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公园规划.doc_第1页
安徽芜湖公园规划.doc_第2页
安徽芜湖公园规划.doc_第3页
安徽芜湖公园规划.doc_第4页
安徽芜湖公园规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庆市菱湖风景区市民公园项目设计目标是建设以城市文化公园为主要建设发展方向,兼顾风景区和休闲旅游区的功能,围绕“皖山、皖水、皖文化”,建设集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体验、宗教文化熏陶于一体的全国闻名的皖国“人文山水”体验型旅游目的地,提升菱湖风景区的整体价值及文化内涵,振兴“皖”文化。 拟建市民公园位于菱湖风景区的中心,东面与北面均临东太湖,西临城市交通性道路湖心中路(该路将成为其主要入口),南边与建成的现莲湖公园北苑接壤。市民公园用地面积3468万平方米(含水面53万平方米),地理位置重要。园内有总体规划中拟建的两个建筑单体,黄梅戏艺术中心以及培训学校。设计中对两个建筑与景观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合理调整,还包括重要的文化中心标志建筑选址设计。 上海市园林设计院设计团队在把握历史文脉的基础上突出自然生态特点,使市民公园成为一个有生气又有文化品位的实体,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真正成为整个菱湖风景区的核心区域,景区之“源”。 同时高度重视生态意义:通过有机形态设计,采用挖湖清淤的手法,进行河岸线的整治,改变了原先外侧水岸的单调。通过水森林及水生植物的过滤系统,将菱湖的水系在小菱湖内得到循环过滤,充分展示生态处理过程,提高水质。 为了把安庆市真正建成皖西南的旅游网络中心点,设计中加强对市区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建设,满足“安庆历史文化名城菱湖风景旅游区大龙山”的城市旅游格局。使菱湖风景旅游区处于真正的旅游核心地位,以绿化景观为主,形成集观演、文化、休闲、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滨水开放性场所,既让游人休闲娱乐,又让游人充分感受到文化的氛围。因而市民公园设计中充分考虑开放性(公益性的休闲功能)、景观性(建构筑物的地标性、生态性(园林环境)和经营性(购物、娱乐等)的综合特征。 安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2000多年前,这里就建立了古皖国,创造了灿烂的古皖文化。建于南宋时期的安庆城,至今已有800年的历史。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至1938年,其间170多年,安庆一直是安徽省府所在地,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设计中选取了桐城派文化、黄梅戏曲文化、佛教文化等安庆文脉主体,发掘皖文化振兴主题。 设计的核心目标:以“历史观照,人文关怀”的大手法突出中心主题、三条脉络。通过中心主题:“源、文、盛”,展现皖文化的源流、积淀,历史的延续、再现与文化的复兴;通过佛教文化脉络、黄梅戏曲文化脉络、水乡文化脉络的有机编织,形成气韵流动的精神载体。 场地总体设计形式上借用“孔雀东南飞”的寓意。在形态表现上以大手笔的孔雀南飞的形态为主要的水体轮廓,蕴含着自然的灵气,以图腾的形式出现,集合天地万物之灵气,融为一体。凤凰性本高洁,飞向枝头,飞向黄梅登高点。寓意吉祥,象征“浴火重生”的文化复兴之意。 细节形式上由古“皖”字为生发根源,利用安庆菱湖风景区发达的水系,以“皖”字婉转、流动的形式,结合灵动的水岸线,形成一条艺术的河流、文化的河流、历史进化的河流、佛学的传承,演出一篇动人的风光山水篇。 在艺术与形式的结合上采阴阳相济、刚柔结合。吸收、借鉴姚鼎的“义理、考据、辞章及阴阳刚论”及“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方苞先生提出的“桐城派”的文化精髓“义法”。 在市民公园的设计中,充分做到理念与设计手法互相掺揉,相得益彰。做到内容表现形式,重视艺术的体现,“气”体现气势,“神”体现气之精处,借用文学的创作语言,凸显景观的艺术性。同时传承地方园林和建筑的独特风格,进行简约的、神似的“再创造”,并引用中国园林中“通透”和”流动”的处理手法,以收到视野开阔、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 具体地块改造方面由于小菱湖原有的水体形状以及水岸的处理比较简单、单薄,没有体现“皖山、皖水”的灵动性。因此,在本案的设计中,运用了挖淤清湖的手法进行土方的改造,遵守“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基本保持原有水系的走势,局部进行岸线改造,部分区域为了营造特定的景观效果进行堆土叠山。 参考湿地的生态原理,将市民公园规划用地外围的滩涂地改造成一片湖中的洲岛,轴网形的小岛可以有效地吸纳河沙,产生新的富含有机质及泥沙的沉淀物,一部分用于日常养护成为小岛周围植物的肥料;一部分参与了岛屿的可持续发展,使凝固的小岛成为活动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使这些小岛成为整个菱湖风景区内生物活动链中的一环;使自然植物在这片区域活跃生长,共同完成水土循环,涵养水土。同时运用生态学理论,对整体水系进行有序的整治和协调,在以美化景观为目标前提下,妥善地处理好水土循环及岛屿可持续发展,做到了与生态景观建设目标的结合。 水上森林生态洲岛布置原则 根据岸线形态,把岸带向水中延伸形成洲岛。 考察湖水的涌动,沿线性水流两侧堆岛。 最高水位时,岸线退后,洲岛被淹没,水与岸线成线性关系;常水位时,一些小岛浮出水面,水面后退,水与岸成点线关系;汛期控制水位,岸与岛连成半岛,水与岸互相渗透交融一体;枯水期形成更多的岛与半岛,水退岸进,不使水与岸远离。 通过下一步的工程深化,真正形成片片绿洲,水天交融,天人合一的生态型城市绿岛公园区景观特色。 功能分区及相应点 根据市民公园的性质及任务书的要求,将全园在功能上区分为市民广场活动区、戏曲文化活动区、自然生态活动区。公共停车服务区域四个大的功能区。绿化规划原则 创造“水与绿”交融的景观特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绿化依据。 为改变现有单一景观,加大树木的植栽和培育力度,增加绿化覆盖面积。 在绿化布局上,讲求以风景旅游区边界带状背景林与咸片的植被景观为基础,以小片的种植为点缀。注重在水岸与大片草地的边界,以植被形成的界面的季相、色相、树形及轮廓线的变化有致,形成湖区特色种植景观。 发展乡土种植、特有树种、观赏植物、提高景区规划效果、价值和特色。适当辟生态农业区,形成特色田园风光区,使经济与观赏相结合。 保护风景旅游区内现有的古树名木。 公园本着以绿为主、植物造景的方针,在调整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增加其它相关的植物品种和水生植物,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发挥公园最大的绿化效应和环境效益,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望和追求,增加一些具有优良景观效果的水生植物,创造出原生态的休息游览的环境,体现别样的山林野趣。 历史人文景区景点规划方面根据设计理念的主旨,同时参考当地的历史文脉及安庆的历史沿革,将市民公园划分为两大文化景区:A市民广场景区,及B“清流载韵”景区。 其中A景区的景点主要有:“清韵神明”、“水墨流香”广场、“揽胜观月”、“曲水流觞”、“知渔湾”。B景区的景点主要有:“十洲云水”、“芙蓉秋水”、“菖蒲花蹊”、“观雀台”、“鹞落坪”、“生生不息”、“水清荷香”以及“杨柳岸、桃源行”。 文化艺术中心建筑设计 作为安庆历史文化的缩影,菱湖风景区文化艺术中心是集展览、研究、会议、休闲和商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中心,既是弘扬皖文化的一个窗口和安庆市重要的标志性文化建筑,也是安庆市一个新的人文景观。建筑场所区一面紧邻城市道路,一面临大湖,所以它也是当地人傍晚乘凉、周末聚会、假曰举办舞会、观看戏曲表演的的场所。 选址布局上通过对总的市民公园的规划分析,及全面的设计研讨,设计最终将文化艺术中心选定在公园的东北角,与市府路市政景区形成对景,与黄梅艺术中心和培训中心形成一个组团,最大程度上避免与黄梅艺术中心和培训中心的冲击,相对偏离湖心路,减少视觉干扰与不和谐可能。同时与培训中心、黄梅等高点及程长赓雕塑形成一条戏曲文化轴道;同时可以充分利用湖区优美环境景观,形成环抱自然美景的布局特点;而且内外交通便利,既是公园的中心也不会影响公园内部的参观游览功能。 本工程建筑占地面积为8800平方米,总的建筑面积为19500平方米(含地下室3400平方米)局部塔式展厅最高6层,框架结构,大开间布局。 建筑设计理念上发扬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以无求、忘我的纯静心态作为建筑设计的态度,融入自然的环境。 菱湖风景区文化艺术中心是菱湖风景区最为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设计运用了传统的九宫格式布局手法,以及生长空间的表现形式。通过将不同高度的平台和庭院融合在一起,揭示出内部街道般的复合空间。我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暗示出安庆历史传统城市的组织机构,使之真正成为当地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所倡导的设计理念为: 1运用现代技术所能提供的可能性,结合地方本土的建筑传统和基地特定的自然环境,关注的是建筑的基本品质,简单的几何形体和秩序、空间与功能的关系、材料和光影等等,并反映时代精神。 2地上、地下的结合,将文化中心与观演广场综合考虑,可以最大程度地开发土地价值,有利于博览空间利用、商业的开发和未来可持续发展。 3内部使用功能精心细化,形成地上,地下,展示区,会议区,商业区,库房区,办公区,绿化中庭,屋顶绿化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合理布局,方便功能使用,创造现代展示建筑高效,理性,而又趣味盎然,有利静思休憩的最佳环境空间。 文化艺术中心是一座环境建筑。建筑整体布局顺着地势延伸倒湖畔,平台花园和下沉庭院交互错落,流线组织让人们从庭院进入展示室中,而后又穿过庭院,不知不觉中自然地漫步到另一个展示室中。建筑的屋顶种植着各种花草,掩映着庭院的绿化,与山坡上的树木融为一体,建筑较大的体量被有机分散串接、弱化、丝毫没有破坏环境的完整。 艺术中心也是一座生态建筑。展览室内部的采光和通风通过屋顶高高架起的加农炮式的天窗(这种叫法来自柯布西耶设计的法国修道院中采用的混凝土天窗),湖面吹来的凉风顺着山势和建筑的坡度自然地穿过展室,有利于自然形成舒适的室内环境。展示室使用两套百叶,室内的一套安装玻璃和可调节的百叶,用来控制通风和采光;室外的一套是木制百叶,用于在夜间关闭,以增强安全性。 艺术中心还是一座空间的建筑。如果说庭院是这座建筑的灵魂,那么整个屋顶平台就是一座大花园,庭院和屋顶平台形成了开放空间的空间网络层次,它给人们的感受也从地面扩展到了建筑所能感知和接触到的所有层面,建筑的空间感受充分放大。 文化艺术中心主要由一条长廊和三个庭院彼此相互连接,在空间上形成一个整体,进而成为建筑的构成中心。它将封闭的展示空间与开阔的庭院空间连成一体,消融了人工和自然世界间的隔阂,将建筑与建筑所要表现的精神融成一体。建筑有其使用空间,但是在艺术中心开放时间之外,外部空间广场、屋顶平台、庭院、室外剧场的一切都是完全向市民开放的(这里没有大门和围墙),公共空间可全天供市民们使用。 在风格方面安庆传统的建筑成为设计文化艺术中心的一个重要参照。“徽居”的院落式布局,马头墙都是设计的主要参考元素。设计中充分把握本土传统建筑中体现的那种因地制宜的人对自然的亲和与敏觉,同时运用现代技术所能提供的可能性,结合地方传统工艺和技术、应用地方材料,创造一个具时代精神和文化真实感的新的场所。 文化艺术中心不仅是一栋单一的建筑,更是一个给人丰富的空间体验的历史城市的缩影。在其中,有简洁的形体,作为空间构成的基本单位,还有广场、街巷特征、廊道空间、台地、高差、高塔、墙、院特色空间的丰富层次。建筑形体构成主要采用简洁的几何形体,强调秩序、空间与功能的关系、材料和光影对比等等,在水平与垂直方向构建强烈的视觉效果,突出标志性。 在展示空间运用了筒体结构及其顶部光带,来营建光影效果和空间气氛。特别是在“面积展室”部分采用这种结构体系,一是出于展示的需求,它可以尽可能大的为书法、绘画、织物等面状的展品提供展览面积,同时,筒体内部“房中房”也为精品展品提供单独陈列的可能性。 从立面处理的效果而言突出现代、简洁而又突显文化品位的特点。在立面材料上我们使用了石材和灰砖,这两种材料长久以来对当地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用地方建筑材料来营造现代建筑,并使其能“与时俱进”。建筑色调主要以黑、白、灰为主,格调高雅,用绿化种植的办法与环境色调相融合。 文化艺术中心在充分考虑现代环保材料,简洁体形的同时,还重点通过中庭及太阳能收集板的设计元素强化生态设计内涵。 我脘菱湖市民公园设计整体方案力求大气磅礴,自然秀丽,在体现安庆皖文化灵魂核心的基础上,发散着浓厚的人文浪漫气息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同时技术解决方案扎实可信,具有高度的工程可操作性,受到领导及专家评委的肯定。(转自“园林学习网”/thread-4081-1-1.html)粤晖园的设计,紧扣园艺博览会“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的主题,努力营造一个浓郁岭南特色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园林。通过运用各种造园手法,表现岭南人对自然的崇尚和追求,同时也向世人展示岭南园林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各景点均以园林与自然的关系或地域文化的内涵来点题组景。由于全园原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高差约1.5米,而土壤又是较为贫瘠的红壤土,没有植被。所以“巧欲因借”是粤晖园的成功要素。在设计上以自然山水庭院为骨架,巧妙顺应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特点,全园以“画舫枕碧”船厅为构图中心,各景点呈辐射状沿周边布置,通过园道和铺装小广场的组合引导,逐步展开了“步移景换”的游览空间。全园通过理水、建筑、植物配置、雕塑诗文造园手法,从各个方面深化了造园意境,使韵律感和节奏敢教好地体现出来,让游人的感官得到美的享受,也是游人回味无穷。一、概况“粤晖园”,全园用地3000平方米。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的态势,高差约1.5米。由于园址内回填深度达6-8米,土质为较贫瘠的重壤土,没有植被。全园建有大小景点10个。二、设计原则粤晖园的设计,紧扣这次园艺博览会的主题“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努力营造一个浓郁岭南特色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园林,通过运用各种造园手法,表现岭南人对自然的祟尚和追求,同时也向世人展示岭南园林所特有的文化底蕴。各景点均以与自然景物的关系或地域文化内涵来点题组景。三、布局特点“巧于因借”是中国造园艺术一个成功的手法。根据大会的总体规划要求,粤晖园的主入口位于北端,由于整个地势高差约1.5米,地形西北高,东南低,粤晖园在设计以自然山水庭园为骨架,巧妙顺应了这一地形特点,全园布局以“枕碧”船厅为构图中心,各景点以辐射状周边布局,通过园道和铺装小广场的组合引导,逐步展开了“步移景异”的游览空间。使韵律感觉和节奏感较好的体现出来,使游人的感官得到适度的刺激而感到愉悦。四、理水水体是粤晖园自然山水庭园很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其自然形的水体意喻着云南、广东二地人民的情感纽带珠江。水的源头由西北角“葵潭琴韵”始,至东南角的“幽谷跳泉”止,自叠泉、溪涧、大的水面、瀑布、跳泉、涌泉组织成一个完整而又富有观赏情趣的水系,以水为点题的景点就有“葵潭琴韵、画舫枕碧、情溢珠江和幽谷跳泉”,而幽谷跳泉更是模拟自然山谷里时断时续的间歇泉,增加了水景的的趣味性。五、建筑建筑在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中是一个重要的成景要素,并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粤晖园的建筑设计正是体现了历史、人文与环境的交融。园中唯一的主景建筑“画舫枕碧”船厅,荟萃了岭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并着力把粤中民居的形象符号揉合提炼,通过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套色刻花玻璃等民间工艺与现代制作技术的高度结合,使游人感受到宜人的艺术效果。该船厅建筑由前亭后厅二部分组成。前部为歇山半亭,在此可凭栏远眺,环视大部分园景。后部采用硬山半开敞式的主厅设计,厅内摆设有明式家具和盆景,游客或可在此小憩,也可倚坐美人靠观泉听琴,细赏室内外的美好景色。该船厅的设计除了吸取岭南传统建筑形制外,大胆运用了粤中民居“镬耳风火山墙”(因其形如镬耳而得名),入口处采用了广州西关大屋木栅栊的主要符号,而套色刻花满州窗和木雕花罩等的运用,都体现了岭南园林建筑不拘泥于形制,通过建筑本身的各个构件和造形,体现出一种既有乡土文化,又有时代精神,兼收并蓄的建筑景观。整个船厅建筑面积只有43M2,占地较小,体量适中,空间开合有度,亲切宜人。该船厅的西侧由一组高低错落有致的“垂缨缀玉”景墙围合成船厅小院的后续空间,景墙用现代的文化石砌筑,上有木花架和竹筒做的花槽,攀援的瓜果、垂吊的花卉及附生的观叶植物,与素雅的船厅形成对比,丰富了这个半围合过渡空间的景观效果,使室外游览的开敞空间自然过渡到室内的围闭空间,较好地表现了岭南园林灵活多变的造园手法。六、雕塑雕塑是粤晖园中的重要景点。“六月船歌”通雕景墙,用青石通雕墙的形式,描绘了珠江三角洲水乡的农家姑娘划着满载丰收硕果的小艇的喜悦景象,该景墙既是端景,又是园区东北角范围空间的构筑物。“情溢珠江”这组园雕位于上下二级水池的跌水处,采用中西合璧的创作手法,瀑布通过三位健美的嬉水姑娘身上以及背景塑石流淌而下,象征着珠江三条支流东江、西江和北江,反映了广东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趣,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生动画面,这种将西方古典雕塑手法与中国自然山水园布局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在园地的东南角还有一组粗犷的花岗石“南粤胜景”石雕,用浮雕的形式将广东古代四大名园及重要的历史遗迹和风景名胜以剪影的表现手法加以浓缩表现,深化了造园意境,使整个园子的布局均衡而活泼。七、诗文诗文点染生动地表现了岭南园林的文化内涵,与我国园林通过诗文等艺术形式来点景抒情,深化意境是一脉相承的。为了拓展粤晖园的景点主题,将诗情画意引入园林,在主要的景点均有赋名或题联。如“枕碧”船厅入口联为“湖舫影筛秋半月,园花锦簇岭南春”;其临水半亭挂联为:“粤海风清一船驻景,滇池春暖万卉迎晖”,横批:“粤海风华”;兰蕙芬芳的石景墙题刻:“垂缨缀玉”;秀丽多姿的叠石流泉题名“葵潭琴韵”。这些文采飞扬的辞句,点景抒情,深化了造园意境,丰富了景点的文学艺术特色而使游人回味无穷。八、造园体会一个园林的建造成功,需要有完善的组织策划和精心的设计施工。为了体现设计意图,设计者至始至终都把握住人与自然这个主题,由施工图设计到选苗定苗及现场施工,均紧密与施工单位配合。在整个建园过程中,设计施工人员在建园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针对云南昆明建园地的气候特点,每一棵树,每一个施工环节进行全过程的落实监控,采取了许多特别的措施,如选苗在当地试种,土壤成份化验,选择适当的苗木提前断根、假植,建立温室,室内加温,地热棒蒸气等技术措施,使某些植物在昆明顺利越冬,对种植程序做出合理的安排,最大限度在保证各种植物的最佳生态展出效果,使整个粤晖园生机勃勃,较好地体现了设计意图。粤晖园是园林艺术的一个结晶,它是岭南深厚园林文化又一丰硕结果。是广东园林建设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注:粤晖园简介 1999年10月,在举世瞩目的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由广东省政府送展、广州市市政园林局承建的“粤晖园”一举夺冠,荣获室外庭园“最佳展出奖”。粤晖园以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庭园建筑和园艺精品,向世人展示了作为中国园林三大流派之一的岭南园林艺术风采。为了能让广东人民就近领略粤晖园的风采,永久保存其造园艺术风貌供群众参观浏览,天河区委、区政府斥资500万元,与广州市市政园林局联合在天河公园复建粤晖园景区。全园布局以水池和船厅为构图中心,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运用广东的亚热带花木造景,巧用地形高差凿池叠山,辅以高低错落的水体景。园中的临池溪涧和英石假山“琴韵”参照岭南庭园的传统形制,弧型通雕“六月船歌”再现了珠江三角洲丰收时节的民俗风光。主景建筑“枕碧”船厅取材于粤中民居的形象语汇,融汇木雕、石雕、陶塑等精美的民间工艺。 (转自“园林学习网”/thread-5024-1-1.html)太阳星城位于东北三环西坝河,是太阳宫地区最大的项目,开发量达到160万平方米。太阳星城北侧有一个太阳宫公园,然后又有一个高尔夫球场,这样,北侧的景观和绿化已经成型,又难得有西坝河的活水,因为我们在这样一个基础上构筑了完整的主题园林景观布局。在园林设计的构思上,太阳星城景观设计的灵感来自浩瀚的太空,以行星命名的金星园、水星园、火星园、土星园、木星园构成了不同的居住景观组团。然后从行星上联想出地貌景观上的差异,比如说土星园里面用了一些雕塑,环形山的景观,包括它的高低不同。 总体来讲我们在考虑太阳星城园林的时候,十分重视它的可实施性不一定所有贵的东西就是好的,所以我们让它做得更为平和,有的时候很平常的东西也可以做的很精彩寻常景观是我们对这个项目的景观定位。 我们在考虑园林建设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成本的控制,这是园林设计中必要的对最终使用者负责任的态度。我们特别聘请加拿大公司做园林内部的园林设计,因为加拿大的纬度和北京很接近,这样它的植被在我们将来的园林设施中比较容易得到维护。 创意灵感源自浩瀚的太空 中心广场是整个社区的象征。广场的中心区域地面上星罗棋布着一些小地灯,环绕地灯的是一些非常细的柱状小喷泉,地灯发出的柔和的光线配合喷泉喷出的薄薄的水雾会产生一种非常梦幻的效果,在夜晚俯视的时候象夜空中的星星。中心区域的周围是带轨道的金属长凳,这些长凳颜色不同而且在夜晚可以发光,就象行星在围绕着太阳旋转,非常的富有想象力。再往后是一个玻璃天穹的设计,这是整个中心广场的标志性建筑。玻璃天穹对底部发出的光线具有反射和折射的作用,拥有了玻璃天穹会使整个区域具有一种美妙的舞台的效果。由广场成辐射状还伸出三条波浪状绿化带,这种设计的灵感是来源与火山流。三条绿化带一直延伸到三个线形住宅区花园,采用的植物都是姿态比较轻盈的植物,看上去就象金星上浮动的气体云层,因此我们把他们称做气体花园。 线形住宅区花园主要是为居民提供的一种社交空间,并且为儿童和老人提供了活动的场所。首先我们看到在三个住宅区花园里面都贯穿着波浪状的气体花园,象三条轴线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