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的态度品味古诗之美.docx_第1页
以生命的态度品味古诗之美.docx_第2页
以生命的态度品味古诗之美.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生命的态度品味古诗之美人是世界的一份子,在知识系统中,人总喜欢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世界在我的对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消费的客体,被我审美的对象。人用这样的态度看世界时,好像不在这世界中,人成了世界的控制者、决定者。而在古诗欣赏之中,人应由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回到共成一“天”的生命天地中。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与我的生命相关。就像庄子所描绘的那条“相忘于江湖”的鱼。不是把握古诗与美的知识,而是体验生命的愉悦。一 以生命的态度品味古诗的音乐美一首好诗不仅是意象的蒙太奇,也是一曲音乐。汉字的抑扬顿挫,具有音符一样的特性,在长短相间的跃动中具有无限的可能。古体诗严瑾的格律,不过是千百次尝试后的凝结,而奔放不羁的诗人不以辞伤义,更愿打破常规,探索出新的曲调组合。诗歌与音乐是不可分的,甲骨文中,“诗”的意象为一只手持一束花,显然在歌舞祝祷,屈原的九歌亦可为之佐证。其实,最早的诗歌不就是老百姓在劳动中“唱”出来的吗?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诗四字一句,语句整齐,采用双声叠韵连绵词,韵律音调和谐,琅琅上口,具有强烈的节奏美和音律美。难怪古人会配上乐曲,在劳动中,在小河边,在节日里,或浅吟,或低唱,或于动情处放声高歌呢?二 以生命的态度品味古诗的绘画美诗和画姊妹艺术。画因诗存,诗因画传,自古如此。苏轼在细细欣赏惠崇春江晚景画后作诗道:“竹外桃花三两只,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四句诗中描绘了翠竹、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笋、河豚鱼等七中景物。这七种景物看起来各具特色,互不相关,但在诗中我们看到,高处、低处、岸边、水中、色彩、气温、动物、静物,诗人把它们和谐而紧凑地组合在一起,把春江晚景的幽美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 说“诗中有画”,这是古人评诗论诗的一个标准。画是艺术品,艺术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生活是美的,画反映的生活更集中更典型也更美,用它来作标准,虽不具体,倒也概括、形象。司空图独望:“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远陂春草绿,犹有水禽飞。”全诗从“望”字着眼。先望见的是“绿树连村暗”,一片高大茂密的树,把整个村庄全笼罩在一片阴暗之中。再“望”村外,“黄花入麦稀”,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茂,延伸向麦田远处,渐渐稀疏。这前两句诗,颜色相对,明暗相间,且写出了渐远渐小的视觉,真可谓“诗中有画”。三四句则写“远望”,放眼望去,远方的水池边上青草绿油油的,空中还有几只水鸟,如白色的鹭鸶,在空中上下盘飞。作者虽未写蓝天,但背景是蓝天自不待言。这就构成了一幅以蓝天为背景的地面清水、碧草,空中白色水鸟盘飞,有动有静,一片生机。一首二十个字的小诗,不啻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三 以生命的态度品味古诗的人情美诗是言志抒情的艺术,重在表达情致,展示意境,使读者涵咏体味,感同身受,古人有“言不尽意“之说。语言是传达思想感情的工具,使有些微妙的思想感情,深沉的激越情怀,却不能为语言所直抒尽传,而为读者设置下感情上的空白。春望首联和颌联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在安史之乱中见到国破家散的惨象,内心创伤不可言状,然而杜甫这首五言律,感情蕴饱,寓情于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余地。“破”到什么程度?“深”到什么样子?花香鸟语本是怡悦神心,赏心娱乐之物,为什么“花溅泪”、“鸟惊心”呢?作者是采用拟人之笔,反衬出内心痛苦之至。结联的“搔更短”“不胜簪”是什么形象?是诗人老态龙钟的自画像。他饱经颠沛流离之苦,倍受战乱离散之怨,致使头发疏而皤然,透过形象,探究其内心是什么感情?诗人忧伤绵绵,愁肠郁结,有力地控诉了安史之乱的罪恶。四 以生命的态度品味古诗的意境美(一)宁静、美好之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皎洁的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星星点点,特别的明净、清幽,在这样的月光下,在这样的氛围中,即使是劳动也变成了一种享受,所以浣女洗衣归来,渔夫下河捕鱼,具有诗情画意,此所谓“人在画中游”,人与自然和谐的融为一体,这样的宁静、美好之境,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向往不已。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月光临水,湖水映月,人在天上飞,影在水中游,月人合一,月亮成了诗人梦游的唯一伴侣,也是最亲密的朋友(诗人一向视月为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便是最好的例子),亲切、温馨之情溢于言表。所以,“月”不仅交代了诗人梦游的时间,还营造了一种美好、温馨的意境。(二)阔大、磅礴之境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岸上星垂,原野广阔;舟前月涌,大江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星垂”、“月涌”是以细腻写阔大,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三)永恒之境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苏轼赤壁赋)水虽东流长逝,但川上之水仍源源不断;月虽有圆缺盈虚,周而复始,但月亮还是千古不变的那个月亮。天地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没有尽头,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无尽宝藏,我们应该抛却功名利禄,享受大自然所给予的美丽景物,陶醉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亦即此意!五 以生命的态度品味古诗的色彩美虞书云:“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中国古典山水诗也有言志抒情的创作传统,独特色调浓缩形成的诗画景象,往往会使人和景之间构成情绪的映衬或冲突,从而为抒情言志提供了可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四字浓缩了无限的色调风物,超越了空间限制,于有限的语词中包含了无尽的生活内涵,涵盖了作者对游人的绵绵情思。同样是对独特色调的浓缩把握,“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的泊秦淮)用两个“笼”字,将相近的三份色调揉为一体,彼此难分,从色调方面勾画出“秦淮”、“酒家”纸醉金迷、忘忧无耻的堕落情状,为作者的咏史言志提供了色调基础。景物与情绪的协调一致如此,而景物和人物行为的激烈冲突,同样也会有精妙的表达效果。“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通篇以雪白为基本色调,冷色的雪,凄清的气候特点,都显示出钓鱼人与周围环境的极不协调与高强度的冲突,诗作以此表现了作者的孤傲人格和政治生活感喟。六.以生命的态度品味古诗的哲理美很多古诗蕴含哲理美。哲理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包括人生的真谛、万物的奥秘、自然的规律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慢慢品读,善于联想思索,认真体会,才能感悟到诗歌的哲理美。 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本写诗人在层峦叠嶂的山间漫步,清澈的泉水在曲折迂回的山中很快的流淌,山路错综复杂,诗人不知道哪条是去山西村的路。正在迷惘,焦急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红柳绿,几家农家茅舍在花木掩映之下若隐若现,诗人顿觉眼前一亮,不禁惊喜交加。倪云林“千年石上苍苔碧,落日溪回树影深”一联诗中,就可看出博大精深的宇宙人生精神。石是永恒之物,人有须臾之生,人面对石头就像一瞬之对永恒,在一个黄昏,落日的余晖照入山林,照在山林中清澈的小溪上,小溪旁布满青苔的石头说明时间的绵长,夕阳就在幽静的山林中,在石隙间、青苔上嬉戏,将当下的鲜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