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格培养在小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doc_第1页
创新人格培养在小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doc_第2页
创新人格培养在小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doc_第3页
创新人格培养在小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doc_第4页
创新人格培养在小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新人格培养在小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历史事件是既成事实,且已有定论,现行教学中,学生常拘泥于书本所述,被动接受信息。在小学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将为学生主动、和谐、活泼的发展打下有力的基础。那么在小学常识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对创新人格的培养呢?一、精心呵护“创新之花”作为素质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课堂是民主平等的天地”、“没有学生不可以提的问题”等观念。如果教师以“师者”自居,高高在上,一味追求单一化、公式化、标准化,这样教师不当的目标观、质量观、方法观将对一个班的学风产生巨大的影响,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就会被压制,创新灵感被扼杀。若不教师倡导课堂民主,怎么会有学生站起来跟老师辩论:“我看李世民并不好,他很残忍,竟杀害了亲哥哥李建成。”? 因此,在小学历史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奉学生为“上帝”,课堂中要时刻保护学生敢于创造的积极性,像呵护婴儿一样,精心呵护“创新之花”。平时多鼓励学生大胆陈述已见,正确引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不人云亦云,倡导认识多元化。教师在精心营造有利于滋养创新个性的空间同时,要给予学生发表已见的机遇,使学生有积极主动发展的时间。创造安全自由时空,使创新之花在适宜的土壤中成长。二、努力培养创新意识人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索,敢于破旧,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是创新的基础。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他人的创新人格魅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当使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没有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马克思也曾说:“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可见教师自身人格对学生人格产生着持久的、深刻的影响。如果教师善于质疑,学生就学会质疑;教师敢于标新立异,学生就敢于创新;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学生也会自觉地感到“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如果教师勇于更正错误的历史观点,学生就理解了什么叫“实事求是”的求学精神,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历史科学是材料与观点的统一的思想。其次,教师自身的教学创新也是影响学生主动创新意识的因素之一。教学中,教师如能大胆创新,以学生为主体,勇于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积极尝试新颖成功的教改经验,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发展自我个性,这将对学生人格产生持久的影响。这也是教学相长的最好运用。最后,在历史教材的内容中,历史人物的鲜明人格特征也是教育的宝贵财富与源泉。在漫长的中外历史长河中,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科学家、发明家的反叛思想,超前勇气,探索精神,创造业绩等,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形成也是很有用处的。北魏孝文帝的寻求民族出路的改革,王安石的变法图强,孙中山先生对中国革命的艰苦探索,毛泽东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创,日本明治天皇的改革图强,这些古今中外所有敢于开历史先河的不朽群像,则是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无不闪烁着一个民族的创新灵魂与不竭动力。三、细心铸就创新人格创新人格即创新心理个性,即一个人创新方面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创新个性倾向性和创新个性心理特征。前者推创新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决定一个人创新行为方式上的具人特征;后者指产生创新的需、动机、兴趣、信念等,决定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倾向和选择。现代人格心理学家拉扎鲁斯认为,人格是基本和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过程,它们组织着人的经验并形成人的行为和对环境的反应。一般认为,创造性人格的特征应是不满足已有的结论,不相信唯一正确的解释,不相信权威的仲裁,不屈服于任何外在的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总之,破旧立新是创造性人才的核心人格特征。教学中若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问题激疑、复习导入、巧设悬念、故事感染、新奇引趣、音像图示等各种方法,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创造动机,营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情境,则是启迪创造思维,培养创新人格的又一重要途径。现代管理心理学上有种“头脑风暴法”。 研究显示,采用这种方法,比同样人数单独提方案的数量要多65%以上,实属一种探讨处理问题,引导创新的有效方法。教学中可让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鼓励创新,提倡不同的答案。因此历史教学中,要经常开展讨论或辩论,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抒发自己的感受,发展鲜明的自我个性。例如教学百日维新一课中,“为什么要迫切进行变法呢?”可先进行多媒体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一个开放性问题:“甲午战争后,中国缺什么” 通过讨论、争论形成共识:甲午战争后,显示出中国文化教育科技国防等方面的簿弱,进行这些方面的改革、图强实属当时国家当务之急。历史课堂教学中若能经常形成辩论探讨气氛,学生从敢“破”敢“立”,到善“破”善“立”,其创新型人格将组织着个体对环境的习惯反应,将持续影响其对事物的态度。四、大胆展示创造个性部分课内课时转化为课外课时(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见识,形成技能,展示个性,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教学创新。开展历史课外活动,是落实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活泼发展的有效措施。历史人物表演课,“历史上的今天”调查活动,“我看伟人”辩论会,历史论文交流会,抗日战争胜利座谈会,历史题材电视述评活动,联系博物馆实地上课等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也是一门科学,感受到历史与生活息息相关,包含了人世间诸多做人处事与民族兴衰的道理。正如一位学生在“学后感”中写道:“历史常识课是我小学六年来最喜欢上的常识课,通过学习历史使我认识了好多伟大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