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第1-8单元知识点梳理.doc_第1页
二年级上册第1-8单元知识点梳理.doc_第2页
二年级上册第1-8单元知识点梳理.doc_第3页
二年级上册第1-8单元知识点梳理.doc_第4页
二年级上册第1-8单元知识点梳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知识点梳理1厘米和米都是长度单位。一般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量较长的物体用米做单位。2知道1厘米、1米有多长。(1)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2)人的双臂张开大约是1米;(3)一拃大约多长,一步大约多长:3要知道1米=100厘米,并会单位之间的换算、计算。4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1)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2)从几刻度起量到几是几厘米就用计算方法大数减小数,用数的方法要注意数段。5会认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数线段。(1)线段有2个端点,2个端点中间是一条直直的线。(2)直尺上5厘米到12厘米之间长( )厘米。(3)数较复杂图形的线段数(注意数的方法)6会画线段。 如:1)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3)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画线段要标出长度。7题型:(1)填合适的单位。如:(1)我的床高60( ),宽120( )。(2)一根黄瓜长21( )。 (2)换算、计算长度单位 如:3米=( )厘米 400厘米=( )米14厘米-8厘米=( )厘米 40米+5米=( )米 1米-20厘米=( )厘米重点题:P2(1、3)P6(1)P7(7、8、9、10)P103(4、5)P106(7)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知识点梳理1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加法:(不进位加、进位加)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特殊题目:有两次连加得数是100的题目。2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减法:(不退位减、退位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再减。易错题:50-26(被减数个数是0的题目) 73-19(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学生计算个位时易写成加法的得数2)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估算的目的为了方便计算,涉及到四种类型:(1)四舍五入:如书包69元,铅笔盒22元,想买这两样文具大约花( )元。 把69看成70,22看成20,70+20=90元。(2)先估十位,再估个位:如判断以下算式大于50,还是小于50?37+29=;十位上30+20=50,个位有数,必大于50;70-29=;十位上70-20=50,个位是退位减法,故必小于50;若不退位,就大于50;(4)估大估小:100-19-19=5.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用减法。重点题:书上所有的应用题,估算部分填空。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梳理一、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角和直角与实际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和直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探索数学的兴趣。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智力活动,也不例外。特别是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往往缺乏感性经验,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测量、制作学具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2.从实物中能够抽象出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3.初步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四、知识点梳理:1.认识角通过例1的学习,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锐角、钝角、直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认识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一个顶点,两条边),说明角的特征。易错点分析:学生容易把角的顶点和前边线段的端点混淆。2.判断角给出任意的一个角,学生能指出哪是顶点,哪是边。并能清楚的判断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易错点分析:学生认为一条边长,另一条边短的角不是角。3.画角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易错点分析:学生画完角后,忘记标出角的符号。4、直角的认识(1)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2)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3)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是直角)(4)用三角板可以画直角。易错点分析:学生容易用肉眼去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而不用三角板比一比。 画直角时,学生不标直角符号。5、角的大小(1)角的大小和角的边长没有关系,和角的张口有关系。(2)能判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会根据题目要求画出不同大小的角。6、数角易错点分析:学生数角时不容易数出组合的角和图形外的角,如43页第七题。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二) 知识点梳理1. 熟背19的乘法口诀,口诀要写汉字。2. 会补充口诀。3. 知道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积 如: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4,积是( )。4. 乘法算式读作要写汉字。5. 能根据图形,会列乘法算式。6. 几个几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如3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35或53。7.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表示4个2相加或2个4相加。如有图则根据图说其意义,一般表示一个意义。8. 会列乘加、乘减方面的应用题。 9. 会求几个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10. 会求关于倍方面的应用题。 这两个单元的重点题型参考数学书:48页第4题、49页第9题、56页做一做第一题、60页1.2.3题、63页第5题、64页第11题、65页第2题、74页第8.9.10题、77页做一做、78页1.2.3.4.题、79页6.7.8题、82页第9题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知识点梳理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单元,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以后还将学习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图形。例1展示了三名学生分别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一个恐龙玩具的情景图,下面给出从这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判断这三种形状分别是谁看到的。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也叫反转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本册教材中的对称,仅限于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第68页的内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材借助于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的操作活动,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对称轴,并初步地、感性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而对于“轴对称图形”的名称以及“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性质,教材中并没有明确给出,也不要求学生掌握。例3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让学生认识镜面对称,初步感受镜面对称的特点,知道生活中很多常见的现象中包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湖面的倒影,人在镜子里可以成像,这些现象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理解起来也比较方便。第69页的“做一做”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亲自照一下镜子,通过镜子内外的人的前后位置和左右位置的关系进一步感受镜面对称的性质,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2.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3.认识轴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4.体验照镜子时左右位置发生对换。四、知识点梳理1.建立观察角度(1) 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体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2) 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学生站在观察者的位置上进行观察)易错点分析:学生容易把左右弄混,尤其是从侧面观察时易错。 对于多个立体图形在一起的图形的观察,个别学生有困难。2、轴对称(1) 通过欣赏图片,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2) 通过“折一折”“剪一剪”“说一说”等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3) 能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画出其中一条对称轴即可),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易错点分析:对称轴是虚线,并且要露头。 学生易凭主观印象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平行四边形,学生就容易把这个图形归为轴对称图形。 学生判断对称轴的条数不完整。 根据格子图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学生掌握不好,找不准对称点。(如:课本70页第3题)3.镜面对称(1) 结合实例和具体活动,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 经历探索、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发展空间观念。易错点分析:学生对镜面对称中左右相反的概念理解不好,容易出错。(如课本71页第5题)第七单元:统计一、教材说明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因为统计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以后还会学习用1格表示5、10或更多的单位。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三、教材知识点梳理: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2.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易错点:在学习了1格代表2个单位后,学生往往想当然就认为1格代表2个单位了,从而不认真审题。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易错点:此时学生容易找错相关数据,从而出错。重点题型:练习二十二的第1、2、4题。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一、教材分析:标准中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本套实验教材试图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这些问题。重在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如体育中足球、乒乓球的比赛场次,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电话机容量超过多少电话号码就要升位等等。在数学学习中经常要用到推理,如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能被2、5、3整除的数的推导等等。本单元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行学习。二、学习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三、知识点梳理:1.简单的排列和组合(1)用有序的思想解决关于组数的问题。(如用1、2、3三张数字卡片组成两位数) 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