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的心理自我调节.doc_第1页
辅导员的心理自我调节.doc_第2页
辅导员的心理自我调节.doc_第3页
辅导员的心理自我调节.doc_第4页
辅导员的心理自我调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辅导员的心理自我调节一、辅导员心理健康的指标:1.正确的角色认知。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辅导员的角色。能接受挑战,创造性地工作。抗教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2.在教育中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3.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二、辅导员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工作的繁重性和复杂性,有教育教学的双重任务,管的事情又多又杂,又细。社会发展对辅导员职业要求日趋提高,学生一旦有什么事,承担主要责任的就是辅导员老师。学生家长对子女期望值提高,辅导员是和家长联系最多的人。家长对辅导员的期望高。工作中限制多,支持少。三、为什么要进行自我调节。辅导员的心理健康应主要靠自己的力量来维护。只有自己才能最好地帮助自己,一切外部的帮助只能是起到“助人自助”的作用,都只能通过个人的吸收、内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通过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辅导技巧,来提升自己自我调节的能力。辅导员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心理健康的辅导员老师,才能运用教学行为去影响学生,为学生设计一个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四、自我调节分为:认知调节,情绪调节,人际关系调节,个性调节,行为调节。(一)认知调节1、辅导员的烦恼经常来源于各种评比,班级各项日常常规的评比,教学质量的评比,面对一张张评议表,注意力难以集中 ,记忆力衰退 、健忘、丢三落四,判断力减弱、无法清楚思考,钻牛角尖、遇事迟疑不决,丧失自信 有夸大的压力感。面对这些问题,应对的措施是:改变认知首先要把自己的姿态放的低一点,不要把自己看的过高,把别人估计的过低。“人贵有自知之明”,辅导员自己要看到和承认,自己做为一个普通人是一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自己的现状如果和社会的期望还存在差距,这也是在所难免的,也并非是不能容忍和不可饶恕的,只要自己不断努力进步就可以了;而对于现在的自己,则是完全可以自我接纳的。既对工作负责,又要有“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人生态度。要做好工作重要的是能够接受现实,面对现实,这就是“顺其自然”。什么样的现实呢?学生对学习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有差异的;不可能每个人在成绩上都是第一名;不应该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和评价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现在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不等于将来没有前途;教师很难让各方面的人都满意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依照事物的客观情况和客观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使之有利于学生成长。这就是“为所当为”。这才是我们教师所应当做的,也能够做好的事情。坚持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生活态度,可以帮助我们以健康、平和的心态积极努力工作,做出成绩。心理疏导的技巧:合理的宣泄,找人倾吐,宣泄内心的压抑。注意力转移,采用散步聊天交流等方式转移注意力。自我放松,学习身体放松的方法来调节挫折所引起的紧张不安感。放松调节是通过对身体各部分主要肌肉的系统放松练习,抑制伴随紧张而产生的血压升高、头痛、手脚冒汗、腹泻、睡眠等生理反应,从而减轻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焦虑情绪。放松调节首先要学会体验肌肉紧张时的感觉,即收缩肌肉群,注意体验其感觉;然后再放松肌肉群,注意体会相反的感觉。呼吸调节也是放松调节的一种。通过某种特定的呼吸方法,来解除精神紧张、压抑、焦虑、急躁和疲劳。比如,紧张时,采用深呼吸的方法可减缓紧张感。平时也可以到空气新鲜的大自然中去做呼吸训练。2、辅导员在教育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怎样应对困难?改变非理性的观念,建立理性的合乎逻辑的观念,适应新的环境。对工作中的困难要有充分的认识,寻求弥补的方法。不逃避责任也不完全归罪于自己。找出自己最想解决的问题,尝试改变和解决。理顺人际关系,为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打下情感基础。暗示,心理学研究表明,暗示作用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内部语言可以引起或抑止人的心理和行为。自我暗示即通过内部语言来提醒和安慰自己,如提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着急”、“一切都会过去的”、“事情并不像我相象的那么糟”等等,以此来缓解心理压力,调整不良情绪。想象,受挫心理调节能力并非要等到受挫后再来培养,而是在平时就要训练。想象调节法即是指在想象中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情境和使自己感到紧张、焦虑的事件的预演,学会在想象的情境中放松自己,并使之迁移,从而达到能在真实的挫折情境和紧张的场合下对付各种不良的情绪反应。想象调节的基本做法是:首先学会有效的放松;其次把挫折和紧张事件按紧张的等级由低到高排列出来,制成等级表;然后依据等级表由低到高逐步进行想象脱敏训练。3、辅导员经常会遇到一些挑战性的任务。比如由原来自己擅长的工作,改做自己不熟悉的工作。怎样调节改变想法,理性情绪治疗理论告诉我们,各种不同的想法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决定我们情绪的是我们自己的想法。要改变自己的情绪关键是改变自己的想法,积极的自我暗示,积极的内在语言,能增强自信,产生动力,使人豁然开朗。自我松弛,通过放松缓解自身的焦虑情绪,改变身体的不适状况。(二)情绪调节人是情绪的奴隶,人是易受情绪浸染的个体。作为辅导员老师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常处于情绪低落、心境不佳的状态,不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甚至恣意发泄,借题发挥,造成人际环境恶化,这种恶化反过来又刺激不良情绪的滋生与蔓延,以至形成恶性循环,长期处于紧张、焦虑、忧郁的状态。情绪调节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培养积极的情绪和克服消极的情绪。1、培养积极的情绪在于提高情绪的管理能力,能够准确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各种情绪,再调节自己的情绪。符合表情规则。表情是表达情绪最敏感的工具。表情的规则是将某些情绪的外部表现降到最低,或者有意放大某种情绪,来获得对自己有利。或者将某种情绪掩盖起来,以免伤害别人。适当的情绪表达要符合表情的规则。身体语言的控制。大部分身体语言在无意识地泄露人的内在情绪, 经过努力,有些身体语言是可以自觉地加以控制的。真实的情绪表达。适当的情绪表达并不是意味着一味地忍让和压抑,尤其是面对有意的挑衅时,绝对不能过于软弱。在面对不合理的境遇时要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维护自己的尊严。第一,学会直截了当地拒绝,学会不失礼貌但又毫不含糊地作出回绝。努力让别人明白,你自己有权拒绝做你所不愿意做的事,第二,不要让别人有现成的托辞。对于原则性、制度性的问题,必须一是一、二是二地严格执行,不能有任何“婉转”的余地。第三,对合理要求不道歉。维护自己应有的尊严。第四,采取积极的暗示行为。有些事情因为碍于情面而感到很难直接表态,那么不妨采取一些暗示性的行为告诉对方。如体态语的运用等等。此外,一位名叫克雷恩的心理学博士还提出了一种以“潜台词”来进行暗示的方法。第五,事先表明态度。如果预料到在某个场合也许会遇上让自己尴尬的事,那么,应该一开始就主动说明自己的态度,这样别人就会因理解和礼貌而不勉强你,如此一来,你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第六,必要时进行有力的回击。生活中往往有一些不知趣甚至恬不知耻的人,虽然你用了各种方式表示了你的不快或愤怒,然而这种人却依然我行我素。一般来说,这种人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生理缺陷,为了寻得心理的平衡,总会在某一方面给别人以刺激,以表明自己的存在。对于这种人,本来很可怜,因为如果你给他打击后,他会显得更加自卑,然而,你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又积习难改,从而对自己造成心理上的伤痛。因此你大可不必为了让这种人寻得一时的心理平衡而使自己的心灵受到创伤。真诚待人,真诚坦率是表达情感的最根本原则。在表情达意时,不仅应当注意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而要注意如何在表达表情,举手投足、动止停留。如果这一系列内容都是和谐一致的,那说明我们的情感是坦率和真诚的。克服消极情绪可以运用如下方法:1、理智消解法。首先必须承认不良情绪的存在;其次,承认了不良情绪的存在后,就要分析产生这一情绪的原因,并弄清楚究竟为什么会苦恼、忧愁或愤怒,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弄清自己所苦恼、忧愁、愤怒的事物,是否确实可恼、可忧、可怒,有时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那么不良情绪就会得到消解;最后,有时确实有可恼、可忧、可怒的理由,那么,就要寻求适当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它。 2、自我鼓励法。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明智的思想来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和逆境进行斗争。自我鼓励是人们精神活动的动力源泉之一,一个人在痛苦、打击和逆境面前,只要能够有效地进行自我鼓励,他就会感到力量,就能在痛苦中振作起来。 3、语言调节法。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当你为不良情结所压抑的时候,可以通过言语暗示作用,来调整和放松心理上的紧张状态,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比如你悲伤时,朗诵滑稽、幽默的诗句,可以消除悲伤。比如,你在发怒时,可以用言词暗示自己不要发怒,发怒会把事情办坏的。陷入忧愁时,提醒自己忧愁没有用,于事无益,还是面对现实,想想办法吧。等等,在松弛平静、排除杂念、专心致志的情况下,进行这种自我暗示,对情绪的好转将大有益处。4、环境调节法。环境对人的情绪、情感同样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素雅整洁的房间,光线明亮、颜色柔和的环境,使人产生恬静、舒畅的心情。相反,阴暗、狭窄、肮脏的环境,给人带来憋气和不快的情绪。因此,改变环境,也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当你在受到不良情绪压抑时,不妨到外面走走,看看美景,大自然的美景,能够旷达胸怀,欢娱身心,对于调节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很好的效果。5、注意力转移法。请你把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到转移到更有意义的方面上,或者主动去帮助别人,或者找知心朋友谈心,或是找有益的书来阅读。要使自己 的心思有所寄托,不要使自己处于精神空虚、心理空旷的状态。凡是在不愉快的情绪产生时能很快将精力转移他处的人,不良情绪在他身上存留的时间就短。6、能量发泄法。对不良情绪可以通过适当的途径排遣和发泄。消极情绪不能适当地疏泄,容易影响心身健康。所以,该哭时应该大哭一场;心烦时找知心朋友倾诉;不满时发发牢骚,愤怒时适当地出出气,把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情绪低落时可以唱唱欢快的歌 7、请人引导法。有时候,不良情绪光靠自己独自调节还不够,还需借助于别人的疏导。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心理处于压抑的时候,应当允许有节制的发泄,把闷在心里的一些苦恼倾倒出来。因此,当青年人有了苦闷的时候,可以主动找亲人、朋友诉说内心的忧愁,以摆脱不良情绪的控制。(三)人际关系调节和辅导员产生人际关系的有:学生,同事,领导,家长等。进行学会宽容和理解,增进人际沟通,既可以加强老师的社会支持。也可以使人产生愉悦感。人际关系调节可以从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倾听这两点出发。1、学会欣赏别人,不是一味的迎合,而是对优秀品质的赞赏,对别人的尊重。要全面、客观、公正、发展地看待学生。同事间加强合作。教师劳动的特殊性在于,看似集体劳动,实则是个体劳动,故应加强协作,管理上应尽量减少个人竞争,开展集体竞赛。不要以我为中心,经常换位思考,体验别人的内心。2、倾听是理解他人的途径,善于倾听缩小与学生的心理差距。更新观念,心理互换,平等待人。主动、经常与家长建立联系互通情况,共商教育对策,协调教育步骤。主动和同事沟通,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倾听的技巧有:1、创造有利的倾听环境,选择安静,平和的环境。使传递着处于身心放松的状态。2、在同一时间内既讲话又倾听,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立即停止讲话,注意对方的讲述。3、尽量把讲话时间缩到最短。你讲话时,便不能聆听别人的良言,可惜许多人都忽略了这一点。4、摆出有兴趣的样子。这是让对方相信你在注意聆听的最好方式,是发问和要求阐明他正在讨论的一些论点。5、观察对方。端详对方的脸、嘴和眼睛,尤其要注视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传递者的外表。这能帮助你聆听,同时,能完全让传递者相信你在聆听。6、关注中心问题,不要使你的思维迷乱。7、平和的心态,不要将其他的人或事牵扯进来。8、注意自己的偏见,倾听中只针对信息而不是传递信息的人。诚实面对、承认自己的偏见,并能够容忍对方的偏见。9、抑制争论的念头。注意你们只是在交流信息,而非辩论赛,争论对沟通没有好处,只会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学习控制自己,抑制自己争论的冲动,放松心情。10、保持耐性,让对方讲述完整,不要打断他的谈话,纵然只是内心有些念头,也会造成沟通的阴影。11、不要臆测。臆测几乎总是会引导你远离你的真正目标,所以要尽可能避免对对方做臆测。12、不宜过早作出结论或判断。一般人往往立即下结论,当你心中已经对某事作了判断时,就不会再倾听他人的意见,沟通就被迫停止。保留对他人的判断,直到事情清楚,证据确凿。13、做笔记。做笔记不但有助于聆听,而且有集中话题和取悦对方的优点。如果有人重视你所说的话并做笔记,你不会受宠若惊吗?14、不要自我中心,在沟通中,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身上,才能够进行倾听。但很多人习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不太注意别人,这容易造成倾听过程的混乱和矛盾。15、鼓励交流双方互为倾听者。用眼神、点头或摇头等身体语言鼓励信息传递者传递信息和要求别人倾听你的发言。(四)辅导员个性问题的自我调节辅导员的个性心理问题,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较为明显。这是因为具有不同个性类型特征的人,对各种社会生活事件及心理冲突等的情绪反应也不同。属于外向型个性的人,虽然情绪反应较为强烈,但体验的深刻程度不大,情绪的持续时间也不长,恢复心理平衡较容易;属于内向型个性的人,情绪反应深刻而持久,恢复心理平衡的过程较长。冲动和紧张是教师经常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问题。1、冲动型不良个性的辅导员教育管理班级过程中,往往情绪不稳定,幼稚,意气用事,缺乏耐心,不能自制,甚至为所欲为,不尊重社会规范和职业道德。学生对这样的老师既畏惧又反感,抵触情绪很大。具体表现:(1)一发火就骂人、砸东西,甚至打人。(2)情绪反应十分简单,缺乏幽默感,不会开玩笑,对于满意的事沉默不语,对不满意的事常会通过吵架、发脾气等方式解决。(3)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心理防御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发泄。(4)对很小的事也沉不住气。(5)一点就着,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当然不能自控,事后又特别后悔。(6)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说,尤其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冲动情绪,它是一种短时间的、暴风骤雨般的、极度紧张的情绪体验,同时也是一股巨大的心理能量。具体讲,它具有以下特征:其一,紧张性。当一个人处于激情状态中的时候,会感觉到自己的情绪越来越高涨,身上就像着了火似的,难以控制。其二,暂时性。它像暴风雨一样,来得猛,去得也快。其三,爆发性。处在激情状态中的人,会竭尽全力地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充分释放自己的心理能量。其四,盲目性。人在激情状态下,其认识范围骤然缩小,分析能力下降,别人的劝告及过去的经验都被掩盖掉,因而常常不能正常地处理问题。下面介绍一些控制情绪的方法:调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冷静下来。化解冲动首先要克制。喷发的激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只要想办法抑制片刻,就可以避免动拳头的冲动。一般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忍耐。尽管冲动情绪像匹野马,但缰绳还是在自己手中。当别人对你说了不中听的话,甚至羞辱性的话,你可以在心里默念“我不发火”、“我不在意”等,也可以在心里默背诗词或文章等,这样能使消极激情变弱。二是谦让。清朝有个叫张英的在京城做官,在家乡他的邻居砌围墙,分厘必争,张英的家人非常气愤,向张英告状。张英回信赋诗劝导家人说:千里修书只为墙,让其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昔日秦始皇。家人见诗后,马上把围墙让后三尺,于是就有了六尺巷的美谈。在遇到较强的情绪刺激时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分析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再采取表达情绪或消除冲动的缓兵之计,尽量使自己不陷入冲动鲁莽、简单轻率的被动局面。比如,当你被别人无聊地讽刺、嘲笑时,如果你顿显暴怒,反唇相讥,则很可能引起双方争执不下,怒火越烧越旺,自然于事无补。但如果此时你能提醒自己冷静一下,采取理智的对策,如用沉默为武器以示抗议,或只用寥寥数语正面表达自己受到伤害,指责对方无聊,对方反而会感到尴尬。用暗示、转移注意法。化解冲动要及时转移。大量事实证明,冲动情绪一旦爆发,很难对它进行调节控制,所以,必须在它尚未出现之前或刚出现还没升温时,立即采取措施转移注意力,避免它继续发展。比如,可尽力让自己想一些无关的事,干一些其他的活,脑子不闲,手脚不停,就能摆脱因发怒带来的思想负担。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使自己生气的事,一般都是触动了自己的尊严或切身利益,很难一下子冷静下来,所以当你察觉到自己的情绪非常激动,眼看控制不住时,可以及时采取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自我放松,鼓励自己克制冲动。言语暗示如不要做冲动的牺牲品,过一会儿再来应付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等,或转而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或去一个安静平和的环境,这些都很有效。人的情绪往往只需要几秒钟、几分钟就可以平息下来。但如果不良情绪不能及时转移,就会更加强烈。比如,忧愁者越是朝忧愁方面想,就越感到自己有许多值得忧虑的理由;发怒者越是想着发怒的事情,就越感到自己发怒完全应该。根据现代生理学的研究,人在遇到不满、恼怒、伤心的事情时,会将不愉快的信息传入大脑,逐渐形成神经系统的暂时性联系,形成一个优势中心,而且越想越巩固,日益加重;如果马上转移,想高兴的事,向大脑传送愉快的信息,争取建立愉快的兴奋中心,就会有效地抵御、避免不良情绪。在冷静下来后,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在遇到冲突、矛盾和不顺心的事时,不能一味地逃避,还必须学会处理矛盾的方法,一般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明确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双方分歧的关键在哪里? 第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 第三,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难以接受的?第四,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第五,找出最佳的解决方式,并采取行动,逐渐积累经验。化解冲动要善于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即反向思考。当你情绪冲动,一时又难以克制时,应多想一想别人的处境,想一想一时冲动可能酿成的恶果,想一想犯错会使自己的亲人怎样痛苦。“回头想”,可以把自己的思绪从愤怒的指向中拉回来,使你的过激情绪降下温来。平时可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培养自己的耐性。 可以结合自己的业余兴趣、爱好,选择几项需要静心、细心和耐心的事情做做,如练字、绘画、制作精细的手工艺品等,不仅陶冶性情,还可丰富业余生活。化解冲动要注意提醒自己。对冲动的克制,有时还特别需要得到外部的提醒或帮助。譬如,林则徐每到一处,都在书房最显眼的地方贴上“制怒”的条幅,随时提醒自己不要冲动发火。这些办法并不复杂,我们也可以立个座右铭,经常告诫自己,也可以请自己朋友,时常提醒自己,特别是在自己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时,能及时警示,使自己迅速从冲动情绪状态中解脱出来。2、紧张是心理压力对教师的直接影响。紧张会导致的负性生理反应: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头晕、心悸、心慌等; 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肠胃失调,如溃疡;四肢乏力、容易疲劳;经常头痛,特别是偏头痛;肌肉紧张、疼痛;睡眠质量差,失眠、多梦;罹患心身疾病,例如肾损坏、糖尿病及低血糖病、精力衰竭、心脏病、胃病、头晕目眩、心率紊乱、中风等等。 紧张会导致的负性心理反应: 焦虑:焦虑是指人内心的不安、恐惧、困扰和紧张的感受,有时还伴有生理上的不适,如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呼吸急促、胸闷、淌汗、恶心、不思饮食、注意力涣散、尿频、失眠等现象。这是最常见情绪反映,其主要特征是恐惧、紧张、忧虑、担惊受怕;或面临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感到迷惑和无助,犹豫彷徨,无所适从;或者焦躁不安,性情急躁,仓促决断,贸然行事,从而贻误良机或酿成大错。它会妨碍人的智力的发挥,降低人的适应能力。 退缩和抑郁:抑郁是由多方面的不良感受组成的一种心理压力的情绪。如自卑感、认同危机感、失落感、孤独感、负罪、自责感、失望感等。这些方面的不良感受往往会使人表现出抑郁寡欢、疾首蹙额等神情,以及产生忧心忡忡、伤感、烦闷和愁苦的心态。面对强大的压力事件,个体感到自己无力应对,由于频频受挫而产生挫败感,丧失勇气,变得被动、退缩。对很多事情缺乏兴趣,对自身、他人和社会事件及以往感兴趣的事情不再留意;自我评价降低,倾向于自我责备和贬低;精力溃散,记忆力衰退,迟疑不决,感到愁苦、内疚、疲惫不堪、冷漠无助、无能、自卑及无价值感等。 情绪暴躁、易激惹:一旦遇到重大挫折或稍不顺心的事情,一律表现为情绪失控,例如暴躁、过分激动、容易发怒、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别人,遇到冲突,反应过于激动和好斗,对情绪和行为缺乏必要的控制力。 习得性无助:面对压力,由于自己频频遭受挫折,或者观察到他人反复受挫,而丧失勇气和斗志,失去自信心,动机缺乏,表现为软弱、消极、被动、无可奈何和态度冷漠,诸事听天由命,不思进取。 注意力分散:由于长期应对压力,变得疲惫不堪,注意力分散,注意范围缩小,不能专心致志地从事教学任务,在面对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时,持续时间缩短,感觉疲劳,绩效下降。 厌烦和工作不满:缺乏成就感,随着挫折感的累加,对工作的满意度逐渐下降,丧失工作兴趣,对工作不满意,抱怨增加,工作消极、拖沓,对工作产生对抗情绪,不良情绪一旦转嫁和迁怒于学生,极易引发教学事故。 紧张会导致的负性行为反应:服药、去医院增加;饮食过度;冒险行为增加;攻击性行为;工作拖拉、效率低;与家人和朋友关系恶化;等等。对于心理压力的管理,可分成两部分:第一是针对压力源造成的问题本身去处理;第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的纾解。 辅导员的压力管理策略: 第一,社会支持策略 社会支持的种类: 物质性支持:提供必要的物质资料;情绪性支持:提供积极的情绪鼓励;尊重性支持:尊重对方增强其信心;信息性支持:提供关于事件的信息;技术性支持: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 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争取学生的协助;争取领导的支持;同事协作、共同抗压;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第二,改善认知策略 认知重建:问题并不是问题,只有看问题的问题才是问题。 变化性和不确定性(生活中充满变数,充满难以预料的变化。有变化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绝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和生活。学生是可变的,生活是可变的,自己是可变的,他人也是可变的。生活中本来就充满坎坷,遭受任何挫折都是正常的,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不完美性。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性,接受现实中有缺点的自己,同时也容忍他人的缺点。相信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完美,没有人能够不犯错误。 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公正。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不可过分苛求公正。 信任自己和别人(同事是最好的“减压”医生,日本的白领早已流行一种观念,即同事就是你最好的心理医生)。 决定我们命运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的什么。(努力做一个内控者) 第三,问题解决(积极应对)策略 面对压力事件人们往往有两种选择:一是积极应对,二是消极逃避。对于后者,尽管可以暂时缓解心理压力,但是暂时逃避的结果是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重又设置了潜在的障碍,随着这种障碍的不断累积,必定会对自己造成更大的压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所以,较理想的选择是面对压力事件,深入分析,沉着应对。 处理问题态度为冷静面对并解决,问题克服过程的标准步骤如下: 认清压力事件的性质;理性思考及分析问题事件的来龙去脉;确认个人对问题的处理能力;累积寻求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信息;运用问题解决技巧,拟定解决计划;积极处理问题;若已完全尽力,问题仍无短时间克服,则表示问题本身处理的难度甚高,有可能需要长期奋战不懈,除了必须培养坚忍不拔的斗志之外,可能还需要其它的精神力量支持。 第四,职业发展策略 要减弱心理压力的不良反应,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只有通过学习、进修,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第五,时间管理策略: 考察自己时间管理的特点,将每件工作依重要性和紧迫性排序,要有效计划和安排时间,改正自己的做事偏好,提高做事的效率,学会积零成整,学会说“不”,学会合理地拒绝 第六,目标管理策略: 检视自身目前状况,找出缺陷和不足;总结成败经验,发现自身工作优势; 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三年或五年目标:包括学业目标、工作目标等,并对目标进行细化,具体到目标细节和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 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 完善监督执行机制:一是自身监控,二是通过组织管理实现目标监控; 反馈与总结:对每个阶段、每项细节的实现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并对完成情况进行奖励。 第七,资源整合策略: 当教师感到教学压力过大,常常陷入对工作难以应付的窘境时,这显示出自身教学资源濒临枯竭的一个征兆,表明你需要学习、进修,需要重新整合自己的教学资源,需要充电了。 回顾总结、及时反思,不断积累自身教育资源 学习进修、参加研讨,及时获取新的教育资源 第八,身体放松策略: 运动,温和地转动头部,颈部,或伸懒腰,动动肩膀等 音乐放松,当你烦躁不安时,听舒缓,流畅,平静的音乐;当你抑郁焦虑急需发泄自己的愤懑时,听一些激荡的音乐,有利于宣泄情绪,使心情平复。 冥想,选择一个宁静舒适的场所,闭上眼睛,想像自己静卧在宁静的草原或是平静的海滩上,望着远处缓缓起伏的波浪,谛听草原深处或海滨传来的细细的声音,使自己逐渐进入一种舒缓、宁静的氛围中,融入自然,忘却烦恼,从而使心灵得以平静。 睡眠,形成有规律的作息制度,定时睡眠,睡觉之前尽量不作情绪性的思考,保证睡眠的质量。五、辅导员行为问题的自我调节教师的问题行为日渐增多,翻开报纸,打开网站,每天都可以读到各种各样的教师的问题行为,一些教师的问题行为,进而演变成师生之间、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行为对抗,甚至引起法律纠纷,造成社会震动。体罚和告状是教师最常见的不良行为问题。1、一些辅导员面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觉得很是苦恼,想用“体罚”,却难以把握;不用“体罚”,则更难把握那怎么办?下面就谈谈如何能真正告别“体罚”,又让自己教的快乐,学生学的快乐。 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师生关系是“师道尊严”,是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上与下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是以控制为主,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否则就是犯上或大逆不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今天民主、自由、平等,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是为人们所倡导。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所以,我们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要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有自觉能动性的人,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在1997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0年8月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均指出教师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常常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作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道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教师应该大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增强法制观念教师应该自觉地学习国家颁布的各种教育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对于有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条款,更应该认真学习,努力增强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并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教师要避免体罚行为,还应该具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因此,作为教师要学会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要干一行,爱一行。对于教师来说,要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首先一定要接受“自己”是教师,也就是心理学上常说的进入角色,并且能够感受到作为教师的快乐。放下权威身份,能够和学生积极地沟通交流。我们天天都要面对学生,如果无法和学生沟通交流,就难免会出现学生不尊重你,你拿学生没办法的状况。学会弹性工作。一个会休息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为此,在安排工作时,千万别忘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不管工作多忙,尝试着去户外运动一下,爬爬山、朋友聚会、做做运动等,能够让自己的身心很好地放松,会更有利于精神抖擞地去应付繁重的教学工作。 保持充实、和睦的家庭生活。家庭问题常常是引起教师心理压力的一大根源。工作时带着家庭里的烦恼,肯定是无法让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结果只能是一个恶性循环。别排斥去看心理医生。现在许多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甚至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自然也无法调节好自我的身心。为此,当自己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时,不妨大大方方地做回“学生”。培养良好的性格独立、热情开朗、耐心细致、沉着冷静、诚实正直、温和宽厚,都是一名优秀教师必备的性格特征。教师要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就必须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进行刻苦磨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处处留心,小事做起。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处处检点自己。上一次课,与学生谈一次话,处理一个偶发事件,都可以看作是锻炼自己性格的良好机会,日积月累,必有长进。自我克制、磨练意志。性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改变的,有的教师已形成了某些不良性格,只要坚持用坚强的意志加以克服,学会自我克制,就会日见成效。勤奋学习,以智养心。性格发展与人的知识发展相联系。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水平,文明程度越高,性格发展就越和谐。为此教师要勤于学习。努力钻研业务,自觉地从名师的著作中汲取有益的实践经验。 自我评价、扬长避短。教师在加强个性修养中,应养成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的习惯,有了这些习惯,就能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既善于看到并发扬自己性格中的优良方面,也勇于发现并克服自己性格中的缺陷,从而扬长避短,努力塑造自己完美的性格。2、辅导员的告状行为是向学生家长告状。学生毕竟是学生,自控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差,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老师向家长“告状”,有时会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听到老师“告状”后对孩子非打即骂。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一犯错误,或怕家长惩罚而说谎,或怕老师告状而产生精神压力;更有甚者,为了躲避家长的惩罚,有的孩子会铤而走险、离家出走。老师应积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办法,促其改正错误,而不应以“告状”的方式简单解决。 辅导员的工作需要得到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而辅导员所面对的却是几十个学生家庭,几十及上百个家长。这些家长又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文化修养不同,道德需求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对子女期望值不同,家庭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构成了解沟通的复杂性。因此,辅导员与学生家长沟通时要有一定的技巧。 把家长当作朋友,不可盛气凌人 辅导员和学生家长社会角色分工不同,人格上是平等的,从工作关系上讲,地位也是平等的,都是学生的教育者,目标也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好学生。孩子犯了错误,做家长的被老师急召到校,心里一定很难受,他们非常想得到老师的谅解和具体指导,何况,辅导员和学生家长都是成年人,如果辅导员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当面训斥或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甚至是对家长进行贬低,家长会觉得无地自容,从此,形成一种“惧怕”老师,不想上学校的心理。甚至有的家长脾气爆燥,把气发泄在学生身上,当老师面就对小孩一顿拳脚,这样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家长,工作都不 能更好的开展下去,反之,如果老师把家长当作朋友,与家长共同讨论发生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与家长谈话时,要明确目标,做好准备工作 辅导员和学生家长在心理关系上是相互依赖的心理,一般说来,家长教育子女依赖学校,依赖老师。教师对家长同时也有依赖心理,如要求家庭作业家长要签字,要求家长对教师的教育不足给予补充,共同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班主任在召见家长谈话时,要明确自己所要达到的要求,在谈话之前就要先了解学生的情况,以提高交换意见的准确性和提出措施的切实性,这样和家长谈话时,就有内容可谈,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和家长产生语言的共鸣。同时,也让家长知道了辅导员在学校对自己小孩是很关心的,从而愿配合学校教育好小孩,达到“联手”教育的目标。反之,如果一问三不知,满口“大概”“可能”“也许”这样家长就会觉得到辅导员缺乏工作责任心,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找家长谈话,只是在推卸责任,家长会认为这样的辅导员不可信赖,因此心理瞧不起你的,也达不到谈话的效果,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与家长谈话时,要实事求是,要一分为二,不要以点概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点,对学生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实事求是,不要以点概面。辅导员找家长谈话时,多半是学生出了问题,要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切不可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和过失,更不能不调查实情,而“添油加醋”将“恨铁不成钢”的怨气转嫁给家长,达到体罚的目的。“人人都爱听表扬”,这句话对大人小孩都合适。在与家长谈话时,首先应该让家长愿意听你讲,降低家长的“恐惧”心态,因此,辅导员要先谈论学生在近段时期来在哪些方面进步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