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诗歌艺术特色探究.doc_第1页
席慕容诗歌艺术特色探究.doc_第2页
席慕容诗歌艺术特色探究.doc_第3页
席慕容诗歌艺术特色探究.doc_第4页
席慕容诗歌艺术特色探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席慕容诗歌艺术特色探究一 作者简介席慕容,全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族,台湾知名画家、著名散文家、诗人,著有七里香、时光九篇、无怨的青春等,散文集江山有诗、有一首歌,美术论著雷色艺术异论、心灵的探索等。席慕容的作品浸润着东方古老的哲学,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诗歌更是感情真挚,构思精巧委婉,语言简洁凝练,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席慕蓉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作为专业画家,席慕蓉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即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蓉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剖析自己写诗的历程,席慕蓉曾对记者说:“年轻时因寂寞而写诗,或许是一种对美的渴望;年纪稍长,因无法平抚心中的骚动而写诗;初老时,因惆怅而写诗,人也因此变勇敢了。”席慕蓉流连在诗的国度,“一首诗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世界”。对于时间的流逝,对于生命的感动,还有许许多多生活中难于表述却又感怀于心的东西,席慕蓉觉得只能以诗来表达。“诗能说清楚的事情,平时却怎么也说不清。”写七里香时,正是席慕蓉一生中最安静的时刻,那是读书,恋爱,结婚,生子及只有一点点乡愁的年岁,感觉灵敏而纯粹,是生命最清灵的时刻。七里香诗中的白描插图,也是她哄孩子睡觉时画的。一支钢笔、一本本子,搁在床边,随时随地地画。小孩子们也特别安静,看到他们的妈妈拿着笔,就很满足地睡着了。一直到现在,回头再看自己的旧作,席慕蓉仍然为自己感到庆幸。“幸好我在36岁的时候写出了七里香,我庆幸在我要写的时候写了出来。不少人都会悔其少作,但我没有,我觉得幸运的是,在我走过来的路上,留下了七里香。”记者问席慕容,当初写下这些诗,是因为生命的富足,还是对爱的渴望?席慕蓉一脸满足:“应该是生命的富足。”二、诗歌作品艺术特色记得当席慕容的诗歌席卷和风靡大陆的时候,我还是一个邯郸学步的孩童,读和接触她的诗时也不过是懵懂的少年时代,可是却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痕,任岁月的洪流怎样流逝,也无法抹去。法国作家布丰说过:“风格即人格。”席慕容的诗歌保持着自己特有的抒情和字词足够的风格,给人以别开生面之感。诗句里蕴藉着的哲理是诗人亲切经历的结晶,而不是天马行空的肆意的猜想,成为生活的指引和注脚,清丽脱俗,古雅纵逸,让人读起来,细而不腻,痛而不俗,迷而不失,感而不伤。席慕容的诗歌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柔情,温润婉约,但是在这阴柔之气中又携带着些许淡淡的哀愁和透明的忧伤,风格迥异,标新立异。她的诗歌通常表达这样一种情愫:宛如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幻想着白马王子的那种羞涩和无奈,好似一个风华正茂的多情的少年渴望一份爱恋时候寻觅的彷徨,但其中不乏夹带着一丝丝的希望和光亮。我们经常说作为诗人的席慕容的光芒几乎覆盖了作为画家的席慕容。她把自己对绘画的感悟和思想紧密的融合到诗歌创作中,虽然诗歌和绘画使用的工具不同,但是互相的渗透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说:“诗为有声之画,画是无声之诗。”我国的张浮休也说过:“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一)感情深沉真挚席慕容的诗歌总是饱含着自己的真挚的思想感情。长城,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长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战的历史;长城,就是伟大中华民族历史的象征。诗人的思维很是开阔,诗歌一开始,诗人便站在历史的角度,遥望长城,由长城联想开去,联想到长城的历史,民族争战的历史,由长城上的隘口联想到民族的悲欢,从而引发了诗人深厚的民族历史感。继而,诗人对长城的形象进行了勾勒:“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蹲踞在荒芜的山巅冷眼看人间恩怨”。“无情”、“蹲踞”、“冷眼”是对长城的刻画,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使长城人格化。长城仿佛是历史的旁观者,然而长城的本身却是一部历史的演进史,有着曲折的经历。长城,见证着历史的短暂与无情。接着,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凝聚于长城的炽烈如火的民族情感。“躯体”、“面容”是对长城意象化的描写,使长城的形象更加鲜明凸显;“有你的云,你的树,你的风”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加强了诗人的感情表达:故乡的一草一木都在思念之中,这种思念日趋强烈。在最后一节中,诗人对故乡,对长城进行了遐想:“敕勒川,阴山下今宵夜色应如水”,勾勒了一副恬静明远的意境。月色如水,黄河入梦,诗人对故国家园浓郁真挚的思念与热爱之情。一棵开花的树是一首哀婉缠绵的爱情小诗。在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一棵开花的树,一棵为了爱情而存在的树,但是这个比喻被诗人作了另一番处理:“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这个转化是非常巧妙的,具有相当机智的诗性,使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因此更加深沉而厚重,成为一棵为了爱情而存在的树之后,“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这里,诗人用“阳光内涵”。“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这里是一个巧妙过渡,从下一局开始,诗歌情绪一下子转入另一种状态:“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短短几句话,诗人将爱情的失落和伤情的样子传神地表现出来。从整体上来看,诗人对全诗前后情感起伏变化把握得非常好,将这种内在而微妙的爱的诚挚、执著和伤感都浑然地传达出来了。(二)语言简洁凝练席慕容的诗歌语言从生活中提炼,从内敛中挖掘,从灵魂深处溢出。我们知道七里香是席慕容的诗歌代表作之一。全诗很短,只有八句,语言非常凝练,流露着婉约的气质。七里香从主题上来看是一首怀旧和乡愁的诗,第一节“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直接点题,说明了这首诗的写作主旨,体现出诗人在走向未来和眷恋过去时光之间的矛盾心理,但是作者依然把感情的重心放在了回顾过去的时光上,在第二节中,作者记忆里浮现出旧年的美好事物;“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这种人生的经验是具有普遍性的,因为少年时我们都热切地希望奔向未来的生活世界,于是“轻易”地离开那些美好的时光。如今在回忆里,才发现那些事物竟是那样的珍贵,使人眷恋,但是生活是回不去的,回不去的我们只好在沧桑的人生路上一直向前,只有在经年的岁月之后,灵魂随着梦或记忆“归来”,“微风拂过时便化作满园的郁香”。在她的乡愁中:“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这和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有异曲同工之妙乡愁是一缕袅袅的烟,乡愁是一片飘飘的云,乡愁更是那桥下的流水,永远在游子的心头流淌,而离开故土,踏上流浪迁徙的路途,那种思乡的思绪就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袭上心头,就像庄子里说的:“黯然销魂者,唯有别矣。”缘起中:“就在众荷之间,我把我的一生都,交给了你。”渡口里:“是那样万般无奈的凝视,渡口旁找不到一朵可以相送的花,就把祝福别在襟上吧,而明日,明日又隔天涯。”就这样简单的诗句,但研究起来还是韵味十足的,这样轻描淡写而不是凝练的语言,勾勒出来的是别样美好的意境。她的诗歌语言婉转如珠,流畅如水,没有一点的晦涩和艰深的复杂的字词,没有令人绞尽脑汁也懵懂的句子,而是浅显易懂,却琅琅上口,读起来思绪轻舞飞扬,情感一泻千里,往往给人一种余音绕梁的效果。洗练凝重,典雅秀润,风情万种,又给人一种无限惬意的快感,意犹未尽的耐人寻味,易于背诵,便于朗读和记忆。她喜欢把平凡的事物引入诗意的语境和空间,喜欢把淡定的情结和炽烈的情怀交托于大海。绣花女中:“我不能选择我的命运,是命运选择了我,于是日复以夜,用一根冰冷的针,绣出我,曾经炽烈的,青春。”所有人都感慨于命运,无奈于命运,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简单的近乎俗气,而只有席慕容的这首诗弹出了新意。在语言的使用上,席慕容的爱情诗歌语言是细腻隽永,平缓单调的。她大量地从古代诗歌语言当中吸取丰富的养分。在生离别中,她写道;“悲莫悲兮,生别离”古词汇的使用更使我们感受到抒情主人公的情之深,悲之重,暗通了中国古代的怨妇之悲。给诗歌的浪漫感伤格调更增添一种沧桑之重。在悲歌中:“今生将不再见你,只为再见的已不再是你,心中的你已永不再现,再现的只是些沧桑的日月和流年。”寥寥几笔,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给我们叙说了一个非常完整的故事。男女主人公由最初的相爱到最后的相离,以及离别后的心理状况,透过这种心理,我们又感受到了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能为力,时间流逝是生命所不能左右的痛苦,诗人在这简单明畅的语言中宣泄了自己的真情。 (三)意象设置独特席慕容诗歌里所塑造的意象基本以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以及朦胧又美好的爱情贯穿始终,意象鲜明,个性独特,忌讳孤芳自赏或是虚幻的假想。悬崖菊中:“如雪般白,似火般烈,蜿蜒延伸到最深最深的谷底,我那隐藏着的愿望啊,是秋日里最后一丛盛开的,悬崖菊。”托物言志,用菊花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纯洁的情感,执着的愿望。在席慕容为我们构筑的诗意世界里,既有感情的流露,又有智性的思索,在感性和智性的交融中,更通过对颇具象征性的意象的设置,扩充了诗歌的内涵,又丰富了诗歌的美感,达到一种如古人所言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对意象的精心设置,是席慕容诗歌的一大艺术特色。 文心雕龙神思篇:“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一直以来,中国诗学传统就非常重视意象的设置,把意象的设置作为文学的首术,甚至把意象运用的好坏作为品评文学作品优劣高下的标准参照物。席慕容继承了这一优秀的诗学传统,非常重视意象的选择和设置。她的诗歌常用“莲”作为主要意象体,通过“莲”这一意蕴深厚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爱的哀婉忧伤和纯洁至美的深切体念。在莲的心事里,她写道“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莲”。诗人直接就将自己比作一支盛开的夏莲,一支鲜艳绽放,又在翘首等待的莲,莲在诗人的笔下,已经被充分的人格化。诗人借莲这一意象抒发了自己隐秘的心事。对爱的渴望,然而囿于传统的束缚,又只能等待,在不忧不惧中,在一种心静如水的淡定矜持中,等待男人的欣赏,采摘,然而最终还是错过了。是谁的过错呢?在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女主人公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虽然缺乏一种大胆主动的精神,但是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女性形象,美丽、静穆、矜持。借助“莲”这一古典意象,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由衷的欣赏和思慕之情。在缘起中的“荷”,一棵开花的树中的“树”,特别是十里香中繁复的意象组合,这些意象的设置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关于情和爱的无限遐想,具有一种“言外之味,弦外之音”,更给席慕容凄婉的诗歌殿堂里抹上一层典雅柔婉的色调。再如青春。因为美和时间打的永远是一场失败的战争 ,所以诗人含着泪“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然而,需要我们很好总结的仍然很多。尤其我们青春的爱情,难道不是我们一生都享受不尽的财富吗?有了这份财富,诗神就永远青睐我们,不管是四十岁,六十岁,以至最后我们不得不辞别人世,照样可以说:我拥有过无怨的青春。青春是一首长诗,这里选取其中的一首加以探讨。追怀青春,是人之常情,历来以此为主题的诗歌甚多。席慕容这首青春,是独出机抒之作。“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人生的旅程已经快结束,前景不会发生什么变动了;“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该留的泪都已流,人生的滋味已都尝遍,不会再遭逢什么希望未曾遭逢的悲欢了。青春已经过去,它如今已成记忆。诗把茫茫的回忆集中在那个“夏日”,这是精巧的选择。因为夏天最热烈,火热的青春中的热烈夏日,自然最令人难忘。但它已“不再回来”,离开现在已很远,很远。第二节中的“你”不是指第二个人,而是指代青春时代的“我”。“你只如云影掠过”青春岁月短暂的很;“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我”当时未尽情享受青春的欢乐,“你”已“逐渐隐没在日落的群岚”,消失于迷茫之中,青春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诗行中,弥漫着悠悠的遗憾。惆怅与遗憾之情,凝结成一个新鲜的意象青春是“装订的极为拙劣”的“一本太仓促的书”。由于太仓促,所以才“装订得极为拙劣”;而“太仓促”正是对上文“如云影掠过”的描述的回应。扉页已“发黄”,表明这本书已很“古老”,而“我”还“含着泪”“一读再读”,舍不得丢开,对青春的无限依恋被形象地表现出来。意象源于生活,来自感情,处于构思。以书来比喻青春,席慕容是诗界中的第一人。可谓“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前者指诗容易引起众多人的共鸣,后者指诗写的有特色,乐于为人们所接受。这首诗正是内容上的共性与表现手法上个性的统一,以独特的方式来表达人们所共有的感受对青春的怀恋。三、作品的艺术成就 席慕容崛起于70年代的台湾诗坛,其诗歌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风靡华文世界,其作品是一版再版,掀起的“席慕容热”经久不衰,堪称当代华文文学世界一大奇观。 席慕容的诗歌代表作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等。纵观席慕容的诗歌:“爱的抒发已成为席慕容诗歌的第一主题”。情和爱散落在席慕容诗歌殿堂里的各个角落,在俯拾而望的情爱故事里,感伤,忧郁,怅惘,充斥其中,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