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安全绿色金融发展_第1页
能源安全绿色金融发展_第2页
能源安全绿色金融发展_第3页
能源安全绿色金融发展_第4页
能源安全绿色金融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 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0 能源安全绿色金融发展 一、中国能源安全现状分析 所谓能源安全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保障能源的持续、稳定供给 ,即能源的供给安全 ;二是减少和降低能源生产与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即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环境安全。就中国能源安全现状而言 ,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 持续扩大的能源需求所形成的供给压力不断加大 ,能源供给安全受到极大挑战 自 20 世纪 90 年代后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目前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 ,同时也是 能源消费高强度时期。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考察 ,中国城镇人口已由1978 年占总人口的 %上升到 2005 年占总人口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农村人口开始逐步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 ,城市就业人口呈稳步上升趋势 ,从 1985年城市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 %上升到 2005 年 %。从城市人口和城市就业人口两个方面的数据来看 ,按照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城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 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0 市化率在 30% 70%为高速发展时期 ,因而中国城市化已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就工业化发展水平来考察 ,根据赛尔奎因和钱纳里产业结构模式 ,再结合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 势来判断 ,中国工业化正处于中期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急剧地扩大了能源消费需求 ,而我国能源消费需求又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等三大行业部门。 1995 年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三大行业能源消费量为万吨标准煤 ,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 %,2005 年三大行业能源消费量为万吨标准煤 ,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 %。尽管 1995 2005 年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等三大行业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没有多大变化 ,2005 年的比重只比 1995年高出不到 1%,但三大行业的能源消费需求量却增加了 %。特别是工业 和交通运输业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对石油和电力能源消费需求呈急剧上升态势。就石油而言 ,20世纪 90年代以来在国内石油产供能力短时期内难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 ,为满足国内石油需求只有通过扩大石油进口来实现。 1993 年之前 ,中国还是一个石油净出口国 ,而1993 年之后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 1995 年 ,中国石油净进口为万吨 ,而到 2005 年石油净进口达万吨。另据国家海关统计 ,2006 年中国进口原油 14518 万吨、成品油 3638 万吨 ,原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 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0 油进口金额亿美元 ,成品油进口金额亿美元。随着石油进口的增加 ,中国石油进口对外依赖程度也随 之提高 ,1994 年中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还只有 %,但到 2003 年却高达 %,并且石油对外依存度还在不断提高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石油消费与进口大国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总量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能源需求还将持续较快地增加 ,能源供给压力加大 ,供求矛盾仍会长期存在 ,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对外进口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 ,能源供给紧张格局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有根本性改变。 能源结构不合理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加大了对环境影响的压力 从能源资源禀赋状况来看 ,中国是煤多、气少、油贫。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 ,煤炭资源储量相当丰富 ,且煤质较好。中国煤炭资源探明可采储量为 1145亿吨 ,占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的 %,居世界第三位 ,但人均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且 2004年中国煤炭资源采储比只有 59年 ,而世界煤炭资源的平均储采比为 164 年。就石油资源而言 ,截至 2004 年底 ,中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亿吨 ,累计探明可采储量亿吨 ,而累计采出量已达 43 亿吨 ,剩余可采储量只有亿吨。相比世界富油地区来说 ,中国石油资源是比较匮乏的 ,而且人均石油资源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 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0 储量就更低了。根据英国石油公司 2007 年的数据显示 :2006年底 ,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探明可采 储量约为 7427 亿桶 ,约占世界的 %;欧洲石油探明可采储量约为 1444亿桶 ,占世界的12%;非洲约为 1172 亿桶 ,占世界的 %;北美地区约为 599 亿桶 ,占世界的 %;亚太地区石油资源最少 ,约为 405 亿桶 ,占世界的 %,其中中国约为 163 亿桶 ,占世界的 %。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在短期内较难改变。由于中国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 ,煤炭燃烧使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性气体大分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种状况受我国能源结构制约还将持续下去 ,对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形 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 ,高能耗产业比重过大 ,单位 耗高 ,能源效率低下 ,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给紧张局面 从能源消耗强度来看 ,2004 年 ,全世界能源消费强度为吨油当量 /万美元 中国为吨油当量 /万美元 世界平均水平的倍 ,美国的 4 倍多 ,日英德法等国的近 8 倍。根据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的数据 ,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为 33%,比发达国家低约 10 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 8 个行业主要产品单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 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0 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 40%;钢铁、水泥、纸和纸板的单 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 21%、 45%和 12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 25%,比日本高 20%;中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 2 3 倍。导致中国能效低下的原因有多方面 ,包括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等技术的开发相对滞后 ,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等 ,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 ,高能耗产业所占比重过大 ,而耗能少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例如 ,2004 年采掘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几大高耗能行业的产值就占当年 %。因此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降低能耗 ,节约能源资源 ,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首要任务之一。 二、 能源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先决条件 ,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 ,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爆发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得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 ,同时也宣告了西方世界“黄金时代”的结束。此后 ,能源安全问题一直是倍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 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0 受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 ,世界许多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学者们都对 能源安全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 ,并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就经济学领域而言 ,能源经济学已成为一门专门以研究石油问题为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主要研究和探讨石油价格波动对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和各国经济的影响。国际上研究能源经济学的学者们其研究也大多集中于分析国际油价的变动对世界石油供求和各国经济的影响这一问题上。例如 ,过考察 19181999 年间的世界原油与天然气市场 ,并对19181973 年和 19731999 年这两个时期的原油与天然气的供给与需求弹性进行了估算 ,发现 19181973 年这一时期的原油与天然气价格稳定 ,而 1973 年之后石油与天然气价格变得极不稳定 ,反映了 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世界石油与天然气的市场结构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 ;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证明了石油价格的变动与 从能源安全概念、石油市场演进、制度安全框架、目前石油安全状况、未来石油安全需要、增加能源安全战略措施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 ,并认为尽管未来不会出现像 1970年代那么大的全球能源危机 ,但某些能源安全的严重程度将继续值得关注 ,未来并有可能进一步加重 ,因而 对于能源安全没有任何自满的余地 ,目前的石油紧急措施有必要扩大到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其他能源 ;和通过考察石油价格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 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0 与贸易条件后发现在最近 25 年中石油价格的变动主要是由贸易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 ,并且量的作用也是极不相同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致了能源需求的稳步上升。特别是 20 世纪 90 年后 ,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进一步刺激了以电力、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需求急增。近年来 ,国内能源产供能力受多种因素制约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增加 ,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能源安全问题开始越来越受到众多国内学者的关注 ,如舒先林 、阎高程、王树林、曹志峰等 ,他们都对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开展了相应研究。然而 ,与国际上学者的研究相比 ,国内学者对能源安全问题的探讨才刚刚起步 ,还有待于不断深入和系统化。诚然 ,国内外学者所做的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更好地开展对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研究参考基础。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石油能源以及能源安全供给问题上 ,而有关能源生产和消费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分析研究得较少。正是基于这一考虑 ,本文以国内外研究为基础 ,更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金融部门如何通过实施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把金融业务运作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产业 结构调整、强化节能减排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确保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 ,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 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0 三、实行绿色金融以确保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对策 实行绿色金融以确保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所谓绿色金融 ,是指金融部门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自己的一项政策 ,通过金融业务动作同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强化节能减排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确保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能源安全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日益增 强趋势下 ,金融部门实行绿色金融战略意义极其重大 ,主要体现在 :有利于金融部门正确认识金融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辩证关系 ,提高对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 ,增强绿色金融意识 ,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环境、生态、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把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贯彻到具体的金融业务之中去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克服过去那种只顾经济效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资源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的不足 ,提高金融部门加强环境风险管理与化解金融环境风险的能力 ;有利于金融部门通过金融业务运作把好信贷、证券融资关口 ,促使企业实行节能减排和清洁 生产 ,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充分发挥金融部门通过运用信贷杠杆、证券融资等多种金融手段对产业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 导写作 独家原创 9 / 10 结构调整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导向作用 ;有利于金融部门利用自身的金融优势 ,通过金融业务运作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实行绿色金融以确保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金融部门应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绿色金融意识与能源安全意识以及在金融业务中贯彻落实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性。 2、金融部门通过业务运作利用金融手段来促进产业结 构调整 ,凡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能源资源节约、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产业和节能减排技术项目 ,一律给予金融上的优先支持 ;而对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高能耗产业 ,金融部门一律不予支持 ,也不为其开办其他金融业务。 3、金融部门应加大对洁净煤技术开发与应用、节能技术改造、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及替代能源开发技术与应用推广、能源综合利用的金融支持力度 ,降低资源能耗 ,保障能源安全 ,实现可持续发展。 精品文档 2016 全新精品资料 全程指 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0 4、将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制度化、具体化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