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2.ppt_第1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2.ppt_第2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2.ppt_第3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2.ppt_第4页
发达的古代农业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相关知识联系与考点 1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一第一单元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必三第二单元 2古代世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必一第二单元 3近现代中国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必二第三单元 (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必一第六单元、必二第四单元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必二第四单元 4选修部分: (1)商鞅变法(2)王安石变法选修一第二、四单元,基本概念,指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也就是生产关系的综合,即组成国民经济的各种产业、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分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结构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经济结构,1、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部门有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在这三种经济部门中,农业是基础。农业不仅是人们生活资料的最基本源泉,也是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手工业的原料、产品市场以及流通领域的商品,大都依赖于农业,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与规模。 3、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是古代中国发达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长期稳定,在世界进入近代后阻滞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基本观点,理解一下,想想!?,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重点梳理 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线索、土地制度、小农经济 (1)古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形态的发展:原始农业传统农业 主要耕作方法的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2)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 (3)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及基本特点 (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古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改革开放初期,精耕细作,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 a扩大了耕作面积 b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c丰富了农作物品种 d积累了生产经验,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就是土地关系,它是古代经济制度的核心,制约着当时的政治制度和阶级关系,与耕作方式所反映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大体经历了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和封建土地所有制三个发展阶段。,突破1 井田制瓦解原因:,提示: (思考问题的角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因素、国家政策,1、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这种生产方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许多私田出现; 3、齐、鲁等国进行税制改革,促使土地逐步由国有向私有转变,逐步形成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井田制逐步瓦解。,想想,还有什么角度可以考虑?,突破2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方式及形式,确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变法运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起来。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提示:土地制度的确立或合法化与上层建筑的政策认可分不开,小农经济,形成,时间,条件,春秋战国,生产力、土地制度,经济结构,精耕细作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经济规模,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单位,生产目的,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经济特征,封闭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一句高淳俗谚:种田种得全,只要买点盐!你认为,它能说明自然经济的什么呢?,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小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小农经济的产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 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2)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3)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4)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缺陷:,地位(影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 左图为 打制石器。 右图为 磨制石器。,骨 耜,云南的刀耕火种。,牛耕图,铁制农具,这种牛耕方式 俗称“二牛抬杠”, 也即文献中所说的 “耦犁”。,春秋战国时期的桔槔,现代农村的辘轳,翻 车 复 原 图,筒车复原图,现 代 筒 车,芍陂是淮河流域著名古 陂塘灌溉工程,位于安徽省 寿县南。春秋时期(公元前 598年公元前591年)由楚 国的孙叔敖创建,迄今2500 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 溉效益。,郑国渠首位于陕西泾 阳县的仲山西麓,其东有 仲山,嵯峨地形特点是西 北微高,东南略低。渠首 充分利用这一地形,使干 渠沿北山南麓居于最高地 带向东伸展,分支灌溉。,都江堰全景,鱼嘴,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材料一:清代台湾高山族耕田图,材料二 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涤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封建时代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中国是在何时开始确立起这种经济模式的?促成其确立的历史条件有哪些?,(3)这种经济模式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它在近代逐步瓦解原因是什么?,(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春秋战国时期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 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3)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的时间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但其牢固的存在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4)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重点梳理 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精耕细作技术成就、小农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