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生理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绪论一、 名词解释:1、 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两个方面。P22、 兴奋性:是指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P33、 阈值:即阈强度,指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P34、 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P55、 反馈:指由受控部分发出的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活动的过程。P6二、 填空题1、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有新陈代谢、兴奋性和生殖。P3 2、 反应的基本形式有兴奋和抑制。P33、 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阈值,它与兴奋性呈反变关系。P34、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P5三、 A型题1、 维持人体某种功能的稳态主要依赖于(E)P7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 E、负反馈2、破坏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后,下列何种现象消失?(D)P5 A、反应 B、兴奋 C、抑制 D、反射 E、兴奋性3、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C)P7 A、减压反射 B、血糖浓度调节 C、排尿反射 D、体温调节 E、正常呼吸频率维持四、B型题 (14题备选答案)A、 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中枢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1、 皮肤黏膜的游离神经末梢属于(A)P52、 迷走神经在减压反射中属于(D)P493、 窦神经在减压反射中属于(B)P494、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D)五、X型题1、神经调节的特点有(A、C、D)P6 A、定位准 B、作用持久 C、迅速 D、作用短暂 E、作用广泛2、下列哪些属于条件反射的特点?(B、E)P5 A、生来就有 B、数量无限 C、比较固定 D、种族共有 E、反射中枢在大脑皮质3、下列生理过程哪些属于负反馈?(A、D、E)P6 A、血糖浓度 B、分娩 C、凝血过程 D、体温调节 E、血压相对恒定六、简答题1、何谓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生理意义?P4答:内环境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房水和脑脊液等。 稳态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果内环境的稳态不能维持,疾病就会随之发生,甚至危及生命。2、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P5-6答: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具有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等特点。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缓慢、广泛、持续时间较长。 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范围局限,幅度较小,灵敏度较低,但对维持某些组织细胞功能的相对稳定具有一定作用。3、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各有何生理意义?P6-7答:负反馈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其意义在于维持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如内环境的稳态。 正反馈指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相同的反馈。其意义在于促使某些生理活动一旦发动,就迅速加强,直到其生理过程完成为止。如排尿、排便、分娩、血液凝固等过程。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一、 名词解释1、 静息电位: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P122、 阈电位:指够引起细胞膜上N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的临界膜电位值。P143、 等长收缩:指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而张力增加。P164、 等张收缩:指肌肉收缩时,张力不变而长度缩短。P16二、 填空题1、 细胞膜内外Na+和K+的不均匀分布需要靠主动(离子泵)转运来维持,就其化学本质来说它是一种膜蛋白,当细胞内Na+浓度增高或细胞外K+浓度增高时被激活。P112、 静息电位主要是K+外流形成的K+平衡电位。P133、 动作电位的上升支相当于Na+的平衡电位,而下降支则是K+的平衡电位。P144、 只有当阈刺激或阈上刺激作用于细胞时,使膜电位降低到阈电位水平,才能触发动作电位。P145、 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是不衰减性、“全或无”现象和双向传导。P156、 肌肉收缩的前负荷指的是肌肉在收缩前所遇到的负荷,后负荷指的是肌肉收缩过程中所遇到的负荷。P16三、 A型题1、 O2和CO2在细胞膜上的扩散方式是(A)P9A、 单纯扩散 B、通道转运 C、载体转运 D、主动转运 E、入胞和出胞2、 阈电位时,膜对其通透性突然增大的离子是(A)P14A、Na+ B、K+ C、Ca2+ D、Cl- E、Na+和Ca2+ 3、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共同特征是产生(C)P13 A、收缩反应 B、分泌 C、动作电位 D、离子运动 E、静息电位 4、前负荷与肌肉收缩张力的关系是(A)P16或P36 A、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愈大,肌肉收缩张力愈大 B、前负荷增大,肌肉收缩张力不变 C、前负荷减小,肌肉收缩张力增大 D、前负荷增大,肌肉的初长度不变 E、前负荷减小,肌肉收缩张力不变 5、参与细胞易化扩散的蛋白质是(E)P10 A、受体蛋白 B、通道蛋白 C、泵蛋白 D、载体蛋白 E、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四、B型题 (13题备选答案)P12A、 极化 B、去极化 C、超极化 D、反极化 E、复极化1、 细胞膜内电位由-70mV变为-50mV时称(B)2、 细胞膜内电位由-70mV变为-80mV时称(C)3、 细胞安静时膜两侧电位呈内负外正的状态称(A)(46题备选答案)P10-11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 E、出胞1、白细胞吞噬异物或细菌的过程是(D)2、消化腺分泌消化酶的过程是(E)3、细胞内的K+向膜外扩散属于(B)五、X型题1、K+跨细胞膜的转运方式有(B、C)P10-11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 E、出胞2、易化扩散的特点包括(A、C、D)P10 A、特异性 B、逆浓度差进行 C、饱和性 D、竞争性抑制 E、消耗能量3、与神经纤维兴奋具有相同意义的是(B、C、D)P13-14 A、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 C、神经冲动 D、锋电位 E、局部电位4、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A、B、C)P13-15 A、动作电位包括上升支和下降支 B、上升支是Na+内流的结果,下降支是K+外流的结果 C、动作电位具有可扩布性 D、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六、简答题 1、简述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有哪些?P9-11 答: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载体、通道)、主动转运(泵)、出胞、入胞(吞噬、吞饮)等。 2、对比说出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P12-14 答: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产生前提是:细胞内外某些离子的分布和和浓度不平衡;细胞膜在不同状态下对离子的通透性不同。静息电位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细胞处于静息状态,表现为极化,主要是由K+外流所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即K+平衡电位。 动作电位是在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快速的、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细胞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锋电位,包括一个上升支和一个下降支。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Na+大量快速内流所形成的Na+电-化学平衡电位,而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是K+快速外流所形成的K+电-化学平衡电位。第三章 血液 一、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指血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P192、血浆渗透压:指血浆中的溶质颗粒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P213、 等渗溶液:指与血浆渗透压相近或相等的溶液。P214、 溶血:指将红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红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较高,水分吸入红细胞内,引起红细胞膨胀,甚至破裂,血红蛋白逸出。P215、 血液凝固:即凝血,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P256、 血清:指血液凝固后,血凝块逐渐回缩,析出的淡黄色液体。P267、 血型:指血细胞(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P29二、填空题1、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P192、血浆蛋白可以分为清(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P203、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O2和CO2、并能缓冲血液酸碱度的变化。P224、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有铁和蛋白质。P235、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主要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雄激素。P236、凝血过程大体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阶段是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第二阶段是凝血酶的形成;第三阶段是纤维蛋白的形成。P26-277、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参与生理性止血与凝血。P258、ABO血型可被分为A、B、AB和O四型。P30三、A型题 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物质主要是(C)P21 A、NaCl B、葡萄糖 C、清蛋白 D、球蛋白 E、血红蛋白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原因是(A)P23 A、缺乏Fe2+ B、缺乏叶酸 C、内因子缺乏 D、骨髓破坏 E、严重肾疾病 3、某患者未受明显创伤皮肤却经常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可能是(D)P25 A、红细胞减少 B、中性粒细胞减少 C、淋巴细胞减少 D、血小板减少 E、凝血因子缺乏 4、某患者甲状腺术后伤口不断渗血,考虑可能是(C)P27 A、缺乏Fe2+ B、缺乏因子 C、缺乏因子 D、纤溶活跃 E、抗纤溶活跃5、异型输血一般一次不超过(C)P30 A、100ml B、200ml C、300ml D、500ml E、1000ml四、B型题 (15题备选答案)A、 A凝聚原 B、B凝聚原 C、D抗原 D、A凝聚原和B凝聚原E、无A凝聚原和B凝聚原1、A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聚原是(A)2、B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聚原是(B)3、AB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聚原是(D)4、O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聚原是(E)5、Rh阳性血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聚原是(C)五、X型题1、血浆无机盐的生理作用包括(ACDE) A、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 B、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C、维持酸碱平衡 D、产生生物电 E、参与血液凝固2、凝血酶原激活物的组成包括(ABC) A、血小板因子(PF3) B、Ca2+ C、凝血因子 D、凝血因子a E、凝血因子六、简答题1、血浆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各有哪些生理功能?P21、22、24、25答: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清蛋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球蛋白参与免疫反应;纤维蛋白原参与血液凝固。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运输O2和CO2、并能缓冲血液酸碱度的变化。 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尤其是入侵的化脓性细菌;嗜碱性粒细胞与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共同参与过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限制过敏反应;参与蠕虫免疫;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单核细胞吞噬各种病原微生物,吞噬衰老及死亡的细胞,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功能。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参与生理性止血与凝血。2、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分别由哪些物质形成?各有何生理作用?P21答: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中的NaCl、葡萄糖、尿素等晶体物质形成,其生理作用是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保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形成,其生理作用是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交换、维持正常血浆容量。3、红细胞正常生成需要哪些条件?P23答:前提条件红骨髓造血功能正常; 生成原料铁和蛋白质,维生素B6、B2、C、E以及钴、锌、铜等; 成熟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等。 另外在生成过程中,受到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雄激素的调节。4、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P26-27答: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经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半固体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凝血因子相继激活的过程,大致分三个阶段:因子的激活和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因子的激活包括两条途径: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始于因子的激活,外源性凝血途径始于因子与血液的接触。具体为:1)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1)内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intrinsic pathway)是指参与凝血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管内皮受损后,血浆中的因子(接触因子)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如血管内皮下的胶原组织接触后,导致因子的激活而启动。因子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而激活为a后,一方面可使因子激活为a,另一方面还可激活前激肽释放酶为激肽释放酶,后者以正反馈方式进一步促进a的形成。高分子激肽原作为辅因子可促进因子和因子及前激肽释放酶的激活。从因子结合于异物表面至a形成的过程又称表面激活。a形成后在Ca2+的参与下使激活形成a。a形成后再与因子、PF3和Ca2+结合成复合物,即可激活因子,使之成为a。a与因子、PF3、Ca2+结合所形成复合物是血液凝固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调速步骤,在有因子存在的条件下,a激活因子为a的速度可提高20万倍。(2)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来自血液之外的因子(组织凝血激酶又称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与血管内的凝血因子共同作用而启动的凝血过程,称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 pathway)。当血管损伤时,因子得以与血液接触,并作为a的受体与a结合形成复合物,在Ca2+的存在的条件下,迅速激活因子,成为a。a形成后又可正反馈激活因子,生成更多的a。2)凝血酶形成经过内源性或外源性途径生成的a,在PF3提供的磷脂膜上与因子、PF3、Ca2+结合,形成a- PF3-Ca2+复合物即凝血酶原酶复合物,激活因子(凝血酶原)为a(凝血酶)。3)纤维蛋白形成凝血酶形成后可催化血浆中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为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同时,凝血酶可激活因子为a。a在Ca2+的作用下,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血纤维),并网罗血细胞形成凝胶状的血凝块。5、ABO血型系统是如何分型的?P30答: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A凝集原和B凝集原的有无和种类分为四型。凡红细胞膜上只含A凝集原者为A型;只含B凝集原者为B型;含有A和B两种凝集原者为AB型;无A、B凝集原者为O型。P306、Rh血型系统是如何分型的?有何特点?P31 答:Rh血型系统有C、c、D、E、e五种抗原,其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故通常将含有D抗原的红细胞称为Rh阳性,不含有D抗原的称Rh阴性。 该血型系统的特点是: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但Rh阴性者经D抗原刺激后可产生D抗体,以IgG为主。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名词解释1、心动周期:指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用的时间。P342、窦性心率:指以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P393、搏出量:即每搏排出量,指每侧心室每次收缩所射出的血量。P364、血压: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P425、收缩压:指在心动周期中,心室收缩时动脉血压上升所达到的最高值。P426、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P44二、填空题1、心室的心动周期可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心房和心室都处于舒张状态称为全心舒张期。P342、从第一心音到第二心音的时间为心脏的收缩期。从第二心音到下一个心动周期第一心音的时间为心脏的舒张期。P373、心肌细胞可分为普通心肌细胞(即工作细胞)和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即自律细胞)两类。构成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是工作细胞,构成特殊传导系统的是自律细胞。P374、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平台期是由于Ca2+内流和K+外流形成的。P37-385、心电图P波反映的是左、右心房的去极化过程;QRS波群反映的是左、右心室的去极化过程;T波反映的是左、右心室的复极化过程;P-R间期代表的是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传到心室的时间;Q-T间期代表的是心室从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结束所需要的时间;S-T段处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平台(2期)期。P416、外周阻力是指血流在口径较小的小动脉和微动脉(阻力血管)所遇到的阻力。P427、正常成人动脉血压收缩压为100120mmHg;舒张压为6080mmHg;脉压为3040mmHg。P438、中心静脉压是监测心室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参考指标。P45三、A型题1、心脏射血发生在(B)P35 A、心房收缩期 B、心室收缩期 C、心室充盈期 D、等容舒张期 E、全心舒张期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表现在(C)P38 A、0期 B、1期 C、2期 D、3期 E、4期3、自律细胞和工作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的区别是(E) A、0期去极化速度 B、0期去极化幅度 C、3期复极的离子转运 D、复极化时间的长短 E、4期自动去极化4、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收缩期与舒张期的关系是(D) A、房缩期长于室缩期 B、整个心动周期中,收缩期长于舒张期 C、收缩期与舒张期相等 D、整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长于收缩期 E、心室舒张期长于心房舒张期5、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主要指标是(B) A、心率 B、心排出量 C、中心静脉压 D、动脉血压 E、静脉回流量6、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是(D) A、保持血管充盈 B、保持足够的静脉回流量 C、防止血管硬化 D、保证器官的血液供应 E、减轻心肌的前负荷7、中心静脉压高低主要取决于(E) A、平均动脉压 B、血管容量 C、外周阻力 D、呼吸运动 E、静脉回流血量和心脏射血能力8、静脉回流速度主要取决于(C) A、心肌的前负荷 B、心肌的后负荷 C、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 D、外周动脉压与静脉压之差 E、骨骼肌的挤压作用9、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E) A、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 B、可反映心脏的射血能力 C、可反映静脉回流速度 D、是临床上控制输液速度和输液量的指标 E、其正常值为412mmHg10、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加强时(B)P50 A、静脉回心血量减少 B、肾排钠量减少 C、循环血量减少 D、动脉血压降低 E、抑制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11、微循环的分闸门是指(C)P45 A、微动脉 B、后微动脉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D、真毛细血管网 E、微静脉12、哪一项不属于淋巴循环的功能?(D) A、淋巴液回流 B、回收蛋白质 C、吸收脂肪重要途径 D、具有组织灌流作用 E、清除组织中的细菌具有防御功能四、B型题 (14题备选答案) A、窦房结 B、房室交界区 C、房室束 D、普肯耶纤维 E、心房肌1、无自律性的部位是(E)2、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A)3、房室延搁发生的部位是(B)4、自律性最低的是(D)(58题备选答案)A、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放,主动脉瓣关闭B、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闭,主动脉瓣关闭C、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放,主动脉瓣开放D、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关闭,主动脉瓣开放E、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房室瓣开放,主动脉瓣关闭5、 等容收缩期(B)6、 射血期(D)7、 等容舒张期(B)8、 充盈期(A)五、X型题1、具有4期自动去极化功能的结构是(B、C、D) A、心房肌 B、窦房结 C、房室交界区 D、普肯耶纤维 E、心室肌2、影响血液静脉回流的因素包括(A、B、C、D、E) A、心肌收缩力 B、呼吸运动 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重力和体位 E、中心静脉压3、心肌自律细胞(A、B、C) A、具有自律性 B、具有兴奋性 C、具有传导性 D、具有收缩性 E、主要包括窦房结细胞和普肯耶纤维4、关于心排出量的叙述,错误的有(A、C、D) A、左心室大于右心室 B、等于排出量乘以心率 C、不受动脉血压的影响 D、不随代谢需要而增加 E、与静脉回心血量保持动态平衡5、参与心室肌产生动作电位的离子有(A、B、C) A、K+ B、Ca2+ C、Na+ D、Mg2+ E、Cl-6、影响组织液生成的主要因素是(A、B、D、E) A、毛细血管血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晶体渗透压 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E、组织液静水压六、简答题 1、比较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产生原因和特点。P36-37 答:第一心音:主要由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及心室射出的血液冲击动脉壁引起的振动面产生,特点是音调低,持续时间长,在心尖搏动处听得最清楚。 第二心音:主要由心室舒张时动脉瓣迅速关闭及血液冲击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引起振动所产生,特点是音调高,持续时间短,在主、肺动脉瓣听诊区听得最清楚。 2、简述微循环的血流通路及意义。P46 答: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主要有三条: 迂回通路: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网 微静脉 直捷通路:微动脉 后微动脉 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 动静脉短路:微动脉 动静脉吻合支 微静脉 微循环血流通路的意义:迂回通路又称为营养通路,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直捷通路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返回静脉,以保证静脉回心血量;动静脉短路主要参与体温调节,多分布于手指、足趾、耳廓等处的皮肤中。 3、简述减压反射的调节过程。P49 答:动脉血压升高 动脉血管壁扩张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受牵拉而产生神经冲动 沿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上传 延髓的心血管中枢(使心迷走中枢的紧张性增强,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的紧张性减弱) 经迷走神经传至心脏的冲动增多,经交感神经传至心脏的冲动减少,经交感缩血管神经传至血管的冲动减少 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排出量减少;血管舒张,外周阻力降低,动脉血压下降。 反之,当动脉血压突然降低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所受刺激减弱,传入冲动减少,减压反射减弱,可使动脉血压回升。 4、影响心排出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本身收缩能力和心率。前三项主要影响搏出量的改变。心肌的前负荷,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越多,心室舒张末期容量越大,心室肌初长增加,收缩力增加,故使每搏输出量增加。但若前负荷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时,每搏输出量反而减少。心肌的后负荷,即动脉血压。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射血阻力增大,每搏输出量暂时减少,导致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加大,心室收缩力量增强,每搏输出量又可增加。形成搏出量先少后多的现象。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决定心肌收缩力量和速度的心肌本身功能状态。它受神经、体液以及一些药物的调节。在同在的前负荷条件下,心肌收缩能力越强,每搏输出量越多。心率。心输出量等于搏出量乘以心率,故在一定范围内(不超过160次/分),心率增快,则输出量增多。反之,减少。P364、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P44答:搏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脉压升高;心率:主要影响舒张压,脉压下降;外周阻力:主要影响舒张压,脉压下降;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收缩压升高,舒张压稍下降,脉压增大;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应相适应,从而维持正常血压。第五章 呼吸一、 名词解释:1、 呼吸: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P552、 呼吸运动:指呼吸肌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胸廓节律性扩大和缩小。P563、 肺通气:指气体经呼吸道进出肺的过程。P554、 肺换气:指肺泡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P605、 肺活量:指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P596、 用力呼气量:即时间肺活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P597、 每分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P598、 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P599、 肺牵张反射:指肺扩张或缩小引起的反射。P6410、 通气/血流比值:指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P61二、 填空题 1、呼吸的全过程包括 外呼吸 、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和 内呼吸 三个环节。其中外呼吸又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P55 2、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是 减小肺的弹性阻力使肺容易扩张 和避免肺毛细血管中液体渗入肺泡。P583、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原动力是呼吸运动。P564、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和。P59 5、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其中主要的运输形式是化学结合。P61三、A型题 1、维持胸膜腔负压的必要条件是(A)参P57 A、胸膜腔的密闭性 B、两层胸膜之间有浆液 C、呼吸肌收缩 D、胸膜腔内压低于大气压 E、肺内有表面活性物质 2、维持呼吸中枢正常兴奋性所必需的是(B)P64 A、缺O2 B、一定浓度的CO2 C、NaHCO3 D、一定浓度的H+ E、HCO3- 四、B型题 (13题备选答案)A、潮气量 B、肺活量 C、用力呼气量 D、肺泡通气量 E、残气量 1、可较好地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是(C)P59 2、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D)P59 3、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A)P58(46题备选答案) A、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 B、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 C、直接兴奋延髓呼吸中枢 D、直接抑制延髓呼吸中枢 E、直接兴奋脑桥呼吸调整中枢4、一定范围内PCO2升高,使呼吸运动增强,主要是通过(B)P645、 PO2降低,使呼吸运动增强,主要是通过(A)P63-646、动脉血H+浓度升高,可使呼吸运动增强,主要是通过(A)P64五、X型题 1、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是(A、D)P57 A、维持肺泡呈扩张状态 B、保持肺的顺应性 C、减小吸气的阻力 D、促进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E、在呼吸运动和肺通气之间起耦联作用 2、正常呼吸节律的形成主要依赖于(A、B)P62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脊髓 E、大脑皮质六、简答题 1、胸膜腔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生理意义?P57 答:胸内负压的形成与作用于胸膜腔的两种力有关,一种是促使肺泡扩张的肺内压,另一种是促使肺泡缩小的肺回缩力,胸膜腔内压力是这两种方向相反的力的代数和,可表示为:胸膜腔内压 = 肺内压 肺回缩力在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因而:胸膜腔内压 = 大气压 肺回缩力若将大气压视为零,则:胸膜腔内压 = 肺回缩力可见胸膜腔负压实际上是由肺回缩力所决定的,故其值也随呼吸过程的变化而变化。 为何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仍为负?这是因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胸廓的生长速度比肺快,胸廓的自然容积大于肺的自然容积,所以从胎儿一出生的第一次呼吸开始,肺便被充气而始终处于扩张状态,不能回复到原来的最小状态,胸膜腔负压即告形成并逐渐加大。正常情况下,肺总是表现为回缩倾向,即使是最强呼气,肺泡也不可能完全被压缩。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1) 首先胸膜腔负压的牵拉作用可使肺总是处于扩张状态而不至于萎缩,并使肺能随胸廓的扩大而扩张。(2) 其次,胸膜腔负压还加大了胸膜腔内一些壁薄低压的管道(如腔静脉、胸导管等)内外压力差,从而有利于静脉血和淋巴液的回流。 综上所述,肺与外界大气之间的压力差,是实现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而呼吸肌的舒缩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2、为什么深慢呼吸比浅快呼吸的气体交换效率高?参P60 答:正常成人肺的总扩散面积很大,约100m2。平静呼吸时,可供气体交换的呼吸膜面积约为40m2;用力呼吸(深慢呼吸)时,肺毛细血管开放增多,呼吸膜面积可增大到约70m2。呼吸膜广大的面积及良好的通透性,保证了肺泡与血液间能迅速地进行气体交换。 3、低O2对呼吸运动有何影响?为什么?P64 答:吸入气PO2降低时,肺泡气、动脉血PO2都随之降低,可引起呼吸增强,肺通气增加。但需动脉血中PO2降低到10.64kPa(80mmHg)以下时,才有明显效应。可见动脉血PO2对正常呼吸的调节作用不大,仅在特殊情况下低O2刺激才有重要意义。低O2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低O2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但是低O2可通过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而兴奋呼吸中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抗低O2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一、 名词解释1、 消化:指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加工、分解的过程。P672、 吸收:指食物经过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透过消化管黏膜, 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P673、 胃排空:指胃的内容物被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P684、 胃肠激素:指存在于胃肠黏膜中的内分泌细胞所合成和分泌的多种具有生物活性 的化学物质。P74二、 填空题1、 消化的方式有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种。P672、 胃液的成分主要有盐酸、 胃蛋白酶原 和黏液、内因子。P683、 交感神经兴奋对消化功能起 抑制 作用,副交感神经兴奋对消化功能起 兴奋 作用。P73三、 A型题1、 混合食物由胃完全排空通常需要(C)P69A、11.5h B、23h C、46h D、78h E、1224h 2、消化液中最重要的是(D)P69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E、小肠液 3、激活胰液中胰蛋白酶原的是(D)P69 A、脂肪酸 B、胆盐 C、蛋白水解产物 D、肠致活酶 E、糜蛋白酶 4、胆汁中与脂肪消化关系密切的成分是(D)P70 A、胆固醇 B、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C、胆色素 D、胆盐 E、脂肪酸 5、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C)P69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E、小肠液 四、B型题 (12题备选答案) A、抑制胃液的分泌和胃的运动 B、促进胰液中HCO3-分泌 C、促进胰液中胰酶分泌 D、促进胆汁排出 E、促进胃蛋白酶分泌 1、抑胃肽的主要作用是(A)P74 2、胆囊收缩素的作用是(D)P74 五、X型题 1、胃肠激素包括(ABDE)P74 A、促胃液素 B、促胰液素 C、组胺 D、胆囊收缩素 E、抑胃肽 2、下列因素中,哪些不能促进胃运动(BCDE)P73-74 A、促胃液素 B、交感神经兴奋 C、促胰液素 D、抑胃肽 E、小肠中酸性食糜 六、简答题 1、胃酸的生理作用有哪些?P68 答:1可杀灭随食物进入胃内的细菌;2激活胃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并为其作用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3盐酸进入小肠内可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而有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的作用;4盐酸所造成的酸性环境还有利于铁和钙在小肠内吸收。 2、为什么小肠是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部位?P72 答:(1)小肠的吸收面积大:人的小肠长约57m,它的粘膜具有环形皱褶,皱褶上有大量的绒毛。人的肠绒毛上,每一柱状上皮细胞的顶端约有1700条微绒毛。由于环状皱褶、绒毛和微绒毛的存在,最终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达到200 250m2。(2)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由于绒毛的伸缩和摆动,可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为食物吸收提供了良好途径。(3)小肠除了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外,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38小时),能被充分吸收。(4)食物在小肠内已被消化到适于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这些都是食物在小肠中被吸收的有利条件。 3、简述糖、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途径和形式。P72-73 答:(一)糖的吸收一般说来,糖类只有分解为单糖时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所吸收。各种单糖的吸收速率有很大差别,己糖的吸收很快,而戊糖则很慢。在己糖中,又以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吸收为最快,果糖次之,甘露糖最慢。单糖的吸收是消耗能量的主动过程,它可逆浓度差进行,能量来自钠泵,属继发性主动转运。肠粘膜上皮细胞膜上有钠泵,腔膜面上还有可与Na+和葡萄糖结合的转运体。由于钠泵的运转,造成细胞膜外即肠腔液中Na+的高势能,当Na+通过与转运体结合顺浓度差进入细胞时,由此释放的能量可用于葡萄糖分子逆浓度差进入细胞。之后,葡萄糖再以易化扩散的方式扩散到细胞外,然后进入血液。因此钠和钠泵对单糖的吸收是必需的。 (二)蛋自质的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几乎全部被小肠吸收。氨基酸的吸收是主动的。在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存在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转运系统,分别选择性地转运中性、酸性和碱性氨基酸。这些转运系统多数与钠的转运耦联,机制与单糖转运相似,但也存在非钠依赖性的氨基酸转运。小肠刷状缘上存在二肽和三肽转运系统。这类转运系统也是继发性主动转运,动力来自于H+的跨膜转运。进入细胞内的二肽和三肽可被胞内的二肽酶和三肽酶进一步分解为氨基酸,再进入血液循环。(三)脂肪和胆固醇的吸收在小肠内,脂类的消化产物脂肪酸、甘油一酯、胆固醇等很快与胆汁中胆盐形成混合微胶粒。由于胆盐有亲水性,能携带脂肪的消化产物通过覆盖在小肠绒毛表面的非流动水层到达微绒毛。在这里,甘油一酯、脂肪酸和胆固醇等又逐渐地从混合微胶粒中释出,并透过微绒毛的脂蛋白膜而进入粘膜细胞,而胆盐则被遗留于肠腔内。长链脂肪酸及甘油一酯被吸收后,在肠上皮细胞的内质网中大部分被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并与细胞中生成的载脂蛋白合成乳糜微粒。乳糜微粒形成后即进入高尔基复合体中,在那里,许多乳糜微粒被包裹在一个囊泡内。囊泡移行到细胞侧膜时,便与细胞膜融合,井被释出胞外,进入细胞间质,再扩散入淋巴。中、短链脂肪酸及其甘油一酯是水溶性的,可以直接进入肝门静脉而不进入淋巴。由于膳食中的动、植物油中含有15个以上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很多,所以脂肪的吸收途径仍以淋巴为主。进入肠道的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食物,一是来自肝脏分泌的胆汁。胆固醇的吸收受很多因素影响。食物中胆固醇含量越多,其吸收也越多,但二者不呈直线关系。食物中的脂肪和脂肪酸有促进胆固醇吸收的作用,而各种植物固醇(如豆固醇、-谷固醇)则抑制其吸收。胆盐可与胆固醇形成混合微胶粒而有助于胆固醇的吸收,食物中不能被利用的纤维素、果胶、琼脂等容易和胆盐结合形成复合物,妨碍微胶粒的形成,故能降低胆固醇的吸收。4、简述四种胃肠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P74答:(1)促胃液素促胃液素分泌部位是胃窦和十二指肠,可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肝细胞和胆囊,促进肝胆汁分泌和胆囊收缩。促胃液素也可先引起胃酸分泌,后者通过作用于十二指肠粘膜,引起促胰液素释放而促进肝胆汁分泌。(2)促胰液素促胰液素分泌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主要作用是刺激胰液中水和HCO3-分泌,也有一定的刺激肝胆汁分泌的作用,抑制胃的运动和分泌。促胰液素主要作用于胆管系统而非作用于肝细胞,因此,它引起胆汁的分泌量和HCO3-含量增加,而胆盐的分泌并不增加。(3)缩胆囊素缩胆囊素分泌于十二指肠和空肠,在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和脂肪等作用下,小肠上部粘膜内的I细胞释放的缩胆囊素,可通过血液循环兴奋胆囊平滑肌,引起胆囊强烈收缩。缩胆囊素对Oddi括约肌则有降低其紧张性的作用,因此可促使胆囊胆汁大量排放。缩胆囊素对胆管上皮细胞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使胆汁流量和HCO3的分泌轻度增加。缩胆囊素也促进胰酶分泌。(4)抑胃肽 抑胃肽分泌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主要作用是抑制胃液的分泌和胃的运动,促进胰岛素分泌。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一、 名词解释1、 能量代谢:指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P762、 基础代谢率: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率。P78(基础状态指人体处于清晨、清醒、静卧;精神安宁;室温保持在2025;空腹(禁食12h);体温正常。能量代谢率指机体在单位时间内的产热量。)3、 体温:生理学上指心脏、脑、肺和腹腔器官的温度(即深部温度)。P794、 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指由于食物引起机体额外增加产热量的现象。P78二、 填空题1、 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 皮肤 ,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内脏 ,剧烈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 骨骼肌 。P802、 正常成人腋窝温度为 36.037.4 ;口腔温度为 36.7 37.7 ;直肠温度为 36.9 37.9 。P79三、 A型题1、 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升高到30左右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C)P80A、辐射散热 B、对流散热 C、发汗 D、传导散热 E、不感蒸发2、对能量代谢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C)P77 A、环境温度 B、精神因素 C、肌肉活动 D、进食 E、年龄差异四、B型题(13题备选答案)A、 传导散热 B、辐射散热 C、对流散热 D、皮肤蒸发散热E、呼吸道蒸发散热 1、用冰袋、冰帽使高热病人降温属于(A)P80 2、通风降低室内温度属于(C) 3、酒精擦浴降温属于(D)五、X型题 1、机体的散热器官有(ABCD)P80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泌尿道 E、内脏 2、成年女子基础体温的特点有(ABCE)P79 A、体温变化与孕激素有关 B、月经期较低 C、排卵日最低 D、同龄男子体温略高 E、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动六、简答题 1、何谓能量代谢?影响因素有哪些?P76 答:通常把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统称为能量代谢。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主要有:肌肉活动:最显著;精神活动:处于紧张状态时显著增加;环境温度:以在2030的环境中最为稳定;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蛋白质30%,糖6%,脂肪4%,混合性食物10% 。 2、影响体温变动的生理因素有哪些?P79 答:昼夜变化:清晨26时最低,下午16时最高,但昼夜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性别:成年女性较男性均高约0.3 ;且随月经发生周期性变化;年龄:一般来说,儿童高于成人,老年人又略低于成人;肌肉活动和精神因素:测体温应在安静状态下进行。第八章 尿的生成与排放一、名词解释 1、排泄:指机体将代谢终产物、过剩及有害的物质,经血液循环,通过排泄器官排至体外的过程。P84 2、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指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力量与阻碍肾小球滤过的力量之差,即: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P85 3、肾小球滤过率: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P86 4、重吸收:指小管液中的水和溶质被上皮细胞重新吸收入血的过程。P86 5、肾糖阈:指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最低血糖浓度。正常为8.889.99mmol/L。P87 6、渗透性利尿:指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小管液的渗透压随之升高,肾小管各段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将增加的利尿方式。P90 7、水利尿:指由于大量饮入清水引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