方法论上继承了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斯穆勒特别强调充分运用统计资料和当时已经很发达的统计学方法。他称自己的方法是“历史的统计方法”,以区别于旧历史学派的“历史的生理方法”。大量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是新历史学派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新历史学派强调研究本国的特点及其历史发展,强调国民经济是一个综合的整体,不仅应该研究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制度的特点,而且应该研究意识形态、国家政权等对经济的影响,这对于考察一国经济的发展及制定适合本国特点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方法论上的启示。27、为什么说约翰.穆勒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约翰.穆勒把政治经济学看做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他在说明经济规律时,把生产规律与分配规律区分了开来。认为生产规律是永恒的自然规律,是不依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的。而分配规律则完全不同,财富的分配完全是人类的制度问题。他在综合各派经济学的基础上,特别总结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他在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他发挥西尼尔“纯经济学”的原则中以最少牺牲获取最大利益的思想,提出“经济人”的概念。(2)他根据“经济人”概念,认为政治经济学实质上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它所采用的方法是演绎法。(3)他提出了趋势法则的概念,即由于干扰因素的影响,或由于经济理论本身的不够完善,所做的判断和预测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精确性,而只能按照预测和判断的方向指出一个趋势。他在李嘉图的分类基础上,把商品分为三类:(1)数量有限,供给不能任意增加的商品。(2)供给数量可以无限增加,其单位生产费用不会提高的商品。(3)供给数量可以增加,但其单位生产费用会随之提高的商品。他在说明需求和供给决定市场价值时,也分析了供求均衡问题。他赞同李嘉图的自由贸易和比较成本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际价值和国际价值规律的观点。他认为,在自由竞争制度下,一个国家的商品同另一个国家的商品相互交换的价值,不像国内商品的价值那样决定于生产费用,而是由为支付进口而出口商品的生产费用来决定,即这个国家的出口总额恰好等于支付进口总额所需的价值。他承认现有私有制存在问题,主张对私有制加以改良。他认为私有制就意味着可按契约自由取得财产,反对所有权的滥用。在所有制论述中,穆勒对劳动和资本的所有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所有制的根本原则是保证一切人能拥有靠他们的劳动生产和靠他们的节欲积蓄的物品。”在他的观念中,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资本则是过去已积累起来的劳动,所以,依靠它们建立的所有制是合理的。对于土地所有权,穆勒是持否定态度的。在利润问题上,他吸收了西尼尔的“节制论”,并加以补充。他把总利润分为三个部分:利息、保险费和管理工资。认为资本家在生产开始时,预付了工人的工资,进行了“节制”,因而利息是资本家节制的报酬。保险费是对资本家承担投资风险的报酬。管理工资则是资本家管理企业、组织领导生产所付出的劳动和技能的代价。他的地租理论基本上沿袭了李嘉图的理论。不过,他提到了科技进步的作用。28、简述李斯特经济学说的主要内容。1、反对“世界主义经济”,主张国家经济学:他所说的国家经济学是从某一国家所处的具体形式和特有的国际关系出发,研究某一特定国家如何发展经济,达到繁荣富强。他认为英法流行的经济学是一种世界主义经济学,这种经济学只有在世界一切国家经济发展状况都一样时才有意义。因此政治经济学不应该是世界主义经济学,而应该是“国家经济学”。2、反对价值论,主张生产力论:生产力是财富的源泉;一国生产力的增长是国内各产业之间分工协作和国际间分工协作的结果;落后国家要发展生产力必须实行关税保护。3、反对自由贸易,主张贸易保护主义:保护关稅从短期看使产品价格上升,但对长期而言卻能提高未來的生产力;战争时,能保证工业独立;有条件的关稅保护。29、什么是边际革命及边际革命的特点? 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爆发了一场全面革命的标志。这场革命被称为边际革命。这场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的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 特点:1、持续时间长。2、范围广。边际主义学说在1880年代突飞猛进和席卷欧美经济理论界。3、边际革命之所以成其革命,不仅在于它在分析前提、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其前辈传统经济学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并取而代之,而且在于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合理性与科学性。4、反对当时流行的英法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正是边际革命三位发起者的矛头所向,也是促使他们创立新学说的重要动机。5、边际革命三位奠基人理论的核心是,他们以不同的术语和不尽相同的思路,表达了一种共同的理论即边际效用价值论。30、评述庞巴维克边际效用价值论。边际效用价值论在庞巴维克的著作中论述得最全面、最系统。庞巴维克认为一种物品要具有价值,必须既具有有用性,也具有稀缺性。商品价值由人们的主观评价决定。庞巴维克认为,一个产品可满足多种不同的欲望,这一系列的欲望的重要性并不一样;同样,在满足某一种欲望时,随着这种欲望得到的满足程度的增加,产品的重要性也不一样。处在边沿上的效用,叫做边际效用。他认为决定物品的价值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也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由它的边际效用量来决定的”。对于生产性物品的价值,门格尔提出是由它们生产出来的消费品的价值决定的。他把物品分为若干等级,说明生产资料价值形成过程是价值从消费品转化为生产资料的过程。庞巴维克还在其主观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客观交换价值论”,即价格理论。他的客观交换价值论实际上指的是人们对商品的主观评价通过在市场交换中的竞争而最后确定的市场价格。31、数理学派的理论特征是什么? 1、把各种经济事务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用数学分析代替理论分析。2、以交换作为应用数学方法的出发点,把生产、分配、消费都说成是交换的不同形态。3、抛弃一切以因果关系解释经济现象的理论,完全以经济现象的函数关系代替因果关系。32、简述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论。 瓦尔拉斯的主要贡献,就是在“稀少性”效用论也就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般均衡论。 一般均衡:就是一切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均衡,一切商品的价格的形成。 一般均衡论是把边际效用分析从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关系扩大到全部商品的范围,不但要解释相互交换的一对商品的价格形成,而且要解释市场上全部商品价格的形成。 瓦尔拉斯的稀少性原理是以效用和需求曲线的变动法则和最大效用原理为前提。在他看来,效用和需求会随物品数量的增加而下降,随其数量的减少而增加,这是一条法则。33、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理论?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是生产三要素论、资本生产力论、边际效益论和土地肥力递减规律的混合产物。他把土地肥力递减规律扩展到劳动和资本,认为劳动和资本的生产率也是递减的,从而得出一个一般的“生产力递减规律”,然后又把边际概念引进来,提出了边际生产力论。所谓边际生产力就是生产要素最后单位的生产力或边际劳动、边际资本的生产力。34、克拉克的新三分法? 第一部分是一般经济学也就是普遍规律:一般经济学研究的是一般经济现象,一般经济现象就是存在于任何社会中的经济现象。经济学的普遍规律是指适用于一切社会的、只涉及人与自然关系的经济规律。这样的规律主要有三个:消费品级差效用规律、资本级差效用规律和劳动级差效益规律。第二部分是静态经济学:所谓静态经济规律,就是在社会组织和活动方式不变和消费倾向不变等情况下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他认为静态社会是一种抽象的假设,但只有在这些因素不变的静态中才能发现自然的正常的规律。静态社会是对现实社会的抽象化。第三部分是动态经济学:动态经济规律说明在社会组织和活动方式不断变化等情况下财富、生产和分配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静态社会是对现实社会的抽象化,而动态社会是由抽象又回到了具体。动态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静态社会的均衡状态如何受到破坏,静态正常规律的作用如何被阻止和改变,说明如何从一种均衡过渡到另一种均衡。35、简述马歇尔经济学说的特点。 1、连续性是马歇尔经济学分析的基础;2、供求价格论是马歇尔经济学的理论中心;3、局部均衡是马歇尔经济学的主要方法;4、以静态分析为主兼有动态分析;5、恰当地利用数学是马歇尔经济学的又一个特点;6、马歇尔的全部经济学体系,主要由需求理论、供给理论、价值理论(均衡价格理论)和分配理论四部分构成。其中价值理论是中心;需求理论和供给理论是价值理论的准备,表现为价值理论的两翼;分配理论则是价值理论的延伸和应用。36、马歇尔的生产要素包括哪四方面? 马歇尔通常把劳动、土地和资本作为生产的三个要素,还提出了“组织”也应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它是影响生产的第四种要素。他所说的组织,是指企业经营和工业组织。37、简述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1)价值与均衡价格: 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就是他的价值理论,是他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础和核心。他主要阐明自由竞争条件下商品价值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2)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马歇尔用需求、供给和价格三者之间的函数关系来论证他的均衡价格理论。他认为需求和供给对于价格的形成是同等重要的,商品的价格是由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共同决定的,是通过供求双方力量的对比共同决定的。当供求力量均衡时,商品的需求与供给相等,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3)时间因素与均衡价格: 对时间因素重要性的强调和把时间的影响引入供求均衡分析,是马歇尔均衡价格理论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也是马歇尔对传统供求理论的补充和发展。马歇尔把需求和供给视为价值决定的两股基本力量,犹如剪刀的两刃,并没有孰轻孰重之分,所以他的均衡价格理论也被称为“剪刀式价格论”。不过在加入时间因素以后,马歇尔承认需求与供给两者的实际作用会有所不同。通过引用时间因素,马歇尔成功地把古典经济学派和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调和在一起了。 (3)垄断理论: 马歇尔的垄断理论是建立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的,也是均衡价格论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马歇尔认为垄断并不排斥竞争,竞争会使垄断放弃一部分垄断利益,从而有利于消费者的福利。垄断者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利益是可以调和的。马歇尔认为,垄断不仅给垄断厂商带来了利益,而且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利益,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巨大的。 38、凡勃伦有哪些主要经济思想?1、凡勃伦的制度经济学说:凡勃伦把制度作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他把制度定义为广泛存在的社会习惯。凡勃伦用进化论来说明制度的发展。 2、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凡勃伦按照他的经济制度持续演进论的思想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两个阶级,一个是从事物资生产,另一个是从事商务活动。由于思想习惯不同,形成“机器操作”和“企业经营”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日益尖锐,正是资本主义社会种种弊端产生的根本原因。凡勃伦还专门抨击了企业家为推销产品竞相大做广告的活动。他比较充分地揭露了“企业经营”给资本主义社会带来种种弊病,他认为现代的资本家是“寄生”的“有闲阶级”。他并没有主张消灭有闲阶级,也没有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化而得到克服。 3、改良主义的政策主张: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不仅表现为机器利用与企业经营的矛盾,还表现为技术人员和企业家之间的矛盾。他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案是,组织“技术人员苏维埃”,把经济的控制权转到它手中,以此来代替企业经营,这样,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企业经营就将被抛弃,由此产生的一切矛盾就自然会消失。39、康芒斯的政策主张。康芒斯认为既然资本主义制度是法律制度,那么,它的缺陷和弊病,也可以通过法律的调解而加以克服。他提出了用“法院的看得见的手”,来代替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主张,以此对现代资本主义进行调解。40、简述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30年代通论发表之后,希克斯和汉森对其进行解释、修补和延伸,并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立场试图将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进行对比,甚至沟通,建立了IS-LM模型,这是新古典综合派的开端。 4050年代,帕廷金和萨缪尔森根据希克斯一般均衡理论的结论,更深入、广泛地进行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的沟通工作,并以教科书的形式进行传播,“新古典综合”的名称正式形成。 70年代,滞胀使新古典综合饱受批判,萨缪尔森在1972年的经济学第8版中取消了“新古典综合”的术语,自称为“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后来,他又在1976年的第10版中,启用“现代经济学”的名称,但内容并没有重大的修订。1985年的第12版进行了萨缪尔森所说的最彻底的一次修订,主要是在原有的新古典综合的基础上,把后来形成的主要宏观经济学流派的思想进一步综合起来,企图建立一个能为各派所接受的折中体系。41、凯恩斯革命的基本内容。 凯恩斯“革命”以30年代经济危机为时代背景,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迫切需要,创建以需求管理的政府干预为中心思想的收入分析宏观经济学。它对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1.否定了传统经济学萨伊定律即“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因而不存在经济危机,明确承认经济危机的存在及严重破坏性。 2.屏弃了传统经济学的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机理,不相信市场机制的完善性和协调性,认为经济危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而恢复均衡,坚决主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