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支护专项方案.doc_第1页
深基坑支护专项方案.doc_第2页
深基坑支护专项方案.doc_第3页
深基坑支护专项方案.doc_第4页
深基坑支护专项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1、编制依据和原则21.1编制依据21.2编制原则22、工程概况32.1工程简介32.2场地工程地质资料32.3水文地质43危险源及相关措施44施工部署64.1工期安排64.2施工准备64.3确定方案84.4组织网络图14.5质量管理84.6质量保证体系94.7定位放线104.8土方开挖方案104.9基坑防、排水措施154.10挂网喷浆施工方案164.11锚喷支护施工要点175质量保证措施206工期保证措施207确保安全生产的措施228确保文明施工措施249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2410.边坡安全稳定系数计算26附件: 基坑排水及基坑围护图1、编制依据和原则1.1编制依据1.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1.1.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1.4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02)1.1.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1.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1.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1.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1.1.9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20164-92)1.1.10基地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4)1.1.11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301-88)1.1.12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1.1.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1.1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8)1.2编制原则1.2.1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法律、法令、法规、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基建程序,发挥本公司技术优势,尽快发挥业主的投资效果。1.2.2科学地安排施工顺序,采用平行流水作业法组织施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充分发挥人力、物力作用。1.2.3充分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工程施工进度。1.2.4坚持质量第一,全面执行ISO9001和ISO9002国际标准化管理体系和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成果的应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切实贯彻执行国家施工验收规范,操作规程和制度。1.2.5加强工程进度的科学性,计划性的管理,合理安排机械、材料、劳动力的进退场,确保现场文明,整洁及工程的正常施工。2、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深基坑位于厂房设备基础部分,主要分布于厂房27轴、KC1轴之间,共分5线,冲压A线E,深基坑顶面标高均为0.000m,埋深为-5.400m-8.400m。2.2场地工程地质资料根据勘探资料,该区域内各主要地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分述如下:2.2.1碎石填土,青灰灰褐色,由场地附近泥岩挖方碎块回填,碎块直径可达0.15m,质地较硬,干,结构松散,属于高压缩性土。2.2.2强风化泥岩,黄褐色至灰褐色,为泥岩风化层,局部层理尚清楚,土芯易碎裂成片状,结构均匀,硬度变化不大,局部含炭质泥岩及石英砂岩风化夹层,硬度小于10cm,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土的压缩系数为0.190.43 ,平均0.23 ,属中性压缩性土。2.2.3中微风化泥岩,青灰色,泥质结构,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岩芯多呈饼状至柱状,岩块软,易晒后易沿层理开裂,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V级,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4.257.80MPa,平均5.86MPa。标准值Frk=5.27MPa,属于软化岩石。2.3水文地质2.3.1地表水区域内无地表水体,北部距柳江较远,柳江河洪水对场地影响不大。另由于场地周围大片区域已挖填整平,西部距丘陵坡谷较远,山洪对该场地影响不大。2.3.2地下水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强风化泥岩孔隙中,水量小,径流弱,主要受大气降水渗透补给,稳定地下水位处于118.26126.57m之间,埋深0.44.8m,场地内未形成统一水位,场地内岩土层渗透性差。3危险源及相关措施3.1开挖深度:基坑开挖深度7.9m为二级危险源3.1.1采用喷砼支护,边坡采取分级放坡的形式。3.1.2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面时,必须采用降排水或使支护结构进入不透水层,一倍桩直径(墙厚度)的深度。3.1.3计算采用的土体重度均为土体的饱和重度。3.2相邻道路在城市市郊地区进行基坑工程施工,邻近有城市主干道,一旦因为变形过大而破坏,会产生严重后果。道路状况与施工运输有关,因此,在进行深基坑施工之前应调查下述内容:3.2.1周围道路的性质、类型、与基坑的相对位置与距离;3.2.2交通状况与重要程度; 3.2.3交通通行规则;3.2.4道路路基与路面结构;3.2.5基坑超载个数计算的荷载要采用动荷载。3.3施工要求:3.3.1与挡土结构有关的事故3.3.1.1放坡开挖时坡度过陡,土坡可能丧失其稳定性。3.3.1.2基坑周围过多堆放荷载,引起边坡失稳。3.3.1.3挖土施工速度过快,改变了原土层的平衡状态,易造成滑坡。3.3.1.4基坑周围停放重型机械,使支护荷载增大,引起边坡失稳破坏。3.3.1.5附近基坑施工对基坑支护的影响引起围护结构破坏。3.3.1.6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坑底回弹增大从而影响支护结构稳定性。3.3.1.7对雨水、周边排水等地表水造成的侧压力增加考虑不足,导致挡土建构垮塌。3.3.2与支撑体系有关的事故3.3.2.1设计不当造成的事故。3.3.2.2施工不良造成的事故。3.3.3与地下水治理不当有关的事故3.3.3.1发生在挡土结构上的事故。3.3.3.2发生在挡土底部的事故。3.3.3.3发生在基坑周边的事故。3.3.3.4未对井点降水进行整体流量均匀性控制,地下水位降低过大、过快导致已有临近建(构)筑物沉降、开裂等事故。3.3.4与管理不当有关的事故3.3.4.1放坡开挖时坡度过陡,土坡可能丧失其稳定性。3.3.4.2基坑周围过多堆放荷载,引起边坡失稳。3.3.4.3挖土施工速度过快,改变了原土层的平衡状态,易造成滑坡。3.3.4.4基坑周围停放重型机械,使支护荷载增大,引起边垛失稳破坏。3.3.4.5附近基坑施工对基坑支护的影响引起围护结构破坏。3.3.4.6基坑暴露时间过长,坑底回弹增大从而影响支护结构稳定性。3.4危险源的监控重点3.4.1支护结构水平位移。3.4.2周围建筑物,地下管线变化。3.4.3地下水位。3.4.4土体分层竖向位移。4施工部署4.1工期安排深基坑开挖及支护预定施工工期为20天。根据施工情况可做相应的调整。4.2施工准备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认真对施工现场情况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4.2.1施工现场情况调查:包括有关机械进场条件调查,给排水、供电条件的调查,现有建(构)筑物的调查以及地下障碍物与施工对周围影响的调查。4.2.2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调查:为使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合理和完工后使用性能良好,必须事先对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做全面、正确的勘探,如地下水位及水位变化情况、地下水流动速度、承压水层的分布与压力大小等。4.2.3施工机械和人员配置4.2.3.1施工机械4.2.3.1.1土方开挖设备履带式1m3反铲挖土机23台,运土车选用4.5T或5.5T自卸式运输车10辆。4.2.3.1.2喷砼设备采用PM3空压机1台,HPE-6砼喷射机一套。4.2.3.1.2锚喷设备采用PM3空压机1台,HPE-6砼喷射机一套,MZ-II型锚杆机。4.2.3.2人员配置施工人员的配置采用公司基本职工与农民工相结合的方法,管理人员及技术工由公司配备,具体人员配置情况见下:4.2.3.2.1喷砼(单套设备)工种人数工作内容电焊工1钢筋焊接、锚固砼喷射工2面层砼喷射枪操作电工1各种电器设备管理及线路铺设辅助工6辅助性工作管理后勤2施工管理及材料管理合计124.2.3.2.2土方开挖人员及机械机械台数定员人数备注土方开挖负责1施工安全员1挖土机、司机36定员为单机两班人员运土车、司机1020其他民工6合计13344.3确定方案本工程周边地面开阔附近无建筑物和地下管道,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场地内局部分布有上层滞水其水量小,对工程建设影响小,易与抽干;本工程开挖层的土质一层为填土层,二层及三层均为风化泥岩土质,设备基础均为深基础,考虑到大部分基础基坑底部均为第三层微风化泥岩,暴露空气中极易风化破裂,所以本工程基坑支护采取放坡开挖和挂网喷砼相结合的施工方案。1层采用1:1放坡系数,对层采用1:0.75放坡系数,分阶段开挖,预留工作面均为500mm。排水采取明沟排水。4.4组织网络图4.5质量管理4.5.1树立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开工前对全体员工进行一次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定期召开班组活动分析会,针对施工中存在的困难具体分析解决。4.5.2工程项目负责人对工程质量全面负责。4.5.3工程技术负责人配合项目负责人管理工程质量并在施工技术措施方面对工程质量起保证作用。并配合项目负责人进行各工序质量及自检工作。各道工序必须在认真自检的基础上由施工监理人员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4.5.4施工前由施工技术负责人认真分析阅读设计图纸、了解施工意图,向各施工班组作施工技术交底并召开技术交底会,针对工程中质量重点环节着重提出易出差错的工序质量点及如何预防的技术措施。4.5.5把好工序质量关,按要求进行自检通过。4.5.6值班施工员要认真做好施工原始记录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加强施工资料管理。4.6质量保证体系4.6.1施工准备过程的质量保证。施工准备关系到工程施工的经济合理性和工程量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的最终质量:4.6.1.1综合地分析本工程特点,提出防范措施,按施工组织设计和规划搞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指导各项施工活动。4.6.1.2正确选择机械设备,搞好机械施工设备的检修工作。使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从而保证施工质量。4.6.2施工过程的质量保证:4.6.2.1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验收规范、施工操作规程施工,从根本上减少和预防质量事故。4.6.2.2加强施工质量的检查和验收,加强中间检查和技术复核以确保工程质量。4.6.2.3掌握工程质量动态开展质量统计分析。加强工序质量的分析和控制,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或影响的不利因素,及时采取措施以消除。4.6.2.4配合工程监理对工程质量的监控。4.7定位放线4.7.1会同甲方单位做好定位和水准点的现场交接、复核、签证工作;提请监理在开始施工前,组织技术、安全、综合交底,对标高、坐标和基准点进行交接。4.7.2根据定位线放出围护结构定位控制点、围护开挖线、集水井打设布置位置。4.8.1.2 制定好现场场地平整、基坑开挖施工方案,绘制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基坑土方开挖图, 确定开挖路线,基底标高、边坡坡度、排水沟、集水井位置及土方堆放地点。4.7.3完成测量控制网的设置, 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准基点.场地平整进行方格网桩的布置和标高测设,计算挖填土方量,对建筑物做好定位轴线的控制测量和校核;进行土方工程的测量定位放线,并经检查复核元误后,作为施工控制的依据。4.8土方开挖方案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土方采取放坡分两阶开挖,两阶支护。每一阶开挖深度为所挖基坑深度的一半,基坑底的长度和宽度为边轴线外加500mm作为施工作业面和挖排水沟用。排水采取基坑外排水。基坑外在离坡顶1.0米外自然地坪处设置400400的砖砌排水沟每隔30米设一集水井直径为1000mm井底比基坑底深1000mm并配置水泵,不让地面水流入基坑内。在基坑底距坡角100mm处设300300砖砌排水沟每隔30米设一集水井。对于勘探资料中涉及到S1S6以及S21位置,需要采用分级放坡,以基坑深度的一半为一级,共分两级,第一级开挖基坑底距坡角100mm处设300300砖砌排水沟每隔30米设一集水井工作面均为500mm;第二级开挖基坑底距坡角100mm处设300300砖砌排水沟每隔30米设一集水井工作面也为500mm。这样自然降水及部分土内存水通过上层排水沟排至集水井,由潜水泵排至城市排水管网,部分土内含水和自然雨水及极弱透水层渗水可通过基坑内排水沟以及集水坑泵至基坑外排水沟内,由潜水泵排至城市排水管网。4.8.1施工准备4.8.1.1 清除挖方区域内所有障碍物。4.8.1.2在施工区域内做好临时性排水设施,场地向排水沟方向做成不小0.2%的坡度,使场地不积水,必要时设置截水沟。4.8.1.3完成必需的临时设施,包括生产设施及生活设施及机械进出和土方运输道路、临时供水供电线路。4.8.1.4机械设备运进现场,进行维护检查、试运转,使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4.8.2开挖路线设备基础采用一台挖掘机分阶段开挖的方法。4.8.3开挖方案4.8.3.1本工程采用分阶段开挖法开挖顺序由0.000挖至所挖基坑深度的一半。为配合基坑围护施工分二步挖土.第一阶挖掘机由地面挖至基坑深度的一半,直接装汽车运走;确定开挖径距,撒上白灰,第二阶挖掘机由地面直接挖至基坑底部,直接装汽车运走,二阶段土方开挖至距基坑底部300mm,由机械开挖转为人工开挖至要求埋深。4.8.3.2挖土过程中测量工配合测定标高当挖土快接近槽底时用水准仪在槽底测设33m的放格控制网并撒上白灰点以示标记。开挖时机械挖土、人工修坡开挖过程中随时用标杆检查边坡坡度是否正确无误。4.8.3.3对于设备基础一些深度低于1.5m的浅基础部分,采用人工垂直开挖的方式;4.8.3.4挖土之前做好坑外排水,坑内明沟集排水;4.8.3.5对于设备基础中处于S1S6以及S21的位置需要采用分级放坡,每一级开挖工作面均为500mm,边坡放坡系数详见边坡安全稳定系数计算。4.8.3.6开挖至泥岩层时,采用一台挖掘机带破碎机破碎泥岩,尾随两台挖掘机开挖碎石的方式,八台自卸运车按照先后顺序运至指定的土方堆放点的方式,进行泥岩地质层的土方挖运。4.8.4设备基础基坑支护形式及其放坡系数见冲压A、B、C、D、E线设备基础基坑底部平面示意图,按施工图纸要求以及勘探资料整理如下图所示:冲压A线:考虑到C1轴线上存在厂房桩基或柱下独基,为了降低设备基础开挖对拟建厂房基础的影响,节约成本,故设备基础AB段采用垂直开挖喷砼支护,除垂直喷砼开挖段外其余边坡参考勘探资料处于S1S6区域内,故采用分级开挖喷砼支护,放坡系数详见边坡安全稳定系数计算,共分两级,第一级为0.000m到-2.700m,第二级为-2.700m到-5.400m,第一第二级之间、基坑底部均预留500mm工作面。冲压B线:参考勘探资料全部边坡均处于S1S6区域内,采用分级开挖喷砼支护,放坡系数详见边坡安全稳定系数计算,共分两级,第一级为0.000m到-3.000m,第二级为-3.000m到-5.900m,第一第二级之间、基坑底部均预留500mm工作面。冲压C线: 喷砼支护放坡系数详见边坡安全稳定系数计算,基坑底部预留500mm工作面。冲压D线:考虑到N轴线上存在厂房桩基或柱下独基,为了降低设备基础开挖对拟建厂房基础的影响,节约成本,故设备基础CD段采用垂直开挖锚喷支护,CD段埋深为7.400m,长度为32m, 采用MZ-II型锚杆机干作业成孔,钻孔直径100mm,按照水平6m一杆,垂直方向2m一杆的方式打入锚杆,锚杆材料采用20锰硅钢筋或注浆锚杆,钢筋直径22mm,锚杆安装施工要点详见锚喷支护施工要点,按设计要求规定的材质、规格备料,并进行调直、除锈、除油,以保证砂浆锚杆的施工质量和施工的顺利进行稳固基础,防止边坡塌方。除喷砼开挖段外其余边坡参考勘探资料处于S1S6区域内,故采用分级开挖,共分两级,第一级为0.000m到-3.700m,第二级为-3.700m到-7.400m,第一第二级之间、基坑底部均预留500mm工作面。冲压E线:参考勘探资料全部边坡均处于S1S6区域内,故采用分级开挖喷砼支护,共分两级,第一级为0.000m到-3.700m,第二级为-3.700m到-7.400m,第一第二级之间、基坑底部均预留500mm工作面。4.9基坑防、排水措施根据地勘报告,在基坑开挖范围内地下水相对较为贫乏,基坑施工时主要考虑地下潜水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且应加强基坑开挖后,因天气降水以及管道漏水和地层起伏所形成边坡侧壁渗水及其渗水处理。施工前,对场地做好排水措施;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侧壁可能存在一定量的上层滞水,即在杂填土中,局部可能出现少量因降雨、管道漏水形成的残留滞水,可采用在基坑四周边坡的含水层底部,插入引流管将隔水层所托之少量残留滞水引入槽内盲沟内。同时安排如下:4.9.1在基坑5m范围内不宜设置用水点;4.9.2在基坑四周边做好地面排水工作,防止雨水和人工用水的入渗引起边坡坍塌。在基坑上口外1m位置设排水沟。4.9.3基坑排水采用集水明排的方式。排水沟和集水井布置在拟建建筑物基础边近距0.4m以外,排水沟边缘离开边坡脚不小于0.3m,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m设一个集水井。排水沟底面比挖土面低0.4m,集水井底面比排水沟底面低0.5m。4.9.4抽水设备按以下要求确定: V1.5Q V排水量 Q总涌水量4.10挂网喷浆施工方案根据本工程的特点边坡高度在5.48.4m之间,土方开挖时1层采用1:1放坡系数,对、层采用1:0.75放坡系数,分阶段开挖,如遇放坡长度不足时,采用垂直开挖,喷砼支护的方式处理,对于坡面采用插筋1000mm长181500*1500mm,插入土层深900mm,外露100mm,坡面横向、纵向采用81500*1500mm钢筋骨架,面挂8#丝径2mm镀锌丝网(网孔20*20mm)并喷射砼,其喷射压力为0.3-0.5MPa (砼标号为C20),厚为100mm。4.10.1施工工艺搭设双排脚手架-边坡开挖后修坡-插筋及安装钢筋骨架-面挂镀锌钢丝网-喷C20商品砼(养护)-边坡周边设置排水沟4.10.2施工要求及技术措施先检查边坡的稳定性。搭设双排钢管架,先把地面松土打夯两遍后安装脚手架,脚手架底座采用300*300mm木板作为垫板。防止脚手架在松土上下沉。脚手架立杆间距1.5m,架子宽度间距1.2m。横杆高度为1.8m,搭设高度应超过边坡顶1.5m,搭设脚手架与边坡面楔紧,脚手架外满挂安全防护网以确保安全。在机械开挖后应铺以修整坡面平整,清除坡面上的尘土。施工插筋时(钢筋骨架)应尽量垂直于坡面锤击插筋。挂钢丝网时要确保有保护层。喷砼面层。采用PM3空压机1台,HPE-6砼喷射机一台套,为防止土体和崩解,钢筋骨架施工完毕后必须立即挂网喷砼。为控制砼的厚度,喷射砼前在边坡中钉长300mm83000*3000mm钢筋作为控制砼保护厚度标志。喷射砼最大骨料不大于10mm。砼喷射机喷射离坡面60-100cm应不断调角度以确保喷射砼面层与土体密实。喷射砼终凝2h后应浇水养护。为了不使雨季雨水过大冲刷坡面,在边坡周边设置排水沟。4.11锚喷支护施工要点4.11.1原材料备制 4.11.1.1锚杆材料:锚杆材料采用20锰硅钢筋或注浆锚杆,钢筋直径22mm,按设计要求规定的材质、规格备料,并进行调直、除锈、除油,以保证砂浆锚杆的施工质量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4.11.1.2水泥;普通水泥砂浆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在自稳时间短的围岩条件下,宜用早强水泥砂浆锚杆。 4.11.1.3砂:宜采用清洁、坚硬的中细砂,粒径直不宜大于3mm,使用前应过筛。 4.11.1.4配合比:普通水泥砂浆的配合比:水泥:砂宜为1:1 1:1.5(重量比),水灰比宜为0.450.50; 4.11.1.5砂浆备制:砂浆应拌合均匀,随拌随用。一次拌和的砂浆应在初凝前用完,并严防石块杂物混入,主要为了保证砂浆本身的质量及砂浆与锚杆杆体、砂浆与孔壁的粘结强度,也就是为了保证锚杆的锚固力和锚固效果。 4.11.2锚杆孔的施工 4.11.2.1孔位布置:孔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围岩情况布孔并标记,偏差不得大于20cm; 4.11.2.2锚杆孔径:砂浆锚杆的锚杆孔径应大于锚杆体直径15mm; 4.11.2.3钻孔方向:锚杆孔宜沿隧道周边径向钻孔,但钻孔不宜平行岩面; 4.11.2.4钻孔深度:砂浆锚杆孔深误差不应大于10cm; 4.11.2.5锚杆孔应保持直线; 4.11.2.6灌浆前清孔:钻孔内若残存有积水、岩粉、碎悄或其它杂物,会影响灌浆质量和妨碍锚杆杆体插入,也影响锚杆效果。因此,锚杆安装前,必须采用人工或高压风、水清除孔内积水和岩粉、碎悄等杂物。 4.11.3 锚杆安装 4.11.3.1砂浆:砂浆锚杆孔内的砂浆也应采用灌浆罐和注浆管进行注浆。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润滑灌浆罐及其管路,注浆孔口压力不得大于0.4MPa,注浆时应堵塞孔口。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10处,随水泥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并用手将水泥纸堵住孔口。 4.11.3.2锚杆安装:锚杆头就位孔口后,将堵塞孔口水泥纸掀开,随即迅速将杆体插入并安装到位。若孔口无水泥砂浆溢出,说明注入砂浆不足,应将杆体拔出重新灌注后再安装锚杆;锚杆杆体插入孔内的度度不宜小于设计规定。锚杆安设值,不得随意敲击,三天内不得悬挂重物。 4.11.3.3钻孔注浆的饱满程度,是确保安装质量的关键,工艺要求注浆管插到距孔底510,并随砂浆的注入而缓慢匀速拔出,就是为了避免拔管过快而造成孔内砂浆脱节。砂浆不足时应重注砂浆。这都是为了保证锚杆全长为足够饱满的砂浆所握裹,保证其锚固效果。 4.11.3.4普通砂浆锚杆安装后不久,随意敲击杆体将影响砂浆与锚杆杆体、砂浆与孔壁的粘结强度,降低锚杆的锚固力。普通砂浆三天所能达到的强度为28天强度的40%左右,因此,规定三天内不得悬挂重物,不但是为了保证锚固质量,也是为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4.11.4 需注意事项 砂浆锚杆作业是注浆,后放锚杆(注浆锚杆作业是先放锚杆后注浆)。 具体操作是: 先将水注入牛角泵内,水占泵体积的2/3,并倒入少量砂浆,初压水和稀浆湿润管路,然后再将已调好的砂浆倒入泵内,将注浆管插至锚孔眼底,将泵盖压紧密封,一切就绪后,慢慢打开风阀开始注浆,在气压推动下,水在前,砂浆在后,水湿润泵体和管路,引导砂浆进入锚孔中。随着砂浆不断压入眼底,注浆管跟着用推和锤击的方法,把锚杆插入眼底,然后用木楔堵塞眼口,防止砂浆流失。 注浆压力不宜过大,保持在2Kg/m2为好; 压注砂浆时,必须密切注意压力表,发现压力过高,须立即停风,排除堵塞; 注浆管不准对人放置,注浆管在未打开风阀前,不准搬动,关节闭密封盖,以防高压喷出物射击伤人。 掺速凝剂砂浆时,一次拌制砂浆数量不应多于三个孔,以免时间过长使砂浆在泵管中凝结。 锚注完成后,及时清洗机具。 4.11.5挂钢筋网施工 钢筋须调直除锈,按规定长度下料、安扎、焊、顺序堆放在工作面上使用。 钢筋必须安装顺直,紧贴初喷砼表面,钢筋网成形后,每根钢筋都应绑扎,在二次喷砼时,钢筋极少颤动。 在有钢筋的工作面上复喷砼,其喷射作业与无钢筋情况要求不同,前者要求将钢筋背后喷护密实,钢筋表面不残留回弹物,以使钢筋有较大的握着力,有钢筋时,如果对着直喷,反而加大回弹量,因此在钢筋网外喷护,喷砂应保持一个角度,既能使钢筋背后勤部密实充填,又可使回弹减少。 钢筋网表面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cm,不允许将锚杆、钢筋头外露。 钢筋网的铺设应设在第一次喷射砼和锚杆施工后进行。 钢筋网应随喷射砼面的起伏进行铺设。钢筋网现场绑扎,可以利用单根钢筋挠度大,当有格栅拱时,应与格栅拱联接牢固。4.11.6喷砼施工做法与挂网喷砼施工方案有关喷砼施工做法相同。5质量保证措施5.1落实施工责任制:施工全过程实行责任制,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施工人员明确职责,保证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5.2值班制度:实行工程各班组管理人员现场值班制度,保证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在岗在位。5.3技术培训制度:技术人员定期向各施工班、组技术交底,做好技术培训和劳动教育,使全体施工人员了解设计意图,熟悉操作规程。5.4值班负责人及施工班组开好施工碰头会,及时布置施工计划,解决施工难题。5.5严把材料进场关,所有材料均应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水泥、钢材均应进行复检,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准进入施工现场。5.6加强施工质检工作,钻孔、倾角、孔深、注浆量达到方案要求,由质检员对每道工序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做好施工记录。5.7技术人员负责工程进度、质量和边坡安全情况全面了解,密切注意边坡位移和地面沉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6工期保证措施6.1缩短施工准备期,尽早形成正常施工能力6.1.1我单位组织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在确定开工前3日内进入现场,进行详细的施工调查、积极开展复测、临设等施工准备工作。缩短施工准备期。6.1.2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操作顺序,以免发生工种间的矛盾。6.1.3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劳动力和施工机械,避免发生因劳动力不足或机械不到位等原因影响施工进度。6.1.4提前联系材料,充分考虑材料的复试时间,保证材料能及时到场。6.2建立高效的施工组织机构和有效的管理制度6.2.1组织实践经验丰富,又年富力强的管理人员和有施工经验、战斗力强的施工队伍,按照工程的需要统一部署,组建高效、精干的项目部和作业队。6.2.2加强现场施工组织指挥,做到指挥正确、指挥得力、效率高、应变能力强。6.2.3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施工人员定岗定责,严格技术标准备、工艺措施,明确施工纪律,按设计要求施工。6.2.4加强组织管理,各专业、各工种、班组之间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紧密协作,服从统一指挥,做到协调一致。6.3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加快施工进度加强施工的动态管理,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依靠科技加快施工进度。6.3.1精心安排施工,强化管理,在深入调查复核、吃透设计文件意图的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认真贯彻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6.3.2抓施工的程序化作业和标准化施工,通过合理的组织与正确的施工方法,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提高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6.3.3认真做好工程的统筹、网络计划工作,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充分考虑雨季施工的影响。6.3.4牢牢抓住关键工序的管理与施工,控制循环作业时间,减少工序衔接时间,提高施工效率。6.3.5组织QC小组并开展活动,充分听取各方面的合理化建议和开展岗位技术创新活动,保证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6.4提高机械设备完好率以保证施工进度6.4.1进场施工之前,认真检查机械设备,确设备完好率为100%。同时施工时,必须按照机械操作规程操作;施工过程中,每天对机械进行清理保养,确保机械正常运作。6.4.2加强对施工设备管、用、养、修的动态管理,提高机械设备使用率,使机械设备安全、高效、低耗的运行。6.4.3备有足够的机械配件,作到维修后勤保障。6.5合理安排平行和流水作业施工时必须充分利用平行作业时间,预降水可在喷锚支护施工的前期进行。总之,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动态管理,合理有序地安排施工,充分调动和利用一切资源,以减少其他分项工程对围护施工的影响,和本工程停工、窝工、待料等现象的发生,保证施工顺利高效地进行。通过以上方法仍不能按期完工时,增加施工机组,调整施工流程,以确保施工进程。7确保安全生产的措施在施工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当地政府、行业的有关法令和规章制度,本项目的安全生产目标为杜绝重大伤亡事故。7.1现场安全技术措施:7.1.1开工前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学习有关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办理三级安全教育卡。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防范技术。7.1.2遵守施工现场安全纪律,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并正确使用劳防用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六大纪律”。未经三级安全教育的新工人不许上岗。7.1.3对各种机械设备按期进行检查、保养、维修,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严禁设备带病作业,做到“防患于未然”。7.1.4各种电器设备均应用安全可靠接地及防雷装置。7.1.5施工人员应熟知安全操作规程,严禁酒后操作。7.1.6电工、焊工,必须经过专门训练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7.1.7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安全保护条例及规定,加强教育,层层把关,发生事故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7.1.8钢丝绳、滑轮、高压浆管及各种设备应经常保养,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调换或采取有效安全措施。7.1.9夜间施工应设置照明灯具,确保施工正常、安全。7.1.10灰浆台操作人员务必戴好防尘保护用品(捆紧裤口、袖口、领口),以免粉尘粘附皮肤。7.1.11工地安全员随时检查安全操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必要时有权暂停施工,及时研究解决。7.2用电安全措施:7.2.1凡是触及或接近带电体处,均应采取绝缘保护以及保护安全距离,电气设备如电焊机等要验收挂牌后使用。7.2.2按地装置必须在线路及配电装置投入运行前完工,每个电箱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7.2.3电箱应用双扇开启门、门锁、插销,统一编号及指令性标志,总、分配电箱均须有漏电保护装置,电箱做到防雨防水、门锁齐全。7.2.4电源线进箱必须先进大熔断器后方可再进开关。7.2.5必须明确分开“动力 ”、“照明”、“电焊”使用插座。7.2.6现场使用的移动电器和照明灯具一律用轻质橡皮线,不准用塑料胶线代替。7.2.7定期对电箱接地电阻测试,对移动设备进行绝缘电阻测试。7.3基坑安全措施7.3.1定期招开例会,强化安全意识,落实安全措施,做到人人关心生产,重视安全。7.3.2所有机械设备要经常检查,不可带故障使用。挖土机作业时要有专人指挥,铲下及回转半径内严禁站人。7.3.3现场设值班电工,电器设备均按要求安装漏电保护装置。7.3.4电焊作业时,佩带防护器具并遵守电焊操作规程。7.3.5基坑周边设置防护栏,夜间安装指示灯;禁止向坑内扔、倒杂物,抛掷工具。7.3.6严禁基坑边大量堆载,基坑周边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荷载,以免导致围护结构发生变形乃至破坏,造成事故。7.3.7加强安全监控措施,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加以补救,从而确保基坑安全。7.3.8雨天及时排水,防止雨水泡塌边坡。8确保文明施工措施 8.1认真贯彻执行公司文明施工管理细则,提高企业施工管理水平及施工人员素质,统一规划、科学布置,创造一个文明、整洁的工地。8.2及时排除场内积水、污水。8.3施工现场道路保持清洁,路面硬化处理,强度满足施工和行车要求。保持场区道路畅通,保证材料、人员的运行,现场垃圾统一管理、统一清除,严禁乱扔乱倒。8.4施工现场内堆放的大宗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机具设备,不得侵占道路及安全防护设施,做到材料码放整齐,井然有序。8.5现场用电线路、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规范和安全操作规程。8.6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工作,施工作业区干净、整齐,办公生活区明亮、清洁。努力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8.7搞好文明施工教育,加强消防、保安工作。8.8定期对施工场地进行检查,总结评比,及时整改,不断提高。9应急预案及处置措施9.1较差土质的局部剥离坍塌的处理若土层因流沙或渗水严重引起的局部坍塌应首先查明产生的原因,消除产生坍塌因素,同时进行修补加固,一般可在塌方处口部打入垂直锚杆和焊接横向网筋,并用边坡外积土、石块回填充实,及时喷射快速砼面层,重新打入部分摩擦锚杆。9.2边坡局部涌水的处理迅速用快凝水泥等止水材料缩小范围,埋管引流,注浆封堵。9.3局部坑壁位移过大,坑边出现裂隙的处理开挖前,应预先设立观测点,对基坑变形进行监测。严格控制围护结构变形在允许范围内,如变形超过允许范围,应暂停开挖,可采用在相应位置增加锚杆和外层拽拉加固等技术措施。阻止变形扩大,确保边坡自身稳定和周围建筑物、道路的安全;对地面开裂等情况应及时用水泥浆封闭,防止雨水渗入。9.4坑底局部管涌、突涌、流砂的处理预防措施:9.4.1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能过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降低地下水流渗流水力坡度,改变地下水渗流方向,使地下水仅流向降水井管。9.4.2保证基坑防渗帷幕的质理,最大限度阻止地下水流到基坑内。9.5做好应急措施的准备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做好作业人员、机具和器材等方面的应急准备,如发生坑壁失稳征兆或位移量过大时,可立即实施增强加固施工。基坑施工,由于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各种险情,只要有备在先,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能使险情得到缓解和遏止,以保证工程顺利进行,为确保基坑土方开挖的安全,须采取如下措施:9.5.1在挖土阶段派监测单位加强监测力度,并及时并监测数据告知围护施工人员。并进行记录,坚持对比检查,及时消除隐患。9.5.2备好预制锚杆等相关材料,根据险情,分别处理。对各类险情的处理对策:9.5.2.1围护边坡壁位移过大时,停止土方开挖,根据现场监测的变形数据及进增加锚杆进行加固。9.5.2.2围护边坡壁突然发生位移增大时,则应撤离基坑内的工作人员,并立即进行挡土回填,待支护结构稳定后,再行解决。9.5.2.3靠近围护边坡壁地面发现裂缝,用粘土或纯水泥浆灌缝,防止因地面水进入裂缝导致土体应力增加,而增加位移。9.5.2.4开挖过程中,开挖工作面流沙、淤泥漏出时,应立即用挖机向开挖工作面回填土方或用砂袋堆叠粘土进行反压。9.5.2.5若遇雨天,加强明水的排放,防止地表水下渗。9.5.2.6若基坑深层滑移,沿边坡壁底部施工竖向抗滑木桩,木桩顶用方木连成整体。基坑失稳原因多种多样,具体处理方法要经过现场分析原因,再根据实际情况作为处理措施。10.边坡安全稳定系数计算10.1基本参数地质勘探数据如下:序号 (kN/m3) C(kPa) () 土类型1 19.00 16.00 12.00 填土 2 19.00 16.00 12.00 强风化岩 3 19.00 16.00 12.00 中微风化岩 表中:h为土层厚度(m),为土重度(kN/m3),C为内聚力(kPa),为内摩擦角(o)10.2场地内地质特征类别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一填土中微风化泥岩二填土强风化泥岩中微风化泥岩三强风化泥岩中微风化泥岩按照地质勘探资料显示,共有三种地质特征,各取一特征地质,按照埋深最深处所对应的的地质特征,验算边坡安全稳定系数,验算共分两级,由下至上放坡系数分别为,1:0.75;1:1。10.3边坡安全稳定系数10.3.1第一类别特征地质按照10.2要求,取冲压C线CD段边坡进行计算,由下往上,取第一级1:0.75系数放坡,第二级1:1放坡系数进行验算。 10.3.1.1参数信息: 条分方法:瑞典条分法; 条分块数:50; 不考虑地下水位影响; 放坡参数: 序号 放坡高度(m) 放坡宽度(m) 平台宽度(m) 1 4.00 3.00 0.50 2 3.90 3.90 0.50 荷载参数: 序号 类型 面荷载q(kPa) 基坑边线距离b1(m) 宽度b0(m) 1 局布 3.00 1 1 土层参数:序号1土名称填土土厚度(m)0.7土的重度(kN/m3)19土的内摩擦角()12粘聚力C(kPa)16极限摩擦阻力(kPa)8饱和重度sat(kN/m3)21序号2土名称微风化岩土厚度(m)7.2土的重度(kN/m3)19土的内摩擦角()17.29粘聚力C(kPa)42.81极限摩擦阻力(kPa)14饱和重度sat(kN/m3)2010.3.1.2计算原理: 根据土坡极限平衡稳定进行计算。自然界匀质土坡失去稳定,滑动面呈曲面,通常滑动面接近圆弧,可将滑裂面近似成圆弧计算。将土坡的土体沿竖直方向分成若干个土条,从土条中任意取出第i条,不考虑其侧面上的作用力时,该土条上存在着:1、土条自重;2、作用于土条弧面上的法向反力;3、作用于土条圆弧面上的切向阻力。 将抗剪强度引起的极限抗滑力矩和滑动力矩的比值作为安全系数,考虑安全储备的大小,按照规范要求,安全系数要满足1.3的要求。10.3.1.3计算公式: Fs=cili+(h1i+h2i)bi+qbicositani/(h1i+h2i)bi+qbisini 式子中: Fs -土坡稳定安全系数; ci -土层的粘聚力; li-第i条土条的圆弧长度; -土层的计算重度; i -第i条土中线处法线与铅直线的夹角; i -土层的内摩擦角; bi -第i条土的宽度; hi -第i条土的平均高度; h1i -第i条土水位以上的高度; h2i -第i条土水位以下的高度; -第i条土的平均重度的浮重度; q -第i条土条土上的均布荷载; 其中,根据几何关系,求得hi为: hi=(r2-(i-0.5)bi-l02)1/2-r+l0-(i-0.5)bitan 式子中: r -土坡滑动圆弧的半径; l0 -坡角距圆心垂线与坡角地坪线交点长度; -土坡与水平面的夹角; h1i的计算公式 h1i=hw-(r-hi/cosi)cosi-rsin(+)-H 当h1i hi 时,取h1i = hi; 当h1i 0时,取h1i = 0; h2i的计算公式: h2i = hi-h1i; hw -土坡外地下水位深度; li 的几何关系为: li=arccos(i-1)bi-l0)/r-arccos(ibi-l0)/r2r/360 i=90-arccos(i-0.5)bi-l0)/r10.3.1.4计算安全系数: 将数据各参数代入上面的公式,通过循环计算,求得最小的安全系数Fs:计算步数 安全系数 滑裂角(度) 圆心X(m) 圆心Y(m) 半径R(m) 第1步 2.580 30.007 1.518 5.667 5.866 示意图如下:计算步数 安全系数 滑裂角(度) 圆心X(m) 圆心Y(m) 半径R(m) 第2步 1.573 33.032 2.148 12.065 12.255 示意图如下: 计算结论如下: 第 1 步开挖内部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 Fs= 2.5801.30 满足要求! 标高 -3.900 m 第 2 步开挖内部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 Fs= 1.5731.30 满足要求! 标高 -7.900 m10.3.2第二类别特征地质按照10.2要求,取冲压C线AB段边坡进行计算,由下往上,第一级按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