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交流会中的话题设计.doc_第1页
关于读书交流会中的话题设计.doc_第2页
关于读书交流会中的话题设计.doc_第3页
关于读书交流会中的话题设计.doc_第4页
关于读书交流会中的话题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读书交流会中的话题设计 袁瑞玲话题是谈话的中心,是交流的主题,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关注的焦点。同课内阅读课的“问题”比较,它具有思维空间开阔、答案趋向多元的特点。通过阅读话题的逐层推进,每一位个体将各自不同的背景投影于同一个文本、一样的话题,这样的话语环境为师生间的交流讨论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课题实验中,我们面临难度最大的挑战就是读书交流会中的讨论话题该如何设计?1、话题的设计要直指作品的主题。在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的绘本欣赏课上,当孩子们流连于虎斑猫传奇的经历及绘本精美的图案时,我发问了:“这猫是不是太冷血了?主人那么宠爱它,为什么它死时主人都哭了,它却一次也没有哭过呢?”孩子们安静了下来。于是,我出示了“国王和猫”的片段,追问:“国王真爱虎斑猫吗?” 开始,孩子们不假思索地肯定了国王的爱: 可渐渐的,有不同的声音冒了出来: “整天把它关在笼子里,猫一点儿也没有自由!” “国王一点儿也不关心虎斑猫的想法,只顾着自己,不是真爱猫!” 通过对问题的深入讨论,再联系虎斑猫在水手、小偷、老太太等主人手下的遭遇,孩子们对身为宠物的虎斑猫失去自由、失去自我、空虚寂寞的内心世界渐渐感同身受,并充满了同情。而这也为理解后文虎斑猫成为自由的野猫之后“为爱而活,为爱而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话题的设计要来源于作品的文体特征。有人说,童话离不开幻想、幻想离不开夸张。罗尔德达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正是以它夸张离奇的想象吸引了亿万小读者的心,这也就是童话的另一个魅力。 教学时老师就以“这种神奇夸张的想象”为话题,组织学生交流。聚焦“神奇”巧克力工厂,品味夸张的语言(1)浏览目录,你觉得最神奇的是哪一章?交流神奇之处(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些?请继续看15,19,24,26章的内容,划出你认为写得神奇夸张之处,再一次朗读这些语句,感受“神奇与夸张”。 3、话题的设计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本书,它描写了一个12岁的成绩平平的女孩的压力与努力,以及对“怎样的孩子才算是好孩子”的思考。一位老师在她的班级读书会上,围绕孩子们关注的焦点“好孩子”设计了以下环节: 1.作家笔下的好孩子:给金铃画像 2.妈妈眼中的好孩子:妈妈的来信 3.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小记者采访 4.我也要做好孩子:续编诗歌,制作书签 通过交流,孩子们走出了“成绩好才是好孩子”的误区,在心中建立了一个新的“好孩子”的标准。特别是班里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们在话题中重新审视了自己,找回了自信,发言特别踊跃。话题通过四个层次的设计,学生对“好孩子”的体验越来越深刻,认识越来越清晰。我想,这节课已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一颗阳光的种子,这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4、话题的设计要遵循兴趣至上原则。读书交流,就要把兴趣放在第一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觉得这本书有趣,也许孩子就会由此爱上这本书。反之,教师在设计话题的时候,一味追求思想性,追求深度,贪多求全,孩子们就会觉得云里雾里,如丈二金刚摸不着脑袋。他们也许由此憎恶这本书了,这样的“话题”还不如没有。这里的兴趣,有两层含义。一是要选取一本书中,最能激发儿童兴趣的内容切入;二是话题的讨论过程,要让儿童觉得有趣。交流讨论小说窗边的小豆豆片段大冒险,有位带领人设计了这样几个话题:巴学园的孩子每人都有一棵“自己的树”,他们常常喜欢爬上自己的树,或者邀请别的孩子上树,静静地坐在那里,眺望远方。知道他们喜欢在树上干什么吗? 泰明因为患小儿麻痹症,从没爬过树,也根本不会爬。明明知道泰明的情况,小豆豆为什么还要邀请他爬树,并为他保密呢? 这一次冒险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想象你就是小豆豆和泰明,坐在高高的树上,你们会说些什么? 你怎样看待这次“大冒险”?通过这个故事,你对小豆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单独看,这些话题的设计都不错,但综合起来感觉其中似乎缺乏很强的整体意识,各话题指向的“主题”不够集中。我们仔细阅读,会发现这一章节是围绕着“树”来写“人”的,大树见证了小豆豆和伙伴的故事。不妨藉此入口,以“一棵树的聆听”做话题,引导孩子们交流“你”(大树)都听到了孩子们的什么悄悄话。这样的话题,首先因为拟人的风格而贴近孩子的趣味,让他们乐于接纳参与。其次,这个话题的空间很广,几乎包容了整个文本的蕴涵:有欢欣的呐喊,有困难的犹豫,有真切的鼓励,有美好的愿望能够有效促进孩子与文本的再度对话。再者,因为话题数量的精简,使得读书会的交流时间充裕,讨论得以从容推进。我们常常发现在一本书里其实隐藏着很多主题,它们都可以作为讨论的话题,而且往往这些话题都是交织在一起的,没有截然的界限,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读出自己的味道来。我们教师往往事先会自己预设好话题,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交流。可是在现实的课堂上,又因为这些由成人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而“过度设计”的话题,对于有些学生来说并不是他感兴趣的,有时也不符合他想要表达的想法和体验,会造成大多数学生的“哑口无言”。我们是不是可以做这样的尝试:话题可以来源于学生,给学生机会,鼓励他们自己提出话题。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主动参与来交流自己热衷的话题,是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的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充满了令人着迷的冒险。讨论选定的主题反映着学生自己的意愿,而不是由老师或任何一个人决定。怎样考虑大家的意见,选出讨论的主题呢?可以通过简单的开场白切入重点,找出盘踞在大家心中的念头,让大家畅快地说出来,就像“聊天”一样。 王林先生曾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