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商业银行贷存比压力深重的途径.docx_第1页
解决商业银行贷存比压力深重的途径.docx_第2页
解决商业银行贷存比压力深重的途径.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决商业银行贷存比压力深重的途径首先不能走外国银行敞口放贷的路径在讨论贷存比管理时,有的学者拿外国银行不设该比例限制,并举例说美国一些银行该项比例多在100%以上来为自己的观点作实证,这种看法是不成立的。首先是外国特别是美国等国家的国民储蓄率比较低,银行吸收的存款总量有限;其次是外国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不高;再次是外国银行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产品比较多;最后是外国银行推行资产证券化等制度,贷款可以根据银行需要随时在市场上以证券化产品转让出去。总之,外国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与我国银行的不尽相同,不能做简单的类比分析。事实上,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出来后,许多外国银行都开始对贷款发放谨慎起来,像过去那样敞口放贷的现象已经逐步收敛了。而国内银行目前还有急于做大做强的冲动,一旦在贷存比上失去控制砝码,就会出现难以遏制的盲目放贷、超量放贷、借钱(短期)放贷(长期)等问题,不仅会给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带来更多恶化的威胁,也会给国内货币政策失控、超额现金发放、形成恶性通货膨胀带来难以收拾的危局。这是国内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不能选择的自我失控道路。更多最新相关资讯请点击合时代进行浏览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要有机结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实行75%的贷存比管理要求是与人民银行对存款类金融机构实行16.5%20%的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比例(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必须25%等相联系的,需要综合管理而不宜只对其中的某一个指标做出或大或小及或存或废的调整。我国现阶段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适应我国近期及中长期宏观经济和社会平稳、健康、科学发展要求的,类似2008年末和2009年那种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扩张财政政策相结合的路子,不到万不得已(如特别重大的天灾人祸或者战争威胁等)是不能贸然尝试的。作为商业银行不能只从一行一地的局部去看问题,寻利益。事实上,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实行75%以下的贷存比管理,是对商业银行法人的统一要求,而且是按本外币存款总量做核算基础。在现有管理体制下,许多商业银行的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在其法人内部是不受贷存比不能超过75%的比例控制的。现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一级分行、二级分行,由于外部市场贷款需求量大、而当地存款不能完全满足,都是要向其总行借入资金才能满足客户贷款需求,它们的贷存比不少是超过75%的,有的已达到80%、90%甚至100%以上。而真正受贷存比约束较大一点的,主要是经济欠发达的一些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分行或支行。但话又说回来,前些年大型银行剥离不良贷款,也正是中部、西部、东北部的分行、支行占了大头,当然有的银行沿海一些分行也吃过大亏。所以不能孤立地以某些分行、支行在当地的贷存比数值较低、受到地方行政负责人的点拨、批评等就要求敞口贷存比管理而扩大放贷。再从全国看,我国的广义货币M2占GDP的比例已经高达190%以上,这是货币政策管理当局不能不担心的一个全局性危险信号。如果再把75%的贷存比管理放开或干脆废除,很可能在敞口的贷款创造货币的刺激下,M2占GDP的比例很快就会突破200%。届时,恶性通货膨胀的危害就会驾临。试想一下,就是在现行的贷存比管理约束下,我国已经出现了房地产投资信贷、地方融资平台信贷、“两高一剩”行业信贷泡沫较多的风险隐患,一旦再放宽此项多少还有点硬约束的指标监控,就像高速公路不设限速指标一样,将来出问题的概率不仅更大更频,危害也会更严重。甚至不排除可能出现由金融问题转向经济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等难以驾驭的灾难性危局。要适度开放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渠道在不能对贷存比敞口开放更不能轻言废除贷存比监管指标的前提下,国家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也不能就维持在现有管理经营模式下消极作为。年初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和“五个坚持”的要求一定要有所行动。笔者认为,除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要增强弹性、加快节奏外,许多商业银行高层曾经建言献策的资产证券化改革也应该扩大尝试,不宜因西方国家出了一些危机就把本应推进的改革封闭起来。任何改革都是要花一定的成本代价,任何改革也是有得有失的。面对我国有的银行已经成为全球贷款总量最大的银行,如果不在资产证券化的道路上拓展出路,不仅银行的贷款总量会越来越多,而且配比表内贷款的法定资本金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对我国的资本市场会构成没完没了地巨额融资压力,一旦不能满足,国内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就会快速下降,是很难支持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的。建议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该项改革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的前提下,从2012年四季度起,就确定一定比例或数额的商业银行贷款资产,实行证券化的转换。当然如果要转,必须先把法规制度建立起来,可以充分吸取国际国内的经验教训,而不能在法规制度残缺不全、经营管理无章可循、风险责任随意解脱的环境下仓促冒进。进行分类指导 不搞一个模式、一刀切中国地域广阔,东西南北差异较大,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造化,在全国总体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也逐渐多了起来。在笔者看来,对我国经济中存在的“三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后两者多是由体制、制度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造成和加重的,而不平衡问题就比较复杂,历史的和现实的、客观的和主观的、地理的和人为的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就不是那么好解决,某种程度上不平衡或许已经是一个常态。对国内的金融监管来说,也存在不尽平衡的问题。那么,能否实行差别贷存比管理呢?笔者认为是可以的。建议在商业银行法颁布即将20周年或修订即将10周年来临之前,对原来法定确定的某些监管指标进行全面的综合考量和平衡,有的可以更加严格如资本充足率比率和结构质量等,有的可以适当放宽如允许混业经营、跨地域经营,开放利率市场化、实行资产证券化等,有的可以在原定一个尺度的指标上实行差别化指标管理,如存款准备金率、贷存比率、不良贷款率等。或许有人会说,在法律面前应该人人平等,各类企业个个平等,不应该有特殊的个人或企业超越法律权限。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根据不同类型金融企业制订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监管调控指标,这也是立法者应该具有的权力和眼光。就像独生子女政策、职工退休政策一样,30年前或许是需要统一模式的,30年后是否需要做必要调整或差别管理呢?答案应该是:面对现实,与时俱进。至于如何制订有差别的贷存比监控指标,笔者认为不能只就贷存比论贷存比,而应该将贷存比管理与各类银行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率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比率、不良贷款率、社会融资总量管理及银行公司治理水平、效果等综合分析考核,权衡轻重缓急、利弊得失。建议在适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