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能力的界定和培养:关注核心能力,决胜历史高考.ppt_第1页
历史学科核心能力的界定和培养:关注核心能力,决胜历史高考.ppt_第2页
历史学科核心能力的界定和培养:关注核心能力,决胜历史高考.ppt_第3页
历史学科核心能力的界定和培养:关注核心能力,决胜历史高考.ppt_第4页
历史学科核心能力的界定和培养:关注核心能力,决胜历史高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注核心能力 决胜历史高考,历史学科核心能力的界定和培养,一、如何界定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1、从高考性质来看,性质: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 所招收人才的特点:一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是良好的继续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继续学习能力:,有面对新情境、处理新问题的能力,突出史料信息处理能力,掌握策略性和程序性知识的能力,突出读题审题技巧和即时性知识建构能力,要有扎实历史知识储备,重视历史事实、阶段特征、规律趋势等基础知识,一、如何界定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从考核目标和要求来看,一、获取和解读信息: 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答题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强调史料处理、读题审题和即时性知识建构能力,二、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强调扎实的历史知识储备和提取运用能力,一、如何界定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从考核目标和要求来看,三、描述和阐释事物和人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和概括历史人物的活动。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或评价历史人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解释。 四、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作为更高级的考核目标和要求,实际上是以上三种能力的综合运用,一、如何界定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3、从09浙江高考试卷的特点来看,注重考查学科基础知识,甚至是教材知识直接呈现,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一、如何界定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3、从09浙江高考试卷的特点来看,注重考查学科基础知识,甚至是教材知识直接呈现,教材知识直接呈现,39题、 “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 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9分) 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同样是教材知识的直接呈现,一、如何界定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3、从09浙江高考试卷的特点来看,注重运用多种形式的历史材料,体现历史学科鲜明特征,第14题: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存留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地方机构示意图,一、如何界定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3、从09浙江高考试卷的特点来看,注重运用多种形式的历史材料,体现历史学科鲜明特征,赋税结构变化表,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 b. c. d. ,第15题: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一、如何界定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3、从09浙江高考试卷的特点来看,注重运用多种形式的历史材料,体现历史学科鲜明特征,历史评论,第18题: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一、如何界定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3、从09浙江高考试卷的特点来看,注重运用多种形式的历史材料,体现历史学科鲜明特征,电影场景,20.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一、如何界定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3、从09浙江高考试卷的特点来看,注重运用多种形式的历史材料,体现历史学科鲜明特征,史学观点,22.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 b。 c. d.,一、如何界定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3、从09浙江高考试卷的特点来看,注重运用多种形式的历史材料,体现历史学科鲜明特征,文献资料,选择题中17题尼布楚条约;主观题中38、39两题则以文献资料形式呈现史料,进行学科核心能力的考查。,历史材料信息的多种呈现形式,体现了课程资 源多元化的观念,在备考时应予以充分地重视,一、如何界定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3、从09浙江高考试卷的特点来看,体现“三新”命题取向,注重解题中策略性、程序性知识运用,从考试测量的观点看,考查能力层次的高与低取决于所创设情境与原有情境的差异程度。情境的创设越接近原来的情境,所能考查的能力越低,往往停留在再认或再现的水平上,其实质就是要求死记硬背;反之,才是真正的能力导向,考查的是主体的学习智慧,正确定位他们继续学习的潜力。 无论解题的知识凭借还是提供的史料信息,在“三新”的命题取向下,毕竟不是教材语境的完全重现,要求考生对题目给出的有效提示和信息进行正确解读、合理解释,提取和迁移既有的知识储备,强调的是知识建构的即时性。这就对策略性、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提出一定的要求。,体现“三新”命题取向,注重解题中策略性、程序性知识运用,一、如何界定历史学科的核心能力,3、从09浙江高考试卷的特点来看,38题、(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10 分) 答案: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分析: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往往是:要么不能在审题时根据提示语,明确解题的知识背景,只知道依托教材知识储备或题目提供的史料信息进行思考;要么不能在组织答案时,准确把握和解读材料提供的所有有效信息。究其原因在于策略性、程序性知识的缺失,不能进行即时性建构。,二、如何有效进行历史学科核心能力的培养,1、“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原在破岩中” 学科基础知识的夯实是高考制胜的根本前提,2、“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史料处理能力培养是高考制胜的战略制高点,3、“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审题解题能力培养是高考制胜的保证与关键,1、“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原在破岩中” 学科基础知识的夯实是高考制胜的根本前提,(1)宏观上以新史观为统帅,完成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 (以古代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知识构建为例), 文明史观是更为宏观的历史观,基本涵盖了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化史观。 从横向看:1、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政治和精神文明; 2、按照地域和宗教文化分为若干系统; 3、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对话与联系,关注和谐世界和和谐 社会的建设。 从纵向看:以生产力为标准,人类文明历程分为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 代、工业文明时代、信息文明时代。,1、“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原在破岩中” 学科基础知识的夯实是高考制胜的根本前提,(1)宏观上以新史观为统帅,完成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 现代化史观: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纵向过渡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以及思想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全球史观:工业文明横向从西欧早发内生型国家向世界其他后发外生型国家扩展,是世界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其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史观:认为与历史上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问题一样,社会问题也是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历史,不仅要“眼光向上”,关注“大人物”和“大事件”,还要“眼光向下”,关注民生问题和社会生活。,古代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知识构建,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和奠基: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是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国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华文明的奠基: 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雏形初具; 经济上,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封建自然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出现; 文化上,儒、墨、道、法百家争鸣。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繁荣时期 :秦汉至元,古代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知识构建,政治:制度先进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发展和完善(中央机 构、地方行政、监察制度和官制度)。 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民族: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发展和强盛。 文化:儒学独尊;理学形成。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 科技:发明创造出现高峰 (四大发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时代知识构建,古代中国农耕文明的繁盛与危机:明清时期,政治方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最高峰,显示出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统治基础的日益腐朽。 经济方面: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新经济现象,但发展缓慢,这是封建制度衰落在经济上的反映。 文化方面:文化专制登峰造极,八股取士使科举失去了原有的积极意义;小说成为文学的主流;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出现。 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明清统治者加强对边疆管理。 对外关系:国际环境恶化,外来侵略增多,明朝有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清朝有沙俄对东北地区的侵略等,反侵略战争都取得了胜利;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海禁政策和闭关自守政策,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1、“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原在破岩中” 学科基础知识的夯实是高考制胜的根本前提,(2)中观上注意历史发展的逻辑关系 ,及其时序性和因果性,人文主义的起源,智者运动:把人自身作为探索的主题,并强调人的自然权利,苏格拉底:揭示人的价值在于道德理性,人文主义的复苏,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肯定人的自然本能,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莎士比亚:歌颂人性的高贵与尊严,把文艺复兴从质朴推向雅致,人文主义的发展,法国的启蒙运动:从人的共同属性出发,以理性的原则构建政治制度,康德:启蒙真谛在于自我启蒙;卢梭的浪漫主义,人文主义是一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中也有一个发展过程,1、“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原在破岩中” 学科基础知识的夯实是高考制胜的根本前提,(2)中观上注意历史发展的逻辑关系 ,及其时序性和因果性,分析:学生不仅因此了解人文精神的发展线索,培养通史意识,实现整体感知和宏观驾驭,而且还加深对人文主义发展的两个方面(即关注人的共性和个性)认识,从而对人文精神发展的阶段特征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更为重要的是类似的图示或结构图,所展示的是对历史知识进行知觉选择、加工重组、结构化整理和建构的思维发展过程;如果主体能在模仿中学习、在模仿中创造,就能获得一种处理历史知识信息的重要方法,而最终提升为良好的历史学习能力。,1、“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原在破岩中” 学科基础知识的夯实是高考制胜的根本前提,(3)微观上策略性知识教学 ,使其成为知识建构的思维工具,例子 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经济帮助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阴影,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政治遏制了美国法西斯主义的发展,保存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世界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新模式 分析 其思维发展的逻辑:“就事论事一下”“延伸一下”“深化一下”,视角是由近及远的。这种策略性知识一旦认同和领悟,就能成为掌握特定知识内容,举一反三(如罗马法的意义、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和发展的意义),实现类化的思维工具,并必然转化为高超的学习能力。即使面对崭新的问题情景,无法依托教材知识背景解决时,亦能通过所提供的行为线索,开启思路,作出恰当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2、“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史料处理能力培养是高考制胜的战略制高点,(1)应重视史料教学,提供史料处理能力培养的训练平台,历史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而要让学生学会探究历史的方法,就必须像历史学家一样,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进行历史的研究活动。 英国历史教学法专家汤普森, 分析:要求考生从“以史导论,以史证论,史论结合”历史思维特点出发,根据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和答题信息,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准确定位所学知识,对之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进行恰当地加工处理以解决问题。这是促成历史形象思维、感性思考向历史抽象思维、理性哲思飞跃发展的重要途径.,2、“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史料处理能力培养是高考制胜的战略制高点,(1)应重视史料教学,提供史料处理能力培养的训练平台,a、要求先问题后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 b、仔细阅读材料,获取最大限度的有效信息; c、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完成归纳、提炼、概括; d、材料和教材互相结合,组织答案。,材料分层法和材料编号法,保留关键信息和关键字词法,两材(材料和教材)结合意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但是,今日之世界并不太平,单边主义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加大,各种局部冲突和战争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跨国犯罪日益猖獗,南北差距继续拉大。这些挑战和困难,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应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我们主张加强国际合作,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各国人民的共同发展。和平是全人类最大的福祉。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早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2004年1月27日),例一,1、根据材料说明,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 2、和平与发展问题有哪些主要障碍? 3、为什么说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材料分层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但是,今日之世界并不太平,单边主义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加大,各种局部冲突和战争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跨国犯罪日益猖獗,南北差距继续拉大。这些挑战和困难,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应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我们主张加强国际合作,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各国人民的共同发展。和平是全人类最大的福祉。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早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2004年1月27日),特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 主要障碍:美国单边主义政策、恐怖主义猖獗、局部战争、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因素交织、跨国犯罪、南北差距问题等。,a,b,c,根据材料说明,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和平与发展问题有哪些主要障碍?,a,b,c,d,e,f,材料编号法,保留关键信息(字词)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但是,今日之世界并不太平,单边主义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危害加大,各种局部冲突和战争此起彼伏,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相互交织,跨国犯罪日益猖獗,南北差距继续拉大。这些挑战和困难,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应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中国将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我们主张加强国际合作,消除贫困,保护环境,实现各国人民的共同发展。和平是全人类最大福祉。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国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早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不论现在还是将来,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都是维护世界和平坚定力量。 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2004年1月27日),为什么说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a,b,c,d,e,f,g,原因: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是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反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主张对话、合作和平等协商;中国有爱好和平的历史传统,永远不称霸,中国的发展有利于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两材结合意识,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创国和积极的实践者;改革开发后,中国政府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倡导者。,例二 38题、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10 分),2、“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史料处理能力培养是高考制胜的战略制高点,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有名无实),使他们认 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 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两材结合意识,38题、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分),2、“漫道雄关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史料处理能力培养是高考制胜的战略制高点,“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保留关键信息(字词)法,3、“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题审题能力培养是高考制胜的保证与关键,审清题干要三看 看清限定语:审时、空、角度等限制条件明确题目要求 看清提示语:审清答题的提示信息、已知条件明确思维方向 看清关键词:审清肯定选择还是否定选择 常见问题:1、审题不仔细,忽视题目的各种限定条件; 2、不能根据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进行思考; 3、忽视题目要求,肯定选择或否定选择弄错。,(1)、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例1】 20.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题干三看,【例2】第18题: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例3】第14题: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存留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1)、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题干三看,路,【例4】 1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 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1)、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审清选项要三辨 一辨:是否符合历史史实; 二辨:是否符合题干主体内容; 三辨: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常见问题:1、凭感觉、不作选项间的对比分析 ; 2、不能合理运用“排除法”; 3、粗枝大叶,忽视选项中的细节。,【例5】 17.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是 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表明清政府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 b c d ,(1)、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选项三辨,不符合题干主体内容,不符合历史事实,【例6】 22.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 b。 c. d.,不符合题意,(1)、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排除法的运用,【例7】 21.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例8】 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3、“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题审题能力培养是高考制胜的保证与关键,(2)、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审清题意 细读导读语,明确试题编写的主题。 通读各小题,考虑题目的设问层次; 看清提示语,明确答题的知识依托; 看清限定语,聚焦答题的时空背景; 看清答项语,锁定答题的核心要素; 看清行为语,清楚答题的能力要求; 看清赋份值,预想答题的大致要点。,3、“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题审题能力培养是高考制胜的保证与关键,(2)、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打开思路 阅读材料信息,应用“材料分层法”和“信息编号法” 概括材料信息,巧用“关键字词法”和“关键信息法”; 比较历史事物,妙用“求同思维法”和“求异思维法”; 探讨历史影响,活用“三下(本身、引申、延伸)法”; 分析历史背景,利用“政治、经济、思想综合分析法”; 调动所学知识,可用“教材知识对应法和知识迁移法”。,3、“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读题审题能力培养是高考制胜的保证与关键,(2)、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组织答案 基本要求: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 语言表达应养成“两材(教材、材料)结合”意识; 语言表达应养成“总分(史实、结论)结合”意识; 语言表达应养成“宏大叙事和微观分析结合”意识; 回答影响类问题,角度由小到大,视线由近及远; 回答原因类问题,角度由大到小,视线由远及近。,38.(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任意识 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 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 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 者乎?谨陈六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 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 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例9】,(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10 分),本题平均得分是3.45分,难度系数为0.345。 审题要明确:a、依据的知识背景是“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b、答题的能力要求和表达详略是“概括” ;c、 答项语是“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在具体组织答案时,学生容易犯的错误,一则缺乏“两材结合意识”, 不能根据提示语确定所依托知识背景;二则是只是“宏大叙事”或“微观 分析”,不能兼顾两者;三是对史料信息缺少分层和编号,不能最大限度 获取有效信息。,38.(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 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一、自主的而非 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 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六、科学的而非想像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例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 “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8分,本题的平均得分为5.75分,难度系数为0.575分 审题要明确,根据材料回答“陈独秀新青年新在哪里”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答案组织时要注意:一根据赋分预判要点;二提炼观点保留关键字词;三表达力求简明扼要,因为是“指出”。,38.(2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任意识的新国 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 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 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 六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 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 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 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例9】,(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