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夏区社区科普工作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对江夏区社区科普工作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对江夏区社区科普工作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对江夏区社区科普工作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对江夏区社区科普工作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8 对江夏区社区科普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对江夏区社区科普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近几年来,中国科协非常重视社区科普惠民工作,在开展 “ 科普惠农兴村 ” 计划基础上, 2012 年启动实施 “ 科普社区益民 ” 计划,以城镇社区为重点,以提升基层科普能力、推动市民科学素质行动为目的,开展广泛的科普活动,把 “ 科学改变生活、科普提高素质 ” 的理念落到实处,通过青少年、城镇劳动者、农民、公务员、社区居民五个重点科普人群,带动全社会提高科普意识。 2012 年 7 月,武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的武汉市创建幸福社区工作方案中指出:从 2012 年起,用 5 年时间在全市开展幸福社区创建活动,让社区更美好、让居民更幸福。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江夏区科协大胆探索、积极投身幸福社区建设,积极推进科普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在完善社区科普网络,组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和巩固社区科普活动阵地、社区科普学校、科普画廊、科普图书室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力地推动了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贯彻落实,同时也对创新科普途径、普及科学知识、探索科普助推幸福社区建设的新模式、新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 8 一、我区社区科普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科普组织网络健全 江夏区辖区现有社区 56 个,城镇人口 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一直以来,区科协把社区科普工作作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重要内容,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建立了以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为龙头,以区科协为纽带,以区级学会为依托,以街道办事处科协为主体,以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队伍为骨干,以社区科普小组为载体的科普组织网络。各社区组建了 3的科普领导小组并建有科普 “ 站 栏 员 ” ;全区拥有 18 家区直学会, 0 多名中高级科技工作者组成的 3个专家服务团; 5000名科技工作者,1300 余名科普志愿者,形成了面向基层,层层联动的科普组织网络。 2、科普设施巩固发展 我们通过建设大型科普画廊带动全区科普宣传设施的整体推进。如多方筹措资金于 2010 年在大花岭社区、 2011 年在世纪广场、 2012 年在谭鑫培公园、 2015年在新世纪公园新建的总长超过 1000 余米的大型科普知识宣传画廊成为当地居民接触科学的重要平台。在此影响下,一批社区将科普宣传栏的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一排排面向社区居民的科普宣传栏如雨后3 / 8 春笋般在居民集中地涌现。目前,全区社区建有科普活动站 57 个,特色科普学校 6 所;在江夏市民 活动中心、江郡华府社区等市民活动集中处和社区中心地带,共建有大型 视幕墙 6 处,每天为休闲的市民滚动播放科普知识;各街、开发区办事处都建有科普宣传栏,科普培训学校均配备了电视、 放机、光碟、科技图书;各社区按照 “ 站、栏、员 ” 建设要求,建有科普活动站和长度超过 10 米的科普宣传栏,实现了每季度至少更新一次。我区将新科技馆纳入 “ 五馆一中心 ” 建设范畴,其规划建筑面积计划 5000 平方米。 2015 年新建投资近 300 万元 800 平方米东湖路学校地震科普馆及投资 40万元 180平方米的纸坊街青龙山社区科普馆于今年 9 月 面向公众开放。 3、科普活动形式多样 我们将社区科普活动与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相结合,宣传普及科学知识。每年在 “ 科技周 ” 、 “ 科普日 ” 等主题大型科普活动中,以 “ 社区科普讲坛 ” 、 “ 周末课堂 ” 、 “ 劳动技能培训 ” 、 “ 科普知识竞赛 ” 、 “ 科普大篷车进社区 ” 、 “ 科普巡展 ” 、 “ 科技问诊 ” 等形式开展活动。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我区于 9月 21 日在纸坊街 “ 市民活动中心 ” 举办了主题为4 / 8 “ 万众创新,拥抱智慧生活 ” 的大型活动, 24 家区直部门、 3 家农业示范企业, 120 余名科技工作者开展现场咨询 ,发送科技资料、用品以及展示展板等内容的科普活动,吸引了 4000 余名社区居民参与。 4、科普内涵拓展延伸 为满足社区居民对科学知识的渴求,我们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自去年年底开始,我区就积极探索建立面向社区居民的大众性科普教育活动平台,启动了社区科普大学建设目前,区科协建立了分校,现已在育才、郭岭两个社区设立教学点,共开设四个科普班,招收了 163 名学员,聘请了有关专家组成讲师团,针对群众关注的节能环保、卫生健康、应急避险、食品安全、低碳生活、心理关怀、反对愚昧迷信、生 态环境、花草培育、法律普及、家政服务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科普教学活动。由此,使我们科普的内容得到充实和拓展,在满足公众科普个性化、系统化需求的同时,实现了大众科普向个性化科普的华丽转身。区委、区政府也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在 2015 年 5 月召开的区政府常务会议上同意将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专项经费 20 万元列入了 2016 年财政预算。 5、科普经费多元投入 5 / 8 目前,我区社区人平科普经费达 。多数社区开展科普工作的经费实际上没有固定来源。为此,我们通过四个渠道缓解科普经费压力。一是鼓励社区通过联合开展科普活 动向辖区范围内部门、单位化缘,就近引 “ 财 ” 。如城区社区联合驻地部门开展 “ 社区科普讲堂 ” 、 “ 劳动技能培训 ” ,等促使资金、物资、师资向社区倾斜。二是通过绩效考核手段,促使各街向社区投入科普经费。每年初,我们争取将科普工作纳入政府一级目标考核,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设在考核指标之中,通过考核、考评推进社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大对示范点投入,以科普创建、科普惠民行动计划等工作引导社区筹集资金,加大、加快、加强科普服务能力建设。四是引导和激励企业投入科普事业。我区将企业投入科普事业资金作为企业税费减免的重要考察指标。 铁盾民防、启瑞药业、小蜜蜂公司等 8 家企业先后建立了企业员工之家、展示馆、体验馆、探索馆等科普活动场馆,面向员工和社会开放。仅 2014 年小蜜蜂公司一家就投入 500 余万元建设了小蜜蜂探索馆,该公司董事会还将该馆每年运行所需的 50 万元经费列入了年度预算。 二、存在的问题 1、社区科普组织服务能力不足。目前,全区街、6 / 8 社区一级已经全部建立了科协组织,负责本地范围内的科普工作,但由于各街和社区科协组织负责人不是专职,主要领导对科普工作的边缘化,导致社区科普工作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对科普工作机制的贯彻落实不到位 ,社会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发展不快,即使建立也缺乏专业培训,科普能力有限,活动区域有限,社区功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对社区科普投入经费不多。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都明确规定: “ 各级人民政府要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 ” 。但目前我区社区科普活动经费没有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区科协财力有限,对社区开展科普工作也只能做到以点带面,不论从量还是从面上都远远不能满足社区科普工作需要。 3、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相对滞后。科普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够且宣 传手段滞后影响了科普事业加快发展。科普工作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科普资源内容和手段基本上多为传统形式,以动漫形式宣传、声光电综合应用的现代化电子宣传平台甚少,体验互动的活动不多,部分科普画廊挂图内容更新不及时,难以满足市民群众的需求。 7 / 8 三、对社区科普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科普工作管理体制。以科普法为保障,以贯彻落实纲要为平台,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科普工作协调制度,发挥好各级科普工作领导小组作用。科技行政部门对科普工作实行科学规划,进行政策引导,开展督 促检查。科协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参与各类科普活动。 2、要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科普工作环境。按照科普法及科学素质纲要要求,结合我省、市 “ 十二五 ” 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时制订出台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明确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及公民个人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要实施激励措施,促进高素质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科普事业的良性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和个人投入科普事业的鼓励政策,设立科普基金或捐赠财产资助科普事业,鼓励各类企 业和个人投资科普事业。 3、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科普工作提供有力保障。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按规定要8 / 8 求科普专项经费投入要随财政收入增长逐年增加。 4、要全面落实阵地建设,做好科普基础性工作。要组织建设统一规范的社区科普阵地等硬件设施,要以科普宣传周、科普进社区等大型科普活动为龙头,开展系列科普活动,要使社区科普常态化。与此同时,社区科普活动要与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相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