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doc_第1页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doc_第2页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doc_第3页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doc_第4页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摘要】教育部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互惠双赢的良性循环的职业教育模式。” 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赢,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培养紧缺型高技能实用人才的强劲动力。【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学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高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一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我校为实现国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满足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按照教学过程产教结合的原则,结合我校现有教学资源借鉴其他职业院校的经验,就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 一、 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意义 职业教育其本质就是就业教育,是一种重实践,以能力为本,促进学生未来就业、竞争、发展的一种教育,如何实现其教育目标,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的教学只有和产品结合起来,只有和企业结合起来,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 对学校来讲通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使专业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密切相连,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同时将新工艺、新技术充实于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校专业课程的建设,改善教学效果。 通过校企合作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一方面,学校的专业教师通过在企业的实践环节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和提升;另一方面,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又成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双方人员在教学配合中互相切磋,统一认识,共同提高,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扩展。 通过产教结合,把实习过程和产品形成过程紧密结合,学生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验到产品的“数量、质量、交货期”、技术标准、工艺纪律等对企业的重要性,只有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不断地通过解决各种问题,才能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模式 几年来,我校在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多方位合作办学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我总结出以下的几种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学形式: 1.学生就业合作模式 学生就业推荐是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最早、形式最普遍的合作模式,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协议,通过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实现就业。学校与各级各类用人企业形成良好的供求关系,拓宽学生分配渠道,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积极创造毕业生就业机会,在提高毕业生就业安置率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就业岗位,保证毕业生学有所用,学有所为。2.生产实习合作模式 通过校企之间建立生产实习合作模式,充分利用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一方面弥补学校在实训设备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切实加强了实践和实训环节的教学,实现了教育内容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为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3. 企业订单培养模式 企业订单式培养根据企业的用工需要招生,针对性、目的性与专业性较强,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关注度高,专门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和条件,同时为学生提供就业。学校应开辟委托培养、定向就业的新型校企联合办学模式,逐步实现毕业生就业从“以产定销”向“以销定产”的转变。4.校企互动合作模式 学校与企业共同组建培训中心或培训基地,通过场地、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等各方面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建立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利用双方共建的培训中心或基地,一方面对学校师资、学生提供专业培训条件,一方面又可用于企业技术人员培训。5.专业建设合作模式 作为校企合作的深度模式,专业建设合作主要是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让企业积极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学校与企业共同商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方式,紧密地将企业市场需求与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结合起来。6.对外技术合作模式 在引进企业力量参与学校办学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发挥自身的技术和师资优势,按照“政府推动、院校主动、企业互动”的原则,从开拓企业在职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入手,为企业制订职业教育培训提供专业指导,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与服务,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三、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优势 职业教育为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强大动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提高装备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的基础工程。 1.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校企合作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市场化、社会化,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使学生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中和规范的车间进行更加规范的技术操作,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校企合作,拓展校企合作空间,大力开展企业员工培训。针对企业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引进对新员工的培训要求;技术工人技术等级的提升要求;技术工人知识更新的需要,始终抓住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具体需求,坚持立足企业、面向生产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企业则可省去二次培训,节省了人力、财力和时间。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企业一致,实现了校企的双赢。 2.校企合作有效地整合了社会资源 学校利用现有资源,为企业提供来料加工,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真刀实枪”的实习机会,同时也用活了学校资金和设备,使其发挥了最大的效益,降低了学校的培养成本;保证了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企业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保持同步,使学生能够及时地接触并学习到最先进的生产技术;企业能优先选用所培训的技能人才,同时也减少了企业新员工培训的环节,还解决了企业佣工不足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又获得了经济效益,真可谓一举多得。 3.校企合作加快了“双师型”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倡导“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所在。学校的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的生产现场了解新工艺、接触新设备,直接获取实践经验,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学校聘请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技师来校任教或实践指导,双方在教学配合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4.校企合作推动了课程改革 学校可根据企业需要及时为企业提供人才培训、参与产品研发、管理变革研究等服务,开发具有市场需求的产品,将生产、教学与研究开发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为学校创造效益,同时为教师提供科学研究的平台,也为学生实习提供良好的场所。企业为学校提供教学研究、学生实习、经费补充、设施投入等便利,充分利用资源促进企业和教学的双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投资。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结合,只有职业教育与企业联姻,才能实现与经济齐飞。只有确立为企业服务的理念,不断带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变革,带动专业设备的更新、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才能赢得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四、实施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保障及措施 1.完善法制保障 目前,我国现存的职业教育法还不能对校企合作产生实质性的约束、强制和指导作用,校企双方都不能强迫与对方进行合作或深度合作。这就导致了校企合作的运行难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因此,建立法制机制是保障校企合作长期规范运行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 2.获得政府支持 近几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育培养模式。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的竞争也发展成了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对校企合作表现出从未有过的积极,学校要充分利用好的政策和环境基础抓住机遇,争取到政府职的支持和扶植,促成校企间的沟通与合作。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素质过硬、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品德端正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战略上抓教师的业务素质,战术上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多渠道为教师创造“成才”之路,造就一批高学历、双学历、多功能、双师型等一专多能、博学多才、一体化的教师,建成一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师资队伍。 4.深化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面对复杂多变的劳动力市场,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对技工人才的动态要求,迅速进行修改、充实和更新,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增设各专业必修的科目。深化课程改革,必须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适应企业、社会和个人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和人才质量规格的重要保证,是以企业需求为取向,以能力发展为核心,是校企合作的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